10.2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教学过程 预设问题:

1. 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怎样约分?

2. 约分的步骤是什么?

3. 应用分式性质进行约分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探、合探)

1.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式分解:m 2 –m= , x 2-9= , a 2-2a-3=

3.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下列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1)y x y x 2.0203.01.0-+ = (2)n

m n m 5.03.035.1--= 4.

21?11x x x -=+-,111?2+-=-x x x 则?处应填上_______ _ _ 5.根据分式的性质进行约分,把下列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a

a 1282=_____;c a

b b

c a 23245125=_______,()()b a b a ++13262=__________, (二)自探、合探

例1:将下列分式进行约分(提示:怎样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呢?可参考书上7页例2)

(1)()22y x xy

x ++ (2)2232m m m m -+- (3)22699

x x x ++-

(三)学生展示、评价

(2)、(3)两组派学生展示,两组评价。

(四)、教师精讲

通过上面的例题,总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进行约分的步骤;

1. 先将能分解的分子分母分解因式

2. 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利用分式的性质进行约分。

3. 检查分式是否是最简分式

注意:当分子、分母中的各项是相乘关系时才能进行约分。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分式哪些是可以约分的?对可以约分的分式尝试写出约分的结果。

A 、m m --44

B 、4

4---m m C 、2)2(2m m m -- D 、n m n m +-22 E 、n m n m ++22 F 、21-+x x 2、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1x y x y

-+=-- B 022=--y x y x C b a b x a x =++ D 33=+m m 3、约分:(1)22248ab

b a ; (2)()()a ab a b a --1241822; (3)12122+--x x x (六)检测:1、化简分式2b

ab b +的结果是: ( ) A 、

b a +1 B 、b a 11+ C 、2

1b a + D 、b ab +1 2、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是( ) A 2222n m n m +- B 9322-+m m m C 32

2)

(y x y x +- D 222)(n m n m -- 3、当m=________时,

()()4

322--+m m m 的值为0. 5、化简求值: (1)22

2448x y x xy --其中4

1,21==y x 。 (2)96922+--a a a 其中5=a

(七)小结(1)知识 ;(2)注意:

(八)作业 :书上8页基础2,提升1、2

(九)课后反思:

10.2 分式的性质(第二课时)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探、合探)

1.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式分解:m 2 –m= , x 2-9= , a 2-2a-3=

3.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下列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1)y x y x 2.0203.01.0-+ = (2)n

m n m 5.03.035.1--= 4.

21?11x x x -=+-,111?2+-=-x x x 则?处应填上_______ _ _ 5.根据分式的性质进行约分,把下列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a

a 1282=_____;c a

b b

c a 23245125=_______,()()b a b a ++13262=__________,

(二)自探、合探

例1:将下列分式进行约分(提示:怎样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呢?可参考书上7页例2)

(1)

()22y x xy x ++ (2)2232m m m m -+- (3)22699

x x x ++-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分式哪些是可以约分的?对可以约分的分式尝试写出约分的结果。

A 、m m --44

B 、4

4---m m C 、2)2(2m m m -- D 、n m n m +-22 E 、n m n m ++22 F 、21-+x x 2、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1x y x y

-+=-- B 022=--y x y x C b a b x a x =++ D 33=+m m 3、约分:(1)22248ab

b a ; (2)()()a ab a b a --1241822; (3)12122+--x x x

(六)检测:

1、化简分式

2b ab b +的结果是: ( ) A 、b a +1 B 、b a 11+ C 、21b

a + D 、

b ab +1 2、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是( ) A 2222n m n m +- B 9322-+m m m C 3

2

2)(y x y x +- D 222)(n m n m -- 3、当m=________时,()()

4322--+m m m 的值为0.

5、化简求值:

(1)2

2

2448x y x xy --其中41

,21==y x 。

(2)96922+--a a a 其中5=a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公开课教案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符号法则;(重点)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中国古代的数学论著中就有对“约分”的记载,如《九章算术》中就曾记载“约分术”, 并给出了详细的约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化简的相关知识,下面先来探索分式的 基本性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类型一】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 下列式子从左到右的变形一定正确的是( ) A.a +3b +3=a b B.a b =ac bc C.3a 3b =a b D.a b =a 2 b 2 解析:A 中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3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A 错误;B 中当c =0时不成立,故B 错误;C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3,分式的值不变,故C 正确;D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乘方,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D 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 分式的值不变. 【类型二】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不改变分式0.2x +1 2+0.5x 的值,把它的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所得结果正确的为( ) A.2x +12+5x B.x +54+x C.2x +1020+5x D.2x +12+x 解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0.2x +12+0.5x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得2x +1020+5x .故选C. 方法总结:观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要使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只需根据 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某一个数即可. 探究点二:约分

平面的基本性质(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一) 教学目的: 1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 2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3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 教学重点:掌握点-直线-平面间的相互关系,并会用文字-图形-符号语言正确表示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教学难点:(1)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2)集合概念的符号语言的正确使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立体几何课程是初等几何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面的概念和平面的性质是立体几何全部理论的基础平面,是现实世界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形态的数学抽象,在立体几何中是只描述而不定义的原始概念,但平面是把三维空间图形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形的主要媒介,在立体几何问题平面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立体几何”作为一门学生刚开始学习的学科,其内容对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完全陌生的,应以“讲授法’的主,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空间想象力 本课是“立体几何”的起始课,应先把这一学科的内容作一大概介绍,包括课本的知识结构,“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立体几何的方法和作用等而后引入“平面”概念,以类比的方式,联系直线的无限延伸性去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突破教学难点在进行“平面的画法”教学时,不仅要会画水平放置的平面,还应会画直立的平面和相交平面(包括有部分被遮住的相交平面)在用字母表示点、直线、平面三者间的关系时,应指明是借用了集合语句,并用列表法将这些关系归类,以便作为初学者的学生便于比较、记忆和运用 9.1节,平面的基本性质共4个知识点:平面的表示法、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的推论、空间图形在平面上的表示方法这一小节是整章的基础通过平面基本性质及其推论的学习使学生对平面的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主要是通过对图形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空间图形性质的正确概念,这样才能学好立体几何 为了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小节通过观察太阳(平行)光线照射物体形成影子的性质来学习直观图的画法先直观地了解平行射影的性质,这样就可正确地指导学生画空间图形 这小节教学要求是,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直观了解空间图形在平面上的表示方法,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和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初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平面图形就是由同一平面内的点、线所构成的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等都是空间图形,空间图形就是由空间的点、线、面所构成的图形 当我们把研究的范围由平面扩大到空间后,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在空间仍然成立例如三角形全等、相似的充要条件,平行线的传递性等有些性质在研究范围扩大到空间后,是否仍然成立呢?例如,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是否仅有一条?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否仅是连结两定点的线段的一条垂直平分线? 二、讲解新课: 1.平面的两个特征:①无限延展②平的(没有厚度) 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八年级数学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x y y x a c b ----++++,24,)(3,)(5,412222222课题:8.1 分式的基本性质(2)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感悟现实世界的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②认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式约分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2.理解最简分式的定义 3. 能熟练的进行约分 【教学时间】 ( 1 学时) 【教学手段】自学+讨论+互帮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 (三)自学+互帮 1. 阅读“自学提示” (1)自学内容1 阅读课本P38页,并完成P39页的尝试填空,说出分式约分的定义。 (2)自学内容2 (小组合作交流) 1.分式约分的方法是什么? 先找公因式,然后再约分,找公因式应从系数开始,然后再考虑字母。 2.最简分式的意义 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练一练】下列最简分式有哪些? 3.分式约分的注意点 分式约分时,一定要把结果化成最简分式 (四)释疑 (可配合预先制作的课件讲解) 例1 约分

(1)23636abc c ab (2)) )(()(3 b a b a b a -++ (3)343123ab c b a - (4)43 ) (6)(3b a a b -- 例2.约分 (1)c b a mc mb ma ++++ (2)2 22 2444b a b ab a -+- (3)2222242n mn m n m ++- (4)ac c b a ab c b a 22222222-+-+-+ (五)练习 1.下列分式a b b a b a b a b a b a x y y x a c b ----++++、、、)(、24)(35412222222中,最简分式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约分: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

1.2.1节平面的基本性质(一)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平面的概念;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3 1 );能正确使用集合符号表示有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 正确使用集合符号表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课前预习 1. 直线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的画法: 直线的表示方法:平面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的画法 平面的表示方法: 2.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文字语言描述为: 图形语言表示为: 符号语言表示为: 公理2:文字语言描述为: 图形语言表示为: 符号语言表示为: 公理3:文字语言描述为: 图形语言表示为: 符号语言表示为:

二、课堂研讨 例1. 按照给出的要求,完成两个相交平面作图,线段AB 是两个平面的交线 例2.正方体的各顶点如图所示,正方体的三个面所在平面 A 1C 1,A 1 B 1,B 1 C 1,分别记作γβα,,,试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11____,___)4(BB B A ==γββα γβα________,______,_____)5(11111B A BB B A 例3.已知:Q BC R AC P AB ABC =?=?=??αααα,,外,在平面 求证:P,Q,R 三点共线。 ,_______)1(1αA α_______1B ,_______)2(1γB γ_______1C ,_______)3(1βA β_______1D P A B C R Q α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教学过程 预设问题: 1. 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怎样约分? 2. 约分的步骤是什么? 3. 应用分式性质进行约分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探、合探) 1.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式分解:m 2 –m= , x 2-9= , a 2-2a-3= 3.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下列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1)y x y x 2.0203.01.0-+ = (2)n m n m 5.03.035.1--= 4. 21?11x x x -=+-,111?2+-=-x x x 则?处应填上_______ _ _ 5.根据分式的性质进行约分,把下列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a a 1282=_____;c a b b c a 23245125=_______,()()b a b a ++13262=__________, (二)自探、合探 例1:将下列分式进行约分(提示:怎样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呢?可参考书上7页例2)

(1)()22y x xy x ++ (2)2232m m m m -+- (3)22699 x x x ++- (三)学生展示、评价 (2)、(3)两组派学生展示,两组评价。 (四)、教师精讲 通过上面的例题,总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进行约分的步骤; 1. 先将能分解的分子分母分解因式 2. 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利用分式的性质进行约分。 3. 检查分式是否是最简分式 注意:当分子、分母中的各项是相乘关系时才能进行约分。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分式哪些是可以约分的?对可以约分的分式尝试写出约分的结果。 A 、m m --44 B 、4 4---m m C 、2)2(2m m m -- D 、n m n m +-22 E 、n m n m ++22 F 、21-+x x 2、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1x y x y -+=-- B 022=--y x y x C b a b x a x =++ D 33=+m m 3、约分:(1)22248ab b a ; (2)()()a ab a b a --1241822; (3)12122+--x x x (六)检测:1、化简分式2b ab b +的结果是: ( ) A 、 b a +1 B 、b a 11+ C 、2 1b a + D 、b ab +1 2、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是( ) A 2222n m n m +- B 9322-+m m m C 32 2) (y x y x +- D 222)(n m n m -- 3、当m=________时, ()()4 322--+m m m 的值为0. 5、化简求值: (1)22 2448x y x xy --其中4 1,21==y x 。 (2)96922+--a a a 其中5=a (七)小结(1)知识 ;(2)注意: (八)作业 :书上8页基础2,提升1、2 (九)课后反思: 10.2 分式的性质(第二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第十五章分式教案

第十五章分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15.3分式方程 其中,15.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1.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四)课时安排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2

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化简及分式的通分运算,并能正确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分式基本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能力,?通过对分式约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分数、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类比,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形成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分式的基本性,对分式进行约分、通分等有关计算. 难点:把分式化成最简分式以及找最简公分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一做 1.下列各式与x y x y -+相等的是 (C ) A .()5()5x y x y -+++ B .22x y x y -+ C .222()x y x y --(x ≠y ) D .2222x y x y -+ 2.下列各式中,变形不正确的是 (C ) A .23y -=-23y B .66y y x x -=- C .3344x x y y =- D .-8833x x y y -=-- 3.分式约分的根据是 分式的基本性质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明确 ①分式的通分和分数的通分类似 ②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做一做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213x 和512xy 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 归纳 分式的通分,?即要求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为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作为公分母,叫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1)系数取最小公倍数;(2)字母取所有字母;(3)所有字母的最高次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c≠0? 解:∵c≠0,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x ≠0, 学生口答. 解:∵z ≠0, 例2 填空: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1)2a bc ab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d b a 24c b a 323223-()()b a 25b a 152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 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运算的基础,它们是后续学习分式运算的强有力武器。分数与分式关系密切,它们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所以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基础,通过分数类比,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要充分突显类比方法在教学中的统帅作用。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是进行分式四则运算中不可或缺的变形。分式的约分找出公因式是关键,约分时,一定要约去分子、分母的所有公因式;分式的通过分找出最简公分母是是关键,确定最简公分母先要将各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确定公倍式。 所教学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给分式进行变形。如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里的系数变为整数的题,分子分母系数既有小数的,又有分数的,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分母既要化整,又要最简。在约分或通分的过程中,要依据分式的性质,千万不能改变分式值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

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分式的约分时应注意将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 一、导入新知 问题1 喜羊羊和美羊羊共同去一块面积为a的草地吃草,吃草前,二位决定平分地盘,喜羊羊说:“我要把它平分2份,我要1份。”美羊羊说:“我要把它平分4n份,我要2n份。”聪明的同学,你知道他们的分地方案分到的面积都是一样多的吗? 追问1:按照喜羊羊的分地方案,喜羊羊分地多少? 喜羊羊分地是 2 a 。 追问2:按照美羊羊的分地方案,美羊羊分地多少? 美羊羊分地是 n na 4 2 。 追问3: 2 a 与 n na 4 2 相等吗? 通过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问题2 请同学们思考: 3 2 与 6 4 相等吗? 27 6 与 9 2 相等吗?为什么? 3 2 与 6 4 相等,因为 3 2 2 6 2 4 6 4 = ÷ ÷ =。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1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符号法则;(难点) 2.理解分式的约分、通分的意义,明确分式约分的理论依据;(重点) 3.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中国古代的数学论著中就有对“约分”的记载,如《九章算术》中就曾记载“约分术”,并给出了详细的约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化简的相关知识,下面先来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类型一】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 下列式子从左到右的变形一定正 确的是( ) A.a +3b +3=a b B.a b =ac bc C.3a 3b =a b D.a b =a 2 b 2 解析:A 中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3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A 错误;B 中当c =0时不成立,故B 错误;C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3,分式的值不变,故C 正确;D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乘方,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D 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 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不改变分式0.2x +1 2+0.5x 的值,把它的 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所得结果正确的为( ) A.2x +12+5x B.x +54+x C.2x +1020+5x D.2x +12+x 解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 0.2x +1 2+0.5x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得2x +10 20+5x .故选C. 方法总结:观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要使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只需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某一个数即可. 【类型三】 分式的符号法则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 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3b 2a ;(2)5y -7x 2;(3)-a -2b 2a +b . 解析:在分子的符号,分母的符号,分 式本身的符号三者当中同时改变其中的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解:(1)原式=-3b 2a ; (2)原式=-5y 7x 2; (3)原式=-a +2b 2a +b . 方法总结:这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分子的符号,分母的项的符号,特别是首项的符号当成分子或分母的符号. 探究点二:约分及最简分式 【类型一】 判定分式是否为最简分式 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 A.2a 2+a ab B.6xy 3a

全国优秀教学设计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应鑫 一、教学内容的解析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第十一章分式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整式,因式分 解,分式的概念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进行分式变形的依据,是分式通分、约分 的基础,是掌握分式四则运算的关键,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式方程、反比例函 数的基础. 学生能否在后续的学习中正确的进行分式的运算,关键在于是否能掌握通分 和约分的方法.而掌握分式通分和约分的方法,除了应熟练的掌握多项式的因式 分解和整式运算外,主要就是能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分式的基本性质.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本节课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第一课时,所以可以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学生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所授课班级学生大多是矿工子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 女,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但他们之中大部分学生个性活泼,爱好数学. 他们在学习这节课之前,一方面对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有了学习基础, 另一方面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小学也学习过,但可能对原有知识有所遗忘,所以在 学习本节课之前我做了对他们小学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基础摸底.以京教版数学 教材第十册,第六章第二节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例题和练一练对学生进行了课前 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小学这一段的学习基础. 调查发现,我所授课两个班的58名同学,能找到相等的分数:52人,占总 人数的89.66%;知道是通过怎样的变形得到的(能说得清楚的):24人,占总人 数的41.38%;复述分数的基本性质(准确复述):11人,占总人数的18.97%; 复述分数的基本性质(大概复述):29人,占总人数的50%;根据分数的基本性 质填空:48人,占总人数的82.76%;对分数进行变形还是不能独立处理:11人 占总人数的18.97%. 基于以上分析和调查,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运用分式基本性质对 分式进行变形.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2 教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变形;(重点,难点) 2.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会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约分,化为最简分式;(重点) 3.通过与分数的类比学习,掌握这一基本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学过下列分数:21,42,63 ,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2.请叙述分数的基本性质. 3.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分式的基本性质 【类型一】分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例1 填空:(1) y ax xy2 3 ) ( 3 = ;(2) ) ( ) (2 2 2y x y x y x+ = - - . 解析:(1)小题中,分母由xy变为3ax2y,只需乘以3ax,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也应乘以3ax,所以括号中应填9ax.(2)小题中,分子由x2-y2变为x+y,只需除以x-y,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母也应除以x-y,所以括号中应填x-y. 方法总结: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求未知的分子或分母时,若求分子,则看分母发生了何种变化,这时分子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若求分母,则看分子发生了何种变化,这时分母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变式训练 【类型二】分式的符号法则 例2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不正确的是() A. y y3 2 3 2 - = - B.x y x y 6 6 = - - C. y x y x 3 8 3 8 - = - - D. y x a b x y b a - - = - - - 解析:选项A中,同时改变分式的分子及分式本身的符号,其值不变,正确;选项B中,同时改变分式的分子、分母的符号,其值不变,正确;选项C中,同时改变分式的分母及分式本身的符号,其值不变,正确;选项D中,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的符号,同时改变三个,其值变化,错误.故选D. 方法总结:根据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同时改变其中的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探究点二分式的约分 【类型一】运用约分,化简分式 例3 约分: (1) 5 3 2 32 8 xyz yz x - ;(2)2 2 2 2b ab a ab a + + + . 解析:约分的关键是确定分式中分子、分母的公因式,(1)中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是8xyz3 ,(2)小题先因式分解,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是(a+b). 解:(1)原式= ) 8 ( 4 8 3 2 3 xyz z xyz x - ? ? =2 4z x - ; (2)原式= 2 ) ( ) ( b a b a a + + =b a a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5.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类比的方法,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定义以及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式,由分数的式子自然转到分式的式子,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导入新课. 2.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 2m ,如果它的长为a m ,那么它的宽为_____m . 上面的问题中出现了s a ,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数.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1)赋值法 (2)增值代入作商法 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2.各分式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因式都要取到; 3.相同字母(或因式)的幂取指数最大的; 4.所得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或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其中系数都取正数)即为最简公分母. 例:约分 4 4422+--x x x 解: 4 4422+--x x x =2)2()2)(2(--+x x x =2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 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平面的基本性质(2).doc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1.了解推论1、推论2、推论3,并能运用推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初步学习立体几何中的证明. 教学重点: 三个推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推论的正确理解和正确应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复习:回顾平面的基本性质的三个公理:公理1、公理2、公理3. 问题:根据公理3,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那么, ○ 1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能否确定一个平面呢? ○ 2两条相交直线呢? ○ 3两条平行直线呢? 为什么? 推论1: 推论2: 推论3: 3.例题讲解 例1.已知:,,,A l B l C l D l ∈∈∈?,求证:直线,,AD BD CD 共面。 练习:(1)求证: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共面。 (2)已知:平面AB D ∩平面BCD=BD ,AE AB = CH BC = 13 ,AF AD = CG CD = 12 求证:BD 、EF 、GH 共点。 例2.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棱1BB 的中点,画出由1A ,1C ,P 三点所确定的平面α与长方体表面的交线。 A B C D l α A B C D E H F G

变式:若l α β=,,A B α∈,C β∈,试画出平面ABC 与平面,αβ的交线。 4.练习 (1)若空间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则它们的交线有 条; (2)四条线段顺次首尾相连,它们最多可确定的平面有 个; (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1若空间四点不共面,则其中无三点共线;○2若直线l 上有一点在平面α外,则l 在α外;○3若直线,,a b c 中,a 与b 共面且b 与c 共面,则a 与c 共面;○4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共面.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1AA 与1CC 能够确定一个平面? ○2点1,,B C D 能否确定一个平面? ○3画出平面11ACC A 与平面1BC D 的交线,平面1ACD 与平面1BDC 的交线; ○4P 为棱BC 的中点,画出由11,,A C P 三点所确定的平面α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 A 1A 1B 1C A C B A D C C 1 D 1 B 1 A 1

初中数学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式的变号法则。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分式324 x x +-中,当x 时分式有意义,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0。 2.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实践与探索 1、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例1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例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例3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 232y x 的值如何变化?若x 、y 的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呢? 2、分式的通分 (1)把分数6 5,43,21通分。 解:126261621=??=,129433343=??=,12 10625265=??=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答: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不改变分数的值,叫做分数的通分。 3.和分数通分类似,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4.讨论: (1)求分式4 322361,41,21xy y x z y 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中的系数2,4,6,取其最小公倍数12;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的字母,字母x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x 3,字母y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y 4,再取字母z 。所以三个分式的公分母为12x 3y 4z 。 (2) 求分式2241x x -与4 12-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先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即 4x—2x 2= —2x (x -2),x 2—4=(x+2)(x—2), 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所有的因式都取到,其中,系数取正数,取它们的积,即2x (x+2)(x-2)就是这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请同学概括求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步骤。 5.练习:填空: (1)()z y x z y x 43231221=; (2)()z y x y x 43321241=; (3) ()z y x xy 4341261=。 求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22265,41,32bc c a ab ; (2);2)3(21,)3)(2(1,)2(31++--x x x x x (3)1 1,1,2222-++x x x x x 6、例3 通分 (1) b a 21,21ab ; (2)y x -1,y x +1; 答: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黄大恩 一、教材与目标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分式变形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一方面可能会对原有知识有所遗忘,从心理上愿意去验证,愿意去猜想,从而激活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归纳总结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通过类比、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3)通过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变形。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 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自主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同时强化了学生以旧知识类比得出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察、对比各图形(课件展示)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你能发现什么结论?(直观得出结论) 问题:(1)若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则上面三幅图的面积分别表示为?(师生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的的基本性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问题(2)若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a 1 ,则上面三幅图的面积分别表示为?对

第一章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学生版

1 / 1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一、基础过关 1. 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是 ( ) A .三角形 B .菱形 C .梯形 D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2. 空间中,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 ( ) A .两条直线 B .一点和一条直线 C .一个三角形 D .三个点 3. 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γ都相交,则这三个平面可能的交线有 ( ) A .1条或2条 B .2条或3条 C .1条或3条 D .1条或2条或3条 4. 给出以下命题:①和一条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两两相交的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③有三个不同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④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确定三个平面.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5. 已知α∩β=m ,a ?α,b ?β,a∩b =A ,则直线m 与A 的位置关系用集合符号表示为________. 6. 如图,梯形ABDC 中,AB ∥CD ,AB>CD ,S 是直角梯形ABDC 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 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并说明理由. 7. 空间中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这三条直线两两不平行,证明此三条直线必相交于 一点. 二、能力提升 8. 空间不共线的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1或4 D .无法确定 9. 已知α、β为平面,A 、B 、M 、N 为点,a 为直线,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 A .A ∈ a ,A ∈ β, B ∈ a ,B ∈ β ? a ? β B .M ∈ α,M ∈ β,N ∈ α,N ∈ β ? α ∩ β=MN C .A ∈ α,A ∈ β ? α ∩ β = A D .A 、B 、M ∈ α,A 、B 、M ∈ β,且A 、B 、M 不共线?α、β重合 10.下列四个命题:①两个相交平面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公共点;②经过空间任意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过两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④在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必共面.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1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AB ,BC ,DC ,AD(或延长线)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E ,F ,G ,H ,求证:E ,F ,G ,H 必在同一直线上. 三、探究与拓展 1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对角线A 1C 与平面BDC 1交于点O ,AC 、BD 交于点M ,E 为AB 的中点,F 为AA 1的中点. 求证:(1)C 1、O 、M 三点共线;2)E 、C 、D 1、F 四点共面.

初中数学 8.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学案

范道中学八年级数学学案 课题:8.2分式的基本性质(2)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主备人:邵亦芬 审核人:唐俊霞 2010/3/11 一、判断正误并改正: ①26y y =y 3 ( ) ②b a b a +--2)(=-a -b ( ) ③b a b a --22=a -b ( ) ④ )3)(2() 3)(2(x x x x -+-+=-1 ( ) ⑤a y a x ++ =y x ( ) ⑥))((2)()(y x y x y x y x -+-++=21 ( ) 二、选择: 1、下面化简正确的是 ( ) A .1212++a a =0 B. 2 2 )()(a b b a --=-1 C. 326+--x x =2 D.y x y x ++22=x+y 2、下列约分:①23x x =x 31 ②m b m a ++=b a ③a +22=a +11 ④22++xy xy =1 ⑤112+-a a =a -1 ⑥2 )() (y x y x --- =-y x -1其中正确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三、解答题: 1. 约分: ① 23 2636yz z xy - ② 2224m m m +- ③ 2411x x -- ④44 42 2-+-a a a ⑤16282--m m ⑥222 215 21033223y x y x -- ⑦-21a 3b 5c 56a 2b 10d ⑧ -3a 3b 4c 12ab 3 ⑨x 2-4x +4x 2-4 ⑩ x 2-3x+21-2x+x 2 2.先化简,再求值: ①1616822-+-a a a ,其中a=5 ②2 222b ab a ab a +++,其中a=3b ≠0 ③(1-x)2(1+x)2(x 2-1)2,其中x=-12 ④22323444ab b a a ab a +--其中a=-2,b=-0.5 ⑤2293b a b a -+,其中a=4,b=3, ⑥222222484y x y xy x -+-,其中x=2,y=3 3、已知02=+b a ,求2 22222b ab a b ab a ++-+的值。 4.已知 3x =4y =6z ≠0,求 z y x z y x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