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历史学者曾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活动,是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
”凯恩斯的思想运用到罗斯福新政中最明显的表现是()。
A.整顿银行和金融B.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C.国家干预经济D.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案》【答案】 C2、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文中“习俗”指的是()。
A.郡国并行B.门阀政治C.地方割据D.内阁专权【答案】 B3、“自封建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材料中提到的政治制度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4、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A.《五一六通知》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C.《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答案】 A5、隋文帝时,以户等为依据征调赋税、力役,这一措施被称为( )。
A.租庸调制B.均田制C.输籍之法D.大索貌阅【答案】 C6、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答案】 A7、考古工作者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50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
类似的符号还出现在河北、甘肃等地的历史遗址中。
这些符号()。
A.具有记事、传达信息的特点B.表明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C.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鸦【答案】 A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一顺口溜流传的时期是()。
A.20世纪50年代初B.20世纪60年代初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末【答案】 C9、《新元史》记载:“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长,汉人南人贰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精选)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精选)单选题(共60题)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
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 A2、1929年,中国对美国的生丝出15量下降了80%,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的内战影响外贸出口B.美国发生经济危机C.中国丝织品产量急剧下降D.美国实行贸易壁垒【答案】 D3、元仁宗于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
”元仁宗此举意在()。
A.控制天下学子的思想B.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C.提倡标准化考试制度D.选拔真正的有用人才【答案】 A4、“这次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帝王生涯,也意味着圣赫勒拿岛将是其最终的归宿。
”“这次战役”发生的地点是()。
A.莱比锡B.滑铁卢C.巴黎D.莫斯科【答案】 B5、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文中“习俗”指的是()。
A.郡国并行B.内阁专权C.地方割据D.门阀政治【答案】 D6、19世纪初提出“用进废退”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家是()。
A.胡克B.施莱登C.达尔文D.拉马克【答案】 D7、《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
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答案】 C8、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
”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2024年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套)

2024年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套)第一套试题及答案1. 以下哪位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 A. 刘备- B. 唐太宗- C. 秦始皇- D. 李世民答案:C. 秦始皇2.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A. 商朝- B. 明朝- C. 清朝- D. 西周答案:C. 清朝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A. 孔子- B. 孙中山- C. 刘邦- D. 李白答案:C. 刘邦第二套试题及答案1. 以下哪位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A. 李白- B. 诸葛亮- C. 关羽- D. 屈原答案:C. 关羽2.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A. 夏朝- B. 唐朝- C. 魏晋南北朝- D. 春秋战国答案:A. 夏朝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A. 曹操- B. 孔子- C. 刘备- D. 李白答案:D. 李白第三套试题及答案1. 以下哪位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A. 儿童王- B. 孔子- C. 李自成- D. 秦始皇答案:B. 孔子2.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早一个封建王朝?- A. 夏朝- B. 唐朝- C. 魏晋南北朝- D. 春秋战国答案:A. 夏朝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政治家?- A. 孙中山- B. 屈原- C. 曹操- D. 孔子答案:D. 孔子。
2020年云师大学科历史中学历史教学论真题

2020年云师大学科历史中学历史教学论真题1.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于 [单选题] *A.2003年B.2011年C.2017年(正确答案)D.2018年2.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指的是 [单选题] *A.家国情怀B.史料实证(正确答案)C.唯物史观D.历史解释3.“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这描述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特性中的 [单选题] *A.思想性B.人文性C.综合性D.社会性(正确答案)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这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 [单选题] *A.人文主义目标B.知识与能力目标C.过程与方法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答案)5.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之一是注意问题的思维性,即问题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起到的价值。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三个层面:“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启示?”以下相关阐释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是什么”要求学生“知其然”B.“为什么”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C.“什么启示”则要求学生“豁然开朗”D.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所在(正确答案)6.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单选题] *A.备课B.上课(正确答案)C.课后教导评价D.反馈7.教师的专业成熟反映在( ) [单选题] *A.班集体的培养(正确答案)B.对教师工作的认同程度C.熟练驾驭学科知识的教学D.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8.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缺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民法大全》C.《民法典》D.《汉谟拉比法典》【答案】 A2、《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写道:“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初步打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拓展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这次会议指的是()。
A.万隆会议B.贝尔格莱德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答案】 C3、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B.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C.多种所有制并存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4、战围时期梁惠王问一倚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位学者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答案】 B5、下面资料出自于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6、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逐步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几十年的票证制度。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下列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B.体现了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C.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体趸基本建立7、某人从市场上买回冬虫夏草服用后,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
经专家鉴别为亚香棒虫草,被不法商贩假冒为药用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是一种治蛇伤的药料,有毒副作用,人服食此“虫草”后会出现头晕、呕吐、抽搐等中毒症状。
A.《中华本草》B.《中国常用药品集》C.《全国中草药汇编》D.中国知网E.《临床用药须知》【答案】 D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答案】 B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朝末年B.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主要考察诗词歌赋的创作能力C. 科举制度在宋朝时开始实行八股取士D.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唯一途径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并在清朝末年废除,故A项正确。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主要考察的是八股文,即文章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写作,而非诗词歌赋的创作能力,故B项错误。
八股取士的制度始于明朝,而非宋朝,故C项错误。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如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等也是选拔官吏的方式,故D项错误。
2、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会试”通常在哪一城市举行?A. 北京B. 南京C. 杭州D. 西安解析: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其中,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全国性考试,通常在京城(即北京)的贡院举行,故A项正确。
南京在明清时期虽然也是重要的城市,但并非会试的举行地,故B项错误。
杭州和西安在明清时期虽然也是重要的城市,但与科举考试中的会试无关,故C、D两项均错误。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描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和“礼”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D.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最终成功收复了中原地区答案:D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和“礼”,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故A项正确。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B项正确。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60题)1、东汉桓帝、灵帝之际,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歌谣:“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其反映的状况是()。
A.中央权力加强B.地方势力坐大C.州郡割据混战D.尊崇皇帝诏书【答案】 B2、“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反映了诸侯有勤王的义务,与其相关联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 A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答案】 D4、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答案】 D5、“‘里根经济学’针对经济低迷采取的措施可以形容为‘四大支柱’,即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大意相符的是()。
A.社会供给平衡思想B.货币学派思想C.新保守主义思想D.新自由主义思想【答案】 C6、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
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
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以牵制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权大部收归中央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D.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答案】 D7、规定取消旧的公行制度、允许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的不平等条约是( )。
A.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B.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C.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D.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答案】 A8、美国史学家史景迁曾这样描述:蒸汽轮船在长江上穿梭.上海的外滩新式大银行一线排开,军事学堂用印刷的西方战术和科学教材训练年轻的军官,奏折通过电报闪电般地从各省传到军机处,他描述的境况出现的时期是()。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创立科举制D. 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选项A,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选项B,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选项C,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选项D,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同盟会C. 强学会D. 华兴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相关知识。
选项A,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A项错误。
选项B,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故B项正确。
选项C,强学会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个政治团体,由康有为发起,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成立,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C项错误。
选项D,华兴会是清末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但不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错误。
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出题人:答题人:判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①充分全面的备课②要有计划性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④要有针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7、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
A、课堂教学类型
B、课堂教学内容
C、历史知识特点
D、学生的身心特点
8、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9、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0、历史教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即()。
A、知识型、教法型、综合性
B、知识型、教法型、详案
C、详案、简案、微案
D、教法型、详案、简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只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这一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2、简述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讲授有那些主要的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3、简述历史学习评价的主要类型和基本问题?
四、案例题:(25分)
请根据你熟悉的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设计一课的教学目标。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答案
出题人:许秋梅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5、ACAAD 6-10、BCADA
二、判断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教科书是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
这种说法把教科书与教材等同起来,是一种狭隘的教材观。
2、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动起来了。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教学是双面活动,既要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又要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评价出一节课的好坏。
三、简述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2)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3)适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4)精选历史教学的内容。
(5)构建新的历史教学体系。
(6)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7)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2、方法:(1)讲述法。
(2)讲解法。
(3)讲读法。
(4)谈话法。
(5)图示法。
(6)演示法。
因素:(1)是否适于历史教学的特点。
(2)是否适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3)是否适于教学内容的特点。
(4)是否适于学生的学习。
(5)是否适于教师本人的教学。
(6)是否适于教学时间的要求。
3、主要类型:(1)基准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诊断性评价。
(4)终结性评价。
(5)选拔性评价。
基本问题:(1)科学与能动。
(2)目标与进程。
(3)一般与个别。
(4)定量与定性。
(5)他评与自评。
(6)指导与监督。
四、案例题。
(25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