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辽金古钱币
神秘的西夏古钱币:第4集西夏汉文“大安宝钱”震惊的奇珍!

神秘的西夏古钱币:第4集西夏汉文“大安宝钱”震惊的奇珍!
神秘的西夏古钱币:第4集西夏汉文“大安宝钱”震惊的奇
珍!
神秘的西夏古钱币:第4集西夏汉文“大安宝钱”震惊的奇珍!
西夏(1038年—1227年)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历经十帝,享国189年。
由于西夏商业的兴盛,流通的货币也十分重要:一类是本国铸造的西夏货币;另一类是从宋、金进口的货币。
西夏钱币的铸造大都比较精美,而且书法俊逸、流畅。
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间(1075—1085年)所铸汉文平钱。
1981年内蒙林西县出土20万古钱中首次发掘一枚,为震惊泉界的奇珍之品。
此枚珍品现为国家文博系统收藏。
尔后30余年间,东北地区又陆续发现三枚,目前所知,共计4枚,均为小平铜钱,背穿上仰月,直读大安通宝,钱文借用于唐“开元通宝”。
因此,此钱的上限不应早于唐代。
此外,四品均出自我国内蒙至东三省一带的辽金故地。
这些地区的钱币窖藏几乎都是辽、金灭亡前后,因为战乱而掩埋。
随着蒙古兴起直至明清,辽金故地一直为游牧民族所占据,繁华不再。
因此,此钱的下限不应晚于金代。
剽窃"老鬼说收藏"文章的同行请注意,务必注明此文转载自媒体:老鬼说收藏
老鬼说收藏,专注收藏十六年,自幼酷爱收藏,拥有资深收藏经验,老鬼一直坚持不造谣、不传谣、不提供虚假信息,用最真实的态度发布收藏资讯,同时揭露虚假造谣收藏新闻,真正让广大收藏爱好者受益!欢迎订阅我的百家号,老鬼每日将发布最新收藏资讯,请文章右上角点击关注!
本文作者:老鬼说收藏。
西夏古币寻珍—番国宝钱横空出世,篆书乾祐精美绝伦

西夏古币寻珍—番国宝钱横空出世,篆书乾祐精美绝伦宋代的中国是一个群雄并立的局面,而并非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
北部中国由辽、金政权所控,西部由西夏国所控。
这种对峙与吞并经过了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最终才被元所统一。
实现了真正的一统江山。
西夏王陵西夏国的主体民族是党项族西夏黑水城神秘的西夏文与宋并立的这些王朝中,西夏是一个神秘的国度,由于蒙古人对西夏实施了清洗式的灭绝政策,不仅是单单的犁庭扫穴,同时对于庙宇殿堂,典章文字进行全面的清扫,西夏国在其灭亡后几百年间,几乎从人们的视线中清失,直至近代的考古发现才让古国重现人间。
而最先开启西夏神秘面纱的,是从小小的钱币开始的。
旧谱载西夏文钱币有五种,分别为“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与“贞观宝钱”。
前四种由罗福苌先生发表于1914年《西夏国书略说》中。
贞观宝钱发现最晚,1937年由钱币学家赵权之发现并定名,刊载于中国泉币学社会刊《泉币》杂志1940年第3期。
至此之后,西夏古钱几乎没有新的发现。
大安宝钱福圣宝钱天庆宝钱贞祐宝钱乾祐宝钱西夏古钱有两少:一是西夏文钱少,二是篆书钱少。
而这两少在近年又有惊天神品问世。
欲知其详,请继续往下看。
二十一世纪西夏古钱的重大发现。
这两枚西夏古钱珍品均发现于2010年后的宁夏同心西夏古钱窖藏。
1、番国宝钱西夏文钱该钱以西夏文为钱文,番国是西夏的自称。
经专家考释为番国宝钱四字,为西夏早期国号钱。
与大安、福圣西夏文钱内格比较接近。
经钱币界以及学术界多番研究讨论,公认此钱为西夏古钱真品。
并成为新世纪西夏钱币的开创性的发现,刷新了西夏钱币的历史。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么珍稀的古钱珍品居然还有新版,在番国宝钱首度发现之后没有几年,又再次发现第二枚,并且两枚版式亦有不同,也就是如此稀少的古钱竟然还有多个版式,未知将来还是否会有其它版别出现,真是让人不禁产生联想和期待啊!2、乾祐元宝篆书钱1984年9月贺兰山滚钟口发现的西夏钱币窖藏中,首度发现西夏汉文篆书钱光定元宝,为西夏篆书文钱的首次发现,并作为重要资料载入1985年《中国考古学年鉴》。
辽、金、西夏钱币

辽、金、西夏钱币辽朝最早使用的钱是由中原输入的。
辽铸钱品类不多,版别较少。
辽钱皆用汉文,似隶似楷,钱文旋读,制作不精。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他们最初使用中原地区的货币,后自产铜自铸币,仍以汉文为钱文。
所铸货币多不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契丹族人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低下。
辽代铸钱早期受五代影响,后期受宋钱影响较大,多是小平钱,铸量较少,制作多粗糙,钱文多为汉文,书体隶兼八分,没有对子钱,辽钱中“天显通宝”、“会同通宝”、“保宁通宝”十分罕见。
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兴建的国家。
公元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称帝,建立国家,国号契丹,后改为辽。
建国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渐渐进入货币经济阶段。
辽所铸年号钱中,最早的是太祖时的天赞通宝,隶书;太宗时有天显通宝;穆宗有应历通宝,以后还有保宁、统和通宝。
这些钱流传极少。
比较多见的是兴宗的重熙通宝,道宗的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和元宝,还有大康通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钱币全是用的汉文。
辽钱的制作都不精,钱背常常划范,文字也不好,甚至一个钱上有两种字体。
辽钱珍贵一些要算天显、天禄、应历、保宁、统和等。
目前辽币统和已有伪品。
西夏钱币,是摹仿宋代钱制而制造的;采取方孔圆钱的形制;以小平钱为主,间或铸有折二钱,为数不多;铜铁钱并行;宝文用元宝、重宝;汉文钱书体,包括篆、隶、楷、行各体,也有用西夏文作钱文,叫“屋驮钱”。
西夏朝钱币铸制精整,文字秀丽,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夏经济文化比较繁荣。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统治过大半个中国。
在铸币方面主要受南宋的影响,货币种类繁多,除用铜钱外,亦用纸币,均以汉文为币文。
开始用钱钞,后来用银钞。
它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种,铜钱、白银、纸币。
铜钱方面,最初是用辽宋的旧钱,海陵王时自铸正隆通宝,仿宋的小平钱。
世宗铸大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背面间有申字和酉字。
金人虽有文字,但他们的钱文,都用汉字。
铸钱工艺水平极高,正隆通宝已很精整了,大定通宝更胜一筹。
钱币收藏(一O四)——珍稀的西夏文钱币

钱币收藏(一O四)——珍稀的西夏文钱币★西夏西夏,是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自公元1038年——1227年,西夏历经十帝,享国189年。
西夏建国前期与辽、北宋并立,后期与金、南宋共存。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在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李,后又封“夏国公”。
自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均为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什么政权,李氏皆“俯首称臣”,换取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
期间,西夏巧妙周旋于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且与辽、北宋保持者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根本原则是保持统治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环境。
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党项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宋太祖虽然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比较宽松,“许之世袭”。
李继捧即位夏国公后,因无法调和内部矛盾,率众向宋献土。
其弟李继迁不愿降宋,借故逃离。
纠结武装力量,占据银川,北宋派兵征讨皆败北。
宋真宗时期,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
公元1227年,西夏灭亡于蒙古铁骑。
★西夏文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西夏党项人创造的一种文字。
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命大臣野利仁荣用三年时间创制了西夏文字五千余个。
西夏文形体方正,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西夏统治时期,西夏文在现在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地盛行了200年,元明时期,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三百余年,后逐渐废止。
西夏文石刻★西夏文钱币目前,已发现的面文为西夏文的西夏钱币共有五种,分别是“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
这五种钱币币文为西夏文,光背,均为小平钱,都非常少见,属于珍稀币种。
●福圣宝钱西夏文,旋读,直径2.43厘米左右,厚0.15厘米左右,重4.1克左右,市场价格15000左右。
中国历朝历代钱币一览表

中国历朝历代钱币一览表我国最早的货币,是夏朝用于商品交换的海贝。
这种来自南方海域的珍贵海贝,作为天然计算单位,充当了货币,并被人们所接受。
天然贝币当时由于真贝稀少,人们就用蚌壳、软石、玉、兽骨来仿制,形成了玉贝、石贝、骨贝等仿贝。
玉贝四枚到了商周时期,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仿贝壳形状的铜贝,这就表明货币已进入金属铸币阶段。
铜贝这一时期铸造的钱币,除了铜贝,还有像农具铲一样空首布、像切剥工具一样的刀币。
布币、刀币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文化、齐文化、楚文化的地域内,出现了布币、刀币、蚁鼻钱。
蚁鼻钱这种钱币难以携带又大又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逐渐演变成了精美轻巧便于携带和交流的圆形钱。
圜钱共屯赤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圆形方孔的“秦半两”作为统一货币流行全国,它象征着“天圆地方”,天下一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这种圆形方孔钱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民国初期,才逐步为机制币、银元和纸币所取代。
半两汉武帝刘彻三次改铸五铢钱,在历史上第一次确定了中国古钱币大小轻重相袭制度。
以后中国政治格局虽然几经分合变化,经历了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朝,五铢钱却相传沿袭了739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长寿钱”。
五铢唐初的“开元通宝”开通宝之先河。
开元通宝五代十国有五花八门的短命政权钱币。
五代十国钱币宋朝是纪元钱年号钱、御书钱。
宋元通宝太平通宝西夏、辽、金、元的少数民族文字钱:西夏光定元宝辽代会同通宝金代天眷通宝元至正通宝明太祖“大中通宝”、“洪武通宝”。
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元末、明末起义军铸造钱币。
大义通宝大顺通宝永昌通宝清太祖“天命汗钱”、末代皇帝“宣统通宝”。
天命汗钱宣统通宝清代“三藩钱”、“太平天国钱”。
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天国通宝、太平天国《中国古代钱币一览表》:。
西夏古钱币大全,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

西夏古钱币大全,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西夏1.福圣宝钱西夏毅宗福圣承道年间(公元1053--1056年)铸【5000元-10000元】简介:西夏文钱币,汉文直译是“福圣宝钱”。
西夏毅宗嵬名谅祚福圣承道年间(公元1053—1056年)铸造的西夏文钱。
罗福苌的《西夏国书略说》最早著录此钱,并附拓本,后历家著述,均予收录。
198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萌城乡出土的西夏窖藏钱币中,发现两枚,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出土的窖藏钱币,发现7枚,以后有零星出土和发现。
2.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铸【20000元-50000元】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间(1075—1085年)所铸汉文平钱。
1981年内蒙林西县出土二十万古钱中首次发掘一枚,为震惊泉界的奇珍之品。
铜色赤褐,形态古朴。
钱文“大安”二字楷书,“通宝”隶书,直读,文字端庄,边廓整肃,制作精美,背穿上隐约有仰月纹。
径2.3厘米,重4克左右。
经考证,历代以“大安”为年号者有三:金卫绍王大安年间无铸,辽道宗大安钱两品与此文风迥异;而此钱与西夏钱文字类似,尤以稍后崇宗之“元德通宝”大样钱“元德”楷书而“通宝”从隶,与之如出一辙,故将大安通宝系于西夏惠宗可安。
近年【大安通宝】折三,折五型也已面世,钱文都很精整分光背,背月几种,均母钱形制,实为试铸之品。
另铸有“大安宝钱”钱。
3.贞观宝钱西夏崇宗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4年)铸【50000元-100000元】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
钱形较大。
五十珍中排名三十九;4.元德通宝、重宝崇宗元德年间(公元1120--1126年)铸【20000元-200000元】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
汉文钱,有楷书,隶书,行书三种钱文。
其直径一般在20毫米----25毫米之间。
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
夏辽金

辽国钱币
辽国钱币大都来自中原,主要是汉唐钱币,
最早的辽自铸币是辽世宗时的“天禄通宝”, 其后辽穆宗铸行“应历通宝”,辽景宗铸行 “保宁通宝”,辽圣宗铸行“统和元宝”, 辽兴宗铸行“重熙通宝”,辽道宗铸行“清 永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 “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 宝”,辽天祐帝铸行“天庆元宝”。
西夏文钱共有五种,分别为夏毅宗李谅铸行
的“福圣宝钱”,夏惠宗李秉常铸行的“大 安宝钱”,夏崇宗李乾顺铸行的“贞观宝 钱”,夏仁宗李仁孝铸行的“乾祐宝钱”, 夏桓宗李纯祐铸行的“天庆宝钱”。钱币正 面为西夏文,旋读,小平,背无文,铜钱。
西夏汉文钱则有七种,分别是夏惠宗的“大
安通宝”,夏崇宗的“元德通宝”、“元德 重宝”,夏仁宗的“天盛元宝”、“乾祐元 宝”,夏桓宗的“天庆元宝”,夏襄宗的 “皇建元宝”,夏神宗的“光定元宝”。 汉文钱书体多样,包括隶、篆、行、楷各体; 并有对钱等 。
而后又有“大定通宝”、“泰和通宝”、
“崇庆通宝”、“贞祐通宝”等。
金代使用纸币,在其货 币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纸币的印造比铜钱铸造 还早,所以金代纸币在 纸币发展史上也有较大 影响。但是到了金末纸 币的滥用也加速了金的 灭亡。
西主,兼或铸造有折二钱, 大都铸造较精美,且书法隽逸,形制精佳, 但都罕见。铜铁钱同时并用,文字有汉文钱 和西夏文钱两种,在一种钱上只用一种文字。 其中西夏文钱最早称“梵字钱”,西夏也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用自己民族文字铸行方孔 圆钱的少数民族政权。
辽钱皆为小平钱,文字似隶似楷,由于辽国
冶铸技术较差,所铸辽币大都较粗糙,不精 细,素有“七扭八歪,拙劣粗糙”之名。辽 国虽也创有自己的文字——契丹文,但在流 通币中未发现有契丹文钱存世。
一种鉴定西夏、辽、金、元代钱币辅助方法的探讨

一种鉴定西夏、辽、金、元代钱币辅助方法的探讨古钱币的鉴定大体分真伪、铸地、朝代、价值等几个方面。
今抛开钱币的价值不论,钱币的真伪、铸地、朝代的鉴定,往往通过其面文、形制、铜质、包浆、锈色、铸造工艺、流通痕迹、出土地点、文献资料等综合手段而判定。
西夏、辽、元等少数民族学习融合中原文化,铸造出一些具有中原特点的货币,如面文用汉字或直接用宋代年号,这给钱币研究者带来一些迷茫和争论,对于是谁铸的,或何时铸的,以及钱币性质是怎样的等问题却说不清楚。
如与西夏汉文“大安通宝” 背月版别相同的“太平通宝” 背月,是否西夏所造。
看拓片两者如出一辙,因而有西夏造和宋造两种观点。
又如虎尾“天赞通宝” 是否辽代铸造的问题,由于其文字风格与其他辽钱有所不同,故有辽铸和安南铸两种观点。
再如“千秋万岁” 是否行用钱的问题,助国元宝、牡国元宝现有辽官铸、辽庙宇铸和非辽铸等几种观点,到底是何性质的问题,“米书大观”是否元代铸造的问题,等等。
这类问题往往困扰着钱币收藏者和研究者。
由于北宋、南宋、西夏、辽、元各朝钱币的金属含量各有不同,如果我们用测定金属含量这一辅助方法再加上以经验鉴定,有时在破解疑难问题时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周卫荣先生的《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一书,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
北宋钱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品种、版别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多的。
大体来说,北宋钱合金组成主要在铜62%-68%,铅22%-28%,锡6%-10%的范围;平均值为铜65.85%,铅24.06%,锡8.05%。
这不仅说明北宋钱有严格统一的标准,而且在铸造生产中对技术的要求和掌握的程度都是很高的。
北宋钱的三元组分分布图突出反映了北宋钱合金组成的高度集中性,其密集的程度在历代钱币中是罕见的,由图中的分布状况可见其密集性分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组成范围约为:铜60%-70%、铅20%-30%、锡6%-12%,中心点组成的配比约为:铜67%,铅25%,锡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古钱币西夏钱币,是我国古代货币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铸制工艺精良、西夏文形式独特、史籍不载和传世数量稀少而称著于世。
研究西夏钱币,是新兴的西夏学科的重要内容,也对发展我国钱币学、丰富我国货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铸造西夏钱币的西夏王朝西夏王朝,是我国古代党项族于公元1038—1127年,在我国西北部建立的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全盛时期的疆域,占有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陕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大部,幅员方约二万余里。
都城兴庆府,即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
自称“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
因其位置在宋、辽、金以西,历史上称其为西夏。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因此也称党项羌。
党项族原来散居于青海省西南和四川省松潘以西广阔地带,以姓氏为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过着逐水草、无定居的游牧生活。
后受吐番侵挠,请求归附中原王朝,从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以后,被陆续迁移到甘肃省以东和陕西省北部地区。
内迁后的党项人,在汉族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下,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中原王朝的特殊照顾,人口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唐朝末年,黄巢率众起义,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受唐王朝之命,参与镇压,因作战有功,被赐-1- 李姓,封夏国公,任夏绥银节度使,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
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乱,群雄逐鹿,党项拓跋部也乘机扩充地盘,设官置吏,征收税赋,成为雄居西北一个拥有较强武装力量的政治集团。
大宋王朝建立后,无力对其用兵,采取了赐赵姓、封官爵、给岁赐的安抚办法。
党项拓跋部名义上臣属于宋,而实为割据一方的霸主,正如史册所载:“虽未称王,而自其王久唉。
”公元1032年(宋明道元年),党项首领德明去世,具有雄才大略、一心要建立王霸之业的元昊继承父位,开始了建国之举:废除大宋年号,建西夏年号显道行于国中;去掉唐赐李姓、宋赐赵姓,改皇室姓氏拓跋氏为嵬名氏;命大臣野利仁荣参照汉字,编制成笔划复杂的西夏文,在领地推广使用。
公元1038年,嵬名元昊筑坛受册,即位皇帝。
从此,西夏先期和北宋、辽,后期和南宋、金鼎足对峙了190年。
在这190年中,西夏相传十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并形成了极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即西夏文化。
西夏末年,新兴的蒙古族以强大的蒙古铁骑多次进攻西夏,占城夺地,烧杀抢掠。
《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记述了蒙古灭夏的情景:“蒙古军攻占夏城邑,其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在战争残酷的刀光剑影中,西夏生命财产饱受涂炭,典籍文物损失殆尽。
后元人建史,独缺西夏,战后的西夏遗存,又再度湮没。
-2- 最后,连经历了数百年沦桑、建立并存在了近两个世纪的西夏王朝、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化的党项民族,在其建立的国家政权灭亡的同时,也从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消失了。
西夏历史在我国浩瀚的史籍中数百年间成了一片空白。
直到清乾、嘉和民国年间,一些学者才搜遗辑逸,又从史料中整理出西夏史料,撰编数种西夏专史,才使人们对西夏历史有了概略的了解。
西夏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190年,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北宋和以前朝代遗留下来的钱币。
做为政权国家的象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西夏王朝也铸造了本王朝的钱币,但数量较少。
从近200年来已发表的资料和虽未公开资料,但确实是出土的西夏钱币统计,已发现西夏铸币总数约有二十多万枚,其中铜钱近二万枚,铁钱十八、九万枚。
计有十五个种类,一百多个大的版别。
这些钱币,除铁钱出土时就锈蚀严重和没有引起重视损失较多外,部分由国家和地方博物馆、文化馆收藏,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在钱币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的收藏箧中。
二、发现和认识西夏钱币的历程西夏钱币,人们从发现到认识,经历了7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在钱币专著中,最早著录西夏钱币的是南宋人洪遵(公元1120—1174年)编辑的《泉志》。
该书卷十一登录一品西夏王朝铸造的一枚西夏文钱币,洪称:“右梵字钱,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铜色赤纯,文不可辩,大抵类屋驮、吐番钱。
”从文中可以看出,洪遵虽然发现了这枚西夏文钱,但并不认识它,也没有将其列入西夏王朝铸币,只是忠实的将其列为不认识的-3- 少数民族铸造的钱币而著录的。
经后人考证,《泉志》记录的这枚梵字钱,是西夏王朝铸造成的西夏文钱。
《泉志》对研究西夏钱币的贡献,是第一个发现并记录了西夏铸币的著作。
元、明两代300多年间,钱币学研究没有多大进展,流传下来的钱币著作,有胡我琨的《钱通》和李世雄的《钱神志》。
这两种著述,或是沿袭洪遵的《泉志》,或是记述十分简略,均未涉及西夏钱币。
在洪遵的《泉志》成书600多年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梁诗正等人奉敕编著的《钦定钱录》,录历代古钱500余种,沿袭《泉志》录西夏文钱一品,仍称作“梵字钱”,录西夏汉文钱“天盛元宝”钱一品。
尽管史册对西夏铸造天盛钱已有记载,但在钱币专著中,明确定为西夏铸币,仍是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具有了突破性的意义。
清代乾嘉年间,兴起了研究考据之风,金石文物的研究收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
嘉庆9年(公元1804年),甘肃学者张澍在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发现了一座西夏石碑,石碑的两面均镌刻文字,一面是汉文,一面是西夏文,把碑上的汉文和西夏文相对照,文义是相同的。
西夏王朝行用的西夏文,在西夏灭亡后,到明代时已成为无人认识的死文字。
张澍的这一发现,使西夏文又“始见天壤”。
就在张澍发现西夏碑的第二年,金石学家刘青园也在凉州发现了西夏窖藏古钱:“凉州土人掘地,得古钱数瓮,其中开元最多,北宋、辽钱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庆、皇建、光定诸品,亦复不少。
而此种梵字钱,亦有数品,余共拣得千余枚”。
刘青园将梵字钱上的钱文和张澍发现的西夏碑上的碑文相对照,才明白了梵字-4- 钱上的“梵字”,就是西夏文。
他断定了南宋洪遵在编著《泉志》时,也不认识这种文字,因此说“数百年后,破此疑窦,亦快事也”。
公元1809年,初尚龄的《吉金所见录》记述了刘青园的这次重大发现,并将刘发现的西夏诸钱,逐一著录。
对西夏文钱,虽然知道了是西夏王朝铸造的西夏文钱,但具体读音和文意是什么,仍然不知,只好在以前“梵字钱”上,加了西夏二字,成为“西夏梵字钱”。
使经历了六百多年无主的“梵字钱”,终于找到了铸主”,它的铸主就是西夏王朝。
刘青园的发现和初尚龄的记述,是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取得重大成果的里程碑。
此后的一些重要钱币著作,如《钱志新编》、《古今钱略》、《古钱汇》、《言钱别录》、《泉史》等,西夏钱币部分,都沿袭了《吉金所见录》的著述。
随着国内对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视和对西夏文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国学者罗振玉、罗福苌父子首释读了西夏文,1914年罗福苌著的《西夏国书略说》,分别附载了西夏文钱四品,汉文直译是: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
并声称“此为以前古泉学家所未知,兹悉抚印四泉于册,以告世之治古朱学者”。
至此,“西夏梵字钱”才有了具体名称,人们也能顺利的辩识西夏文钱了。
罗福苌的《西夏国书略说》,把西夏钱币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为研究西夏钱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钱币学家赵权之发现并释译出了西夏文贞观宝钱,1940年撰文在《泉币》第三期作了介绍。
张叔训在《泉币》创刊号介绍其藏品西夏铸造的汉文钱大德通宝一品,五荫嘉介绍天盛元宝背西铁钱一品,程伯逊在同刊第23期介绍天盛元宝背西铜母一品。
西夏铸造的钱币,汉文钱达-5- 到了8个品种,西夏文钱达到了5个品种,这13个品种,均是西夏年号钱。
新中国成立后,西夏窖藏钱币不断的发现和出土,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三道营子出土了一批西夏窖藏钱币,发现一枚大安通宝,经内蒙古自治区吴忠信考证,为西夏惠宗大安年间铸造的汉文钱。
198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西夏窖藏钱币,发现了一枚篆书光定元宝,虽然和楷书光定元宝属同一品种,但篆书钱文在西夏铸造的钱币中,仅此一种,也确实是一个大版式。
199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钱币爱好者易凯峰在本区灵武市磁窑堡收到一批钱币,从中发现一枚折二型西夏文正德宝钱,2005年10月在央视鉴宝节目亮相。
现在,经对200多年来出土的西夏王朝铸造的钱币搜集整理,已有二十多万枚,认同的有11个年号钱十五个种类,一百多个大的版别以及一些待考证的品种。
西夏王朝相传十帝,使用了32个年号,在历史上历时190年。
企盼在今后的考古和出土的钱币中,再能发现新的品种和版式,使西夏钱币的种类和版别不断的增加,不断的丰富。
三、从西夏钱币探索西夏王朝钱币是社会的产物,它携有大量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信息。
“以钱证史,以钱补史”,就是通过钱币来了解历史。
那么,通过西夏钱币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西夏王朝那些历史呢?1、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币,是当时历史的产物。
在西夏境内,近二百年间考古和出土的西夏窖藏钱币,西夏王朝铸币很少,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二。
北宋铸币最多,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6- 上上,有的窖藏还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其它王朝铸币(汉、唐、五代诸国、金、辽及南宋等)占百分之十二、三。
从出土的钱币可以看出,西夏王朝建国前后直到被蒙古族灭亡的二百多年间,西夏社会上使用的主要是北宋钱币。
对于上述奇特现象,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西夏铸币少的原因,是西夏缺少铜材,是西夏和宋关系友好的证明。
历史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虽然由大宋王朝结束了,但在解决民族矛盾中,大宋王朝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大统一的坚定信心。
因此,在统一过程中遭到军事失利后,便以屈辱的议和保持苟安生存,停止统一大业。
如宋、辽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盟”,宋岁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公元1044年宋、夏的议和,宋岁赐夏银七万二千两,茶三万斤,绢十五万三千匹。
如果仅把银以每两折合成一百个小平钱计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的钱币近70吨,折小平钱约一千七百多万枚(注:根据辽、西夏和金出土的大批宋代铜钱而独不见宋代银锭,可能是把银换算成铜钱,以铜钱结算的)北宋王朝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年复一年的苟安生存直到灭亡,而西夏、辽、金以及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也是在这种局面下诞生和存在的,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
西夏王朝在北宋灭亡前,靠宋王朝岁赐、以武力掳掠和通过榷埸贸易所得的钱币,已满足了社会钱币流通的需要,所以不需要再费工费材大量铸造钱币了,只是铸造少量的钱币做为王朝的象征,做为赏赐臣僚、祭祀和对周国礼送之用。
而在北宋灭亡后,没有了北宋王朝的岁赐,臣金后所得钱币又极少(西夏窖藏钱币有金钱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但数量不多),-7- 社会上流通的钱币出现了不足,为了满足社会流通钱币需要,西夏才于天盛十年设通济监铸钱。
因此现在出土的西夏钱中,天盛钱是最多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