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宅建筑

合集下载

日本建筑

日本建筑

• 代表作:北野神社
-
返回
北野神社
-
严岛神社
• 历史: 平清盛在1146年(久安2年)担任安艺守官之后,严岛神社 就成为平氏一族参拜的地点,并且在1168年(仁安3年)时由平清源 开始社殿的建造。平家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源氏一族仍然延续前例 给予神社非常优厚的礼遇,因此使得严岛神社得以继续保持昌隆。 严岛神社的社殿曾经在1207年(承元元年)与1223年(贞应2年)时 发生大火,并且在火灾之后进行修复。可能是因为屡次火灾的缘故, 导致社殿建筑的规模经过数次改变。而今日严岛神社的配置,是在 1325年(正中2年)一场台风后的修缮中大致底定,之后就不再有大 幅度的更动。自镰仓时代开始日本进入战国时代,长期的政情不安, 也导致了严岛神社逐渐衰败、荒废,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555年 (弘治元年),进入江户时代以后,由于明治政府与广岛藩的支持保 护,前来神社的香客络绎不绝。而今日严岛神社则是日本国内最重要 的观光景点之一。
-
法隆寺 金 堂 和 塔
返回
-
四天王寺
-
2.2
民族化和世俗化
• 背景:9世纪起,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日本全面发 展了本民族的文化,也就提高了本民族的建筑水平,于是, 佛寺建筑中日本原创的因素增多了,渐渐形成了显著的民 族特色。这是天皇衰落,军事领主飞扬跋扈,文化的地方 性加大。同时,在武道士几乎成了宗教的情况下,佛教建 筑又世俗化了,把佛堂设置在家中。所以,世俗化又导致 佛教建筑民族化。
• 代表:凤凰堂
-
凤凰堂
• 日本建筑史中最杰出的建筑之一
-
2.3
和式,唐式,天竺式
• 和式:主要继承7~10世纪中国唐代佛教建筑,加入日本传 统的神社建筑因素 唐招提寺的鼓楼 京都莲花王院的本 堂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摘要:日本建筑一直在国际建筑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各类建筑中,住宅建筑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之一,从各个方面体现着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崇尚自然,空间自由,装饰洗练,在质朴简洁之中有着独特的味道。

关键词:日本建筑自由自然性禅学接合空间日本民族具有的尊重自然、单纯、质朴的文化精神,使这个向来奉行拿来主义的民族,对其民宅建筑、神社、寺院、古堡的传统建筑风格,自然的崇尚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坚持,就是这一点,使其在源源不断输入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对自然的忠诚和融合利用是其住宅建筑一贯的追求。

日式传统住宅建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室性,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

日式住宅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自然地构成一体化的假设型的建筑物。

在这种状况下,内部空间的变化,内外空间的联系就交由一系列“接合空间”来完成。

“接合空间”在日式建筑中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主要是功能上的原因,日本传统住宅具有其内部秩序性,譬如在家中设有祭坛,设有饰以艺术品的壁龛等,这些使得日本人在内部住宅中所进行的活动,带有在外部空间所进行活动的特点。

每一种建筑空间如室内、庭院等都有一定的功能要求,但如果以人的心理感受作为主体变换角度来看,有些空间的功能却比较含糊。

譬如入口处的庭院可作为房屋的外部空间,但就整个住宅而言,却又成为其内部空间。

在功能上也不仅是作为赏花弄草之地,还可作为迎送宾客的场所。

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促进了“接合空间”的产生和发展。

“接合空间”体现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外空间观念,又充分地满足了丰富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日式住宅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加强其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生硬与混乱的过渡性空间。

沙里宁说过:“建筑是与寓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

”在空间中如何相互联结、转换,产生不同的空间感觉变化,从而引起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与情感上的不同反应。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
和正门相对的,在另外一面的墙上则开有一个被称为“裹门”的次一级的后门。
上级贵族的府宅周围,都 筑有高高的围墙,因此人们 只能从门口窥视院内的景 色——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 徵.
当然,按照社会地位和 品阶的不同,各个府邸的门 扉式样也是有所差别的。自 高向低,其样式可分为:四 足门--栋门--唐门--上土门。 另外,还有无檐式的土门 (又称「土御门」)。不过, 随著时间的推移,唐门和土 门渐渐成为同等级别的门式; 后来更合而为一,衍生出 「四足唐门」这种新的本门 式样来。四足门这种最高级 的正门,只有位居大臣以上 的公卿才可以建造。
寝殿建筑结构
整个寝殿造建筑整体的各种 各样的元素构成分别是:寝殿、 对屋、渡殿、透渡殿、中门廊、 钓殿.
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总体布 局不取内院式.中央有一幢正屋 叫寝殿,两侧各有厢房叫东对、 西对(对屋),其间连接的游廊 叫渡殿。更复杂一点的,在厢房 前再伸出叫中门廊的游廊,连接 池沼岸边的亭阁,是钓殿。中廊 的中段有四脚门,叫东中门和西 中门,是主要的门户。
在廊的中间大约会断开三个柱间距的宽度来修建一面通向内部庭 院的门,这种门被称为“中门”。这道门提供了一条从宅邸外部进入 内部庭院的通道。
对于廊的长度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大部分廊都会以一个小的,被 称为钓殿的楼阁结尾。
廊位置示意图
钓殿
钓殿是修建在从对屋延伸出来跨越整个庭院的长廊最南边的楼阁 式建筑.每个寝殿造建筑都会有一个或者两个钓殿,一般情况下,每条 长廊都会以一个钓殿结构的建筑来结尾。钓殿的得名是因为该楼阁建 筑的修建一般都会临近庭院南边的人造池塘,因此据推测这些楼阁建 筑可能是供垂钓之用的。此外钓殿也经常是举行赏月聚会以及在炎热 的夏季傍晚的吹风乘凉的场所。
平安时代——寝殿造(794-1192年)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代官山是日本东京的一个富人区,以其独特的摩登风格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是这个地区的一大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通常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

现代主义风格强调简洁、明快和功能性,这与代官山的摩登氛围相契合。

这种风格的建筑通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明亮的颜色和光滑的表面。

建筑师通常会采用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以提供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

其次,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注重生活品质和空间布局。

作为一个豪华的住宅区,代官山的住宅建筑通常有着宽敞舒适的室内空间和高品质的设施。

在设计中,建筑师会注重每个居住者的需求和生活习惯,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舒适的生活。

另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代官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区,被绿树和花草环绕。

因此,建筑师们通常会利用自然元素和景观设计来提高居住体验。

例如,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师通常会利用大量的窗户和阳台来增加自然光线和通风。

此外,建筑师还会创造出独特的庭院和花园,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和放松的休闲空间。

此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还注重社交和社区感。

在代官山的住宅区,人们通常享有共享的设施和服务,如健身房、游泳池和会所。

这些共享设施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互相交流和建立社交关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地方。

此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还注重建立一个紧密的社区网络,以确保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助。

最后,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还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作为一个摩登而富裕的地区,代官山的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

因此,在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建筑师们通常会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他们还会提供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和高效能的设备,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以其现代主义风格、高品质的生活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而闻名。

日本住宅是如何建造的

日本住宅是如何建造的

日本住宅是如何建造的2013-12-23点击蓝字关注→木结构别墅在日本,住宅分为公寓式和独立式。

公寓式住宅泛指所有单元式住宅;而独立式住宅则是称之为“一户建”的日本最传统的二三层的独立和式建筑。

这种“一户建”住宅,虽然外立面各不相同,但85%以上都是采用的木结构,既有日本传统的梁柱型木结构,也有近些年兴起的2×4轻型木结构。

日本人之所以喜欢木结构“一户建”住宅,除传统习惯外,木结构房屋使用寿命长、建设周期短、节能、生态、环保、抗震等特点也是其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采用木结构的“一户建”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和简单快捷的现场组装,使一栋二三层高、套内面积在200平方米的“一户建”能在7天左右便完成基础建设。

在日本,记者通过参观木结构工厂、“一户建”施工现场和建成后的“一户建”住宅样板间,得以概括性地对“一户建”住宅工厂化的建造过程有所认知。

工厂化生产在日本的车间里,记者看到大量从加拿大和美国进口的木材,在区分不同规格和材质后,被传送机放置在不同的设备操作台上,切割机在电脑的指令下,将木材准确地裁割成房屋门、窗等部位,之后再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据社长介绍,该工厂是日本西部最大的木结构构件工厂,主要是生产2×4轻型木结构构件,包括墙板、二层楼板和小木屋组材。

据了解,2×4轻型木结构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是一种采用小断面规格木材通过钉和金属连接件连接固定建造而成的建筑物。

其具有结构自重轻、柔性好、节能和抗震等优点。

“在日本,普通的‘一户建’套内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其结构构件平均造价是35000美元,再加上两三千美元的施工设备租赁费,总体费用约合25万元人民币。

”竹下介绍说。

但这其中不包括土地费和内部装修费。

日本的土地是私有的,要先购买土地后才能建房,根据地块位置不同,地价通常与建造费用相当或更高些。

竹下指出,在工厂把木材加工成墙板、地板、柱、梁等构件,并对外墙和上下水使用的板材进行防腐和防白蚁处理,以及把外墙板与保温材料复合在一起之后,就可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了,普通的“一户建”大概2天就可以组建出雏形,7天就可以完成结构的基础建设了。

日本的住宅结构类型和木框架剪力墙结构

日本的住宅结构类型和木框架剪力墙结构

日本的住宅结构类型和木框架剪力墙结构SEIHOKU CORPORATION总工程师SEIHOKU CORPORATION神谷文夫住宅建设市场(独立住宅+公寓楼住宅)住宅建设市场独立住宅公寓楼住宅约94万户(2018年)其中木结构:约57%木框架剪力墙结构:约43%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木质预制房屋木质预制房屋(户数)轻型木结构(2X4)木结构:约22%公寓楼住宅市场木框架剪力墙结构:约12%木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轻型木结构(2X4)木质预制房屋钢结构非木质制房屋非木质预制房屋(户数)木结构:约85%独立住宅市场木框架剪力墙结构约木框架剪力墙结构:约7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非木质预制房屋木质预制房屋轻型木结构(2X4)木框架剪力墙结构(户数)轻钢预制工法1970年代开发在工厂将保温材、外墙材、门窗预装成一体轻钢预制组件工法1970年代开发在工厂将保温材、外墙材、门窗预装为组件在工厂将保温材外墙材门窗预装为组件混凝土预制工法预制混凝土产量减少趋势木质预制工法1970年代开发现在每年13万户用于南极的日本基地现在每年1.3万户在工厂将保温材、外墙材、门窗预装为一体初期的预制组装住宅木质预制工法现代的预制组装住宅MISAWA HOMEYAMADA SXL HOMES轻型木结构(2X4工法)规范:1974年(由北美导入)规范1974年(由北美导入)现在每年12万户CLT2014年材料标准JAS2016年建筑标准采用CLT的采用的独立住宅福山弘Hf ArchitecturalDesign从中国传入的传统梁柱构法木框架剪力墙构法传统构法大柱・大梁的组合带有斜撑的剪力墙构法屋盖・楼盖・墙从锯板改用为胶合板锯板改为胶合板•强度、施工性、隔音性、保温性、耐火性的提高框架结构施工方法在工厂加工构件框架在1、2日内搭建首先搭盖屋面(防止雨淋)利用传统的接合方法(榫接·槽接)常用种类传统连接方法的利弊强度仅依靠木材构件间的连接就可获得很好的强度。

居住区案例分析--日本幕张新城

居住区案例分析--日本幕张新城

●都市侧
由办公地区的超高 层建筑群形成连续的 新都心的天际线
●城中心
既是成为居住区 核心的文化设施、 同时作为城市中心, 形成具有标识性的 市中心
●内城
由带中庭的围合 式住宅单体形成连 续的沿街景观、形 成热闹的、欢快的 市中心
●河边
是沿河的地区, 形成清静的、很舒 展的居住区
● 城中心
・形成居民・来访者的活动中心,并形成能 够成为沿街景观据点的中心设施区域 ・形成以街道交叉口空间为中心的象征性空 间
• 居住区规划设计图
• 规划形象图(1990.10 控制性详细规划)
街区的立面造型设计指针
・既要满足高密度设计、又要达到形成宜人尺度的沿街立面,住宅单体形式采用了 多层围合型单体。
・为了形成更加亲近的街道空间,在超高层・高层街区,把一部分单体沿街布置。 ・将居住区划分为适当的组团,形成一定规模的、有领域性的街坊。 ・为了形成热闹的街坊,在主要的沿街型住宅的1、2层布置商业・办公等设施。
整师
提助
提助
案言
案言
公共设施 住宅设计师 委托 住宅开发商
设计师
各街区2名以上
①规划造 型会议
主要是幕张海滨设施规划与造型 的调整,为了创造出都市造型上 优秀的有魅力的街坊所做的探 讨·调整工作。
最終的な都市デザインの承認など の作業が行なわれている。
项目规划调整委员 (渡辺定夫・蓑原 敬)、规划设计调整 师(7名)、企业厅 地区治理部长、都 市部技官、千叶市 城市局长
由沿街型住宅形成街 坊结构
沿街型住宅: ・为宜人尺度的、由连续的 单体形成沿街 立面 ・在建筑下层部布置 商业办公设施,形成街坊 热闹气氛的住宅单体 ・设计联拱廊等,形成舒适 步行环境的住宅单体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代官山位于日本东京市目黑区,是一个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社区。

这个区域以其时尚的氛围、文化场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中,有一些建筑物被称为“集合住宅”,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多功能性而备受关注。

集合住宅是指一栋建筑内有多个住宅单元,这些住宅单元通常具有不同的户型和功能。

它们旨在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并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共享空间。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功能性的布局,为居民带来了独特的居住体验。

首先,代官山的集合住宅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平面布局和可调整的内部分隔墙,以适应不同的居住需求。

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调整和改变室内空间的布局。

例如,他们可以将一个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儿童房或起居室,以适应不同的生活阶段和需求。

其次,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致力于创造社区感和共享空间。

这些建筑通常拥有共享的庭院、休闲区和户外露台,为居民提供社交和放松的场所。

居民可以在这些共享空间中与邻居交流,共同享受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这种社区感增加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了一个友好和谐的居住环境。

此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通常会将建筑物的外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相协调。

这种融合的设计理念使得集合住宅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增强了社区的整体美感和宜居性。

最后,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一些建筑还使用可持续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这种注重环保的设计理念使得代官山的集合住宅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总之,代官山的集合住宅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性,为居民带来了独特的居住体验。

它们的灵活性、社区感、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环保意识使它们成为代官山社区的亮点。

这些建筑物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居住选择,还创造了一个友好和谐的居住环境,为居民带来了舒适和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榻榻米与日本的神道教宗教仪式和茶道都有密切联系,许多 日本家庭的房屋中仍然至少有一间铺设塌塌米的房间。日本 的榻榻米除“炕席”和“地毯”外,还是“一把尺”。在日 本,不论走到哪里,每块榻榻米的面积都相等。传统的日本 房间没有床,也不使用桌椅板凳之类。这“榻榻米”,晚上 在上面睡觉,白天把被褥收起,在上面吃饭和进行各种活动。
最早的数寄屋出现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数寄屋的代表作品包括: 桂离宫新书院、修学院离宫、曼珠院书院、临春阁(三溪园) 和角屋。
桂离宫
5.现代和风住宅
与庭院协调的造型技法是日本住宅继承发展到今天的营造基 础,数寄屋式的传统仍强烈的反映在当今的日本住宅建筑风格 上。 书院造与数寄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趋于结合,逐步 演变成日本近现代和式住宅。 和式住宅建筑外观特点:和式住宅多为“田”字形,南北朝向, 外部四周设平台,台上设檐柱,形成回廊。其屋顶仿佛是一把 撑起的大伞,人们即在伞下暗淡的阴翳中营造住宅。和室住宅 的屋檐很宽,与气候、水土、建材等因素有关。由于不使用砖、 水泥等,为了阻挡斜侵的风雨,伸长屋檐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5.现代和风住宅
5.1坡屋顶 5.2内庭院 5.3保留材料本色 5.4出檐深 5.5高地台
5.现代和风住宅
大屋顶、木构架、不着一钉的榫卯都是两国喜用的造型方式结构方式。民 居的建造思想也都同样建立在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上。屋顶设计以直线 为主,很少采用曲线。有些地方即使采用了曲线,也非常平缓。立面遵循 “上重下轻”的构图
3. 书院造——室町时代到桃山时代( 1338-1603)
书院造是在主殿造基础上形成的,14世纪有个别因素出现,16 世纪成为定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一栋房子的若干个房间里, 有一间是主要的(上段,一之间),这件房间的正面墙壁划分 为两个龛,左侧的宽一点,叫床(押板),右面是一个博古架, 叫棚(违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有一个龛,叫副书院。
5.现代和风住宅
日本传统的民居没有中国合院式民居那样气势宏伟。材料保留 自然的本色,瓦顶或草顶,木柱,竹篱,纸窗床。大屋檐。
6.室内装饰
和式住宅的分割多用推拉格子门(平滑移门),可开可闭, 内外通透,不占空间,构造简单,而且墙、门、窗、围护结 构、采光、通风多种功能合为一体。住宅的地板常高架于地 面,一般比室外高600mm左右,有时悬空达1000mm,这样 使底部通风从而可保持室内地面干燥。地板上铺设“榻榻米” (一种草编的席子),人们跪坐其上品茶、谈天论地。
3. 书院造——室町时代到桃山时代( 1338-1603)
桂离宫 (17世纪初)
4.茶室建筑——江户时代数寄屋( (1573-1876)
4.1草庵风茶室:茶道中深深注入了禅宗的寂灭无为的哲理,倡 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返璞归真。草庵风茶室即是此种精神的体 现,代表了日本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传统特色。草庵风 茶室一般都比较小,内部面积多为四席半(约9平米)。相传茶 道名人利休设计的京都妙喜庵待庵茶室更小,仅为两席。茶室 以小表现谦虚淡泊和人的心理距离的接近。
2.主殿造(11——16世纪)
12世纪之末,建立了幕府制,武士阶层当权。他们不像皇室贵 族那样保守,囿于礼仪,生活内容也比大贵族更多样化,于是, 他们府邸的型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第一个主要变化是放弃了 寝殿造的总格局,经常没有厢房,在寝殿的西南角直接向前伸 出西中廊,前端设西中门。由这个变化引出了第二个变化,那 便是寝殿本身扩大了,复杂化了。进深增加,不再用母屋和庇 的程式,而用薄而轻的障壁或推拉槅扇把寝殿划分为大小不等 的卧室、起居室、会客室、书房、餐厅、储藏间、佛堂等等。 没有内走廊,各房间互相穿通。各房间不一定都有侧窗直接照 明,卧室、储藏室和佛堂经常在寝殿的中央。推拉槅扇和一部 分障子从上到下都糊薄纸,柔和的光线映得室内朦朦胧胧。
4.茶室建筑——江户时代数寄屋( (1573-1876)
4. 2数寄屋风茶室:
在草庵风茶室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是取茶 室风格的意匠与书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产物,常用“数寄”分 割空间,称为数寄屋。 “数寄”一词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 方格推拉门,也有纸夹在双层木格中间的,最初由中国传人日 本,既可用于分割室内空间,又可作为住宅的外墙。作为住宅, 它比茶室多讲究一些实用,少一些造作,比较整齐,因此反而 更显得自然平易。惯于将木质构件涂刷成黝黑色,并在障壁上 绘水墨画,意境古朴高雅,这是数寄屋的一个特点,完全和桃 山时代武士邸宅的金碧障壁异趣。
6. 5壁龛
和室陈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嵌入茶室或客室正面墙壁的小 套间被称为壁龛,用来摆放香炉、挂轴、插花等,是突显主 人修养品位的独特空间。一般由壁龛柱、护脚木、小门楣等 构成。依据主人身份档次也有高低之分。既有使用珍贵木材 作框的正式壁龛,也有无框无顶,直接在天花板边框上悬挂 画轴的简易壁龛,甚至还有方便收放的可移动神龛。 有壁龛的房间算是格局最高的房间,通常用于招待贵客,叫 做座敷。
1.寝殿造
中国建筑的影响很明显。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总体布局不取内院式。中央有 一幢正屋叫寝殿,两侧各有厢房叫东对、西对,其间连接的游廊叫渡殿。更 复杂一点的,在厢房前再伸出叫中廊的游廊,连接池沼岸边的亭阁,或是钓 殿,或是泉殿。中廊的中段有四脚门,叫东中门和西中门,是主要的门户。 寝殿造有对称轴线而不严谨,左边或者右边可以多一些建筑或者少一些。
3. 书院造——室町时代到桃山时代( 1338-1603)
从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时代(公 元1335——1576年),日本建筑一方面继续受中国建筑的影 响,同时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创造,日本住宅建筑也开 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 修,有角柱,高低搁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 建筑。 书院造和主殿造的主要差别是有一间特别的房间,叫“上段” 或“一之间”。它的地板略高于其他房间,正面墙壁隔为两个 凹间,左面的宽一点,叫“床”或“押板”,右面的安一副博 古架,叫“棚”或“违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又有一个 向外凸出的四间,叫“副书院”。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分四 大扇,中央两扇可以推拉,两侧的固定。这四扇门叫“帐台 构”。床、棚、副书院和卧室的门都比这间上段高一点,顶棚 则大大降低。这一套做法很程式化。
日本住宅建筑
传统日本民居的种类
寝殿造
8—11世 纪上层贵 族府邸
主殿造
过渡型制
书院造
16—17世 纪武士豪绅 府邸
“数寄屋风” 的书院造
17世纪之后
现代的和风住宅
1.寝殿造
平安时代(794-1192年)寝殿造建筑正是在平安时代产生。 所谓寝殿式就是日本式贵族邱宅建筑,一般由水池、寝殿、对 屋、渡廓、中门廊、中门、钓殿、杂屋组成。以寝殿为中心, 东、西、北建对屋,南侧东西两面建水榭,用穿廊连接。早期 寝殿式受中国传统的手法影响,即布局左右对称,晚期寝殿式 则没有别国的影响,左右不对称了。当时无论宫殿、官府和陵 墓,一律为寝殿式。
6.2隔扇,障壁
隔扇是日本一种室内装置,一木料构建成骨架,从里面糊纸或 布,在房屋里边起间隔作用的一扇一扇的木板墙,上部一般做 成窗棂,糊纸或装玻璃。也称为“格扇”“长窗”,用木做成 的柱与柱之间的隔断窗,周围有框架,中间划分为花心、绦环 板、裙板等五道,可透光通气。
6.3地台
地台是和室装修中常见的一种和室家具,常与榻榻米一起 搭配使用。地台中基本设有地箱,便于储放物品,且能当 床铺使用。是一种小户型常用的装修家具
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帐台钩),分四大扇,中央两扇可 以推拉,两侧的是死扇,床、棚、副书院和卧室的地面都垫高 一点,以床为最高,顶棚则大大降低。 称为床的龛,正面墙 上挂着中国式的卷轴画或书法,地上陈设着香炉、一对烛台和 一对花瓶,后来只陈设一只花瓶。副书院一般向外突出,开着 窗子,本来是读书的地方,后来缩小,陈设着精美的文房用具, 也变成装饰性的了。 书院造府邸的代表是京都的二条城二之 丸殿,名古屋的本丸御殿和京都的西本院寺白书院等。
6. 5壁龛
6. 6地炉
6. 7茶室
茶室一般很小,以当时刚刚流行的塌塌米地席来说,大多是四 席半,最小的只有两席。它们小而求变,内外都避免对称。常 用木柱、草顶、泥壁和纸格扇。为了渲染天趣,常用不加斧凿 的毛石做踏步或架茶炉,用圆竹做窗棂或搁板,用粗糙的苇席 做障屏。柱、梁、檩、椽之类的木材,往往是带皮的树干,不 求修直。连虫眼和节疤都保留着作为点缀。全部构件都不上色 漆,叫做“素面造”。
6.室内装饰
6.1榻榻米 6.2隔扇 6.3地台 6.4玄关 6.5壁龛 6.6地炉 6.7茶室
室内空间由榻榻米作为模数来进行规划。人们直接坐在地上或是坐垫上, 使房间看起来很大。
一张榻榻米的传统尺寸是宽90厘米,长180 厘米,厚5厘米,面积1.62平方米。也有尺 寸为90厘米乘90厘米的半张榻榻米。因为 榻榻米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传统的日本建 筑中,房间尺寸都是90厘米的整数倍。传统 的商店店堂设计为“五张半”(8.91平方 米),茶室常常是四张半(7.29平方米)。
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使得茶室成为民居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6. 4玄关
住宅的进门处在日本叫做“玄关”,被赋予了宗教禅学色彩。 正如禅学中的说法一样,现实生活中日本人的玄关也“不可 轻易进”,这里是日本人的“社交前线”,须谨言慎行。日 本人家有复杂繁琐的“玄关规矩”,而日本人对于玄关处的 装饰、风水也相当在意和讲究。
玄关原指佛教的入道之门,现在泛指厅堂的外门,也就 是居室入口的一个区域。源于日本,专指住宅室内与室外之 间的一个过渡空间,也就是进入室内换鞋、更衣或从室内去 室外的缓冲空间,也有人把它叫做斗室、过厅、门厅。在住 宅中玄关虽然面积不大,但使用频率较高,是进出住宅的必 经之处。在房பைடு நூலகம்装修中,人们往往最重视客厅的装饰和布置, 而忽略对玄关的装饰。其实,在房间的整体设计中,玄关是 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是反映主人文化气质的“脸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