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样本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样本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样本

喹诺酮类等其她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

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作用及特点

(一)喹诺酮分类及特性

按照化学构造分类,喹诺酮类药物重要涉及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重要讲到内容。其她类抗菌药物,重要讲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浮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效力,对肠杆菌科细菌非常敏感,由于它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当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浮现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重要用于尿道和痢疾,当前使用量已很少了。第三代类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浮现得,例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是强,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例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肺炎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治疗,尚有消化道系统感染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本来基本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抗菌活性,它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喹诺酮类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不同代喹诺酮类药物它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作用是一定增长。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尚有第四代喹诺

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长。同步也增长了厌氧菌作用,它抗菌谱增长了,因此它对于不同部位感染应用范畴也增长了,例如说像第一代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治疗。

看一下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它们详细抗菌谱是什么样?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看到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它均有很强抗菌作用。那对于表皮葡萄球菌也有比较强抗菌作用。但对环丙沙星来说,它抗肺炎链球菌和链球菌作用要弱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而对于粪肠球菌头孢类抗菌药物是耐药,而对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它有一定抗菌作用,并且抗菌活性比较强,而环丙沙星这方面研究不详尽。同样对于阿奇霉素它只有抗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对粪肠球菌是同样耐药,对表皮葡萄球菌阿奇霉素也是无效。看特别要注意,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对于莫西沙星来说,它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每阴性葡萄球菌,它也有30%以上敏感性。而对于革兰氏阴性抗菌以及常用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流感嗜血杆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均有很强抗菌活性。而对于阿奇霉素它仅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一定抗菌作用,而对于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是无效。

再看一下喹诺酮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是什么样子?对于铜绿假单、环丙沙星是首选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尽管提到研究有所表白,指南里边提示它敏感率只有30%以上,因此对于铜绿假单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是环丙沙星,而对于嗜麦芽假单,这几种药物都是同样耐药。对于ESBL,变形杆菌,不动杆菌三种抗菌药物都是相似。而对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支原体,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也均有相似作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嗜麦芽、阴性杆菌是有效,而对于非典型支原体是有效。对于厌氧菌里边、脆弱拟杆菌,仅有莫西沙星是有效。

(二)喹诺酮类抗菌作用特点

对某些耐药细菌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是如何?在医院获得或者当前社区也可以获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成果表白,莫西沙星对MRSA敏感率是70.8%,而左氧氟沙星是50%。相对于头孢曲松、头孢克洛来说,莫西沙星对MRSA有一定抗菌作用。

再看一下对ESBL阳性肺炎克雷伯杆菌它作用什么样子?莫西沙星它MIC值是0.125,加替沙星是0.25,左氧氟沙星是0.5,而对于头孢曲松是16。对肺炎克雷伯杆菌可以看到,莫西沙星为88%敏感率,左氧氟沙星有80%敏感率。

对于阴沟肠杆菌它们作用是怎么样?同样研究也表白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阴沟肠杆菌敏感率都超过了70%,也就是在80%左右。而曲松和她啶敏感率是低于70%。因此对于阴沟肠杆菌,按照研究是可以选取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那同样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是重症病房,长期手术病人,呼吸机有关肺炎常用一种致病菌。看一下鲍曼不动杆菌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来说,莫西沙星它有69.2%敏感性,而对于惯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她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她唑巴坦,这样在酶抑制剂里抗菌药物相比来说,当前来说,莫西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是69.2%。可以依照这个研究,在经验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时候,可以考虑选取莫西沙星。

同样对于重症病房见到嗜麦芽窄食假单胞,研究同样提示,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相对于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她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相比,不但是它们MIC值,尚有敏感率是远远不不大于头孢类抗菌药物。也就是说,在培养出来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这样细菌时候,可以考虑选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可以看一下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对史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它们MIC值,可以看到,相对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来说,莫西沙星对于这组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军团菌、衣原体抗菌活性,也许是要不不大于左氧氟沙星

和阿奇霉素。

再看一下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消除特点。莫西沙星52%是通过肝脏代谢形成不同代谢产物,有一某些通过粪便排除。45%是要通过肾脏清除。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节莫西沙星用药剂量。而对于轻、中度肝损害患者也无需调节。对于肾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不大于30ml/min患者也无需调节剂量。看到某些文献里边也是说,在肌酐清除率不大于10ml/min患者,莫西沙星也是不需要调节剂量。但是对于这样某些患者在使用莫西沙星,它会不会有某些新肾脏蓄积,会不会增长它肝脏毒性,增长它免疫机体反映,尚有待于继续研究。

(三)喹诺酮类应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药物在应用时候一定要注意,喹诺酮类药物不可以用于18岁如下人群,并且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是避免使用,如果哺乳期妇女必要使用时候一定要停止哺乳,在有效期间要停止哺乳,并且在使用后一周内也是禁止哺乳。对某些制酸剂和含金属离子药物,例如镁、铝和钙避免喹诺酮类药物同步使用,这样会影响到喹诺酮类药物吸取。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是不是所有喹诺酮类药物都要调节剂量?说答案与否定。而对于喹诺酮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映,例如说癫痫、感觉异常、神志变化、视力异常以及幻觉等等。尚有某些皮肤光敏反映,同步它尚有一种肌腱断裂,尚有QT间期延长心脏毒性,因此在使用时候要注意它这些不良反映。

二、特殊患者使用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如何来使用抗菌药物?一方面在临床上患者血清肌酐水平,估算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或者肌酐清除率。然后依照药物清除特点来拟定与否需要调节给药方案。再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除率,以及某些肾衰处方手册,或者某些药代动力学参数算法来拟定一种最佳治疗方案。然后依照这个方案监测它肾功能,监测治疗疗效,来评判治疗方案。

肾功能不全患者调节给药方案一种基本原则是什么?就是说也就是肾功能不大于正常人70%这样病人是需要调节给药方案。也就是说,它肾小球滤过率或者肌酐清除率不大于50ml/min是需要调节剂量。有药物是在60ml/min。普通不论指南还是肾衰处方手册,都是规定在50ml/min如下才可以调节剂量。尚有一种原型药物肾排泄分数要不不大于60%,也就是说60%以上药物是通过肾脏清除,才调节它给药方案。人们一定要注意到,由于有时候在阐明书里边看到它药物通过肾脏排泄一种数值它是一种定值。人们都懂得研究数字来源于更多人群,它应当是有一种范畴,因此说药物原型药物肾排泄分数不不大于60%,只是一种界线。有肾清除百分数55%或者更低一点,也许也需要调节剂量。如何调节?这里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减少用药剂量。第二个是剂量不变状况下延长它给药间隔。

左氧氟沙星文献报67-87%是通过肾脏清除。肾功能正常患者它半衰期是4-8个小时,而肾功能异常时候它是76个小时。左氧氟沙星血浆蛋白结合率相称高是24-38%。表观分布容积是1.1-1.5。在普通状况下,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每天给药次数是1次,它给药剂量普通在国内是500mg,在国外也许有750mg剂量。对于这样一种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当肾小球滤过率不不大于50%时候,以为是不需要调节剂量,但是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在10-50%之间,要延长它给药间隔,由于它是一种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剂量不变,要延长它给药间隔。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异常状况下,它半衰期是要延长,也就是说它从体内清除量是会减少,时间也会延长。如果对于肾小球滤过率不大于10ml/min,不但要减少它给药剂量,还要延长它给药间隔。对于莫西沙星它肾清除百分数只有50%,在正常状况下它半衰期是12,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还没有研究数据。那它血浆蛋白结合率是45%,但它表观分布容积要21L/kg,在正常状况下,它给药剂量是400mg,每天给药1次。那对于环丙沙星50-70%是通过肾脏清除。在正常肾功能状况下,它半衰期是3-6个小时,而异常状况下它半衰期是6-9个小时。同样,它血浆蛋白结合率只有20-40%,而表观分布容积也比较小是2.5L/kg。在正常状况下,环丙沙星是每天给药2次,每次400mg。在肾功能异常状况下需要减少它给药剂量,对于10-50肾小球滤过率这样一种水平,它剂量减小到50-75%,而不大于10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它给药剂量减少50%。也就是说200mgq12这样一种给药剂量。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014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特点。喹诺酮类药物对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用于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泌尿感染、前列腺感染、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但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少见。 1 与其它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1 协同作用 1.1.1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可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使喹诺酮类易于发挥杀菌作用[1]。 1.1.2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与氨基苷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因这两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回旋酶并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双重作用以发挥协同作用[2]。 1.1.3 其他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合用可明显增加抗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的作用。与亚胺培南或阿米卡星合用,体外证实对这两种抗生素耐药的作用增强;与阿洛西林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菌属细菌有协同作用;与克林霉素合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增强[3]。 1.2拮抗作用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等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使其抗菌作用下降或抵消;还可拮抗两性霉素B和美帕曲星的作用;部分拮抗5-氟尿嘧啶的作用[3]。 1.3 合用使毒副作用增加(1)喹诺酮类与万古霉素合用可致毒性增加,出现肾小管上皮损害,蛋白尿等中毒症状。(2)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红霉素合用可致效用降低,同时,对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3)环丙沙星与阿霉素、呋喃妥因合用,增加了毒性并且对肾功能不全者损害更大[3]。 2 含金属离子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与镁、铝、铁、锌等金属离子形成

喹诺酮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喹诺酮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不仅要注意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且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药物不宜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 含铝、钙、铁等多价阳离子制剂(如氢氧化铝、乳酸钙等)由于阳离子与喹诺酮类药的4-酮氧基-3羟基发生络合反应,因此减少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药---时曲线下面积可减少98%,生物利用度降低,所以两药应避免同时使用,若需要连用时,可先服用喹诺酮类药物,2小时后再服用阳离子制剂。 维生素C、氯化胺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杀菌力最强,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在偏酸性时抗菌作用最弱,因此不宜与酸性药物合用。 利福平及伊曲康唑部分结核患者因多种原因可能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因此需要同时进行抗结核和抗真菌感染治疗。利福平是肝药酶促剂,能增强肝药酶的活性,拮抗喹诺酮药物的活性,因此两药不宜合用。 双脱氧肌酐该药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服用可增高胃内pH值,从而降低喹诺酮类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 铁剂铁剂的螯合作用和对消化道吸收能力的影响可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胃肠道用药碳酸钙、小苏打、硫酸镁等药物,若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服用,可明显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有拮抗作用,同时使用可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 嘌呤化合物如咖啡因、茶碱类药物等,喹诺酮类药物与此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可降低其消除率,易增加咖啡因和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抗酸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等抗酸剂,对喹诺酮类也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环丙沙星,合用既影响其吸收又使其在肾小管中的溶解度下降,易析出结晶损伤肾脏。 其它药物与口服抗凝血药物如华法令同时使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依诺沙星与布洛芬合用有引起惊厥的危险。司巴沙星与胺碘酮、阿司咪唑、卡普地尔、奎尼丁、舒托必利、特非那定等联用有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样本

喹诺酮类等其她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 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作用及特点 (一)喹诺酮分类及特性 按照化学构造分类,喹诺酮类药物重要涉及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重要讲到内容。其她类抗菌药物,重要讲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浮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效力,对肠杆菌科细菌非常敏感,由于它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当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浮现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重要用于尿道和痢疾,当前使用量已很少了。第三代类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浮现得,例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是强,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例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肺炎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治疗,尚有消化道系统感染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本来基本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抗菌活性,它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喹诺酮类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不同代喹诺酮类药物它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作用是一定增长。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尚有第四代喹诺

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长。同步也增长了厌氧菌作用,它抗菌谱增长了,因此它对于不同部位感染应用范畴也增长了,例如说像第一代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治疗。 看一下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它们详细抗菌谱是什么样?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看到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它均有很强抗菌作用。那对于表皮葡萄球菌也有比较强抗菌作用。但对环丙沙星来说,它抗肺炎链球菌和链球菌作用要弱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而对于粪肠球菌头孢类抗菌药物是耐药,而对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它有一定抗菌作用,并且抗菌活性比较强,而环丙沙星这方面研究不详尽。同样对于阿奇霉素它只有抗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对粪肠球菌是同样耐药,对表皮葡萄球菌阿奇霉素也是无效。看特别要注意,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对于莫西沙星来说,它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每阴性葡萄球菌,它也有30%以上敏感性。而对于革兰氏阴性抗菌以及常用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流感嗜血杆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均有很强抗菌活性。而对于阿奇霉素它仅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一定抗菌作用,而对于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是无效。 再看一下喹诺酮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是什么样子?对于铜绿假单、环丙沙星是首选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尽管提到研究有所表白,指南里边提示它敏感率只有30%以上,因此对于铜绿假单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是环丙沙星,而对于嗜麦芽假单,这几种药物都是同样耐药。对于ESBL,变形杆菌,不动杆菌三种抗菌药物都是相似。而对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支原体,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也均有相似作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嗜麦芽、阴性杆菌是有效,而对于非典型支原体是有效。对于厌氧菌里边、脆弱拟杆菌,仅有莫西沙星是有效。 (二)喹诺酮类抗菌作用特点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样本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I 青霉素类抗生素 本类药物可分为: ( 1)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 G) , 苯氧甲基青霉素等。( 2)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如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等。( 3) 广谱青霉素, 对部分肠杆菌有抗菌活性如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对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胞菌有抗菌活性, 如哌拉西林, 美洛西林等。 1.适应症: 青霉素: 适用于溶血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包括败血症, 肺炎, 脑膜炎, 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以及破伤风, 气性坏疽, 炭疽, 白喉, 流脑, 梅毒, 淋病, 回归热, 钩端螺旋体病, 放线菌病等。普鲁卡因青霉素可供肌注, 苄星青霉素为长效制剂, 苯甲氧基青霉素耐酸可口服, 其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 效稍差, 但对青霉素酶稳定, 可用于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 广谱青霉素: 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青霉素相仿, 同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还可用于肠道, 尿路, 胆道, 腹腔等感染。 2.注意事项 ( 1) 无论何种途径给药, 用前必须询问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及其它过敏史, 并须先做皮试。 ( 2) 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立即给予注射肾上腺素, 吸氧, 并用升压药, 皮质激素等治疗。

( 3) 全身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反射增强, 肌肉痉挛, 抽搐, 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青霉素脑病) , 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或肾功能减退者。 ( 4) 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 5)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 6) 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II.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根据抗菌谱, 抗菌活性,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 毒性的不同, 当前分为四代。第一代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 以头孢拉定为代表, 口服剂尚有头孢氨苄, 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 但对部分革兰氏阴性革菌有效, 有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酯, 头孢丙烯等。第三代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头孢她定, 头孢哌 酮还对铜绿假单胞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除上述二种外尚有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 头孢泊肟脂等, 口服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第四代常见药为头孢吡肟, 对肠杆菌科细胞作用与第三代相仿, 但能高度耐受多数β内酰胺酶水解, 并对大多数革兰氏 阳性菌有效, 包括产酶的金葡菌, 还对类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有效。 1.适应症: 第一代头孢菌素: 注射剂主要用于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 溶血 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败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抗菌药物,其对细菌的DNA螺旋酶(DNA-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导致DNA降解及死亡。该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据最新报道,有些品种已突破了抗菌概念,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也有新进展),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国内外众多制药企业竞相开发和生产的热门药品。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其中,前三者在医院的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本品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1994年首先在日本上市。国内最早的产品是在1996年由日本第一制药提供原料,北京优尔特药业有限公司分装生产的。1997年浙江新昌制药在我国首先开发成功左氧氟沙星原料药并获新药上市证书。此后,北京双鹤药业、常州第二制药、浙江京新制药、扬子江药业等企业也陆续成功开发该药原料药。左氧氟沙星的销售量呈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投放市场至今短短几年时间的前列。在最近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左氧氟沙星的片剂和注射剂被列入乙类目录。目前,本品的开发状况也比较喜人,截至2000年7月3日为止,共有31个批准文号。本品主要规格有:0.1% 100ml×1(IJ)、0.2% 100ml×1(IJ)、100mg×10(OR)、100mg×12(OR)、100mg×100(OR)。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由于国内生产厂家众多,曾一度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但本品疗效显著,价格适宜,在国内医院用药中,其用量及金额均位居前列,预测在短期内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本品的规格主要有:0.2% 10ml×1(IJ)、0.2%100ml×1(IJ)、0.2%2ml×10(IJ)、200mg×10(OR)、200mg×20(OR)、250mg×6(OR)、250mg×4(VA). 氧氟沙星(Ofloxacin):目前该品临床用药尚属良好。据1999年北京、广州、上海医院用药统计数据显示,氧氟沙星均在喹诺酮类用药中列环丙沙星之后的第二位。 本品已上市多年,目前在我国的医药市场上处于销售成熟期,生产厂家多达70多家,市场供应已趋饱和。日本进口品种泰利必妥很早就在我国氧氟沙星用药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占有较为可观的市场份额。而北京双鹤药业的奥复星和丽珠集团的康泰必妥是国内品牌中的佼佼者,在部分重点城市已经替代了进口品种。针对氧氟沙星总体市场而言,氧氟沙星在各大重点城市的市场地位已受到了其s型异构体左氧氟沙星的威胁,销售开始呈负增长。估计本品以后的市场很难再有突破。本品常用规格有0.2%100ml×1(IJ)、100mg×12(OR)、100mg×20(OR)、100mg×24(OR)、100mg×100(OR)、200mg×6(OR)、200mg×12(OR)。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初):萘啶酸、恶喹酸、吡咯酸。目前基本属淘汰品种。 第二代(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奥索利酸、西诺沙星、吡哌酸、吡咯米酸。目前基本属淘汰品种。 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喹诺酮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化学修饰在其主环6或8位加入氟原子后又被称为氟喹诺酮,代表产品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喹诺酮产品的问世,使学术界对喹诺酮产品有了全新的评价并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获得一致好评,其综合临床疗效对革兰氏阴性菌来讲,已经超过了青霉素族,达到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效果。按照药物中所含氟基团的数量可分三类: (1)单氟化物: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氨氟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2)双氟化物:洛美沙星 (3)三氟化物:氟罗沙星、托氟沙星。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按国际非专用药名(INN)命名原则,对该类新药均采用“-oxacin”来定名,以表示它们在药理方面的相似性及组群关系。该构词成份在我国音译为“沙星”。至今已

小儿氟喹诺酮类药物

儿童一定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一、儿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是是非非 1. 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儿童的缘由? 喹诺酮类药物是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均有活性,具有快速杀菌、口服生物利用度好、组织渗透性高、消除半衰期长、且与许多抗菌药物不具交叉耐药性等忧点,在防治成人多种细菌感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幼年动物实验中发现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关节和软骨损伤的问题,因此大多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规定喹诺酮药物不宜用于、避免用于或禁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2. CFDA发出限制使用氟喹诺酮的安全警告! 2017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关于修订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17年第79号),增加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黑框警告,当全身用药时,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引起肌腱炎、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和重症肌无力加剧。也修改了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适应证:对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单纯性尿路感染和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只有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氟喹诺酮类! 3. 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3.1 反对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临床用药须知》阐明喹诺酮药物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新编药物学》认为: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且大多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规定喹诺酮药物不宜用于、避免用于或禁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3.2 支持意见: 《实用儿科学》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不应超过10~15 mg/(kg?d),疗程不要超过7天。且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清单》中包括了可用于儿童结核病治疗的氧氟沙星、及治疗儿童志贺菌感染的环丙沙星。 3.3 争论: 虽然动物和细胞实验表明一定浓度的喹诺酮类药物会造成软骨细胞损伤,但是动物试验的剂量远高于儿童常规使用剂量,且在临床中,人类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软骨病变的几率很低,因此喹诺酮药物还是经常超说明书用于儿童,特别是治疗一些重症细菌感染。 二、全身用喹诺酮药物用于儿童的适应证 到底全身用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儿童哪些疾病?以下结合药品说明书、MICROMEDEX、英国儿童处方集和指南、专家共识,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全身用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用于儿科的一些适应证(见表1),希望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

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点

呼吸系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点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发展很快的一类化学合成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高、广谱性和组织、细胞的穿透力强,广泛用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治疗。第一、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如萘啶酸、吡哌酸,因其抗菌谱仅限于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因此临床仅限于治疗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且目前临床已基本不再使用。 近50年,该类药物发展迅速,已发展到第IV代,并已经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之一。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III-IV代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吉米沙星等。其中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等被称为“四大呼吸喹诺酮”,保留对G-杆菌活性同时,还对肺炎链球菌等G+球菌活性显著提高,而且对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亦具有良好活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适应症 1.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在目前 CAP 治疗中,应用最多的呼吸喹诺酮主要为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版)最新指南强力推荐莫西沙星用于有误吸风险者。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康复 (CAPPRIE) 研究显示,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老年 CAP 的临床疗效均很好。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在轻中症HAP 经验性治疗方案,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是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之一。 在重症HAP经验性治疗方案中,针对MRSA、肠杆菌科、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等,喹诺酮类药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也是可选择药物。其中,环丙沙星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推荐使用之一。 美国 IDSA/ATS2016 版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成年患者临床实践指南中对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非 MRSA) 的经验性治疗,推荐的抗菌药物即包括有左氧氟沙星。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是 AECOPD 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对 AECOPD 积极高效的抗菌治疗不仅迅速缓解症状,且可有效降低气道内细菌负荷,延缓出现再次急性加重。

4.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作用及特点 (一)喹诺酮分类及特征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的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主要讲到的内容。其他类的抗菌药物,主要讲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的效力,对肠杆菌科的细菌非常敏感,因为它的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目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主要用于尿道和痢疾,现在使用的量已很少了。第三代类的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出现得,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是强的,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的肺炎的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治疗,还有消化道系统感染的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的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的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它的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的喹诺酮类的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的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的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不同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它的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的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的作用是一定增加的。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的喹诺酮类的药物,还有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的作用,它的抗菌谱增加了,所以它对于不同部位的感染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比如说像第一代的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的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的治疗。

喹诺酮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喹诺酮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不仅要注意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且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药物不宜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 含铝、钙、铁等多价阳离子制剂(如氢氧化铝、乳酸钙等)由于阳离子与喹诺酮类药的4-酮氧基-3羟基发生络合反应,因此减少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药---时曲线下面积可减少98%,生物利用度降低,所以两药应避免同时使用,若需要连用时,可先服用喹诺酮类药物,2小时后再服用阳离子制剂。 维生素C、氯化胺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杀菌力最强,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在偏酸性时抗菌作用最弱,因此不宜与酸性药物合用。 利福平及伊曲康唑部分结核患者因多种原因可能容易并 发真菌感染,因此需要同时进行抗结核和抗真菌感染治疗。利福平是肝药酶促剂,能增强肝药酶的活性,拮抗喹诺酮药物的活性,因此两药不宜合用。 双脱氧肌酐该药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服用可增高胃内pH 值,从而降低喹诺酮类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

铁剂铁剂的螯合作用和对消化道吸收能力的影响可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胃肠道用药碳酸钙、小苏打、硫酸镁等药物,若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服用,可明显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有拮抗作用,同时使用可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 嘌呤化合物如咖啡因、茶碱类药物等,喹诺酮类药物与此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可降低其消除率,易增加咖啡因和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抗酸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等抗酸剂,对喹诺酮类也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环丙沙星,合用既影响其吸收又使其在肾小管中的溶解度下降,易析出结晶损伤肾脏。 其它药物与口服抗凝血药物如华法令同时使用有增加出 血的危险。依诺沙星与布洛芬合用有引起惊厥的危险。司巴沙星与胺碘酮、阿司咪唑、卡普地尔、奎尼丁、舒托必利、特非那定等联用有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 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 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作用及特点 (一)喹诺酮分类及特征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的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主要讲到的内容。其他类的抗菌药物,主要讲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的效力,对肠杆菌科的细菌非常敏感,因为它的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目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主要用于尿道和痢疾,现在使用的量已很少了。第三代类的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出现得,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是强的,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的肺炎的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治疗,还有消化道系统感染的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的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的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它的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的喹诺酮类的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的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的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不同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它的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的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的作用是一定增加的。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的喹诺酮类的药物,还有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的作用,它的抗菌谱增加了,所以它对于不同部位的感染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比如说像第一代的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的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的治疗。看一下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它们具体的抗菌谱是什么样的?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看到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它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那对于表皮葡萄球菌也有比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环丙沙星来说,它的抗肺炎链球菌和链球菌的作用要弱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而对于粪肠球菌头孢类的抗菌药物是耐药的,而对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它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抗菌活性比较强,而环丙沙星这方面研究不详尽。同样对于阿奇霉素它只有抗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肺炎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粪肠球菌是同样耐药的,对表皮葡萄球菌阿奇霉素也是无效的。看特别要注意,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对于莫西沙星来说,它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每阴性的葡萄球菌,它也有30%以上的敏感性。而对于革兰氏阴性抗菌以及常见的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流感嗜血杆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

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_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誅兽药 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2喹酮母核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亦多,临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这类药物,才可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1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是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Ⅳ也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靶位。从化学结构看,喹诺酮类药物大体分为奈啶酸类、吡啶并嘧啶酸类、喹啉酸类和噌啉酸类。喹诺酮类药物按其研究的先后及抗菌性能的不同可分为1~3代。第3代喹诺酮类由于其结构上在奈啶环的6位处引入了氟原子,在7位上都连有哌嗪环,因而统称氟喹诺酮类。由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临床意义不大,目前已被新的分类方法所代替。第1代,奈啶酸、吡哌酸及西诺沙星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假单胞菌除外),临床适用于非复杂性尿道感染。第2代,诺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不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非典型病原体。临床适应于治疗尿道感染、肾盂肾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第3代,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及莫西沙星,其作用是在第2代基础上扩大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第4代,曲伐沙星是在第3代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尤其是当血清药物浓度达到其最小抑制浓度30倍时,这种杀菌活性最显著。但若药物浓度更高,则不利于抑制RNA和蛋白质合成,故杀菌作用反而会降低。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口服给药达到的血药浓度可与静脉注射用药相媲美。绝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经肾排泄,然而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和曲伐沙星则通过肝脏排泄。为避免毒性,对有肝肾功能损害患畜,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剂量应予调整。绝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不会因为同时进食而致吸收降低。 2应用2.1预防用药 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预防用药。与伤寒、菌痢等患畜有非常密切接触的动物,可足量、短程用药。有感染可能的手术,又无其他药物可选择者亦可考虑应用。但需注意掌握合适的剂量与疗程,防止诱发耐药性的产生。 2.2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 常规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后,或发生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考虑用目前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最强的司帕沙星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非典型结核杆菌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但不宜普遍以这类药物治疗结核病。 3使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药物不能在生理盐水或其他含有氯离子的溶剂中使用。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不宜与钠通道阻滞剂A(IA)类药物及Ⅲ类心率失常药合用。喹诺酮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华法林等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使他们的血药浓度增高而引起不良反应。依诺沙星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若喹诺酮类药物必须与上述药物同时使用时,选择抑制作用较小者,并监测茶碱等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 碱性药物、抗胆碱药物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碱性药物可减少喹诺酮类药物在尿中的溶解度,当尿液pH值在7以上时,易发生结晶尿和肾毒性,为防止结晶尿,每天进水量应在1200毫升以上。该类药物除司帕沙星外,对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仅具有中度抗菌活性,因此除了司帕沙星外,该类药物不宜作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的经验用药。喹诺酮类药物可渗透乳汁,对幼年动物的软骨有损害作用,不宜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合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能提高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甚至引起惊厥。不宜与含镁和铝盐的抗酸剂和非皮质激素类抗炎剂合用,因为抗酸剂可影响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而非皮质激素类抗炎剂可加重喹诺酮类药物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惊厥的副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刘刚(黑龙江省密山市白泡子乡畜牧兽医站158317) 觼訍訓訝 养殖技术顾问2011.2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一、青霉素类 本类药物可分为: 一)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二)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本类药物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对青霉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三)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呋布西林、替卡西林。 注意事项: 1、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2、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3、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4、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5、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6、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因此溶媒不宜用葡萄糖,而应用氯化钠。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替唑、头孢硫脒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和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但对假单孢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粪链球菌无效;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和头孢丙烯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药效和临床应用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分类 1.1第一代喹诺酮类 1.1.1第一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奈啶酸、吡咯酸等,因其抗菌谱窄,仅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具有抗菌作 也多在4mgL-1以上;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用,且作用弱,对敏感菌株的MIC 90 葡萄球菌属等均无抗菌作用。 1.1.2第一代喹诺酮类的常见品种及临床应用:第一代喹诺酮类常见品种有奈啶酸、噁喹酸及吡咯酸等,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目前此类药物已被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其他抗菌药物所替代。 1.2第二代喹诺酮类 1.2.1第二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二代喹诺酮类较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包括了部分绿脓杆菌,可达到有效尿药浓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明显较第一代喹诺酮类少见。 1.2.2第二代喹诺酮类的常见品种及临床应用:第二代喹诺酮类有新噁酸、噻喹酸、噁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等。临床上主要用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及肠道感染的治疗。 1.2.3典型药物实例:吡哌酸(吡卜酸,Pipemidic Acid,Dolcol,Pipram,PPA)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的抗菌作用比对奈啶酸、头孢氨苄及羧苄西林强;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吡哌酸一般采用口服给药,口服后部分吸收,成人单次口服0.5g和1.0g后,血药峰浓度为3.8mgL-1和5.4mgL-1,半衰期为3.1h;本品吸收后可分布于肾、肝等组织,胆汁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本品主要经肾排泄,给药后24h58%~68%的药物从尿液中排出,部分自粪便排出。吡哌酸在临床主

(完整版)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抗菌谱,以及药代动力学的 PK/PD来分类。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抗菌药物根据它的临床的实用级别,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 通常常用的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分为3内酰胺环类的、喹诺酮类的、大环内 酯类、氨基糖苷以及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以它的母核来做它的分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就是这几大类。 首先看一下3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包括哪些?它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 型的3 -内酰胺的抗菌药物。 3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按照它的抗菌谱又可以分为抗葡萄球菌的青霉素类以及抗铜绿假单的氨基青霉素类,还有根据青霉素它是天然来源发酵得来的还是合成的,又分为天然的青霉素。随着青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耐酶的青霉素。为了克服在临床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3 -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做过化学的 结构改造以后又出现了像甲氧西林一类的耐酶的青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做了一定的修饰以后,又出现了广谱的青霉素类药物,比如刚才说的氨基青霉素类。像青霉素类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的常见的阳性球菌。在青霉素的结构做了改造以后,它就有一个氨基,所以氨基青霉素类的药物都具有抗铜绿假单的作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根据它的生产的年代不同,分为了临床上现在在一类手术切口广泛使用的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呋辛,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等,还有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 3 -内酰胺环类的药物还包括一大类非典型的 3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比如 3 -内 酰胺酶的抑制剂舒巴坦、三唑巴坦。还有一类就是单环类的抗菌药物,如氨曲南。还有一类就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它的抗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的抗菌谱是跟第二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呋辛、头孢西林相似的。但是它对于厌氧菌的作用又强于这些药物。还有一大类头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米诺,还有头孢美唑。还有就是特殊期使用的抗菌药物,碳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得合理应用概论(一)重点内容 一、基本概念 1、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与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或其她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得具有抗其她微生物作用得活性物质。 2、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MBC):指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能使活菌生长减少99%以上得最小浓度。 3、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指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能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得最低浓度。 4、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得能力。 5、抗菌谱: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得范围。 6、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得效应,通常以时间(h)表示。 7、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产生得耐受与抵抗能力。抗药性得产生使正常剂量得药物不再发挥应有得杀菌效果,甚至使药物完全无效,从而给疾病得治疗造成困难,并容易使疾病蔓延。 8、化学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得一切具有化学结构得药物得统称,目前已成为“抗微生物药物治疗”与“抗肿瘤药物治疗”得专用名词。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动物半数致死量(LD 50 )与治疗感染动 物得半数有效量(ED 50)得比值,或用5%致死量(LD 5 )与95%有效量(ED 95 )得比来衡 量。CI= LD 50/ED 50 二、抗菌药物得分类 三、抗菌药物得作用机制 1、干扰细胞壁得合成 2、损伤细胞膜 3、影响细菌蛋白质得合成 4、抑制细菌核酸得合成 5、对抗代谢物 抗菌药物得合理应用概论(二)重点内容 一、细菌耐药性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quinolones)药物是指含有4-喹诺酮类母核的合成抗菌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抗菌后效应较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按问世先后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是1962 年合成的萘啶酸(nalidixic acid),因吸收差、毒性大、抗菌作用差,已被淘汰;第二代是1973 年合成的吡哌酸(pipemidic acid)等,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第三代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问世的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等;有文献将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至今生产的氟喹诺酮类称为第四代,如莫西沙星、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等。第三代和第四代是当前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患非常重要的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喹诺酮类是以4-喹诺酮(或称为吡酮酸)为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药物,在N1、C3、C6、C7、C8 引入不同基团可形成不同药物。 体内过程 1.吸收 大部分喹诺酮类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峰浓度相对较高,除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其余药物的吸收均达给药量的80%~100%。喹诺酮类可螯合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如Ca2+、Mg2+、Al3+、Zn2+等,因而不能与含有这些离子的食品和药物同服。 2.分布 喹诺酮类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和体液中分布广泛,在肺、肝、肾、膀胱、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可通过正常或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穿透性,可在细胞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3.代谢与排泄 喹诺酮类药少量在肝脏代谢或经粪便排出,大多数主要是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尿中排出量较少,可在尿中长时间维持杀菌水平,其余药物则有50%~90%自尿液排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远远超过血药浓度。t1/2 以氟罗沙星最长,可达13 h,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则相对较短。 药理作用 喹诺酮类药是杀菌剂,对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明显作用。即使血药浓度已降低到无法检测水平,仍在2~6 h 内对某些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有明显抗菌后效应。 第一代抗菌作用弱,已被淘汰。 第二代抗菌谱窄,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低,口服易吸收,但血药浓度低,尿中浓度高,可用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 第三代除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等作用进一步增强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效,且抗菌谱扩大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衣原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总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分类 ? 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 抗菌作用、耐药性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历史 近1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抗菌药物,国内普遍应用,有许多优点,也有很多不足。目前滥用严重,耐药菌株增多,尤其大肠杆菌等。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62年合成萘啶酸,不良反应多,已经淘汰。 第二阶段:1974年合成吡哌酸,对G-杆菌作用强,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第三阶段:1978年氟喹诺酮类问世。 第四阶段:楚瓦沙星、司帕沙星问世 最新分类 第一代萘啶酸、吡哌酸 对G-杆菌作用强,仅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第二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对G-杆菌作用强,体内较稳定,毒性降低,可用于各系统感染 第三代左旋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帕沙星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杆菌的作用,安全性高,半衰期长 第四代克林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对抗G+球菌的活性,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共同特点: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少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拮抗细菌DNA旋转酶,干扰细菌细胞的DNA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 ? 主要作用的靶酶:拓扑异构酶II及IV –传统的喹诺酮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DNA旋转酶) –新喹诺酮既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 ,也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V 抗菌作用 1、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 以环丙沙星为最高,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次之; 对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较肠杆菌科细菌差; 流感嗜血杆菌呈高度敏感,奈瑟氏菌属多呈敏感 2、氟喹诺酮类药物对G+球菌亦具有抗菌作用,但其抗菌作用明显较对肠杆菌科细菌低,以左氧氟沙星相对最高,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略低;仅对金葡萄球菌(除甲氧西林耐药外)具抗菌活性 3、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分支杆菌及其他分支杆菌具有一定作用 耐药性 近几年来,伴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呈迅速增长趋势,并且各品种间呈交叉耐药。 ? 耐药性增长最高者为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株达50%以 上; ? 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耐药性增多; ? 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率略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