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刑责年龄应该降低 攻辩稿
公务员面试热点:该不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公务员面试热点:该不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欢迎阅读由小编整理的“公务员面试热点:该不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更多公务员考试资讯请关注本站!【热点背景】针对校园暴力事件,施暴者大多都是未成年人的问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广生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由14周岁改为12周岁(学生上初中的年龄),进一步修改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为此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降低刑事处罚的年龄。
对此你怎么看?【参考答案】近年来,通过媒体的报道,公众越来越多地关注到校园欺凌事件,施暴者的残忍手、受害者的无助、旁观者的冷漠以及犯罪低龄化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针对有人大代表提出的通过降低刑事处罚年龄的提议,我觉得对于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有一定效果,但考虑到法律的严谨性与普遍适用性,仍需谨慎,不可贸然执行。
以往,校园暴力事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往往被学校、家长所忽视,而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中不包括欺凌和暴力行为。
这样的法律设计会让不少学生误读,认为当校园欺凌和暴力发生后也会从轻处罚。
这就让施暴者得不到应有处罚,不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等于变相纵容,施暴者没有得到警醒,之后可能会酿成更大的错误。
对于受害者,他们没有得到保护,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双重伤害。
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影响着校园正常秩序,也已经冲破了道德甚至是法律的底线。
因此,降低刑事处罚年龄确实有一定合理性。
一是可以加大对施暴者的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二是法律本身就具有惩戒作用,惩戒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警示手段,具有一定预防性。
三是随着生活、教育水平提高,现今未成年人成熟度、认知能力有所提升,部分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能够充分意识到暴力后果。
但是,我们也应充分全面看到这一举措的局限性与不足。
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

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刑事责任是指组织和个人触犯刑律,实施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责任。
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意志自由,而这种意志又取决于后天培养的个人辨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由个人的年龄,受教育的程度,生理精神状态决定的,其中年龄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显著的。
因此,刑法中刑事责任的承担就与年龄有了联系。
这便引导了各国在刑法理论中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研究,而每个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是由该国的社会状态以及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特点而定的,这个年龄的法定必须符合该国家的实际情况。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历史发展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发展不同,未成年人的成长状态也会各异,所以各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发展也会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印度,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或者这些国家本身在自国的不同时代都各有各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而在我国,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古来就有。
在《周礼》、《汉书﹒刑法志》、《唐律》的《名例律》、《大清新刑律》中也都有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79年的刑法中规定14岁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个规定在1997年刑法修改时没有改革,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制定时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几年间,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一直很低。
当时14岁以下的少年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身心发育很不成熟,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意义。
而且,这些少年受到不良影响的机会不多,不容易犯罪。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1. 引言1.1 社会问题引起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青少年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涉及的犯罪行为也呈现出日益复杂和严重的趋势。
青少年犯罪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孩子个体行为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导致了不少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很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也无法有效地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治理和预防。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刑事责任年龄这一制度,探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通过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发展。
部分到此结束。
1.2 需重新审视刑事责任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政策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重新进行审视和调整。
目前我国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岁,这意味着在十四周岁之前的青少年即使犯下了重大的刑事犯罪行为,也不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而一些案例表明,部分未成年人已经具有较高的心智和认知能力,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因此十四岁的刑事责任年龄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泛滥,青少年们接触到的暴力和不良信息也日益增加,这对其身心健康和道德观念的培养都构成了挑战。
重新审视刑事责任年龄,适当降低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迫切需求。
只有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提高其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政策,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2. 正文2.1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要性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要性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重要原因之一。
刑法辩论赛17个辩题(3篇)

第1篇辩题一:我国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论述方向:- 正方:探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效果。
- 反方:强调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加重未成年人心理负担。
辩题二:死刑是否应该被废除?论述方向:- 正方: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论证废除死刑的合理性和对误判的预防作用。
- 反方:强调死刑对于极端犯罪的震慑作用和对社会正义的维护。
辩题三:毒品犯罪是否应该实行严惩?论述方向:- 正方:主张对毒品犯罪进行严厉打击,以保护公民健康和社会安全。
- 反方:探讨严惩毒品犯罪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如加剧犯罪分子的绝望感。
辩题四:网络犯罪是否应该有更严格的处罚?论述方向:- 正方:认为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跨地域性等特点,应加大处罚力度。
- 反方:关注网络犯罪处罚的平衡性,避免因处罚过重而侵犯公民权利。
辩题五:是否应该设立特殊犯罪档案?论述方向:- 正方:支持设立特殊犯罪档案,以便更好地监控和预防犯罪。
- 反方:担忧特殊犯罪档案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对犯罪分子造成二次伤害。
辩题六: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论述方向:- 正方: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 反方:关注实际执行中可能出现的特权现象,呼吁加强对法律执行过程的监督。
辩题七:是否应该对贪污腐败实行终身监禁?论述方向:- 正方:主张对贪污腐败实行终身监禁,以警示他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反方:关注终身监禁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对犯罪分子身心健康的损害。
辩题八:我国是否应该实行财产刑?论述方向:- 正方:支持财产刑,认为其有利于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 反方:担忧财产刑可能对犯罪分子及其家庭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
辩题九:是否应该对恐怖主义犯罪实行特别审判?论述方向:- 正方:主张对恐怖主义犯罪实行特别审判,以有效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 反方:关注特别审判可能带来的程序正义问题,呼吁加强对审判过程的监督。
辩题十:是否应该对性犯罪者实行化学阉割?论述方向:- 正方:支持化学阉割,认为其有助于预防性犯罪者再次犯罪。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听众:首先,我代表反方团队,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法定结婚年龄。
我将从道义、健康和社会稳定性三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的理由。
首先,道义来说,婚姻是一种重要的人生决策,需要成熟的思考和准备。
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将会鼓励更多未成年人提前步入婚姻,他们在思想、心理和情感上都未做好准备,很难承担婚姻所带来的责任和压力。
我们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成年人的心智和独立能力,才能做出成熟的决策,包括结婚。
其次,从健康角度来看,过早结婚会给未成年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研究显示,早婚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生育并发症、青春期疾病等。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还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专注于学业,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家庭生活上。
因此,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保持现行法定结婚年龄。
最后,社会稳定性也是我们反对降低法定结婚年龄的原因之一。
结婚是社会关系的重要一环,早婚会带来家庭稳定性的问题。
未成年人结婚后面临的经济压力、家庭责任和育儿问题可能会引发紧张和矛盾。
这不仅会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今中国不应降低法定结婚年龄。
早婚会违背道德伦理、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并破坏社会稳定性。
我们应当坚持现行的法定结婚年龄,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谢谢!反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听众:我是反方团队的二辩,接下来我将从性别平等、教育和个人权利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我们反对降低法定结婚年龄的理由。
首先,性别平等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可能导致性别歧视的问题,更多的女性会被迫早婚,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将反过来加剧女性的贫困和依赖现象,阻碍她们实现自我发展。
我们应该努力在法律和社会层面促进性别平等,而不是进一步限制女性的个人发展。
从刑法的目的论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

从刑法的目的论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从刑法的目的出发进行深入论证。
刑事责任年龄,即法律规定的个体因其犯罪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一直是法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未成年人犯罪形态的变化,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广泛讨论。
本文将首先回顾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分析其与社会现实的适应性。
接着,从刑法的预防目的、保护目的和公正目的三个方面,阐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
预防目的关注如何通过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保护目的则强调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公正目的则要求刑事责任年龄的设置应体现法律的公正性,确保未成年人犯罪得到适当的法律制裁。
在论证过程中,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还将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社会背景,以期更全面、深入地探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
本文将提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建议,包括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标准、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以期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论证,我们期望能够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提供有力支持,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和社会认知的进步。
二、刑法的目的及其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关系刑法的目的,通常被理解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实现社会公正。
这一核心目标决定了刑法在设定时,必须权衡个体权利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在刑法体系中,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关键要素,它直接关联到个体在何种年龄阶段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置,实际上是对未成年人行为能力的法律认定。
在大多数法域中,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免受刑事追究的特权。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涉及到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社会影响以及法律体系等多个方面。
目前,不同国家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国家认为青少年不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较高的年龄,而有些国家则认为青少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较低的年龄。
在这种情况下,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认知与界定必然会在社会中引发一系列的争议与讨论。
本文将围绕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展开讨论,分析当前的相关情况,探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能影响,以及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能效果。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
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方式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可能无法充分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其所涉及到的法律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得过高,青少年在犯罪行为时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而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过重的法律制裁或者无法及时介入帮助,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避免他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青少年是社会中的脆弱群体,他们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可能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得过高,一些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而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一定的影响。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一些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问题或者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得过高,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而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定的伤害,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学长学姐大家好,我是来自鸿语辩论社的赵清华。
我今天辩论内容是中国不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责年龄。
近些年来,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未成年人犯罪。
每一次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刑事责任年龄该不该降低的讨论又会再度出现。
在我们探究是否应该降低刑责年龄之前,先来明确几个定义,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目前中国16岁以上是完全刑事责任人,14-16为不完全刑事责任人,14岁以下则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而我方评判应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的标准是今天未成年降低刑责年龄后会不会带来更多严重后果。
下面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证。
第一、在无法证明未成年人心智早熟的情况下,盲目降低刑责年龄不符合人道主义刑责年龄是用来衡量青少年产生犯罪动机的原因是不是与成年人一样全自愿,而非部分出于因青少年性格未成熟而导致的冲动,或因为成长坏境带来的被迫或模仿行为。
判定未成年人是否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依据是他们的心智以及其他客观条件,而不是因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能性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成年人能接触讯息越来越多。
因此,一些人认为现在中国未成年人早熟已是事实,他们已经有了足够强的认知判断能力。
可是,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良莠不齐。
未成年人接触的知识是杂乱的,有些是甚至具危害性的谬论。
当未成年人对这些知识没有判断能力时,他们只会全盘接受。
另一方面,他们即使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断然降低刑责年龄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未成年刑事罪犯,对他们的处罚也会更重,其后果可能并不是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所能承担的。
他们的一生或许就埋葬在这段阴霾里,放弃了自己。
同时出于人道主义考量,未成年人值得被原谅。
第二:降低刑责年龄会给法律制定和实施带来不良影响。
即便承认青少年心智更加早熟,那么是不是对于其他和年龄相关的法律也要相应减低年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中国,刑责年龄应该降低攻辩
一、现状要不要解决
1.教育和降低刑责年龄能不能共同进行,两者矛盾吗?
2.降低刑责年龄给了未成年人更多的约束是不是会减少恶意暴力事件?
二、年龄
2.为什么我们要划分14岁做刑责年龄
2.1(14岁成熟)14岁差一天就不成熟,一天之间就成熟了吗?2.2(其他)官方的解释是14岁才成熟,也就是14岁差一天就不成熟,一天之间就成熟了吗?
2.1.1(是的)对方辩友哪个专家或者学派告诉您12岁最后一天是判断的标准,是谁?
2.1.2(不是)对方辩友也承认不是,那么将14岁这条线下降是不是更合理?
三、污点
2.对方辩友不敢降低刑责年龄是担心青少年有污点吗?
3.1(是的)您知道《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是什么?
3.2(不担心)不担心您怕什么青少年成长不好?
3.1.1(不知道)那您知道单位和个人能查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吗?
3.1.1.1(不知道)对方辩友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显然都不能查询对方辩友又担心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