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歌

合集下载

第六章 中唐诗歌-韩孟诗派

第六章  中唐诗歌-韩孟诗派

第六章中唐诗歌-韩孟诗派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是中唐各具鲜明特色的两个诗人群体。

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起初是孟郊和韩愈的交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除韩愈和孟郊外,还有张籍、李贺、李翱、皇浦湜、贾岛、卢仝、姚合、刘叉、马异等。

理论主张:1、“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渲泻,这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强调的是诗歌的抒情特质,淡化了温柔敦厚、重视伦理的传统诗教观。

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强调的是诗人的想象力,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险怪矫正大历诗风的平弱,在作品中颇多奇句。

如韩愈“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巨刃磨天扬”(《调张籍》)是典型的“笔补造化”之句。

3、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

韩愈在《调张籍》中,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lánɡ)。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提出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赞誉李、杜诗“巨刃磨天扬”的奇特的语言、雄阔的气势和艺术手法的创新。

所谓“拔鲸牙”、“酌天浆”,将其胆之大、力之猛、思之怪、境之奇发挥到极致,完全是一派天马行空、超越时俗的气象。

特色:1、以文为诗,即以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诗。

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

第四章中唐诗歌诗歌在中唐时期发生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后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切法门都由此开启。

明代诗论家李维桢说,诗“上下数千年统论之,以《三百篇》为源,汉魏六朝唐人为流,至元和而其派互分”(《唐诗纪序》)。

清代诗论家冯班说:“诗至贞元、元和,古今一大变。

”叶燮更进而断言,中唐不只是唐诗之中,而且是“百代之中”。

中唐诗歌的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唐诗由盛唐而中唐的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过渡;后期中唐诗人以革新精神开创了“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的中兴局面。

第一节大历诗风大历诗是盛唐向中唐转变的中介。

它既是盛唐的延续,又是中唐的先声。

对社会生活的态度由浪漫变得现实,对诗歌的趣味“移风骨之赏于情致”,对诗体的好尚由古体转向近体,题材选择由表达理想、感兴咏怀转向日常生活、身边琐事。

大历五年(770)杜甫去世,标志着盛唐的逝去。

一批在战乱中成长的诗人步入诗坛。

它们是大历十才子、韦应物、刘长卿和顾况、李益等人。

一、大历诗人1、韦应物诗歌内容:a、表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b、感时伤世之作;c、山水田园诗。

代表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诗的风格:清雅闲淡。

“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2、刘长卿刘诗内容:刘长卿早年有一些边塞诗和感慨迁谪的诗歌,主要成就在山水诗和通过景物寄托迁谪之怀的作品,具有一种冷落萧索情思。

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日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诗风格:清婉隽秀,凝炼冲和。

刘长卿诗歌富有情韵,擅长写景抒情,即景即事,感情婉转。

善写五言。

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

3、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列有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等十人。

(1)大历十才子并称的原因:a、他们大多生平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著名。

中唐的诗歌

中唐的诗歌

中唐的诗歌《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中唐诗歌概述

中唐诗歌概述

中唐诗歌概述中唐诗歌主要分前期唐代宗大历时期(766-779)和后期唐宪宗李纯元和时期(806-820)两个阶段。

大历时期,元结和顾况以诗歌反映现实,是杜甫的同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猗玗子,河南(今洛阳附近)人。

“上感于上,下化于下”代表作《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

主张作诗要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

代表作有他根据《诗经》的讽喻精神写的《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模仿《诗经》四言格式写的反映现实的讽刺劝戒之作;还有他吸收了民歌俚曲创作的《竹枝词》。

大历时期,山水田园诗人有刘长(zhang)卿和韦应物。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

曾自称“五言长城”。

其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接近王孟一派。

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P152)。

韦应物人称“韦苏州”、“韦江州”或“韦左司”。

其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形式多五古,如《寄全椒山中道士》(P150);五律也有佳作,如《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还有七绝名作《滁州西涧》(P98)。

大历时期,边塞诗人主要有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

其诗以七绝见长,人们长把他与王昌龄相提并论。

他的诗形象完整丰富、韵味含蓄深长,音韵和谐宛转,语意精练自然。

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P102)、《从军北征》;此外他的七律,如《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P150)和小诗《江南词》也颇为人传诵。

大历时期还有以卢纶、钱起为首的所谓大历十才子元和时期,影响最大的就的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

除了白居易外,还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

他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文学观点也完全一致。

反对“沿袭古题”,主张“美刺见事”这很大地推动了新乐府运动。

代表作有可与《长恨歌》并称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

元稹的七律悼亡诗三首《遣悲怀》(P165)感情真挚,通俗易懂,较之潘岳悼亡诗尤为人喜爱。

第三节杜甫与中唐诗歌一杜甫

第三节杜甫与中唐诗歌一杜甫
第三节 杜甫与中唐诗歌
一、杜甫
(一) 生平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生长在 “奉儒守官” 文学传统的家庭。
1、漫游时期 2、长安时期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三吏”、“三别”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绝句 (迟日江山丽)
4、漂泊西南时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历五年冬死于湘江的舟中,终年59岁。
(二) 杜诗的内容
1、早期作品充满自信、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 《望岳》 p44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 《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不可一世之概。
3、描绘自然景物,描写日常生活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共享天伦之乐的情趣。
思考: p446、447 《绝句》所描绘的景物特点。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该诗是杜甫初回草堂时写的。 色调和谐,动静结合。
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说:“余曰:上二 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 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
粗线勾勒的大场景: 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

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

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中唐是唐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中唐诗人主要有哪些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中唐时期是什么中唐是唐诗分期之一。

一般以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为中唐。

历史上的分期是指从穆宗时期至僖宗在位的875年的时代。

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

这时期的著名诗人,先后有韦应物﹑刘长卿﹑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李端﹑韩愈﹑柳宗元等。

参见"四唐"。

该分期最早见于严羽《沧浪诗话》:”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但严羽没有划定具体时间,后人在此基础上将大历及元和诗歌合为中唐诗歌。

中唐诗人的代表作篇一:幽居作者:李贺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篇二:冯小怜作者:李贺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

破得春风恨,今朝值几钱。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

篇三:华清宫作者:卢纶汉家天子好经过,白日青山宫殿多。

见说只今生草处,禁泉荒石已相和。

水气朦胧满画梁,一回开殿满山香。

宫娃几许经歌舞,白首翻令忆建章。

篇四:溪居作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篇五:结爱作者:孟郊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篇六:新竹作者:韩愈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中唐诗人及其代表作

中唐诗人及其代表作

中唐诗人及其代表作韦柳: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后人往往并称之。

1、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有何相同与不同?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中唐最知名的新乐府运动,还有古文运动。

而中唐还有一些其他的诗歌派别,比如刘长卿和韦应物的山水田园派,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仿盛唐诗,韩愈、孟郊和贾岛的清奇,以及一个奇峻险怪的李贺。

|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田园派看着这个名字就知道继承的是孟浩然王维的风格了。

刘长卿以五言诗著称,以抒发哀伤的情绪来描写山水景物,在山水中寄寓着悲冷寂寞的情感。

比如他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还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青山斜阳闲淡清冷,这是他诗歌中的普遍情调。

韦应物高雅闲淡的一面比较突出,他和刘长卿一样,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中的情绪大多数是对现实的不满。

比如《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

得尽徵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
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国家改元长庆,讫於是,因号
曰《白氏长庆集》。

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
,如佛书杂传例流行之。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邽,可葬
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
元和体
元和体的主体是白居易与元稹的诗。 白居易诗分几个部分: 1 讽喻诗 2 元白赠答唱和时的长篇排律 3 闲适诗
……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 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 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 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 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 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 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 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
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
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
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
咏情性为事。太和已后,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事起,是
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无如之何。杨颖士、杨虞卿
与宗闵善,居易妻,颖士从父妹也。居易愈不自安,惧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
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
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
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
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
为大窦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与历史分期一、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

766年左右,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

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二、中唐诗风的转变1、时代精神的转变:由盛唐的自由浪漫转为冷静思考,由干时用世转为忧时拯世。

2、审美趣尚的转变由盛唐的兴象玲珑、风骨端翔、意境浑融转为大历十才子的清新淡远、韩孟的险怪、元白的平易通俗。

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三、中唐诗歌的分期前期:自大历到贞元年间,主要有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大历十才子等人。

后期:自贞元到长庆年间,主要有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李贺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等。

‘第一节中唐前期诗人概览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多依附权门,多投赠酬唱之作2.以江南吴越为中心韦应物、刘长卿、李嘉祐、戴叔伦流连山水,描写风月一、刘长卿(约726-约790)有《刘随州集》反应当时士人的孤独冷漠的心态。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诗以表达身遭贬谪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为主要内容,如:表达身遭贬谪的感慨《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山水隐逸的闲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澈上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自许“五言长城”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长于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

清〃贺贻孙《诗筏》:“能以苍秀接盛唐,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

”二、韦应物(约737-约791)苏轼:“乐天长短三千首,却避韦郎五字诗。

”其诗高雅闲淡,人比之陶渊明。

有《韦苏州集》韦应物的早期诗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尚存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

如:《秋夜寄丘员外》、《寄全椒山中道士》其后期作品的主导倾向,转为向往隐逸的宁静。

如:《滁州西涧》三、大历十才子据姚合《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卢纶传》: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对大历十才子具体诗人,后人亦有其他不同说法。

可参蒋寅《大历诗派研究》,中华书局出版。

大历十才子的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他们的诗,或寄情趣于山水景物,或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皎然《诗式》:“大历中词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

”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

钱起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首,《省试湘灵鼓瑟》、《暮春归故山草堂》为其名作,前为试帖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尤为传诵。

卢纶《塞下曲》其三四、边塞诗人李益李益(748~829)比大历十子略晚,身跨大历、元和。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

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

”李益的边塞诗。

尤其是七绝,虽带有盛唐诗的一些特色,但其诗中的感伤悲凉情调,应与大历时期的时代风貌有关。

《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为其代表作。

宫怨、闺怨诗《江南词》、《边思》(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似将海水填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顾况俗奇并举:俗起元白,奇开韩孟。

-第二节中唐后期诗人一、韩孟诗派(一)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1、韩孟诗派的形成。

韩愈和孟郊是诗派的领袖,此外还有张籍、李贺、李翱、皇浦湜等。

2、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不平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②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又是在创作中努力实践它。

形成韩孟诗派“奇崛险怪”的风格。

3.韩孟诗派理论主张的意义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二)韩愈1、韩愈生平与思想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

(详见教材)“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

”(《重答张籍书》)“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

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愈全之于已坏之后。

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

”(《与孟尚书书》2、韩愈的诗歌创作特点之一,以气势见长。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

”特点之二,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如《永贞行》中“狐鸣枭噪”、“晹睒跳踉”、“火齐磊落”、“盅虫群飞”、“雄虺毒螫”《送无本师归范阳》中“众鬼囚大幽”、“鲸鹏相摩窣”、“奸穷怪变得”特点之三,常常把散文、骈赋的章法、句法引进诗歌。

《山石》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将此诗与秦观诗比较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韩愈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州路八千。

)韩愈的绝句《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古人评点《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

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

赞之者如:(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韩吏部诗歌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揭电,奔腾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

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入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

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

”清·叶燮《原诗》内篇:“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贬之者如:“韩退之于诗本无所解”(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三)孟郊(751-814)孟郊以苦吟著称,诗中以幽僻、清冷、苦涩意象最引人注目。

多五言古体。

有《孟东野诗集》。

“寒”语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彭蚏,竟日嚼空螯。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臵之,饮我玉色醪。

(《读孟郊诗二首》之一)元好问评价: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论诗绝句》)(四)贾岛苏轼:“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二、李贺(一)生平(790-816)字长吉。

有《李长吉歌诗》。

李贺诗集:清代王琦选辑历代评、注,编撰《李长吉歌诗汇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出版《李贺诗歌集注》。

(二)、李贺诗歌的内容《雁门太守行》清·杜诏、杜庭珠编的《中晚唐诗叩弹集》曰:“此诗言城危势亟,擐甲不休,至于哀角横秋,夕阳塞紫,满目悲凉,犹卷旆前征,有进无退。

虽士气已竭,鼓声不扬,而一剑尚存,死不负国。

皆极写忠诚慷慨。

”南园南园十三首(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生命与理想两重主题交织在一起,通过写鬼怪、死亡、游仙、梦幻来抒发、表现自己的苦闷。

充满伤感的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

“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秋来》(三)、李贺诗歌的特色1.想象神奇、怪异、虚荒。

《李凭箜篌引》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

2.奇峭的用字、冷艳凄迷的意象,构成幽凄冷艳的诗境明·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云:“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苏小小墓》3.构思的跳跃性极大总的特点,李贺的诗较前人更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而忽视客观事物的固有特征和理性逻辑,打乱了人们所习惯的思维程式。

(四)、对李贺的评价唐·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赵翼《瓯北诗话》三、元白诗派(一.)新乐府运动1.新乐府指自命新题以写时事的乐府诗,主要特点:用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2.代表言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白居易《新乐府序》)(二)主要诗人1.“张王乐府”张籍王建2.元稹代表作品:《连昌宫词》“元轻(轻佻)白俗(俚俗)”——苏轼语 “通江唱和”:与白居易寄诗酬唱3.白居易讽喻诗(1)一事一题:“一吟悲一事”,例如《秦中吟》组诗十首《买花》,从小处着眼,揭露出当时社会的弊端,触及到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本身。

《议婚》《重赋》《伤宅》《伤友》《不致仕》《立碑》《轻肥》《五弦》《歌舞》(2)运用肖像、心理、细节等白描手法刻画人物《观刈麦》:“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鲜明的对比赏析:《轻肥》、《红线毯》(4)语言通俗、直白感伤诗(1)《长恨歌》ﻼ分析其多重主题:爱情说、同情说、讽谕说、惋惜说、感慨说、自伤说、双重主题说、矛盾主题说多重主题说:•讽谕、同情——表层意义•寄寓爱情理想,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和留恋——中层意义•寄寓中唐文人们对理想盛世的回忆和一去难返的怅恨——深层意义(2)《琵琶行》ﻼ赏析其中描写音乐的佳句:四、中唐后期政治诗人(一)刘禹锡(772—842)咏史怀古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注入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悲情和沉思,使作品具有一种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和隽永感,在中唐诗坛胜境独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