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中唐文学
中唐文学

点评:
• 这首诗从全诗看,前两句写景,第三句写声;末 句抒发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 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起绵 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 的感情波涛。
• 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则直接抒写。 •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
音、感情融合为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含蕴不尽。
• 1、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
• 白居易以44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大体 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前后两个时期。
白居易谒高僧图
前期的白居易(1):
•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为前期。这是白 居易“志在兼济”的时期。这一时期,他 在仕途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须。贞元16年 (800)他29岁时中进士,32岁又以“拔萃” 登科,为校书郎,35岁复应制举“才识兼 茂明于体用科”,以第四等入选,任校书 郎补盩至尉,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又做了 三年左拾遗。所以诗人不无自负地说: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 清贵。”
(一)新乐府运动
• 新乐府运动是是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 导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词是由 白居易提出的。新乐府始于唐,又名“新 题乐府”,是一种用自创新题来写时事的 乐府式的诗。杜甫等人首创,白居易、元 稹大力实践与提倡,到贞元、元和年间, 诗人们竞相仿效,竞作新辞,形成了中国 文学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
韦应物的创作:
• 韦应物诗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后世将其归入 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作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 故》、《赋得暮雨送李胄》、《游开元精舍》等, 写景优美自然,于平淡之中道出人所不易表达的 感受。
•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 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 均有较大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韦应物诗 “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 不绮”。
中唐文学优秀课件

中唐文学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中唐文学优秀课件》。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唐时期三位著名诗人的诗作,包括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王建的《登飞来峰》。
通过学习这些诗人的生平背景、诗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白居易、王建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著名”“创作”等词语造句。
4. 了解中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培养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中唐时期文学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磁带、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盒、字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唐时期的社会景象,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三位诗人的生活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杜甫、白居易、王建的诗作风格,引导学生理解中唐时期文学的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课后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难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复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中唐时期文学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中唐文学优秀课件杜甫《登高》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建《登飞来峰》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中唐时期文学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中唐时期文学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古代中唐文学

(二)柳宗元的散文
1.杂文 有两个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
被贬被弃的一腔忧愤。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 和现实。《三戒》等寓言文结构短小且极富哲理,其 传记文和抒情文也有不少佳作。 2.山水游记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韩孟诗派,主要是指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风以奇崛险怪为主。 一、韩孟诗派的形成 二、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 1.“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2.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孟诗派
中唐时期的诗歌流派,兴起形成于贞元、 元和年间,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贾岛、卢 仝(tóng)、马异等。作为一个诗派,它有明确 的理论主张,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和诗歌 的抒情功能,即“不平则鸣”。认为诗歌既要 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即“笔补造化”。此外,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 之美,大胆创新,以文入诗,诗文合一。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 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 诗》)。该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 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 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是是诗歌风气的变革者。不满大历以来平 庸诗风,力求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奇崛险怪风格。
一是“以文为诗”,即诗歌的散文化。 他运用古文式的篇章结构、句式,虚词以及直 叙的方法为诗,使诗体散文化。如《谢自然诗》、 《荐士》等。有时还用赋体写诗,极尽铺张雕绘, 诗写得光怪陆离,雄奇恣肆。如《南山》则铺列春 夏秋冬四时景色,山中大小禽兽灵奇等,笔势奔腾, 气象瑰丽。 二是用奇字,造怪句。有时诗歌用僻字拗句, 甚至难以卒读。如《陆浑火山》。 三是有意违背常规用险韵重韵。
第五讲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总体特点及其成因
中唐诗歌总体特色 数量多 求新变 多元化
中唐诗歌成因
面对盛唐不得不另辟蹊径 追求个性发展自然多元化
课堂讨论
1.背诵中唐诗歌十首。 背诵中唐诗歌十首。 2.韩愈《山石》如何体现以文为诗的? 韩愈《山石》如何体现以文为诗的? 3.白居易《长恨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白居易《长恨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如何来表现音乐的? 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如何来表现音乐的? 5.《西塞怀古》体现刘禹锡诗歌什么特点? 西塞怀古》体现刘禹锡诗歌什么特点? 6.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怎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样融情入景的? 样融情入景的?
孟郊的诗歌创作 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李贺的诗歌创作 意象虚幻荒诞,意象之间跳跃性很大,不拘常法, 语言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3、元白诗人
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元稹 弘扬风雅传统 反映社会现实 发挥讽喻功能 语言通俗浅白
放言五首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 下第东归》
世事悠扬春梦里, 年光寂寞旅愁中。 劝君稍尽离筵酒, 千里佳期难再同。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刘长卿《逢雪宿 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大历诗风特点
古代文学第五章节中唐诗坛

中唐诗坛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
中唐诗歌作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价值。
审美教育
中唐诗歌优美的语言和 深邃的意境,能够启迪 人们的心灵,提高审美
素养。
社会反思
中唐诗歌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矛盾和问题,对当 代社会具有反思和启示
作用。
国际交流
中唐诗歌作为世界文学 的瑰宝,能够促进国际 文化交流和理解,增强
韩愈的诗歌风格与思想
诗歌风格
韩愈的诗歌以雄奇奔放、气势磅礴为 主要特点,语言新颖、意境深远。他 的诗歌常常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 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和创新精神。
思想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主 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 他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仁 义道德,提倡孝道和忠诚。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思想
诗歌风格
刘禹锡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语言简练 明快,富有节奏感。他的诗歌多涉及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思想
刘禹锡的思想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天人合一、自 然与人的和谐。他主张独立思考,反对因循守旧,提倡开放 包容的文化心态。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与思想
诗歌风格
跨学科研究
运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多角度地解读中唐诗 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比较研究
将中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进行比 较,探究其独特性和创新性。
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唐诗人的情感世 界和创作心理,揭示其诗歌中的深层 情感和心理动机。
中唐诗坛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实证研究
跨文化研究
这一时期,儒学复兴,古文运动兴起 ,提倡文章要言之有物、反映社会现 实。这些思潮对中唐诗坛产生了深远 影响。
第五章 中晚唐文学

一、 韩孟诗派
• (2)以赋为诗,如 《南山诗》: •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前低划开阔, 烂漫堆众皱。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或散若瓦解, 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 或嵲若注灸。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或浮若波涛, 或碎若锄耨。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韩孟诗派
韩愈诗歌 (一)韩愈诗歌的内容 1、时事诗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七员 外翰林三学士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上怜民无食,征赋半已休。有司恤经费,未免烦征求。 富者既云急,贫者固已流。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 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 亲逢道边死,伫立久咿嚘。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 钩。……
•
有感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临危对卢植,始悔 用庞萌。御仗收前殿,兵徒剧背城。苍黄五色 棒,掩遏一阳生。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谁瞑衔冤目,宁吞 欲绝声。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三、 李商隐诗歌
3、咏史、咏物诗 咏史诗通过吟咏史事,或讥讽时政,或抒 发情怀。咏物诗托物言志。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韩愈的散文
二、韩愈的散文 1、论说文: (1) 明道之文,如《论佛骨表》、《师 说》; (2) 论政之文,论列时政得失; (3)针砭世俗、抒发不平的杂文;如 《杂说》四 (4)论文论学
韩愈的散文
2、记叙文 3、抒情文:如《祭十二郎文》、《祭柳子 厚文》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语言创新 成语、口 语 自铸新词 多用虚词 坐井观天、弱肉强 食、痛定思痛等 韩愈散文的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中唐文学

白 居 易
1、写作背景 、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在今陕西周至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在今陕西周至 ), 任县尉时,与友人陈鸿、 任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 的游仙寺游览, 的游仙寺游览,谈及唐玄宗李隆基与其贵妃杨 太真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 太真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 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 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消没。他鼓励白居易: 乐天深于诗、 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 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 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 这首《长恨歌》 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 这首《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长 恨歌传》 恨歌传》。
第二段:长恨之由 变乱发生, 第二段:长恨之由——变乱发生,贵妃殒命。 变乱发生 贵妃殒命。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学语文 · 长恨歌
骊宫高处入青云,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仙乐风飘处处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学语文 · 长恨歌
缓歌慢舞凝丝竹,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尽日君王看不足。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学语文 · 长恨歌
承欢侍宴无闲暇,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三千宠爱在一身。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学语文 · 长恨歌
姊妹弟兄皆列土,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不重生男重生女。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学语文 · 长恨歌
中唐文学优秀课件

中唐文学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中唐文学》为教学内容,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的《中唐文学概述》、第五章的《白居易与元稹》、第六章的《韩愈与柳宗元》以及第七章的《李贺与杜牧》。
详细内容涉及中唐时期文学的背景、特点、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深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唐文学的繁荣与成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唐时期文学的背景、特点,掌握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 领悟中唐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唐文学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李贺、杜牧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中唐文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分析中唐文学的背景、特点及主要作家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中唐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例,分析其艺术手法及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中唐作家的代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中唐文学概述背景特点2. 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白居易:《长恨歌》元稹:《遣怀》韩愈:《师说》柳宗元:《江雪》李贺:《马诗》杜牧:《秋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中唐文学的背景及特点。
分析白居易的《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请任选一位中唐诗人,分析其代表作品。
答案:1. 中唐文学的背景及特点:中唐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题材广泛,艺术手法丰富,注重现实,关注民生,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并存,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貌。
2. 白居易的《长恨歌》艺术特色:全诗以叙事为主,结合抒情、议论,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比喻等,展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歌描绘了一幅恬静而优美的风景画, 诗人偏爱无人赏识的小草和无人光顾的 小舟,表现出恬淡、潇散和退缩的情怀 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第四讲 中唐诗歌
一、中唐诗歌概述
(一)时间界限
唐代宗大历六年(771)至唐文宗太和元年(827)
(二)原因:安史之乱(755年至762年)
杨贵妃
唐玄宗
安禄山
生相守(长生之约)
死别离(马嵬之缢)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之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3)艺术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 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 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二)刘长卿
1. 诗歌创作:主要表现冷落寂寞的情调和惆怅衰瑟的
心绪,显得凄清悲凉。是一位地道的大历诗人。与钱起并 称“钱刘”。明胡应麟:“诗到钱、刘,遂露中唐面目。”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 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 不堪秋气入金疮。
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患病军人 的苦难,体现出军人的悲惨遭遇, 表达了诗人对军人的同情。
(三)总体特征:
由盛唐的浪漫热情转向对现实的冷静思考,诗 歌的感情基调,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气 象内敛,意境狭窄。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客观叙述征人岁岁朝朝的征 战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 象,抒发征人久戌边塞的痛苦和 愁怨,表现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 武的谴责。全诗怨而不著一字怨 语,语言精美,对仗精工。
工五言律绝,自称为“五言长城”,诗风清丽洗炼, 温雅闲旷,近于王、孟一派。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 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 高自赏,不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写诗人眼前所见到的情景,诗作 只写刚入江村时一煞那的心理活 动。意境淡雅、幽静而美丽。以 诗人的假设想象,化实为虚,诗 作空灵曲折,表现了作者闲适放 浪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独游寄卫长林
司空曙
草绿春阳动,迟迟泽畔游。 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 身外唯须醉,人间半是愁。 那知鸣玉者,不羡卖瓜侯。
鸣玉者指身居高位的人,他们之 所以像野蝶江鸥一样恋花爱水, 是因为“人间半是愁”,因不敢 面对人间的“愁”,所以醉入山 水。恬淡旷达中透露出无奈。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想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抒写自己生活的艰难辛酸,表现自己孤独寂寥的苦况。
夜雨、黄叶树、残灯、白头人创造一种凄凉清冷的意境。
明谢榛《四溟诗话》:“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 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 无限凄感,见乎言表。”
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二、代表作家:
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
(一)大历十才子
1.名称:《新唐书·卢纶传》:“卢纶与吉中浮、 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tóng )、耿湋
( gěng wéi )、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
十才子’”。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qú]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初过龙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参)
万里奉王事。一生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塞下曲》(高适)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出入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四)具体表现:
A、注重雕琢炼饰,追求诗歌丽藻与远韵的统一,如 大历诗风。
B、崇俗尚质,追求诗歌浅切尽露的平易之境,如元 白诗风。
c、崇奇尚怪,追求诗歌“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 如韩孟诗风。
第一节 大历诗风
大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的年号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时期
一、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是指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诗作抒写老朋友久别重
司空曙
逢,短暂的相聚马上又要分
别时的情感。孤灯、寒雨、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浮烟、湿竹,烘托出一种迷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茫、凄凉、萧瑟的气氛,映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衬出诗人暗淡迷惘的心境。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诗句式工整,淡淡道来,却
情深意长。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投宿主 人家以后的情景。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 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三)韦应物
1.生平:汉族,长安人。生于关中望族。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 侍,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 职,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官至江州刺史、左司郎 中 、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2.创作:
(1)内容上:或寄情趣于山水景物,或 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 的孤独情怀,表现宁静淡泊、超然世外的隐 逸风调。
(2)细致省净的意象:多选择秋风、落叶、夕照、
寒雁等意象,来表现凄清、寒冷、萧瑟、暗淡的冷淡色 彩,营造冷落萧瑟的气象。
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