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全国甲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答案:C解析:杂食动物既捕食植物,又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同种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D正确。
2.[2024·武汉高中调研]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物的净生产量(生物体可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能量角度来看,净生产量相当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从物质角度来看,植物的净生产量相当于植物的净光合产物量C.随着营养级增加,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D.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以提高牛肉的产量答案:C解析: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剩下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B正确;一般来说,随营养级增加,生物的净生产量下降,同化量也下降,不能确定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C错误;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提高其净生产量,进而提高牛肉的产量,D正确。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ɑ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图中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中d所表示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f与ɑ的比值通常为0.1~0.2答案:A解析:图中的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图中的e表示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B错误;d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和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其中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再乘以100%,通常为10%~20%,而a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f与a的比值可能小于0.1,D错误。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

关键能力·突破重难
核心点一 核心点二
能量流动过程
1.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 源头:太阳能
输入 —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散失 —过程:呼吸作用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1)能量来源ba..生消产费者者的的能能量量主来要自来上自一太营阳养能级同化的能量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 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三、生态金字塔 1.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_营__养__级_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 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__养__级__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 形。
2.生物量金字塔 用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各个营__养__级__生__物__量__(每个营__养__级__所容 纳的有__机__物__的__总__干__重__)之间的关系。 3.数量金字塔 用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_各__个__营__养__级_的__生__物__个__体__的数目比值关 系。 4.生态金字塔 _能__量__金__字__塔__、_生__物__量__金__字__塔__和__数__量__金__字__塔__统称为生态金字塔。
1.用能量流动的原理,解释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 提示: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可知,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 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小的程度。因此, 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的。故“一山不容二虎”。
2.如果你被困荒岛,要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救援,要获得更多能 量,究竟要采用以下哪种生存策略呢?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1)能量的输入③输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紧固的太阳能总量。
(2)能量的传递①传达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传达过程:(3)能量的转化(4)能量的散佚①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
3、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①食物链中,相连营养级生物的猎食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无法滑液,这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增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体温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可供自身利用和一热能形式散佚。
③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4、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连两个营养级间的传达效率通常为10?~20?,即为输出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进下一营养级。
计算方法为: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并使能量持续高效率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农作物除草、灭虫)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在化解有关能量传递的排序问题时,首先必须确认有关的食物链,厘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特别注意题目中与否存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定的字眼,从而碗定采用l0%或20%去解题。
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未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须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须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
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d营养级获得的最少能量=n×(l0%)3。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重难点)2.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重点)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1)输入⎩⎨⎧ 能量来源:太阳光能输入生物:生产者主要方式: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4)过程图解①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②据图总结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a.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b.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合作探讨]探讨1: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还是其同化的?提示:是同化的能量。
探讨2:判断“一只老虎捕食了一只野兔,则野兔的全部能量都流向了老虎”的对错,并思考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提示:错,还有一部分未被老虎消化吸收的残渣、粪便中的能量存在;同化的能量=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探讨3:在一定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试分析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传递给了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所以a>b+c。
[思维升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的转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6)能量的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67330032】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归纳
名词:
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语句: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
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
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
分。
7、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高中生物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4章_第1节_第2课时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2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输出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的变化由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能量金字塔的形状永远是正金字塔形,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的情况。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自读教材·夯基础]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输出的整个过程。
2.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能。
(2)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3)传递途径:太阳能→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4)过程分析(以第一营养级为例):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及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分别是指哪一部分?提示: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结合教材P95图4-8思考:(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其同化量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会有哪些去向?提示: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指其流向分解者的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
3.整个生态系统中能量会因散失而减少,它主要是指哪个生理过程?以什么形式散失?提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跟随名师·解疑难]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4)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食物)中的化学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一)单向流动 (二)逐级递减
464.6 62.8 12.6 14.6
62.8 12.6
13.52%
20.06%
四、1)能量金字塔
低 能 量 高 营 养 级 低
高
VA = (5~10)VB =(25~100)VC =(125~1000)VD
四、2)数量金字塔
低 数 量
高
狼 羊 草 鸟 虫 树
次级消费 者摄入
。 。 。
分解者分解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P94)
讨论: ①图中橙色箭头代表的是各营养级的______ 同化 量? ②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所含的能量在图中哪个 箭头中? ③当蜣螂食用大象粪便后,是否从大象那里 获得了能量?
思考:
1. 能量的根本来源: 太阳(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 2. 能量的输入方式: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 能量流动的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4.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光能 5. 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6. 能量流动的终点: 热能散失
A.1.3×108 KJ
C.4.5×107 kJ
B.5.8×107kJ
D.4.5×108 kJ
4. 教材97页技能训练
①折合成葡萄糖: MG=(180/72) ×2675=6687.5 Kg 该葡萄糖储存的能量: EG =MG (6687.5) ×1.6×104=1.07×108 kJ ;
②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E呼=2045×1.6×104=3.272×107 kJ;
③固定的太.397 2×108 kJ
呼吸作用消耗所占比例是: 3.272×107 /1.397×108 =23.4%; ④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 η =1.3972×108/8.5×109=1.6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课时)

分解者 14.6
2.1
微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产者 464.6 62.8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293 96.3
18.8 29.3 7.5 5.0
呼吸作用 122.6
未利用 327.3
1.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例如,可以将每一营养级 上的能量“流入”和“流出”整理成为一份清单(“流出”的能量不 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据图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转化的 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3、箭头能否逆转?为什么? 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 不能;捕食关系,决定能量是单行流动;每一级都有呼吸作用散失热能。 4、据图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太阳能
未 固 定
12.5
草→兔子→鹰
问题:研究 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时 是以个体为 单位还是种 群为单位?
研究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5,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草的能量从哪里来? 太阳能
2、照射在草上的太阳能都被吸收了吗? 只有大约1%以可见光的形式,被生产者通过光 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他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提问:能量流经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的来源和去路又 是怎样的?上图应作何修改?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构建能量
流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的能 量流动过程图(每个营养级有3个去向即可)
1、各个箭头的含义?能量沿着什么渠道流动?热能最终如何? 箭头的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的大小代表 能量的多少;食物链或者食物网;热能最终散失掉。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
2.过程。
(1)能量输入。
能量来源:________输入生物:________主要方式: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能→________(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分析。
(3)过程图解。
[判断](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辐射到该地面总的太阳能。
()(2)消费者粪便和尿液中的能量是其同化的能量。
()(3)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4)流经生产者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流入分解者、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答案:1.转化散失2.(1)太阳能生产者化学能(2)呼吸作用初级分解者(3)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判断](1)×提示: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大约只有1%以可见光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提示: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3)√(4)×提示: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属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中的能量的一部分。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表现: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______,也不可________。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1)表现: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__的。
(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
(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______数值由________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______。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个营养级。
[判断](1)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2)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更多的能量。
()(3)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某一营养级的一个个体一定比后一营养级的一个个体含有的能量多。
()答案:1.逆转循环流动2.(1)逐级减少(2)10%~20%(3)能量低到高(4)越多4~5[判断](1)√(2)×提示: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因为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流动环节越少,能量损耗就越少。
(3)×提示:不一定。
如狼吃兔子,一只狼体内含有的能量比一只兔子多。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______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1.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2.能量流动人类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
答案:D2.(2015·中山检测)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解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B3.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解析: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的总能量+没有吸收利用的能量(存在于该动物粪便、食物残渣等中的能量);生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A4.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解析:由图可知,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W1=A1+B1+C1+D1;D1=A2+B2+C2+D2;由于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能量,所以W1>D1+D2。
答案:A5.如图所示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依题意Ⅰ是生产者,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
答案:C6.(2015·佛山质检)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黑鱼。
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解析:稻田中水稻与稗草构成竞争关系,它们共同争夺同一环境中的阳光、CO2和生存空间等资源。
除去杂草(稗草),可使水稻拥有更充裕的生活条件,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为人类提供更多稻谷。
鱼塘中清除更高营养级的肉食性黑鱼,可以减少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
答案:C7.(多选)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B.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D.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解析: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生产者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也是如此,绿色植物能降低环境温度,但它与“生产者是生态系的主要成分”没有关系。
答案:AD8.(多选)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 810 kcal/(m2·a)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3%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实现的D.据能量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20 810 kcal/(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0/3 370×100%≈11.3%;该生态系统能量输出除与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有关外,还与分解者有关;能量输入为20 810 kcal/(m2·a),输出为11 980+1 890+316+13+4 600=18 799kcal/(m2·a),所以输入大于输出,还没有到达相对稳定的阶段。
答案:BC9.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 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106 kJ。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106kJ,但其中118 761×106 kJ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
解析:图中所表示的是某湖泊中A、B、C三个营养级所占有的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的比例和它们所消耗的能量情况。
因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即总量为118 872×106-118 761×106=111×106(kJ)。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15/111≈0.135,即为13.5%。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3/15=0.2,即为20%。
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比为1.8/3=0.6,即为60%。
在生态系统中,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其原因有:①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能量很大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所消耗;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答案:(1)111×106kJ生产者(2)13.520(3)60%(4)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分解者10.(2015·肇庆期末)下图中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