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盘古开天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领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能够对比中西方《创世纪》的差异,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世观念。
3.能够认识盘古开天地的重要性,明白个人努力和奉献所创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2.对比中西方《创世纪》的差异。
3.认识盘古开天地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象征意义。
2.分析盘古开天地与传统创世观念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课本《盘古开天地》。
2.粉笔、黑板。
3.图片或PPT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故事讲述或者图片展示,引入《盘古开天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第二步: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或者朗读课文《盘古开天地》,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第三步:讨论沟通组织学生讨论《盘古开天地》的主题和涵义,引导他们就盘古开天地的象征意义展开思考和交流。
第四步:启发思考通过对比中西方《创世纪》故事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创世观念的影响,启发他们思考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第五步:拓展延伸让学生自由表达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探索盘古开天地对个人奉献和努力的启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第六步: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对盘古开天地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将故事中的哲理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六、课后作业1.总结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2.分析盘古开天地与《创世纪》的异同之处。
3.思考盘古开天地对自己的启示,写一篇个人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盘古开天地》为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世观念,并通过故事中的哲理启发学生思考个人成长和努力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互动参与,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本课教案的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涵和意义,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教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象力、学习生字词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一些生字词和课文中的难点,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象力。
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培养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难点的理解和解答。
3.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相关资料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跟读和模仿。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和难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或游戏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生字词和难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字词和难点的学习,并提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抄写生字词、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拥有一定的人际效技能,收到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划分】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内容;2、随文识字、写生字、词;3、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3、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确立问题1、回顾学生自行策划的学习活动,提出“师生一起过中国神话日”的想法。
2、引出“为什么邀请盘古”这一问题。
二、自主阅读1、自己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表格提供的程序及内容来完成)三、汇报交流1、分组汇报,感情朗读。
(点拨引导理解“混沌”、“创造”)2、组内讲述故事,合作评价。
(利用讲故事评价表)四、想象创编思考:1、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2、生写诗句(我想……)3、深情呼唤。
五、总结板书:盘古开天地(学生板书)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这一文体,体会神话英雄人物的魅力。
2、读悟全文。
用推进式朗读法,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朗读,体验情感,理解语意。
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校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校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起源的神奇想象。
课文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撑天辟地、化身万物的故事,展示了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本课共有10个自然段,语言简洁、生动,想象丰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细节、感悟人物品质等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古代神话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课文信息,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对古代神话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2.难点: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理解课文中的想象与夸张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4.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音效等;2.课文插图:准备课文中的插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作业纸: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纸,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图讲述了哪个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讲解盘古开天辟地、撑天辟地、化身万物等情节,帮助学生构建课文框架。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 教学教案(多篇)

12 盘古开天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华夏文化始祖的精神力量。
语言运用: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丰富语言积累。
思维能力: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感受开创精神和彻底牺牲精神。
审美创造: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盘古阳刚、伟岸、神圣的形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以及伟大的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
【课前解析】关注作品人物形象与想象:本课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在感受故事想象力方面,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事件来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情节之瑰奇,想象之丰富。
关注神话学家袁珂:袁珂(1916—2001年),原名袁圣时,作家、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神话故事新编》等。
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整部著作内容详实严谨,语言质朴优美,值得推荐给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劈、缓”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个生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难点)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激趣揭题导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感受神话的特有魅力吧。
(课件出示3)什么是神话故事呢?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的虚构故事,属于民间文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浊(zhuo2)混沌(hun4dun4)孕育(yun4)霹雳(pi1)冉冉上升(ran3)巍峨(wei1e2)雷霆(ting2)骨髓(sui3)甘霖(lin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
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人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
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论着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着。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集体备课教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集体备课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伟大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感受盘古勇敢、智慧、奉献的精神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词语解释和文本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劈、浑”等10个生字,会写“答、精”等13个字,理解词语“开辟、创造”等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盘古的奉献精神,培养对神话传说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3.神话传说的特点和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神话传说的韵味。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中外神话故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神话传说的韵味。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操练(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创造了哪些事物?”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内容和传承;2.掌握《盘古开天地》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2.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2.把握《盘古开天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象征意义;2.分析《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关系及事件发展。
三、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盘古开天地》课文及相关教学资源;2.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3.制作教学PPT以及课堂讲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展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25分钟)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2.分组讨论《盘古开天地》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教师讲解《盘古开天地》中的象征意义。
3. 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分组表演《盘古开天地》剧情;2.学生自由发挥,绘制《盘古开天地》场景图。
4.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及意义。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盘古开天地》的思维导图;2.总结《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课文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上是本节《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古代神话故事,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本单元以“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为主题,包含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4篇课文,以及“习作:我和______过一天”“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分别介绍了盘古、精卫、普罗米修斯以及女娲这些人物形象。
这些神话故事情节离奇动人,想象丰富,富有魅力。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和______过一天”,写写和神话故事或书中的人物过一天的情景,在叙述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识记、背诵,积累生字、成语、古诗,并感受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神奇。
12盘古开天地1.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1.字词教学生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课的生字大部分笔画较多,识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集中识记生字;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生字进行识记,如编顺口溜、记形声字等。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故事性很强。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事件来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情节之瑰奇,想象之丰富。
3.表达应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我认为……很神奇,因为……”的格式补充句子,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高表达能力。
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查阅资料书认读、理解生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记忆最深的神话故事是哪个?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生讲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2.什么是神话故事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交流谈认识,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看一看吧。
(板书:盘古开天地)设计意图:让学生讲故事,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易读错、写错的字。
翻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学生交流易错点。
预设:“缓”读“huǎn”,不要读成“nuǎn”;右边不要错写成“爱”。
“累”下面部分容易错写成“系”,书写时要注意。
“血液”的“血”读“xuè”,不能读成“xiě”。
3.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指名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情况。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生字较多,教师引导集中识记生字与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相结合,夯实字词基础,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引导:要把握课文内容,我们就要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边读边概括,语言要简练。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读课文,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读课文。
可以同桌讨论完成表格,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指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起因:宇宙混沌一片。
经过:盘古用自己的身体把天地分开。
结果:盘古倒下,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美丽的世界诞生了。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
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哟!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
老师也及时给出鼓励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故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准备。
二、研读交流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读完课文,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并交流。
2.老师带领学生研读课文。
(1)研读课文第2~3自然段。
①大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盘古开天地的紧迫感,读出感情。
②教师指导朗读:要想读出感情,就要注意语速的快慢,注意抓住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要重读,如“黑乎乎”“翻身坐了起来”“劈过去”等词语要读得略快一些,“轻而清”“重而浊”等词语,要读出惊喜的情感。
③引导学生分析天地形成的过程,通过“宇宙混沌一片”“把天地分开”“盘古身体随着天地长高”这些词句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丰富。
(2)重点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我们创造了多么美丽的世界。
②学生根据课文描述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世界。
③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3)我们看到了盘古做出的贡献。
那么,谁来说一说,盘古是个怎样的人?生通读课文,分析盘古的人物形象。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课件出示: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学生读这段话,理清楚盘古的身体部位都变成了什么,并在全班汇报。
预设: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敢献身的精神。
(板书:雄伟高大,勇于献身)(5)文章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到神奇?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课文,了解盘古的变化,把握盘古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拓展延伸我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有很多,收集或听爸爸妈妈讲神话故事或传说,并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搜集或听神话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和传说的兴趣,令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想象丰富,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讲神话故事,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人物形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读为主,在读中把握内容,培养语感。
阅读、朗读贯穿教学设计的主体环节。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初步识记生字词。
然后以小组读课文、指名读课文等方式,进一步扫清学生的字词障碍,令他们读顺课文。
再在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自由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学语言,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开阔视野,激起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在“激趣导入”环节,我鼓励学生分享已知的神话故事;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要求学生多渠道收集更多神话故事并分享。
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令学生充分感受神话的魅力,激起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019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期中精选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kuān kuò zhuāng jia lǒng zhào wān dòu()()()()yán jiū tàn suǒ jūn yún zhù zhǐ()()()()二、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4分)1.随地处乱停共享单车是一种很让人厌恶.(è wù)的恶.(è wù)劣行为。
2.我有一个和这张卡.(kǎ qiǎ)片上一模一样的发卡.(kǎ qiǎ)。
3.大水淹没了小村庄,空降.(xiáng jiàng)下来的解放军叔叔解救了在洪灾中挣扎.(zhā zhá)的人们。
4.爬山虎的叶子铺.(pū pù)满了墙面,没留一点儿空.(kōng kòng)隙。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7分)柔弱柔和柔软1.()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我们坐在()的垫子上休息。
2.蟋蟀挖掘的工具很()。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只要……就……不但……而且……即使……也……3.()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照样能自由飞行。
4.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其中的一个造句。
(6+2=8分)()七()八人()()沸()云()雾山()地()()()而安精()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仿照例子写句子。
(6分)1.例:柳条在风中摇动。
柳条在风中舞蹈。
蟋蟀在平台上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例:(美丽的)雪花(慢慢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树叶()飘舞。
3.例: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4.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怎么不让我们感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1.我今天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