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2、风格形式上:公式化、概念化明显,个性色彩淡化。
3、对创作主题思想上的高度要求,要求作者与作品主人公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
4、小说揭示了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这场变革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反响。
5、小说与民间传唱形式联系起来,通俗易懂,且有地方色彩,民族风格依靠民族特点的形式表现出来。
六:谈谈对‘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理解
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具有双重涵义。其一,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重写文学史”的命题,因为他通过批判五四文学的霸权,确立了“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现代性”的文学史价值,在启蒙文学史和左翼文学史之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另一种书写方式;其二,将其理解为一个“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解构命题,该命题的意义不在于挑战有关中国现代性的五四起源论,而在于挑战“起源论”本身。
2、音乐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 《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
现当代文学复习大全

第一节当代文学的性质和特点1.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的现状研究2.文学史研究3.现实的文学体制、文学机构、文学现象第二节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源流:“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第三阶段:90年代文艺界的政治文化批判运动:•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对于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胡风集团案”•“双百”方针•文艺界的反右运动新时期文艺思潮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形式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通俗文艺等思潮,并以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文化批评思潮穿插其间,在理论的带动下,构成了一幅纵横交叉、互为补充、相互阐发的全景性的文学思潮图第一编27年的文学(1949-1976)前言一、当代文学的概念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
五四以后的文学被称为“新文学” ,“新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最初的使用,具有这样的含义:从“历时”的角度而言,是在表明它与中国“古典”的、“传统”的文学的时期的区分;从“共时”的角度,则显示这种文学的“现代”性质:题材、主题、语言、文学观念上发生的重要变革与更替。
“当代文学”概念首先是指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是指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因而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第三。
“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时期。
第一章27年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第一节27年文学的背景一、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1、左翼文学(革命文学)以解放区文学为主,进入50年代后,成为中国大陆文学的“惟一”。
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其指南。
2、右翼文学国民党官办文学,张道藩3、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朱光潜、沈从文等,力图“匡正”文学的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走向,试图开拓4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可能,强调文学要“冷静”、“超然”,要远离政治。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成立,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
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发起,会员170多人。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成为其代用机关刊物。
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并在北京、广州、宁波等地设立分会。
“五卅”以后该会活动减少,1931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
2、《文学改良刍议》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3、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4、自叙抒情小说以创造社作家为主的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兴起,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是五四时代发现自我,认识个人的具体表征,他们受到了西方近代主观哲学思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西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日本私小说等多方面影响。
在小说创作中,他们运用浪漫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性心理分析等多种创作方法或技巧,侧重表现自我、主观、内心的欲望要求等,多写青年的性苦闷和经济苦闷等身边题材,宣泄或抒发具有反抗性的甚至变态的情绪,在20年代形成了一个以情绪表现为核心的小说体式和作家群体。
5、京派文学所谓“京派”,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并保持民主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有关作家1、鲁迅: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
2、叶圣陶(叶绍钧):“五四”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是现代童话的开拓者。
3、冰心:本名谢婉莹,最早以“问题小说”闻名。
4、丁玲: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第一个革命女作家。
“女性的郁达夫”。
5、沈从文(沈岳焕):京派代表作家,“文体作家”。
用小说、散文建造起特异的“湘西世界”。
6、张天翼:“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华威先生》、《包氏父子》。
7、赵树理:“山药蛋派”作家,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地道的农民气质。
通俗乡土小说,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8、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
他建立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
9、穆旦(查良铮):“九叶诗派”,最能体现中国新诗派的反叛性与异质性。
二、有关文学常识1、《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2、《啊Q正传》: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
对中华民族的自我批判。
3、创造社: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吸收当时风靡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代表作家郭沫若,郁达夫、田汉、郑伯奇等。
4、左联:成立于1930年的“左翼作家联盟”,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以茅盾为首,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青年作家所创作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其中的一支。
代表作家丁玲、张天翼、柔石、艾芜、萧红、萧军等。
5、茅盾《蚀》的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子夜》:左翼文学最高成就。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代文学部分(一)诗歌一、《女神》的艺术特色1、体现了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代表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开辟鸿荒的大我、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信任、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神化、是诗人自我灵魂和个性的袒露。
2、浪漫主义特色。
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飙突进的气势。
基调高昂而悲壮。
想像丰富、色彩瑰丽、大胆夸张、强烈对比、鲜明形象等是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3、形式上创新,特别是在自由体诗的创立上有着典范性的贡献。
自由的诗,节数、行数、字数不固定,押韵无规律。
但有内在的规律:相对押韵、情绪自然消涨的内在韵律与外在韵律相结合,相对整齐和谐。
二、早期新月派的主张新月派的诗歌美学主张即三美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三、《雨巷》的艺术特色1、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的雨巷,徘徊的独行者,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乐性。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3、受古代诗词作品的启发。
李商隐、李璟等影响。
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四、《断章》赏析《断章》诗境具体而诗意抽象,是一首哲理诗。
没两行用一组具有转折意味、诗情浓郁的诗句构成一个哲理。
两组哲理构成方法相近,大致表达一种事物和一种现象的相近、置换的辩证关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1、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帷幕,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2、《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
在结构上选取了“狂人”整个生涯中的一些片段,用日记格式连缀成篇。
3、《阿Q正传》是鲁迅解剖国民痼疾的最典型的作品,是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
4、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5、《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
6、在“左联“的大会上,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高屋建瓴地对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经验与教训作了科学总结。
7、30年代的文学作品: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边城》,艾芜的《南行记》,曹禺的《家》和《原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日趋成熟。
8、矛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三个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9、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中篇《雾》《雨》《电》和短篇插曲《雷》。
10、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他的小说往往体式独特。
《边城》就是别具一格的诗化抒情小说。
11、艾青是吟唱着一首中国劳动人民的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登上中国现代诗坛的。
12、《雨巷》是戴望舒的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诗作采用整体象征的写法。
13、曹禺于1933年完成了处女作《雷雨》,1940年创作了五幕剧《北京人》,它是继《雷雨》《日出》《原野》之后的又一杰作,是曹禺戏剧创作的高峰。
其中《北京人》是曹禺根据巴金的小说《家》改编而成的。
14、钱钟书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在讽刺小说的创作上自成一体,代表作《围城》。
15、“老百姓喜欢看“是赵树理的审美目标,创造了”评书体“的小说样式(代表作《小二黑结婚》)16、孙犁是解放区除赵树理以外最重要的小说家,他最有名的小说都是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地区为背景创作的“抗战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以下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参考)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1.闻一多《死水》的三美赏析:全诗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
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
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
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
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
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
再说绘画美。
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
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
这样的“三美”手法的运用使《死水》形成了总体的整齐凝重的风格,作者的那种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
2.“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历史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后一节,是“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可视为最早的以“史”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尝试。
20年代末期始,少数高校以开设了新文学研究的课程和讲座。
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李何林等都讲授过现代文学的课程,并出版过文学史著作,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流源》、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等。
因此,现代文学的早期研究有很强的“当代性”。
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是1951年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的出版和他在北京大学所开的课。
王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
但随即遭到激烈的批评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这本文学史建构了一种激进的写作框架。
在文学运动部分,用革命运动统摄文艺运动和现象;在作家作品部分,简单地使用了阶级划分的方法。
同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第一卷。
作家都被纳入“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右翼作家”等范畴进行评价。
1956年,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上下卷,作者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目的:第一,叙述“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史的“历史建构”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有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
“非主流”的作家在不断的过滤和批判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3.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4.鸳鸯蝴蝶派:鲁迅的《怀旧》、叶圣陶的《穷愁》、李劼人《强盗真诠》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
张恨水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5.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
周作人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把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
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流》等十余种刊物。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后期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
新月社是稍后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
1923年由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他们多系英美留学生。
新月社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新月俱乐部。
1928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梦侃、孙大雨等。
其他文学社团。
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文学社团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与贡献。
其中有①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等。
②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
③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的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
他们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语丝社:主将: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张川岛、孙伏园7.问题小说(一)、概念及内涵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最早给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2《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对“问题小说”的阐述。
(二)“问题小说”形成的两个方面原因1、“问题小说”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受易卜生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
(三)、风格特征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
3、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4、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
问题小说作家:王统照王统照的创作是社会与思想历程的再现。
他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点,但与冰心不同的是,他的思想是理性形成的是受过教育与训练的。
他主张“美育”。
短篇小说《沉思》《微笑》是“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品。
理想:1919年第一篇小说《微笑》(阿根)是其抽象的朦胧的爱与美理想的再现。
怀疑:1922、1《沉思》(琼逸)设计:1922、8《湖畔儿语》(陈小顺),作者所设计的不幸。
现实:1923年《生与死的一行列》(老魏)谴责:1928年《司令》1922年王统照出版了《一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之一。
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是1933年出版的《山雨》,被认为是描写北方农村的第一部坚实的长篇,有人甚至把它与同年出版的茅盾的《子夜》相提并论。
乡土小说:以鲁迅(《故乡》、《社戏》),郁达夫(《沉沦》、《迟桂花》),废名,沈从文,萧红(《呼兰河传》),孙犁,汪曾祺小说为线索,勾勒新文学史上一个别具特色的小说脉系,就其特具的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作出梳理。
这个别具特色的小说脉系是乡土小说。
它发端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期,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过分西化的一次反拨。
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生存环境中,这派小说不断有新鲜的魅力和多样的色彩。
乡土小说流派的风格特征:(一)文化批判与风情展示: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
茅盾说“点缀着冷酷的、野蛮的习俗”,械斗:彭家煌《怂恿》;典妻:许杰《赌徒吉顺》;借种:彭家煌《活鬼》;乡刑:蹇先艾《水葬》。
(二)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王鲁彦《菊英的出嫁》为代表。
写了“冥婚”。
(三)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衰败中的美丽,与都市生活相对立的恬静美丽。
许杰《惨雾》、废名《竹林的故事》(四)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
思乡、思亲的伤感情调,“无可奈何的悲愤”。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农民和农村题材大规模地引入文文学表现领域。
鲁彦:《菊英的出嫁》、《黄金》《屋顶下》《阿卓呆子》《李妈》冯婉君:《菤葹》《春痕》《劫灰》《旅行》《隔绝》《隔绝之后》8 冰心的文学创作从1919年9月发表处女作《两个家庭》到1925年,写了二十多篇“问题小说”。
其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等作品获得广泛的影响。
还有一些诗歌、杂感,是新文学初期最副盛名的女作家。
1921年发表的《超人》是冰心心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
爱、童心、自然是冰心“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
关于《沉沦》具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的思想意义其一,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
《沉沦》的主人公“我”之所以行为怪僻,心理变态,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他的畸形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封建统治对他的迫害,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的结果。
其二,具有较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
《沉沦》的主人公“我”虽然生性乖张,脆弱,但他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国,认为自己之所以在异国倍受欺凌的原因在于祖国的积贫积弱,因而他热望祖国尽快地富强起来其三,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
《沉沦》的思想:个性意识与民族意识的链结1、个性意识。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是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2、民族意识。
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醒的精神。
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
这种渴望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胡适《尝试集》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
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
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怪圈,是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
《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
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