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单元测验1(答案)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填空题1、客观实际出发点立足点客观实际根据2、主观客观人的主观意志3、客观存在的事实固有规律性4、客观客观实际社会发展时代潮流责任二、单选题1、A2、A3、C4、C5、B6、D7、D8、D9、A 10、C三、辨析题1、此观点错误。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客观实际包括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情况和问题。
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
职业理想与奋斗目标固然对走好人生之路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都属于人的主观愿望,不能成为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此观点错误。
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虽然过去是已经发生的、确定的,但是过去活动的结果形成现在的实际,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不同的过去会对现在产生不同的影响。
现在只有与过去和将来相联系才有意义,脱离过去和将来的现在,就会推动根基。
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才能正确把握住人生的起点和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1、(1)“考证热”不是毫无缘由的,其现实原因是客观存在的就业压力。
考证成为求职者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证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用人单位在招工时对各类证书也有要求,这些都是造成考证热的客观原因。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考证热”固有然有现实原因,但考证必须与自己的学业基础、家庭条件、身体特点、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相结合,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切忌盲目跟风;同时学生阶段其面临主要问题是完成规定的学业,而不是考证;拥有一本证书给我们的就业提供了一种可能,证书越多,可能性就越多,但是可能性有大有小,我们应该立足现实,从客观实际出发有针对性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实际,既不可能成为现实,又会浪费人生的宝贵时间。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班级姓名分数10、"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人具有了自觉能动性,不一定就能带来幸福生活。
()12、"客观存在的事物可以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3、"青年人在人生选择面前应力求做到科学、正确,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限制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限制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14、"自哲学产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和(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之间的斗争。
3、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15、"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有:行动的()、行动的(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16、"()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4、为防止雷雨对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17、"依照所具备的根据和条件的不同,可能性存在着(启用8架次飞机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可能性的区别。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四、"简答题:(共45分)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8、"什么是实事求是?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B、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C、人生发展不能只说不动D、敢于行动就等于成功行动19、"为什么说物质与运动两者不可分?6、"、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8分)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6.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7.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9.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哲学与人生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单元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B、意识C、精神D、观念2.物质的存在方式是()。
A、理念B、人脑C、运动D、静止3.古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B、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C、我们要培养自立能力D、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4.2005年12月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向洪战辉学习的通知》,他从未申请困难补助,还自己拿钱资助其他贫困同学。
我们学习他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
A、过于自信乐观B、正确的是非观C、过于害羞自卑、有苦不说D、自强自立、勇于承担责任5、“只要你对着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6、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直接联系B、间接联系C、因果联系D、必然和偶然联系7、“敬人者,人恒敬之”,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
A、利益原则B、平等原则C、宽容原则D、合作原则8、下面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
A、计算机算命B、同性婚姻合法C、机器人抢险D、黑客9、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
A、直线前进、直线上升B、前进的、上升的C、落后的、倒退的D、边前进边倒退10、云南昆明“3.01事件”发生的经过电子摄像头做了清晰的记录,根据记录国家认定为是一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说明()。
A、电脑也有意识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D、人对世界无能为力11、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称为()。
A、自尊B、自信C、自强D、自立12、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内因B、矛盾C、外因D、运动13、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D、尊重客观规律14、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哲学与人生-单元测验1(答案)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单元试卷(一)哲学与人生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32分=2分/题×16题)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6.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7.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A.按照规律办事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检测题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检测题单选题,每题 1 分,共计 66 分第一课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甚至人创造的这种或那种生产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1.马克思的这段话主要是强调()。
[单选题] *A.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正确答案)B.人类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C.人类能够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D.人类应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2.张衡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这句话告诉我们()。
[单选题] *A.宇宙的变化是无穷的B.宇宙是人们无法认识的C.宇宙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D.宇宙无限,永恒地存在着(正确答案)3.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④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单选题] *A.①②③B.②③④(正确答案)C.①②D.③④4.人们可以通过生物工程创造出新的物种。
这表明()。
[单选题]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人们可以创造物质C.新物种的产生离不开原有物种的属性(正确答案)D.新的物种产生于人的意识5.上述材料还说明()。
[单选题] *A.自然界先于入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肤浅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6.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等物质具体形态。
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回答是()。
[单选题] *A.可知性B.客观实在性(正确答案)C.永恒性D.矛盾同一性7.人类社会是一个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单选题]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正确答案)B.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8.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8分)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6.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7.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9.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试题

《哲学与人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4、下列成语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观点的是()A、好高骛远 B.量力而行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5、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我们从中体会的哲学道理是()A、做事情一定要敢想敢做 B.做事情要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C、只要主观努力就能做好事情 D.农民只有依靠政策才能脱贫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我们要走好人生路就要()A.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B.要敢于想象,勇于顶风冒险C.要追求速成,敢于寻找捷径D.要突破规律,敢于大胆行动8、“刻舟求剑”的做法错在忽视了()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物质运动也有静止的状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特性D.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9、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10、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12、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顺利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单元试卷(一)
哲学与人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32分=2分/题×16题)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6.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7.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
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
的,“先快后慢”。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11.人类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
A.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B. 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D. 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4.某中学召开“关于京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激烈。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京剧太古老了,已失去了观众,应当淘汰
B. 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C. 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应任其自生自灭
D. 京剧是传统文化精华,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15.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6.《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20分=2分/题×10题)
1、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
2、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微小的,所以人只能顺应自然界。
()
3、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
4、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各种规律。
()
5、世界变化莫测,人类完全无法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
6、事物是存在普遍联系的,因此联系是无条件的。
()
7、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8、顺境可以给人生发展提供机遇,逆境则摧毁人生。
()
9、矛盾双方是相对立的,因此不可能相互转化。
()
10、唯物辩证法把外因作为事物发展的第一位。
()
三、简答题(48分=8分/题×6题)
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怎样何理解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3、什么是自觉能动性?
4、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
5、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6、哲学上,什么叫做矛盾?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