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三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三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一些与事件独立有关的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教学难点:有关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的概率,记作.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随机事件的概率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5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称为一个基本事件6.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这种事件叫等可能性事件7.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包含个结果,那么事件的概率 8.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一般求解方法9事件的和的意义:对于事件A和事件B是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的 0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一般地:如果事件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的,那么就说事件彼此互斥1.对立事件:必然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2.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如果事件彼此互斥,那么=探究:甲、乙两人各掷一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事件:甲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事件:乙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甲坛子里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坛子里有2个白球,2个黑球,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它们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事件: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事件: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问题、中事件、是否互斥?(不互斥)可以同时发生吗?(可以)问题、中事件(或)是否发生对事件(或)发生的概率有无影响?(无影响)思考: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有放回地抽取,事件A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事件B为“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吗?显然,有放回地抽取奖券时,最后一名同学也是从原来的三张奖券中任抽一张,因此第一名同学抽的结果对最后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没有影响,即事件A的发生不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于是P(B|A)=PP二、讲解新课:.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设A,B为两个事件,如果P=PP,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utuallindependent)事件(或)是否发生对事件(或)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若与是相互独立事件,则与,与,与也相互独立2.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问题2中,“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它们都是白球”是一个事件,它的发生,就是事件,同时发生,记作.(简称积事件)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有5种等可能的结果;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于是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共有种等可能的结果同时摸出白球的结果有种所以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它们都是白球的概率.另一方面,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的概率,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的概率.显然.这就是说,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一般地,如果事件相互独立,那么这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3.对于事件A与B及它们的和事件与积事件有下面的关系:三、讲解范例:例1某商场推出二次开奖活动,凡购买一定价值的商品可以获得一张奖券.奖券上有一个兑奖号码,可以分别参加两次抽奖方式相同的兑奖活动.如果两次兑奖活动的中奖概率都是005,求两次抽奖中以下事件的概率: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解:记“第一次抽奖抽到某一指定号码”为事件A,“第二次抽奖抽到某一指定号码”为事件B,则“两次抽奖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就是事件AB.由于两次抽奖结果互不影响,因此A与B相互独立.于是由独立性可得,两次抽奖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的概率P=PP=005×005=00025“两次抽奖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可以用(A)U(B)表示.由于事件A与B互斥,根据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所求的概率为P=005×+×005=0095“两次抽奖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可以用(AB)U+P(A)+P(B)=00025+0095=00975例2甲、乙二射击运动员分别对一目标射击次,甲射中的概率为,乙射中的概率为,求:(1)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2)人中恰有人射中目标的概率;(3)人至少有人射中目标的概率;(4)人至多有人射中目标的概率?解:记“甲射击次,击中目标”为事件,“乙射击次,击中目标”为事件,则与,与,与,与为相互独立事件,(1)人都射中的概率为:,∴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是.(2)“人各射击次,恰有人射中目标”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甲击中、乙未击中(事件发生),另一种是甲未击中、乙击中(事件发生)根据题意,事件与互斥,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所求的概率为:∴人中恰有人射中目标的概率是.(3)(法1):2人至少有1人射中包括“2人都中”和“2人有1人不中”2种情况,其概率为.(法2):“2人至少有一个击中”与“2人都未击中”为对立事件,2个都未击中目标的概率是,∴“两人至少有1人击中目标”的概率为.(4)(法1):“至多有1人击中目标”包括“有1人击中”和“2人都未击中”,故所求概率为:.(法2):“至多有1人击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2人都击中目标”,故所求概率为例3在一段线路中并联着3个自动控制的常开开关,只要其中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线路就能正常工作假定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解:分别记这段时间内开关,,能够闭合为事件,,.由题意,这段时间内3个开关是否能够闭合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这段时间内3个开关都不能闭合的概率是∴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从而使线路能正常工作的概率是.答: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是.变式题1:如图添加第四个开关与其它三个开关串联,在某段时间内此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也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变式题2:如图两个开关串联再与第三个开关并联,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方法一:方法二:分析要使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只要排除开且与至少有1个开的情况例4已知某种高炮在它控制的区域内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2.(1)假定有5门这种高炮控制某个区域,求敌机进入这个区域后未被击中的概率;(2)要使敌机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后有09以上的概率被击中,需至少布置几门高炮?分析:因为敌机被击中的就是至少有1门高炮击中敌机,故敌机被击中的概率即为至少有1门高炮击中敌机的概率解:(1)设敌机被第门高炮击中的事件为,那么5门高炮都未击中敌机的事件为.∵事件,,,,相互独立,∴敌机未被击中的概率为=∴敌机未被击中的概率为.(2)至少需要布置门高炮才能有09以上的概率被击中,仿(1)可得:敌机被击中的概率为1-∴令,∴两边取常用对数,得∵,∴∴至少需要布置11门高炮才能有09以上的概率击中敌机点评:上面例1和例2的解法,都是解应用题的逆向思考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解决带有词语“至多”、“至少”的问题时的运用,常常能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四、课堂练习:.在一段时间内,甲去某地的概率是,乙去此地的概率是,假定两人的行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人去此地的概率是2.从甲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从乙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从两个口袋内各摸出1个球,那么等于()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2个球都不是白球的概率2个球不都是白球的概率2个球中恰好有1个是白球的概率3.电灯泡使用时间在1000小时以上概率为02,则3个灯泡在使用1000小时后坏了1个的概率是()01280096010403844.某道路的、、三处设有交通灯,这三盏灯在一分钟内开放绿灯的时间分别为25秒、35秒、45秒,某辆车在这条路上行驶时,三处都不停车的概率是()5.(1)将一个硬币连掷5次,5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2)甲、乙两个气象台同时作天气预报,如果它们预报准确的概率分别是08与07,那么在一次预报中两个气象台都预报准确的概率是.6.棉籽的发芽率为09,发育为壮苗的概率为06,(1)每穴播两粒,此穴缺苗的概率为;此穴无壮苗的概率为.(2)每穴播三粒,此穴有苗的概率为;此穴有壮苗的概率为.7.一个工人负责看管4台机床,如果在1小时内这些机床不需要人去照顾的概率第1台是079,第2台是079,第3台是080,第4台是081,且各台机床是否需要照顾相互之间没有影响,计算在这个小时内这4台机床都不需要人去照顾的概率8.制造一种零件,甲机床的废品率是004,乙机床的废品率是005.从它们制造的产品中各任抽1件,其中恰有1件废品的概率是多少?9.甲袋中有8个白球,4个红球;乙袋中有6个白球,6个红球,从每袋中任取一个球,问取得的球是同色的概率是多少?答案:123B4A56,,7P=8P=9提示:五、小结: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它们其中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一般地,两个事件不可能即互斥又相互独立,因为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而相互独立事件是以它们能够同时发生为前提的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这一点与互斥事件的概率和也是不同的六、课后作业:课本58页练习1、2、3第60页习题22A组4B组1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
新人教A版选修2-3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二

新人教A版选修2-3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二2. 2.1条件概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授课类型:新授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 ”,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 Y 和 Y.用 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 则 B 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 .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 Y和 Y .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不妨记为P(B|A ) ,其中A表示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 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 A 中,从而影响事件 B 发生的概率,使得 P ( B|A )≠P ( B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P ( 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用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 ={}.既然已知事件A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 Y , Y}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即只有两个基本事件 Y 和 Y.在事件 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等价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即 AB 发生.而事件 AB 中仅含一个基本事件 Y,因此其中n ( A)和 n ( AB)分别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A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另一方面,根据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其中 n()表示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所以,因此,可以通过事件A和事件AB的概率来表示P(B| A ) .条件概率1.定义设A和B为两个事件,P(A)0,那么,在“A已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probability ).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 B 发生的概率.定义为由这个定义可知,对任意两个事件A、B,若,则有并称上式微概率的乘法公式2.P(|B)的性质:(1)非负性:对任意的A f. ;(2)规范性:P( |B)=1;(3)可列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更一般地,对任意的一列两两部相容的事件(I=1,2…),有P例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 道题,求:(l)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 (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的事件数为n()= =20.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 (A)= =12 .于是(2)因为 n (AB)= =6 ,所以(3)解法 1 由( 1 ) ( 2 )可得,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 2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解法2 因为 n (AB)=6 , n (A)=12 ,所以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 2 次就按对的概率;(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解: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 (i=1,2) ,则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1)因为事件与事件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2)用B 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的事件,则.课堂练习.1、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所得的样本空间为S={1,2,3,4,5 ,6},令事件A={2,3,5},B={1,2,4,5,6},求P(A),P(B),P(AB),P(A︱B)。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分布的背景和意义,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1.2.1 二项分布的定义通过具体案例引入二项分布的概念,讲解二项分布的基本性质。
1.2.2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推导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讲解影响二项分布概率的因素。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应用。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2.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和运用。
2.2 教学内容2.2.1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推导讲解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参数的含义。
2.2.2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概率质量函数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3.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2 教学内容3.2.1 二项分布的期望讲解二项分布的期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期望的含义。
3.2.2 二项分布的方差讲解二项分布的方差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方差的概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二项分布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如基因遗传等。
4.2.2 医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药物疗效等。
4.2.3 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如民意调查等。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0130513
一、教材分析
互相独立事件、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及二项分布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在解答题中常和分布列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属中档题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分布列,两点分布,超几何分布,条件概率等知识,因此要加强“二项分布”与前面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二、学情分析
在最近的一次月考中,曾出现了“二项分布”的考题,学生答题情况并不理想,曾经出现各种的错误.这说明学生对该“二项分布”的特点理解不深刻,换一个背景,学生就不知道考核什么知识点了,或者公式中缺少k
C,从而造成失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充分
n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学习、互相合作,还有教师的适当引导之下复习好本节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个事件互相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
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概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模型.
教学难点:利用互相独立事件和二项分布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基本流程
六、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二项分布教案

二项分布教案教案标题:二项分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二项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和期望值。
3. 能够应用二项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有关二项分布的理论知识和例题的教材。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基本知识,如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二项分布,并引导他们思考与二项分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硬币投掷、赌博等。
理论讲解:1. 介绍二项分布的定义: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p,失败的概率为q=1-p,试验成功的次数X服从二项分布。
2. 解释二项分布的性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期望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
3.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和期望值。
练习:1. 让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计算二项分布概率和期望值的练习题,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二项分布解决实际问题,并给予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概率分布,如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与二项分布的联系与区别。
2. 提供更多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总结: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二项分布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与二项分布相关的实例,并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计算和应用二项分布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在下节课开始时进行简要的复习和问答,以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提供更多挑战性的问题,如二项分布的近似、连续性校正等。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研究或项目,深入探究二项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分布的定义及意义。
掌握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
1.2 教学内容:引入二项分布的概念。
讲解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的推导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二项分布的性质。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
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1.5 教学过程:1. 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二项分布的实际应用背景。
2. 讲解二项分布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3. 引导学生推导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
4.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二项分布的性质。
5.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2.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概率质量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讲解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过程。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概率质量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概率质量函数的性质。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
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5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二项分布的定义。
2. 讲解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过程。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概率质量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概率质量函数的性质。
5.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二项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3.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的推导过程。
能够运用累积分布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累积分布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累积分布函数的性质。
3.4 教学准备:PPT课件。
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3.5 教学过程:1. 回顾前两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
2. 讲解二项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的推导过程。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第一章:二项分布的概念及性质1.1 二项分布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
解释二项分布的定义,即在固定次数n的独立实验中,每次实验成功或失败的概率为p的随机变量的分布。
1.2 二项分布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PMF)及其表达式。
解释二项分布的期望、方差等统计量,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第二章: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2.1 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引导学生使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公式进行计算。
解释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如n次实验中成功k次的概率。
2.2 特定概率下的成功次数的计算引导学生使用概率质量函数计算特定概率下的成功次数。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概率质量函数的积分。
第三章:二项分布的应用3.1 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抛硬币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使用二项分布的概念和概率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概率分布。
3.2 药物有效性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药物有效性测试的背景和目的。
引导学生使用二项分布的概念和概率计算方法,分析药物有效性测试的结果。
第四章:二项分布的参数估计4.1 参数估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参数估计的概念和方法。
解释使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过程。
4.2 二项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来估计二项分布的参数np和n(1-p)。
解释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引导学生了解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五章:二项分布的假设检验5.1 假设检验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和方法。
解释使用样本数据来对总体分布的假设进行检验的过程。
5.2 二项分布的假设检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二项分布的检验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
解释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和拒绝域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p值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6.1 正态分布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正态分布的定义和性质。
解释正态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关系,即当n足够大时,二项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6.2 二项分布到正态分布的转换引导学生了解二项分布到正态分布的转换方法。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学生)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最新考纲]1.考查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2.考查n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的概念;3.考查利用二项分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利用互斥事件、事件的独立性对事件进行分解是计算复杂事件概率的关键,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总结;2.掌握二项分布的含义,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项分布模型.知识梳理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1)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和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P(B|A)来表示,其公式为P(B|A)=P ABP A(P(A)>0).在古典概型中,若用n(A)表示事件A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则P(B|A)=n AB n A.(2)条件概率具有的性质:①0≤P(B|A)≤1;②如果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2.相互独立事件(1)对于事件A、B,若A的发生与B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A、B是相互独立事件.(2)若A与B相互独立,则P(B|A)=P(B),P(AB)=P(B|A)P(A)=P(A)P(B).(3)若A与B相互独立,则A与B,A与B,A与B也都相互独立.(4)若P(AB)=P(A)P(B),则A与B相互独立.3.二项分布(1)独立重复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在这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__两__种结果,即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且任何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2)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X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则P(X=k)=C k n p k(1-p)n-k(k=0,1,2,…,n),此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为X~B(n,p),并称p为成功概率.[难点正本疑点清源]1.“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1)“互斥”与“相互独立”都是描述的两个事件间的关系.(2)“互斥”强调不可能同时发生,“相互独立”强调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3)“互斥”的两个事件可以独立,“独立”的两个事件也可以互斥.2.计算条件概率有两种方法(1)利用定义P(B|A)=P AB P A;(2)若n(C)表示试验中事件C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则P(B|A)=n AB n A.考点一条件概率例1在100件产品中有95件合格品,5件不合格品.现从中不放回地取两次,每次任取一件,则在第一次取到不合格品后,第二次再次取到不合格品的概率为________.【训练1】如图,EFGH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用A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内”,B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阴影部分)内”,则(1)P(A)=________;(2)P(B|A)=________.考点二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例2 甲、乙两个篮球运动员互不影响地在同一位置投球,命中率分别为12与p ,且乙投球2次均未命中的概率为116.(1)求乙投球的命中率p ;(2)求甲投球2次,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3)若甲、乙两人各投球2次,求共命中2次的概率.解 (1)方法一 设“甲投一次球命中”为事件A ,“乙投一次球命中”为事件B . 由题意得(1-P (B ))2=(1-p )2=116, 解得p =34或p =54(舍去),所以乙投球的命中率为34.(2)方法一 由题设知,P (A )=12,P (A )=12.故甲投球2次,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为 1-P (A ·A )=34.(3)由题设和(1)知,P (A )=12,P (A )=12,P (B )=34,P (B )=14.甲、乙两人各投球2次,共命中2次有三种情况:甲、乙两人各中一次;甲中2次,乙2次均不中;甲2次均不中,乙中2次.概率分别为C 12P (A )P (A )C 12P (B )P (B )=316, P (A )P (A )P (B )P (B )=164, P (A )P (A )P (B )P (B )=964.所以甲、乙两人各投球2次,共命中2次的概率为316+164+964=1132.【训练2】红队队员甲、乙、丙与蓝队队员A 、B 、C 进行围棋比赛,甲对A 、乙对B 、丙对C各一盘.已知甲胜A 、乙胜B 、丙胜C 的概率分别为0.6,0.5,0.5.假设各盘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1)求红队至少两名队员获胜的概率;(2)用ξ表示红队队员获胜的总盘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 (ξ).考点三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例3 某气象站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80%,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1)5次预报中恰有2次准确的概率; (2)5次预报中至少有2次准确的概率;(3)5次预报中恰有2次准确,且其中第3次预报准确的概率.解 令X 表示5次预报中预报准确的次数,则X ~B(5,45),故其分布列为P(X =k)=Ck 5(45)k(1-45)5-k(k =0,1,2,3,4,5).(1)“5次预报中恰有2次准确”的概率为P(X =2)=C25×(45)2×(1-45)3=10×1625×1125≈0.05.(2)“5次预报中至少有2次准确”的概率为P(X≥2)=1-P(X =0)-P(X =1)=1-C05×(45)0×(1-45)5-C15×45×(1-45)4=1-0.000 32-0.006 4≈0.99. (3)“5次预报中恰有2次准确,且其中第3次预报准确”的概率为C14×45×(1-45)3×45≈0.02.【训练3】某地区为下岗人员免费提供财会和计算机培训,以提高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每名下岗人员可以选择参加一项培训、参加两项培训或不参加培训,已知参加过财会培训的有60%,参加过计算机培训的有75%,假设每个人对培训项目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且各人的选择相互之间没有影响.(1)任选1名下岗人员,求该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2)任选3名下岗人员,记X为3人中参加过培训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易错辨析-对二项分布理解不准致误典例:一名学生每天骑车上学,从他家到学校的途中有6个交通岗,假设他在各个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1 3 .(1)设X为这名学生在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求X的分布列;(2)设Y为这名学生在首次停车前经过的路口数,求Y的分布列.课堂小结1.古典概型中,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条件概率公式为P(B|A)=P ABP A=n ABn A,其中,在实际应用中P(B|A)=n ABn A是一种重要的求条件概率的方法.2.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区别相互独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互不影响,计算式为P(AB)=P(A)P(B).互斥事件是指在同一试验中,两个事件不会同时发生,计算公式为P(A∪B)=P(A)+P(B).3.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可看做是C k n个互斥事件的和,其中每一个事件都可看做是k个A事件与n-k个A事件同时发生,只是发生的次序不同,其发生的概率都是p k(1-p)n-k.因此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C k n p k(1-p)n-k.基础巩固题组一、选择题1.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B|A)等于 ( )A.18B.14C.25D.122.如图,用K、A1、A2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当K正常工作且A1、A2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正常工作.已知K、A1、A2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9、0.8、0.8,则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 ) A.0.960 B.0.864C.0.720 D.0.5763.甲、乙两队进行排球决赛,现在的情形是甲队只要再赢一局就获冠军,乙队需要再赢两局才能得冠军,若两队胜每局的概率相同,则甲队获得冠军的概率为( )A.12B.35C.23D.344.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X~B(6,13),则P(X=2)等于 ( )A.1316B.4243C.13243D.80243二、填空题5.明天上午李明要参加奥运志愿者活动,为了准时起床,他用甲、乙两个闹钟叫醒自己.假设甲闹钟准时响的概率为0.80,乙闹钟准时响的概率是0.90,则两个闹钟至少有一个准时响的概率是________.6.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的命中率相同,且在两次罚球中至多命中一次的概率为1625,则该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________.7.市场上供应的灯泡中,甲厂产品占70%,乙厂产品占30%,甲厂产品的合格率是95%,乙厂产品的合格率是80%,则从市场上买到一个是甲厂生产的合格灯泡的概率是________.三、解答题8.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某地车主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5,购买乙种保险但不购买甲种保险的概率为0.3.设各车主购买保险相互独立.(1)求该地1位车主至少购买甲、乙两种保险中的1种的概率;(2)求该地的3位车主中恰有1位车主甲、乙两种保险都不购买的概率.9.某篮球队与其他6支篮球队依次进行6场比赛,每场均决出胜负,设这支篮球队与其他篮球队比赛胜场的事件是独立的,并且胜场的概率是13.(1)求这支篮球队首次胜场前已经负了两场的概率; (2)求这支篮球队在6场比赛中恰好胜了3场的概率.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 某种元件的使用寿命超过1年的概率为0.6,使用寿命超过2年的概率为0.3,则使用寿命超过1年的元件还能继续使用的概率为( )A .0.3B .0.5C .0.6D .12. 位于坐标原点的一个质点P 按下述规则移动:质点每次移动一个单位;移动的方向为向上或向右,并且向上、向右移动的概率都是12.质点P 移动五次后位于点(2,3)的概率是( )A.⎝ ⎛⎭⎪⎫125B .C 25⎝ ⎛⎭⎪⎫125C .C 35⎝ ⎛⎭⎪⎫123D .C 25C 35⎝ ⎛⎭⎪⎫1253. 两个实习生每人加工一个零件,加工为一等品的概率分别为23和34,两个零件是否加工为一等品相互独立,则这两个零件中恰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 ) A.12B.512C.14D.16二、填空题4. 在一段线路中并联两个自动控制的常用开关,只要其中有一个开关能够闭合,线路就能正常工作.假定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则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为_______.5. 将一个半径适当的小球放入如图所示的容器最上方的入口处,小球将自由下落.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将3次遇到黑色障碍物,最后落入A 袋或B 袋 中.已知小球每次遇到黑色障碍物时,向左、右两边下落的概率都是12,则小球落入A 袋中的概率为________.6. 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 1,A 2和A 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 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P (B )=25;②P (B |A 1)=511;③事件B 与事件A 1相互独立;④A 1,A 2,A 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⑤P (B )的值不能确定,因为它与A 1,A 2,A 3中究竟哪一个发生有关.三、解答题7. 某公司是否对某一项目投资,由甲、乙、丙三位决策人投票决定,他们三人都有“同意”、“中立”、“反对”三类票各一张,投票时,每人必须且只能投一张票,每人投三类票中的任何一类票的概率都为13,他们的投票相互没有影响,规定:若投票结果中至少有两张“同意”票,则决定对该项目投资;否则,放弃对该项目的投资. (1)求该公司决定对该项目投资的概率;(2)求该公司放弃对该项目投资且投票结果中最多有一张“中立”票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一些与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有关的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承前启后,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与人文价值。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进行一些与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有关的概率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 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m n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
作()P A 。
3. 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 A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5 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讲授新课:
1 独立重复试验的定义:
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
2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
一般地,如果在1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
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k n k k
n n P P C k P --=)1()(。
它是[
](1)n
P P -+展开式的第1k +项。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发生的次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
k
n k k
n n q p C k P -==)(ξ,(k =0,1,2,…,n ,p q -=1).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由于
k
n k k n q p C -恰好是二项展开式
11100)(q
p C q p C q p C q p C p q n n n k n k k n n n n n n +++++=+--
中的各项的值,所以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记作ξ~B (n ,p ),其中n ,p 为参数,并记k
n k k
n q p C -=b (k ;n ,p ).
例题讲解:
例1.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 。
8。
求这名射手在 10 次射击中, (1)恰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2)至少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设X 为击中目标的次数,则X ~B (10, 0。
8 ) 。
(1)在 10 次射击中,恰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P (X = 8 ) =
8
8108100.8(10.8)0.30
C -⨯⨯-≈。
(2)在 10 次射击中,至少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P (X ≥8) = P (X = 8) + P ( X = 9 ) + P ( X = 10 )
881089910910
101010
1010100.8(10.8)0.8(10.8)0.8(10.8)C C C ---⨯⨯-+⨯⨯-+⨯⨯-
0.68≈。
例2.某厂生产电子元件,其产品的次品率为5%.现从一批产品中任意地连续取出2件,写出其中次品数ξ的概率分布. 解:依题意,随机变量ξ~B (2,5%).所以,
P (ξ=0)=02C (95%)2=0.9025,P (ξ=1)=12C (5%)(95%)=0.095,
P (2=ξ)=22C (5%)2=0.0025.
因此,次品数ξ的概率分布是
例3.重复抛掷一枚筛子5次得到点数为6的次数记为ξ,求P(ξ>3).
解:依题意,随机变量ξ~B ⎪
⎭⎫ ⎝⎛61,5.
∴P (ξ=4)=6561445
⋅⎪⎭⎫ ⎝⎛C =777625,P (ξ=5)=55C
5
61⎪⎭⎫ ⎝⎛=77761.
∴P (ξ>3)=P(ξ=4)+P (ξ=5)=388813
课堂练习:
习题一.某气象站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80%,计算(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1)5次预报中恰有4次准确的概率; (2)5次预报中至少有4次准确的概率。
解:(1)记“预报1次,结果准确”为事件A .预报5次相当于5次独立重复试验,根据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计算公式,5次预报中恰有4次准确的概率
4454455(4)0.8(10.8)0.80.41
P C -=⨯⨯-=≈
(2)5次预报中至少有4次准确的概率,就是5次预报中恰有4次准确的概率与5次预报都准确的概率的和,即
44545555
55555(4)(5)(4)0.8(10.8)0.8(10.8)P P P P C C --=+==⨯⨯-+⨯⨯-
450.80.80.4100.3280.74=+≈+≈。
习题二.某车间的5台机床在1小时内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都是14,求1小时内
5台机床中至少2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记事件A =“1小时内,1台机器需要人照管”,1小时内5台机器需要照管相当于5次独立重复试验。
1小时内5台机床中没有1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
55
513
(0)(1)()44P =-=, 1小时内5台机床中恰有1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
1
4
5511(1)(1)44P C =⨯⨯-, 所以1小时内5台机床中至少2台需要工人照管的概率为
[]551(0)(1)0.37
P P P =-+≈
习题三.某人对一目标进行射击,每次命中率都是0.25,若使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不小于0.75,至少应射击几次?
解:设要使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不小于0.75,应射击n 次
记事件A =“射击一次,击中目标”,则()0.25P A =. ∵射击n 次相当于n 次独立重复试验,
∴事件A 至少发生1次的概率为1(0)10.75
n
n P P =-=-.
由题意,令10.750.75n
-≥,∴31()44n ≤,∴1
lg
4 4.82
3lg 4n ≥≈,
∴n 至少取5.
四、小结
1.独立重复试验要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每次试验是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第二:各
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第三,每次试验都只有两种结果,即事件要么发
生,要么不发生。
2.如果1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
k
n k k
n n P P C k P --=)1()(对于此式可以这么理解:由于1次
试验中事件A 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所以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A 恰好发生k 次,则在另外的n k -次中A 没有发生,即A 发生,由()P A P =,()1P A P =-所
以上面的公式恰为n
P P ])1[(+-展开式中的第1k +项,可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
理及概率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五、教学反思
1 理解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进行一些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有关的概率的计算。
3 承前启后,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与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