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重难点复习题
第八章-复习题

第八章道德性与品德的形成复习题一、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是从他律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自律出现的年龄是()A.8岁以后 B.10岁以后 C.12岁以后 D.14岁以后2.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华莱士 D.班杜拉3.一个人想起了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A.直觉的道德感 B.想象性的道德感 C.伦理性的道德感 D.感性的道德感4.儿童与少年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相对于对别人的评价往往()A.提前 B.落后 C.同步 D.不确定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以下哪几种成分?()A.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B.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方式C.道德信念、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6.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7.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行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A.移情教育 B.意志教育 C.行为训练D.说理教育8.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9岁的儿童一般处于()A.可逆性阶段B.权威阶段C.自我中心阶段D.公正阶段9.道德是一种()A.社会现象,属于政治范畴B.意识现象,属于政治范畴C.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D.意识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10.在班杜拉看来,决定道德行为的是()A.年龄和教育B.情境和教育C.教育D.环境、榜样和强化11.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1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大众传播学 第八章 复习题1

第八章大众传播的效果(二)第一节“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认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的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并由此影响人们的行为。
2.B.C.科恩在考察报刊的报道的影响时曾经指出:“在许多场合,报刊在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时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是惊人地成功的。
”3.社会成员个人的(导向需求),是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得以发挥的社会心理前提。
二、选择题1.将大众传播的环境谁知影响最早明确地概括为“议程设置功能”并进行了实证考察的是(B)A麦奎尔和S.温达尔B麦库姆斯和肖C霍夫兰与凯尔曼D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2.提出“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示意图的学者是(A)A麦奎尔和S.温达尔B麦库姆斯和肖C霍夫兰与凯尔曼D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三、名词解释1.议程设置功能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四、问答题1.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次,这些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第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2.什么是“属性议程设置”?大众传媒报道的对象事物具有不种各样的属性,有下面的,有负面的,也有中性的;大众传媒对某些特定属性进行凸显和淡化处理,使对象事物的“主导属性传达给受众,也会影响到受众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判断和态度“,麦库姆斯把这种影响机制叫做”属性议程设置“。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 第八章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第八章国际货款的收付一、填空题 1.无因性、(要式性)和(流通性)是票据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2. 国际结算中的支付工具主要包括货币和票据。
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和(支票)。
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使用汇票)为主。
3. 一份汇票通常有三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4. 按照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5. 汇票的行为一般包括(出票)、(提示)、(承兑)、(付款)、(背书)和拒付等。
6. 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叫(提示)。
付款人看到汇票叫(见票)。
7. 跟单托收方式下,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
其中卖方风险较小的是(付款交单)。
8. 根据不同的汇款方式,汇付方式有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
9. 凡L/C中未注明“可转让”的,就是(不可转让)L/C;凡L/C中未规定“允许转运”的,即为(允许转运)。
10. 汇票上收款人的抬头,可写为(限制性)抬头、(指示性)抬头及(持票人或来人)抬头。
其中不能转让的为(限制性)抬头的汇票,无须持票人背书即可转让的为(持票人或来人)抬头的汇票。
11. 汇票的贴现实际上是将(未到期的远期)汇票换取成现金的做法。
12. 信用证支付方式通常涉及的当事人有(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议付行,付款行,偿付行等。
(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议付银行,保兑行,偿付银行,受让人)二、单项选择题1.(C)是基本票据行为。
A. 背书B. 承兑C. 出票D. 付款2. 汇票上的“收款人”如填写为(C)则为限制性抬头。
A. Pay to A or bearerB. Pay to the order of AC. Pay to A onlyD. Pay to A or order 3.指示性抬头的汇票(A)。
A. 须经背书方可转让B. 不能通过背书转让C. 无须背书,仅凭交付即可转让 D. 以上都不对 4.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商业发票的抬头必须做成(C)。
近代史复习题 第八章(含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对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性质、人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4.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转向()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5.建国初期我国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6.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7.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8.1951~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行贿、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9.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A土地革命总路线B过渡时期总路线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小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1.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1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14.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C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15.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最初设想是在()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在()A 1949年B 1952年C 1956年D 1957年1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8.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生理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的开始19.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总路线20.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金融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

第八章货币需求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考察,通常选择从()角度来进行的。
C A.时间B.空间C.存量D.流量2.货币需求包括了对()和()的需求。
CA.债券、黄金B.现金、股票C.现金、存款货币D.股票、存款货币3.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
BA.正相关、正相关B.正相关、负相关C.负相关、正相关D.负相关、负相关4.在货币需求的微观影响因素中,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D A.心理及习惯 B.市场价格水平C.利率与金融资产收益率D.收入水平5.在货币需求的宏观影响因素中,()和()都会与货币需求呈现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AA.货币流通速度、信用发达程度B.一般物价水平、商品与劳务总量C.信用发达程度、一般物价水平D.商品与劳务总量、货币流通速度6.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
CA.M与V的关系B.M与T的关系C.M与P的关系D.T与V的关系7.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BA.交易功能B.财产功能C.避险功能D.价格发现功能8.凯恩斯把用于贮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AA.货币与债券B.股票与债券C.现金与存款D.储蓄与投资9.凯恩斯提出的最有特色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D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资动机D.投机动机10.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CA.永久性收人的作用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C.利率的作用D.汇率的作用11.凯恩斯认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
B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不一定12.凯恩斯认为,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则会()。
CA、多买债券、少存货币B、少存货币、多买债券C、卖出债券、多存货币D、少买债券、少存货币13.凯恩斯在其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层次的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在其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层次的货币需求。
CA.M2、M1B.M1、M1C.M1、M2D.M2、M214.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利率呈反向变化。
2021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第八章《克和千克》章节常考题集锦(解析版)

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同步训练第八章《克和千克》章节常考题集锦一、单选题1.(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业考)5千克水和5千克冰比较,()重。
A. 水B. 冰C. 一样【答案】C【解析】【解答】5千克水和5千克冰比较,一样重。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对比可知,水和冰的质量相同,都是5千克,据此判断。
2.4个250克是()A. 100克B. 1吨C. 1千克【答案】C【解析】【解答】4×250克=1000克=1千克【分析】考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3.(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业考)1只鸭子的质量等于2只鸡的质量,已知1只鸭子重4千克,1只鸡重()千克。
A. 4B. 2C. 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2只鸡的质量是4千克,则1只鸡重4÷2千克。
4.(2018二下·云南期末)王力的体重是45( )。
A. 克B. 千克C. 米【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据此解答.5.(2020三上·兴化期中)4千克的棉花和4000克的铁相比较,()。
A. 棉花重B. 铁重C. 一样重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4千克=4000克故答案为:C【分析】将两个数量单位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后,比较大小即可。
6.2袋水泥重100()。
A. 千克B. 克C. 无法确定【答案】A二、判断题7.一颗小药丸大约重1克。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解:一颗小药丸大约重1克。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单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8.4千克等于4000克。
【答案】正确9.爸爸的体重是175cm。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质量的单位是克(g)、千克(kg)、吨(t)【分析】考察质量的单位10.一袋大米重25克。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一袋大米重25千克。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一袋大米的实际重量作答即可。
近代史复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答: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变成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上述变化表明,我国已经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Biblioteka 革,为我国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答: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转变的途径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E、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有:(A 、B 、C、D、E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个别公私合营 E、全行业公私合营
4、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是:(A 、C、D )
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的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具备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领导地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③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A、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帝国主义,使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教育学8-11章 复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复习题(重点)4.以下不属于素质教育内容的是( B )A.面向全体学生B.继续教育C.全面发展D.创新精神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心理创造力的内容有(ABCD)A.判断能力B.推理能力C.逻辑能力D.直觉能力2.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包括(ABCD)A.学习心理指导B.情感教育C.人际关系指导D.健全人格的培养3.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有(ABCD )注意简答题A.加强整体性兼顾灵活性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C.突出基础与反映时代先进水平相结合D.增强实用性强调实践性4.按劳动性质划分,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为分(ABCD)注意简答题A.自我服务性劳动B.社会公益性劳动C.社会实践活动D.家务劳动5.下列属于非认知因素的有(CD )A.知识B.智力C.理想D.信念7.德育包括学生的(ABCD)A.思想品质B.政治品质C.道德品质D.学习品质8.中学智育的要求有(ABCD)注意简答题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现相结合B.记忆与思考相结合C.教会学生学习D.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9.中学体育有以下哪些要求(ABCD)A.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性B.坚持体育锻练的经常性C.坚持体育锻练的循序浙进D.注意因材施教10.心理健康教育包括(ABCD)A.学生心理健康维护B.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C.学生心理潜能开发D.学生创造力开发11.素质教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有(ABCD) 注意简答题A.素质教育目标化B.课程目标结构化C.课程结构系列化D.课程内容结构化12.下列属于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有(ABCD)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念B.可持续发展的理念C.终身教育理念D.创新教育的理念三.名词解释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
3.德育: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习题
第一节渣相的作用与形成
填空:
1. 熔渣对于焊接、合金熔炼过程的主要作用有、和。
熔渣也有不利的作用,如强氧化性熔渣可以使液态金属,可以侵蚀炉衬;密度大或熔点过高的熔渣易残留在金属中形成。
2. 熔渣是多种化合物构成的复杂混合物,按其成分可分为型、
型和型熔渣三类。
型熔渣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一般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
3. 药皮焊条电弧焊时的熔渣来源于焊条药皮中的造渣剂。
酸性焊条药皮中主要采用盐或盐作为造渣剂,药皮中含有的少量碳酸盐除了的作用之外与药皮中的有机物作用相同,是用来。
4. 碱性焊条又称为焊条,药皮中不含具有造气功能的有机物而含大量的和一定数量的,前者在加热分解过程中形成或熔渣并放出保护气体,后者除了造渣作用之外,还能减少液态金属中的含量。
5. 焊剂按分类可以分为熔炼焊剂与非熔炼焊剂两大类。
熔炼焊剂是将一定比例的各种配料放在炉内,然后经过、、而制成的。
非熔炼焊剂的组成与相似,按不同又分为粘结焊剂与烧结焊剂。
6. 钢铁熔炼熔渣的主要成分为各种金属的和少量。
采用碱性炉熔炼所形成的熔渣中含量较多,而酸性炉熔炼所形成的熔渣中含量较多,两类熔炼炉对应的熔渣中FeO与MnO的含量相差。
7. 有色金属熔炼中熔渣主要来源于用于除气、脱氧或而添加的,如铝合金精炼时采用多种混合成的低熔点的熔剂。
第二节渣体结构及碱度
一、填空
1. 按照熔渣的理论的观点,液态熔渣是由状态化合物和
状态化合物的分子所组成,而离子理论的观点认为液态熔渣是由
和组成的溶液。
2. 复合化合物就是和生成的盐。
氧化物的复合是一个
反应,当温度升高时渣中自由氧化物的浓度。
3. 熔渣的离子理论认为液态熔渣是由和组成的
溶液,
4. 离子在熔渣中的分布、聚集和相互作用取决于它的综合矩, 综合矩的计算表达式为。
当温度升高时,离子的半径,综合矩,但它们之间的大小顺序。
离子的综合矩越大,说明它的静电场,与异号离子结合的相互引力。
5. 熔渣的碱度定义为熔渣中的氧化物与氧化物浓度的比值。
若比值为酸性渣,比值为碱性渣。
6. 离子理论把液态熔渣中各种氧化物所对应的的浓度之和定义为碱度,酸性渣与碱性渣的碱度临界值为。
7. 一般情况下熔渣中的氧化物容易生成自由氧离子,其对应的碱度系数,而氧化物容易捕获熔渣中的自由氧离子,生成复杂阴离子,其对应的碱度系数。
二、多项选择
1. 焊接熔渣中常见的酸性氧化物包括:
a) TiO2;b) FeO ;c) MnO ;d) SiO2
2. 焊接熔渣中常见的碱性氧化物包括:
a) MgO ;b) ZrO ;c) CaO ;d) CaO·SiO2
3. 综合矩最大的正离子是:
a) Mn3+; b) Ti4+; c) Si4+; d) Fe2+
4. 综合矩最大的负离子是:
a) S2- ; b) O2- ; c) F- ; d) SiO44-
三、判断题
1. 熔渣中的氧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化合物均为自由氧化物,复合化合物就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自由氧化物复合生成的盐。
2. 按照分子理论的观点,只有熔渣中的自由氧化物才能与液体金属及其中的合金元素发生作用,复合化合物中的氧化物不能参与任何反应。
3. 碱性渣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远高于酸性渣,因此碱性熔渣的氧化性比酸性渣要强。
第三节渣相的物理性质
一、填空
1. 熔渣是一个多元体系,它的液固转变是在一定进行的。
一般构成熔渣的各组元独立相的熔点,而以一定比例构成复合渣时可使凝固温度。
2. 熔渣的密度高低影响熔渣与液态金属间的相对与相对,密度大的熔渣易滞留于金属内部形成。
3. 随温度增高粘度下降的渣称为长渣,而随温度增高粘度下降的渣称为短渣。
全位置焊接时渣有利于焊缝的外观成型,渣只能用于平焊位置焊接。
4. 酸性渣组元质点间的化学键大多为,其键能,因此其表面张力也,对液态金属的覆盖保护效果。
5. 碱性渣与液态金属间的表面张力,易造成熔滴颗粒,飞溅。
二、多项选择
1. 焊接或铸造过程中的熔渣多采用多组元复合渣,其原因在于为获得合适的
a) 碱度;b) 密度;c) 表面张力;d) 熔点
2. 药皮焊条电弧焊中,各组成部分的熔点匹配关系为:
a) 熔渣的熔点高于母材;b) 熔渣的熔点低于母材;
c) 药皮的熔点高于焊条芯熔点;d) 药皮的熔点低于焊条芯熔点
3. 粘度适中的熔渣是指能够确保:
a) 熔渣对液态金属的隔离保护作用;b) 熔渣与液态金属间的化学反应;
c) 熔滴细颗粒均匀过渡;d) 全位置焊接时的焊缝外观成型
三、简答
1. 简述CaF2在焊接熔渣和炼钢熔渣中的作用。
2. 说明钛钙型焊条的主要物理性能及对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活性熔渣对金属的氧化
一、填空
1. 氧化性较强的熔渣称为,熔渣的氧化性通常用渣中的含量高低及该氧化物在熔渣中的来衡量。
2. FeO在熔渣中的活度随熔渣中碱性氧化物含量的增多而,随酸性氧化物的增多而。
当熔渣中碱性氧化物含量大约为酸性氧化物含量的倍时,熔渣中FeO的活度系数。
3. 熔渣中的FeO既溶于渣又溶于液态钢,其在两相中的分配律L随温度升高而,即在高温下FeO更向金属中分配。
焊接时在熔滴阶段和熔池前部的高温区,熔渣中的FeO向液态金属中,在熔池尾部,随着温度的下降,液态金属中过饱和的FeO向中扩散,称之为扩散脱氧。
二、判断下列命题的真伪并加以说明:
1. 碱性熔渣中FeO的活度较大,因此熔渣的氧化性比酸性渣强。
2. 相同成分的熔渣对于钢的熔焊过程比熔炼过程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3. 如果熔渣里含有MnO或者SiO2时,便会与液态铁发生置换反应,使金属氧化。
4. 酸性渣中MnO与SiO2的含量高于碱性渣,因此酸性焊条焊接时熔池中的含氧量高于碱性焊条。
5. 对于钢的熔炼与熔焊过程来说,(MnO)的氧化性始终高于(SiO2)。
6. 钢铁氧化熔炼阶段,加入的氧化性气体在脱碳、脱磷反应的同时,也会使钢液中的合金元素含量降低。
三、简答
1. 既然氧化铁具有强烈的氧化性,为什么还要将氧化铁作为焊条药皮或熔炼中的原材料添加?
2. 采用碱性焊条施焊前,为什么要求严格清理去焊件坡口表面的铁锈和氧化皮,而用酸性焊条施焊时对焊前清理的要求相对较低?
3
若钢液中的含氧量为0.07%,问熔渣对钢液而言是氧化性渣还是还原性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