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质含量 , 降低晚上饲粮中蛋 白质含量 , 使荷斯 坦 奶 牛在 一天 中不 同的生 产 阶段摄 取 2l 0 1年 4 总 2 6 期 ( 1)
辅 料添加 量 : 头 牛 每 顿 添 加 青 贮 玉米 每
15 g 干草 10k , 糟 3 g . , k . g 酒 。 k
1 3 饲料 组成 .
试验用 饲料 由养殖 小 区提 供 。
整, 使得泌乳 牛所需养分与混合精料供 给量 之 间趋 于平 衡 , 提高转 化效 率 。
在 保持 荷斯 坦泌乳 牛 日粮 原料 种类 与数 量 不 变 的前 提下 , 高早上 、 提 中午饲 粮 中蛋 白
A 号料 ( 1 试验组 ) 1号料 : 玉米 2 1 g .k, 菜籽粕 O9 k , .6 g麸皮 18 , .8 g 食盐 00 6 g k .2 , k 磷酸 氢钙 0 0 g2号 料 : 米 12 g 麸 皮 .8k ; 玉 。 , k
14k , . g食盐 00 4k , 酸氢钙 0 0 g . 1 g磷 .4k。 A 2号料 ( 照 组 ) 对 3号 料 : 米 3 6 g 玉 . , k 菜籽 粕 0 9 g 麸 皮 3 2 g食 盐 00 g .6k , .8k , . k, 4 磷酸 氢钙 0 1 g .2k 。
1 1 试验地 点与 时间 , .
( P 、 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 ( D ) MC ) 瘤 U P 及极 少量的内源蛋 白质 ( C ) E P 。其 中, 影响 M P C 合成 的 因 素 主要 有 饲 料 蛋 白质 的 组 成 及 含 量、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 、 饲料 的维生素、 矿 物质 以 及瘤 胃的微 生 物 组 成 和 p 值 ; H 影 响 U P合 成 数 量 的因 素 主要 有 饲 料 蛋 白质 D 组成 、 饲料加工方法等因素… 。 试 验 中 , 料 有 玉米 、 麦 麸 、 籽 粕 三 精 小 菜 种原 料 , 通过 比较 发现 , 玉米 蛋 白 中蛋氨 酸 比 例最 高 , 19 % , 氨 酸 比例 最 低 , 为 .2 赖 为

在奶牛日粮中用菜粕代替酒糟蛋白质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奶牛日粮中用菜粕代替酒糟蛋白质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粮组 成见表 1 。
表 1 各 处 理 组 奶 牛 的 日粮 组 成 %
中 的酒 糟 蛋 白质 对 其 生 产 性 能 的 影 响 . 泌 乳 荷 斯 坦 奶 8头 牛( 4头初 产 和 4头 经 产 的奶 牛 ) 用 于 该 试 验 . 验 时 间 被 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 4周 试 验数 据从 第 3周 和 第 4周 开始 收 集 分 别用 菜
本试 验选 用 4头 初 产 和 4头经 产 的荷 斯 坦 奶 牛 用 于评 估 菜粕 代 替 奶 牛 日粮 中酒 糟 蛋 白质 对奶 牛 生 产性 能 的影 响 . 试 验 的前 1 d为 适应 该 0
2 每 千 克 V V V 混 合 物 包含 2 5 0 l 的 V 4 0 kL ) A、 D、 E 0 k U A;0 il

1 试验 数据 的采 集 . 2 每 天计 算 和统 计奶 牛 的采 食量 . 在试 验 进 行 的每个 周 末 , 将玉 米青 贮 料 、 苜蓿 干 草 、 酒糟 蛋 白 质 、 粕样 本 、 菜 精料 以及各 处 理组 混 合后 , 藏 于 冷 2 ℃处 将各 日粮置 于 15C 2 4 0 0 o处 ~ h测定 干 物
3 h分别 取奶 牛 的尾 动脉 血 和腹 部皮 下 血液 样本 . 之 后 立 即将 血 液 样 本 置 于 4 ℃处 的 离 心 机 中离 心 .之后 将 血 浆 分 离 并冷 藏 于一 0C 用 以分 析 2  ̄处 其 氨基 酸 的组 成成 分 。
外光 谱 检 测测 定 各 处理 组 牛奶 样 本 的脂 肪 、 白 蛋
饲e 源 e F料 资eu Ro d s
4 2
4树广 2 2 第1期 ' 1 0 年 7 1
在奶牛 日粮 中用藁粕代替 酒糟蛋 白质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奶牛产后卵巢机能恢复及生殖激素的影响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奶牛产后卵巢机能恢复及生殖激素的影响
关 键词 : 白质水 平 ; 巢机 能 ; 蛋 卵 生殖激 素
中 图 分 类 号 :8 4 1 ¥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9 1 ( 0 1 0 - 0 6 0 1 0-1 I2 1 )30 0-5
动物 机体 生殖 激素 代谢 协 调是 奶 牛 繁殖 高 效 率 的基 础 , 繁殖 高 效 率 是保 证 奶 牛终 生 产奶 量 和 经 济
P 浓度 均 显著 高于 C组 ( 0 0 ) 第 2 , P d . 5 , 0d B组 外周 血 浆 中 E 浓度 显著 高于 C组 ( 2 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 结论] 牛 围产期 和 泌乳 盛期 日粮 蛋 白质 水 平 分 别 为 1 . 和 1 . , . 5 。[ 奶 26 6 2 能促 进 奶 牛产后 卵 巢机 能尽 早 恢复 , 利 于体 内生 殖激 素代谢 协 调 , 有 能更好 的发挥 其繁 殖性 能 。
摘 要 : 目的] [ 本试 验 旨在探 讨 不 同蛋 白质水 平 日粮 对 奶 牛 产后 卵 巢机 能 恢 复及 生 殖激 素
的影响 , 以确定 奶牛 日粮 适 宜蛋 白质 水平 。[ 法] 用单 因素 对 比 实验 设计 , 据 生理状 况 方 采 根
和 泌乳 性 能相 近原 则将 7 2头 中 国荷 斯 坦牛 , 机 分 成 3组 , 组 2 随 每 4头 , 别 在 围产期 和 泌 分
(. 龙 江 省 畜 牧 研 究 所 ,黑 龙 江 齐 齐 哈 尔 1 10 ;. 龙 江 八 一 农 垦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 龙 江 大 庆 1 3 1 ; 1黑 6052黑 黑 63 9 3 黑 龙 江 省八 五 一 一 农 场 ,黑 龙 江 密 山 1 8 0 ) . 5 37

全混合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全混合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了适应 奶 牛 养 殖 业 的 集约 化 、大 规模
化 发展 需 要 ,有 必要 利 用 现 代 营 养学 原 理 对 奶 牛 日粮 配 制 进 行 新 的研 究 。 而 起 始 于 2 世 纪 6 年 代 .并 且 在 美 、 0 0

材 料 与 方 法
自动 化分 析 仪 器 测 定乳 脂 率 、乳 蛋 白
11 试 验 乳 牛 及试 验 设 计 . 选 用 1 头 荷 斯 坦 乳 牛 ( 重 4 0k L 2 体 5 g 右 ) 根 据 产乳 量 、 次及 泌 天 数 随机 分 为2 . 胎
率 、无 脂 固形 成 物 率 和 总 固形 物 率 。
15 数 据 处 理 .
数 据 先 用 E c l0 3 步 处 理 后 , xe 0 初 2
1 5 % 、3- % 和 9.6 ( O0 。 7.O 1 21 8 % P< .5)
《 国奶 牛 饲养 标 准 》 20 ) 中 (04 除需 收集 排 泄 物外 .试 验 动 物均 采 取 白天 单 圈 舍 饲 , 间 运 动 场 放 养 , 天 5 0、7 夜 每 : 1: 3 3 次 挤 奶 .从 预 饲 期 开始 每 天63 、 02 : 0
使试 验 牛 适 应从 试 验 前 精 粗 分 饲转 为 全混 合饲 喂 . 计 了 1 的 预 试 期 , 设 0d 逐 渐过 渡 到 全混 合 饲 喂状 态 。
1 . 试 验 时 间与 地 点 2 试 验 时 间 从 2 0 年4 07 月5日到6 月
1 日. 0d其 中预 试期 为 1 。 5 共7 。 0d 试验 地 点 在湖 南 畜 牧 兽 医研 究 所 奶 牛 原 种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8 0 1(0 8 6 0 1— 2 10 - 4 420 ) - 0 8 0 0

日粮中赖氨酸和蛋氨酸比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日粮中赖氨酸和蛋氨酸比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分析测定开食料、粪样及干草样品中的干物质
1期
云 强等:日粮中赖氨酸和蛋氨酸比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表 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物质基础)
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air dry basis)
原料 Ingredients 粗饲料 Roughage
(Fe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Key Laboratory of Fee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81)
Abstract:【Objective】This trial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ysine to methionine ratio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in weaned calves. 【Method】 Twenty four weaned calv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four treatments either fed a control diet containing 14.76%DM CP or one of the three trial diets containing 12.02% DM CP and the dietary lysine/ methionine ratios were 2.5:1, 3.0:1 or 3.5:1, respectively, for 8 weeks. The calves were weighed an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the initial and final day of the experiment. Four calves were selected from each group and metabolism trials were conducted from the third week of the feeding experiment by total feces collection method.【Resul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ain of calves in group 3.0﹕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alves in other groups numerically (P>0.05).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urea nitrogen in calves fed test die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P<0.01).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ee amino acid in serum were lower (except methionine) in calves fed test diet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serum concentration of urea nitrogen and free amino acids (except arginine and valine) among test groups. The utilization and apparent biological value of nitrogen in group 3.0:1 and group 3.5:1 were higher than group 2.5:1 and control group numerically (P>0.05). 【Conclusion】 The gain of calves fed diet addition of RPLys and RPMet with a crude protein level of 12.02% was higher than that

减少奶牛热应激负效应的日粮调整措施

减少奶牛热应激负效应的日粮调整措施

调整日粮脂肪含量
总结词
调整日粮脂肪含量可以缓解奶牛热应激负效应,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效率。
详细描述
在热应激条件下,奶牛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理功能。调整日粮脂肪含 量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改善奶牛的酮体品质和繁殖性能。但是,日 粮脂肪含量也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使用营养添加剂
疾病风险增加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的抵抗 力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 风险,如乳腺炎、子宫炎 等。
03
日粮调整措施
Chapter
增加日粮蛋白质含量
总结词
维持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需要增加日粮蛋白 质含量,以满足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的营养需求。
详细描述
在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食欲和采食量下降,导致 营养摄入不足。增加日粮蛋白质含量可以确保奶牛 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日粮 蛋白质含量应适当提高,以弥补因热应激导致的营 养摄入不足。
生产性能影响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的产奶 量下降,奶质也会受到影 响,如脂肪含量增加、蛋 白质含量下降等。
健康影响
热应激可能会导致奶牛出 现疲劳、脱水、酸中毒等 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可 能导致死亡。
热应激的危害
产奶量下降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的产奶 量明显下降,给奶牛养殖 业带来经济损失。
饲料转化率下降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的饲料 转化率下降,即同样的饲 料无法产生预期的奶量。
改变日粮颗粒大小
总结词
改善适口性、促进消化吸收、缓解热应激影响
详细描述
改变日粮颗粒大小可以改善适口性,促进奶牛对饲料 的消化吸收,缓解热应激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在热应 激条件下,奶牛的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消化吸收 能力减弱。通过将日粮颗粒磨细或破碎成较小颗粒, 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奶牛的采食和消化吸收 ,从而缓解热应激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适当调 整日粮纤维的含量和来源也可以改善奶牛的热应激状 况。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收 稿 日期 :20 — 3 2 0 9 0— 6
奶牛瘤 胃中细菌 的种 类可按 其功能 分 为纤 维降
解 菌 、淀粉 降解 菌 、半 纤 维 素 降解 菌 、蛋 白降解 菌 、脂 肪 降解菌 、酸利用 菌 、乳 酸产生 菌 、瘤 胃产 甲烷 菌和其 他瘤 胃细菌 ,细菌 的种类和数 量 主要 受

瘤 胃发 酵 内环境 ,而 日粮 精 粗 比制 约着 瘤 胃 内环

I , 、I , i, 、t, T , 、,, 、l , 0 , 、I, 、 0 , 、0 , 、 , 、 ’ , 、l , 、, 、 『 , ^、 l1 - 、 _ 、 ,_' ^、 ・ 、 I - I 、 ,J i、 l ●、 ●、
p 、 乳成 分 及 干 物质 采食 量 的影 响 。 H 关键 词 : 瘤 胃; 日粮精 粗 比 ;采食 量 中 图分 类 号 :¥ 2 . 1 8 68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t0 — 04 2 1) 3 0 0 — 3 839 ;¥ 1 . + 0 10 8 (00 0 — 0 8 0
、’ , 、, 、『 、f , 、T 、t ● ● ^ ‘ ^ ^
。 小 。
、 “ 、、
,.'


、’ ¨ 、
l 、、
l 、
/‘ 、
Il1
‘ 、
l' 、
, . | , ¨ , ‘ 、 、 l I 1 、 l 、
日米 精粗比对奶 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良
裴 成 江 ,杨 正德 ,许 万 里
(1 贵 州大 贵 州 大 学 动物 营 养 与饲 料 研 究 所 , 贵 阳 505 . 5O2) 5 O5

要 : 日粮精粗比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主要 因素 ,文章 讨论 了不同 日粮精粗 比对奶 牛瘤 胃微 生物种群 、

日粮不同精粗比例对中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粮不同精粗比例对中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1 0 0年 l 第 4期 ( 2月 总第 1 9期 ) 4
草食 家畜 ( 刊 ) 季
日粮不 同精 粗 比例 对 中产 奶 牛 生产性 能 的影 响
孙 亚 波 边 革 刘 胜 华 刘 玉英 , 治 国 。王 健 , , , 全 ,
( . 宁省 畜牧 科 学 研 究 院 , 宁 1 辽 辽
产性 能和乳 品质 的影响 , 从而 得出 比较 适宜 的 日粮精 粗
根据 需要加 水 1 .%制作成 T 1 5 MR 日粮 。其 中精 料 由玉
米 、 皮 、 粕 、 籽 饼 、 盐 、 酸 氢 钙 、 粉 和 预 混 剂 麸 豆 棉 食 磷 石
收 稿 日期 :0 0 0 — 9 2 1— 9 0
1 材 料方 法
11 试 验 动 物 及 饲 养 管 理 .
本课题 选用 的试验 动物是 辽宁顺 兴奶 牛场 的 4 o头
健 康 荷 斯 坦 泌 乳 奶 牛 ,平 均 年 龄 为 40岁 、胎 次 为 47 . .
胎、 体重 7 4 k 、 5 . g 泌乳 日期 为 177 d 日平 均 产 奶 量 5 0. 、 5 1 .5 g 3 5 87 k ,0 d产奶量 为 5 5 .k 。试验奶 牛采用拴 系式 05 g 4
饲 料消化 率 、 养物 质转 化 率和 乳脂 率 , 可 以相应 的 营 又 降低 饲养 成本 。T MR 日粮 主要特 点是 能够 保证 精粗 饲 料 分布 均 匀 、 日粮 营养 均 衡 、 口性 好 , 时又 避 免挑 适 同 食 , 提高饲 料采食 量 。 并 因此将 优质 的苜蓿 干草 、 羊草 配
低 , 综合经 济效益 最好 。 即 关 键 词 : 粗 比例 ; 精 奶 牛 ; 产 性 能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2011届)题目: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学院农学院专业动物科学年级 2007 级学生学号 12007241517学生姓名眭丹指导教师张巧娥2011年5月10日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摘要本试验选用30头体况、年龄、胎次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10头。

饲喂三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 (试验I、II、III组CP分别为 16.7%、 18.6%、 20.6%),来研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增加,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反而降低,且三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糖随日粮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升高(P<0.05),对乳中尿素氮无明显影响(P>0.05)。

关键词: 蛋白质水平产奶量乳成分荷斯坦奶牛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protein levels on performance ofdairy cows in dietAbstract30 similar body condition, age, parity, healthy Holstein cow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of 10 head in this experiment adopting completely random design. 3 different protein levels in diet(CP 16.7%, 18.6%, 20.6% in experiment I, II III group repectively) were fed to study effects on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The results were shown that dry matter intake and milk yields were increased, fat contents and protein contents were decreased cows with dietary protein level was increased, which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the three groups (P<0.05). Lactos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urea nitrogen in milk had no effect (P> 0.05)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protein level.Key words:Different protein levels Milk yields Milk composition Holstein cows目录1引言 (4)1.1 蛋白质主要功能 (4)1.2 奶牛对日粮粗蛋白质的利用 (4)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5)2.2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 (5)2.3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5)2.4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5)2.5测定的指标与方法 (7)2.5.1产奶量和奶样的收集与处理 (7)2.5.2干物质采食量的测定 (7)2.5.3乳成分的测定 (7)2.6 数据统计及分析 (7)3 结果分析 (8)3.1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8)3.2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8)3.3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乳成分的影响 (9)4讨论 (10)4.1 (10)4.2 (10)4.3 (10)5小结 (11)参考文献 (12)1引言1.1 蛋白质主要功能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牛体各种组织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牛体需要不断地利用日粮中的蛋白质来修补、更替和增重,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维持代谢、生长、繁殖、泌乳和抵抗疾病所必需的营养物质[1]。

近年来蛋白质资源紧缺和反刍动物对含氮资源利用率偏低制约了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

同时随着人类对畜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 研究者面临着既要生产出满足人类健康需要的畜产品又要减少粪尿中氮排放量的双重任务。

特别是随着新蛋白质体系的提出, 蛋白质、氨基酸和肽的代谢成为动物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

生产出高品质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生鲜乳一直是营养学家研究的目标。

1.2 奶牛对日粮粗蛋白质的利用日粮中不同蛋白质组分含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和生长[2]。

反刍动物所食入的粗蛋白中只有30%直接变成可代谢蛋白质,70%被瘤胃微生物所分泌的脲),然后转化为菌体蛋白再被利用[3]。

人工添加的NPN(非蛋白氮,如酶分解成氨(NH3尿素、磷酸尿等)也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氮素来源,被脲酶分解成氨,并用于合成菌体蛋白。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分解粗蛋白和NPN的速度非常快,在2-4h内即可将这些物质部分或大部分分解为氨,氨在体内若不能及时利用或排除,就会引起反刍动物氨中毒。

所以奶牛日粮中的蛋白质因随奶牛的产奶量的升高而增加,从而充分利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同时增加生产效益。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Depeters 和Cant[4]认为,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奶牛的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作用是通过影响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与日粮能量间的互作实现的。

因此本试验在日粮蛋白质为18.6%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2%,来研究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在不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日粮蛋白质的可行性,为奶牛实际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2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1年2月14日至2011年4月25日在宁夏贺兰山奶牛原种繁育有限公司进行。

其中预饲期为8d ,正试期为60d。

2.2 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试验选择30头处于产奶中期,年产奶量7. 0~7. 5 t ,且体况、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

试验I组喂以蛋白水平为20.6%的日粮,试验II组喂以蛋白水平为18.6%的日粮,试验III组喂以蛋白水平为16.7%的日粮。

2.3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每天饲喂三次全混合日粮,圈舍式饲喂,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挤奶三次。

不改变奶牛场原来的饲养管理方式以及饲养环境,目的是为了降低试验对奶牛的各种应激。

2.4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三个试验组所喂日粮的组成与营养水平见表1,三组的精料与粗料的添加量分别为:,I组:8.0kg、27kg,II组:10.5kg、33.3kg,III组:12.6kg、37.2kg。

表1 三组的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日粮原料I组II组III组青贮(%)69.09 67.69 61.33苜蓿(%)12.73 13.85 14.67干糖渣(%) 3.64 3.08 5.33酒糟(%)14.55 15.38 16.00棉籽(%)0.00 0.00 2.67玉米(%)67.00 57.00 41.00豆粕(%) 3.50 10.00 12.10菜籽饼(%)8.10 5.50 3.90棉粕(%) 3.50 9.00 13.40玉米DDGS(%)7.10 8.00 15.70麦芽根(%) 4.70 4.00 4.10预混料*(%) 1.00 1.00 1.00磷酸氢钙(%) 1.00 1.00 2.00碳酸钙(%) 1.60 1.50 1.80小苏打(%) 1.50 2.00 3.00盐(%) 1.00 1.00 2.00营养水平NEL(MJ/kg) 1.80 1.82 1.81CP(%) 16.70 18.60 20.60Ca(%) 1.00 1.10 1.30P(%) 0.50 0.50 0.60NDF(%) 46.60 44.20 45.10ADF(%) 26.20 25.30 26.00注:预混料为每公斤饲料所含:维生素A(IU/kg):2.7×106;维生素D3(IU/kg):6.7×105;维生素E(IU /kg):11000;烟酸(mg/kg):7200;铜(mg/kg):6000.0;锌(mg/kg):4200.0;锰(mg/kg):7900.0;碘(mg/kg):120.0;硒(mg/kg):190.0。

2.5 测定的指标与方法2.5.1 产奶量和奶样的收集与处理采用利拉伐管道式MP510挤奶器挤奶,智能电子显示产奶量。

产奶量的记录:对试验牛群进行定期记录一次全天三个班次的产奶量,整个试验期对产奶量的记录共12次,每5d记录一次全天产奶量。

奶样的收集:整个试验期共收集奶样三次,每次的奶样为全天三个班次早:中:晚=4:3:3的比例,采集之后于次日送出进行DHI测定。

2.5.2 干物质采食量的测定整个试验期间在对产奶量记录的同时对该试验牛群的采食量进行测定,再计算出平均每头牛每天的干物质采食量。

方法如下:(1)测定实际采食量:记录早、中、晚班一共投料量,以及次日清槽时剩余料量;(2)测定全混合日粮干物质:测定日时每个班都在食槽中进行取样100g,并将样品放置在烘箱中,经高中低火各5分钟进行烘干,待重量不再变化时则证明烘干;(3)计算公式:试验群体采食量(kg)=[早班投料量(kg)+中班投料量(kg)+晚班投料量(kg)]-清槽剩余量(kg)平均每头牛一天的干物质采食量(kg/头)=群体采食量(kg)×饲料干物含量(%)/试验牛头数(头)。

2.5.3乳成分的测定乳成分中蛋白、脂肪、乳糖、乳中尿素氮浓度,都由DHI报告提供。

2.6 数据统计及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F检验,试验表中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

3 结果分析3.1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三组干物质采食量比较单位:kg 组别I 组II 组III 组1 16.20 20.20 21.002 15.80 19.80 23.303 15.40 20.40 22.204 17.60 22.00 25.205 16.00 21.10 24.806 16.10 19.40 22.407 16.70 20.20 23.508 16.80 18.90 24.009 17.00 20.60 25.4010 17.20 20.90 22.9011 16.10 20.20 22.5012 17.50 20.10 23.70平均数±标准差16.53c±0.70 20.32b±0.80 23.41a±1.31注:同行数据肩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