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患者易合并慢性鼻窦炎

合集下载

支气管扩张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支气管扩张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支气管扩张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山东大学教案编号:课程呼吸内科学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学时2学时专业年级临床医学2009级教材版本《内科学》第七版教学日期2012-9授课题目支气管扩张授课方式理论讲授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二、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主要内容学时分配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二、病理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治疗六、预后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20分钟10分钟重点难点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备注山东大学教案纸第1 页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容易致细菌定植与气道重构。

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惟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脓痰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病因和发病机制】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两者相互影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展。

支气管扩张也可能是先天发育障碍及遗传因素引起,但较少见。

另有约30%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因未明,但通常弥漫性的支气管扩张发生于存在遗传、免疫或解剖缺陷的患者,如囊性纤维化、纤毛运动障碍和严重的a-抗胰蛋l白酶缺乏。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和免疫缺陷和罕见的气道结构异常也可引起弥漫性疾病,如气管支气管扩张(Mounier-Kuhn综合征),软骨缺陷(Williams-Campbell综合征),以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常见疾病的少见并发症。

局灶性支气管扩张可源自未进行治疗的肺炎或阻塞,例如异物或肿瘤,外源性压迫或肺叶切除后解剖移位。

支气管扩张诱发因素见表。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2页所有这些疾病损伤了宿主气道清除机制和防御功能,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易于发生感染和炎症。

西医综合(呼吸系统疾病)-试卷22

西医综合(呼吸系统疾病)-试卷22

西医综合(呼吸系统疾病)-试卷22(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慢性支气管炎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的病变基础是A.支气管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B.管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C.引起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D.软骨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慢性支气管炎起病初期,病变发生于大、中型支气管,通气和换气障碍不明显。

由于炎症损伤呼吸道纤毛黏液排送系统,降低局部免疫力,细茵长驱直入,使疾病反复发作而不容易治愈。

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即使病变逐渐加重,同时又逐级向纵深发展蔓延,终而累及细支气管,引起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导致阻塞性通气障碍及换气障碍。

受累的细支气管愈多,病变愈重,后果也愈严重。

因而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是发生通气与换气障碍,导致缺氧以及肺气肿、肺心病等症状及合并症的重要环节。

2.慢性支气管炎发生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变基础是A.黏膜下腺体肥大B.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C.支气管管壁软骨变性坏死D.呼吸道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慢性支气管炎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腺泡中央型肺气肿A.慢性细支气管炎是本型发生的主要原因B.病变累及肺腺泡的中央部分,以细支气管病变最明显,呈囊状扩张√C.与α-抗胰蛋白酶减少无关D.肺泡管和肺泡囊变化不明显终末细支气管因炎症造成管腔狭窄时,其远端的I级及Ⅱ级呼吸性细支气管乃发生囊状扩张。

这种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肺腺泡的中央区,故名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细支气管炎,是炎症导致小气管阻塞的结果,所以是一种继发性肺气肿。

与原发性肺气肿是因遗传性旷抗胰蛋白酶缺乏不同,后者引起全腺泡型肺气肿。

4.肺气肿最常继发于A.小叶性肺炎B.支气管扩张症C.慢性支气管炎√D.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最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约占80%~90%)。

支气管扩张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研究

支气管扩张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研究
中外 医学研 究

21 0 9月 第 9卷 1年
第2 5期 C I E E A D F R IN M D C LR S A C H N S N O E G E IA E E R H
t x l乡  ̄ ,- K J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曩 曩 ≯ ≯ 蠢 垂 0 ≯ ∥ ≯ 0 ∥ ∥ ≯ 叠∥ ≯≯ ≯ l 0影 0 寥
[] 明辉. 3赵 过敏性 紫癜 性 肾炎 ∥王 海燕. 肾脏病 学. 3版. 第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9: 7 人 2 0 1 9—18 . 3 32
[] 4 解放军 肾脏病研 究所 学术委 员会 . 敏性 紫癜 肾炎诊 断及 治 过 疗规范. 肾脏病 与透析 肾移植 杂志 ,04, :5 2 0 83 8—39 5.
酯联合 其他药物治疗 紫癜性 肾炎 , 治疗 7个 月 , 尿蛋 白从 6 1 . 9g 降至 0 9 。本组资料显示 : .6g 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过敏性 紫癜性 。 肾炎有较 好疗效 ( P<0 0 ) .5 。而不 良反应 的发生率 也 较 低; 经对症处理后均得 以控制 。因本组病 例数有 限, 观察 时 间不
【 bt c】 O jcv T a z t s ii nh e s i r is uisMe os Ptn i r ci t id g A s at r bete oal y h a o ao o b ei t iw hc o c i si i n a e s c tn f r e a s t h n n t. t d aetwt b nh c s i — o h i s h o e as a
楚, 值得 引起 重视 。两组在 动脉 血气 、 肺功 能等指 标无差异 , 二者是否 为同一疾病 尚需进 一步研 究。

西医综合-397

西医综合-397

西医综合-39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7,分数:62.00)1.引起哮喘不可逆气道阻塞的原因是(分数:2.00)A.支气管平滑肌痉挛B.炎性细胞浸润C.气道黏膜水肿D.气道重建√解析:[解析] 对于轻、中度哮喘,其气道狭窄的病理基础是平滑肌收缩、黏膜的充血肿胀及痰栓形成,此时气道狭窄是可逆或部分可逆的。

当支气管哮喘发展到终末期,气道壁发生了重塑或重建时,气道的狭窄和阻塞即为不可逆。

2.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分数:2.00)A.气道炎症√B.变态反应C.气道高反应性D.支气管痉挛解析:[解析]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

3.支气管哮喘的肺部典型体征是(分数:2.00)A.局限性吸气性干啰音B.弥漫性吸气性干啰音C.反复发作的局限性呼气性干啰音D.反复发作的弥漫性呼气性干啰音√解析:[解析] 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是发作性伴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体检时可闻及反复发作性弥漫性呼气性哮鸣音(干啰音),呼气相延长。

4.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B.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D.胸部X线检查示过度充气征解析:[解析] 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以及发作时双肺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依据。

5.不属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体征的是(分数:2.00)A.哮鸣音消失B.水冲脉√C.心率加快D.发绀解析:[解析] 严重哮喘患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胸腹反常运动、发绀和奇脉(不是水冲脉,水冲脉多见于脉压增大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6.男性,26岁。

哮喘重度发作前来急诊。

体检见患者张口、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叙述病史仅能说些单词或短语而不连贯。

为评价病情,下列体征中哪一项预示病情严重(分数:2.00)A.两肺广泛响亮哮鸣音B.两肺呼吸音低,无明显哮鸣音√C.肋间隙增宽D.心脏绝对浊音界缩小解析:[解析] 哮喘重度发作时,支气管高度痉挛或痰栓阻塞,气流减少,虽然呼吸困难而呼吸音降低或哮鸣音不明显,称为寂静胸,是病情危重的标志。

1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分析

1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分析
及心肺功 能衰竭的表现 ,严 重危 害患者 的身心健康 。本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便保持 患者 的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 口服溴己新 进行稀释 声雾化 吸入稀 释痰 液。如果 体位 引流排痰仍难 排出 ,可采用 纤支镜 吸痰 ,及用 生理盐水 冲洗 稀释痰液 ,促使 患者痰 液尽
早排 出。 1 - 3 护 理 措 施
解 剖结构异常为特 征 ,是因支气管及其周 围肺组织慢性化脓 有 可能 减轻 气道炎 症 ,帮助受损 气道 粘膜 和纤毛 功能 的修 性炎 症和纤维化 , 导致支气管壁 的肌 肉和弹性组 织遭 受破坏 , 导致 支气 管变形而持久扩张 Ⅲ 。其 主要 临床症状是慢 性咳嗽 , 进行 抗炎症治疗 , 饭前 1 h或饭后 2 h口服 , 剂 量为第 1 天,
得性 ,多见于儿童 和青 年。大多数患者在 幼年 曾有麻疹 、百 伴有 慢性鼻窦炎或 家族性免疫 缺陷病史 。随着人 民生活 的 逐步 改善 ,麻疹 、百 日咳疫 苗的预防接种 ,以及抗 生素的应 用等 ,本 病的发病率有 明显 减少趋势 。支气管 扩张若反复继 发感染 ,可出现全身毒血症状 ,患者时有发热 、盗汗 、乏 力、 食欲减退 、消瘦等 。当支气 管扩张并发代偿性 或阻塞性肺气
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 不愈病史 ,一些支气管 扩张患者可能 痰液 ,剂量为 8 1 6 m g / 次 ,3 次, d 。也可采用生理盐水、超
1 . 3 . 1 一般护理
对于支气管扩 张感染严 重 ,且伴有 高热及
肿时 ,患 者可有呼吸 困难 、气 急或发绀 ,晚期 可出现肺 心病 咯血等全身反应的患者,先安排他们侧卧位卧床休息,常给 患换被褥保持整 洁,并保持 室内清洁、适 宜湿度 、逋气 、安 静 。做好患者 口腔护理 , 及时清理 口黏液 ,防止 口腔炎发生 。 给高热患者酒精擦身或 口服退热药 , 多喝 白开水 , 防止脱水 。 鼓励 患者不 食生 、冷 、油腻 、辛辣 食物 ,防止诱发 咳嗽 ] 。 选 取本 院 2 0 0 4年 5月 一 2 0 1 0年 l 0月 收 治 尽可 能多进食 高蛋 白、高 热量 、多维生 素、易消化 的饮 食 , 以便补充机体营养 ,增强患者机 体抗病 的能力 。 1 . 3 . 2 观察病情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咳痰量 、颜色 、气 味、分层情况 ,及时采取痰标本送化验 ,以便有效 的应用抗 生素 。观 察患是否 出现全身 中毒症状 ,如发热 、精神不 振、 者特对本 院 1 6 0例支气管扩 张症 患者的临床治疗 和护理措施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和鉴别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和鉴别

支气管扩张指近端中等大小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成分的破坏,导致其管腔形成异常的、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本病多数为获得性,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病理生理早期病变轻而且局限时,肺功能测定可在正常范围。

病变范围较大时,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当病变严重而广泛,且累及胸膜时,则表现为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内动-静脉样分流,以及弥散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

少数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肺动脉高压、并发肺源性心脏病。

实验室检查一、X线检查①胸部平片:平片对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较差。

早期轻症患者常无特殊发现,以后可显示一侧或双侧下肺纹理局部增多及增粗,而典型的X线表现为粗乱肺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的蜂窝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面;②CT扫描:普通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6%和92%,而高分辨CT (HRC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90%以上,现已成为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诊断方法。

特征性表现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③支气管碘油造影:是确诊支气管扩张的主要依据。

可确定支气管扩张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病变的程度,为外科决定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提供依据。

但由于这一技术为创伤性检查,现已被CT取代。

二、其它检查有助于支气管扩张的直观或病因诊断。

纤维支气管镜可发现出血、扩张或阻塞部位,还可进行局部灌洗作涂片、细菌学、细胞学检查,也可经纤维支气管镜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

肺功能测定可以证实由弥漫性支气管扩张或相关的阻塞性肺病导致的气流受限。

痰液检查常显示含有丰富的中性粒细胞以及定植或感染的多种微生物。

痰涂片染色以及痰细菌培养结果可指导抗生素治疗。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一般在正常范围,急性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支气管扩张常见问题50问

支气管扩张常见问题50问

支气管扩张常见问题50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问题1:什么是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指近端中等大小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成分的破坏,导致其管腔形成异常的、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问题2:支气管扩张好发于什么人群?支气管扩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

大多数患者在幼年曾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一些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伴有慢性鼻窦炎或家族性免疫缺陷病史。

问题3:造成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扩张也可能是先天发育障碍及遗传因素引起,但较少见。

另有约30%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因未明,可能与机体遗传、免疫失衡或解剖缺陷等因素有关。

问题4:幼年期发生麻疹、百日咳或反复发生支气管肺炎为什么会导致支气管扩张?幼儿百日咳、麻疹、支气管肺炎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所致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儿童支气管管腔细,管壁薄弱,易阻塞,反复感染破坏支气管壁各层组织,使弹性减退,或细支气管周围肺组织纤维化,牵拉管壁,致使支气管变形扩张。

问题5:肺结核会导致支气管扩张吗?肺组织的慢性感染或结核病灶愈合后的纤维组织牵拉,也可形成支气管扩张。

问题6:导致支气管扩张的遗传性疾病有那些?导致支气管扩张的遗传性疾病包括两类:(1)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缺陷,如囊性肺纤维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黄甲综合征、肺隔离症等;(2)先天性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如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症、杨氏综合征等。

问题7:支气管扩张与免疫功能有关吗?支气管扩张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且体液免疫缺陷比细胞免疫缺陷更易发生。

体液免疫缺陷者,由于其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中缺乏IgA和/或IgG抗体,易导致反复病毒或细菌感染。

另外,目前已发现类风湿关节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支气管哮喘和泛细支气管炎等免疫相关疾病可同时伴有支气管扩张。

问题8:支气管扩张好发于什么部位?一般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性病变的支气管扩张多见于两肺下叶,且左下叶较右下叶多见。

支气管扩张诊断和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诊断和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诊断和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气道的异常持久扩张和炎症导致的气道壁破坏。

支气管扩张通常是由感染、遗传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其相关的要点。

诊断支气管扩张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痰,并常常伴有乏力、体重减轻、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能有时会加重。

此外,有时还可能出现夜间或清晨咳嗽。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和CT扫描是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影像学评估方法。

X线胸片可以显示异常气道形态和扩张程度,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包括气道的形态、位置和扩张程度,病变的大小和分布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并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3. 咳痰培养:咳痰培养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患者的咳痰样本中分离和鉴定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并指导临床治疗。

通常情况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咳痰培养结果显示存在多种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等。

4. 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气流动力学的变化。

常见的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和吸气峰流速(PIF)。

支气管扩张患者通常会显示吸气和呼气功能受损的特点,如气流受限、过度膨胀和肺容积增加。

鉴别诊断是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也是一种气道阻塞性疾病。

与支气管扩张不同的是,COPD通常由吸烟引起,而且其气道阻塞是可逆的。

肺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过敏和气道高反应性。

与支气管扩张不同的是,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的气道阻塞和气喘症状,如喘息、气促和胸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扩张患者易合并慢性鼻窦炎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和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和临床特点。

方法入选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在安阳地区医院经胸部高分辨率CT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患者62例,根据病史和鼻窦CT确诊是否合并慢性鼻窦炎,并分析临床特点,与文献资料对比。

结果62例支扩患者中29例合并慢性鼻窦炎,和文献报道相似,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慢性鼻窦炎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窦炎、筛窦额窦和蝶窦。

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合并慢性鼻窦炎,发病率高,机制不十分清楚,值得引起重视。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鼻窦炎;高分辨率CT
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是由慢性气道损伤引起支气管管壁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结构破坏,导致的一支或多支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脓痰、呼吸困难、肺部感染或/和反复咳血。

本研究分析62例支扩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以探讨支扩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和支扩患者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支扩患者为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病房和门诊诊断为支扩的患者62例,其中男2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3±6.4)岁。

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临床怀疑支扩或其他肺部疾病,经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为支扩者。

排除标准:年龄<18岁;孕妇;合并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肺部肿瘤、肺间质纤维化、Kartagener综合征、Young综合征肺切除术后、风湿性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伴有肺部表现者;过敏性鼻炎患者。

1.2 方法支扩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胸部HRCT、鼻窦CT扫描。

1.3 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见文献[1]:症状和体征(鼻堵、黄涕、头痛、面部疼痛或压迫感、嗅觉障碍;次要症状:发热、口臭)持续8周或每年发作4次及以上,每次发病不少于10 d(排除急性感染),经内科治疗4周后CT仍显示有影像学改变。

2 结果和资料分析
支扩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在20世纪初曾有报道,近年一项法国的前瞻性研究显示,20例支扩患者中约1/3有鼻-鼻窦炎[2]。

1939年Chipman等[3]也曾指出慢性鼻窦炎和肺炎、支扩之间关系密切,但鼻窦炎是否为下呼道感染的诱发因素尚无定论。

目前国内同类资料还比较少见。

Lai等[4]研究表明台湾儿童支扩患者中70.6%患鼻窦炎。

本研究中62例支扩患者中29例(46.8%)合并慢性鼻窦炎,发病率和法国资料接近[2],和Lai等研究资料差别较大,可能与入选人群和鼻窦炎诊断标准不同有关。

本研究中29例(46.8%)合并慢性鼻窦炎,其中男14例(22.6%),女15例(24.2%),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本研究中29例鼻窦炎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窦(29例次)、筛窦(14例次)、额窦(11例次)、蝶窦(3例次),与正常人群鼻窦炎好发部位基本相同;与Ishitoya等[5]报道的支扩合并鼻窦炎的患者多发生于上颌窦一致。

有关支扩合并慢性鼻窦炎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可能的机制有:①下呼吸道和鼻窦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都依赖于黏液分泌、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和纤毛摆动,防御机制相似,这可能成为支扩合并鼻窦炎的结构基础;②感染因素: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通过鼻后滴流经后鼻道、喉进入气管,引起支气管、肺部感染;而支扩也可通过咳嗽将痰液喷入鼻腔,造成鼻窦感染;③一氧化氮(NO)的作用呼吸道内产生的NO有助于刺激气道上皮的纤毛运动,从而加强纤毛的运输功能,鼻腔内NO生成减少可导致气道黏膜纤毛清除能力减弱;④遗传易患性和免疫功能异常: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囊性纤维化、Kartagener综合征等都与遗传因素有关。

Tomii等[6]指出合并与未合并鼻窦炎的支扩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而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报道。

29例支扩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症状多为鼻堵(26例次,89.7%)、流黄涕(23例次,79.3%)、头痛(17例次,58.6%)、面部疼痛(14例次,48.3%),其他较少见的症状为嗅觉障碍(9例次,31.0%)、鼻后滴流(7例次,24.1%)、咳嗽(6例次,20.7%)等。

故支扩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考虑到是否合并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和支扩的相互影响详细情况及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und VJ,Kennedy DW.Quantification for staging sinusitis.The Staging and Therapy Group.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5,167:17-21.
[2]顾之燕.呼吸道炎症反应一个值得重新认识的病变.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0,35(4):245-246.
[3]Chipman BL,Collins RJ,Bronchiectasis and tuberculosis inrelation to nasal sinusitis.Can Med Assoc J,1939,7:557-561.
[4]Lai SH,Wong KS,Liao SL.Clinical analysis of bronchiectasis in Taiwanese children.Chang Gung Med J,2004,27(2) :122-128.
[5]Ishitoya J,Oguchi N,Wang NY,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sinusitis with differ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Nippon Jibiinkoka Gakkai Kaiho,1996,99(5):675-680.
[6]Tommi K,Iwata T,Oida K,et al.bronchiectasis with normal paranasal sinus roentgenogram.Nihon Kyobu Shikkan Gakkai Zasshi,1990,28(4):551-5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