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方法
原材料质量控制 如何控制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控制如何控制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控制 1、源头控制在开工前,对料源进行考查,根据技术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经过调查、取样、试验,确定质量合格的材料用于本工程。
根据平行试验结果确认许可。
对沙子必须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还必须过10mm筛孔后方能使用。
对石料要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规格和强度要求,石质均匀、无风化、无裂纹。
设备物资部根据根据料源情况,不定期到到各料源进行检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生产情况、质量状况,确保有充足合格的材料供应。
从原材料出场到进场的运输过程中,物资设备部设专人在料源地进行检查,杜绝不合格材料装车,沿途运输车队设专人押运,确保途中没有换料发生,材料入场后要求2人以上收料,并对原材料到场实际数量进行过秤,填写好入场材料单。
材料进场要有供应单位的材料质量检验单。
施工单位要做好材料进场、使用登记台帐。
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2、进场控制材料进场后要分类储存、界限分明、标识清楚、符合相应材料的存放要求。
原材料存储要建立入库、出库台帐,做到帐物相符。
入库、出库、试验、加工、使用记录台帐一一对应,保证原材料使用过程的每个环节能够溯源。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必须分类堆放整齐,界限分明,分界墙要有足够高度、强度。
已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和待检原材料要分开堆放,不许随进随用。
3、进场检测砂、石进场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抽样检验的取样方法和检验项目(1)砂石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的4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400m3时亦按一验收批计算。
(2)每验收批取试样一组,砂数量为40kg,石子数量为200kg。
(3)取样方法:在砂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砂8份,每份5kg以上)。
在石子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5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试样15份,每份10-15kg。
搅拌均匀后成一组试样。
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材料质量控制保证措施:一、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
根据工程进度,采购相关的辅材和设备,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方对材料的采购,在贯彻甲方要求的同时,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及贯标要求,逐一对每一种工程材料供货厂家的材料质量、信誉、供货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
材料采购工作的重点,一要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二要保证所采购的材料价格合理,要做到这样二点,必须严格执行如下采购工作的流程:二、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1)对所有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部、质量员等根据有关技术指标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与材料设备相符合的标牌、质量检验报告、厂家批号等。
(2)按规定应进行抽样复验的材料,严格按规定比例、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3)项目部验收合格后,及时连同合格证等技术资料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材料验收。
杜绝不合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
(4)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
(5)进场设备开箱前,包装必须完好。
除了应持有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外,酌情应有随机附件、保修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等。
设备开箱,应有开箱记录。
(6)无生产厂名和厂址或牌证不符的设备,不用于本工程。
进场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应保持其原有的外观、内在质量和性能,在运输和中转过程中发生外观质量和性能损坏的设备不用于工程。
(7)对材料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必须充分了解,以便慎用选择使用材料。
凡是用于重要结构、部位的材料,使用时必须仔细核对、认证其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有无错误,是否适合工程特点和满足设计要求。
(8)材料现场审核要点见附表1。
三、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4、下料切割:
1)、包括气割、相贯线切割和坡口。下料切割的主要设备有等离子、火焰多头数控切割机、小车式火焰切割机、数控管子相贯面切割机、坡口机、卧式带锯床、剪板机等。
2)、加工的要求应按公司内控标准检验切割面、几何尺寸、形状公差、切口截面、飞溅物等,检验合格后进行合理堆放,做上合格标识和零件编号。
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1、根据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要求,入库材料必须分类、分批次堆放,做到按产品性能进行分类堆放标识,确保堆放合理,标识明确,做好防腐、防潮、防损坏、防混淆工作,做到先进先出,定期检查。
2、具体要求如下:钢材进厂后先卸于“待检区”。由质检科检验员对原材料进行检查,首先检查该批钢材“质量保证书”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写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是否达到技术条件的要求,并复核钢材表面质量、外形是否符合标准,同时,需对该批钢材的机械性能进行自检,如全部符合,在钢材表面做出检验合格的认可标记。
3、放样、划线和号料:
1)、各施工过程如钢板下料切割,各部件和零件组装,构件预拼组装都需有专业放样工在加工面上和工装上进行精确放样。
2)、放样后须经检验员检验,以确保零件、部件、构件加工的几何尺寸、形位公差、角度、安装接触面等的准确无误。对较小、较为简单的板、管材在无数控切割必要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划线、号料。
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方法

1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方法: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使用。
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环节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上。
2进场材料质量要点: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加强材料验收工作,严把质量关。
加强材料使用认证,避免用错或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上。
3进场材料控制内容:材料技术性能,质量标准,取样实验方法,材料使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1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内容: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规程,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质量,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质量,设置质量控制点。
2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程序: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检查施工工序程序科学性合理性,严防工序错误造成质量失控。
检查工序施工条件。
检查工序施工中人员操作程序操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工序产品中间质量。
对工序质量符合要求中间产品及时进行工序验收或隐蔽验收。
质量合格产品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步骤:实测。
分析。
判断。
4施工工序质量检验内容:标准具体化。
度量。
比较。
判定。
处理。
记录。
5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内容:开工前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
隐蔽工程检查。
停工后复工前检查。
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方可进路下道工序施工。
成品保护检查。
6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方法:实测法(靠吊量套)目测法(看摸敲照)实验法。
7质量控制点:关键技术,重点部位,控制难度大。
影响大,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备均可设质量控制点。
8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根据工程重要程度,即质量特征值对整个工程影响程度来确定。
9质量控制点步骤:对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明确质量控制点。
进一步分析所设置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原因,针对隐患原因,相应提出对策措施加以预防。
,10施工质量计划内容:工程特点及作业条件分析。
履行承包合同所必须达到工程质量总目标及其分解目标。
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措施一、选材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选择材料,避免使用不合格或次品材料。
2.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出厂检测报告,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3.对于关键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的合格率。
二、进场材料检验1.对于大宗材料,如水泥、钢材等,要进行进场检验,检查其资料齐全、质量合格。
2.对于高值材料,如电缆、电线等,要进行进场检验,确保其规格、型号和生产厂家符合要求。
三、现场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施工现场设立质量监测点,监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及时调整和纠正。
4.定期检查施工现场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施工材料耐久性控制1.对于涉及建筑结构和基础的施工材料,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满足设计寿命要求。
2.对于耐久性较差的材料,如涂层材料、防水材料等,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五、质量监督1.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包括监督人员、监督设备等,对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督。
2.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3.建立施工质量问题整改台账,对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
4.定期组织施工质量评估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优化质量管理。
六、施工材料储存控制1.施工材料必须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对于易受潮和易受腐蚀的材料,如木材、水泥等,要储存在密封的仓库内,防止潮湿和霉变。
3.储存区域要整洁,材料要分类摆放,方便管理和使用。
七、施工材料质量验收1.对完成的施工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质量合格。
2.对于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要及时整改或更换,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通过以上的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措施,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范本1: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一章:引言本旨在规范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符合项目要求,并最终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第二章:工程材料进场管理2.1 材料进场登记2.1.1 材料进场登记表2.1.2 登记表填写要求2.2 材料验收2.2.1 验收标准2.2.2 验收方法2.2.3 验收记录第三章:材料样品送检3.1 送检计划3.1.1 样品采集3.1.2 样品送检3.1.3 送检记录3.2 检测方法3.2.1 检测设备3.2.2 检测标准3.2.3 检测结果评定第四章:材料订购和交付4.1 订购流程4.1.1 订购合同4.1.2 订购要求4.1.3 订购记录4.2 交付流程4.2.1 发货要求4.2.2 接收验收4.2.3 质量问题处理第五章:材料贮存与保管5.1 贮存条件5.1.1 温度要求5.1.2 湿度要求5.1.3 防火防爆要求5.2 材料保管5.2.1 物料码放规范5.2.2 材料清点和盘点5.2.3 废弃材料处理第六章: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材料进场登记表2. 验收记录表3. 送检记录表4. 订购合同范本5. 材料贮存记录表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质量标准:指工程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2. 进场工程材料:指进入施工现场用于工程建设的各类材料。
范本2: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一章:引言本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二章:材料进场前准备2.1 进场材料计划2.1.1 材料需求计划编制2.1.2 材料供应商选择2.2 材料准备2.2.1 进场材料清单编制2.2.2 材料运输和包装要求第三章:材料验收管理3.1 验收标准和方法3.1.1 材料质量标准3.1.2 材料验收方法3.1.3 材料验收记录3.2 材料样品送检3.2.1 样品采集和保管3.2.2 样品送检要求3.2.3 检测结果评定第四章:材料订购和交付4.1 订购流程和合同管理4.1.1 材料订购流程4.1.2 订购合同管理要求4.1.3 订购记录保存4.2 材料交付管理4.2.1 材料交付验收4.2.2 材料质量问题处理第五章:材料贮存和保管5.1 材料贮存要求5.1.1 贮存场地选择和规划5.1.2 温度湿度控制要求5.1.3 防火防爆措施5.2 材料保管管理5.2.1 材料码放和堆放要求5.2.2 材料清点和盘点5.2.3 废弃材料处理第六章:附件本涉及的附件如下:1. 进场材料清单模板2. 材料验收记录表3. 材料送检记录表4. 材料订购合同范本5. 材料贮存记录表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质量标准:指国家或者行业对材料质量的规定和要求。
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小节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措施
1、对进场的设备和材料按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进行检查和验收,符合要求的设备及材料方可进行使用在工程指定部位。
2、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外表检查,表面无破损、裂纹、凹陷、变形等缺陷方可进场使用。
同时,也应对进场材料的壁厚、长度、外形尺寸、材质等进行检查,对一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的材料不允许在现场使用。
3、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由甲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代表共同验收合格后,并办好设备和材料的报验手续。
要求做功能性试验的设备和材料,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试验,如阀门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风机盘管的强度试验等,以保证进场材料和设备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也应对进行设备的进行试运行,检测设备的噪声、转向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在试运转过程中有严重异常声响的设备,通知厂家退回。
4、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必须有合格证、材质证明书、检测报告、准用证等,如供应商不能提供以上证件,施工单位有权拒绝收货。
5、对消防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和材料,进场时必须提供消防产品备案登记证和消防产品准用证,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6、设备和材料进场后,应放在安全的地方,以防高空落物而损坏设备或材料。
并防止日晒雨淋而导致材料或设备生锈,影响使用功能。
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材料(如保温材料等),进场后应堆放在干燥的地方保管,以防受潮变形,影响日后的保温效
果。
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常用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土建工程部分1、水泥外观检查项目:品种名称、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
资料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复试报告、厂家资质、核准证、交易证等。
组批规则: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级别、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抽样方法: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采取等量水泥,经混办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检验项目:凝结时间(初凝、终凝)、安定性、水泥胶砂强度(挤压强度、抗折强度)、细度(比表面积)、烧失量、不溶物、MgO、SO3。
2)复合硅酸盐水泥抽样方法: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采取等量水泥,经混办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4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检验项目:凝结时间(初凝、终凝)、安定性、水泥胶砂强度(挤压强度、抗折强度)、细度(比表面积)、MgO、SO3。
注意事项:①在使用过程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②Ⅱ、Ⅲ类混凝土中的水泥为预防碱集料反应需要做碱含量试验。
③水泥抹灰用可不做强度试验。
2、砂资料检查:交易证、复试报告。
组批规则:应按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以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上述数量为一批。
每一检验批取样22Kg。
取样方法:从料堆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试样。
检验项目:1)河砂:筛分析(累计筛余百分率、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
2)海砂:筛分析(累计筛余百分率、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氯离子含量。
注意事项:Ⅱ、Ⅲ类混凝土中的砂子为预防碱集料反应需要做碱含量试验。
3、碎石资料检查:交易证、复试报告。
组批规则:应按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以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上述数量为一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方法: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使用。
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环节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上。
2进场材料质量要点: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加强材料验收工作,严把质量关。
加强材料使用认证,避免用错或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上。
3进场材料控制内容:材料技术性能,质量标准,取样实验方法,材料使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1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内容: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规程,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质量,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质量,设置质量控制点。
2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程序: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检查施工工序程序科学性合理性,严防工序错误造成质量失控。
检查工序施工条件。
检查工序施工中人员操作程序操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工序产品中间质量。
对工序质量符合要求中间产品及时进行工序验收或隐蔽验收。
质量合格产品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步骤:实测。
分析。
判断。
4施工工序质量检验内容:标准具体化。
度量。
比较。
判定。
处理。
记录。
5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内容:开工前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
隐蔽工程检查。
停工后复工前检查。
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方可进路下道工序施工。
成品保护检查。
6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方法:实测法(靠吊量套)目测法(看摸敲照)实验法。
7质量控制点:关键技术,重点部位,控制难度大。
影响大,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备均可设质量控制点。
8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根据工程重要程度,即质量特征值对整个工程影响程度来确定。
9质量控制点步骤:对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明确质量控制点。
进一步分析所设置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原因,针对隐患原因,相应提出对策措施加以预防。
,
10施工质量计划内容:工程特点及作业条件分析。
履行承包合同所必须达到工程质量总目标及其分解目标。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及资源配备计划。
为确保工程质量数额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程序。
材料设备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
工程检测项目计划及方法等。
11施工单位质量控制方法:审核有关技术文件和报告,直接对现场质量进行检验和必要的试验等。
1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质量到分部质量到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有材料质量控制开始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13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违反设计规程。
工程地址勘查原因。
为加固处理好地基。
设计计算问题。
建筑材料构配件质量问题。
施工和管理问题。
自然条件影响。
建筑结构使用不当。
14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基本程序:处理要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重视消除事故原因。
注意综合治理。
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
加强事故处理检查验收工作。
认真复查事故处理情况。
确保事故处理期安全。
15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采取防护措施。
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主要原因。
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事故处理。
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事故处理结论。
提交处理方案。
1伤亡事故处理程序:迅速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
组织调查组。
勘查现场。
分析事故原因明确责任者。
制定预防措施。
提出处理意见写出调查报告。
事故的审定和结案。
员工伤亡事故登记记录。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是什么:管理职责。
安全管理体系。
采购控制。
分包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
事故隐患控制。
安全检查检验标识。
纠正和预防措施。
安全教育和培训。
内部审核。
安全记录。
3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项目名称企业名称。
事故发生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
事故报单位。
4何谓安全控制:通过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计划,组织,监控,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5安全控制目标有哪些:减少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目标。
减少和消除设备材料不安全状态为目标。
改善生产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
安全管理目标。
6安全管理目标有哪些:伤亡事故控制目标。
安全达标目标。
文明施工实现目标。
7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公司: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工地: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和存在的不安因素等。
班组: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解剖,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
8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项目每周或每旬由主要负责人带队组织定期安全大检查。
施工班组每天上班前又班组长和安全值日人员组织班前检查。
季节更换前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专职人员和安全值日人员等组织季节劳动保护安全检查。
由安全管理小组、职能部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电气机械设备、脚手架、登高设施等专项设施设备、高处作业、用电安全、消防保卫等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有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安全专兼职人员和安全值日人员进行日常安全检查。
对塔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井架龙门架脚手架吊篮、电气设备,现浇砼模板及支撑搭设完后进行安全验收检查。
9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安全教育和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使用,查伤亡事故处理。
10什么是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
11文明施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工地施工不扰民,应针对施工工艺设置防尘和防噪音设施,做到不超标。
按照当地规定,在允许施工时间以外,若必须施工时,应由主管部门批准手续,并做好周围居民安抚工作。
现场不得焚烧有毒有害物质,应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现场应建立不扰民措施,由壮人负责管理和检查,与周围居民定期联系听取意见,对合理意见处理应及时,工作应有文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