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
寄畅园解读

《寄畅园》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寄畅园》进行解读,从题材、结构、意境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寄畅园》的题材。
这首诗主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诗中以"岸芷汀兰草"、"水萦风动蓼"等描绘自然景物的词句,展现了作者对园中美景的深切感受。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逝去岁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亲友离散的思念之情。
可以说,《寄畅园》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借以抒发人情感,表达作者对故园、亲友的思念之情。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寄畅园》的结构。
这首诗共分为四个小节,每节四句。
整首诗的结构简洁明了,每句诗都控制在七言绝句的格式内。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各节之间的联系紧密有序。
同时,作者运用了插句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韵律优美,形象生动。
整体上,《寄畅园》的结构严谨有序,表达方式简洁明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寄畅园》所展现的意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园中的花草树木、江水风景等形象,营造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同时,作者也通过描写园中人物的情感和动作,如"亦余心之所善兮"、"念彼昔之所適"等,进一步凸显了诗中的思乡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感的交织描绘,诗中意境既表达了对故园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又展现了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寄畅园》的主题和特点。
这首诗主题鲜明,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展现对故园的思念和对逝去岁月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园、亲友的深切感情。
整首诗结构严谨有序,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宁静。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感的交融描绘,诗中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总之,《寄畅园》以其深情的笔触和唯美的意境,将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寄畅园》的解读,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
寄畅园历史介绍

寄畅园历史介绍
寄畅园是我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清代著名的苏州园林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原名“寄畅园西苑”。
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当时是康熙皇帝的御花园,曾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并更名为“寄畅园”。
全园面积约为六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其最大特色是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有景无穷。
园中建筑布局紧凑,以亭台楼榭、假山池林点缀其间,显得自然而又富有情趣。
寄畅园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苏州有名的游览胜地,其历史也十分悠久。
据记载,寄畅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
当时的主人陆树声曾任苏州知府。
后因家庭贫困而辞官回家后又在原宅院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并恢复了原《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景观。
—— 1 —1 —。
寄畅园作文四年级

寄畅园作文四年级在江苏无锡,有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园林——寄畅园。
走进寄畅园,就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园子的入口处,有两棵古老的银杏树。
它们就像两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站在那里,迎接每一位来访的客人。
银杏树的树干粗壮,得几个人合抱才能围起来。
树叶金黄,风一吹,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轻轻地落在地上,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
池塘里,一群群五颜六色的锦鲤欢快地游来游去。
它们有的全身通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有的身上布满了黑斑,像穿着一件斑点裙;还有的浑身雪白,犹如一位纯洁的仙子。
每当有人投食,它们便会一窝蜂地涌过去,你争我抢,溅起一朵朵水花,那场面真是有趣极了!池塘边,垂柳依依。
细长的柳枝垂在水面上,就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微风吹过,柳枝轻轻摆动,仿佛在和池塘里的鱼儿嬉戏。
再往前走,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
亭子的四周种满了桂花树。
每到秋天,桂花盛开,整个亭子都被浓郁的花香包围着。
坐在亭子里,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这股香气,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离你而去。
亭子的顶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飞凤舞,有花鸟鱼虫,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继续前行,穿过一道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是一片开阔的草坪,绿油油的小草就像一块绿色的绒毯。
草坪上,孩子们在尽情地奔跑嬉戏,欢笑声回荡在整个园子里。
草坪的尽头,是一座假山。
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
假山上布满了青苔,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草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给假山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寄畅园里,还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廊。
长廊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精美的花窗。
透过花窗,可以看到园子里不同的景色,真可谓是“移步换景”。
长廊的柱子上刻着许多名人的诗词,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印象最深的是园子里的那座石桥。
石桥横跨在一条小溪上,溪水潺潺地流淌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往南便是三层的“凌虚阁”高出林梢,可俯瞰全园之景。再折而西,跨润过桥 登假山上的“卧云堂”,旁有小楼“邻梵”,“登之可数(惠山)寺中游人”。 循径往西北为“含贞斋”,阶下一古松。出含贞斋循山径至“鹤景”和“栖元 堂”,“堂前层石为台,种园的总面积为9900平方米,园内的山水骨架构成了园景的核心。水池偏东, 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形成了山水骨架的主体。据统计,假山约占全园面积 的23%,水面占17%,两者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总结:
寄畅园这座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艺术特征吸引了无数游客 的眼球。从总体布局到山水骨架、建筑格局以及园内景点等方面,寄畅园都展 现出了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 美丽景观和宁静和谐的氛围。
通过对寄畅园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和欣赏园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寄畅园: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
当提到寄畅园,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这个位于 无锡市惠山脚下的古典园林,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和深 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
1、环境特色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西郊,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巧妙地 利用地形,将湖光山色与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亭台楼阁、 廊榭轩馆错落有致,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五、植物配置
寄畅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园内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更有 假山、水池等元素相互映衬。植物配置与园内建筑、山水等元素相互融合,形 成了一个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丽景观。
六、借景艺术
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巧妙地运用了借景艺术。通过借景,将园外的锡山龙光塔 等景观引入园内,使园内景色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借景艺术的运用,不仅增强 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也使得园内景色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惠山古镇寄畅园观后感

惠山古镇寄畅园观后感走进惠山古镇的寄畅园,就像一脚踏进了江南水乡的梦里头,那感觉,啧啧,真是说不出的舒坦和自在。
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就像是老天爷特意给这园子打了层柔光滤镜,让人一眼就爱上了这地儿。
刚迈过门槛,一股子淡淡的茶香就飘进了鼻子里,跟着这股子香气儿走,嘿,原来是园子里的茶馆正忙着泡制新茶呢。
茶馆外头,几位老茶客悠闲地坐着,手里把玩着紫砂壶,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那神态,就像是在说:“人生啊,不过一壶茶,几卷书,再有个好园子逛逛。
”寄畅园啊,它不仅仅是个园子,更像是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画,一步一景,处处皆画。
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两旁的假山怪石嶙峋,像是从画里蹦出来的似的,特别逗人喜欢。
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松鼠在树枝间窜来窜去,那机灵劲儿,让人忍不住想逗逗它们。
园子里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数那池碧水。
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亭台楼阁,美得就像是镜子里的另一个世界。
湖边垂柳依依,随风轻摆,就像是姑娘的长发,温柔又婀娜。
坐在湖边的石凳上,闭上眼睛,耳边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整个人都感觉被这份宁静和美好包围了。
说到寄畅园,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古建筑了。
这些老房子啊,每一砖每一瓦都透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
走进一座古宅,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
屋里的摆设古色古香,每一件都是艺术品,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细细品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园子里那座小巧精致的凉亭。
凉亭四周被绿树环绕,中间摆放着几张石桌和石凳,是游客们休息聊天的好地方。
我特意找了个没人的角落坐下,泡上一壶好茶,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悠闲。
那一刻,我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只想让时间就这样静止下来,永远留在这个美丽的园子里。
逛完了寄畅园,我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放松。
我想,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再来的,再来感受这份来自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和美好情怀。
无锡寄畅园简介

无锡寄畅园,坐落在惠山东麓,其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全园虽小,但因布局巧妙,造园手法精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身临其境之感。
下面是寄畅园的简介:寄畅园是中国江南古代园林代表作品之一,位于惠山古镇4A景区惠山东麓,前临溪流,后倚竹冈。
全园以巧妙的借景、因地制宜、精巧玲珑等建筑手法和别致的建筑布局将园外美不胜收的惠山寺众山之景和园内潺潺流水的锦砾山和狭长土地联系起来,使园内外的山光水色和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园内古木众多且都经过了百年甚至数百年之久,故有“古惠山名园”之美誉。
整个园林以山水为主,园中建筑以廊桥、亭子为主,融和了南方和北方的建筑风格。
廊桥和亭子在园中错落有致,让人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建筑之美。
此外,寄畅园的四季景色也非常迷人。
春天,园中的梅花、樱花、海棠等花卉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夏天,园中的竹林和芭蕉给人以清凉之感;秋天,园中的桂花、菊花争奇斗艳;冬天,园中的蜡梅和翠竹为人们带来一丝生机。
寄畅园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变迁是清康熙年间,园归侍郎王兰治所有,他在园中建书楼藏书,取《兰亭序》所言“寄畅山水之间”句,把园林题名“寄畅”,并列入无锡“五园林”。
此外,在清朝乾隆年间,园主将此园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这些历史事件使得寄畅园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之,无锡寄畅园是一座非常值得一游的古典园林。
它以山水为主,建筑布局巧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四季景色也十分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它的历史悠久,曾被列为无锡“五园林”,并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皇帝的称赞。
总之,无论是对于古典园林爱好者还是对于只是想欣赏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锡寄畅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去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寄畅园如今已成为惠山古镇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
寄畅园

理水手法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而如何理水,尚有许多具体手法值得一说。 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水散则奥,有不尽之意。两者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最怕不旷不奥,不伦不类。水面如何做得有汪洋之感?水面大固然能有大水面之感;然而私家园林,地不过数亩,如何能生汪洋之感?这还须用手法、意境。首先,要从水边之物做起,所谓“小中见大”,尺度问题是很关键的。水边之建筑或山石,体量不宜太大,否则水面就有见小之感。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下的水塘,看起来似一勺之水,其实它要比苏州留园中的大水池还大呢!这就是对比,就是尺度问题。反之,若水面确实甚小,也不要强求,干脆做“不尽之意”的艺术效果。所谓不尽之意,就是将水面分成小块、狭带,曲曲折折,时隐时现,也别有情趣,浙中或皖南村间小溪之感。如苏州环秀山庄、拙政园西部等,均有这种水面的情趣。这就叫因地制宜。 园中之水,须有活气。如前一篇所说,水要有来龙去脉才活。如苏州网师园之大水池西北有一曲桥,池水经桥下 寄畅园 一直伸向小沟,有不尽之意;同样,在池之东南也有一桥,水流向南越来越狭,似流向深远处。拙政园中部大水池,其南、北两处,也效此法。南京瞻园,南北两池,在静妙堂之西有小溪相连,勾活了池水。无锡寄畅园,水池之西的八音涧处有泉眼,确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湾,似为池水流出之处。这种做法实例不胜枚举。 如上所说,水之形全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方池做法,不必多说了;曲池做法,大有讲究。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但曲要曲得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在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做不但有不尽之意,而且更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中。 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做得好。但也有一种做法是将黄石岸意象出水滩之形,也别有韵味。
寄畅园的景点

寄畅园的景点
寄畅园是一座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的古典园林,也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寄畅园的主要景点:
1. 八音涧:寄畅园中的一条溪涧,长约30米,宽约1米,溪水潺潺,石峰叠砌,清冽幽深。
传说中水流击石发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声音,因而名为“八音涧”。
2. 七星桥:寄畅园内的一座石拱桥,横跨在八音涧上。
桥身由三块石条并成,全长约2米,宽约米。
3. 知鱼槛:寄畅园内的一处观鱼建筑,位于七星桥北侧,长约15米,宽约
3米。
游客可以在此观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4. 凌虚阁:寄畅园内的一座楼阁建筑,位于知鱼槛北侧。
凌虚阁高三层,长约12米,宽约8米,是园中的制高点。
游客可以登上凌虚阁,俯瞰整个寄
畅园的美景。
5. 嘉树堂:寄畅园内的一座建筑,位于凌虚阁西侧。
嘉树堂内种植着许多名贵的树木和花草,如桂花、玉兰、海棠等,环境幽雅清静。
6. 锦汇漪:寄畅园内的一处湖泊,长约60米,宽约20米。
锦汇漪湖水清
澈见底,四周景色如画,是园中的一大美景。
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或泛舟湖上,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7. 郁盘廊:寄畅园内的一条长廊,长约40米,宽约米。
郁盘廊曲折蜿蜒,横贯整个寄畅园,是园中的重要通道之一。
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园中的美景,并感受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除了以上景点外,寄畅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寄畅园这一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
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精炼的建筑,在江南
园林中别具一格。
•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
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寄畅园的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
• 寄畅园西靠惠山, 东南是 锡山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 池、 水廊为主, 池中有方 亭, 相互对映。
园内洞门分析
• 洞门的传统建构形 式主要有方门合角 式、圈门式、上下 圈式、莲瓣式、如 意式、贝叶式等。 其外形形状包括圆 形、方形、八方形、 葫芦形、梅花形等
月窗式
汉瓶式
著草瓶式
园内地铺分析
鹅卵石作为一 种纯天然的石 材,品质坚硬, 色泽鲜明古朴, 具有抗压、耐 磨耐腐蚀的天 然石特性,是 一种理想的绿
凤谷行窝
是从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园的第一个建筑。门 前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入室为古朴门厅 三间,正中悬“凤谷行窝”一额,系朱屺瞻所 书,两侧抱柱一联,系取翁同和旧名,高石家 书。联云: 杂树垂荫,云淡烟轻; 风泽 清畅,气爽节和。
九狮台
含贞斋的对面是九狮台。九狮 台又名九狮图石,是用湖石叠 成的大型假山,高数丈,突兀 峻峭,置有若干狮形湖石,而 整座假山又构成一只巨大的雄 狮,俯伏于青翠欲滴的绿树丛 中,细细揣摩可看出大小不一、 姿态各异的狮子来,静中寓动, 妙趣横生,
• 寄畅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艺术的杰出 代表,其空间布局特点鲜明, 个性化强, 归 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 1.崇尚自然、 妙造自然。
• 2.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
• 3.充满文人趣味。
• 4.意境深远。
锦汇漪
锦汇漪以曲注于八音涧的二泉支脉,作它的“源头活水”,有“脉源贯通, 全园生动”之效。它又像大镜子,将那山影、树影、花影、竹影、云影、鸟 影以及亭廊例影、人桥相映等种种美感,如锦绣文章一般汇聚在曲折多姿的 水面之中。
知鱼槛
知鱼槛为方形亭式水榭,歇山顶,三面临水。 由于其临水处的坐身栏板上置吴王靠,游人可 以舒服地坐倚于此,欣赏锦汇漪中那快乐的游 鱼。
• 五是意境。山之意境 有不同的类别。人常 言泰山以雄著称,黄 山以奇著称,华山险, 峨眉秀,庐山迷,审 美特征不同。假山也 同样分这些类型,所 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 然后刻意追求之。
院内漏窗分析
•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 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 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 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 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 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 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 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 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 动变幻感。
先月榭
在锦汇漪南端,前后临水,故秦家常称它为河亭。始建于明万历 间,现建筑是2000年重建的,面积42平方米,为小三间敞口建 筑。南侧临水处设吴王靠(又称美人靠),可坐观月亮从锡山龙 光塔旁缓缓升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意趣;北侧接出青石平 台,紧贴锦汇漪,三面设青石坐栏。
美人石
位于寄畅园东南角。邻梵阁往东,有一小亭, 旁有百年巨樟,绿荫垂地,亭中一碑,镌刻有 乾隆御笔题诗和作画“介如峰图”。亭前一池, 呈长方形,水平如镜。池东立一湖石,倚墙而 立,颇如婷婷美人,对镜理妆,妩媚有姿,故 湖石名“美人石”,池名“镜池”。
无锡气候分析
• 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 东经119°33′至120° 38′,属北 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 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 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 29℃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 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 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 日照时数2011年,2019.4小时。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 连阴雨、寒潮和大风等。
色建筑材料。 鹅卵石立径小
可以随意造型。
三角形铺装
几何造型,时尚的拼接, 简单大方。
人字铺装
碎石铺装
石材在运输途中 难免有些被损坏, 而对这些损坏的 石材我们也可以 对其进行巧利用。
寄畅园
秉礼堂
秉礼堂是寄畅园中的园中园, 这组庭园面积不足1亩,却有整 洁精雅的厅堂、碑廊;又有自 然得体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 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 幅美丽的图画,使你尽情享受 中国造园艺术的异趣神韵。
嘉树堂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游客站在堂前,南 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 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
涵碧亭
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 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 一格 。
七星桥
七星桥横跨在锦汇漪上,由七块黄石板直铺而成, 平卧波面,几与水平,乾隆曾吟有“一桥飞架琉 璃上”之句,过桥就是嘉树堂,古屋三间,堂旁 有廊桥,通涵碧亭,亭四方架水上。
• 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近以惠山为背景, 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 塔为借景, 空间感、 秩序感极为强烈。园内池水、 假山是 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 所以, 寄畅园在借景、 选址上都相当成功, 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 水平甚高。
线路分析图
线路特色
• 在路线的组织上, 寄畅园 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 密相间手法。从现在西南 角的园门入园后, 是两个 相套的小庭院, 走出厅堂, 则视线豁然开朗, 一片山 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 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曲 折的小路。这种分割空间 和景色的处理手法, 造成 了对比效果, 使人感到园 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
卧云堂
卧云堂系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七 年(1592—1599年),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 在清代早中期,其前进曾向东作扩建,并以康熙御书“山 色溪光”命名此堂,故又称御书碑厅。
邻梵楼
位于惠山寺侧,寄畅园20景之一。1980年重建。“邻梵阁”横匾为南 京尉天池所书,登临此阁,下有池水一泓,即惠山寺阿耨水,惠山寺 的全景也被凭借入园。
水系分析
二泉之水
双龙泉
日月池 方池
金连池
八音涧
园内叠山分析
• 一是选石。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 • 二是造型。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
• 三是险峻。假山仿真 山,仿得是气质,不 是做真山的模型。
• 四是立体。绘画中有 “十分石分三面”之 说。因为画是平面的 两度空间,山石是立 体的三度空间,所以 须有原则才使画中之 石有立体感。
•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 墙上,以避免泄景。 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 部观赏功能,则常在 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 模样,实际上并不透 空,另一侧仍然是普 通墙面。
• 漏窗图案变化多端, 千姿百态,漏窗本身 和由它构成的框景, 如一幅幅立体图画, 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 在同一园林中,不会 有雷同的漏窗出现。
寄畅园简介
•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现在寄畅园的面积为
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 于因借,混 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
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
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
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
郁盘
郁盘在锦汇漪东南角,小亭六角,中悬“郁盘”匾,它是从唐朝王维《辋川园图》 中“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之句得名,亭中有古朴的青石园台一座,配以四个石鼓 墩,据考为明代秦家遗物。 传说乾隆召惠山寺僧人至此下棋,和尚棋艺非凡,杀得乾隆手足无措,僧人当即虚 晃一枪把棋让给乾隆,乾隆虽胜,自知望尘莫及,心中郁郁不乐,便下旨将此亭改 为“郁盘”。
寄畅园区域图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 市西郊东侧的惠山 东麓,惠山横街的 锡惠公园内,毗邻 惠山寺。
历史
•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 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 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 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 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 两字名园。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 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 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 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 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 致。
• 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 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 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 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 题材的有松、柏、牡丹、 梅、竹、兰、菊、芭蕉、 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 虎、云龙、凤凰、喜鹊、 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 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 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 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 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
鹤步滩
• 假山脚下还有意设置洞沟谷道,弯 曲而上,使人误以为拾谷道而上可 直上惠山,涧水也好象从惠山顺流 而下,假山脚下的水边,还置有零 星矶石高低曲折,伸向水中,使假 山和水池自然吻合,水石相错,意 景清逸。如有白鹤降临,可成群栖 息,漫步滩头,因此取名“鹤步 滩”。
八音涧
八音涧原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全用黄石堆砌而成,西高东低, 总长36米,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涓涓流水则巧引 二泉水伏流入园,经曲潭轻泻,顿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