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武术专项化教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学设计单位:胶南市第八中学授课人:王春景授课地点:胶州市第一中学授课年级:高一班武术“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一、教学内容:五步拳中的“并步抱拳、搂手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及它的攻守对抗(新授)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

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攻中有防。

为第2课次的少年拳教学作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

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

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根据高一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五步拳基本技术及攻防要素。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二十八课武术(一)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二十八课武术(一)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二十八课武术(一)教案引言:武术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围绕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二十八课的主题——武术(一),编写一份教案,帮助老师们有效地教授武术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2. 掌握基本武术动作的动作要领,并能进行简单的训练。

3. 培养学生的耐力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介绍。

2. 武术动作的学习和训练。

3. 武术表演与合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们介绍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激发学生们对武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武术动作的学习(30分钟):a. 示范与解说:老师进行简单的武术动作示范和解说,学生们观摩并听取老师的指导。

b. 分组练习:将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合作进行动作练习。

每个小组由一个组长指挥,其他成员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动作练习。

c. 教师巡视与点评:老师巡视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点评。

3. 武术表演与合作练习(50分钟):a. 小组合作:学生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武术动作,展开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设计一段简短的武术表演,包括基本动作的组合和配合。

b. 组间比赛:学生们分组进行武术表演比赛,由其他同学评分并给出建议和意见。

同时,老师也可组织一次全班武术表演展示,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4. 总结与反思(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们回顾整节武术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老师也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辅助材料和设备:1. 多媒体展示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武术动作示范视频和图片。

3. 内外场地合适的活动场所。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动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武术》教案

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武术》教案

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武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武术》中的第2节,详细内容包括武术的基本概念、功法、套路和实用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学会简单的武术套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和简单套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和套路的掌握。

教学重点: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实用价值的理解;基本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教学视频、示范道具。

学具:武术服装、护具、练习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2)播放武术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基本动作。

2. 基本功训练(15分钟)(1)示范并讲解武术的基本功动作,如拳、掌、勾、踢、跳等。

(2)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简单套路学习(15分钟)(1)示范并讲解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

(2)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套路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设置一个实战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武术动作进行攻防练习。

(2)教师点评并指导,强调动作的实用性和技巧。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武术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实用价值。

2. 武术基本功动作名称及要领。

3. 简单武术套路动作流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所学的武术基本功和简单套路,录制练习视频。

2. 答案:正确完成动作,动作流畅、有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七单元武术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七单元武术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七单元武术教案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采用特殊的姿势和动作技巧,练习者可以获得身体的锻炼、心理的调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武术,通过学习武术,可以培养学生的体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身体素质:通过学习武术的训练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方面。

2. 心理健康:通过武术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耐心和毅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团队合作:通过合作练习和对伙伴的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功训练:包括站姿、步法、腿法、拳法等方面的基本技巧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2. 器械练习: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器械,如棍、剑等,并进行相应的器械技巧训练。

3. 套路表演:通过学习一定的武术套路,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连贯性,同时提高他们对节奏和韵律的感知能力。

4. 对抗练习:通过对抗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信心,同时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和尊重对手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以准备身体进行武术训练。

2. 基本功训练:向学生介绍基本动作和姿势,包括站姿、步法、腿法、拳法等,通过逐步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技巧。

3. 器械练习:介绍一些常见的武术器械,如棍、剑等,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器械技巧训练。

4. 套路表演:选择适合学生掌握的武术套路,向他们进行示范,并逐步引导学生跟随练习,通过重复训练,培养他们的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

5. 对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对抗的练习,根据学生水平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如拍击、格斗等。

在练习中强调技巧的正确使用和对伙伴的尊重。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欣赏武术表演或观看相关视频,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理解。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少年拳教案体育与健康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活动和运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身体各项素质,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武术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力量和耐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和自律的品质。

本文将针对小学体育与健康中的武术教学,设计一份适用于少年学生的武术拳教案。

一、教案目标通过武术拳教学,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力量。

同时,通过武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案内容1. 武术基本动作练习:- 开合跳:学生站立并保持站位,然后双腿同时跳开,再同时跳回原位,反复进行。

- 弓步:学生双脚分开,一脚前踏一大步,屈膝下压,保持身体平衡。

- 翻滚:学生跪地,头部向前滚动,保持身体的连贯性。

- 直拳:学生站立,双拳收在胸前,然后用力直击前方空气,并保持姿势。

- 踢腿:学生站立,提起一只腿向前或向侧边踢出,并保持平衡姿势。

2. 武术套路练习:- 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学生可以逐渐组合成为一套武术套路的练习。

- 套路的动作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以方便学生掌握和练习。

- 在练习套路时,学生需要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美感,并且注意呼吸的稳定和调控。

3. 武术对抗练习:- 在一定的安全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对抗的方式进行武术技巧的练习。

- 学生可以配对进行对抗练习,以培养他们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 对抗练习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和约定,尊重对手,并且学会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所学的武术技巧。

三、教学策略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身体素质,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教学。

2. 渐进式教学: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武术技巧。

3. 环境创设:为学生提供开放、宽敞的场地,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武术动作的练习和对抗训练。

4.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的示范和趣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武术》教案

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武术》教案

高中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武术》教案一、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功:柔韧性、力量、速度、协调性训练。

2. 武术套路:五步拳、少年拳、简化太极拳等。

3. 武术实用技术:防守与进攻技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对武术的认识和兴趣。

2. 通过学习武术,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武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和力度。

2. 教学重点:五步拳、少年拳、简化太极拳等套路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响、教学视频、示范器材。

2. 学具:武术服装、护具、拳套、脚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观看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邀请校武术队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武术。

2. 基本功训练(10分钟)柔韧性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腿部、腰部、肩部等关节的拉伸练习。

力量训练: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练习。

速度训练:进行折返跑、跳绳等练习。

协调性训练:进行步伐、手眼协调等练习。

3. 套路教学(10分钟)五步拳:分解动作教学,强调动作要领。

少年拳:示范教学,指导学生跟练。

简化太极拳: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实用技术教学(10分钟)防守技术:教授挡、闪、躲等防守动作。

进攻技术:教授拳、脚、摔等进攻动作。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武术动作,分析其动作要领和技巧。

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强调动作要领。

六、板书设计1. 五步拳动作要领2. 少年拳动作要领3. 简化太极拳动作要领4. 防守与进攻技术动作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作业:每天进行武术基本功训练,每周至少完成两个套路的练习。

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武术元素,如武侠电影、电视剧等,分析其动作技巧。

2. 答案:家庭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武术教学教案[篇]

武术教学教案[篇]

武术教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武术”部分,具体包括第一节的“武术基本动作”和第二节的“简化太极拳”。

详细内容包括基本手型、步型、身型、基本腿法和太极拳的起式、白鹤亮翅、搂膝拗步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简化太极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太极拳的连贯性和身韵,以及武术动作的力度和协调性。

重点:武术基本动作的准确性,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和身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视频、音响设备、示范器材。

学具:武术服装、太极拳音乐、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基本动作教学:a. 教师示范基本手型、步型、身型,学生跟随学习。

b. 教师逐一纠正学生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c.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动作准确性。

3. 简化太极拳教学:a. 教师示范起式、白鹤亮翅、搂膝拗步等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b. 学生跟随太极拳音乐,连贯完成太极拳动作。

c. 教师指导学生身韵和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质量。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武术基本动作和简化太极拳,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武术基本动作:a. 手型、步型、身型b. 基本腿法2. 简化太极拳:a. 起式b. 白鹤亮翅c. 搂膝拗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录制一段自己练习武术基本动作和简化太极拳的视频。

2. 答案:视频中需展示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和身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动作协调性仍有待提高,需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武术比赛和表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动作准确性、连贯性和身韵。

武术教案完整版

武术教案完整版

武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11章第二节“武术”,具体内容包括:武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功、基本手形和步形、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和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基本手形、基本步形和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武术的基本功、基本手形、基本步形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武术视频资料、图片、挂图、音响设备、武术器材(如剑、棍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武术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武术的动作和技巧。

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对武术的认识和感受。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功、基本手形和步形、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武术的内涵和特点。

3. 动作示范与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武术的基本功、基本手形、基本步形和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4. 组合动作训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武术组合动作的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武术基本功、基本手形、基本步形的练习,教师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武术教案板书设计:1. 武术基本概念2. 武术基本功3. 武术基本手形4. 武术基本步形5. 武术基本动作6. 武术组合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武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功、基本手形和步形、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

2. 作业答案:武术的基本概念: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攻防兼备、形神兼备的特点,旨在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武术的基本功:包括马步、虚步、仆步等,是武术动作的基础。

武术的基本手形:包括拳、掌、勾等,是武术动作的手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学设计
壱、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
“武术进课堂”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武术也是我们高中阶段的必选内容之一。

目前有着丰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武术并没有深植于大众群体,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拳的推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国段位制长拳的实施,从高角度、高视野的方位,重新审视了武术教学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改以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模式。

内容新颖,教学评价合理,学生易学易练易提高,对今后中国武术的普及推广必将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我校的体育教学从2015 年起,进行选
项教学,因为师资等情况,本级部还没有开始武术选项教学,学生武术素养相
对来说较弱,这也给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的设计时候尽可能的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内容。

从易到难,逐渐深入。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的重点任务是武术的攻防演练。

四、教学内容: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拳一段动作及攻防练习
五、教学目标:根据高二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
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拳一段动作及攻防练习(2)体能目标: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加强武德教育,以此培养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的设置体育骨干,重点强调小组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解示范法、挂图展示、分组学练等方法。

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采用观察法、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团队配合等。

1. 运动参与:走进武术,了解武术,热爱武术,积极练习,弘扬博大的传统武术精神。

2. 运动技能:掌握散手的基本步法、拳法、腿法和以意念调理身心及呼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3. 身体健康:通过练习,提高抗ft 打能力和身体速度、柔韧及协调、灵敏、耐力素质。

4. 心理健康:建立自尊自信顽强的理念;正确调节心态情绪,及时校正心理紧张以及培养遵纪守则的意志
品质。

5. 社会适应:学会和协的人际关系,了解、理解、尊重同伴,强化武德,不恃功欺人。

高二年级武术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计划
模块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