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便秘中药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本文旨在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便秘的方法。

便秘是一个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其概念比较复杂。

在诊断时需要考虑病人原来的排便惯和病史的长短。

有的学者将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便干燥称为便秘,将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称为排便困难,两者合称为排便障碍性疾病。

2.辨证要点便秘的根本原因是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接受经过小肠泌清别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中医中药治疗便秘的方法包括辨证论治、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

3.辨证要点中医治疗便秘的关键是辨证论治。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以从肺、肝、肾、脾胃等方面入手治疗。

气虚便秘、气滞便秘、血虚便秘、血瘀便秘、津亏便秘等不同类型的便秘,需要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

同时,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也可以辅助治疗便秘。

4.外治法外治法是指通过外部手段来刺激肛门和直肠,促进排便。

常用的外治法包括灌肠、热敷、冷敷、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刺激肛门和直肠神经,促进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从而促进排便。

5.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刺激腹部和背部的穴位,促进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腹部推拿、背部推拿、足三里按摩等。

6.便秘的外科治疗便秘的外科治疗主要是指直肠手术。

对于一些严重的便秘病例,如直肠脱垂、直肠癌等,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

7.结论中医中药治疗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便秘时,可以结合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便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一般以内治为主。

但随着对便秘认识手段的不断发展,对一些特殊原因的便秘,如保守治疗无效的话,可考虑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的便秘主要是直肠梗阻性便秘,如直肠前突、盆底直肠肌痉挛综合征手术。

国外也有部分手术病人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进行手术治疗,但并发症较大,不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1.___.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便秘6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03:68.2.___,___.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经验[J].中医杂志,2007,48(9):790.3.世仲,___.中医中药便秘中医辩证分型的依据[J].南京卫生年鉴,1992:47-48.。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临床疗效及有效护理措施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临床疗效及有效护理措施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临床疗效及有效护理措施摘要:目的观察、探究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的便秘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把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的常规治疗和护理。

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和护理。

最后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等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便秘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要比试验组患者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更加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效果较为好,并且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脑卒中患者;便秘便秘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环境变化而活动降低,饮食和排便的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同时由于其疾病必须要服用一些利尿和脱水相关的药物最终致使了患者的便秘。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观察、探究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的便秘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把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的常规治疗和护理。

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和护理。

本次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护士的告知下这80例患者和其家人都自愿配合本次的研究。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34岁~72岁,平均(52.4±2.27)岁;试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31岁~77岁,平均(54.1±3.48)岁,然后分别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年龄和其他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干预
· 386 ‘
光 明 中 医 2015年 2月 第 30卷 第 2期 CJGMCM February 2015.Vol 30.2
脑 卒 中患者 便 秘 原 因分 析及 中 医护 理 干 预
吴 志 勤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 照组给 予常规 内科护理 ,观 察组给予饮食 、运动 、穴位按 摩、排便 习惯 、心理调 节及 睡眠和药物 治疗等 中 医护理 干预。结果 对照组便秘发生 18例(30%),观察组便秘发生8例(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 中患者便秘的发生。
内压也 同时升 高 ,导 致再 出血 和再梗 死 ,严 重影 响疾 病 秘结 。 的治疗 与 康复 ,故保 持 大便 通 畅 对 脑 卒 中患 者 的恢 复 2.4 疾病 因素 脑 卒 中后与排 便 有关 的神 经受 损 ,扰
极 为重要 。2012年 9月 至 2013年 9月 ,对 我 科 脑 卒 乱 排便 反射 ,同 时瘫痪 患 者 由于 腹 肌 、膈 肌 、括 约 肌 等 中患 者进 行观 察 ,分 析其便 秘 原 因 ,同时对 观察 组 实施 无 力 ,使 得排 便量 减低 。长期 卧床 ,活 动量 少导 致 胃肠
重 了排 便 的 困 难 。 2.6 睡眠质 量 的影响 因对 住 院环境 感 到陌生 、同室 病友相 互影 响 ,疾病 不适 等影 响睡 眠质量 ,睡 眠质 量差 的人便 秘 发生率 较 常人高 。
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3 护 理 干 预
1.2 方 法 对 照组 人 院后 行 常规 内科护 理 ,观察 组在 3.1 评估 估及 沟 通 认 真 评 估 排 便 习 惯 及 既 往 史 ,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中西医防治进展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中西医防治进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第 5 卷第 4 期VoC5, No. 4# 2019・67・DOI : 10.11997/nitcwm. 201904020-中医特色护理-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中西医防治进展姚 娟1,徐彩梅1,祝秋萍2,周佳琦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1.急诊综合重症监护室;2.护理部,上海,200062)摘要:便秘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及并发症,便秘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水平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有效防治便秘对稳定血压、预防并发症及提高脑卒中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临床防治脑卒中后便秘有中医疗法 和西医疗法,各具有优势。

本文将近年来中西医防治脑卒中后便秘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 便秘; 预防; 治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9)04-0067-04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研究[1]表明 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便秘发生率可达到41.9%,一定程度上可 以反映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2]。

脑卒中后可能由于肢体瘫痪、卧床不动、吞咽不能、抑郁或焦虑、神经源性或不能察觉的肠道症状、排便中枢损害 和排便反射被扰乱、脱水剂药物的应用等原因引 起便秘[3]&便秘患者由于粪便的累积、不正确的排便方法等用力排便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颅内出血、脑卒中复发等。

脑卒中后便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增加了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

1便秘对脑卒中的影响功能性胃肠病罗马-诊断标准[4'5〕对便秘的描述为:排便性状为硬粪或干球粪,排便时困难费力,排便有不尽感,排便时有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以及排便需要手法辅助。

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粪便停滞于肠腔内过久,水分被吸收,导致粪 便干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6]。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中西医防治方法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中西医防治方法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中西医防治方法脑卒中属于慢性病中的一种,治疗难度比较大,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脑卒中后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使患者饱受摧残,其中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卒中后,患者的排便中枢受到的损害,其肢体也陷入了瘫痪状态,需要长期卧床,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就会逐渐被消弱,从而引发便秘。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小小的便秘可引发大的健康隐患,这是因为粪便长时间堆积在其体内,再加上不正确的排便方式,可使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颅内出血等症状,甚至再次诱发脑卒中,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一、脑卒中患者引发便秘的原因(一)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过于精细,饮食结构过于单调且缺乏水分,这些饮食经消化后不会留有太多的残渣,不足以使肠壁受到强烈的刺激,且形成的粪块不会给直肠粘膜造成强烈的刺激,大脑因为没有足够的感觉冲动,以至于患者的排便感不强烈。

(二)活动量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静养,几乎没有了活动量,这样一来,肠胃蠕动能力逐渐减弱,上腹部肌肉也会随之逐渐萎缩,导致排便无力,大便在肠腔中停留时间过长,粪便中的大部分水分被肠粘膜重新吸收,使得大便干燥、坚硬,加大了排出的难度。

(三)神经、精神等因素脑卒中有着较高的致残率,患者在康复期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要知道,过度焦虑容易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度,而抑郁、恐惧的情绪可对排便反射造成影响,长此以往,形成了令人痛苦不堪的便秘。

(四)药物因素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康复期间需要服用一些药物,如甘露醇、利尿剂等,这些药物可增大便秘的发生率。

另外,长期服用抗高压药物,如甲基多巴、美加明等,也可引发便秘。

二、脑卒中后便秘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首先,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经过细菌的发酵腐败,可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氯、甲烷酚、硫化氢等,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被肠道重新吸收的话,不仅会对糖、脂代谢造成影响,还有可能使周围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受到损伤。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摘要:中风后便秘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临床治疗中,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较西医有着多方面的的优势,不仅没有西药治疗的副作用,而且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增强体质,是今后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主要研究方向。

现简要回顾近年来临床报道的中风后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风;便秘;综述中风后便秘是指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出现的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三次),大便干结难下,排出困难或者排便反射减弱等需要借外力辅助排便的一类表现[1],或是指脑血管意外发生前在已有便秘的基础上有所加重。

根据国内外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4]:中风后发生便秘的几率达到30%~60%。

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因大便努挣而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再次中风、甚至猝死[5],所以解决中风后便秘临床意义重大。

1发病机制中医认识便秘始于《内经》中的“后不利”,“大便不利”,“大便难”,并且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并基于内经所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逐渐认识到便秘是一种病位在大肠,致病因素众多而导致大肠传导不利的疾患。

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文献报道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1)脑中风类型以及中风时脑部受影响的区域,都关系到便秘的发生率,其中以发生出血型中风以及基底节区中风时便秘的发生率最高[6];(2)食量减少且过食精细食物缺乏纤维素[7]的饮食因素;(3)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导致胃肠蠕动减少[8]的活动因素;(4)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引起的焦虑、自卑、紧张等不良情绪[9]的心理因素,导致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胃肠功能障碍;(5)中风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的降压、调脂、脱水利尿等治疗药[10]的药物因素。

2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21中医内治法中风者多为年过半百,脏腑虚衰,肝肾阴虚,加之情志过极,气机逆乱,五志过极而化火,发为内风,风火夹痰夹瘀上扰发为中风。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Stroke)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失去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中,在中风后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引起的便秘病因复杂,病机多样,治疗难度较大,其中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综合调理,达到疏通肠道、缓解症状的目的。

望:中风后便秘经常伴随着舌苔厚腻、口干苦、脸色晦暗等症状,常常反映出湿热内蕴和脾胃虚弱的病机,因此治疗中应该以清热化湿、健脾通便为主。

闻:中风后便秘的治疗需要根据体质、病机不同,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综合调理。

在中医诊断角度,介绍了湿热蕴结、肝郁气滞、气虚便秘等不同的中风便秘类型,为个体化中医治疗提供了方向。

问: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中医针对患者的自觉症状、大便性质、精神状态等细节进行询问,作为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

患者常常伴随着乏力、头痛、消化不良等问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

切:中风后便秘的治疗,通过颈椎按摩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同时充分调理体液代谢,预防因脏腑功能失调、体表经络瘀阻等引起的便秘。

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中医认为中风后的便秘可以归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气血不足气滞等不同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1.改善脾胃功能中风后便秘往往与脾胃虚弱有关,可以使用健脾益肠、消食化湿的药物,如大黄、山楂、枳壳、陈皮等。

2.调理气血循环中风后便秘的病机与气血不足、气滞有关,可以使用活血化瘀、通络利脾的药物治疗,如当归、川芎、红花等。

3.清热解毒湿热蕴结型中风便秘,需要清热解毒、化湿利便,可以选择龙胆草、黄连、茯苓、泽泻等药物。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之一,对中风后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足三里、中脘、大肠俞等穴位,可以调理肠道、刺激腹部活动,增加大肠蠕动,缓解便秘。

同时,针灸治疗便秘还可以调理患者的情绪,缓解中风后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状态,有助于患者康复。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因为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肠胃的蠕动及排便功能受到影响。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对便秘的特点,主要从中医体质辨识、针灸、草药及饮食等方面进行治疗。

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诊断及治疗的基础,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胃肠失和型是中风后便秘的常见体质,表现为大便干燥难排,口干胸闷,经常感到不舒服。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便秘的传统方法之一,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

常用的穴位有天枢、关元、气海、大椎、中脘等穴位。

草药也是中医治疗便秘的常用方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方剂,具有缓解便秘,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大承气汤、芒硝丸、麻子仁丸等。

饮食上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胡萝卜、苹果、香蕉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压力,增加排便次数,减少便秘。

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之上,中医治疗方法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针灸、推拿和穴位贴敷等中医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卒中后便秘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刺胃输人和外周穴位是针灸治疗便秘的常用方法,通过针灸刺激促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

推拿可以刺激肠道,增强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或贴剂贴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穴位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改善便秘。

总之,中风后便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后遗症,中医针灸、草药、饮食、推拿和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针对个体化的特点进行治疗,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后便秘中药治疗论文
【摘要】结合文献分析和临床实践,从卒中的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分析卒中后便秘的中药治疗。

认为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重、变化多,风、火、痰、瘀相互交织,多以实证为主,通腑泻热是中风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恢复期以肝肾亏虚为本,痰瘀阻于经络为标,以虚实夹杂为特点,治疗应标本兼顾,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缓下通便;后遗症期以虚为主,或兼有实证,治疗以益气养阴,温阳行气,润肠通便为主要疗法。

【关键词】中风/中药疗法;便秘/中药疗法;辨证论治
便秘是卒中(中风)的常见伴随症状之一,尤见于中风急性期。

对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度过急性期但仍需卧床的患者,便秘也很常见。

RobainG等[1]对15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便秘的发生率为60%,并表明便秘可加重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

国内有医学统计,脑卒中患者的死亡诱因10%为便秘[2]。

黄小波等[3]的观察发现,大便秘结时,排便用力过度可以增高颅内压,导致卒中病情加重;庄礼兴等[4]认为,便秘对于出血性卒中患者是一个不良信号,会使血压上升,诱发再次出血。

为防止卒中后便秘,西药常选用硫酸镁、酚酞或液体石蜡等,操作简单但易导致腹泻、大便失禁。

范一宏等[5]报道通过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酚酞和大黄可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在用药过程中发现大鼠对酚酞和大黄逐渐产生耐受性,酚酞和大黄的泻下作用越来越差,致使用药剂量不断加大,这与临床上慢性便秘患者长期服用泻剂,效果减低,用药剂量逐渐加大的过程非常相似。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将卒中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根据卒中后便秘发生机制的不同,运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少。

1卒中后急性期便秘的中药治疗
卒中后急性期指发病6h至2周。

此期患者病情重、变化多,风、火、痰、瘀相互交织,《内经》指出:“正时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

此期以实证为主,阳热亢盛,炼液成痰,阳明热结,腑热上蒸。

患者常见神昏、高热、肢瘫、喉中痰鸣、腹胀、便秘、舌苔黄燥、口气臭秽等。

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通腑泻热是中风急性期治疗的关键。

选用承气汤类为主方并随证
加减,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等;痰多者加法半夏、陈皮、竹茹;血瘀明显者加赤芍、当归、桃仁;气血虚弱者加太子参、当归、甘草;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肠燥津亏者加火麻仁、杏仁。

方中大黄、芒硝一可借通降阳明胃腑之势,使实热邪浊随大便而去;二可借泻下阳明之力,上病下取,使血气下行,痰热消散,气血谓顺,元神之府自然清净;三则借通导腑气之力祛痰化瘀,清热解毒,推陈出新,使痰热有其出路而达开窍醒脑、神明复用之目的;四则急下存阴,使欲竭之真阴得以保存,邪去正安。

中草药保留灌肠治疗中风后便秘有效,但亦有人认为,为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需禁止灌肠,但可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选择使用[6]。

何静[7]将68例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脑卒中的基础治疗。

西药对照组给予口服果导片,隔天1次,睡前服用;治疗组服中药汤剂小承气汤加减。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卒中后恢复期便秘的中药治疗
卒中的恢复期指发病后2周至6个月。

度过急性期,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风阳渐平,急性期所见舌红苔黄、口气臭秽、大便秘结等阳明腑实证逐渐消退,而以肝肾亏虚为本,痰瘀阻于经络为标,或由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多静少动,思虑过度,情志不舒而致气机郁滞,痰瘀内阻;或腑实肠燥,肠道津亏,加之各种通便药应用不当,耗伤津液;或中风后久卧伤气,脾胃虚弱,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停滞,肠道传导失常而便秘等等。

正如清·王清任云:“既得半身不遂之后,无力使足动……,如何有气到下部推大恭下行?大恭在大肠,日久不行,自干燥也”。

治疗应标本兼顾,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缓下通便,可选用麻子仁丸加减。

麻子仁丸以润肠药配伍小承气汤组成,润下之中兼能泻热,专用于津液不足而兼肠胃燥热之便秘。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方中大黄、芒硝急下燥热以存阴气;人参、当归补益气血;麦冬、生地、玄参、海参滋阴养液;姜汁、大枣、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桔梗开宣肺气,通调胃肠。

全方泻热通便与滋阴益气并行为治,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随症加减: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丹参等;气行则血行,加用黄芪、党参等补益肺脾之气,木香、乌药、沉香等顺气理气。

郭二霞[9]将
8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脑卒中的基础治疗。

对照组41例给予口服酚酞片01g,每天1次,睡前服用;治疗组42例口服自拟新加黄龙麻仁汤,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190%、9524%,对照组分别为1707%、561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中国论文联盟-3卒中后遗症期便秘的中药治疗
卒中后遗症期指发病6个月以后。

该期以虚为主,兼有实证,其病理机制多为肝肾阴虚,津液不足以润肠通便;或久卧耗伤气血,气虚不能推动糟粕下行;或素体阳虚,阴寒内生,阴气固结,留于肠胃。

治疗以益气养阴、温阳行气、润肠通便为主。

气血不足者选用益气养血通便方,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当归、鸡血藤补血润燥;火麻仁、瓜蒌仁润肠泻热,佐以枳实、莱菔子、厚朴行气除满,消积导滞。

阴液不足者可选用增液汤,可加用当归、桃仁、芍药、黄芪等,取津血同源之意;阳气虚衰,大便坚涩,排便困难者,给予济川煎;郁病者(精神异常),多属肝脾郁结、情志失和,宜理气安神、化痰逐瘀,予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桃红四物汤。

若患者几日未解大便,证见舌苔厚腻,口气臭秽,属因虚致实,或气郁日久化火,证见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均宜攻补兼施并配合使用清热通便或理气通便类药物。

王洪真等[10]将8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6例,自拟养血润肠l号方为基本方,随证化裁,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l00mL;对照组20例,口服果导片2片,每天3次。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病案举例:陈某,男,79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年于2008年6月30号入院。

患者曾于2007年6月因左侧大脑枕叶梗死入我院住院治疗,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可自行走路后出院。

近1年来患者逐渐出现情绪低落,伴有大便干结,3~4d1次,失眠,胸胁胀闷。

察其舌质红,苔薄少,脉弦细,考虑患者阴血不足,肝气郁结。

入院诊断:中医:(1)中风后遗症期,肝肾阴虚,脉络瘀阻;(2)郁病,肝气郁结。

西医:(1)脑梗塞后遗症期;(2)抑郁症。

治以疏肝解郁、养血通便为法,予增液汤合四逆散加减。

患者服1剂后大便即通。

住院2周,情绪稳定,二便通畅,给予出院。

卒中和便秘为中医学两个不同的病症。

二者有其内在联系,互相影响。

卒中后气血更虚,阴亏于下,促使便秘发生;便秘则大肠传导失司,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气血不能濡养肢体经脉,加重中风病情。

总之,急性期多以实证
为主,恢复期虚实夹杂,后遗症期以虚为主,或夹有实证,应随症治之。

【参考文献】
[1]RobainG,ChennevelleJM,PetitF,etal.Incidenceofconstipationafterrecentv ascularhemiplegia:Aprospectivecohortof152patients
[J].RevNeurol(Paris),2002,158(5Pt1):589.
[2]周兰.实用老年消化系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87-92.
[3]黄小波,李宗信.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8):622.
[4]庄礼兴,丁晓红.脑卒中后遗症的针灸疗法[J].现代康复,2001,5(11):14.
[5]范一宏,王梅,吕宾,等.大鼠泻剂结肠肠壁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的表达及其意义[J].胃肠病学,2006,11(2):72.
[6]姚宗英.调胃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痰热腑实中风便秘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6):14.
[7]何静.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便秘48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1):67.
[8]张福珍.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64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4,12(6):345.
[9]郭二霞.新加黄龙麻仁汤治疗老年中风后便秘42例[J].新中医,2008,40(2):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