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静脉炎分级标准

合集下载

静脉炎分级临床护理工具量表、分级标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静脉炎分级临床护理工具量表、分级标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静脉炎分级临床护理工具量表、分级标准、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在临床工作中,常根据静脉炎的分级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治疗措施。

量表简介
静脉炎分级是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制订,该机构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分级标准的制定使临床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的分级釆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分级标准
0级:无临床症状。

1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

2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

3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

4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外周静脉短期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发生静脉炎的例数X1000)/ 外周留置静脉导管的总例数=外周静脉炎发生率%。

2. 与输液相关的静脉炎:拔除输液通道停止该部位输液,并进行干预。

3. 2级及以上的静脉炎,应进行异常事件报告。

4. 外周短期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应低于5%或更低。

静脉炎分级标准

静脉炎分级标准

静脉炎分级标准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由于静脉内插管、输液、静脉输液等操作引起。

静脉炎的严重程度不同,根据其症状和体征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级。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对于医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也有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下面将介绍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一、轻度静脉炎。

轻度静脉炎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温热等症状,但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适当休息,局部冷敷或热敷,以缓解症状。

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患部肌肉,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红肿。

二、中度静脉炎。

中度静脉炎的症状比轻度静脉炎更为严重,局部红肿、疼痛、温热等症状明显,并且可能出现轻度的浸润和肿胀。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局部抗炎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

同时,患者需要减少局部受力,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症状。

三、重度静脉炎。

重度静脉炎是一种严重的静脉炎症状,局部疼痛、红肿、温热等症状非常明显,并且可能伴有明显的浸润和肿胀。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局部抗炎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甚至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同时,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一切过度活动,以免加重症状,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四、并发症。

除了以上三种分级外,静脉炎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

这时患者需要立即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

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对于及时了解病情、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患者在出现静脉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同时,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静脉内插管、输液等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只要我们及时了解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恢复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及时处理和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来判断,曾有报道过因前期未引起重视导致坏 死病例的 。
15
预防措施
3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 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 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 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挤 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 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
因此这些都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 节。
39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高渗液的外敷是不可用硫酸 镁和酒精的.因为硫酸镁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只能 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敷.对于高渗液渗 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而甘露醇和钙剂也属于 高渗液,为什么却能用硫酸镁湿敷? 因为硫酸镁外敷的主要机理是为了拮抗钙离子, 而钙离子是平滑肌收缩的重要因素;因此敷用 硫酸镁可舒张皮肤及皮下血管平滑肌,拮抗由 于甘露醇外渗造成的血管收缩。所以用50 %硫 酸镁液湿敷时2 h 更换1 次
胀处,用胶布固定,每1-2h更换1次。
29
输液外渗的处理(九)
水泡的处理(小水泡)
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避免摩擦和热敷 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 每天用碘伏消毒,让水泡自然吸收(无
条件者仍局部湿敷)
30
脂肪乳外渗 -1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 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 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 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 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40
4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7
输液外渗的处理(七) 0.5%的654-2溶液湿敷 如多巴胺的渗出
方法:654-2 10mg+0.9%NS10ml配制 成654-2溶液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 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 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 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

静脉炎判定标准

静脉炎判定标准

静脉炎判定标准
静脉炎判定标准可以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标准进行判断。

该标准将静脉炎分为0到4级,具体如下:
0级: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无需特殊治疗,基本上能自行痊愈。

1级:患者的穿刺部位出现红斑,可能伴随或不伴随疼痛。

2级:穿刺部位疼痛,同时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条索状物形成,可以触摸到条索状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3厘米,同时可能有脓液流出。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静脉内血液淤积或血管壁受损引起的。

静脉炎的严重程度不同,根据其症状和体征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

下面将介绍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轻度静脉炎。

轻度静脉炎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全身症状。

在临床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处的红肿情况以及患者的自述症状来初步判断为轻度静脉炎。

此时,患者通常可以通过休息、局部冷敷等方法缓解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二、中度静脉炎。

中度静脉炎的症状相对较重,局部疼痛、红肿明显,可能伴有患处皮肤发热、硬结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此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局部热敷、使用抗炎药物等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重度静脉炎。

重度静脉炎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患者局部症状明显,甚至可能出现溃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全身症状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恶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此时,需要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局部手术治疗,如切开引流、清创等,以及全身抗生素治疗,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四、并发性静脉炎。

并发性静脉炎是指静脉炎并发其他严重疾病的情况,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此时,患者的症状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需要紧急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严重程度不同,需要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级。

轻度静脉炎通常可以通过休息、局部冷敷等方法缓解症状;中度静脉炎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局部热敷、使用抗炎药物等治疗;重度静脉炎需要立即就医,进行局部手术治疗和全身抗生素治疗;并发性静脉炎需要紧急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一疾病,保护自己的健康。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通常是由于静脉内发生炎症而引起的。

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级,这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一、轻度静脉炎。

轻度静脉炎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和触痛。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发热和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血管内可能会有一些血栓形成,但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上,可以采用局部热敷和轻度的抗炎药物来缓解症状,并且建议患者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二、中度静脉炎。

中度静脉炎的症状相对较重,局部红肿和疼痛程度增加,触痛感也更加明显。

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发热和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管内的血栓形成也更为明显。

此时,治疗上需要更加重视,可以考虑口服抗生素和抗凝药物,以减轻炎症和预防血栓进一步扩散。

同时,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站立和走动过多,以免加重症状。

三、重度静脉炎。

重度静脉炎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非常明显。

局部红肿和疼痛非常剧烈,触痛感极强,甚至可能出现皮肤溃烂和渗液。

发热和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也十分明显,血管内的血栓形成严重影响了血液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上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和抗凝药物,以及局部引流和清创手术。

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形式的活动,直到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四、并发症静脉炎。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静脉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症状非常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治疗上需要立即进行抗凝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散和脱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同时,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护,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急救情况。

总结: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患者在发现静脉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同时,平时也要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避免长时间站立和久坐不动,保持适当的运动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由于静脉内血液淤积、血栓形成或感染等引起。

静脉炎的严重程度不同,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影响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

下面将介绍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一、轻度静脉炎。

轻度静脉炎是指患者出现轻微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或触痛等,但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轻度静脉炎通常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按摩和口服消炎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二、中度静脉炎。

中度静脉炎是指患者出现较明显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触痛和患部皮肤温度升高等,且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静脉炎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局部抗炎药物或抗生素的治疗,以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三、重度静脉炎。

重度静脉炎是指患者出现严重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触痛、皮肤潮红、水肿、溃疡等,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重度静脉炎需要紧急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局部手术治疗或静脉内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的恶化。

四、并发症静脉炎。

并发症静脉炎是指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栓塞、感染性休克等,已经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并发症静脉炎需要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紧急手术治疗或静脉内药物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通过以上分级标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如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穿着舒适的衣物等。

一旦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疾病加重影响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静脉炎,并加强对其预防和治疗的重视。

静脉炎

静脉炎

1190
50%GS
2526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 (药物输注速度 )
部分静脉流速 外周小静脉5ml/min 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 肘部及上肢静脉100~300ml/min 锁骨下静脉1~1.5L/min 上腔静脉2~2.5L/min
不容忽视的血流变缓因素:偏瘫侧静脉炎发 生率高达32%;下肢较上肢血流缓慢,卧床 或术后更慢;局部包扎与制动
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季德胜 蛇药碾成粉加硫酸镁注射液调匀成糊状存
于有盖小瓶内,然后用棉签将药涂于外渗 处皮肤上,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 厚1~2mm,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 定,盖上瓶盖。每隔4h换药1次。
使用甘露醇时多要求快速滴入,因此易刺激局部 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大量渗透至皮下 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 。
50%GS+25%硫酸镁+VitB12
酚妥拉明局部湿敷(适用于血管收缩性药物)
方法:取酚妥拉明1ml(10mg)加生理盐水50ml ,取4层纱布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每次局部 湿敷30m in,每天早、中、晚各1次,持续湿敷。 湿敷时间均为3~7d。
马铃薯外敷法适用于各种药液渗出的外敷
将马铃薯洗净,切成透明的薄片,贴于肿 胀处,用胶布固定,每1-2h更换1次。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感染因素
操作者的技术 留置针留置时间 留置输液装置/接口感染 敷料使用和更换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不良后果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治疗费用; 病人满意度下降; 医患投诉;
预防:
健康宣教
加强无菌观念及技术能力������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苦 练基本功, 提高穿刺成功率。 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 和使用浓度,一次性棉签在有效期内使用,打开棉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s静脉炎分级标准
INS静脉炎分级标准是指对于因静脉留置而引起的完全可预防的局部
不良反应进行及时评估和记录,并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分类,以确定
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的标准。

通过INS静脉炎分级标准的应用,可以
有效地降低患者因静脉导管留置所引起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INS静脉炎分级标准通常分为4级,具体如下:
1. 1级:局部感染症状轻微,局部红肿或者疼痛,无明显浸润感。

2. 2级:局部感染症状明显,局部红肿或者疼痛明显,部分浸润感;
或者导管口或附近发生小型血肿,但没有明显浸润感。

3. 3级:局部感染症状严重,呈现明显红肿、疼痛和浸润感,甚至局
部皮肤坏死、脓疱和潮红等症状。

但典型的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
等不明显或缺失。

4. 4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症状明显,如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荨
麻疹、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应用INS静脉炎分级标准,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具体的操作
步骤:
1. 根据INS加贴在IV导管固定器上的表格,选择相应的分级标准评估。

对于评估结果,应以“唯一”评估结果为准。

2. 对于评估结果为1级和2级的患者,应及时停止使用导管并更换,
另外可进行后续必要的护理和预防措施。

3. 对于评估结果为3级和4级的患者,除了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导管并
更换,还应该加强治疗和预防措施,避免感染进一步发展并影响患者
的健康状况。

总之,INS静脉炎分级标准的应用能够及时有效地评估和记录因静脉
留置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护理服务。

在具体的护
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标准要求对其进行评估和记录,对不同的等
级进行不同的处理和预防,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
的健康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