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合集下载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PICC(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在患者输液、输血或化疗中广泛应用。

它的出现,大大减轻了患者疼痛和不适,提升了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然而,许多患者在使用PICC后出现了机械性静脉炎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一、原因分析1. 静脉通路插管不当静脉通路插管不当是可能导致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一个原因。

一般来说,PICC置管的操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需要选择适合患者的管径和长度。

如果置管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静脉壁损伤,从而引起局部充血和浮肿。

长时间不动的管道会搏动静脉内膜和外膜之间,造成机械性刺激,使静脉壁受到物理性创伤,并引起局部充血、肿胀、高压和感染等不良反应。

2. 血流速度过缓当静脉内血流速度过缓时,容易导致血浆蛋白在管道内聚积,增加了静脉内膜的阻抗。

从而容易造成血液淤积和微血栓的形成。

通路不畅或血流速度过快同样也是可能造成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

当管道阻塞或血液流速过快时,会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和血管壁张力增大,这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最后形成机械性静脉炎。

二、护理体会1. 细致的插管操作在插管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静脉情况、皮肤状态、身体部位等等。

在插管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仔细性。

操作时需要用无菌手套,并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毫无提高或者操作失误。

2. 管路的护理在管路护理中,需要每4小时检查一次,观察管路的通畅性及皮肤局部有无红肿、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和医生取得联系。

阻塞的通路需要拔除或更换。

3. 必要的检查每日必须记录患者PICC通路的状态,必要时做深静脉回流试验,以观察管路的有效性、安全性、流量等情况。

如果出现局部红肿或感染病灶,需要及时处理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患者的宣教对于PICC置管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宣教,并让患者要注意正确的用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04
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 与处理案例分析
成功预防静脉炎的案例
案例描述
总结
某医院在为患者植入PICC导管时,采 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 的导管型号、确保导管插入技术熟练、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等。
成功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所 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成功因素
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确保导管插入 顺利,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定期 评估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问题。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PICC所致 静脉炎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 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等类型。
发生机制与原因
机械性静脉炎
由于PICC导管在插入过程中对静 脉内壁的刺激,以及导管在血管 内的摩擦、碰撞,导致内皮细胞
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化学性静脉炎
由于PICC导管材料、药物、消毒 剂等对静脉的刺激,导致血管内皮 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01
02
03
更新预防策略
根据最新的研究动态,更 新PICC置管后的预防策略, 提高预防效果。
推广物理预防方法
推广使用物理预防方法, 如压力衣、弹力袜等,以 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药物使用的规范
根据研究结果,规范抗炎、 抗凝药物在预防PICC所致 静脉炎中的使用,确保安 全性和有效性。
案例描述
某医院在为患者植入PICC导管时,未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 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静脉炎症状。医生虽然采取了相 应的处理措施,但效果不佳。
失败因素
未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导致导管插入困难,损伤血管内 皮;未定期评估患者情况,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总结
失败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能导致患者遭受更多的痛苦和并 发症。

PICC 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PICC 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PICC 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穿刺有许多优点。

但是其引起的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发生率高达15.15%。

本文将对PICC 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展开介绍,得出防护重点在于熟悉其诱发因素,实施主动干预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护理技术[1]。

而机械性静脉炎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是由于各种机械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发生率高达15.15%[2,3],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 小时,形成局部炎症并产生红、肿、热、痛及局部组织增生及硬结。

本文对近年来导致PICC 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1 机械性静脉炎致病因素分析导管本身的直接因素:①导管在穿刺过程中、置管后的位置漂移以及非正常脱出等因素,对血管壁反复摩擦和机械性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损伤,使血管内膜受损后释放炎性介质,从而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症反应。

②材质原因也有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能性。

与操作者有关的因素:①选择不合适的导管型号。

②受有粉(润滑粉)手套的影响。

③置管操作技巧有待改善,穿刺手法不规范等,均有导致导管穿出血管外或者血管内膜受损,而引起炎症的可能性。

此外,导管未达到预期位置也是机械性静脉炎的好发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①过敏体质。

②血管充盈度不够。

③情绪因素的影响。

2 预防措施针对导管:①尽量减少患者的体位变动及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度。

②目前硅胶类材质巴德三向瓣膜导管生物相容性高、细软、表面光滑、可抵御其他化学物质侵袭,相对于聚脉胺脂类材质来说,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机率小。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PICC 管的组织相容性将会逐渐改善,因为材料本身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将会逐渐减少。

PICC置管早期机械性静脉炎的症状、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早期机械性静脉炎的症状、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早期机械性静脉炎的症状、预防及处理PICC置管早期机械性静脉炎的症状、预防及处理症状PICC导管置⼊⼈体后,会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机械性静脉炎,多在置管后48-72⼩时发⽣,发⽣率可达15.15%-17.% 。

好发⽣于穿刺点上⽅8-10cm,是因各种机械冲击原因损伤静脉壁⽽出现的炎症反应,它属于急性⽆菌性炎症。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临床症状;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Ⅳ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预防1. ⼼理护理置管前患者⼤多表现为紧张,造成⾎管痉挛送管困难。

穿刺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介绍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同时向患者介绍穿刺程序、应⽤⽬的、使⽤好处,让同病室插PICC导管患者现⾝说法谈个⼈体会并进⾏交流。

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降低病⼈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2. 严格规范操作⽆菌观念及⼯作责任⼼强、静脉穿刺⼀次成功率及对技术操作的悟性⾼者,其所操作的PICC所致的静脉炎相对要少些。

正确摆放置管体位可减少导管对⾎管壁的刺激,正常情况下置管时,嘱患者平卧于床,穿刺侧肢体外展90度,头偏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膀,防⽌导管误⼊颈内静脉。

3.PICC导管型号的选择及预处理选择合适型号的硅胶导管,硅胶制成的导管组织相容性较好。

有实验报道通过对导管进⾏预处理即在插管前将导管浸泡在⽆菌⽣理盐⽔100ml加地塞⽶松5mg利多卡因2ml的混合液中,时间1min,可使机械性静脉炎降⾄10.7%,说明插管前对导管预处理,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率,提⾼PICC置管患者的⽣活质量。

4.掌握置管技巧操作者应熟练掌握PICC置管技术,在送管时⾸先⽤⽣理盐⽔(肝素盐⽔)浸润全部导管,以起到充分润滑、最⼤限度的减少机械性摩擦及⾎管的阻⼒。

其次送管时要保持速度适宜,动作轻柔,最佳送管速度是每次0.3-0.6cm,且每缓慢送⼊⼀次停顿⼀下,遇到阻⼒时,不可强⾏置管。

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药液通过导管输注在中心静脉中,由于其管径较大,流速较快,从而可以减轻患者因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管壁的损害,并且因其可以长期留置,从而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1]。

它一般适用于需要静脉高营养、化疗、高渗药物[2]及需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静脉条件差者[3]。

PICC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替代品,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此外,它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无需局麻和缝针固定,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推广应用。

但是,在PICC置管过程中常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水肿、穿刺点感染、导管漂移或脱出[4]等,其中静脉炎的发生最为常见[5],有人统计,大约有10%的患者接受PICC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6]。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病情的延误,因此,它的发生一直是护理界关注的问题。

本文现将PICC置管导致静脉炎产生的原因及其护理研究进展总数如下:1静脉炎产生的原因PICC置管导致静脉炎早期以机械性静脉炎为主,常出现在置管后3-5天[7]。

它与PICC管的选择[8]、血管的选择、肢体活动情况,穿刺部位及操作手法是其影响因素[1]。

后期就以其他形式的静脉炎多见了,其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凝血状态及体质、导管局部固定、药物的刺激等。

1.1 静脉炎与PICC管的关系当选择的导管型号与血管大小不相宜时,导管就容易摩擦、撞击血管内膜,造成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反应;此外,选择的导管材料过硬组织相容性差或者导管外壁粘附了手套上的滑石粉,都可以使静脉壁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引起静脉炎。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2015年3月 第21卷 No.1187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蒋 红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重庆 400042)【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187-01【摘要】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它由外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

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随着疾病的种类越来越繁多,治愈实时间越来越长,于是由于病情的需要,如需要长期静脉注射药物或点滴时,需要注射高渗性溶液(例如:静脉营养注射液),需要注射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例如:化学治疗药物或某些抗生素药物)。

PICC置管术在临床上越来被广泛利用,一方面对治愈病情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如静脉输液全疗程“一针治疗”。

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

导管置留时间长,护理简单,间歇期每周维护一次,不影响日常活动,安全方便。

另一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副作用,PICC置管术后最大的一个并发症就是静脉炎,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对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PICC;机械性静脉炎;原因;预防;护理 随着疾病的种类越来越繁多,治愈实时间越来越长,于是由于病情的需要,PICC置管术在临床上越来被广泛利用,一方面对治愈病情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副作用,PICC置管术后最大的一个并发症就是静脉炎,因此对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机械性静脉炎产生的原因1.1机械性静脉炎定义是指因血管内异物活动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炎症的发生,表现为皮肤红斑,肿胀,发热,压痛,严重者静脉呈条索状,常因护理不当或药物刺激,一周内即可出现此症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1.2患者的自身因素患者的血凝状态对PICC有一定影响,血小板计数偏高对静脉炎发生率偏低。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机械性静脉炎(Mechanical Phlebitis)是静脉内置管(PICC)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由于静脉内置管对静脉壁的刺激或损伤所致的一种炎症性反应。

本文将从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静脉损伤PICC穿刺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静脉损伤,尤其是在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或者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造成静脉壁受到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诱发机械性静脉炎。

2. 漏管和胶带粘连PICC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漏管或者不当的胶带使用,造成管路被拉扯或者过分张力导致局部静脉损伤,引起机械性静脉炎。

3. 使用时间过长长时间使用PICC会增加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风险,因为长期置管会导致静脉内的损伤更严重,并且给维护的难度也会加大。

4. 静脉压迫使用管道或者固定带对PICC所在的静脉施加压力,长时间持续压迫会引起静脉血流受阻、堵塞,从而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5. 不当的管路维护不当的管路维护、清洁不彻底或者感染控制不当会导致导管周围感染,从而引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二、护理体会1. 规范操作在PICC的插管过程中,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规范操作流程,减少静脉损伤的发生。

2. 定期更换合理控制PICC的使用时间,定期更换PICC,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的静脉损伤,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3. 加强管路维护定期对PICC管路进行清洁和消毒,严格执行消毒操作,避免感染的产生,避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4. 应用静脉保护措施在PICC周围使用合适的固定带或者包扎来避免静脉压迫,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5. 提高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护理操作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护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6. 注意患者的监测定期监测患者PICC的使用情况,观察是否有管道漏水、局部红肿、疼痛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及干预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及干预

一、概 述
机械性静脉炎最常见于盲-直接穿刺法置入PICC, 留置导管导致的机械性刺激本身也是产生损伤的 始发因素。临床上发生的部位多为穿刺点上方肢 体及肩胛部、腋下等部位。具体表现为穿刺点上 方沿静脉走向的红、肿、热、痛症状。
二、相关因素
心理因素 年龄性别 置管因素 置管部位导管移位 导管型号、材质 肢体活动
三、相关因素
3、与穿刺静脉选择有关
研究显示,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贵要静脉为 22.58%,正中静脉为24.39%,而头静脉为 35.29%。
二、相关因素
4、与置管部位选择有关
当置管部位位于肘关节下及肘窝时,导管常随肘 关节屈伸运动及牵拉而与血管壁发生摩擦,刺激 静脉内膜、静脉瓣,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及血管痉 挛而引发静脉壁的炎性反应,肘上置管避开了关 节活动,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维护不当
二、相关因素
1、与操作者心理因素有关
术者因素
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不仅感染患者,更影响穿刺的 成功率。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都会给穿刺置管 带来负面影响。
二、相关因素
2、与操作者技术有关
术者因素
穿刺及送管对静脉内膜的机械性损伤,是导致机 械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报道护士的穿刺技巧与 静脉炎的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因素,即穿刺次数越 多,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
三、干预措施
1、局部湿热敷
局部湿热敷的利用成为机械性静脉炎的一种理想 手段。是临床上较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 有效、可行、经济。置管后24小时热敷穿刺侧肢 体上臂,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水温为4550℃,连续5天。
三、干预措施
2、给予导管维护知识指导
嘱患者穿刺侧肢体不能剧烈活动,不能上举及提 重物,但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治疗
老年呼吸2韦方宁
摘要: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具有穿刺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PICC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

虽然PICC有许多优点,但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阐述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机制及静脉炎的INS分级标准,总结了PICC 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后的局部治疗方法。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静脉炎;治疗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

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病人[1]。

又因为PICC具有穿刺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PICC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

虽然PICC有许多优点,但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但是PICC作为有创操作,其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其中最常见是机械性静脉炎,多在置管后48- 72 h发生,发生率可达15.15%~17%[2]。

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若处置不当,将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拔除PICC管等不良后果。

其治疗一般为抬高患肢、适当制动等措施外,现将局部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机制
1.1 原因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无菌性炎症,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的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的静脉炎症反应[3]。

2 静脉炎的分级
美国静脉输液协会1998年制订的静脉炎报告分级:0 级无临床症状。

1 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无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3 局部治疗
3.1中药
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能有效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4]方法:取如意金黄散适量加蜂蜜调成糊状,沿着置管的静脉,外敷于皮肤,用纱布包裹,每24 h换药1次。

如意金黄散具有消肿止痛活血散瘀作用。

蜂蜜具有消热、解毒、润燥、止痛作用。

采用此种方法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痊愈率高,能使导管达到预期的保留时间,避免了非常规拔管。

云南白药是治疗出血及淤血肿痛的良药,具有缩短凝血时间、止血、止痛等功效,减少局部炎症的发生[5]。

彭燕对30例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用云南白药加乙醇湿敷的办法,总有效率96.7%[6]。

3.2 西药
硫酸镁局部湿敷,经皮肤可直接吸收至皮下,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范祖燕等将48例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硫酸镁湿敷、先硫酸镁湿敷后立即用红外线灯照射和先红外线灯照射后立即湿敷硫酸镁,结果发现先红外线灯照射后立即湿敷硫酸镁组效果较好,有效率达93.33%[7]。

喜疗妥的活性成分是黏多糖多硫酸酯,具有抗炎、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刺激受损组织再生功能,减轻水肿和血肿等作用。

黄梨花将60例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50%硫酸镁湿敷,实验组热敷后再用喜疗妥软膏涂抹,结果发现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作者还提示涂抹喜疗妥乳膏后要轻轻按摩3-5分钟,直至白色霜剂完全吸收,患者局部疼痛明显时,可厚涂患处及周围[8]。

赛肤润(含有99%脂肪酸酯)可以有效提高局部皮下组织的氧压力,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局部损伤进一步加重。

吕玉芳等将其应用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同硫酸镁湿敷组对照,结果发现其治愈率85.7%,高于硫酸镁组[9]。

应用赛肤润自穿刺点上方5cm延导管走形所涉及静脉至腋窝皮肤喷涂并做请按摩,间隔8小时,连续一周能有效的预防和减轻机械性静脉炎。

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能对抗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

檀红艳等将60例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以0.5%地塞米松湿热敷后涂百多邦药膏,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热敷,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10]。

3.3局部超短波治疗
微波治疗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来实现的。

当微波照射到病变部位时,病变组织就会迅速升温,当某一部位温度超过某一阈值时,人体就会产生自我保护反应,即加强对该部位供血,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的条件。

同时增加病变的营养,从而打通被压迫堵塞的毛细血管,使该部位的血液循环趋于正常,使炎症逐渐消失[11]。

胡芸等对84例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实验组用微波治疗仪照射静脉炎发生部位,与对照组局部湿热敷的疗效比较,实验组有效率高,且在II、III度静脉炎具有明显优势[12]。

3.4新型水胶体敷料
增强型透明贴为水胶体敷料,具有吸收性、半通透性、自粘性,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素钠,通过减轻疼痛、加快血管内膜修复、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阻止微生物通过等作用对静脉炎起作用。

寇京莉等对47例PICC置管的患者立即预防性应用增强型透明贴,与对照组51例不用的患者比较,其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13]。

4总结
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重在预防,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应予以重视,积极治疗,除采取一般性治疗措施外,应综合考虑静脉炎的分级,操作的繁简程度和患者舒适度等方面,采取最适合的局部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骆小京.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233
[2]朱桔,胡振娟,彭惠婷,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炎预防方案研究[J】.上海护理,2010,10(4):27-29.
[3]段蓓蓓.青敷膏外敷预防PICC机械穿刺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0):45-46
[4]李金华,范爱飞,钟春嫦.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0):1245—1246
[5]陈向荣,胡回云,童红艳.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8(7):74-75.
[6]顾小妹,姜燕.云南白药在PICC局部止血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
版),2008,4(3):69.
[7]范祖燕,林金香,郭细妹. 硫酸镁不同用法治疗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8,22(11):2977.
[8]黄梨花.喜疗妥乳膏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1(2):157-158.
[9]吕玉芳,王晓珍,冯丽钦等.脂肪酸酯在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中应用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753-754.
[10]檀红艳,郝云,徐慧等.联合药物湿热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24(14):65-66.
[11]王国琴,段明霞,程乐梅,等.微波照射与热敷治疗PICC置管致患儿机械性静脉炎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1):59—60.
[12]胡芸,章清华.微波治疗仪治疗PICC化疗后静脉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91-93.
[13]寇京莉,韩斌如.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61-6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