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股骨粗隆骨折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骨折切开复位
PFNA内固定术手术记录
麻醉显效后,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适当牵引患肢并内旋固定患肢,C型臂于正位及轴位透视下,骨折复位良好,常规消毒患肢,铺无菌手术巾、单,取股骨大转子顶点上方5cm,纵向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显露皮下筋膜层,切开筋膜层,钝性分离肌肉,显露大转子,取导针沿大转子中点偏前处置入导针,当导针有落空感后,表明导针已进入髓腔,C 臂透视导针位置正确,用软管空心扩髓器沿导针方向适当扩髓后,取10*240mm主钉接手柄后进针点置入髓腔,用锤适当敲击手柄,C臂透视下显示螺旋刀片钉的位置位于股骨颈延长线的下1/3处后,手柄连接定位杆,从螺旋刀片钉的位置接入骨套筒,定位后,于定位处纵向切开皮肤2cm,切开皮下,筋膜层,达骨膜,将骨套筒用锤锤入达股骨表面,将导针沿骨套筒钻入股骨颈,C臂透视示导针位于股骨颈的下1/3处,用限深钻头钻开股骨的外侧皮质,取95mm的螺旋刀片钉沿导针方向置入,适当锤击,C臂正位、轴位透视刀片钉的位置位于股骨颈的下1/3处,深度距股骨头下约1cm,显示骨折位置良好,取下骨套筒,于定位杆上连接锁定套筒,定位后,于定位处纵向切开皮肤1cm,切开皮下,筋膜层,达骨膜,将锁定套筒锤击达股骨表面,用骨钻沿锁定套筒钻开达对侧皮质,取34mm锁定螺钉沿锁定套筒锁定
主钉,C臂透视示锁钉长度适中后,将标准型主钉尾帽置入主钉内,C臂透视尾帽已完全置入,淡碘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逐层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固定伤口,术毕,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中出血约100ml。
骨科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骨科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一、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各种髓内钉或钢板螺钉、下肢钢板固定器械或带锁股骨髓内针器械、电钻、敷料、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
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缝合针、敷贴、引流管、引流袋
3、仪器准备:C形臂
二、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
三、手术体位:仰卧位
四、手术配合:
1.常规消毒铺巾
2.手术过程
(1)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在股骨下端外侧纵行切口,显露骨折端,以深部拉钩牵开显露,清除血凝块,选择合适的钢板用折弯器折弯,使钢板与股骨下端弧度相适应,用持骨钳固定钢板与股骨,电钻钻孔,测深,选择合适长度的螺钉固
定。
(2)带锁髓内钉固定:大粗隆顶点至髂嵴水平的直切口,在梨状窝用骨锥钻透皮质开口,以圆头导针插入,通过骨折端后到达股骨髁,接好电钻,扩髓软锉扩髓,由细致粗,以0.5mm递增,扩髓后换直头导针,记住最后一次扩髓软锉的直径大小,一般选择细于扩髓器1mm的髓内钉,链接瞄准器,认清钉的长度,最后通过皮肤切口,钻孔、测量、锁定锁钉,固定牢靠
3.骨缝大,骨折处有缺损,可取同侧髂骨或人工植骨,以利于骨的愈合
4.冲洗切口,检查有无出血,放置引流管,清点物品,用10×28圆针7号线缝合肌肉和筋膜,用10×28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用10×28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
五、注意事项:
1.手术切口深大,应仔细清点用物
2.保证电刀、吸引器功能良好
3.术中出血较多,应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做好输血准备
4.术中正确使用C形臂,避免污染手术区。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弃拐行走 。
造成压迫 的骨折断端 。对 B 1型和 B 2型骨折 出现 患侧下 肢
短缩 >15c 下肢 内旋畸形导致 外旋 障碍 >3 。 下肢外 旋 . m、 0、 畸形造成 内旋障碍 者 , 均应行 复位 和手 术 固定 。此 外 , 尽
管手术治疗 已经提高 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的疗效 , B型手 但
6例采用耻骨联合上切 口与骶髂 关节 后部垂 直切 口, 用链 式
处 理危及 生命的损伤 , 伤后 5~7天待血 流动 力学稳 定后再 作 内固定 手术。亦有学者认为伤后 7 2小时 内手术 可 以减少 并发症 J且容易复位 , , 为减 少 出血 可 以术前一 天行髂 内动 脉栓塞 。经 过临床观察 , 们认 为首先 挽救 生命 , 于手术 我 对
中 图 分 类 号 :R6 3 3 8 . 文 献 标 识 码 :B
533 ) 55 5
讨 论
骨盆骨折多为 高能量 严重创 伤 , 临床 上常见 , 并脏 器 合 损伤及休克发生率高 。传统 的保守治 疗并发症 多 , 致残率 高
达 5 % 以上 J 0 。近年来内 固定 手术 已成 为治疗 不稳定骨 盆 骨折 的有 效方法。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复 位 固定 骨折, 恢复 骨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19
九、功能锻炼
? 不影响骨盆环的骨折第二周开始锻炼。 (1)踝泵练习:用力、缓慢、全范围反复屈伸踝关节 (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集群)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 多做,可尽量避免肌肉萎缩,同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3)腘绳肌(大腿前侧集群)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 做,可尽量避免肌肉萎缩,同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床外骨四头肌肌力练习:将原座位改为仰卧位。于双膝下垫枕以使髋 微屈,双小腿悬于床外,踝部以沙袋、皮筋等作为负荷,踢腿至膝伸直位, 缓慢落下。 (5)同时强化上肢肌力,以维持基本身体素质,为体位转移和下地扶拐行 走等做准备。但必须在床上进行,必须确保练习时骨盆无受力和移动。
21
十、出院指导
? 1.遵医嘱继续合理用药;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 2.医生确定骨折开始愈合后,方可开始练习。 ? (1).开始轻柔的髋关节活动练习:但必须是在床上仰卧进行,同时必须
保证轻柔缓慢主动动作。不可勉强进行,更不能由非专业人员帮助暴力 推拿。整个练习过程控制在无或微痛范围内。先练习髋关节屈伸,再练 习内外旋,最后练习外展内收。 ? (2).开始直抬腿练习:尽量伸直膝关节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 15cm处, 保持至力竭为 1次. ? (3).开始后抬腿练习:尽量伸直膝关节后直腿抬高至足尖离床 5cm处, 保持至力竭为 1次. ? 3.按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扶拐行走; 12周以后逐渐弃拐行走。 ? 4.出院后1个月、3个月复查,检查内固定有无移位及骨折愈合等情况。
22
思考问题
1、正常男性骨盆和女性骨盆的区别? 2、骨盆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 3、如何对骨盆骨折的病人进行翻身? 4、骨盆骨折的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23
骨盆骨折内固定术

解剖特点
1、骨盆是由骶、尾、髋(髂、耻、坐)骨连接而成的坚强的骨环结构。 2、两侧髂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髋臼与股骨构成髋关节,两侧耻骨借纤维软骨构成耻 骨联合。 3、骨盆是脊柱与下肢间的桥梁,躯干的重量通过骨盆传达到下肢,下肢的震荡也是通过 骨盆上达脊柱。 4、骨盆后部是由两个负重的主弓(承重弓)构成,骶骨是这两个主弓的汇合点。
解剖特点
5、股骶弓由两侧髋臼向上通过髋骨的加厚部分到达骶骨,此弓在站立位时支持体重。
6坐骶弓由两侧坐骨结节向上经过坐骨体从髂骨的加厚部分到达骶骨,此弓在坐位时支持 体重。
7、骨盆前部由两个束弓组成(联结弓) 束弓的作用是防止主弓向两侧分开,两侧耻骨体机器水平约束股骶弓,两侧耻骨下枝机坐 骨支持坐骶弓。 8、束弓远不如主弓坚强有力,受外力作用时束弓先骨折,当主弓有骨折时,束弓很少有 不发生骨折的,耻骨的上枝较下枝更容易骨折。
骨盆骨折的分类(二)
骨盆骨折的分类(三)
骨盆骨折的分类(四)
诊断要点
1.患者伤后局部疼痛、肿胀、瘀斑、不能站立、坐立、翻身,下肢活动困难。 2、骨盆挤压实验阳性:即以双手向内对向挤压两侧髂骨骨翼时,骨折处疼痛加剧。 3.骨盆分离实验阳性:即以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向后外方推压骨盆时,骨折处疼痛 加剧。 4.摄骨盆正位X片可明确骨盆骨折部位和类型。
骨盆骨折多发生于 青壮年,常有严重 的并发症和多发外 伤,腹膜后出血处 理棘手,死亡率较 高,多由强大直接暴力所致,如车祸碾压、塌方、机械碰撞等。
骨盆骨折按照骨盆环断裂的程度分为三类 1、骨盆边缘孤立性骨折(骨盆环无断裂的骨折):骨折发生于骨盆边缘处, 骨盆环未受累,没影响骨盆环的完整性。包括髂骨翼的骨折;耻骨一枝骨折; 髂前上、下棘骨折;坐骨结节骨折;骶骨骨折;尾骨骨折
手术讲解模板: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概述:
器有伴其动脉的静脉支和异常丰富的静脉 丛(图3.5.12.1-0-8,3.5.12.1-0-9)。 后者又多围绕盆腔内壁,且相互通连。骨 盆骨折时易使邻近的血管损伤而引起大出 血,除形成盆腔血肿外,出血量大者还将 沿腹膜后间隙向上扩展,形成巨大的腹膜 后血肿,引起腹膜刺激症状。此外,骨盆 主要
手术资料: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后处理:
再移位,此时方可拔除肢体上的钢针,否 则再用保留的钢针牵引2~3周。拆除骨盆 外固定的时间,一般是在伤 后8~10周,最不稳定的Malgaigne骨折脱 位则需固定12周。
手术资料: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 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 术
科室:骨科 部位:盆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概述: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髂骨、 坐骨和耻骨)连接而成的坚强骨环。两侧 髂骨和骶骨构成骶髂关节。骨盆是脊柱与 下肢间的桥梁,躯干的重力通过骨盆传递 到下肢,下肢的震荡也通过骨盆上达脊柱。 骨盆并保护着盆腔内的重要脏器。
手术资料: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概述:
折的整复,这有利于控制出血,减轻疼痛 和促进全身情况的稳定。即便在需要施行 剖腹探查的病人,用外固定器先将骨盆骨 折固定,亦便于搬抬病人和抗治休克。
手术资料: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概述:
使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是急诊外科抢 救病人生命的治疗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 起已在欧洲和北美推广应用,目前它已被 公认为对严重骨盆创伤病人能确实稳定骨 盆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既可控制骨断 端出血,又能迅速减轻疼痛和便于翻身。 骨盆骨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骨盆环稳定性 受损害程度和有无并发伤,
左髂骨、耻骨上下支闭合性骨折手术记录

姓名: 周艳林性别:女年龄:33岁科别:外住院号:2199
手术日期:2017-01-08
手术前诊断:1、左侧髂骨、耻骨上下肢闭合性骨折;2、全身多发软组织伤.
手术后诊断:1、左侧髂骨、耻骨上下肢闭合性骨折;2、全身多发软组织伤。
手术名称: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者: 袁松柏、蒋泽文、房家波、彭甜甜、杨建华
麻醉方式:全麻(气管插管)
麻醉药:丙泊酚、万可松
麻醉者: 沈坤、郑维超
手术步骤:
1、患者在全麻成功后,取左臀部垫高平卧位,用碘伏消毒术野(左髂部、左下肢),铺无菌巾、单。
2、经左髂腹股沟入路,先显露外侧窗,做左髂翼经骨折为中心的弧形切口,长约6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腹外斜肌,注意保护髂腹股沟神经及股外侧神经,沿骨膜下剥离分开腹壁肌肉和髂肌,暴露左髂骨内侧,见左髂骨翼为粉碎性骨折,分别于骨折两端的翼上钻孔、拧入螺钉,清除骨折端软组织,用复位钳复位,选用创生重建8孔接骨板,塑形后置于骨面,分别钻孔、拧入螺钉6枚,检查对位、对线好,骨及接骨板无松动,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用械如数,置一负压引流管从切口引出,逐层缝闭切口.
3、再分别显露内侧窗及中间窗,在耻骨联合左侧做一弧形切口,长约5㎝,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腹股沟韧带,分离沿骨膜下剥离分开显露髂骨,未探及明显骨折。
将左耻骨上支用复位钳复位,钻入克氏针固定,选用创生重建8孔接骨板,剪去1孔,剩余7孔塑形后置于骨面,分别钻孔、拧入螺钉5枚,检查对位、对线好,骨及接骨板无松动,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用械如数,于中间窗置一负压引流管从切口引出,逐层缝闭切口。
4、术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失血约200ml,术后安返病房。
记录者签名:蒋泽文。
骨盆骨折手术记录

骨盆骨折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主治医生:
手术室:
麻醉方式:
手术记录:
骨盆骨折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通常用于治疗骨盆的骨折。
本文将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过程。
1. 麻醉过程:
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被带入手术室,并进行了全身麻醉。
麻醉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需求选择了适当的麻醉方式,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没有疼痛感。
2. 手术准备:
手术场地要求洁净整洁,医生和护士进行了手术准备工作。
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全身消毒,并在手术区域覆盖了无菌巾,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3. 切口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主治医生选择了适当的切口位置。
切口通常选择在骨折处的最佳访问点。
医生使用无菌器械进行切口。
4. 骨折复位:
医生通过手术器械和适当的拉力使骨折断面对齐,确保骨折位置正确。
复位过程需要医生进行精确的操作,以恢复骨盆的稳定性。
5. 骨盆固定:
为了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主治医生使用钢板、螺钉等器械将骨折部位固定。
在固定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合适的固定器械和方法,以确保骨盆骨折的良好愈合。
6. 伤口缝合:
手术结束后,医生将切口缝合起来。
缝合过程需要医生进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伤口的闭合和愈合。
7. 手术结束:
手术结束后,患者被送往恢复室观察。
医生和护士将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恢复的平稳。
手术记录到此结束。
希望患者能够通过手术获得良好的效果,尽快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耻骨联合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适应证:
•耻骨联合分离>2.5cm,或者耻骨支骨折分离>2cm,旋转不稳的骨盆骨折导致下肢不等长超过1.5cm者,或者伴随严重的骨盆畸形者,采用内固定可以增强骨盆前环的稳定性。
•Tile B1型骨折,当耻骨联合分离>2.5cm时,骨盆环旋转不稳,垂直方向稳定,采用耻骨联合钢板固定即可获得骨盆的稳定性。
•Tile C型骨折,耻骨联合分离的同时,伴随骨盆后环的断裂,造成骨盆的完全不稳,只固定骨盆前环不能稳定骨折,必须同时进行后环的复位和固定。
•软组织损伤严重,不能耐受开放手术者;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膀胱、尿道等脏器损伤遗留腹壁导尿管,或肠管破裂在前方近手术切口处有造瘘口,为耻骨联合内固定的禁忌证,此时应采用前述外固定架固定。
体位与术前准备:
•病人全麻后平卧于手术台上,手术床要求可透视。
术区消毒,铺单范围需暴露耻骨联合和双侧的尺骨结节。
切口体表投影:
•采用Dfannenstiel切口。
在耻骨联合上方2cm处,取横向弧形切口。
手术入路:
•平行腹股沟韧带,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辨认精索或圆韧带。
•沿肌纤维方向纵行切开腹直肌白线,不要横断腹直肌肌腱。
•从耻骨上支松解腹直肌双头的腱膜止点,向外侧显露部分耻骨支。
•在Retzius间隙内放置一个较宽的牵开器,显露术野并保护膀胱。
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
•将大号点式复位钳置于两侧的耻骨结节上,钳夹复位,还可以采用两点螺钉技术夹持复位;
•透视下观察复位满意后,采用6孔重建钢板,与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固定;
•钻孔和拧入螺钉时,可将手指置于Retzius间隙内,便于控制方向。
• 对于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可以置入双钢板固定,在耻骨联合的前方再加一块钢板固定。
关闭切口:
•在Retzius间隙内放置引流管,术后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
•间断缝合腹直肌白线,分层闭合手术切口。
术后处理:
•根据引流量在24~48h拔除引流管;
•根据骨折类型和所选用的固定方法制定患者何时能够部分负重。
经前入路髂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闭合复位失败的骶髂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以及合并髂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合并有同时需要处理的髂骨翼骨折、骨盆前环骨折患者,或者后方皮肤损伤,无法经后方入路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于骶骨骨折,前方外固定架固定,或者切口附近有造瘘口的患者,是本入路的禁忌证。
体位及术前准备:
•麻醉:全麻。
•体位:根据需要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术中C形臂辅助透视。
切口体表投影与手术入路:
•切口起自髂嵴后部,向前延伸止于髂前上棘。
•切开腹肌与髂嵴的附着点,沿髂骨内板骨膜下剥离,向内侧牵开髂肌和腹腔脏器,直至骶髂关节,分离过程中可以通过屈曲、内收髋关节,减小髂腰肌的张力,帮助增加显露。
•注意髂骨面骨蜡止血和填纱压迫止血。
不要过分剥离骶骨表面,不要过度地向内侧牵拉髂腰肌,以防误伤L5神经根。
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
•常见的骨折移位方向施髂骨外翻、向近端、向后移位。
•因此向远端牵引患肢,纠正向近端移位。
•在髂骨棘或者髂前下棘置入打入一枚Schantz螺钉,连接T形手柄,通过提拉可以恢复髂骨向后移位;通过旋转半骨盆可以恢复髂骨的上旋。
•复位满意后用克氏针,或者点式复位钳维持固定。
•也可以在骶髂关节两侧各拧入一枚螺钉,使用复位钳夹持螺钉复位。
•多采用两枚3孔钢板,塑形后跨越骶髂关节固定,骶骨置钉一枚,
平行骶髂关节方向,避免打入骶管。
髂骨置钉两枚,垂直钢板打入。
•闭合切口:留置引流管,组成缝合、关闭切口。
•术后处理:复查随访时间为2、6、12周,6周允许病人拄拐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弃拐完全负重行走。
骶骨U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应证:骶骨U形或H形骨折;该手术可与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应用。
•体位及术前准备:全麻,患者取俯卧位,术中C形臂辅助透视。
•切口体表投影:自L3椎体棘突至肛裂做正中切口。
手术入路:
•沿切口体表投影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竖脊肌自腰椎和骶椎上分离,有时可以切断、翻转竖脊肌在骶骨上的附着。
•合并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可以行骶骨的椎板切除和神经根减压。
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闭合复位的方法是在侧位透视监视下,过伸髋关节,即向后侧抬高伸直的双腿。
•骨折的固定采取USS标准内固定系统,在腰4、5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
•在髂骨上同样适用椎根弓螺钉,自髂后上棘向髂前下棘方向置入。
•预弯钛棒,将三个椎弓根螺钉相连,附加2个横连杆连接两侧的钛棒,增加旋转稳定性。
闭合切口和术后处理:
•闭合切口,留置引流管;
•注意该位置软组织覆盖较薄,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压疮;
•卧床期间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12周允许患肢部分负重;
•术后6~9个月,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后,可取出内固定物。
文章不错,点个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