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导论 谌中和 笔记

合集下载

可持续发展导论01绪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01绪论
2009年05月16日09:06
据英国《泰晤士报》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 ,现在北极冰盖在冬季也像在夏季一样快速消融,变薄 ,这给北极附近冰层的灾难性融化增添了证据。该研究 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
研究人员发现,北极冰盖在夏季缩小的过程在冬季仍在 继续。去年冬季,海冰的厚度收缩了创纪录的19%。通 常,北极冰盖在夏季会缩小,然后在冬季又恢复原样。 而上述发现表明,海冰的恢复期大大缩短。
污染、化学品污染 以及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如电子产品污染、
太空垃圾……
环境问题的根源
现代化(工业化)的示范效应(模式) 不断扩张的发展需求(消耗、消费)已经,而且
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 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 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 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
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该书是继《寂静的春天》后又一本轰动全球的环保科普杰作。著 名生态学家、环保学家和一汉环保记者合作撰写,美国副总统阿尔 ·戈尔作序。《华盛顿邮报》书评:这是一部引人入胜、震撼人心 、划时代的环保力作!已经发生的“失去”,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 的是,面对“失去”的麻木不仁,对未来可能的“失去”无动于衷。你 当然担心人类正在衰竭的生育能力!你肯定会忧虑未来人类智慧的 枯萎!你也必然关注子孙后代的生育能力!《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是一本记载过去,剖析现在,忧患未来,深入浅出探讨合成化学物 质污染的科普杰作。
濒临失衡的地球

环保经典影视
《后天》、《2012》(地球变暖)、《人

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笔记(详)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开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一【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地盘退化[ 地盘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地盘不单过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丛林等资源的出产力下降。

严重的地盘退化可是地盘完全丧掉出产力](2)类型①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②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掉和环境生态破坏(3)分布①我国西北地域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②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为严重③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内蒙古(4)西北地域荒漠化成因①自然: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低②报酬: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出产活动[ 决定][ 西北地域:水汽来自北冰洋、大西洋,温带大陆性气候,内流河,水量小,植被少] (4)新疆的荒漠化面积扩大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胡杨林枯槁(5)分类①地盘沙漠化:只纯真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区②本色荒漠化:简称“石漠化〞,是指土层瘠薄的的石山地域,严重的水土流掉每年都使许多耕田变成裸岩地,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域③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的灌溉农业区,采用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盘盐渍化,主要由报酬原因引起的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6)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掉的因素①地表起伏大,增强了流水的侵蚀能力②黄土土质疏松,抵当流水侵蚀的能力弱③植被覆盖率低,保水保土能力差④夏季暴雨集中⑤乱砍滥伐,过度垦荒,破坏植被⑥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⑦露天开矿,破坏生态[ 报酬原因起决定性作用](7)红色荒漠①表示:地盘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江西、福建、湖南等省尤为典型③成因:过樵过牧过垦等破坏植被的报酬原因加剧了此类现象的发生与开展④本色:本色是“石质荒漠化〞二【荒漠化的危害】〔1〕危害①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都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掉巨大②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沙源③出产危害: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出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2)消掉的楼兰古国由于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积,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被迫外迁三【荒漠化的防治】〔1〕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 西北东北华北](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办法: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科学合理的操纵荒漠化地域有限而珍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开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庇护一【湿地的含义及分布】(1)含义:水位[ 地下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潜水覆盖的地盘(2)范围:池沼、滩涂、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4)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高远到平原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东部多于西部(5)形成的气候条件:低凹地势,冷湿气侯,广泛分布的冻土(6)代表性湿地①鄱阳湖湿地:湖泊湿地。

《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地球公民”负责任的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协调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本课程为选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原理,解析可持续发展系统,认识和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

The edu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cultivating the responsible life of "earth citizens", but also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man.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lear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aly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s, and underst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s.2.设计思路: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以课后调研、案例分析为补充,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相关案例分析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原理、方法;(2)在案例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习要求- 1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11.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1.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5.(2024广东模拟)以β-胡萝卜素和对苯二胺为原料可制得一种可降解塑 料。可降解塑料属于( B )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天然材料
知识点3 鉴别纤维的方法
【课堂活动3】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涤纶。阅读教材P107,完成下
列表格。
纤维种类
燃烧情况
气味
(1)棉纤维 (2)羊毛纤维 (3)涤纶
2.能源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之分,下列烧热水的过程中利用了二次能 源的是( D )
A.用柴火烧水 B.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用天然气烧水 D.用电热水器烧水
3.(2023扬州)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 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B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
知识点2 化学与材料开发
【课堂活动2】阅读教材P105~108,完成下面内容。 1.化学在材料的研制和创新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如通过 化学反应 进 行物质转化,就能得到煤气、沼气等 清洁燃料 和化工原料,以及塑 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高分子材料 。 2.高分子材料都是由大量小分子聚合而成的 聚合物 ,具有 链状 或
知识点1 化学与能源利用
【课堂活动1】化学在能源利用领域大显身手,阅读教材P103~105,完
成下列表格。
(1)能否从 一次能源 自然界直 接获取分 二次能源
(2)从能源 常规能源 利用角度 新能源 分
分类 自然界现存的、未经加工转 换直接获得的天然能源 通过 化学反应 转化为的清 洁、便利的能源 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能源
5.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基础。各种资源 从开采、提炼到制成产品,再到产品的使用和回收,每个环节都离不 开 物质的转化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堂笔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堂笔记
随堂笔记部流层 光化学反应是:热 卫星:外逸层(高层大气) 二氧化碳反射红外线 飘尘有阻挡总用 固体废物的各种处理方法: 难降解的用燃烧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的手段(如粉碎、压缩、干燥、蒸发、焚烧 等)或生物化学作用(如氧化、消化分解、吸收等)用以缩小其体积、加速其自然净化的过 程。 违反了环境保护的公平性原则 出尘的技术: 机械除尘 电除尘 湿式除尘 过滤式 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酸雨的 PH: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 形成:硫、氮等氧化物所引起的雨、雪和冰雹等大气降水 三同时理论? 重点 循环经济:减量化, “3R 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 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 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 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 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2
3、经济评估 12 进行技术评估
1、方案设计中采用的工艺路线、技术设备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的先进性、实用性; 2、与国家有关的技术政策和能源政策的相符性; 3、技术引进或设备进口符合我国国情、引进技术后要有消化吸收能力; 4、资源的利用率和技术途径合理; 5、技术设备操作上安全可靠; 6、技术成熟(例如国内有实施的先例)。 13 进行环境评估 1、资源的消耗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的关系; 2、生产中废弃物排放量的变化; 3、污染物组分的毒性及其降解情况; 4、污染物的二次污染; 5、操作环境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6、废弃物的复用、循环利用和再生回收。 14 进行经济评估 1、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 2、经济评估方法 3、经济评估指标及其计算 4、经济评估准则 15 方案实施 目的: 通过推荐方案(经分析可行的中高费最佳可行方案)实施,使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获得 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通过评估已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成果,激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重点: 1、总结前几个审核阶段已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的成果 2、统筹规划推荐方案的实施 16 持续清洁生产 目的: 使清洁生产在企业内长期、持续地进行推行下去。 重点: 1、建立清洁生产的组织机构 2、建立促进实施清洁生产的管理制度 3、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4、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杨心宇《法理学导论》复习笔记(法与可持续发展)【圣才出品】

杨心宇《法理学导论》复习笔记(法与可持续发展)【圣才出品】

杨心宇《法理学导论》复习笔记第十七章法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概述1.人类生存的危机(1)环境问题凸显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反映为一堆问题或问题的体系,其中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是影响发展以至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人口、资源问题又多综合表现为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演变①从人之初到农业文明后期的几百万年里,人类与环境之间保持着较好的互动关系,环境问题并未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②l8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工业革命使得人类从农业经济社会步入工业经济社会。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技术手段的进步,大大增强了人类开发环境、利用资源的能力。

③工业化、都市化也带来了人口数量激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负载沉重的后果:a.快速增长的世界人口给环境、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b.捕猎工具的改进使得大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c.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难以分解的化学品,残留在土壤和环境中,严重威胁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健康;d.公害事件层出不穷,许多进入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将产生潜在的远期危害。

④在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影响下,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转嫁环境污染、倾向环境废物的对象。

(3)全球环境问题在局部地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也因此愈演愈烈。

环境问题从一国内部单一地区向其他地区扩展成为国内环境问题,从国内环境问题向相邻国家扩展成为区域乃至国际环境问题,又从区域或国际问题演变成为全球问题,早已超越边界的局限而成为威胁全人类的危险因素,给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68年的罗马俱乐部;可持续发展运动的先驱,公认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环境保护高潮。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可持续发展名词的提出,是在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发起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

(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①罗马俱乐部指出的人类社会存在“增长的极限”观点和“零增长”理论,为近代以来人类片面的高增长观敲响了警钟,推动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重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重点

一、社会实践层面上对发展观的反思(发展、发展观的概念、传统发展观的反思【背景、追求的目标、指标、理论基础、实践响应等方面】、工业化的概念以及其度量指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概念)1、发展:发展是一个过程。

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2、发展观的概念:广义的发展观:是关于宇宙发展的见解,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狭义的发展观:研究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发展状态向发达状态过度的条件、动力、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当下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新的发展观,时间上是持续的,空间上是平衡的,目标上是多维的,焦点集中在两条主线相互进行。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物质资本—认为资本—社会资本;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不可分割)3、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包括经济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

(1)经济发展观:背景: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道路,中国苏联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

追求目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

物质财富无限增长。

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理论基础:威廉佩第“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凯恩斯“单纯的物质财富观”、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的物质提高论”。

实践响应:西方国家完成工业化,殖民国家振兴民族经济,中国建立和完善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负效应: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剧。

(2)社会发展观:背景:上世界70年代,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却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

追求的目标:以“经济增长第一”到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基本需求,有机增长,尤其对发展中国家,不应追求片面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战略,而应该采取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战略。

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等。

另外,人类发展指数:评价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包括寿命、知识、生活水平三个要素。

理论基础:人的需求论、社会有机论实践响应: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富不均,就业不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导论3.61.马克思意识流:资本主义—巨大财富增长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公、工业效率不持续—灭亡—共产主义(人类世界历史真正开始)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化大生产2.质疑:(1)人类社会关系多种,并非全是生产关系,也并非生产关系之外的就不重要。

Eg家庭关系:人类社会最重要永恒基本的关系。

(2)人类相当一部分思想产物或意识形态不全是物质生产产物Eg 美、道德感、羞耻感是共通的。

(3)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马继承看发展出的)1859年资产阶级社会1840s 非其重点。

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无法揭示真相)(4)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于私有制(解决方案公有制)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1.公有制无效率(1980s 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弃之)马扬言:公有制—人权最高—实际却倒退3.对文明研究要了解另一个人:(1)韦伯人类历史发展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理性与巫术相对:人类文明早期表现为巫魅在破除巫术的过程中,高级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有重要意义(伦理宗教)高级宗教的主要特点:伦理化(提出了系统化的伦理教义),以提出道德学说为主要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2)雅斯贝斯《历史起源与目标》“轴心”时代的学说上世纪30-70年代之前常有“西方中心说”暗含雅反对黑格尔:东印西非统一序列,而是并列存在的一个整体“同时代的并无联系的并列在一个整体之中”公元前200-800年中国:孔子老子印度:解体(伊朗巴勒斯坦)希腊:柏拉图阿基米德(这时期成为世界史轴心)每次新的都会回顾该时期之前未显示崛起的意义大部分都被遗忘中国《春秋》选择性价值判断《史记》人们开始形成价值观念:历史是以某种特定价值观存在的商汤捕马:网开一面不同时代议价体系不同重要性:最有思想创造力的时代是轴心时代(历史发展有节奏:高潮)西方人:轴心时代实现了对经验的超越,意识到人类的局限性,人类文化总原始到高级。

但他对前轴心时代文明陌生,原因不明确(当时考古学的不充分表达(3)维特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东方专制主义》犹太人二战去了美国1989 首次出版于中国德共党高级理论家整理马克思手稿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研究他试图解释“为何东方专制”(大东方)治水社会理论:大量劳动力合作、服从指挥才能治水,才能发展农业。

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组织网——专制主义。

秦统一灌溉才统一中国,大禹治水成帝王。

灌溉农业出现与中国进入专制时期高度重合。

维特夫认为专制=“暴政”对东方理解错误,且未说明正确联系(4)培根:技术流制社会(工业时代)丹尼尔贝尔从上时间5、60年代以来出现对技术批评。

(1)法兰克弗学派:科技意识形态化,科技不仅是纯生产力,已进入各领域。

《单向度的人》成为统治社会的一种力量,控制人的力量。

现代史消费时代,人成为消费机器——工作消费成为资本工具。

(2)海内格尔对技术批判:现代技术对人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当代技术将人物化,将资源当做征服的对象。

导致人与自然分离的灾难性后果。

上世纪60年代技术可造人—危险(当人=上帝)4. 民主政治与民主批判:三个好处:唯一和平交谈方式个人自由最好保障是大部分人参与政治认为多数统治是一种手段,最主要特点:有限权力民主不是工业时代突然出现或原创早期都是民主:原始民主制度后来被普遍放弃。

怀疑永恒性,仅是一个阶段(当代认为其永恒)托克维尔:法国大革命时代《论美国的民主》p批评:最主要结论将中央集权描绘为美国民主社会的结果。

此制度最为广泛,成为最温和的集权使人类意志消沉将人软化人类根深蒂固的灵性被民主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所窒息而这自是人的自由的来源(信仰、道德)民主会使其枯萎海格内尔:今天的关键问题:当代技术与民主—使社会无希望。

民主解决不了当代社会的问题,且目前无解。

区别:海不一定认为权5. 社会正义:任何社会制度的目标工业时代早期自由主要为:经济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解体—严重两级分化新主张:政府干预(凯恩斯)福利政策(二战以后)坏处:动力小政府赤字社会经济缺乏活力。

3.131. 早期的古典自由主义:表现为自由经济&功利主义(凯恩斯——福利政策)2. 当代新自由主义:代表:哈耶克只有生产资料掌握在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中才无人有控制社会我们的全部权利—自由主义的根本保证。

正义与平等紧密联系:结果平等(反对)还是不公正只有机会平等才是自由唯一保证。

真理性想法:生产资料是自由唯一保证(较苍白的自由)实质性平等是任何时代的追求:罗尔斯《正义论》正义主要反映在社会主要制度上:分配制度、基本权利义务制度制度:经济结构与政治安排正义原则:1.自由优先性,每个人平等自由,机会均等2.补偿差别原则:处境最不利的人利益最大化即机会均等与食指平等调和,但实际相互矛盾、分配共享集体资产(强—补偿—弱)罗斯福主张虽然有机会平等,但是人天赋各异、社会条件偶然非应该作为集体资产3.公理化:1.原初状态论2.社会契约论原初状态论是一种理想状态,(无知之幕)非过去的实际。

在该幕(每人对将来的社会地位不知下)制度最合理,才是正义原则。

——共同讨论保证任何人不受。

因素影响创意该幕现在产生广泛影响反映当代生活状况类似该幕高度不确定性,传统分工打乱,而个人不确定性变动最大当代不定性的主要为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凡需要协商的事,从未真正达成一致。

社会的善和正义从未契约实现意义:唤起人们对实质平等的追求。

二、传统研究的缺陷:工业时代以来1.认为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为生活的全部和基础(以马为基础)2.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视为谁会进步的全部3.现阶段实现经济与社会增长的各种观念认为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最好最终结果4.对人口生产和意义的遗忘其实它和物质生产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5.生活形态和价值观从人口生产才可以研认识(意识形态的重要)1.人口生产:马克思: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早期主要为人口生产)人口生产不会停止,具有根本性人类社会最高目标:延续种族人口生产的社会意义:1.人类快乐自由平等永恒观念的源头(不是为了生活人们总会逃避劳动、痛苦)每一个人天生拥有该生产资料让人感到平等自由2.缔造了家庭这一最普遍的永恒的社会组织形式一个人稳定且幸福感的来源父子关系:先天,不可变更解除无利益关系因素原则是善人口生产导致的两个最基本原则:美善这是人类道德观念和灵性的源头人性:孟子:恻隐之心小孩落井:当成弟弟儿子(源于人口生产)荀子:性恶:每个人都会趋利避害(人在物质利益面前)善:人会将无血缘之人当成亲人恶:现实物质利益前会冲突3.权威人类社会的秩序(人自觉服从权威)两种生产的意义一、人口生产父子关系(善知)代继关系父子型权威:神圣稳定传统型权威讲究道德仁爱兄弟型权威:法理型权威不稳定选力量大的打仗经济生活中大规模都是等价交换的其实等价交换很难,很难做到都是自愿交换都是集中在力量之上的(武力金钱)二、物质生产物质生产的意义:1.关注人与自然(了解自然对象本性)2.人类历史重大技术进步分布不均(均匀分布在早期社会:三皇五帝)3.由于技术不成熟,大部分人不懂技术,所以让精英分子引领生产(大生产)三、人口生产与伦理化(技术化以后要伦理化)中国和西方一样会在某一时期技术上停滞(eg罗马帝国灭亡)各国生产力低下,长久未促进技术进步,因为人们在特定地理条件下,需求有限,不在专注技术进步。

所以社会精英分子脱离技术领域由小国寡民——大国秩序:善稳固技术化时代结束以后,精英分子主要目的变为维护社会秩序怎样建立制度?如何长久巩固?——借鉴历史此前都是家族关系秩序(血缘)此时人们自然的将人口生产所导致的伦理关系和价值观念普遍化为社会治理政治结构意识形态。

社会关系伦理化——普遍秩序任何地域的文明在技术化以后都变成伦理化(制度思想)(地理环境)(普遍意义)一个地方是否1.社会经济生活稳定性2.周边是否有有水平的文明。

总结:农业社会三个阶段西周以前:技术化西周:分封周礼——家族伦理化中国从秦汉开始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父精母血——龙凤凤凰有母性特征原型:孔雀、锦鸡个人:燕子吕不韦时期改名:契商代: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五帝时期:传统鸟崇拜发生变化,凤凰变成上帝信使(虚拟、想象可具不同风格)凤凰开始游女性文化特征家族崇拜:龙(灵虫之长)——易经中很多当代揣测原型:蛇鳄鱼想象合体个人认为,闪电说文解字中神似——预示春天到来降雨龙崇拜之处不一定有燕子个人认为,乾:龙出现的半年坤:龙隐去的半年——龙历甲骨文:神——“电”三条闪电——龙子中华民族:东部——鸟崇拜(商)山东地区、辽河流域浙江华北平原西部——龙崇拜(夏、西周)龙崇拜华夏:龙凤文化斗争中西古城凤凰女性化从西周开始河渡文化:双鸟朝阳龙:中原2.龙凤崇拜早期考古学特征玉文化:早期考古学凤文化丝绸:研究昆虫陶器:山东地区蛋壳陶壁薄0.5cm 用来敬神中国酒文化源于山东——首先发现各种专门的酒器鸟文化区域与龙文化区域产生冲突鸟文化过于委婉而人们需要勇敢龙文化:陶器(半坡——盆)厚实庞大乐器:鼓而鸟文化地区:弦乐管乐龙凤崇拜父精母血鸟凤文化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山西陕西(龙文化)文化相遇导致中国文明出现傅斯年《夷夏东西说》——中国文化在东夷华夏争夺中出现商汤打败夏桀成为夷灭夏,周灭商为夏灭夷夏后一代三件大事益启后羿少康商夏五帝时代最基本背景:洪水爵与龙凤文化:中国诞生的地理进程中国湖北地区龙凤文化的相遇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满天星斗——一枝独秀)北方:最有名的辽河红山文明(非农边疆)女性祖先长江下游地区:河姆渡遗址(保留吊脚楼、农具)4000多年前1.良渚文明:城墙厚平4000多年前从高往低,遇到巨大洪水。

先行者选择了城市集聚(修一道城墙,防御洪水)所以城墙100米厚而且平缓是一个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社会,可以从发现些器具发现。

极端社会僵化无法应对,最终崩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王巍(气候大范围变化:下雨——洪水——淹死)当时江南可以开发的地段很少,常被困住。

他们一古城作为根据地一直开发沼泽等,失败,人们放弃了古城。

——一种尝试但是失败(南方文明进入黑暗时期)2.石佳河文明:古城废弃黄河下游地区:2500年前,山东地区也发现古城黄河中游:山西山西(龙文明)一直在向前发展(中原地理优势)如何解释中国文明为何发源于长江中下游与洪水有关,洪水茫茫黄河中下游地区古城:最早郑州北郊西山古城。

河南地区4600年前(郝家台平凉台)包括山东地区的史前洪水记忆是关于一场历史上真的气候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500+2100 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

2000年气候异常(降雨不均)与尧舜记载吻合。

皇帝请旱魅不下雨一年四季干旱(后羿射日商汤求雨)—旱作农业洪水不是普遍发生,与黄河泛滥有关系。

击中居住的地方就叫——城许宏对于古城的的观念:居民构成复杂化、城市非自给自足古城不一定出现在大型聚落遗址(不一定有城墙)古城人是农业人口,为了寻找比山区更肥沃的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