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八中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数据等实践操作,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准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案例材料: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制作成PPT或视频。
3.讨论题目: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作业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自然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过程与方法:举例、利用资料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学生谈论暑期东北三省的汛情,引入新课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新课讲授:一、常见的自然灾害引导学生阅读书54页完成问题:.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分类:我国长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引导学生阅读图2.46,了解主要的气象灾害的形成与危害。
并联系生活实际情况讨论。
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引导学生读图2.47,了解主要的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危害。
并联系实际举例讨论。
完成活动: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冰雹是自然现象,并造成了损失。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激的臭味。
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化工厂废水泄露是人为原因。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游客乱扔烟头致森林火灾。
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
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大风是自然现象,并造成了损失。
2.交流: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举例并观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4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形成“自然灾害频发室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选择曾举世瞩目的重大自然灾害引入,如汶川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点到为止。
二、讲授新课1.常见的自然灾害(1)由引入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自然灾害,了解作为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和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失稳等)。
【讲练结合】完成教材P55页活动第1题,巩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学生思考时,提醒学生注意两点:是否是自然原因?是否带来危害或损失?(2)读图2.46“主要的气象灾害”,了解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主要气象灾害后,启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气象灾害?(3)读图2.47“主要的地质灾害”,了解滑坡、地震、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启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地质灾害?为什么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小结】山区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4)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依次读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2.49“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尝试归纳主要气象灾害和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或分布地区)。
【讲练结合】完成教材P58页活动题,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2)为什么某类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某一地区?参考教材P58页对台风、干旱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原因的解释,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讨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洪涝灾害集中分布的形成原因(提醒学生运用学过的板块、地形、降水等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4自然灾害》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章节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媒体报道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自然灾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其成因。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践操作法:教授学生一些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
3.准备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灾害有什么了解?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测试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测试或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 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掌握情况。
简短介绍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影响。
过程:
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详细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自然灾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特性和重要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主要内容包括:
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等)以及其他灾害(如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
(3)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地震、山体滑坡等。
(3)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如气象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生难以掌握。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人教版

七、课堂达标检测(8分钟)
小结:学科知识构
建与板书设计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反思与重建
附:
1、课前检测题:
1、什么是自然灾害?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如何防灾减灾?
二、课堂检测题: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活动三:小组内交流怎样防灾避灾?
个性学习后,单元组内讨论解决不明白的地方或问老师。
三、同层评价(3分钟)
抽一层上黑板,写出关键词并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评价
四、、小组展示交流(10分钟)
组内交流,组间展示。
五、合作探究学习,生-生,师-生,释疑,拓展
教师点拨升华(5分钟)
说出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尝试解释各自的成因。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导入(2分钟)
二、个性学习(10分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我国自然灾害及造成的危害事例,总结自然灾害有哪些主要类型。
活动二:读课本58页图2.48,思考:根据图例,说出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尝试解释各自的成因。
2、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的形成原因。
3、结合我国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三、作业设置:作业本p11,,G、H选作选做题
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4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灾害时间第周第课时课题自然灾害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教学设计教师活动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吗?由于当时强烈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
同学们先预习书本p54第四节的内容,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新课讲解【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
【师】大家注意,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损害。
我们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要把握两点,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是否对人类造学【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成了损害。
我们来看下p50的活动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呢?化叫做自然灾害生活【承转】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解我国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大家看课本P54展示的几张图片,这些就是属于气象灾害,它是由大气引起的,对我们人类的生命财产等造成损失。
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就会破坏农作物的正常生产和人类活动,造成干旱;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形成的;台风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给我们带来灾害;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快速入侵而造成的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带来大风、雨雪等,形成灾害。
这些呢,就是常见气象灾害。
那地质灾害有哪些?我们看到P55的三幅图片,地震、滑坡、泥石流。
【师】学习了解了我国常见的一些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的一个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拓展资源:
(1)图书资源:推荐同学们阅读《自然灾害与防治》等相关图书,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知识,拓展知识视野。
(2)视频资源:观看《地震启示录》、《洪涝灾害防治》等纪录片,直观地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实物资源:收集一些自然灾害相关的实物资料,如地震后的照片、干旱地区的农作物样本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3.板书特点:
-简洁明了: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知识点,突出重点。
-准确精炼:准确表达各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防灾减灾措施。
-概括性强:通过板书,学生能快速回顾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4.艺术性与趣味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如地震示意图、台风路径图等,增强板书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后作业
-参与社区、学校的防灾减灾活动,如地震演习、消防演练等;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如防洪堤、地震预警系统等;
-制定家庭、学校、社区等场所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家庭作业:设计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制作自然灾害宣传海报、编写防灾减灾手册等,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
1.课堂评价:
(1)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提问、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拓展建议:
(1)研究性学习:针对某一特定自然灾害,如地震,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撰写研究报告。
(2)社会实践:参与社区或学校的防灾减灾活动,如地震演习、消防演练等,提高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及相关资料,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运用地图及资料,了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并解析自然灾害的成因。
了解我国防灾减灾方面的主要工作。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及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了解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有效避灾,减少危害。
学习过程【预习案】1.自然灾害的定义: 。
2.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灾害和灾害。
气象灾害包括、、、等,地质灾害包括、、等。
3.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的国家,也是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
【探究案】1.结合“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和“中国降水量图”,分析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归纳总结:,降水多且集中,地形平坦,导致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小组合作,尝试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的频发地区,并在课堂上展示。
2.结合“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和“板块构造图”,分析地震发生原因。
结合“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量图”分析泥石流和滑坡发生原因。
地震多发地区一般位于,地壳活跃,多地震。
泥石流、滑坡多发地区降水,地形。
知识拓展:结合上述分析,思考“祸不单行”的含义。
(1)台风和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
(2)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
参考答案【预习案】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2.气象地质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3.最为频繁最为严重【探究案】1.河流中下游平原2.板块交界地带多且集中崎岖知识拓展:滑坡、泥石流滑坡、崩塌、泥石流第一节辽阔的海域【预习目标】1.会在地图上填注我国濒临的海洋,知道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认识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及主要海岸类型。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岛屿、群岛,明确钓鱼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
【学习过程】◎世界海洋大国1.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濒临海、海、海、岛以东太平洋海域、海,它们自北向南呈弧状分布,跨带、带和带。
2、其中,(1)海是我国的内海,为半岛和半岛环抱,面积最;(2)黄海因河泥沙导致的海水呈黄色调而得名,以为界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3)东海是的简称,其南部为海峡。
(4)南海是海的简称,分布有众多岛屿、岩礁、沙洲和浅滩,统称为诸岛;(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位于以南、海峡以东,地震、火山活动和灾害性海浪频繁。
3、我国管辖的海域主要包括、、、、等。
海岸基线垂直向外海里为我国的领海。
◎漫长的海岸1. 我国大陆海岸线起止点:北起辽宁省的江口,南到河口,全长万多千米。
2、我国大陆海岸类型:主要有海岸和海岸两大类,大致以_____ 为界,以北两类海岸交错分布,以南则基本上是海岸。
3、在我国热带、亚热带部分大陆和岛屿沿海,还分布有独特的礁和林海岸。
4、台湾以东太平洋沿岸是我国海岸地形最、奇特的地区。
5、我国海岸自然资源丰富,仅___________面积就有380万公顷,水深0~15米的浅海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岛屿1. 我国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多个,绝大多数分布在___ ___和________.2、我国岛屿岸线总长度超过万千米。
3、岛和岛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岛屿,它们都属于岛。
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岛。
4、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附近的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5、有些岛屿与大陆(或岛屿)之间形成海峡,如_____________和琼州海峡,它们的宽度较、水流较、深度也较,多为交通要道。
导学案(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读图10-1-1,完成1、2两题:1. 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之间的大致界限。
2. 写出我国14个沿海省级行政区。
(按顺序)3、我国领海的宽度:毗连区:专属经济区:4、大陆架:5、阅读材料,了解钓鱼群岛的有关知识,知道钓鱼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
(1)我国台湾省的钓鱼群岛由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为6.3平方千米。
(2)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_____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约_______。
(3)该群岛散布于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的海域,距离我国_______基隆市约190千米、福建省福州市420千米。
钓鱼群岛________重要,周围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
钓鱼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
世界岛以东太平洋海域、海。
海洋海是我国的内海;台湾海峡属于海大国、、、江口,南到河口海岸两大类,还有礁和林海岸众多拥有海岛16000多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海和海的我国三大岛屿以次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岛屿钓鱼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达标训练】1.我国临海自北向南依次是:()①黄海②渤海③东海④南海⑤太平洋海域A. 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⑤④C. ⑤④③②①D. ③①②⑤④2.我国沿海14个省级行政区中,直接临太平洋的是()A.台湾省B.福建省C.海南省D.山东省3.我国五大临海中,为我国内海的是()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4.台湾海峡属于()A.南海B.东海C.太平洋D.我国临海中一个独立单元5. 有众多岛屿、岩礁、沙洲和浅滩的海洋是()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6. 海岸基线垂直向外海里为我国的领海()A.200海里B.24海里C.12海里D.3海里7.我国最大的冲积岛是()A.台湾岛B.海南岛C.崇明岛D.舟山群岛8.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大陆和岛屿沿海。
()A.热带、亚热带B.亚热带、暖温带C.热带D.暖温带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海洋:①②③ .④⑤ .(2)岛屿:D 岛 E 岛F 岛C海湾外有我国最大的群岛群岛。
(3)A处为(河口),B为河口.(4)C为湾,C以南的海岸基本是海岸,以北则是海岸与海岸交错分布。
我国最大的渔场是渔场,位于图中海域(填代号)【课后反思】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有力的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2.通过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从图上获知长江水能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长江水能及航运特点。
一、导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讲授新课教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
请同学们读图2.34“长江流域水系”。
动手找一找,画一画。
(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什么海洋。
学生自主查找,准备回答。
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政区图。
学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2)请用蓝色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
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几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湘江和赣江是流经什么湖后汇入长江的呢?学生:长江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八大支流。
北岸汉江在武汉流入长江干流,嘉陵江在重庆流入长江干流,岷江在宜宾流入长江干流。
南岸的湘江流经洞庭湖后汇入长江干流,赣江流经鄱阳湖后汇入长江干流。
(3)请找出并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学生动手描出,教师检查指导并适当地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用数据说明,长江为什么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学生自主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总结归纳。
学生: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长江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总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思考: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2.35“长江干流剖面示意”。
剖面图的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学生:横坐标表示长江的长度,纵坐标表示各流经地点的海拔。
算一算: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落差最大的是哪个河段?该河段的落差约为多少?学生:上游河段落差最大,上游落差约为6300米。
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的地势特点,说说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学生: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教师:长江为什么被称为巨大的“水能宝库”?学生: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故被称为巨大的“水能宝库”。
教师:请在图中找出长江干流上大的水电站。
学生:长江三峡水电站是全国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还有葛洲坝水电站等。
过渡: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也很高。
阅读图 2.36“长江航运”,长江在航运方面的运量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提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学生: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
干流横贯东两,宜宾以下能四季通航。
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目前长江干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
教师:读图2.37“三峡工程”、2.38“荆江治理”,结合文字说明,谈谈国家重点对长江的哪一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
学生:国家重点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了治理。
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学生:长江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综合效益。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中的题目,探讨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
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长江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近年来这个地区几乎每年都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加强全流域的生态建设,需要长江流域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域协同作战。
1.将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依次填写在图2.40中。
学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依次流经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