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盐池文化的介绍
盐池

பைடு நூலகம்政
市环保局
再访南风
文 一访南风
康杰中学
工 劳动服务市场
工
南风集团
三访南风
工
运销部
运城盐池,古称河东盐池 或解池,它北靠运城市,南依中 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盆地 的最低处,海拔318米,东西长 20~30千米,南北宽3~5千米,面 积约130平方千米,宛如一条玉 带飘落在中条山下。一眼望去, 碧波万顷,银光闪闪,素有“银 湖”之称。由于新生代的喜马拉 雅构造运动的作用,以及新生代
第四纪初的地壳变化的作用,在 中条山北麓形成一个狭长的断裂 带,一遇山洪暴雨,大水直泻而 下,就形成了盐池的雏形。第四 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季风气 候代替了行星风带,晋南地区气 候逐渐变干,内陆湖水干涸。盐 池池水也大量蒸发,水中的各种 无机盐沉积下来,形成了天然的 盐池。
运城盐池资源丰富,易于采 掘,是个天然的“万宝池”。 盐池地表﹑地下都储存着大 量的盐类矿体。据勘测,主 要资源硫酸钠﹑氯化钠﹑硫 酸镁的矿藏总储量为8374万 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 溴、钙、碘、钾、硼、锂、 铯、锶、镓、铷等十多种稀 有元素。每年还有从周围汇 入盐池的盐类矿动储量十几 万吨。
实验目的:验证硝粉中含有SO42-,Cl-,Mg2+,Na+和K+,并测定其含量;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 铂丝、蓝色钴玻璃
实验用品:AgNO3 溶液,Ba(NO3)2 溶液,NaOH溶液,HNO3 溶液, 稀盐酸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10g硝粉,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将滤液分为三等分; 2.第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再加溶液,震荡;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运城盐湖的前世今生,这一次终于说清楚了

运城盐湖的前世今生,这一次终于说清楚了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5000年,是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也是运城盐湖的成长史;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书写了一曲曲千锤百炼、凌空崛起的壮丽之歌,运城盐化也演绎了一首首艰苦奋斗、向阳而生的生命史诗。
70年沧海桑田的巨变,7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
从解放前期的潞盐管理局、运城盐业化工局,到后来的南风化工、运城盐化,一路探索进取、一路踏平坎坷、一路锐意创新、一路书写辉煌,历代盐化人的辛勤劳动换来运城盐湖日新月异的变化,历代盐化人的聪明智慧赢得了运城盐湖欣欣向荣的发展。
古老盐池的往事今生“盐开河东运,湖光凤凰城”。
有数千年开发史的盐湖,静静伫立在中条山下,曾守护了世世代代盐化人的梦想与希望。
盐湖是中华民族巨大的自然遗产、历史遗产、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在促进人类进步、推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起到巨大作用。
运城盐湖,也称为河东盐池、运城银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也是世界最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
自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盐池通过最原始最古老的办法结晶制盐,各部落因争夺盐池而连年战乱,盐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人类的第一场战争,就是为争夺河东盐池而起的“黄帝战蚩尤”。
人们起初利用盐池风大日烈的自然条件,依照“天然结晶,集工捞采”的方法制取食盐。
春秋战国,先民们开始探索新的制盐方法,他们能够在盐池边修畦灌水,利用风日蒸晒获得食盐。
从春秋战国到汉初,运城盐池所有权归封建主和地主商人所有,产制运销皆归于民,官府只是征税。
汉武帝时,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食盐专卖政策。
全国28郡设盐官,河东居首。
至唐代,盐池收归国家管理,仍由民制。
当时运城盐池收入占全国盐利的四分之一,占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
唐时形成“垦畦浇晒”法,俗称“五步产盐法”,从此盐业生产步入一个新时期,这是盐池生产史上一件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产盐工艺。
从解州“发官盐票”看清代河东盐业

“民以食为天”,盐作为百味之首,从古至今一直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盐课”历朝历代作为朝廷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官府对盐的控制和管理也较为严格。
河东是北方重要的产盐区,主要依靠天然的“解州盐池”进行食盐生产,其所产之盐称“解盐”或“河东盐”,在明清时期按规定销往山西、河南、陕西三地。
晋商博物院现珍藏有清光绪四年(1878年)山西解州官盐局印发填写的“发官盐票”一张,它详细记载了清朝末年官盐运送的相关信息,真实反映了当时河东地区的官盐管理与运销的历史。
该“发官盐票”为统一印制,使用时在相应位置用笔填写官盐局名称、发盐地、运抵地、雇佣脚户姓名、运盐数量、预付款、尾款、运输费用、起运时间及限期等关键内容,字体为行书,运抵商铺“高记杂货铺”由印章盖注,内容非常丰富。
“发官盐票”内容如下图所示,该“发官盐票”呈方形,尺寸为31cm×31cm,纸质偏薄泛黄,左侧虽有部分水渍痕迹,却不影响纸面字迹辨认,整体保存完好。
原文如下:解州官盐局今僱到安邑县万荣村脚户姜光明等小车六辆装载官盐送至襄陵县高记杂货铺。
本店交卸如有掺沙和水等弊送官究治,如有短少盐斤照原发秤,每斤按一百一十五赔补须至发票者。
计开襄字一百四十六号寿福林装盐五百斤,姜凤支装盐六百斤,王从解州﹃发官盐票﹄看清代河东盐业◇武彦敏德顺装盐五百斤,共装净盐一千六百斤。
装盐每佰斤该脚钱一千文,共该脚钱一十六千文。
现付钱八千四百文,下歉钱七千六百文。
限六日到,毋得违期。
光绪四年七月十八日发。
“盐票”是运销官盐的执照。
《清朝续文献通考·征榷·盐法》中记载:清朝规定,由户部颁发的为盐引,由地方盐政机关填发的为盐票。
内容开头即点明该盐票为山西解州官盐局发放。
另外,运费、运盐期限、运送数量等信息一应俱全,说明它不仅是脚户运送官盐的通行证书,更是行盐的契约合同。
清同治《钦定户部则例》卷二十六《盐法二上》记载,“河东池盐运商掣盐,由东中西三禁门而出……其车夫驴夫所执小票注明给发日期,按道路远近定限期之多寡。
河东解池与黄河文明

河东解池与黄河文明解池(运城盐池)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的古河东地区。
它南临中条山,北滨峨嵋岭,东仰太行,西望大河;东西长,南北狭,周围高,中间低,形状好似一个天然的浴盆,又像一条洁白的玉带。
它是天然形成的封闭型内陆盐湖。
在远古时期,它被称为“盐贩之泽”,后世又被称为“(gǔ古)池”、“河东盐池”、“解池”;由于运城的建立,又使它得名运城盐池。
这里出产的盐曾名苦盐、颗盐、大盐、解盐、河东盐,并延用至今。
一解池神奇的传说在运城盐池的百里盐滩上,流传有许多优美的、想像丰富的关神牛造盐池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无论是在天宫,还是在人间,盐都非常稀缺,金贵。
天宫里有一头神牛,把玉皇大帝的盐偷吃了,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大发雷霆,就把神牛贬到人间来,让牛受苦受难。
神牛来到人世间,先后去过中原大地、江南水乡、塞外高原,想寻找一个地方,为人类造一个盐池,但是,它美好的愿望却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因而到处碰壁。
那里的农人、渔夫、牧民,都不愿意让它占据他们的农田、湖泊或牧场造盐池。
后来,神牛来到了黄河之滨的中条山下,这里的山民对它十分欢迎,愿意让它落脚;于是,神牛就卧在中条山下,躯体化成了一个盐湖。
神牛像希腊神话中的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堂盗得火种带到人间造福人类一样,从天宫将盐带到了人间,蚩尤血化卤水传说中的蚩尤是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的首领。
蚩尤兄弟众多,不安于在东方,便到中原的黄河流域来与轩辕黄帝争斗。
黄帝得到玄女授予的兵法,在中冀阪泉这个地方把蚩尤打败,并将他杀死,而且把他的躯体支解了。
他的血液流入运城盐池,化成卤水,卤水可以晒成盐,供世世代代的人食用。
由于蚩尤的躯体被支解,所以,其地便得名为“解”,就是现今的山西解州。
在运城盐池东南边有一个蚩走出神话的氛围,进入科学的殿堂,才能探知运城盐池形成的真正原因。
远在新生代初期,由于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的作用,在现今中条山区发生大面积的地层沉陷运动。
这次地壳变化,向北波及到峨嵋岭,向西延伸到陕西朝邑、富平一带,构成了盐池原始湖泊的雏形,并沉积了很厚的淤积层。
运城盐池: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国外历史学家认定,中国最古的文明,实兴起于山西南部的河东盐池附近。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经济基础正是盐。中国商业的起始亦和盐密切相关。就是以后的历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相当以致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河东盐业活动的影响。河东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盐是人类维持生命必须的食品。在猿人向人进化的过程中,盐起着重要的作用。盐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原始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总是向有盐蕴藏的地区聚集,休养生息,从而形成部族群落。考古发现的14处原始人类活动文化遗址,分布在运城盐池周围50-200公里间一大片土地上。
今日盐池新变
解放后,围绕盐池的保护与利用,运城潞盐管理局、潞盐制造场联合会、潞盐运销公司、运城盐务大队等组织先后设立。据资料统计,潞盐最盛时,生产量达23500吨,行销山西47县、陕西44县、河南31县。1985年,经过对运城盐池资源的充分研究,潞盐生产基本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硫化碱、工业无水芒硝等产品。运城盐池从历史上单一生产潞盐而发展为生产60多种化工产品的中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学工业基地,以崭新的面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河东盐池之图》南部绘的是中条山脉,由图可见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逶迤起伏,十分壮观。中条山下,由东向西,刻有蚩尤村、小李村、大李村、西姚村、盐池镇巡检司、张村、关公故里常平村、蚕坊。图北,由东往西绘有圣惠镇巡检司、安邑县及唐代的太平兴国寺塔和运城。中列运学、察院、河东都转运盐使司等盐务衙署。整体布局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姚暹渠从城北蜿蜒穿过,渠边草木茂盛。池东是鸭子池,吴楷的《南岸采盐图说》即刻于此。池西有女盐池,即《水经注》中女盐泽,今之硝池滩。滩南是古老的解州城,环池有禁墙围绕。禁垣内的百里盐滩上,图现出产盐之母——黑河,位居盐池之中。
河东文化

美丽的河东文化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
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之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关公的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
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运城地区位于晋南盆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流域,因位于黄河以东,故史称“河东”。
运城古名潞村,位于山西南部,濒临河东盐池,是一个古老的天然结盐之地.元初,潞村尚是“弹丸一乡镇,延佑年间被兴建,成为圣惠镇,至正年间,再次兴建,成为凤凰城.后因是盐运司所在地,而名运城。
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哺育过使秦过强大的商映,三国时期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被人们说成忠义的化身的关羽;从小就超凡脱俗的司马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列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被称为文中子的王通,还有元朝时期在曲艺节影响很大的关汉卿等不胜枚举的历代豪杰名流和骚人墨客;曾经培育了姬鹏飞、程子华、傅作义、董其武、李雪峰、裴丽生、柴泽民等数以千计的革命先辈与仁人志士。
运城地区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光名胜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境内有历山、孤峰山、吕梁山、五老山、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有著名渡口大禹渡、津渡和风陵渡;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岩洞遗址、西候渡遗址、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祖墓、晋文墓、晋南云墓、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飞云楼等。
这些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
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运城被评为中国十佳城市之一.称运城是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华夏之根是说我们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在垣曲县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和在西侯度出土的烧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起源和用火的证实.史学家早已认定,蚕桑、农耕、盐业以及琴诗书画、衣食住行也大都起源于运城。
先秦、秦汉时期河东盐池的重要地位

【摘要】河东盐池作为北方盐池之大宗,自古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在为封建王朝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河东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先秦;秦汉;河东盐池;历史地位一、河东盐池的概况中国物产丰富,产盐地区占地极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成帝时期郡国诸县设盐官37处,其范围东北至辽宁、西至甘肃、西南至云南,基本覆盖了西汉大部分地区。
这样的盐官布局,必然是由自然资源的分布决定的。
其中山西占有三处,分别是河东郡之安邑县、太原郡之晋阳县、雁门郡之楼烦县。
其中以河东解池最为著名。
我国天然盐湖不止一处,形成时间大体相当,然而这些盐湖大都偏居于气候寒冷、人烟稀少的青海、宁夏、甘肃、内蒙、新疆等偏远地区,唯有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民族发源的中心区域。
《中国盐政史》中记载:“河东解池,居中条山北麓,介于解县、安邑之间。
黄河之水,由托克托南流,至蒲州,为中条山所阻,折面东流,成一大曲,池盐产生于此。
”①由于盐池位于这一凹陷地带的最低处,所以每遇山洪暴发,大水直泻而下,形成天然湖泊。
洪水中含的盐类与早期的淤积层相结合,经过长期蒸发,盐类沉淀,于是就结成了很厚的盐层。
河东盐池最早的名称叫做“盬”。
后来又称解池。
河东盐池幅员较广,主要包含东池、西池和六个小池三个部分。
东池,位于安邑境内,在几个盐池中面积最大,又称大盐池。
东池是河东盐的主要产区,方圆约一百二十里,是秦汉盐池的主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运城盐池。
《说文解字·盐》中云:“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
”②明代李延观刻的《解池图》记载:“池广五十里,袤七里,四面计之,应得一百一十四里,推之为亩,三十一万五千。
”西池,位于解州境内,亦称女盐池、小盐池。
《水经注?涑水注》云:“池西又有一池,谓之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
”③西池盐含量不高,产量较低。
大都在东池生产受到破坏不能正常进行生产时,才在西池产盐。
河东盐文化与河东文化的渊源

运城盐文化与河东文化的渊源河东,汲巍巍中条之灵气,纳涛涛黄河之膏泽,接皑皑盐湖之薰风,承殷殷后土之深情,乃帝王之乡,华夏之祖,炎黄之根,中国之本。
“运城非盐池不立,盐池非运治莫统也。
”《河东盐法备览》中的这句话,精准地说明了运城与盐池的关系。
“古中国,大运城”,从一定程度上说,河东盐文化就是河东文化的根源,乃至是中华文化的滥觞。
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运城因盐而建,因盐而兴,河东盐的历史就是运城发展的历史。
河东盐文化是运城文化最重要的源流,它占据着运城文化的核心位置。
河东文化源远流长。
在华夏文明史前时期,河东是中国原始人类聚居的集中地带,积淀了极其深厚的原始文化层;在华夏文明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河东是华夏族先民的活动中心,华夏文明的直接源头;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代,河东是新兴封建势力的策源地;晋与三晋文化的主要载体;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河东文化的发展构成中国封建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股强流,集中再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本质特点。
总之,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河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坐落在河东这块宝地上的运城盐池,长久以来,以她特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池盐文化,是河东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她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一、河东原始文化的深厚积淀河东原始文化的蕴藏极为丰富。
在1965年公布的山西省第一批新旧石器时期的25处文化遗址中,就有14处在河东。
引起世人瞩目的有:1.西侯度文化遗址:在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的芮城县西中瑶乡西侯度村东北方土山后,距芮城县城35公里。
据考证,她距今已有180万年。
发掘出土的有中国野牛、中国长鼻二趾马、山西拔毛犀、三门马、晋南麋鹿等20多种古哺乳类动物化石及数十件经过人工加工打制的刮削器、砍斫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粗石器工具;还出土了一些烧骨和带有切割痕的鹿角等珍贵文物。
西侯度出土文物在两个方面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
一是西侯度人能够制作和使用石器,而且还可能制作和使用了角、骨之类的工具;二是烧骨的出土证明了西侯度人已开始用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东盐池文化的介绍
河东盐池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位于山西省东
南部的盐池县一带是其主要发源地。
河东盐池文化以其多元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与其深刻的意义,深受人们喜爱与推崇。
一、盐池文化的历史渊源
盐池文化起源于先秦早期,从战国至汉代形成繁荣期。
在历史长河中,盐池曾是河东地区黄道盐场的主要生产地,而盐商的活跃则加快了该
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盐池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新型工业的兴盛,形成了独特的盐业文化。
这
种文化是以盐池为中心,由历史、人文、地理、民俗等多种因素综合
而成的。
二、盐池文化的独特之处
盐池文化充满了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例如,在盐池,每逢春节,当
地居民会举行“花儿节”,人们以花为主题,整个节日庆典充满欢乐和
祥和之气。
盐池文化的另一独特表现形式是盐池古城,它是被世界上最大、保存
最完好的透水性环保人造石景观点评为“金色十年环保典范奖”的开创者。
古城内融合了各种汉唐风格的建筑和设计,充满了特色和文化气
息。
盐池古城,是一个集合历史、文化、民俗、建筑、环境、和谐共
生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城市。
三、盐池文化的意义
盐池文化既是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
展现了历史变迁中河东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面貌。
盐池文化与新型工业、环境保护、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结合紧密。
“盐池青年国际旅游节”、盐池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成为盐池推动
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使盐池文化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成为河东地区重要的文化名片。
总之,盐池文化在历史、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无穷的魅力和深刻的思考,它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文化的发展提供
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珍惜传统文化,
推动其更好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