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5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解析

第8课咬文嚼字朱光潜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理据关系;(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效果;(3)鉴赏本文作为随笔的行文艺术。
激趣导入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
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
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咬文嚼字》一文,而它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一个人。
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
答案①贾岛吟诗②套板反应③达到艺术完美微任务活动一理解作者观点,把握理据关系1.“咬文嚼字”的常用义是什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常用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2)作者笔下的新含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2.作者在论述“咬文嚼字”时运用了哪几个实例?各说明了什么?答案3.文章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情感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要求】1.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学习本文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事例,学会作简要分析,总结每个事例所讲述的道理,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找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2.反复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实例并理清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累.积()下乘.()锱铢..()咬文嚼.字()岑.寂()付梓.()没镞..()清沁.肺腑()嚼.舌()咀嚼.()便宜..()灞.桥()蕴.藉()剥啄.()憎恶..()尺牍.()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援.例:付梓..:咬文嚼.字:游.离:尺牍..:不求甚.解:拘.礼:蕴藉..:一川..烟草:3.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⑵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⑶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课堂探究1.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例子分析道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史记》“李广射虎”改写不同字眼,不同意境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句赏析滥词旧语,缺乏新意3.以上实例有哪些共同特征?有何作用?三、课堂检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下乘.(chéng)岑.寂(chén)付梓.(zǐ)锱铢..(zīzhū)B.没镞..(mòzú)咬文嚼.字(jiáo)咀嚼.(jué)嚼.舌(jiáo)C.蕴.藉(yùn)累.积(léi)憎恶..(piányi)..(zèngwù)便宜D.尺牍.(dú)灞.桥(bà)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尺牍剥琢有声学福五车刻苦自勉B. 蕴藉点铁成金斟酌清沁肺腹C. 俗滥自鸣得意流涎索然无味D. 岑寂不即不离凝炼锱铢必校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人送别,亦多于此)端木..遗风(端木赐,即孔子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下乘(chénɡ)岑寂(cén)付梓(zǐ)锱铢(zī zhū)没镞(zú)咬文嚼字(jiáo)咀嚼(jué)嚼舌(jiáo)蕴藉(jiè)累积(lěi)憎恶(zēnɡ)便宜(biàn)尺牍(dú)俗滥(làn)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2、解释下列词语咬文嚼字:锱铢必较:岑寂:尺牍:付梓:下乘: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解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解析: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4.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1、2段: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解析: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二)分析第3、4段:(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解析: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解析: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
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三)分析5段:(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解析: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解析: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人教版语文必修5学案:第8课 咬文嚼字 含答案

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又叫“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内容。
主要表达对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在学习过程中:1.明确观点,看清主张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因此,在阅读中,首先应迅速浏览全文,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而是先继续读完全文,以便先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进而明确作者的观点主张,并以此为辐射,进一步细读理解全文。
2.理清思路,巧析方法阅读中,先理清总体思路,再理清局部思路,搞清各个部分之间有何关联,为什么要这样关联,抓住文章精髓,从而使自己站在理性的高度,统观全文。
3.找准亮点,解读思想文艺评论往往表达了作者对一部作品某个方面的理解和评价。
我们在阅读时,要透过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抓住作者的观点。
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对某一作品或文学现象,进行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议论文特点和文学色彩两者结合起来,使文艺评论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貌。
具体到内容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精警的语言、睿智的表达,在欣赏此类文章时,注意这些,也同样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品味,扩展我们的审美广度。
4.“咬文嚼字”,勇于质疑我们在阅读文艺评论时,既要欣赏并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审视作者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要对文章的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一般一篇文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理解层面: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层面: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层面:①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探究层面: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导学案(附答案)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金句银段1.谨慎即细心慎重,也就是对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谨慎是钻石,不谨慎自己的细小行为,最终会损害大的德行。
办事前要调查论证,周密思考,才能成功。
谨慎是进步之根,是和谐之本,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谨慎是保家之本,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严谨慎重,是智慧之母。
人生的许多遗憾,都是由一个个的疏忽相加而成的。
“诸葛一生惟谨慎”,故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世人称之神机妙算。
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由于不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结果“小不谨,则大事去矣”,终而付诸东流、不可收拾,甚至落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
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时文快递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这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
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
王津钟表要花上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咬文嚼字》学案(带答案)

五《咬文嚼字》【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一、预习分享1. 知人论世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2. 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3. 给加点字注音嫌.弃垂涎.唾.骂氛.围潜.能锱铢..箭镞..嚼.碎月晕.焚.香意蕴.灞.桥携.手4. 字形陈词()调自()得意咬文()字举不()举留心玩()推陈()新清()肺腑变化莫()()()必较()然无味胸()气度轮外圆()5. 熟语积累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推敲词句;形容卖弄才学;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
(含贬义)陈词滥调:陈旧不切实际的话。
咬文嚼字习题答案版

咬文嚼字习题答案版第 2 页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剥啄(zhuó) 上乘(chén ɡ) 拘礼(jū) 锱铢必较(zhī)B .没镞(zú) 付梓(xīn) 斟酌(zhēn) 清沁肺腑(qìn)C .岑寂(cén) 憎恶(zèn ɡ) 胸襟(jīn) 深恶痛嫉(jí)D .蕴藉(jiè) 尺牍(dú) 流弊(bì) 咬文嚼字(jiáo)【解析】 A 项,“锱”读zī;B 项,“梓”读zǐ;C 项,“憎”读zēn ɡ。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019——2019高二年级语文习题 学号 姓名 组 成绩 设计:王鹏飞 校对:白松婷 课题:《咬文嚼字》习题第 3 页的,更着艾滋病知识,人类战胜这个世界杀手的勇气。
他把人们对他的喜爱和信任再度给社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A.热爱教导增强报答 B.温暖传授激励回馈C.关爱传播激发回报 D.理解教授提高赠送答案:C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摘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答案:C。
ABD三个成语都是贬义词,现在被当着褒义词用了。
A.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和物质本质。
现指认真推敲第 4 页某一个字。
B.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D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但这里的蔬菜新鲜并且价格低廉,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那你也不妨和商贩们讨价还价一番,往往你就能用令你满意的价格买到你想要的蔬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1)

苏教版必修3咬文嚼字学案1.指出下列加点字错误的注音并改正。
剥啄.(zhuó) 上乘.(chénɡ) 锱.铢必较(zhī)没镞.(zú) 付梓.(xīn) 清沁.肺腑(qìn)岑.寂(cén) 憎.恶(zènɡ) 深恶痛嫉.(jí)【答案】“锱”读zī,“梓”读zǐ,“憎”读zēnɡ。
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绩优股礼义廉耻焕然冰释黄梁梦千古之谜弥天大谎绿茵场真知卓见提纲挈领【答案】焕—涣,梁—粱,卓—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B.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巧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解析】A项,“繁文缛节”,过分烦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断章取义,这里可以用“烦琐”或“烦琐庞杂”。
B项,“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符合语境。
C项,“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通常用来指期待实现的事。
对象不当。
D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用错对象。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愈走就愈平滑俗滥。
C.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D.通过学习《咬文嚼字》,使我明白了语言和思想情感相随而变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要求】1.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学习本文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事例,学会作简要分析,总结每个事例所讲述的道理,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找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2.反复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实例并理清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累.积()下乘.()锱铢..()咬文嚼.字()岑.寂()付梓.()没镞..()清沁.肺腑()嚼.舌()咀嚼.()便宜..()灞.桥()蕴.藉()剥啄.()憎恶..()尺牍.()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援.例:付梓..:咬文嚼.字:游.离:尺牍..:不求甚.解:拘.礼:蕴藉..:一川..烟草:3.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⑵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⑶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课堂探究1.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例子分析道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史记》“李广射虎”改写不同字眼,不同意境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句赏析滥词旧语,缺乏新意3.以上实例有哪些共同特征?有何作用?三、课堂检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下乘.(chéng)岑.寂(chén)付梓.(zǐ)锱铢..(zīzhū)B.没镞..(mòzú)咬文嚼.字(jiáo)咀嚼.(jué)嚼.舌(jiáo)C.蕴.藉(yùn)累.积(léi)憎恶..(piányi)..(zèngwù)便宜D.尺牍.(dú)灞.桥(bà)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尺牍剥琢有声学福五车刻苦自勉B. 蕴藉点铁成金斟酌清沁肺腹C. 俗滥自鸣得意流涎索然无味D. 岑寂不即不离凝炼锱铢必校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人送别,亦多于此)端木..遗风(端木赐,即孔子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
后泛指写定著作)C.词藻..(寂静、寂寞)..(词语)岑寂D.剥啄..(书信)..(形容轻轻敲门等的声音)尺牍4.下列各句应填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①“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_______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②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_______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③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_______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④“推”_______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憎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A.而且但是而且固然B.而且不过而且固然C.并且不过而且虽然D.并且但是而且虽然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随机而变....的。
B.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蕴藉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C.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D.“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疾.,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6.本文充分运用了例证论证,请回答:(1)引用郭沫若剧本《屈原》的例子,意在说明(2)援引《史记》李广射虎的例子,意在说明(3)引用韩愈、贾岛“推敲”的例子,意在说明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一、学前尝试1.作者的论证旁征博引,本文中用了许多典故,有语典也有事典,请作简要的归纳和分类。
2.请结合联想义,写出下列事物及情景等常用的套语。
美人()才子()作买卖()离别()风景()铅印书籍()二、课堂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点的升华是哪一句?2.为什么说“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接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义和联想义的特点各是什么?请结合你所知道的诗歌作品,说说你的见解。
3.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
4.什么是套板反应?有什么弊端?5.作者看来该如何“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目的是什么?三、课堂检测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B.“学富五车”典出《庄子》,用来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C.“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三国时曹植自称“才高八斗”。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是宋代词人贺铸的词句。
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如果或所以而并且B.只有因为和因为还而且C.只有如果或所以而而且D.只要因为和因为还并且3.对下面文字中画线句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因为“你是”有时含有假定语气,因而往往带点讽刺意味)B.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C.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指语意不明确,令人费解)D.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用“圆晕”、“霞光”比喻字的联想义不确定,难于控制)4.结合课文语境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A.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其”,指字的联想义)B.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
(“此”指茗烟骂金荣话的解说分析)C.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指苏东坡两句诗“点铁成金”的妙处)D.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
(指文章倒数第二段所举的例子)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0余名艺术家、教育家日前聚集在北京,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B.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们的作用。
C.这个街心花园是一个离立交桥不很远、有一座雕像、有几十把长椅、四周种着苍松翠柏、中间有一块绿阴地。
D.《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之时,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四、课堂小结1.课文主旨:2.写作目的:让读者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的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
3.总体特色五、课后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语段(一)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叶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字的直指的意义和字的联想的意义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根据文意回答2.“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与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一句说的是一个意思,结合上文的内容,品味第二句的妙处。
3.以下表述与作者原意不相符的是()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
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
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但是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4.下面的选项中,用括号里的字替代前一个字,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是()A.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蛋)、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叶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