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考前阅读突破《现代文限时精练2篇》含解析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考前阅读冲刺《基础训练4篇》含解析

基础知识组合训练1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谜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chēn)欲痴?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
我也可贪恋烟火,殷.(yān)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B.如花美眷,终敌不过似水流年;姹紫嫣红的春色,也仅韶.(sháo)光一现。
既然你我将年华蹉.(chuō)跎,又何需为几片泛黄的记忆,念念不休。
永远有人问,为什么美好的总是在昨天?那是因为,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爱上一个词,叫怀念。
C.那些誓与红尘同生共死的人,被世俗的烟火呛.(qiànɡ)得泪眼迷蒙,被风刀霜剑伤得千疮百孔,也不禁要怨怪人生多戏谑.(xuè),世事太无常。
自诩可以经得起流光的抛掷,然而一点人情的凉薄,就弄得他们仓皇逃离。
D.站在古老的枫桥上,我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明知秋霜会冰冻如流的记忆,却甘愿落在尘网,折翅敛羽,蜷(quán)缩在梦的巢穴.(xué)里不肯离开。
是在等待千年前那个过客转世归来,亦或是留恋一枚秋叶黯然神伤的眼眸?答案 C解析A项谜—迷,“殷”读yīn。
B项“蹉”读cuō,需—须。
D项亦—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大学何为?培养人才为上,输出智识为重。
这也是名校被仰视的根本原因。
[甲]一旦..基本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
对于全社会来说,名校就会因共享泛滥而变得不经济。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乙]当人们说“北大清华是全国人民的”时,指向的不仅是游历..北大的未名湖畔、清华的荷塘月色,更应是教育机会向普通人敞开以及知识产出的普惠。
正因为如此,比有形的游览更有价值的,是无形的知识共享与智慧启迪。
我们更应看到,人们对名校游乐此不疲....,反映了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
读懂深层需求,方能找到拓宽名校大门的钥匙。
[丙]一方面,进一步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发力,做大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名校能够进一步发挥网络公开课的功效,让没有围墙的校园能够为社会所共享。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一 单文精练二含解析

单文精练二城市里的牵牛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城市里的牵牛花王溱①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
②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掠夺一切可掠夺的,实在没东西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
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③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上网查,去图书馆翻阅《园丁手册》《花卉百科》,可上面都只教她怎么修剪,没有说怎样才可以阻止它疯长。
于是她只好买回修剪工具,按书上说的进行修剪。
④修剪之后的牵牛花规整了些,但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
夜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时,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
她犹豫,是否该去敲邻居家的门,把那突兀串门的家伙拽回?可这样的造访也很突兀,她甚至都还不知道隔壁住着谁呢。
想着想着她就睡着了,站了一天的工作,她太累了。
⑤第二天一早她被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一个穿睡衣的小伙急切地说,他家昨夜里被她家的牵牛花占领了!她跟着他过去一看,可不是,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
她愧疚地低声说,不好意思,我昨晚没有修剪。
可他却兴奋地大叫,这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种出的?他说,他老家的房子周围,也有一片这样的牵牛花。
他还说,房间太冷冰冰了,他想种这样一盆牵牛花很久了。
⑥她“扑哧”笑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一起修剪了花,他把单车上的花摘下戴在她头上,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去上班。
⑦然后?然后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它先是把整栋楼绕了一遍,紧接着入侵了隔壁楼。
眨眼间,整个城中村都成了牵牛花的天下,租客们对这个不速之客倒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帮人搬家的大叔笑嘻嘻地把绕满板车上的藤扯开,哼着歌一蹬而去;送外卖的小伙摘了一朵插帽子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还没找到工作的姑娘抚摸着缠住她行李箱的牵牛花,第一次绽放笑容……⑧很快,牵牛花就冲出城中村,绕上电线,然后是电线杆,然后是公车站,然后是路牌,然后是大马路……交警哔哔地追着枝条吹响了哨子,拿起罚单却又挠头十分为难。
2020年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 浙江卷(二)word版

2020年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浙江卷(二)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先知往往是寂寞的,他最先看到问题的所在;但先知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忍受寂寞,并在寂寞中, 踽(yǔ)踽独行,不因他人的漫骂和攻讦(jié)而隐瞒或改变自己的观点。
B.“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国际合作的成果:13台载(zǎi)荷(hè)中4台是与德国等国家合作的,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则保障了它安全渡过月夜。
C.当你面临无法逃遁(dùn)的困惑时,网络上千篇一律的爆款“鸡汤”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你抛弃卑鄙(bǐ)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D.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哪怕只是一个少年只(zhī)言片语的勾沉,也是重建被遗忘与被毁坏的偌(nuò)大历史的一砖一瓦。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祝融是根正苗红的炎黄后裔。
然而翻看更多的史料,就会发现高贵的祝融其实是个官名。
【甲】《国语》有此记载:“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可见“祝融”是官职,负责掌管用火事宜。
这在《汉书•五行志上》中得到了印证:“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乙】由字可知,“祝”在甲骨文中如人跪在神前祷告;“融”的形态则是炊烟自一种叫“鬲”的烹饪器具旁边如虫般蠕动而出。
祝融成为“火”的代言,众望所归!火的使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意义重大。
对于尚在蒙昧状态下的古代先民来说,火是防御野兽的工具、抵御严寒的利器、烹饪美食的神物。
即便是燧人明了钻木取火,火不必再靠天赐予, 但如何保留火种、如何将火的使用极大化,依然是个难题。
在这一点上祝融绝对功德无量,否则也做不了火官。
而且在那一时期火之威力堪比如今的武器,身为火官,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参与部落战争,并担负重任。
【丙】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祝融襄助火攻,黄帝南巡祝融随侍为之“辨乎南方”的故事。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考前阅读冲刺《限时精练3篇》含解析

限时精练(一)(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冬祭刘建超①我和杨晓敏是朋友,杨晓敏写小小说。
体格魁梧、剑眉锐眼的杨晓敏在西北雪域高原戍边十五年。
他的小说散文几乎都与喜马拉雅有着不解的情缘。
②杨晓敏讲过这样一个经历:在西藏有个最偏远的地方叫“雪域孤岛”,驻扎着海拔最高的哨卡,哨卡周围被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毫无生气。
连续几天落雪,一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
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逮住了这只红狐狸。
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光亮柔软,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烧……③杨晓敏说,你知道吗,传说雪域高原的狐狸油可以治疗冻疮,用狐狸皮做的围脖可以抵住风雪的严寒。
几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们不敢大声说话。
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④哨长摸出一把刀,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
士兵们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脸上裂开花的新兵呜咽着说,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腾跃着向雪野掠去……⑤杨晓敏说到这里时,刚硬的汉子眼里布满了柔情,吐出一口烟,仿佛那团跳动的火焰还在眼前闪动。
⑥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羡慕地说,我有机会一定也要去雪域高原看看,去找找红狐狸。
⑦杨晓敏说,红狐狸是雪域高原的精灵,哪能你想见就见得着。
⑧这个故事缠绕了我十几年。
去年,我和几个朋友自驾游,首选的路线就是西北雪域高原,我还给朋友们讲了红狐狸的故事,挑逗得几个哥们儿心里痒痒的,开着两辆越野车,向着喜马拉雅出发。
出发前,我给晓敏发了短信:我去拜访你的....雪域高原了。
⑨自驾游的乐趣就是随心所欲,几个哥们儿如挣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狂野地消失在冰天雪地之中。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考前阅读突破《基础知识训练3篇》含解析

基础组合训练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班级读书课上,经过遴.(línɡ)选,我们一致决定,将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小说《牛虻.(ménɡ)》作为下一个推荐作品。
B.如今的社会很浮燥,犯错成本也低,即使是学术界也存在着大量剽.(piáo)窃别人作品的现象,有人被发现了也没有赧.(nǎn)然的神色。
C.冬天来临,寒风簌簌,天气越来越冷了,在校的莘(shēn)莘学子仍然在奋笔疾书,很多人的手都皴(cūn)裂了,脸也冻得通红。
D.中共十九大顺利召.(zhāo)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是也有部分人因为感觉改革艰难而不愿继续努力,畏葸.(xǐ)不前。
答案 C解析A项“遴”读lín。
B项燥—躁,“剽”读piāo。
D项“召”读zhà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个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
[甲]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吉光片羽....。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
[乙]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蹙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丙]“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隔阂B.吉光片羽C.俗滥D.捧心蹙眉答案 B解析“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限时精练二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限时精练二(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跛脚羊的冬天夏京收他出生的那个年头,或许是因为营养匮乏,反正和他同龄的孩子都遍地跑了,他还是不能站起来走路。
又过了几年,他终于离开了母亲挽扶他的那双手,但也没能像两个哥哥那样在田野上撒欢儿般地奔跑——他的右腿是跛的。
贫穷的屋檐下,从有记忆开始,他觉得父亲好像就没正眼看过他一下。
食物匮乏的饭桌上,偶尔出现几次令他馋涏欲滴的面食时,幼小的他不敢伸出手。
即使忍不住想尝一下时,也是像那只跛脚羊吃奶那样,颤颤巍巍,躲躲闪闪。
他盼望有一天,父亲能亲手递给自己一个面馍。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他家那头大黑羊却立在皑皑白雪里“咩咩”地叫着,痛苦地生产了。
大黑羊一连生下了三只小羊崽,其中有一只却是畸形的——有一条腿没有蹄。
鲜红的雪地里,满头大汗的父亲提起腿部畸形的小羊崽,淡淡地对母亲说,扔掉吧,成不了材的,况且,留下来恐怕老羊的奶水也不够!听到父亲说要扔掉小羊,他急忙抢到父亲的面前,苦苦哀求父亲,说:“少脚的小羊会长大的,再说,它也不一定会长得比那两只瘦呀。
”那天,父亲沉默了许久,静静地将小羊留了下来。
晚上,“丰盛”的饭桌上,炖好的大黑羊生产后留下的胎盘,父亲破例地递给了他一碗最多的。
以后的日子,饭刚吃了一半儿的他,常常揣起块煎饼或者菜饼之类的饭食就去打草,他说饭在路上吃;深更半夜里,他常以去院子里大解为由,披着破棉袄为那只腿部畸形的小羊偷偷加夜餐——淡淡的月光下,他像喂孩子似的将白天从自己口中省下来的饭食,一口一口地嚼碎,细心地喂给跛脚的小羊。
日子一天天过去,几只羊渐渐地长大了。
正如他所说的,那只腿部畸形的小羊果然不比另外两只羊瘦,整天活蹦乱跳的。
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抚摸着小羊笑笑..说:“这家伙,没想到比那两只长得还大了,还是个母羔儿,不愁熬上几窝羊崽。
”一旁的他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第二年的春天,父亲做了个惊人之举:将家里的四只羊一并牵到集市上去卖。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阅读突破《现代文精练3篇》含解析

单文精练一戈壁听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戈壁听沙韩少功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
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
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
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人们不喜欢沙。
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
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
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
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
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
那林立的清真寺呢,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④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⑤这里的人种和文化是多元交汇型。
直到50年代,这里还流通着英镑、卢布、马克和“袁大头”,还流散着各种英国的、俄国的、日本的枪炮。
当文化用枪炮来体现的时候,密密火舌就把西部焚烧得进一步沙化了。
我曾在汽车上看到不少干干的河谷,问起来,当地人也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只是说那些河早就不存在了,仅隐约闪烁在老人传唱的民歌里。
于是,我就只能默默地注视这些河的尸骨,干瘦,痉挛,像一个个问号葬在风沙深处。
⑥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考前阅读突破《限时精练3篇》含解析

限时精练(一)(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奔跑的兔子刘云芳那是一只1995年的兔子,也可能是1996年的。
此时是午后,地头的人刚刚午休起来,像是还没完全从梦里走出来,他们手里的镰刀、铁锹和镢头,像是长了触角一样,把他们带到自己熟悉的田地里。
兔子依旧站着,像个望乡的人。
就在这时,懒懒地行走的人忽然高喊一声:“兔子!”这个词语竟像子弹般射进人们的血液,把刚才的困顿瞬间击散。
听到的人全都兴奋起来,一下子还原成祖先围猎的情形。
他们举起手中的农具,围拢过来。
铁锹、镰刀还有镢头都阻拦在兔子面前。
它这时做了一个自认为英明的决定:向河边跑去。
在一群人的夹击下,兔子飞快奔跑,圈子越来越小,就在人们以为它走投无路的时候,它竟然纵身一跃,跳进了河里。
水面上的波纹像一个句号,把人们的目光固定住。
大家以为这是一只以死殉志的倔强的兔子。
但是,忽然,那兔子却露出水面,浮在水上,像只狗一样游起泳来。
那是村里人第一次看到一只会游泳的兔子。
为此这只兔子几十年时间都出现在他们的讲述里。
老马说到这里,饭桌上的人眼里都泛起光,我们似乎都看到了那只奔跑并且又会游泳的兔子,甚至殷切地希望,那只兔子能够顺利过岸。
为此,我们放下手里的筷子,似乎一不小心,桌上那道兔肉就会自行完成组装,然后逃跑似的。
大家在内心里把它与那只几十年前的兔子联系在一起,开始为今天点这道菜感觉到羞愧。
老马讲兔子游泳的时候,脸上现出少年的英气。
他还讲起少年时的光景。
几瓶花生米,就能让大家幸福好一阵子。
我只记得,长我几岁的李忠子天天在麦秸秆上盘坐,要修炼一门武功绝学。
跟在他身后的小伙伴更是到处翻看无人居住的老土屋,寻找被人遗失在那里的武林绝学。
以至于,第一次进城之后,他便带回来一把长剑。
我至今还记得他在村口大槐树下,手持那剑的样子。
他站立着,大喇叭裤的阔度和剑的修长形成了一种很好的互补,有了这两样稀缺物件,李忠子便在小一点的孩子那里成了神奇人物,真的像大侠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精练(一)(用时: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注]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颜渊》)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注“商”即“卜商”,指子夏。
1.分别指出上面两段文字对待学习的不同主张。
(2分)答:2.结合孔子的教学相长思想,谈谈你对“起予者商也”的看法。
(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6分)(1)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论语·先进》)(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3)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3.孔子熟悉教育对象,对“柴”“参”“师”“由”等弟子的品评都很中肯。
在所学课文关于“闻斯行诸”一问两答的对话中,孔子对冉有、子路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4.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思想的体会。
(4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6分)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5.材料一中,子贡评价他的老师____________(原文);材料二中,因为子贡这段话,后人将“师门”称为“门墙”,成语“________________”谦称自己愧在师门。
(2分)6.子贡擅长辞令,在维护老师形象上不遗余力,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子贡的说话艺术。
(4分) 答: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6分)(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2)“文灭质,博溺心[注],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庄子·缮性》) 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7.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答:8.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4分)答: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
(6分)(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3)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4)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注约:贫困。
9.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__手法。
孔子弟子中“君子固穷”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2分)10.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仁德”修养在人克服环境影响中的作用。
(4分)答:限时精练(二)(用时: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材料一: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材料二: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
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尚书·舜典》)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能做到约束自己回归到礼,那就达到了“________”;材料二中尧帝去世,舜与百姓一起为之守丧,像对待________(用材料中的词语)一样对待尧。
(2分)2.孔子坚持“三年之丧”,宰我认为“一年之丧”就够了,你怎么看?(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6分)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 3.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2分)答:4.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孔子的仁爱观。
(4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6分)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荀子·大略》)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
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墨子·公孟》)5.上述两段文字都从____________(填成语)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分)6.荀子与墨子的观点各有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
(4分)答: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6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7.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孔孟“为学”的基本思想。
(2分)答:8.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对孔孟“为学”思想的看法。
(4分)答: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
(6分)(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3)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9.根据材料(1),颜回的为人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概括。
(2分)10.“仁者”为什么“不忧”?综合三则材料作简要分析。
(4分)答:答案精析1.仁考妣2.(示例一)“三年之丧”必须要坚持。
因为父母去世,君子守丧三年,这是应遵守的礼节。
君子守丧时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他们心里只有逝去的父母,心里很悲痛;君子守丧三年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子女生下来的最初三年都是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的。
把守丧三年作为一种礼节在社会上推广能够教化人民。
因此,孔子讲仁爱,守礼节,是地道的君子行为。
(示例二)“一年之丧”也可以。
父母去世,君子能守丧三年固然好,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将三年丧期变为一年,也未尝不可。
因为如果君子三年不习礼仪,那么礼仪一定会废弃掉;如果君子三年不奏音乐,那么音乐一定会失传。
这对君子自身的修养是有影响的,也是死去的父母不愿意看到的。
况且对于父母的去世是不是悲痛,也不是完全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来体现的,仪式并不是那么重要。
因此,君子守礼节,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
参考译文材料一:宰我问道:“三年的守丧期,为期太长了。
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毁弃;三年不作乐,乐一定会废弛。
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钻火改用木料经过了一个轮回,满一年也就可以结束了。
”孔子说:“(父母死了不到三年,)就吃那白米饭,穿那花缎衣,对于你来说能心安吗?”宰我说:“心安。
”孔子说:“你心安,那就去做好了。
而君子守丧的时候,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那样做。
现在你心安,那就去做好了!”宰我出去了。
孔子说:“宰予真不仁爱啊!子女生下三年,然后才脱离父母的怀抱。
三年的守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在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怀抱的爱抚吗?”材料二: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便逝世了。
百姓像死去父母一样悲痛,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乐音。
守丧三年以后的正月初一,舜到尧的太庙,和四方诸侯谋划政事,打开四方之门,使自己能明察四方政务,倾听四方意见。
3.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救济贫困的人。
4.孔子的仁爱观,不是狭隘地针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而是将其扩展到“邻里乡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此外,他还认为,救济的应是穷人,而不是富人,这种思想符合人道主义。
参考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子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子却给她八十斛。
孔子说:“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应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有的人。
”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他推辞不受。
孔子说:“别推辞!把它分给你的邻里乡亲吧!”5.言行一致6.荀子对治国者的建议:一定要摒弃言善行恶的伪善者。
(或“荀子是从用人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的”)墨子对治国者的要求:一个人言而不行,是不能治身,而不能治身也就不能治国。
(或“墨子是从修身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的”)参考译文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至宝。
嘴巴不善于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器物。
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不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用具。
嘴巴上说好听的,自己行动丑恶的则是国家的妖孽。
治国的人敬重国家的至宝,爱惜国家的器物,使用国家的用具,铲除国家的妖孽。
墨子说:“政务,口能称道,自身一定要实行它。
现在你口能称道而自身却不能实行,这是你自身的矛盾。
你不能治理你的自身,哪里能治国家的政务?你姑且先防备你自身的矛盾吧。
”7.孔子强调先德后文,教育学生要进德在前,修业在后。
孟子认为求学请教的道理在于找回丢失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