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种类与功能
湿地的基本概况

湿地的保护1、概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
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2、类型: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3、作用: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⑴湿地的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
中国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亚洲有57种处于濒危状态的鸟,在中国湿地已发现有31种;全世界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鹤类占9种。
中国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利用野生稻杂交培养的水稻新品种,使其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在提高粮食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
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保证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
5.湿地水文学◆

淡水草本植物的梯度分布
20
(2)泥炭湿地生态系统
泥炭湿地通常具有酸性环境和有限的可用养分,是 贫营养和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主要特征:多余的水分和泥炭积累;初级生产力很 低。
发育的基本条件:潮湿、寒冷的气候。
植被组成:泥炭藓、越桔、莎草、石楠、柳树等嗜 酸植物。
21
(3)淡水木本沼泽生态系统
淡水木本沼泽:在整个生长季或生长季的大部分 时间内滞留有较深地表淡水的木本群落。
主要包括:池柏沼泽、落羽松沼泽、白蜡树沼泽、 白雪松沼泽、红栎沼泽及多种水生木本植物的混生 群落。
在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中,淡水木本沼泽生态系统的 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及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 最为复杂的。
22
(4)河漫滩湿地生态系统
41
五、其它过程
一些自然力量或因素,也可能造成湿地。 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沙丘内的湿地,就是风力造
成;佛罗里达州的大沼泽湿地则是因地下水与地面 水的交互作用所形成,亦有许多湿地是因“下沉 洞”,以及流入的水所共同形成。
台湾东部常出现洪水后高山塌陷所形成的堰塞湖,
为湿地演进的典型模式。
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主要就是通过相对负地形条件 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来完成的。
在高纬度地区,许多湿地是由九千至一万二千年的冰 河所形成,形成方式有:
冰河消退、融化形成的凹洞和洼地; 冰河拦阻河流,经常造成冰河湖;
冰河冲刷河谷,造成松软的河床沉积物,形成大且
深的湖,例如纽约州的手指湖,以及加拿大地盾的 湖泊。
38
二、海岸低地泛滥
海岸湿地常发生在坡度平缓的沙滩、砾滩、泥滩或
25
2、滨海湿地
(1)盐沼生态系统 发育于淤泥滩地的自然和半自然盐生草地与低矮灌 从,周围被潮汐或非潮汐水位变化的盐水包围。 盐沼含有复杂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区系;盐沼内大量 的潮汐沟,是生物迁徙、营养交换、能量和物质转 换的通道。
湿地分类 标准

湿地分类标准1.气候特征,湿地分类首先要考虑气候特征。
气候条件决定了湿地的形成、分布和特点。
根据气候特征,湿地可以分为热带湿地、亚热带湿地和温带湿地等。
2.土壤类型,土壤类型也是湿地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土壤类型对湿地植物生长、水文条件和生态系统结构都有影响。
常见的湿地土壤类型包括沼泽土、河流冲积土、滨海盐土等。
3.植被类型,植被类型是湿地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植被类型反映了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的不同。
湿地植被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类型。
4.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指湿地水的来源、水位、流量和水质等。
不同水文条件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水文条件,湿地可以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
5.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也是湿地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地理位置的湿地具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
根据地理位置,湿地可以分为沿海湿地和内陆湿地等。
6.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湿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不同生态环境对湿地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威胁。
根据生态环境,湿地可以分为城市湿地和自然湿地等。
7.生态功能,生态功能是湿地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生态功能的湿地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
根据生态功能,湿地可以分为生产功能、净化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8.保护级别,保护级别是湿地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保护级别的湿地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根据保护级别,湿地可以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等。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湿地是自然界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其地理分布广泛,包括沼泽、泥炭地、沿海湿地、内陆河口湿地、河流湿地等多种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和环境因素结合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具有独特性和综合性。
本文将从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由三个层面组成:生物层、土层和水层。
生物层即湿地植被和动物群落,土层主要有沉积物和土壤,水层则是湿地水文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包括以下方面:1.湿地植被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保持湿地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和维持区域环境稳定的作用。
湿地植被种类繁多,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沼泽、沿海湿地、低丘沼泽等。
湿地植被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其中部分植物根系发达、土壤粘性大,能有效地固定土壤、结实地面,防止湿地土壤侵蚀。
2.地下水位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环境十分重要,其地下水位的高低与植被、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区域生态稳定有关。
一般来说,低水位更适合生长缓慢、高度耐旱的湿地植被。
3.土壤湿地土壤具有不同于其他环境的独特性质,如土质肥沃、气味异味和水分接近饱和。
湿地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保水保墒特性,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均衡的水分和养分。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主要功能包括:1.水资源调节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非常强,在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灾害防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湿地能够储存和释放大量的水,并且能够通过调节水位稳定流域的水循环。
2.生态保护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能够为生物提供生存和繁殖的场所,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特殊的土壤和水环境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群落和栖息地,作为生命的孕育之所。
3.气候调节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也非常强,湿地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藏之一,通过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起到了重要的缓解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的作用。
湿地分类 标准

湿地分类标准湿地是指由水体覆盖或者透水层埋藏的土地区域,其地表水动态变化明显。
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功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湿地分类标准应运而生。
一、湿地分类概述湿地根据其水源类型、水环境特征及生态功能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湿地主要分为淡水湿地和盐水湿地两大类。
淡水湿地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泽泻湿地等。
盐水湿地包括沿海湿地和盐湖湿地等。
湿地分类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湿地的基本特征,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淡水湿地分类1.河流湿地河流湿地是由河流的漫滩、河岸地带以及涧谷、峡谷构成的湿地类型。
根据河流的形态和水动力特征,河流湿地可以细分为冲积湿地、洪泛湿地和滨套湿地等。
冲积湿地主要由河流冲击沉积形成,地势平坦,承载着丰富的水生植被和水生动物。
洪泛湿地则是河流的洪水区域,水位波动大,适应了大量的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
滨套湿地位于河流两岸,地势较高,湿地类型多样。
2.湖泊湿地湖泊湿地是由湖泊和周边的湿地区域构成的综合性湿地类型。
湖泊湿地根据水深和湖岸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深水湖泊湿地、浅水湖泊湿地和湖岸湿地等。
深水湖泊湿地主要深入湖底,湖泊较为稳定,植被分布广泛。
浅水湖泊湿地由较浅的湖水和水生植被组成,水流较快,是许多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湖岸湿地位于湖泊周边,包括湖岸带和湿地湿地带,生态功能多样。
3.泽泻湿地泽泻湿地是由湿地植被主导的湿地类型。
泽泻湿地可以根据湿地植被的特点进行分类,包括沼泽湿地、河滩湿地和盐碱湿地等。
沼泽湿地以湖泊湿地的植被类型为主,植被茂盛,供给大量的湿地生态功能。
河滩湿地位于河流附近,水分充足,植被种类繁多。
盐碱湿地则是由含盐碱成分的土壤和适应盐碱环境的植被组成。
三、盐水湿地分类1.沿海湿地沿海湿地是位于海岸线附近的湿地类型,包括海湾湿地、沿岸湿地和红树林湿地等。
海湾湿地位于海湾内部,水动力较小,适应了一些特定的植被和动物。
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湿地的功能与价值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或暂时的静水或流水、淡水或微咸水及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此外,湿地还包括邻近水体的河流、湖泊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内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洋水体。
因此,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带,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盐沼、低潮时水深少于6米的海岸带以及水稻田、鱼塘、盐田、水库和运河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具有特殊的界面系统湿地是水、陆两种界面交互延伸的一定区域,是水域和陆地过渡形态的自然体。
湿地处于大气系统、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的界面交合处,存在联结各界面的水体一陆地一植被一大气界面系统。
(1)湿地具有特殊的景观特征湿地生态系统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湿地按照地貌特征可以分为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按照水文特征又可将自然湿地分为浅海水域、珊瑚礁和潮下水生层等29类,人工湿地12类。
湿地具有明显的植被、土壤、水位和盐度的梯度变化、斑块变化、时间变化的特征,其中水位、水流,如泛滥、潮汐、洪枯等都是有规律、有频率地变动,这些周期性的变化造成了湿地生态系统在景观上的周期性变化。
(2)湿地具有特殊的生物类群湿地生态系统所处的独特的水文、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群落提供了复杂而完备的特殊生境。
不同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沼泽植物、盐沼植物、红树植物(胎生)、浮游植物、挺生植物、底栖植物、厌氧微生物;水禽、涉禽、海岸鸟、鱼、虾、贝、蟹、两栖、爬行动物等。
由于湿地物种种类异常丰富,又有非常高的生物生产力,所以湿地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食物链、食物网。
(3)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不仅包括为人类所提供的食物、医药及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
湿地里动植物

水生蕨类植物:如水蕨、水 龙骨等具有药用价值
水生草本植物:如水芹、水 葱等具有食用价值
湿地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动植物 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 统的平衡和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湿地动植物具有很 高的经济价值保护它们有助于促进 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湿 地 动 植 物 概 述
03 湿 地 动 物
04 湿 地 植 物
湿地动植物的保护 05 与 利 用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湿地动植物概述
定义:湿地是指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饱和、生长有湿性植物和微生物的地区。
特点: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功能: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洪抗旱等生态功能。 保护: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保护措施:建立 自然保护区加强 监管和保护
合理利用:科学合 理地开发利用湿地 动植物资源避免过 度开发和破坏
生态修复:对受损 湿地进行生态修复 恢复其生态功能
教育宣传:加强湿 地动植物保护的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保 护意识
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系 统提供生态旅游场所
生态旅游:以湿地动植物为特色 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鸟类:如鹭、鹤、雁等 哺乳动物:如河狸、水獭、野猪等 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蝾螈等
爬行动物:如蛇、龟、蜥蜴等 鱼类:如鲤鱼、鲫鱼、草鱼等 植物:如水生植物、沼泽植物、湿地植物等
湿地动植物种 类繁多包括鸟 类、鱼类、两 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等
湿地动植物分 布广泛全球范 围内都有分布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净化水质:湿地有助于过滤和降解 污染物,改善水质
提供生态旅游资源:湿地具有独特 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 游的场所
Part Two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 能
水文调节功能
湿地可以缓解洪水泛滥,减 轻水旱灾害
湿地可以调节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水量和水质
湿地可以维持水循环,影响 气候变化
功能
农业灌溉:湿 地提供充足的 水源,是农业 灌溉的重要来
源
水产养殖:湿 地是水产养殖 的场所,提供 了丰富的水生
生物资源
旅游观光:湿 地的自然风光 和生态资源吸 引了大量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
湿地的生态价值
调节气候:湿地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温和湿度 净化水质:湿地具有强大的水净化能力,能有效去除污染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持生态平衡 抵御自然灾害:湿地能调节洪水,降低风速,减轻风蚀和水蚀
土壤保持与改良功能
湿地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过滤功能,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流失。
湿地的植物和泥炭层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有助于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水位。 湿地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促进土壤的团粒结构和肥力的形成,改善 土壤质量。
湿地的植被和微生物还能够通过分解和转化污染物,净化土壤和地下水。
净化水质功能
科学研究和教育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 天然实验室,为科学 家提供了研究地球生 态系统和生命科学的 良好场所,同时也可 以作为教育和培训的 基地,提高公众对湿 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 保护意识。
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实践案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濕地之基本概念 何謂濕地:濕地定義如下:無論天然或人 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水、淡水或鹹 水、或二者混合者,由沼澤、泥沼、泥煤 地或水域所構成的區域,包括水深在低潮 時不超過6公尺以下之沿海區域。
溼地種類
水體種類」來分類 1鹹水濕地 2.淡水濕地 3.半鹹淡濕地
濕地的基本分類
1.內陸濕地— 河流兩側、內陸沼澤、,水庫、湖泊...等 四週
2.海岸濕地— 河川出海口、潮間帶、沿海沼澤、池塘等
腦力激盪時間
分組討論 1.就自然保育層面來看溼地有哪一些功能? 2.就社會經濟層面來看溼地有哪一些功能 ?
濕地的功能-----自然保育層面
水質保持 污染過濾 沈澱物去除 製造氧氣 營養物循環 化學及營養物吸收 水棲動物的生產力 微氣候的調節 世界氣候(臭氣層)的調節
提供魚類及甲殼類棲息地 提供水鳥及其他鳥類棲息地 提供野生動物捿息地Fra bibliotek台灣水雉
濕地的功能-----社會經濟層面
•洪水之控制 •海浪損害的防護 •海岸侵蝕之控制 •地下水與水源供應 •木林與其他自然資源 •能源資源(泥炭) •家畜放牧 •釣魚及貝類採收 •獵捕 •遊憩資源 •景觀美質 •教育及科學研究
以濕地中「水體種類」來分類(鹹水濕地)
海岸朝間帶 水深六公尺以下區域
以濕地中「水體種類」來分類(淡水濕地)
湖泊 溪流 水塘 稻田 淡水沼澤
日月潭
花蓮馬太鞍濕地
水田
七星山夢幻湖 (台灣水韭)
以濕地中「水體種類」來分類(半鹹淡濕地: 淡水與鹹水的交會處)
河口濕地 部分紅樹林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