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主要功能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一、知识讲解(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1.提供水资源及丰富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二、同步训练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
读该国区域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④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②美化环境,观光旅游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④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解析 1.A 2.A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国为芬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势较低,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高。
选A。
第2题,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是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净化水体等。
选A。
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
读图,回答3~4题。
3.“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4.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了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解析] 3.B 4.B 第3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
湿地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湿地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以下是从几个方面说明湿地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1. 提供水资源:湿地可以蓄积和净化雨水,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群。
湿地的保护和维护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和濒危物种,对人类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也非常重要。
3. 调节气候: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包括调节温度、湿度和降水等。
湿地的存在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4. 休闲和旅游:湿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目的地,为人类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湿地的保护和维护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5. 文化和精神价值:湿地是许多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象征和场所,对人类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也有重要意义。
湿地的保护和维护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和精神价值。
因此,湿地的保护和维护不仅关乎生态安全,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福祉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为了实现人类和湿地的和谐共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维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湿地知识问答

湿地知识问答1.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土地表面水分在一年或一段时间内存在或能够存在的地区。
湿地通常由淹水频繁、土壤富含水分、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组成。
2. 湿地有哪些类型?湿地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沼泽、河口、湖泊、泥炭沼泽、潮汐湿地、河流和湖泊边缘生态系统等。
3. 湿地有什么作用?湿地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质净化、防止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和食物链支持。
此外,湿地还可以提供水资源和渔业资源。
4. 湿地正在面临什么威胁?湿地正面临许多威胁,包括城市化、农业扩张、气候变化、水污染、赤潮和非法捕捞等。
这些威胁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5. 如何保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方法包括创建湿地保护区、限制湿地开发、改善水质、推动可持续农业和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此外,公众教育和提高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也是保护湿地的重要途径。
6. 湿地的重要性是什么?湿地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的重要性。
它们能够提供食物、水资源、药物和其他自然资源。
湿地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止洪水,并提供栖息地供许多珍稀物种生存。
7. 湿地对气候变化有什么影响?湿地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湿地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通过阻止碳排放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浓度。
同时,湿地的水蒸发可以降低周围地区的气温。
8. 湿地保护对人类有什么益处?湿地保护能够确保可持续的水资源、食物安全和气候适应性。
湿地还提供了用于旅游和休闲活动的场所,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湿地的存在和保护也有助于保护当地文化和传统。
9. 在全球范围内,有多少湿地被破坏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计,20世纪全球有超过50%的湿地被破坏或消失,且破坏速度仍在加快。
10. 什么是《拉姆萨公约》?《拉姆萨公约》是一项全球性的保护湿地的国际协议。
签署国同意通过制定国家湿地政策和保护湿地保护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
该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市签署,至今已有170多个国家加入。
湿地功能

湿地湿地具有哪些生态功能作为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客体,湿地兼有水、陆特征,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之一,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价值:首先可以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
在多雨或涨水的季节,过量的水被湿地(象海绵)储存起来,直接减少了下游的洪水压力。
然后,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里,再慢慢地释放出来,补充给河流或下渗补充地下水,有效地缓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断流的问题。
其次是调节气候。
通过蒸发,湿地可持续不断地向大气输送大量的水气,调节区域的气候,降低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危害。
拉萨气候干燥,有那么一大片湖泊和湿地,水分蒸发,可使城市的空气湿润,没有这片湿地,拉萨的气候条件就更加干燥。
专家们呼吁,高原都市拉萨旁有一大片湖泊和沼泽地,千万要保护好,不仅有利于城市市民的生活,而且也有利旅游者的身体健康。
第三起到净化天然水体的作用。
水流经过湿地,流速减缓,有助于污染物的沉淀,特别是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矿化物质,对水体起净化作用。
因此,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成为一种简便、节省、实用的初级污水处理技术。
第四,控制土壤侵蚀、保护海岸线。
湿地及其植被,可稳固基地和削减海浪和海水的冲击力,有效防止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堤岸的侵蚀。
第五,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特殊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造避敌的良好条件,是大量珍稀濒危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和高、低等植物生长和栖息的好场所。
湿地保护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大领域之一。
如果把森林比作“大地之肺”,那么湿地则常常被誉为“大地的肾脏”、“天然水库”和“天然的物种库”。
保护湿地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热点和各国防洪的一项重要生态措施。
而湿地也开始成为一些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目标。
中国有多少湿地被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全国各地都分布有湿地,总面积达25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世界排位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1. 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土壤中含有水分或水表面覆盖着植被的区域。
湿地包括沼泽、沼泽、沼泽、湿地、河流、湖泊和洪泛区等。
湿地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护等。
2.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湿地可以调节水资源,吸收和存储水分,减少洪水和干旱的风险。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栖息地,许多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
此外,湿地还可以净化水质、固碳和调节气候等。
3.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依赖湿地生存,如水鸟、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等。
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 湿地的价值:湿地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首先,湿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渔业资源和湿地植物等。
其次,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资源调节、洪水控制和海岸保护等。
最后,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 湿地的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湿地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
首先,湿地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其次,污染和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后,非法捕捞和非法采矿等行为也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6. 湿地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管控和保护。
其次,需要加强湿地的恢复和修复工作,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意识。
总之,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
保护和管理好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总结,可以增强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意识,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湿地趣味知识

湿地趣味知识
湿地是指由水体、湖泊、河流或海洋所形成的自然环境,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以下是一些湿地的趣味知识:
1. 湿地类型: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泥炭地、湖泊、河口湾等不同类型。
每种湿地都有其特有的特征和生物群落。
2. 湿地功能:湿地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包括水源涵养、水质净化、防洪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湿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3. 物种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栖息地之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都依赖湿地生存。
例如,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吸引了大量的鸟类。
4. 著名湿地: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湿地,如美国的伊万霍湖、肯尼亚的马赛马拉湿地、中国的三江平原等。
这些湿地具有独特的景观和生物群落,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5. 湿地保护: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湿地正面临着退化和破坏的威胁。
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来保护湿地,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等方式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总之,湿地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
了解湿地的趣味知识可以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九年级政治湿地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湿地知识点湿地是指在地表某一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处于饱水或周期性淹没状态的地区。
在九年级政治中,湿地通常涉及以下知识点: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湿地是指地表某一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处于饱水或周期性淹没状态的地区。
根据水体来源和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同,湿地可分为淡水湿地、咸水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几类。
2.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水文调节、水质净化、生物生境、保持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保护湿地资源是人类共同责任,包括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加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等。
同时,湿地资源也可以进行适度利用,如发展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
4. 湿地保护的问题与挑战:湿地保护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湿地退化和减少、湿地开发与建设、外来物种入侵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制定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
这些是九年级政治中关于湿地的基本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和了解湿地的基础。
具体的湿地知识还需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5. 国际湿地保护和合作:湿地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通过制定国家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湿地资源。
同时,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协调作用,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湿地公约》等。
6. 中国湿地保护和治理:中国是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重要湿地。
中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湿地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区建设等。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湿地保护合作,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7.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湿地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保持水资源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实施科学合理的湿地管理。
8. 关于湿地的常见案例和实践:学习湿地知识还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践。
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开发利用 湿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引 导其积极参与湿地保护。
科学研究
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监测,深入了解 湿地的生态特征和变化情况,为保护 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和教育
公众参与
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 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决策和行动。
01
02
03
提升环境质量
湿地能够净化空气、水源 ,吸收污染物,为人类提 供清新的生活环境。
增加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众多植物和动物的 栖息地,为人们提供了丰 富的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 。
提供休闲场所
湿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 境使其成为人们休闲、娱 乐和健身的好去处。
提升环境形象
城市形象标志:湿地成为城市中一道美 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的形象标志之一 。
提高。
非经济效益
要点一
生态文化和精神价值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精神价值,如提供生态旅 游和户外活动的场所,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 保护意识。
要点二
生物多样性保护
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湿地有助于维 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04
湿地的社会效益
提高生活质量
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 湿地的水质净化: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吸收、降解和转 化污染物,净化水质,提高水质稳定性。
03
湿地的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渔业和农业产出
湿地为渔业和农业提供了重要 的生产资源,包括鱼类、贝类 、禽类等水产品,以及水稻、
莲藕等农作物。
旅游业收入
湿地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 样性而成为旅游胜地,为当地带来 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的主要功能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
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许多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
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
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
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二是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
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
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
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
湿地的经济功能一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湿地提供的水稻、肉类、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
二是提供水资源。
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我国众多的沼泽、池塘、溪流、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三是提供矿物资源。
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
湿地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
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
四是能源和水运。
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湿地通过航运、电能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约有10万公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湿地的社会功能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集聚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
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以来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地区,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生态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湿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等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和实验基地。
湿地保留的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价值。
练习: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字数不超200字)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围垦、淤积、过度开发利用及各种污染严重,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湿地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对湿地的水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
1 、盲目的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中国天然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
湿地面积减少使湿地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下降,水旱灾害频繁。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
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由于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
围垦恶化了湖区的水情,直接减少了对江河供水调蓄的容积,使洪水出现频率升高;而广大圩区的涝渍水反而还要向河湖排放,又加大了江湖调蓄压力,更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制约湖区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
围垦与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2、中国重要的经济海区和湖泊,酷渔滥捕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而且也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其它水生物种的安全。
中国许多海域的经济鱼类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
在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如白鳍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江豚已成为濒危物种,长江鲟鱼、鲥鱼、银鱼等经济鱼种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湿地水禽由于过度猎捕、捡拾鸟蛋等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中国的红树林由于围垦和砍伐等过度利用,天然红树林面积已由50年代初的约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4万公顷,已经有72%的红树林丧失。
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使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濒危状态,同时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也失去了防护海岸的生态功能。
3.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使西北、华北的部分地区湿地水文受到威胁。
西北地区如塔里木河、黑河等重要的内流河,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下游缺水,大量植被死亡,沙进人退。
近年来,黄河水量干枯的趋势加剧,1997年利津水文站累计断流天数达22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严重影响了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中国西部地区的湖泊也因上游地区超负荷的截水灌溉,而导致湖泊萎缩,水质咸化。
在水资源利用中,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0%,但水的利用率却相当低,只有2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利用率水平;此外,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还导致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我国的工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20%,在工业生产中,中国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循环用水率很低,淡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既降低了水的利用率,又污染了湿地。
4、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许多天然湿地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
我国江河湖泊的污染十分严重,根据《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在12.3万公里评价河长中,Ⅳ类水河长占12.2%,Ⅴ类水河长占5.6%,劣Ⅴ类水河长占17.5%。
松辽河片、海河片、黄河片、淮河片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在评价的24个湖泊中,有6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2个湖泊水污染严重。
在评价的196座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Ⅴ类水质水库有8座,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
近年来,近岸海域水体也污染严重,总体呈继续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量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
其中,尤以无机氮和无机磷营养盐污染最为严重,超标面很广,局部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为严重,不仅破坏了海滨景观,也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
稻田等人工湿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已成为湿地的面污染源,进而影响了内陆和沿海的水体质量。
中国酸雨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率在90% 以上。
由酸雨造成的天然水体酸化现象,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5、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
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全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长期以来,一些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
根据全国实测河流泥沙资料分析,平均每年约有12亿吨泥沙量淤积在外流区下游平原河道、湖泊和水库中,或被引入灌区以及分洪区内。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频繁,与这些地区湿地水文发生的变化、湖泊拦蓄洪水功能下降有着直接关系。
水库是中国重要的人工湿地,目前其泥沙淤积的状况也已令人担忧。
自1949年以来,中国已建成8.4万座大中小型水库,库容在4600亿立方米以上,现已淤死1000多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亿元,如果把造成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损失计算在内,损失更加惊人。
6、海岸侵蚀在中国滨海湿地区是较普遍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南部海区更为明显。
海浪、潮流、飓风、植被破坏、开采矿物和砂石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
在沙质海岸区,由于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许多良好的沙质海岸遭受破坏,海岸侵蚀加剧。
一些沿海湿地的破坏,使许多沿海城镇受到海水严重的侵蚀和渗透。
7、湿地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
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长江中下游湿地区域内的洞庭湖湿地因围垦和过度捕捞,天然鱼产量持续下降,洪湖湿地鱼类从40年前的100余种降为现在的50余种。
地处青藏高原湿地区域内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半咸水湖,人类活动逐步引起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鱼类资源锐减,从而影响鸟类和兽类的食物来源,同时,对湿地内的鸟类进行过度猎捕,特别在迁徙季节进行猎取,导致水禽种群数量大大减少。
另外,对湿地的保护管理也远远跟不上,管理较为粗放,管理机构不健全,法制体系不完善,缺乏管理协调机制,管理水平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