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

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

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引言:文学作品中悲剧是一种常见的主题,它能够引发读者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是两部来自日本和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们都以悲剧的主题出名。

本文将旨在对比研究《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部作品的悲剧性主题,并分析彼此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处。

一、《源氏物语》的悲剧主题《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宫廷生活为背景,以源氏为主人公,讲述了源氏与不同女性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随之而来的悲剧。

1.1 所有爱情的必然失去《源氏物语》中的主要悲剧主题之一是“爱情的必然失去”。

无论是源氏与妻子之间的感情,还是他与许多妾室之间的感情,最终都会以分别或死亡告终。

紫式部以她独特的情感描写方式,展现了爱情无法永恒的悲剧。

1.2 世态炎凉与人生无常除了爱情的失去,紫式部还通过描写宫廷生活中的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突出了悲剧主题。

宮廷的权力斗争、亲友离散、生老病死等事件,构成了《源氏物语》悲剧性的背景,凸显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二、《红楼梦》的悲剧主题《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贾府衰落的悲剧。

2.1 爱情与命运的无奈《红楼梦》中的主要悲剧主题在于“爱情与命运的无奈”。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小说的核心,但最终却因宿命和外界力量的干扰而以悲剧收场。

曹雪芹以细腻的叙述和深入的情感,展现了爱情无法摆脱命运束缚的悲哀。

2.2 封建制度与家族衰落除了爱情的悲剧,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府的衰落,凸显了封建制度的悲剧。

贾宝玉之家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代表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家族逐渐衰落,成为小说的悲剧主题之一。

通过对贾府衰落的描写,曹雪芹表达了对封建社会无情命运的关注。

三、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3.1 女性命运的悲剧《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中都存在着女性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在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上各具特色,还在时空叙事上有着显著的对比。

本文将从叙事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文本分析,探讨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中期,它以贾宝玉及其家族的荣衰兴衰为主线,围绕着宝黛、薛宝钗等一批人物展开。

作品中的时间跨度较大,从贾府的开园直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死亡,历经多少年,其中的人物关系也相对繁复。

但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却是围绕着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展开的,例如贾府开园、贾母生日、贾宝玉圆满成亲等等。

通过这些集中的时间节点,小说将故事情节安排得更加高效紧凑,也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相比之下,日本经典文学作品《源氏物语》则是平安时代初期创作的,它以将司、光源氏等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为主线,以及将宫仕女的命运交错于一起。

整部小说追随着年度的流转,共分为三十三帖。

纵观全书,时间较为跨度长,多少个年度不断交替,人物关系也是错落有致。

由于《源氏物语》时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来安排整个故事情节,它的小说空间相较而言较宽裕,角色和情节的得以展现较为广泛和深入。

从人物叙事方面来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的不同之处也十分明显。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比较集中和突出,尤其是贾宝玉林黛玉这对情侣在整部小说中的形象细致入微,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小说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完整,鲜明明晰。

作者通过这种人物塑造手法,成功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贾府世界,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深入读者心底,引起共鸣。

相比之下,《源氏物语》中的人物形象则比较平淡和丰富,每个角色的形象鲜活细腻,但整个小说的叙事风格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社会群像现象,通过将宫廷生活如实地描绘于小说中,让读者对平安时代宫廷生活和人物人性的认识愈发深入。

总的来说,《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在时空叙事等方面存在差异。

《红楼梦》具有时空较为集中的特点,重点关注人物塑造和情节高度集中的主线。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用的一个 词是 ‘ 泛爱 ’“ ,泛爱论” 似乎一 时之间成 了分 析男一 号的首选 代 名 词。沈 新林 在 《 部 惊人 相 似 的 巨著——论 两
看过这两部作品的人都知道 , 两位作家都尽量地 把这两人塑
( 红楼梦 ) 源 氏物 语 ) 与( 的异 同》 一文 中 , 明确 指 出两 位男 就
紫 姬 和 宝 钗 比较 的论 文 占绝 大 多 数 。从 这 些 论 文 的 内 容 来 看, 基本 上还 是 围 绕 两 个 人 的 艺 术 形 象 和 性 情 展 开 的 议 论 。

人 物 之 间 的性 格 、 象 、 宿 方 面 的 比 较 形 归
主要是关 于思 想 内容 、 创作 方法 、 物形 象等方 面进 行 人
展开 的:

题。贾 宝玉作为封建贵族 阶级眼中的“ 叛逆者” 外表虽光鲜 ,
亮丽 , 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 但是 内心却空虚寂 寞 , 最终看破
红尘 , 彻大 悟 , 大 回归 太 虚 幻 境 。 光 源 氏 光 彩 焕 发 、 丽 动 艳 人 , 世 人 眼 里 , 人 人 羡 慕 的 “ 华 公 子 ” 但 是 由 于爱 侣 紫 在 是 光 ,
姬之死 , 氏最终悲观厌世 , 源 一心希望早 日遁世 , 最终归 隐佛 堂, 悄然逝去 。“ 宿命论” “ 、 无常 厌世 观” 是许 多作者 给这两 位主人公做的思 想评价 。例如 , 李力 的《 末世 的哀歌—— ( 源 氏物语) ( 和 红楼 梦) 比较琐 谈》 经美英 的《 氏物语 》 红 , 源 与《 楼梦》 都是以上观点的支持者 。 , 除 了围绕男主人公展开 的横 向对 比外 , 围绕两部 作品中 的女性进行对 比的论 文也较 多见 。尤其 是将女 一号主 人公

比较《红楼梦》与《源氏物语》 男主人公唯美与悲剧之情

比较《红楼梦》与《源氏物语》 男主人公唯美与悲剧之情

比较《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男主人公唯美与悲剧之情——作者:朋毛措摘要:《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部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所属的民族历史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着力从两个主人公唯美形象探讨造成不同悲剧的因素、结合唯美与悲剧赋予光源氏和贾宝玉不同的人生内涵,使两主人公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字:唯美创作悲剧之情《红楼梦》《源氏物语》Abstract: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jia baoyu and light source of the tale of genji "surname in the shaping of image has a lot of similarities, but because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two works and belong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from two main aesthetic image caused by different factors, combined with beautiful and tragedy gives light source's and jia baoyudifferent life connotation, makes the protagonist shows a very high artistic appreciation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Key words:the tragedy of love,Aesthetic creation,A dream of red mansions,Genji monogatari引言《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大师曹雪芹“十年辛苦”的结晶,在日本文学史上也有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巨著《源氏物语》。

_红楼梦_与_源氏物语_比较研究

_红楼梦_与_源氏物语_比较研究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比较研究张铜学1, 龙菊英2(11怀化学院党委办,湖南怀化418008; 21《云箭之声》报社,湖南辰溪419503)摘 要:中国的《红楼梦》和日本的《源氏物语》出自不同时代、不同源地、不同作者,但隶属东方文化体系,都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吸取营养,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都对后代乃至当今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论文作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在“情”的世界、“欲”的海洋、“悲”的色彩、“奇”的结构中将两部巨著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把大观园的男欢女爱、平安王朝的物哀审美意向,赋予下层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塑造了历久不衰的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古代文学; 东方文学; 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6)12-0104-03The R esearch and Comparison B etw ee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Y uan Shi Wu Y uZH ANG T ong -xue , LONGJu -ying(11The Communist Committee Office o f Huaihua Univer sity ,Huaihua ,Hunan 418008;21《Sound o f Cloud Arrow 》Newspaper Office ,Chenxi ,Hunan 419503)Abstract :A Dream o f Red Mansions in China and Yuan Shi Wu Yu in Japan came from different times ,places and authors ,but both belong to oriental cultural system.Both of them absorbed nutrition from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achieved great achievement in literature and created im portant in 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or even on the life of m odern society.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deeply analyzes these tw o m onumental w orks in the aspects of the w orld of emotion ,the sea ofdesire ,the color of tragedy ,and the structure of strange from the angle of com parative literature.The author also puts the lovebetween men and w omen in Daguanyuan and the intention of tragic figures in aesthetic sense in Ping πan Dynasty into the tragedy destiny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at lower status ,and m odelled artistic images who never fade.K ey w ords :ancient literature ; oriental literature ; research and com parison收稿日期:2006-10-22作者简介:张铜学(1969-),男,湖南溆浦人,怀化学院党委办政工师,从事高教管理方面的研究。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比较研究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比较研究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比较研究空间和时间表示的都是事物间的位置关系,时间用以描述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空间用以描述物体的位形。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同属传统的情节小说,都遵循时间的自然持续和与情节要求相对应的空间转换,按主人公的先后经历,来安排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两部小说缺乏现当代小说时空交错的叙事特点,但都不乏相对同时代小说来说先时的叙事技巧。

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线性时间叙事技巧对比研究。

“在现实世界里,即使恰好在同一时间里发生了两件事,用语言表现它们时,也就必须采取先说其中一件事,然后再说另一件事的形式;或者部分交替着说两件事。

总之都需要变成线性形式。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都继承发扬《春秋》与《史记》两种文学体裁的线性时间叙事特征,将朝代纪年、世代时间与人物年纪三者有机结合,体现出东亚古典小说典型的线性时间叙事特征。

《源氏物语》线性时间叙事是直线的单一绵延,不枝不蔓,“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红楼梦》时间叙事技巧向现代小说靠拢,但不能因其局部对时间的切割、打碎和穿插,否定其主体叙事时间的连贯性。

《红楼梦》叙事时间技巧不及《源氏物语》明确,但所言之事如丝以待,丝于络成之后,方知作茧之精,与《源氏物语》略显板滞的时间叙事技巧比较,《红楼梦》时间叙事技巧更为灵活多变,是清朝小说时间叙事艺术迅猛发展的标识。

实际上《红楼梦》中不可回溯的主干时间流对文本进行着整体有效的操控。

二、时间情态化叙事技巧比较研究。

“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中国人传统思维中,时间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理现象,时间流变与心理感受密切相连。

季节交替变换推动事态演变,是提供《红楼梦》和《源氏物语》情节展开的必备条件。

两部小说将事态变迁与自然季节变化紧密结合,使得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的矛盾纠葛描写有机融合。

在时间情态化的文本诠释过程中,中日两位作者均擅长“喻情于景,借景抒情”,叙事表现艺术中形象先于逻辑,感性强于思辨。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分别是中国和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两大巅峰之作。

两部作品均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成就了东方文学的辉煌。

在宏大的叙事背景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展现出了巨大的时空感,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本文将从时空叙事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叙事结构、时空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

从叙事结构上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都以流转的时空为叙事脉络,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和社会生活。

《红楼梦》以宁国府为中心,通过宁国府与贾家、王家的交往,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暮落。

《源氏物语》以平安京为舞台,通过源氏和女性们的情感纠葛和宫廷生活,勾画出了平安时代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在叙事结构上,《红楼梦》更加注重人物的关系和家族的兴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而《源氏物语》则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关注了人性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虽然两部作品的叙事结构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宏大的时空观和深厚的历史背景。

在时空观念上,《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体现出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智慧。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遭遇和情感纠葛,借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念,强调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苦难。

《源氏物语》则以源氏和他身边女性的情感纠葛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的展现,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情感的崇敬和深沉。

虽然两部作品的时空观念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的崇敬。

这种东方文化的时空观念,为作品赋予了高度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情感价值。

在文化内涵上,《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都展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红楼梦》以庭院生活和宴会交际为背景,描绘了古代中国的家族生活和社交习俗。

在这些生活和社交背景下,贾宝玉与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的爱恨情仇和家族生活的兴亡,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命运观和家族伦理。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纵观我国文学史上,有一部巨作不得不提,那就是影响中外的由曹雪芹著,高鄂续的《红楼梦》。

我们惊叹于作者笔下复杂的人物关系与众多的故事场景,有感于诸多人物的不同命运。

他是中外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对象,是权威学者争论不休的焦点。

无独有偶,早在700多年前,日本出现的《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被称为日本版的《红楼梦》。

在日本,关于《源氏物语》的研究,与中国的红学研究而且十分相似。

下面就以我的理解谈谈我的观点。

一、是人物形象的设定。

首先是男主人公的设定。

我想大家读《红楼梦》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生于富贵之家的贾宝玉了吧。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面,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他的美貌可以与女子媲美。

可以这样说,贾宝玉是在胭脂水粉中成长起来的,他在人生的不同历程遇到了相貌美丽又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诸如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是她们逐步引导了贾宝玉的人生走向成熟,从而使该人物的性格更突出,形象更为丰满。

而《源氏物语》中的源氏公子同样是贵族出身,也是在懵懵懂懂中遇到了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

而且,这两位男主人公都是聪慧过人、品貌出众、能诗善文、惹人喜爱的“情痴情种”;他们都不热衷于仕途经济;都没有“男尊女卑”的念头,却有“怜香惜玉”的思想。

最后均遭爱妻早丧的苦痛,遁入空门逃开世间的纷纷扰扰。

虽然贾宝玉与源氏公子身上有诸多的相似点,但在情爱是追求上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魏凤娥认为:源氏是以“肉欲之爱”为内涵,所追求的境界不过是“悦容貌、喜云雨”;而宝玉却是以“灵性之爱”为内涵,所追求的境界是对女子们“敬而昵之、恐拂其意”的尊重和体贴。

的确,《源氏物语》中对源氏公子亲近女子时的描写无不透漏着他对女子身体的渴望,行床笫之欢成为该情种的最终追求。

可能因为中日两国的文化底蕴不同,所以对爱情的追求也不近相同。

相比之下,贾宝玉那种精神灵魂之爱才能更加打动人吧。

当然,在当今的我物欲横流的社会,随着思想的开放性,源氏公子的对爱的诠释同样会令人产生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长篇小说,它比中国最早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早出世300多年,比西方最早的小说集《十日谈》也早了300多年,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质疑的。

《源氏物语》出自与中国有深厚文化渊源的日本,在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源氏物语》同中国古典文学关系密切,这早有定论。

据统计,它引用中国文学典籍共计185处,涉及20多种著作。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同样作为日本和中国的古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两者都是百万字左右的宏篇巨著,虽然成书时间相距700多年,但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们殊途同归,一起谱写了一曲缠绵哀婉的封建社的挽歌。

它们拥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上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至今还很少有作品能与之媲美。

而且在国际文坛上,他们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取得了享誉世界的非凡反响。

主题思想《源氏物语》与《红楼梦》都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在主题思想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李力认为:两部作品都以“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内容,揭示了“聪明灵秀地,无可奈何天”那种残破不可补的现状。

在轰轰烈烈的场面中,见出的是“白茫茫一片天地”,作者于盛世中揭示出末世的必然。

两位伟大的作家正是在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中,唱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都有着相同音调的末世的哀歌。

李芒认为:《源氏物语》的主题并非在于描写平安朝宫廷政治势力的斗争,而是刻画宫廷贵族的恋情。

它以当时的宫廷生活为舞台,试图描写贵族生活的各种情况,而且获得成功,这部作品的最大兴趣在于以源氏为中心,分别刻画刻画种种恋爱活动。

陶力认为:《源氏物语》所侧重展示的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崩溃过程,而《红楼梦》所着力显现的则是新的人生价值和在旧势力压迫下的毁灭过程。

两部都是现实主义的大悲剧,但其主题不尽相同,紫式部是面对过去,为光源氏唱的是哀歌,曹雪芹面向着未来,对贾宝玉唱的是赞歌。

牟应杭认为:《红楼梦》比《源氏物语》晚问世七百余年,作者在书中已反映了要求婚姻自主、爱情真实专一,对人为的贵贱贤愚之分带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字里行间显示出一定的民主自由气息。

《源氏物语》的作者则着意写日本平安王朝统治者的恣意享乐,其皇室内外、嫡庶亲疏、上下贵贱之分,等级森严。

虽然作者对那些沦为贵族男人掌中玩物,作为官场角逐斗争牺牲品的女性,寄予无限同情,但也无可奈何。

赵连元认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都是富有深刻内涵和悲剧性主题的鸿篇巨制,在描写由盛而衰的社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虽然在以何种方式弃恶从善上呈现分道扬镳的趋势,然而共同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又使他们殊途同归,一道谱写了一曲缠绵哀婉的封建主义的挽歌。

这两部作品都以和生命缠绕难分的爱情为主线,创造出“六条院”和“大观园”这样两个不同国度的女儿国,都借爱情写社会。

但在对社会悲剧本质的剖析上,《红楼梦》比《源氏物语》更深刻,更广泛。

《源氏物语》的主题是通过源、紫的爱恋与婚姻去揭示贵族精神上的没落和崩溃;《红楼梦》的主题是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对封建社会进行全面的剖析和批判。

《源氏物语》所侧重展示的,是传统道德伦理的崩溃过程;《红楼梦》所着力显示的,则是新的人生价值在旧势力压迫下毁灭的过程。

紫式部向读者描绘的是一幅纲常沦夷、道德败坏的传统大厦的坍塌图,比紫式部更进一步,曹雪芹不仅展示了封建传统的崩溃,更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振聋发聩的叛逆者、反抗者的悲歌。

《源氏物语》写的是一部贵族社会的“艳情史”,《红楼梦》写的则是一部封建社会的“衰亡史”。

《源氏物语》所描绘的社会面狭窄,主要写宫廷贵族,围绕源氏家族的生活起居,多写情人幽会,社会性较弱;《红楼梦》所描绘的社会画面广阔,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市井黎民,围绕四大家族的兴衰际遇,集中写封建社会的面貌,多带社会性。

紫式部和曹雪芹都出身于贵族家庭,且与皇族都有密切的关系,对贵族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了解透彻,对贵族家庭由盛及衰的崩溃过程看得较为真切。

他们都是“朝荣夕萎,中途逢变”,最后成为“身世浮沉,天涯沦落”的同命人,他们共同经历了人生的坎坷,都有一种“世事无常叹飘零”的感伤,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悲观主义、厌世主义和宿命论的消极思想。

郭存爱认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情节虽然都始终贯穿着“爱情”这一中心,但都从许多侧面,通过幅辏向轴线,提示了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

权势、金钱、优越豪华的物质生活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幸福、精神上的欢乐,而是充满凄苦、悲凉、辛酸、哀伤,封建社会制度是产生悲剧的根源。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作者国家、民族、地域、社会制度、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化教养、性别、时代都截然不同,但他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思想感情和对封建贵族社会必然没落、衰亡的预见,这并不是巧合。

尽管紫式部和曹雪芹在时间上相隔七百多年,但都是处于不同时期的封建社会的盛世的极限阶段,他们都预见到封建社会由发展、兴盛到没落、衰亡的必然结果。

杜鹃认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虽然都展现了贵族阶级腐朽淫乱的生活画面,都暴露了贵族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矛盾,都揭示出封建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但在揭露与批判的力度方面有所区别,《红楼梦》比《源氏物语》更多地涉及到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更深刻地暴露出贵族地主阶级的丑恶腐败,更清楚地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原因在于曹雪芹的人生遭遇更为困顿、艰辛,接触的社会面更为广阔,认识更为全面,因而态度更为尖锐、更多攻击。

的确《源氏物语》与《红楼梦》都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贵族们为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政权机构日益腐朽,经济上日益崩溃,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封建贵族们依仗豪门权势作威作福,过着荒淫放荡的生活,而内心却极度空虚,最后必然导致精神世界的总崩溃。

作者们在歌舞升平中预感到统治阶级将致的灭顶之灾,于盛世中揭示出末世的必然,这是两部作品的精髓,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位伟大作家在希望和绝望的矛盾中,唱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有着相同音调的末世的哀歌。

人物形象光源氏与贾宝玉赵连元认为:光源氏与贾宝玉不仅都经历了混世、厌世和出世的过程,而且在出身、追求和结局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出身于“诗礼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整日过着“富贵温柔、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且都是聪慧过人、品貌出众、能诗善文、惹人喜爱的“情痴情种”;他们都不热衷于仕途经济;都没有“男尊女卑”的念头,却有“怜香惜玉”的思想;最后均遭爱侣早丧的苦痛,落了个遁入空门的结局。

但宝玉对女性的倾慕和光源氏对女性的追逐和占有,有着本质的不同。

光源氏追求的是性欲的满足,是腐化淫乱,是丑,他朝三暮四、逢场作戏;宝玉追求的是“情”,是美,他用至深,痴情不改。

光源氏与贾宝玉都是封建贵族圈里“善”的化身,前者“为了恋情,一生一世不得安宁”,后者“有生以来,为诸女子应酬不暇”。

然而,光源氏的“善”使他向着封建规范越靠越近,贾宝玉的“善”则使他在叛离封建传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魏凤娥认为:光源氏与贾宝玉有着许多相通相似之处,论是作者塑造形象的创作态度还是形象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具有的品貌才学等等方面,二者都颇多相似;尤其是在性情上的多愁善感、温柔殷勤,对周围女性的泛爱无边、多有用心,他俩更是相通无异。

但他们实际上是形同而质异的两个不同形象,他们在身世经历、生存环境、爱恋意向、思想品格等方面的差异是巨大的,构成了艺术典型各自时代的社会历史、思想政治、道德精神、理想追求的不同实质和深度。

纵观源氏和宝玉“泛爱群芳,多有用心”的情感表现,可见源氏是以“肉欲之爱”为内涵,所追求的境界不过是“悦容貌、喜云雨”。

而宝玉却是以“灵性之爱”为内涵,所追求的境界是对女子们“敬而昵之、恐拂其意”的尊重和体贴。

潘新华认为:紫式部笔下的光源氏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都是作者理想化的男主人公。

他们都是翩翩浊世佳公子,虽然周日周旋于富贵场,但都表现出“富贵不知乐业”的浪子特点。

他们在情感上的最大特征就是泛爱,他们对待女子都是温情脉脉的,有怜香惜玉的思想,都是以绝代情痴的面目出现的。

他们多情善感、典雅温柔,对周围的贵族妇女、随身侍婢,大凡稍有姿色才华的,遍一个也不放过,去尽他们的“心意”。

群芳之中,他们又都有心灵深处终生不可磨灭的“绝对女性”,即藤壶女御和黛玉。

他们均逢爱侣早丧的痛苦,精神变得一蹶不振,最终悲观厌世,遁入空门。

尽管光源氏与贾宝玉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他们表面的相似并不等于本质的相同和思想内涵的一致。

我们把贾宝玉和光源氏放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就会发掘出他们的精神境界有本质的差异,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两个人的泛爱行为在两个社会中受到的评价是不同的。

光源氏的泛爱是以当时盛行的一夫多妻制和“访婚制”为大前提的。

光源氏念念不忘每一个有过恋情的女子,其不管美丑只要看过一次都不想抛弃的行为,在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一种“深情”,的表现,光源氏是一种理想的男性形象,他的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正常的。

而宝玉的泛爱行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受到更大的谴责,他那种钟爱所有女性的脾性,违背了“把性爱严格限制在婚姻之内”这一礼教原则,因此宝玉所受的评价不同于光源氏,他比光源氏受到更大的社会压力。

在对待女性的看法和态度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贾宝玉对大观园中的女孩儿,无论贵贱一样热爱,注意情感的交流,他对她们的态度是尊重的,是纯洁的,少了些非分之想,更多的是对女子的欣赏赞美。

光源氏对女性谈不上尊重、爱情,只能说是淫乱。

他不关心她们的情感,没有情感的交流,完全是从个人的欲望出发,而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

比起光源氏来,宝玉更尊重女性的人格和意志,更带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在对待功名的态度上,二者也是迥然不同。

贾宝玉不仅不慕功名,而且蔑视封建社会的功名利禄,厌恶仕途经济。

至于光源氏则是一生追求功名,只是不得已才退出官场。

在《源氏物语》中,两大政治势力(以右大臣和他女儿弘徽殿女御及儿子朱雀天皇为一方,以左大臣和他女婿及藤壶中宫为另一方)在争权夺势中虽互有消长,但互相倾轧从未间断,而且愈演愈烈,政治斗争贯穿了光源氏一生的始终。

刘荣琴认为:紫式部笔下的光源氏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都是作者大力肯定的理想人物,因为他们对女性有情有义。

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情意是一种将女性尤其是美丽的青年女性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尊重,他企图破坏所谓“妇者伏也”的传统女性定义,而是要在污浊的当时营造一方美丽芬芳的新女性乐园,他在无意识中倡导了一次女性解放运动。

而光源氏对女的“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渔色的满足,大有尽取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欢娱的无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