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栲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研究
崂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崂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容之一。
崂山地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是山东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采用样方法对崂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其分布范围、依存群落、生境状况和优先保护等级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对策和优先保护区域,本次调查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主要的调查与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崂山自然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15种,隶属于13科14属;数量较多的迎红杜鹃、崂山百合、刺楸、腺齿越橘4种,为常见物种,占总物种数26.67%;河北梨、崂山梨、多花泡花树、红润楠、山茶、珊瑚菜与单叶蔓荆7种资源数量最少,为稀有物种,占46.67%;其余为较常见物种;总体数量偏少。
物种垂直分布,低海拔(≤500m)的物种:胡桃楸、红润楠、山茶、多花泡花树、华山矾、珊瑚菜、单叶蔓荆7种,占物种总数46.67%;高海拔(≥900m)河北梨;中等海拔为崂山梨;其余物种中高海拔均有分布,总体横跨海拔区间≥650m;物种跨越海拔范围较大,分布不均匀。
自然更新方面,紫椴、刺楸、迎红杜鹃、多花泡花树以及腺齿越橘5种自然更新较好,占物种总数33.33%,尤其是刺楸;胡桃楸、华山矾以及崂山溲疏自然更新一般;河北梨、红润楠、崂山梨以及山茶4种自然更新最差,占26.67%;物种依存群落类型为针叶林的:河北梨、刺楸、红润楠、崂山梨、腺齿越橘5种,占物种总数33.33%;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灌丛均有分布:胡桃楸、紫椴、迎红杜鹃、崂山溲疏、华山矾、崂山百合6种,占40%;仅为落叶阔叶林的多花泡花树;山茶、珊瑚菜和单叶蔓荆依存群落主要以自身为建群种,群落物种较单一。
另外,物种生境环境大都位于阴坡,特征较明显;人为干扰主要为旅游,干扰强度中等;受保护程度差别较大。
2.运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对崂山迎红杜鹃与华山矾群落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
尤溪棋盘顶钩栲天然林群落结构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绦 色科 技
第 7期
尤溪棋盘顶钩栲天然林群落结构分析
吴碧华
( 福 建 省 尤 溪县 林 业 局 , 福 建 尤溪 3 6 5 1 0 0 )
1 2 ℃, 最 热 7月 平 均 温 度 为 2 2 . 6 ~2 8 . 9 o C, 极 端 最 高 气
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
相 对 多度 RA=某 一 物 种 的株 数 / 全 部 物 种 的 总株
数 ×1 0 0 ;
2 调 查 地 概 况
尤 溪棋 盘 顶位 于 福 建 省 中部 , 尤溪 县新 阳镇宝 山、 登山村 、 坂 面镇 京 口村 境 内 , 为戴 云 山脉 北 段 西 部 , 地 貌 以 中低 山地 为 主 , 内有 保 护 良好 的钩 栲 天 然 群 落 林 。该 片 钩 栲 天然 群 落 林 面 积 为 1 2 h m。 , 土 壤为黄 红壤 , 最 高 峰海 拔 6 6 0 m, 最低 处海 拔 仅 4 6 0 m。属 亚 热 带 东 南 季 风 气候 , 年平均温度为 1 9 . 2 ℃, 最 冷 1月 平 均 温 度 为 8 ~
中图分类号 : S 7 1 8 . 5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5 ) 0 7 — 0 0 5 5 0 4
1 引 言
钩栲 ( C a s t a n o p s i s t i b e t a n a) 又 名钩 锥 、 钩栗、 大 叶 槠, 壳 斗 科锥 栗 属 的 常 绿 乔 木 , 是 中 国 亚 热 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具 有 代 表性 的 建 群 种 之 一 ¨ 1 ] 。 常 绿 阔 叶 林 具 有 天 然 氧 吧之 称 , 是 优 良生 态 环 境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福 建 省 常 绿 阔 叶林 以壳 斗科 、 樟科 、 木兰科等林分为主 , 其 中 以栲 树( Ca s t a n o p s i s f a r g e s i i ) 林、 甜槠 ( C e y r e i ) 林、 苦槠( C s c l e r o p h y l l a) 林 和刺 栲 ( Ch y s t r i x) 林等 分布较 广 , 保 存 较 好 。近 年 来 , 由于 天 然 林 大 量 采 伐 和 人 类 活 动 范 围 的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榧树群落结构初步研究毕业论文

2、技术路线:
了解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准备工作
实地调查张家界榧树的群落结构
实地观察、测量、拍摄
书籍资料和数据处理方法
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园林应用可行性的分析
3、可行性分析: ⑴ 榧树群落较丰富 ⑵ 大学的学习,使我有了相关知识的储备 ⑶ 指导老师具有十几年的调查经验,以及有大量的书籍资料供我参考 ⑷ 拥有较为先进的工具,如:照相机
二、研究容
我认为研究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查阅资料,了解榧树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榧树在分布的大致情况; ⑵、实地样地调查,了解榧树群落的环境及群落的组成; ⑶、通过样地调查,了解群落中的优势种、建群种的年龄结构; ⑷、求出群落的平均密度、平均株距,为园林应用提供依据的事项。
国家森林公园榧树群落结构初步研究毕业 论文
.WORD 版本.
一、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目的、实际意义 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是整个欧洲的植物种类的两倍以上,但在城市植物造景中对
乡土植物的应用却不是很多,而更注重外来物种的应用。不仅使丧失了本有的民族特色, 更使呈现出与其他城市雷同、千篇一律的景观。这也是中国许多城市植物造景存在的一 个通病。用俊愉老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拿着金饭碗讨饭”。
.WORD 版本.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进程安排:
1. 2012 年 11 月 10 日—2012 年 12 月 5 日:搜索资料并阅读资料 2. 2012 年 12 月 6 日:初定开题报告 3. 2012 年 12 月 11 日:开题报告答辩 4. 2013 年 1 月—2013 年 2 月中旬:实地调查 5. 2013 年 2 月下旬:依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6. 2013 年 3 月: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成论文第二稿 7. 2013 年 4 月上旬:完成论文第三稿 8. 2013 年 4 月中旬:论文定稿 9. 2013 年 4 月下旬:论文答辩
中国栲属植物建群种地理分布与替代规律分析

中国栲属植物建群种地理分布与替代规律分析中国栲属植物建群种地理分布中国栲属植物建群种地理分布与替代规律分析与替代规律分析叶万辉 练琚蕍 曹洪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摘要 栲属植物是我国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物种,栲类林是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植被区域内。
对于栲属植物系统演化规律的分析,存在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栲属 植物分布的规律性十分明显,依据其分布特点,可大致划分为4个分布型,其中有两个分布型中还可 进一步细分为分布类型。
栲属植物建群种在亚热带和热带山地分布上表现出较强的沿生境梯度的替代规律,其中既有近缘的同一自然群在分布上的替代,也有形态特征相似物种之间的分布替代。
替代规律既包括沿纬 度带的替代,也有沿经度、海拔高度的替代;既有亚热带、热带全境性的替代格局,也有局部小范围的 生境变化替代。
关键词 栲属植物 地理分布 替代 栲类林如果一个物种对生境条件具有强度的适应,就会大量占据立地并旺盛生长,形成该生境 条件的主体种群,使该物种成为群落建群种。
一般来讲,当物种面临新的生境,或在生境压力和 遗传变异基础上形成的新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具有3种可能:①极度适应,②中度适应,③不适 应。
这3种情况反应在对生境的占据上,就形成了群落的建群种、伴生种和濒危(灭绝)种。
当 物种沿着环境梯度扩散时,也会面临着这3种选择,特别是在面临新的(或不适)生境时,就可 能变异、分化,来适应变化了的生境(也可能出现另外2种情况),形成新的群落类型,从而导致 在生境梯度上的物种与群落的同步替代,也就是群落形成与物种演化之间的协同。
群落可以看成是建群种、伴生种及其它组成物种之间不同组合(种组)的集合体。
它们在组 织结构上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对于一个确定的生境和确定的建群种,尽管其群落的伴生种或其 它组成物种会有差异,也应有相对稳定的(个别物种可能有替代或不同)伴生种组,导致同一建 群种的群落具有相对一致的物种组成,即在建群种和伴生种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
格氏栲种群生态学研究VI_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布的Weibull模型研究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9,19(3):212~215Journ al of Fujian College of Forestry格氏栲种群生态学研究V I.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布的Weibull模型研究刘金福 洪 伟(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南平353001)摘要 运用聚集度指标测定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聚集程度,首次将连续型Weibull分布用于格氏栲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取得较好的理论结果,极大丰富了格氏栲空间格局分布型的分布理论;拟合结果表明:无论何发育阶段,格氏栲种群总体上说是符合威布尔分布的;同时,Weibull分布的形状参数c随空间格局聚集程度增大而减小趋势,即可用形状参数c值表征种群聚集程度.关键词 格氏栲;空间格局;聚集度指标;威布尔模型中图分类号 Q145格氏栲(Castanop sis kaw akamii Hayata),也称青钩栲,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壳斗科的常绿阔叶大乔木,为亚热带珍贵稀有树种之一,也是南方林区的营造阔叶混交林的树种之一.其自然分布范围较为狭窄,仅有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区分布,福建三明小湖、瓦坑一带几千公顷几乎呈纯林状态的格氏栲林是较为罕见的天然群落〔1〕.格氏栲种群数量在空间的分布格局以及变动的研究是影响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的初步研究前人已做了一些探讨,黄健儿(1990)〔2〕、郑燕明(1995)〔3〕相继初步对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作了不同程度分析与研究,他们所述的频次分布拟合法,局限于传统上的Poission分布、负二项分布、Neym an分布等3种离散型的理论分布,但在实际拟合当中,并不所有格局都符合上述3种分布其中之一,甚至3种分布没有一种能满足,给研究工作中确定幼苗、成树阶段格局分布带来困难,且离散型拟合分布存在精确性较低,计算繁杂现象;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距离法,个体分布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分析法避免了频率拟合法计算复杂烦琐、有时无解或多解等问题,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不能精确地判断符合某种分布.为了了解种群在其生境空间的概率分布模式,有利于进行随机过程的模拟和预测,可采用连续型分布模型研究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前人运用连续型模型在空间格局研究中已做了不少工作,沈佐锐等(1985)成功地引用Pearson—Ⅲ分布模型研究菜蚜的空间格局,丰富了分布模式的种类〔4〕;洪伟等(1992)首次将Weibull模型应用于马尾松毛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中取得较理想结果〔5〕;陈辉等(1992)运用Weibull分布拟合马尾松毛虫种群空间格局〔6〕;吴承祯等(1997)运用Webull模型拟合观光木群落物种多度分布〔7〕;采用连续型模型拟合植物种群格局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用于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目前尚未报道,作者首次试图将连续型威布尔分布模型应用于格氏栲种群的空间格局研究,拓广格氏栲种群分布模式.1 调查区自然概况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明市西南方,面积近700hm2,该地区处于 (N)26°07′~26°10′、 (E)117°24′~117°27′,属福建武夷山东伸支脉地带,其东南方为戴云山脉,海拔200~500m.多地形雨,当地年均温度为19.4℃,极端最低温为- 5.5℃,最高温为40℃,大于10℃年积温为6215℃;年平均降雨量1500mm,3~8月的降雨量约为全年的75%,大于0.1mm的年降雨日数163.3d;年平均相对湿度7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第1作者简介:刘金福,男,1966年8月出生,讲师,硕士.收稿日期 1998—08—13 修回日期 1998—09—11年平均风速1.6m/s;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夏季温热多雨,秋冬稍干旱,表现出温热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的特色,有利于植物生长,对岩石风化、土壤淋溶作用和富铝化作用也有利.格氏栲林下土壤类型主要为暗红壤,其次为紫色土,土层较厚,多数达1.0~1.5m,土层腐殖质丰富,水肥条件均较好.在亚热带气候条件影响下,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多样,林冠层呈波浪状,郁闭度多达0.8左右,林木树干通直,树皮有一定的剥裂,林相整齐,呈黄绿色,整个群落浓郁苍翠,形成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特有的外貌特征〔8~10〕.2 研究方法2.1 调查方法在三明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选取3块不同地理位置、土壤状况及群落组成类型样地,样地面积分别为3600m 2、4000m 2、3500m 2,测定每块样地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条件和群落类型等因子(见表1),在各样地内分别采用相邻格子法布置10m ×10m 小样方,对每个小样方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样方内所有个体的种名、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起测径阶≥4cm)和各树种的调查密度、盖度,以及胸径4cm 以下的幼苗、幼树的株数.3块样地群落组成类型为: 格氏栲(Castanop sis kaw ak amii )+木荷(Schima su -p er ba )+蚊母树(Disty lium racemosam ); 格氏栲(C .kaw akamii )+木荷(S .sup erba )+马尾松(P inus massoniana ); 格氏栲(C .kaw akamii )+马尾松(P .massoniana )+米槠(C .carlesii ).表1 格氏栲3块样地的生境状况TABLE 1 T he habitats in three quadrats at Castanop sis kaw akamii forest样地号地 形坡位坡向坡度坡形海拔土 壤 名 称土壤名称土层厚度腐殖层厚度土壤松紧度郁闭度林分状况群落组成类型1中坡南偏西18°缓坡微凹250m 黄壤>1m 15cm 坚实0.9混交 2中上坡南偏东45°斜坡凹坡300m 黄壤>1m 40cm 松散0.7较纯 3上坡平坡山脊400m红壤1m35cm稍紧0.8混交2.2 种群分布格局类型聚集度指标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扩散系数C 、扩散指标I 、平均拥挤度指标M *等3种聚集度指标进行测定,各指标具体内容,见文献〔11〕.2.3 格氏栲种群空间分布Weibull 模型拟合方法Weibull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f (x )=c ×〔(x -a )/b 〕c -1×exp(-(x -a )/b )c x ≥a (1)威布尔分布有3个参数,b >0为尺度参数,c >0为形状参数,a 为位置参数,由于文中x 出现0,故可取为-0.5,这样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就变成了二参数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b 不过象正态分布的!那样,只是一个整体尺度参数罢了,只有c 才是威布尔分布中具实质意义的参数.当c <1呈倒丁形;c =1时(1)式负指数分布函数;c =2时为∀2分布;c →∞时变为单点分布;c < 3.6呈正偏山状分布;c = 3.6近于正态;c >3.6转向负偏山状分布〔12〕.因此,形状参数c 能较好地反映格局分布,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空间格局W eibull 分布参数.Weibull 分布拟合方法采用迭代法,具体见文献〔13〕.评价威布尔分布函数对现实格氏栲的种群分布适应程度,须对每块样地进行检验.为了更加精确检验拟合结果,采用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活夫检验法检验.首先求出各组的理论频数,计算出累积概率F (x i ),同时求出各组的实际频数n i ,及其相应的实际累积频率F n (x i ),将F (x i )与F n (x i )进行比较,以△= F (x i )-F n (x i ) 反映理论分布与实际分布的差异程度,求算每一块样地:D n =Sup △=Sup F (x i )-F n (x i ) ,再找出D n 的临界值,通过理论的分布函数F (x )与样本累积频率分布函数F n (x )在相同点样本单元值处的比较作出结论〔14〕.3 结果与分析3.1 格氏栲种群幼苗阶段和成树阶段格局213第3期 刘金福等:格氏栲种群生态学研究(Ⅵ)由扩散系数C、扩散指标I、平均拥挤度指标M*等3种聚集度指标分别测定3块样地格氏栲种群成树阶段和幼苗阶段格局,结果见表2.样地1、样地2的格氏栲种群成树阶段空间格局均呈随机型,样地3的格氏栲种群成树阶段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幼苗阶段,无论上述哪一种聚集度指标均反映出这3块表2 格氏栲幼苗阶段与成树阶段的聚集度指标测定T ABLE2 T he d eterm ination of cluster index of the C astano p sis kaw akamii b as ed on seedlin g s tage and adult s tage样地号阶段X2C I M*M*/X分布型1幼苗 1.3611 8.9529 6.5777 5.2041 6.9388 5.098聚集1成树0.8890.6540.7360.7260.6250.625随机2幼苗 4.450015.4475 3.4713 1.5641 6.9213 1.555聚集2成树 2.225 1.3740.6180.838 1.8430.828随机3幼苗 4.428514.7020 3.3199 1.5337 6.7484 1.524聚集3成树 2.429 4.588 1.889 1.832 3.318 1.366聚集的格氏栲种群幼苗期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图式,相对来说,样地1的聚集程度比其它2块样地的聚集度来的强.3.2 格氏栲种群格局Weibull分布的测定 应用Weibull分布的方法,对3块标准地幼树和成树阶段进行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布拟合与检验,拟合与检验结果列于表3.其表明除样地1幼苗阶段格局不符合Weibull分布(#= 0.05)外,其余均符合Weibull分布.因此,W eibull表3 格氏栲种群的Weibull分布拟合结果 T ABLE3 T he fitting res ults of W eib ull dis trib ution for Castanopsis kaw akamii population 参 数样地1幼苗成树样地2幼苗成树样地3幼苗成树b 1.6104 1.3174 5.3934 3.0575 5.2887 3.1951c0.8216 1.7972 1.3207 2.4730 1.2569 1.3490 max/F n(x)-F0(x)/0.52120.20030.12810.05450.10670.1189 D(0.05)0.22120.22120.21010.21010.25070.2507符合否不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分布大体上作为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连续模型.3.3 格氏栲种群聚集度与Weibull分布曲线形状的关系从表3中可知符合W eibull分布的格局其参数有所不同,样地1成树阶段、样地2幼苗阶段、成树阶段及样地3的幼苗阶段、成树阶段的c值分别为1.7972、1.3207、2.4730、1.2569、1.3490,这些值均落在(1, 3.6)之间,大致呈正偏山状分布,但有差别:样地1成树阶段、样地2成树阶段的格局有倾向卡方(∀2)分布;样地(2)幼苗阶段及样地(3)幼苗、成树阶段格局有倾向负指数分布.上述格局由于c值不同而表现不同分布图式,其原因与种群聚集程度有关系,从表3分析可知, Weibull分布的c与聚块性(M*/X)即聚集程度大致呈负相关,即聚块性越大,聚集程度值越高,一般来说c值就越小,空间格局Weibull分布越倾向指数分布;反之越大,Weibull分布倾向卡方(∀2)分布;种群格局聚集程度非常高,表现出种群格局分布图式不再呈Weibull分布,如样地(1)幼苗阶段.可见,形状参数c作为反映格氏栲种群分布倾向特征的具有生态学意义的生态指标.4 讨 论本文首次应用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从不同生境,不同阶段的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Weibull分布拟合.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连续空间格局一般呈Weibull分布,与前人采用离散分布的研究相比,丰富了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布理论.三参数Weibull分布作为可靠性函数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首次将其移植于格氏栲种群生态研究中格局分布领域来,用形状参数c来表征种群聚集程度,对研究有关乔木种群的格局分布理论显示较大的灵活性和较强的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样地1幼苗阶段的格局分布不符合Weibull分布,为此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文中在拟合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过程中,Weibull分布的参数的估计是采用迭代法进行的,为了提214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第19卷高参数的估计精度,可用改进单纯形、三次设计、遗传算法及神经网络等方法对模型三参数进一步优化.参 考 文 献1 刘金福,洪伟,李家和等.格氏栲种群生态学—Ⅲ格氏栲种群优势度增长动态规律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8,9(5):453~4572 黄健儿,吕月良,施友文.格氏栲空间格局的初步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1991,11(3):266~2713 郑燕明,樊后保,陈祖松.格氏栲种群及其主要伴生树种的空间格局.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15(2):97~1024 沈佐锐,管致和.用Pear son Ⅲ型曲线拟合菜蚜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生态学报,1985,5(4):364~3725 洪伟,林思祖编著.计量林学研究.电子科学大学出版社,1993.115~118,141~1456 陈辉,郑仁华,洪伟.马尾松毛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W eibull 分布的拟合.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12(4):359~3637 吴承祯,洪伟.观光木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的Webull 模型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1):20~248 林鹏,丘喜昭.福建三明瓦坑的赤枝栲林.植物生态学学报,1986,10(4):241~2539 刘金福,洪伟,李茂瑾.格氏栲群调节模型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8,6(4):309~314.10 樊后保.福建三明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1):14~1911 刘金福,洪伟,陈清林.格氏栲种群生态学研究V.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的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19(2):118~123.12 丁思统.威布尔(Weibull )分布及其拟合.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5,(3):45~5213 朗奎健,唐守正.IBM PC 系列程序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77~7914 陈华豪,丁思统,蔡贤如等编著.林业应用数理统计.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88.120~122Ecological Studies on Castanop sis kawakamii PopulationⅥ.Weibull M odel of Spatial Pat ternLiu Jinfu Hong Wei(Fujian Fores try College,Nanping 353001)ABSTRACT Co ntinuous Weibull mo del and ag g reg ate indices (C,I ,and M *)w er e used to simulat e spatial patt ern and to est imate clum ped intensity ,o f Castanop sis k aw ak amii po pulatio n,respect ively.T he results show ed t hat po pulatio ns at different st ages o f development all confor med to Weibull distr ibutio n.F urther mor e,the shape par ameter c declined w it h increased agg r egate indices ,w hich means c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clumped intensity .KEY WORDS Castanop sis k aw ak amii ,spa tial pat tern,agg reg ate indeces,Weibull model215第3期 刘金福等:格氏栲种群生态学研究(Ⅵ)。
云中山南岭栲群落的生活型与叶特征研究

植物对外界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后形成特定生理、 生 态 特 征 的 一 种 反 映 即 生 活 型 ,可 体 现 出 该 群 落 区 域 的 气 候 特 性 ,同 时 也 是 群 落 结 构 特 征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之一[1-2]。植物光合效率与叶片密不可分,叶片的形态特 征可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效率,亦是群落形态外貌结 构的重要组成[3]。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 Hance)为壳 斗科栲属常绿乔木,材质优良,用途广泛,致使毫无节制 采伐利用,严重干扰林分生长状况,可用资源面积急剧 减少[4],前人为恢复、重建其生态环境从光合生理特性、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及年龄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58],而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作为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的重 要指标[9-10],却未见有关天然南岭栲群落的相关报道,因 此通过分析南岭栲群落生活型及叶片特征,掌握南岭栲
3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7,23(09)
云中山南岭栲群落的生活型与叶特征研究
范胜煌 1 许鲁东 1 邹丽娜 2 吴联杯 1 施晓春 1 刘丹萍 1 郑德祥 1*
(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 安溪县林业局,福建安溪 362400)
摘 要:在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南岭栲天然林群落中设置样地调查,根据 Raunkiaer 系统基分类标准,对南
群落外貌特征、气候特性,从而为云中山保护区南岭栲群 落保护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样地设于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安溪县西北 部,面积3986.4hm2,为晋江、九龙江源头,处南亚热带与中 亚热带气候交界,年均气温16至18℃,年降雨量1800mm 以上,全年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野生 动植物资源,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样地调 查乔木层树种主要有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 Hance)、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青冈(Cyclobala⁃ nopsis glauca(Thunb.)Oerst.)、刺 栲(Castanopsis hys⁃ trix Miq.)、石栎(Lithocarpus glaber(Thunb.)Nakai)等;灌 木层有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Sieb. et Zucc.)Mez)、长
《典型草原三种主要优势种竞争研究》范文

《典型草原三种主要优势种竞争研究》篇一一、引言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三种主要优势种进行竞争关系的研究。
这三种优势种分别为:草原狼毒、针茅和羊草。
通过对这三种植物的竞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我国某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种主要优势种的竞争关系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1. 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详细的植被调查,记录三种优势种的分布、密度、生物量等数据。
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植物的生长速度、根系分布、营养物质含量等指标。
3. 竞争实验:通过人工控制实验,模拟不同密度和不同生长环境下的三种优势种的竞争情况,观察其竞争结果。
三、三种优势种的竞争关系1. 草原狼毒与针茅的竞争关系草原狼毒和针茅是典型草原中的两种主要优势种,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草原狼毒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和适应性,能够迅速占据空间和资源,从而对针茅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然而,针茅具有较深的根系和较强的抗逆能力,能够在竞争中逐渐适应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因此,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狼毒和针茅的竞争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
2. 草原狼毒与羊草的竞争关系草原狼毒与羊草之间的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对光、水、养分等资源的争夺。
由于草原狼毒的生长速度较快,往往能够迅速占据资源,对羊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然而,羊草具有较强的耐阴性、耐旱性和耐瘠薄性,能够在竞争中逐渐适应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因此,在特定条件下,如过度放牧或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狼毒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增强。
3. 针茅与羊草的竞争关系针茅与羊草在生长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相对于前两种植物来说较为缓和。
针茅和羊草在生长速度、根系分布、营养需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它们在竞争中能够相互制约、共同生存。
《2024年不同刈割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及其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范文

《不同刈割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及其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大针茅草原是我国北方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对大针茅草原的管理和利用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刈割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管理方式,其不同方式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及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刈割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以期为草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大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包括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省份的典型草原区域。
2. 研究方法(1)群落特征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不同刈割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的植被数据,包括物种组成、密度、高度、盖度等。
(2)刈割方式设置:设置对照组(无刈割)、轻度刈割组、中度刈割组和重度刈割组,对各组进行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刈割处理。
(3)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评估:采用综合指标法,从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环境功能等方面评估不同刈割方式下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
三、不同刈割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分析1. 物种组成与密度研究发现,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大针茅草原的物种组成逐渐减少,优势种群的密度和盖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轻度刈割有利于保持物种多样性,而重度刈割则导致物种减少,群落结构单一化。
2. 群落结构与高度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的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轻度刈割可以保持群落的高度和结构,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更新;而中度及重度刈割则导致群落高度降低,结构简化。
四、不同刈割方式下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分析1. 生产功能刈割可以影响大针茅草原的生产功能。
在适度刈割下,草原的生产力得到提高;然而,过度刈割则会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引发草原退化。
2. 生态服务功能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适度刈割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另一方面,过度刈割则可能导致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栲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研究张嘉生(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林业局,福建三明365000)摘要:通过对钩栲群落中以钩栲、石栎、东南栲为优势的阔叶林10个样地进行调查,估算并比较各优势种群的竞争系数与K 值比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性偏阴的钩栲和东南栲种群将取代喜光的石栎种群;东南栲种群与钩栲种群随时间推移达到共存的竞争结果。
关键词:钩栲;石栎;东南栲;种群竞争中图分类号:S718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5)04-0082-04Study of Castanopsis tibetana Community Dominant Plant Population CompetitionZH ANG Jia 2sheng(Forestry Bureau of Meilie District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Sanming 365000,China )Abstract :The 10sample plac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etitive coefficients and k value rate of different domi 2nant popula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utral relative shade Castanopsis tibetana and C 1jucunda popula 2tions w ould take place of light 2loving Lithocrpus glaber population ;the competitive result of coexistence of C 1tibetana and C 1jucunda pop 2ulations reached with time 1K ey w ords :Castanopsis tibetana ;Lithocrpus glaber;C 1Jucunda ;population competition 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为壳斗科的大乔木,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其对生境要求比栲树、米槠严格,喜温暖湿润气候。
钩栲木材心材与边材区别明显,心材部分比边材稍宽,紫红褐色,边材浅红褐色,材质坚硬,易干燥,少开裂,耐水腐,钉着和胶漆性能良好,为优良的建筑、车船、家具和室内装饰用材(郑万钧,1985)。
现存的栲树林大多是散生于天然阔叶林中,以钩栲为优势种的林分很少,且大多是呈小块状分布的过熟林,由于人为干扰,林地退化,钩栲天然更新长期停留在幼苗阶段,钩栲在常绿阔叶林中有衰弱趋势。
因此研究钩栲群落中优势种群间的竞争对保护钩栲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钩栲群落的优势种群间的竞争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采用Lotka -Volterra 种间竞争模型(张金池,1999)定量分析钩栲群落中优势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为钩栲的经营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福建三明中村莲花峰炉坑,东经117°27′,北纬26°09′,海拔1177~1483m ,平均降水量约1600mm ,年均气温1515℃,春夏湿热多雨,秋冬稍干旱,土壤为暗红壤,土质较厚,腐殖丰富,水条件均较好。
钩栲群落中钩栲435株・hm -2,平均胸径18cm 左右,年龄约68a ,平均树高14m ,郁闭度达018,该群落中主要植被成分有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石栎(Lithocrpus glaber )、栲树(Castanopsis f aragesii )、东南栲(Castanopsis jucunda )、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香叶树(Lindera camunis )等。
2 研究方法211 取样方法在钩栲群落中选择10个20m ×20m 以钩栲、石栎、东南栲为优势种群的样地,调查地径≥2cm 的所有立木的种名、胸径、冠幅等。
表1为10个样地环境条件测定结果。
表2为10个样地乔木层树种重要值。
收稿日期:2005-04-30;修回日期:2005-07-28 作者简介:张嘉生(1964-),男,福建三明人,三明市梅列区林业局工程师,从事资源调查与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第32卷第4期2005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 ofFujianF orestry SciandT echV ol 132 N o 14Dec 1,2005表1 调查样地环境条件测定结果样地号海拔/m坡度/(°)土壤A 层厚度/cm 土壤pH 值土壤有机质含量/%郁闭度C/n 11200282641861370189292125029254116133019026312002826417613501872941250292541461330189265130030234126121019028612002826417613601872971300302341361230187288125029254146132019126913003022413612201902810120028264166136018729表2 样地中乔木层树种重要值种 名样地号12345678910钩 栲6913501738126115741251146712501866154912石 栎5141316918719617111071511178191115东南栲1914231745162114161331142211311020153616栲 树2101150417113021011600深山含笑1123191140115011202130香叶树112315110000000116青冈栎1151170000021700鹿角栲010114019312031700118111泡花楠010010311113215212212 数据处理(1)采用生态位重叠计量公式估测竞争系数(Hurlber ,1978) a ij =∑n i =1(P in P jn )/∑ni =1p 2in(1)(2)采用Logistic 种群增长模型估测种群容量k 值(张金池,1999) N =K /(1+e a -rt )(2)(3)Lotka -Volterra 的竞争方程(张金池,1999) dN i /d t =r i N i (k i -N i -∑ni ≠j a ij N j )/K i(3)(1)式a ij 为竞争系数,表明在物种i 的环境中,每存在一个物种j 的个体对物种i 所产生的效应,P in 和P jn 分别为种i 和种j 在n 个样地中的相对密度,n 为种数。
(2)式中N 为个体数,r 为瞬时增长率,a =1n (k -iV 0)/N 0,N 0为t =0时种群数量。
(3)式中r i 与(2)式中r 相同,K i 是种i 的容量,N i 是种i 的相对密度。
3 结果与分析311 种群相对密度不同样地中钩栲、石栎、东南栲种群相对密度测定结果见表3(只讨论重要值大于5的树种)。
从表中可以看出钩栲种群相对密度较大,栲树只有少量大树存在,东南栲种群相对密度较钩栲小。
312 种群竞争系数根据表3数据应用生态重叠计量公式(1)得到不同树种相互间的竞争系数a 如表4(其中1、2、3树种编号与表3中相同)。
・38・第4期张嘉生:钩栲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研究表3 样地中3个植物种群相对密度树 种样地号12345678910钩 栲3810671050102510601016105310301041106010石 栎471016104210101025102610201015108102510东南栲1510171081065101510581027105510511015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10010表4 树种间的竞争关系竞争系数a 12a 13a 21a 23a 31a 32系数值013790156211544018730161801381 由表4可以看出,钩栲与东南栲之间的竞争系数较大,a 13和a 31值分别为01562和01618,表明2种植物对生境的要求相似,竞争激烈。
虽然钩栲、东南栲与石栎的竞争系数小,a 12、a 23分别为01379和01381,但石栎与它们两者的竞争系数都很大,a 21、a 23分别为11544和01873,这可能是钩栲、东南栲的侵入与栲树争夺生境资源的结果,石栎的幼苗很难在钩栲和东南栲的林冠下更新生长,而钩栲的幼苗幼树则需要石栎提供一定的蔽荫条件。
313 种群容纳量(k )种群容纳量(k )的计算由Logistic 增长模型按直线回归法(陈华豪,1998)逐一计算N i /N i +1,其中i =1,2……,m ,而N i 、N i +1分别为特定时间内种群数量,将N i 与N i +1成直线回归方程Y =A +B X ,Y =N i /N i +1,X =N i ,按最小二乘法参数A 、B 、x 、y 是变量X 、Y 的平均数。
B =∑(X -x )(Y -y )/∑(X -x )2,A =y -b x ,令N m /N m +1=1,则A =BN m =1,N m =(1-A )/B ,K =N m ,计算出钩栲、石栎、东南栲种群K 值分别为1000m 2容纳38、14、30株。
回归系数采用t 检验,判断结果,它们均属回归极显著,这说明K 与实际值较吻合。
314 种群竞争结果判定2个种群的竞争结果上由2个物种的竞争系数与2个种群容纳量的比值关系所决定。
根据K 值,按(2)式的Lotka -Volterra 竞争方程中竞争系数a 与K 值的关系,计算不同的K 值,如表5。
表5 样地中3个植物种群K 值比树种k 值判别钩栲-东南栲k 1/k 3=01789 k 3/k 1=1.267a 12<k 1<k 2 a 21>k 2/k 1钩栲-石栎k 1/k 2=2.714 k 2/k 1=0.368a 13<k 1<k 3 a 31<k 3/k 1石栎-东南栲k 2/k 3=0.467 k 3/k 2=2.143a 23>k 2/k 3 a 32<k 3/k 21)钩栲种群和石栎种群竞争中由于a 12<k 1/k 2,而a 21>k 2/k 1,说明石栎种群将被排斥,钩栲种群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