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研究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综述

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综述

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综述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是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可以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现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服务。

本文主要分析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综述。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综述引言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不断增多、线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加大,突发事件频率和类型越来越多。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存在人流密集、空间密闭、发生事故后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其安全隐患及所产生的后果会更为严重。

因此,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手段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甚至发生之前,及时调配各类应急物资和人员,提升事发地所在城市的应急处置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1、研究背景我国从21世纪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新阶段,以5年为周期,线路规模连续翻番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成通车线路长度达到7969.7km,国家已经批复实施的建设规划里程(在建和待建)超过7000km。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增大,不论事故发生在建设期还是运营期,都会带来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成为公众及媒体关注的焦点,造成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例如,2018年2月7日,佛山地铁2号线禅城南庄段盾构区间出现坍塌,造成8人遇难、3人失联;2019年1月,重庆地铁环线海峡路—南湖路区间发生人防门侵入列车行驶区域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第一节车厢略微偏移、车头受损等严重后果;2021年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使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出现严重积水,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停运,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死亡、5人受伤。

以上例子在不断提醒人们,如何正确、快速地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故,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防止次生事故发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风险和应急管理问题。

在轨道交通发生事故时,正确的应急响应和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安全事故的处理和人员安全。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进行分析。

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方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划,包括应急预防、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等。

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的特殊性质,一旦发生地铁故障、地震、暴雨等突发事件,将会对广大群众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和城市的运行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保证行业服务质量,减少运营成本和人员伤亡,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安全,推进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四、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防、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四个部分。

1. 应急预防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防是指在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对关键设施进行调查,并加强应急演练等。

应急预防的主要任务是预先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应急响应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响应是指在轨道交通遭遇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反应,迅速组织第一时间的救援和处理。

应急响应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机构能够有效地展开应急救援行动和最大限度处置事故威胁的前提。

3. 应急救援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是指当轨道交通事故发生时,切换应急状态进行救援工作。

如果在应急响应阶段无法控制事故发展,责任机构就需要尽快组织应急救援力量。

救援力量应该包括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和保安人员等。

4. 应急恢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恢复工作是指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进行设施修复和运营恢复的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复杂性,应急管理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应急管理体系,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其次,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和划分,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机制、灾害预防体系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本文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应急响应;灾害预防;未来发展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复杂性,应急管理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应急管理体系,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

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原因导致灾难发生,需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以保证地铁安全运行时,所建立的紧急救援和应急管理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意义在于,可以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减少灾难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伤害,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稳定性。

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分析1.1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基础,应该包括应急指挥、组织协调、救援演练、信息沟通等方面。

应急指挥是应急管理的核心,需要建立专门的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行动。

组织协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专业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应急救援行动。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及应急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及应急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及应急管理研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带来运输产业的变革和优化,提高运输的效率,减少城市的交通压力,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建设的监管和管理,对各类危险因素、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并结合铁路的运营实际来制定管理目标,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为人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条件,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引言轨道交通,就是以轨道为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保障列车的安全、稳定、有效地运送旅客和货物。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要提高城市的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就必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健全和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的应急管理系统。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1.1.识别安全管理中的危害一是,工作人员不规范的操作,为严格按照流程;二是,轨道交通的设施设备的安装不合理,运行质量和条件较差;三是,轨道交通恶劣的运行环境,不利于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四是,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对轨道交通的运行监管不够全面、系统。

这就要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针对性的做好相应的防范和排查工作,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危害的识别。

第一,在日常的轨道交通运行中,识别正常业务中的危害;第二,加强对轨道交通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三,有效监管轨道交通运行中工作人员与乘客活动中的危险;第四,做好对危害的与方法和判断。

以此来提升管理体系对危害的识别和分析能力,避免各类事故和危害对轨道交通运营造成影响。

1.2.构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轨道交通的运行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管理体系要明确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并授予相应工作人员合适的操作和处理权限,并将这些内容通过制定和规定的方式予以规范,从而构建完善的组织架构,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1.3.处理和预防安全事故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还要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及预防工作,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在发生事故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避免更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长江经济带的腹地,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就业定居,人口密度的大增给武汉的交通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令人头痛的“城市病”,在此情况下武汉市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载客量巨大的地铁,让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体系与各种常规交通方式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构建一个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武汉市交通拥堵问题。

然而在地铁出现的150年间,各国的地铁发展史也并非一帆风顺,多起震惊世界的人员伤亡事故给世人留下惨痛的教训。

比如英国伦敦地铁大规模爆炸事故、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大范围投放事故。

对于地铁突发事件,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将会对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更严重的是引起广大市民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处理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能力的质疑,所以,提高政府及地铁集团相关部门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能力的事宜刻不容缓。

本文将借助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武汉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此同时结合我国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管理方法和武汉市近年来发生的地铁事故来分析武汉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虽然武汉地铁的建设以及地铁运营体制状况日趋完善,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在应急预案建设,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应急预案的落实方面,应急体制权责关系的明确方面,应急机制流程的完善方面和相关法律、法规、预案的宣传落实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笔者在分析出武汉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不足之处后,又借鉴了日本和英国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武汉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当前,国内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的增多给交通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强,出行困难已成为市民正常生活与工作的突出问题,同时也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地铁具有便捷、快速、准时、大容量、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在大中城市发展地铁是解决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

但是,城市地铁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伴随着多种风险,极易发生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从而影响到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几年国内外大城市地铁发生的突发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对地铁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本文基于城市公共管理的视角,借助风险社会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对广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专题研究。

通过理论探讨、实际调查和综合实践,对广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广州地铁曾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认真反思,研究总结了广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缺陷及原因。

同时广泛吸取国外(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新加坡)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其他领域研究成果,分析了地铁作为地下交通设施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形成了适合广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完善广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本文认为可以从构建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完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和优化应急管理保障措施这几个关键环节来全面提升广州地铁应急管理的能力。

当然,这些结论也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应对地铁突发事件提供参考。

对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

对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

作简 便、 处置 有效 。 目前有些预 案过于 侧重处理事件本 身 , 其标 准化和 前瞻性普遍 不够。当然 , 由于 受各种条件 的制
风险管理★工作研究
以及恐怖袭击等 , 造 成线路瘫痪 或大范 围交通堵塞 的事件 。 故 都 是 由人 为 因素 引发 的 。 因 此 , 遏 制地 铁 突 发 事 件 , 保 例如 , 2 0 0 1 年, 加 拿大蒙特利 尔市 中心地 铁车站 发生毒气 证 地 铁 运 行 的 安 全 稳 定 和 谐 , 首 先 必 须 抓 好 对 人 的安 全 管 袭击事件 , 造成 4 0多人 受伤 ; 2 0 1 0年 , 俄 罗斯卢 比扬卡发 理 工作。相关部 门要注重提 高地铁员工 的职 业素质 , 并加
防还 是 灾 后 救 援 , 都 需 要 对 事 件 的构 成 因素 进 行 详 细 界 定 工作 组 织 、 岗位职责 、 处置流程 、 预 案仿真及培训 演练等。 和 分 析 。只 有 深 入 分 析 地 铁 突 发 事 件 产 生 的 根 源 , 科 学 分 对应急预 案在 功能要 求上应体现职 责分明、 流程 固化 、 操 类应对 处置 , 才 能 对其 进 行 有 效 的防 范 和 应 对 。
应 对的措施和 方法不尽相 同 , 类 型 相 同 的地 铁 突 发 事 件 的 方案 , 是 地 铁 应 急 管 理 工作 的 指 导 性 文 件 , 内容 应 包括 危
不同阶段应 急管理 的措施也 不尽相 同。因此 , 无论 灾前预 害 因 素 、 事件 类型、 事 发 场 所 或部 位 、 事件等级 、 处 置 目标 、
预计 , 而 且 常 规 防治 手 段 往 往 失 效 。不 同 类 型 地 铁 突 发 事 件 产 生 的原 因 、影 响 的 范 围 和 危 害 的程 度 也 有 很 大 差 异 , 3 . 重视 城 市 地 铁 应 急 预 案 的制 定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

轨道 交通 的 应急 综 合管 理信 息 系统 , 务 等环 节在 内 的系 统 工 程 。
是 当前 城 市 交 通 主 管 部 门和 轨 道 交
建 设 轨道 交 通 突 发 事 件 应 急 系 指 挥 、 应 急 服 务 。 应 急 管 理 系 统
EM S ( Eme g nc M a ge nt re y na me
急 管 理 系 统 是 提 高 轨 道 交 通 突 发 事 防 、预 测 预 警 、报 警 、接 警 、处警 、 导 思 想 是 一 个 整 体 ,与 其 他 应 急 系
件 应 急 响 应 能 力 ,加 强 行 车 安 全保 重 /特 大事 件 的处 理 、 灾害 善 后 评 估 统 建 设 有 不 同 的地 方 。 障 的重 要 手段 。如 何 建 设 我 国 城市 和 重 建 以及 为 城 市 突 发 事 件 提 供 服 城市 轨道 交 通 应 急 管理 系 统 中 有 3个 重 要概 念 :应 急 管 理 、 应 急
( )应 急 服 务 。 市 突 发 公 共 4 城 事件 应急管理 系统是一 个整体 ,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应 急 系 统 是一 个独 立 的 系 统 , 又 是 城 市 应 急 系 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所 以 ,要 考 虑 城 市 轨 道
关 键 词 :城 市轨 道 交通 ;应 急 系统 ;架 构 ;控 制 ;管理
1 应急管理是一项 系统工程
1. 系统 的 概 念 1
在 城 市 交通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其 系 轨 道 交 通 支 援 的 应 急 协 调 服 务 ,它 统 建 设 也 要 考 虑 到 系 统 战 时 应 用 , 也 是 实 现 城 市 应 急 系 统 之 间 互 通 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交通技术, 2014, 3, 96-101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journal/ojtt/10.12677/ojtt.2014.34014Research on the Metro EmergencyManagementXin Liu, Qian Xia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Email: 5822523@Received: May 5th, 2014; revised: Jun. 4th, 2014; accepted: Jun. 13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By widely absorbing the foreign experiences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metro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mainly in organization system, prevention and early warning, graded response, and safeguard measures.KeywordsMetro,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研究刘欣,夏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兰州Email: 5822523@收稿日期:2014年5月5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13日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地铁系统发展现状,对地铁应急管理主要从应急抢险组织体系、预防与预警、分级响应、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1. 引言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铁由于其速度快、全天候、大容量、安全、准时、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同时又具有能降低地面嗓音、减少城市污染的特点,成为当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地铁封闭性强、起停频繁、客流量大且空间布局有限,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很容易给人民生命及财产带来严重威胁,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大城市地铁系统突发事件反思,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虽然突发事件不可准确预测,但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管理及处理对策至关重要。

我国地铁应急管理起步较晚,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吸收各方面的成果,完善我国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2. 城市地铁突发事故类型及分析城市地铁系统存在种类繁多的风险,一旦发生引发后果不堪设想。

归纳起来如表1所示[1]。

面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故,地方政府、地铁运营公司、社会相关团体等应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制定严格的应急管理措施办法,明确各相关方的应急管理责任。

特别是地铁运营公司应该制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

例如,针对外部环境突发事件以及地铁系统内部故障,首先在日常防范上要注重加强,包括提高防恐防灾意识、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关键重要设备房的值守,最大程度的减少此类事故发生。

其次在应急管理措施方面,明确应急响应级别以及相关组织机构职责,保证事故发生时,各方面各层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

对于可能对地铁正常运营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情况,属于我们人类不可抗力的范畴,那么应急管理工作应在保证做好人员营救的前提下,侧重点放在对地面设备、站厅、站台、列车等设备的检查或加固处理以及灾后的组织抢修上,避免引发二次灾害,降低突发事件导致的损失和影响。

3. 国内外地铁应急管理经验3.1. 新加坡地铁新加坡作为世界上宜居城市之一,非常重视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的发展与安全。

新加坡地Table 1. Metro emergencies and hazards表1.地铁突发事件及危害序号突发事件类别危险源后果1 自然灾害台风、暴雨、雷电、高温、大雾、灰霾、洪水、地震等车辆脱轨、倾覆以及引发二次灾害等,地铁局部或全线停止运营,乘客滞留甚至群死群伤2 事故灾难城市地铁交通建设、运营产生影响的工程事故、设备故障等,如:塌方、AFC设备故障、大面积停电、突发性大客流等列车冲突、脱轨、追尾,运营晚点、运营中断,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3 社会安全影响地铁安全的社会事件,如:聚众闹事、劫持人质、恐怖袭击等乘客滞留、踩踏、群死群伤等4 公共卫生地铁设施内影响民众健康的突发事件,如:重大传染病、毒气、生化和放射性污染等造成地铁乘客身体或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铁在严格的管理指挥下,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地铁之一。

其始建于1983年,在地铁运营的30余年里,每天客流量达100万人次,运营效率非常高,但是突发事件发生率却很低,因此新加坡地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安全、发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见图1)。

在新加坡地铁系统中,每个车站装有8台路监视器,另外在列车配备设施上,引入高科技应用,如自动防护系统(ATP)、自动监控系统(ATS)及消防报警系统(FAS),每节车厢还装有追踪器,将车站和列车的实时情况反馈到控制中心。

在突发事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当属火灾了,新加坡地铁为了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高防火标准,修建材料也是具有阻燃特性的,如混凝土、石料、陶制品、金属和玻璃等。

另外在应急管理方面,对地铁的应急管理机制是总理负责制的全政府型危机管理机制。

将现有政府机构与非政府部门(例如:地铁运营公司、综合性部门、社会团体、志愿者、媒体等)联合起来,在应急预案、人员培训、演练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应急准备,构建成社会整体联动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形成多位一体、全面防范的局面[2]。

通过自救、他就、共救等方式结合,最大程度的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

3.2. 美国纽约地铁纽约作为美国最大、最拥挤的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地铁系统网,交通流量十分庞大,每天的客流量超过800万,每年大概有20亿的客流量。

纽约地铁由1904年10月幵始启用时的28个站点,发展到目前的26条地铁线路,468个地铁车站,6400多节车厢,拥有线路总长370公里。

据统计,在每天进入曼哈顿中央商务区的客流中,搭乘地铁到达的为62.8%。

对此,纽约市政府对地铁的综合应急管理能力十分重视。

1904年10月,纽约地铁开始运营,时至今日,纽约地铁凭借其每年约20亿的客流量,逐渐发展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地铁系统网。

据有关数据显示,每天乘坐地铁到达曼哈顿中央商务区的客流约占总人数的60%以上。

因此,对地铁的应急管理更是必不可少且不容忽视。

在地铁应急管理机制方面[3],美国实行统一领导和分两级管理,由联邦政府统一指挥,州和地方协同合作的应急机制。

在纽约市,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管理办公室,作为最高指挥协调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民众联合在一起,共同应对地铁突发事件。

危机管理办公室的重要职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4],一是纽约市危机管理办公室与联邦一级政府机构进行日常的合作,通常有联邦危机管理署(FEMA)、国家气象服务中心(NWS)、公平和正义部(DOJ)以及能源部(DOE)等机构。

合作内容包括信息共享、规划方案的协调、共同进行培训或演练等。

二是在纽约市范围内,与纽约市警察局、消Figure 1.Subway emergency system of Singapore图1.新加坡地铁应急体系防局、交通局等机构联合制定针对不同类别突发事件的地铁应急预案。

三是与社会组织协作,如与安迪生电力公司、红十字会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一旦地铁系统中发生突发事件,由危机管理办公室统一指挥协调,启动这种网状式的联合协作模式,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确保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3.3. 日本东京地铁亚洲第一个且当属最大规模的地铁运输机构就是东京地铁。

由于东京经济发达,且人口高度集中,因此地铁的每天客流量高达590万人次。

但是东京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位于太平洋地震带,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很高,所以从中央到自治政府对灾害的预防计划都相当完备,而且通常将相关政策作为重要的行政政策。

在地铁应急管理体系方面,日本东京建立了综合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全政府机构统一的应急体制。

同时确立的有“知事直管型危机管理体制”、局长级的“危机管理总监”等。

在总结东京地铁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经验中,有以下两点值得借鉴: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清晰明确。

只有在正确的指挥协调下,才能逐步地转移、缩减突发事件的范围和影响,并对突发事件带来的灾害和后患进行完善修复。

二是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健全,权威机构、救援站、物资供应以及危机应对法律体系等一应俱全。

这样为该城市地铁的应急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4. 广州地铁下面结合我国地铁发展实践,以广州地铁为例,探讨地铁系统的应急救援体制建设。

目前,广州地铁应急管理建设主要包括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3部分[5],如图2所示。

此外,为切实做好运营事业总部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地铁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有财产、设备设施安全,维护地铁运营、新线建设、资源物流等业务工作的良好秩序,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运营事业总部应急预案体系构成[6]如图3所示。

4. 我国城市地铁应急管理借助于国内外先进前沿的应急管理学术研究成果,探索加强新建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有效途径,以下将从社会层面和地铁运营公司内部层面,分别进行分析。

Figure 2.Metro emergency system of Guangzhou图2. 广州地铁应急体系Figure 3.Operations business headquarters’ contingency plan system diagram ofGuangzhou Metro Corporation图3.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应急预案体系图在社会层面上,城市地铁应急管理工作应在政府的协调指挥下,依靠多方的协作,强调跨部门、跨地区联动效应,采取社会紧急救助的联合行动[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