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起源:20世纪70 年代,欧美国家开 始发展休闲农业
发展:20世纪80年 代,休闲农业在全 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现状:目前,休闲 农业已成为全球农 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休闲农业将 继续发展,成为农 业现代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 萌芽期、发展期、成 熟期、衰退期。
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 政策、市场、资源、 交通、管理等。
可持续发展理论
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 同性
概念:强调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实践:在休闲农业发展中,注 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
休闲农业的分类
按照地域分类:山区休闲农业、 平原休闲农业、沿海休闲农业 等
按照经营方式分类:家庭农 场、休闲农庄、乡村旅游等
按照功能分类:观光休闲农业、 体验休闲农业、教育休闲农业 等
按照规模分类:小型休闲农业、 中型休闲农业、大型休闲农业 等
休闲农业的功能
提供休闲场所:为 游客提供休闲、娱 乐、度假的场所
和品质
休闲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政策支持: 政府对休 闲农业发 展的扶持 政策
市场需求: 城市居民 对休闲农 业的需求 日益增长
技术创新: 新技术在 休闲农业 中的应用, 提高生产 效率
环境问题: 休闲农业 发展对环 境的影响 和挑战
市场竞争: 休闲农业 市场竞争 激烈,需 要不断创 新和提升 服务质量
产业链完 善:休闲 农业产业 链的完善, 提高产业 附加值和 竞争力
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政府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加强休闲农业的规划管理,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提高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加强休闲农业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休闲农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024年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区域的边缘地带,直接影响游客对农业园景观质量的评价。对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田缘线的设计,采取加强田缘线景观细致度与空间层次性的设计方法。首先,用多层的垂直景观布满道路或田缘,保持一定水平的郁闭度,为游人提供良好的庇荫条件,形成浓郁的乡村气氛。
台湾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原因首先是由于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城市人口的比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超过80,农民收入与市民收入之间差距缩小,人们的旅游需求迅速增加。但受地理条件限制,城市中的户外休闲游憩的空间不能成比例地增加。因此,旅游市场产生缺口。这就为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的转型提供了一次市场契机;其次,台湾的农业成本偏高,农业面临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而生产性的、初级的农业在台湾的发展空间也己被缩小,特别是谷类粮食作物农业受到很大影响。消费和独具地域特色的台湾生态观生产两方面的需求,也推动了农业的转型。
园区内组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景观结构,各要素组合井然有序、脉络清晰、标志鲜明,与涪江水域天际优美的轮廓线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活动的便利和视觉的快感。道路节点上突出文化符号运用,将精致的农耕细节,平武的多民族文化点缀在细节设计,营造节点的文化场所感。通过整合景观资源、提供多元视点以及保证正常视线的通透性、保证高效的视觉可达性等手段,满足游客对于水、绿、景观标志物等的观赏需求,形成点线面的景观布置格局,增加园区的景观观赏特性和景观视觉的观赏感。
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3
防护区防护区是保护观光农业园环境免受外界影响所设立的线状或片状区域,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小气候环境。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防护区平行九环线,沿滨河区呈线形布置,同时限制游客进入隔离屏障区。
我国台湾省休闲农业经营战略

财务资源包括 内,外部资金的取得与应用。
系统 ,农场 的服 务质 量与效率 .农场 的企业形象 。
2 能 力 区分 为 员 工 能 力 与 组 织 能 力 .
风险负担 而且可 以培养专业 的管理人才 与能 力 , 深值大 陆发展 () 2 体验游 憩型 : 这是让 民众直接体验农场 的自然生态景观 .
[ 关键 词]休 闲 农业
一
三生一体
服 务经 济
竞 争 战略
导言
场 的集体学 习、 农场 的组织记忆 、 策略联盟 ( 包括与 当地风景 区、
休 安 赉啪区 表 闲 生 I 分
农场地理龃 、 农场自然生态景观、 农场的动
有形资产
休闲农业是结合农业和农村等有形资源及其背后隐含的休 闲 全 国各地 风景 区及 不同性质 之企 业的策略联盟 ) 。 观光 、 教育体验 与经 营管理能 力等 无形资源而形成 的一种新兴休 闲服务产业 。 因此 . 闲农业实乃隐含农业及农村有形与无形资 休 源 的发掘与开发利用 , 其意义不仅只是将农业由初级产业提升至
张家麟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中心
速 调整 角色及功能,由 “ 数量经济”转向 “ 务经济”发展 ,使 农业从一 级产业转化 为三 级产业 , 服 并将之市场化及商品化 ,发展 农产 业差异化 与高优质化作 为竞争战略 ,进 而提升其竞争力。而我国台湾省 的农业发展 已成功转型为 “ 三生一体”的休 闲农业, 藉由台湾 省休 闲农业经营战略成功之 经验 ,参考用以改善 大陆休 闲农业规划及经营 , 加速 变革促进 国内农业产业化 发展的趋 势, 同为两岸 农 共 业 交流 的合作努 力,以互补优劣势 ,促进双 赢为 目标。
维普资讯
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这些 国家普遍 萎缩 的农业寻找到 了新 的发展生 机 , 被誉为 “ 惫农村 为疲 注人的强心剂 ” 我 国台湾农业在 2 世纪 8 年代后出现衰退 , 。 O O 为农业寻 找新机 , 几乎成为农民与农 政单位极力突破的难题 。99年 4 台湾“ 18 月 行 政院农委会” 举办 了第 一次“ 发展休 闲农业 研讨 会”提 出发展休 闲农 业 , 的经营新观念 ,90年台湾“ 19 农委会” 正式倡导发展休 闲农业 , 并将其列 为农业施政的重要方针之一 。 可以说 , 突破农业 困境 , 寻找农 业新生机是推 出休 闲农业发展 的最 根本原因。随着经济 的发展 , 早在 2 世纪 7 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人 已 O O 经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 ,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由劳动型转向休 闲型 。 对观光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 为休闲农业 的发展提供 了可能。 与此 同时 , 城市人 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公 园绿地休 闲活动 空问与设备 不足 , 工 业化与机械化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闯增 多 ,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 增加 。 加上道路交通 的改善 , 公共运输 及私人车辆 的普遍 化 , 都促进 了台湾 休
变化来 的等活生生的教材 ,人们 在休闲 的同时还学到 了不少 有用 的知
识。
1 . 旅 游胜 地 .5 2
休闲胜地是 利用 名川胜景 , 经过规划设计开发而成 的旅 游胜地 。同
19 年 , 90 台湾“ 农委会 ” 改 善农 业结构提 高农 民所得方 案》 在《 中设
立了“ 发展休 闲农 业计划 从 技术 、 费 、 , 经 宣传 等方 面加 大 了对 休闲农 业 支持的力度。19 年 ,农委会 ” 发 了“ 闲农业 区设 置管理办法” 92 “ 颁 休 ,
台湾地区生态农业调查报告分析

台湾地区生态农业调查报告分析概述:台湾地区作为一个小型岛屿,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生态农业在台湾地区得到了广泛发展,并在农业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及特点:生态农业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以保护环境为核心,兼顾农业产出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方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致力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现状:1. 农业资源分布:台湾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土壤质量良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2. 农业结构:台湾地区农业结构多样化,包括水稻、蔬菜、水果、畜牧等多个领域。
生态农业在水稻和有机蔬菜种植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3. 生态农业政策:台湾地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4. 生态农业认证:台湾地区设立了生态农业认证机构,为农民提供认证服务,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台湾地区生态农业的优势:1. 环境友好:生态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助于减轻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农产品品质高:生态农业采用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不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和化肥,农产品品质较高,更符合现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3. 受消费者欢迎: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生态农产品,台湾地区生态农业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
4. 提供农民收入: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四、台湾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压力:台湾地区土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需要更多耕地,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挑战。
2. 农业技术水平不均:台湾地区农业技术水平不均衡,部分农民对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技术掌握不足。
台湾清境农场号称小瑞士,农场规划及盈利模式确实值得学习

台湾清境农场号称小瑞士,农场规划及盈利模式确实值得学习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情正盛,而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未来还会将发展进一步拓宽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维度。
虽然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并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田园综合体起步较晚,所以国内大部分地方还未开始进行建设。
将对台湾地区较为经典的田园综合体案例——清境农场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与大家更多的思考!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已经走红国际市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多。
清境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经典项目之一,创建于1961年,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临近合欢山,面积700公顷,海拔1748米,有“雾上桃源”的美名,是台湾最优质的高山度假胜地。
清境乡村农场利用优质的草场和山地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场和风情民宿,吸引游客远离城市,体验独特的山地田园风光。
清境乡村花园——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花草草所交织的百花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世界,清境农场也因此有了“小瑞士”之美名。
登高远眺清境云雾,山岚徐徐弥漫,如梦如幻,小瑞士花国又有了“雾上桃源”这一美称。
清境乡村亲子体验一海拔2000多米的草原上,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更可以和羊咩咩合影,大溪花海农庄是春天常在的地方,台湾人气剧《流星花园》里面的薰衣草花海就是这里拍摄的。
徜徉花海中,品尝地道的薰衣草奶茶,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
六福村主题乐园,有原始的非洲部落、西部牛仔、阿拉伯皇宫等。
清境农场整体规划线:车行路、六大步道意境深远清境六大步道最能让人深刻感受清境真实面貌。
坐落在青青草原四周的六大步道:大片的茶园,碧绿青翠就像是湖泊般的[翠湖步道]、近距离接触羊群牛群是农场畜牧中心[畜牧步道]、柳杉群林,寻幽静谧,享受森林浴最佳去处的是[柳杉步道]、最佳观落日美景的[落日步道]、拾阶而上的[步步高升步道],最具人气指数遍布白色法国菊玛格丽特,十分具有欧洲风情的[玛格丽特步道]。
台湾乡村发展的经验借鉴与思考借鉴美丽乡村

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总结词
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 。
详细描述
台湾的传统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当地政府采取 措施保护传统村落,鼓励农民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组织民俗活动、开设手工艺品店等。这种模式 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台湾政府在乡村发展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 和资金投入,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对大陆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大陆应制定更加优惠的乡村发展 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 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和 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社区参与与合作 鼓励农民和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美 丽乡村建设,提高他们的获得感 和归属感,实现乡村发展的可持 续性和共享性。
社区参与与民间力量
社区参与决策
台湾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乡村发展 的决策过程,充分反映居民的意 愿和需求,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
民间组织作用
台湾重视民间组织在乡村发展中 的作用,通过民间组织引导和组
织居民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
社会资本参与
台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 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企业、 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
台湾的土地制度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 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如土地流转限制 、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影响了农业规 模化和现代化进程。
资源限制
台湾的农业资源和地理环境相对有限 ,如耕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生产和 乡村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环境压力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压力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台湾的生态环境面临较大 的压力,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关于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推动两岸农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提案

关于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推动两岸农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342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推动两岸农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国务院台办(中央台办)办理提案人:台盟中央主题词:台港澳,农业提案形式:党派提案内容: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设立,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新型模式,对于进一步搭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06年开始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实践至今,台湾农民创业园数量已经增加至25个,分布在祖国大陆12个省市,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创业园体系。
去年,台盟中央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健康发展的提案》,提出进一步细化、完善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规划、政策以及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专项基金等建议,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
一年来,台盟中央整合十余个省市的地方组织,共同就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情况开展了系列调研,并与农业部、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由全国25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负责人、企业代表,及两岸专家共同参与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实践与发展研讨会”。
通过考察调研和交流研讨,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随着各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已经凸显出来,尤其是由于两岸农业经营理念、政府辅导方式、园区管理水平、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台湾农民、农企投资大陆农业,落户台湾农民创业园后产生一定的不适应,以致于制约了台农园试验、示范及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成功签署,两岸关系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农业作为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两岸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