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国内森林生态学热点问题综述_杨敏
浅谈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氧气和水源,还是众多动植物的家园。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森林的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减少。
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危机。
森林的破坏还加剧了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
森林保护不仅仅是环保问题,更是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森林保护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加强立法保护森林资源,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解决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未来。
【接下来请输出问题意识】。
1.2 问题意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森林保护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森林遭受的砍伐和破坏日益严重,导致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森林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过度、盲目开发和利益驱动等因素。
许多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森林资源逐渐枯竭。
面对这些问题,加强法律法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加大对森林保护的投入和力度。
推动公众参与也是很重要的,唤起人们对森林保护的意识,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也是森林保护的重要方式。
各国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森林保护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共同应对森林破坏的挑战。
我们必须增强对森林保护的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使其得以永续利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地球的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2. 正文2.1 森林开发带来的问题森林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 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大量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南方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下已经面临许多功能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了大规模的砍伐和森林覆被变化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森林保护,建立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森林执法力度,同时加大对砍伐森林的惩罚力度。
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了生境破碎化和断片化的威胁。
这会导致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物种灭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生态廊道,增加森林连通性,修复和保护原生态系统等。
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受到了过度的人类活动,比如过度放牧、过度伐木和过度开垦耕地等。
这会导致土壤侵蚀、水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森林的机制,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同时加大对抑制过度开垦和砍伐等活动的监管力度。
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还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水和台风等,这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持造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适应性措施,包括建立旱地灌溉系统,修复受损林地,增加森林碳汇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等。
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多种对策。
这些对策需要政府加大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力度,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福祉。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浅谈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阶段,分析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策略和经营实践。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主要问题经营对策一、背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研究焦点。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对于保持地球生态平衡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已被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
从林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森林经营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传统的木材经营阶段、近代的多资源经营阶段及现代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阶段。
以18世纪工业革命为背景形成的传统林业与林学,是以木材生产的永续利用理论和法正林(Normal Forest)学说作为技术反映。
从哲学上看,当时机械论的分析方法和机械唯物主义在科学和哲学中占主导地位。
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木材,不见生态”是最好的写照,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简化论,一种“实物中心观”的反映。
到20 世纪中叶后,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尤为显著。
系统科学作为当代科学和社会进步的时代产物,标志着由“分析时代”走向“综合时代”的转变,体现为“以实物为中心”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从“分解和分析”为特征过渡到整体、综合为特征。
从林业上来看,所谓“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见木材,又见生态”的森林资源整体论,森林资源的整体管理,以及森林资源整体效益的协调,正成为当代林业发展的主流。
最近在美国举办的21 世纪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讨会上,面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遇到的种种挑战,着眼未来,与会人士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就是强调要有一个系统的展望。
换句话说,要把焦点放在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相结合的生态系统观点上。
一个多世纪来的林业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森林不仅仅向人类提供各种林副产品和服务,而且也影响到政治、经济、自然、文化等各个领域。
试论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牟丽秋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期牟丽秋林业生态保护是现代林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应以加强林业生态保护来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在维护林区的生物多样性、绿化美化城市和乡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林业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1)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当地主管部门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不到位,致使林区的一些群众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不能自觉遵守法律,偷伐林木现象十分严重。
而且部分林区缺少对林业资源的保护,重用轻管,眼里只有经济效益。
(2)不重视和保护林区的生物多样性一些单位只重视速生林建设,单纯栽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林木,而忽视了其它生物类型的种植及保护,浪费了林地,林业生态的多样性没有得到保护,生态功能有下降趋势。
(3)科学发展林业的意识不够在林业建设中缺少科技投入,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比较欠缺,使林业生态保护的科技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2、未能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1)群众缺少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林业发展建设中,群众的主动参与在推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地方群众只是在当地行政力量的号召和推动才被动参与的,而且参与的热情并不高,效果也不好,未能形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2)一些地方的财政投入欠缺由于缺少投入,导致一些林农的合法利益未能得到保障,国家的生态补偿不能发放到林权所有者手中。
而且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公益林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正常的经营,使公益林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
(3)林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在林区建设、林业发展和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林场职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年来未能对他们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导致他们的素质无法适应林业工作的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1、切实提高对林业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林业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林业保护意识,必须通过有力的宣传工作。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现状评价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现状评价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是中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森林生态系统不断地受到破坏和威胁,这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评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森林面积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
目前,中国的森林面积在坚持国家林业战略倡导下保持了持续增长。
截至2018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了2.222亿公顷,占到总土地面积的22.96%。
但是,砍伐和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如非法采伐、过度放牧等,这些都对森林面积的增长造成了威胁。
其次,森林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森林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很广,涉及草原、山地、海岸线等多个地形。
这些不同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适应性也不同。
因此,评估中国森林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是评估森林质量的必要条件。
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或者野外考察的方式来收集数据,评估出不同地形的森林资源,从而制定森林保护和利用规划。
此外,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生态系统所必需的服务,如水源、土地保护、二氧化碳吸收等,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功能。
如林下经济、风景游览、木材加工等。
因此,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也需要考虑到其与社会和经济的互动,包括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特定开发需求的平衡。
最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现状还需要根据国际标准和通用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估。
许多国家、联合国组织和附属机构都制定了标准和指标,用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状态。
这些标准和指标是全球范围内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比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推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评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是重要的,不仅对于提升社会公众对于森林保护和可持续性的意识,而且对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述森林生态水文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研究思路。

试述森林生态水文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研究思路。
森林生态水文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有:
1、森林水文过程的研究:森林水文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包括水文地质、水文生态学、水文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重点是森林水文循环的研究和森林水文环境的研究。
2、森林水文循环的研究:森林水文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重点是森林水文循环的形成机制、水文循环过程中水文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森林水文循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森林水文环境的研究:森林水文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重点是森林水文环境的形成机制、水文环境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森林水文环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4、森林水文模拟与预测:森林水文模拟与预测是森林水文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重点是森林水文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以及森林水文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
研究思路:
建立森林水文模型:通过对森林水文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建立森林水文模型,模拟森林水文过程,提高森林水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概述:1、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
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2、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3、森林生态学的发展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
“山有枢、险有榆”。
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
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
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
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
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的旅游形式,也在不断受到关注。
然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首先,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落后。
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技术落后是一个主要问题,目前森林生态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创新和技术支持。
比如,生态保护工作缺乏规范,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比较滞后,生态保护规定和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其次,森林生态旅游的资源利用率不高。
大量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每年都会被浪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了阻碍,导致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例如,景区人口拥挤,景区交通堵塞,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景观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低。
再者,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目前,政府和社会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缺乏充分的重视,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行政法律措施不到位,管理政策不足,管理手段也有待改进,都成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技术支持。
政府应大力支持森林生态旅游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引入先进技术,加快与国际接轨;提高森林生态旅游企业的技术水平,改善森林生态旅游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
其次,加强资源利用。
政府应提高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水平,加强景区管理,实施更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加快实施景观资源保护措施,以提高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平。
第三,加强行政法律支持。
政府应为森林生态旅游企业制定更加完善的行政法规,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加强行政监督,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最后,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充分的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并在立法、规划、执法、检查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旅游体制,从而有效推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林业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Vol. 13 No. 4 Aug. 2015
近 20 年国内森林生态学热点问题综述*
杨 敏 鲁小珍 张晓利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 210037
摘要: 基于中国知网 ( CNKI) 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结果,就近 20 年来国内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作了整理 和综述,结果表明,自 1994 年以来,我国森林生态学研究呈持续增长态势。研究热点集中在碳循环、全球 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定位研究与大样地建设、生态效益以及 3S 技术这 5 个方面。热点问题相 互渗透,彼此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森林生态学研究具有多学科、多层次交叉渗透和注重问题的 向导性分析的趋势。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热点问题,文献检索,综述
收稿日期: 2015 - 04 - 27 * 基金项目: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 杨敏,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E - mail: 845691655@ qq. com 通信作者: 鲁小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E - mail: 188089555@ qq. com
持一个恒定的比例,不同有机体的碳氮比 ( C /N) 因其氮 含 量 不 同 而 异[15]。 大 量 实 验 研 究 表 明, CO2 浓度升高由于增肥作用在短期条件下增强了森林的 光合能力[16 - 17],但是氮的供应不足则可能会使这种 光合作用的增强受到限制[18]。碳循环与氮循环在叶 片水平、整个植物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都表现出 密切的联系[19]。但是前人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通 量和碳贮量的研究和模型更多侧重温度、CO2 浓度和 水分等这些物理因子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碳贮 量和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等方面[19 - 20]。对 于氮循环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十分有限。 2. 2 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2. 2. 1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北半球而言,全球碳循 环中大部分 “去向不明” 的 CO2[12 - 14]可能被固定在 中高纬度的陆地生态系统 ( 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 中。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欠缺。 2. 1. 3 碳氮耦合作用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原理表明,有机体中碳氮维
16
中国城市林业
第 13 卷
一个学科其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在一定程度 上能够体现该学科的发展趋势,而学科中最为热 点的问题一般也是文献发表最集中的领域。为研 究森林生态学的学科发展趋势,笔者于 2015 年 1 月以 CNKI 为数据源,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 络 出
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 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 数据库 进 行 “跨 库 高 级 检 索 ”。 经 过 初 步 整 理, 从 1994 年 1 月 1 日到 2014 年 12 月 31 日,与检 索词 “森林生态” 精确匹配的文献在 “篇名” 检 索 项中共 3 896 篇,“摘要” 中共 10 530 篇,“关 键词” 中共 211 篇。
2)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的影 响。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是 通过同一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对温度协迫、水 分协迫、物候变化、日照和光强变化等影响因子及 其耦合作用的不同反应来实现的[24]。程肖侠[25]等应 用 FAREAST 林窗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主要 类型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 东北主要森林类型生长具有不利的影响,导致针叶 树种的比例下降,而阔叶树比例会增加; 温带的针 阔混交林在垂直分布带上产生上移的趋势; 气候增 暖的幅度越大,变化就会越明显; 降水变化使东北 森林的水平分布带产生北移的趋势。
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贮量研究起步较晚, 由于估算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研究的结果存 在着明显差异。森林植被固定碳贮量的估算方法主 要有蓄积量法、生物量清单法、化学反应方程式法、 生物量法涡旋相关法、涡度协方差法、弛豫涡旋积 累法及遥感方法等[5 -7]。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 结果显示,我国的森林面积约 1. 95 亿 hm2 ; 森林覆 盖率 20. 36% , 比 上 次 森 林 资 源 清 查 结 果 增 加 了 2. 1% ; 天然 林 面 积 1. 2 亿 hm2 ; 人 工 林 保 存 面 积 0. 62 亿 hm2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大量学者研 究发 现, 碳 贮 量 在 最 近 30 年 间 呈 逐 渐 增 加 趋 势[8 -10]。但是中国碳贮量较低,仅占全球总碳贮量 的 1. 2% 。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我国的碳密度也处 于较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森林总面积中中幼 龄林占的比例为 81. 94% ,在我国森林植被碳贮量中 维持了 60. 24% 的比例。森林的质量也不高,其中残 次林占了较大的比重,碳积累较少[3,10 - 12]。 2. 1. 2 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失汇现象
根据分类结果,并结合现今森林生态学的发展 趋势以及笔者的相关研究,最终选取森林生态系统 碳循环、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定 位研究与பைடு நூலகம்样地建设、生态效益补偿以及 3S 技术的 应用这 5 个热点问题进行评述。
2 热点问题 2. 1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
碳循环是连接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的重要环节,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也就成为森林生 态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1]。 2. 1. 1 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CNKI) 为研究 平台,对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并进行基础的统计分析, 首先对近 20 年国内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进行初步 筛选,然后结合现今森林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 们的相关研究,归纳确定热点问题,最后对热点问 题进行述评。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1 森林生态学研究整体趋势分析
1)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气候 是决定森林类型 ( 或物种) 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 两个最为显著的气候因子是温度的总量和变量以及 降雨量[21]。大多数研究者通过比较现有气候条件下 森林分布图与模拟的森林类型分布图,得到气候变 化对森林类型分布影响的预测,结果显示森林类型 将 发 生 大 范 围 的 转 移[22 。 - 24] 赵 茂 盛[23] 等 应 用 MAPSS 和 Hm2dCM2 模拟了我国未来潜在的植被变 化,结果表明,受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森林 植被带将可能北移。
落物碳库[3 -4]。生物量碳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大量有机碳,通常情 况下,生物量和碳之间以 0. 5 进行转换; 森林生态 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是土壤有机碳库,其中包括无机 碳库和有机碳库 2 部分 ( 主要由枯落物、动植物的 遗体和排泄物通过腐殖化和非腐殖化作用转变而来 的土壤有机质组成) 以及一些土壤微生物,国际上 转换系数通常为 0. 58; 枯落物碳库是森林生态系统 碳循环中的纽带,连接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随着 群落、区域的不同,碳贮量差别较大[2 -4]。
碳贮量为生物量与转换比率 ( 干物质中碳的比 重) 的乘积。不同森林植被由于群落组成、年龄结 构、林分起源 的 不 同, 转 换 率 也 略 有 差 异[2]。 绿 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随着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得以 重新分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 4 个碳库: 土壤有机碳 库、生物量碳库 ( 植物碳库) 、动物碳库、以及枯
综合分析各项检索结果可知,仅从文献数量来 看,1994—1997 年各 项 文 献 检 索 数 量 增 长 比 较 平 稳。1997 年以来,各项检索结果快速增长。硕博论 文自 2012 年数量略有下降,但总体数量依然维持较 高水平。因 此,自 1994 年 以 来,我 国 对 “森 林 生 态” 的相关研究总体上呈持续和快速发展的趋势。
森林生态系统的净碳收支主要是光合作用等过 程的碳获得值与生物呼吸等过程的碳释放值之间的 差,差值为零称为碳平衡,为负值表现为碳源,为 正值则表现 为 碳 汇[3]。 在 自 然 状 态 下, 陆 地 生 物 圈 与大气圈之间的碳循环保持着平衡状态。每年人类 活动向 大 气 中 净 释 放 的 CO2 为 7. 0 PgC,其 中 3. 3 PgC 增加了 大 气 中 的 CO2 浓 度,2. 0 PgC 被 海 洋 吸 收,剩下的 1. 7 PgC 的 CO2 不知所踪,这就是 CO2 失 汇现象[11]。
A Review on Central Issues in Forest Ecology in China. Yang Min Lu Xiaozhen Zhang Xiaoli
(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using CNKI,the central issues of forestry ecology in china since 1994 were classified and reviewed.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ral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forestry ecology by academics in China had kept growing since 1994. The central issues included carbon cycle,interaction between global changes and forestry ecosystem,oriented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permanent plots,ecological benefits and 3S technology. These issues are interactively correlated and influenced,which partly reflects a trend that forestry ecology will be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and focus on problem-driven analysis. Key words: forestry ecology,central issues,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