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朗向中国运输石油
我国与伊朗油气资源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文库精品】

我国与伊朗油气资源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作者:王珂杨兴礼赵伟红曾丽摘要:随着中国与伊朗经贸交往的不断加深,近几年中伊两国间油气资源的贸易有一定进展。
本文分析中油气资源贸易的现状及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我国加强与伊朗开展油气资源的贸易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油气资源贸易;有利因素;不利因素;战略选择一、中伊油气资源贸易的现状自1997年起,我国较大规模地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到2007年的十年间,我国从伊朗进口原油的数量和金额都呈现大幅度上升态势。
据中伊贸易统计资料(1996—2003年)显示,1997年我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数量为275.67万吨,占同期我国进口原油全部数量的7.77%。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信息网提供的海关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已增至2 053.7万吨,占同期我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3%。
从油气资源的贸易方面看,伊朗已日益成为我国最为主要的原油进口国之一。
在油气资源的合作方面,我国与伊朗的油气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化。
在2000年,“中石油”就以在伊朗南部参与天然气井开发的方式试探性的进入伊朗的油气领域。
之后我国的多家石油企业与伊朗石油企业逐步开展多项合作。
如,“中石化”参与了伊朗Tabriz炼油厂、德黑兰炼油厂的维修工作;中信与伊朗合资新建和经营炼油厂等。
目前,两国油气合作的领域涉及油气勘探开发及设计合作、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供应和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的市场开拓等。
二、中伊油气资源贸易的影响因素(一)中伊油气资源贸易的有利因素。
一是中伊两国在油气资源方面各有需求与优势,为中伊油气资源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
伊朗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和消费不断加大。
因此,伊朗丰富的油气资源对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也为伊朗提供了巨大的油气市场,两国可在油气资源贸易方面优势互补。
简议伊朗Buyback合同下油田开发生产项目实施

简议伊朗Buy-back合同油田开发项目实施郭中生中国石油伊朗公司,伊朗摘要:中国石油企业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积极实施“走出去”海外战略。
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投资地和能源合作目的地。
但伊朗宪法只允许外国石油公司按服务或回购合同(Buy-back)的办法勘探开发油田。
执行实施伊朗Buy-back合同对中国石油企业来说充满了挑战。
为成功实施伊朗Buy-back合同,应从前期策划开始,全面做好设计、采购、施工、试运投产和交接工作。
关键词:伊朗,回购合同,策划,实施,交接1.前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大了能源供应压力,自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目前已达55%以上。
为保障国家和自身业务发展,中国石油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海外战略,进行海外收购与合作。
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并且长期受西方制裁,是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投资地和能源合作目的地。
伊朗国内所有与石油有关的活动均由石油部掌管。
具体事务由石油部下设的四大公司执行,即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伊朗炼油和油品分销公司(NIR & OPDC)、伊朗国家石化公司(NPC)和伊朗国家天然气公司(NIGC)。
但伊朗宪法禁止外国公司“租赁”伊朗石油储量,也不允许签订产量分成协议等,因此外国石油公司只能按服务合同和回购合同(Buy-back)的办法勘探开发油田。
伊朗Buy-back合同对中国石油企业是一个非常崭新的合同模式,其执行实施对合同实施者充满了挑战。
企业在伊朗运作的第一个采用回购(Buy-back)服务合同的开发项目。
经过近3年半的艰苦施工,项目于2011年4月25日正式进入试运投产阶段,历经72小时性能测试和21/30天性能测试,项目于2011年7月25日正式进入商业回收阶段。
作为中国石油在伊朗首个回购合同模式下施工及试运投产的先导项目,其经验教训对我国石油企业在伊朗从事石油开发及工程承包服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指南]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c4ba9ca0066f5335b81217d.png)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指南]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在当今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日益加剧。
作为战略储备资源的石油一直以来都是处于重要的地位。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
研究我国的石油进出口现状,问题极其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来改善石油垄断的现状,二来加强国家抗能源危机的能力,三促进国内能源的合理稳定。
近几年大陆石油贸易概况中国的石油消费日益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很高。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又都对我国能源安全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此后我国是有的进口数额逐年攀升,2008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50,“警戒线”。
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进一步扩大至55.14%。
目前中国每天的石油消耗量为530万桶,而产量仅为350万桶,其缺口180万桶需要进口,进口量约占三分之一。
中国石油的主要进口国和主要进口路线。
就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总23931万吨,其中沙特(4195.3万吨)、安哥拉(3217 .2万吨)、伊朗(2314 .7万吨)、俄罗斯(1530 .4万吨)、苏丹(1219.1万吨)、阿曼(1163.8万吨)、伊拉克(716.3万吨)、科威特(707.6万吨)、利比亚(634.4万吨)、哈萨克斯坦(600.6万吨) ,按照主要进口路线而言,有海上进口路线,路上进口路线,海上进口线,是从波斯湾,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再经亚丁湾,绕过印度办到南端,经过马六甲海峡,穿越红海到达中国,海上的石油进口量占中国石油种进口量的58%,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路线,路上石油进口路线,可以分为两条,东北进口路线,即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大庆,年运油量为1500万吨,第二条是西北进口,即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城市阿克劳到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
中国石油进口发展历史

中国进口石油,一直是让欧美国家敏感和非议的话题。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这30年发展史中,有两件与石油有关的大事都发生在1993年。
那一年,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签了进口沙特石油的协议,此举标志着中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秘鲁油田拉开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帷幕。
15年来,西方的非议无法掩盖中国进口石油战略的成功。
连美国的能源安全专家都承认,中国进口石油的过程是平静的,没有为了能源去攻打过哪个国家,也没有和世界发生根本性的冲突。
中国1993年才买沙特石油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有多快,从城市里加油站的数量逐年增多就可以找到答案。
刘金龙先生是北京朝阳区某单位的一位老司机。
据他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的加油站很少,司机只熟悉单位附近或本区里的加油站,去了远处就只能满世界找加油站。
那时加油站的标志一般只写着“加油站”三个字,远不如现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那么显眼。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街面上的车开始增多,不光是公车越来越气派,“面的”、“红夏利”等出租车满街跑,私家车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刘先生说:“那时候加油站就已经多了起来。
”中国是怎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记者采访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2003年11月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前总经理郑敦训先生时,他拿出了自己写的一本书,里面记载着详细的数字资料。
1992年,中国共进口原油和成品油1940万吨,花了31亿美元,同时又出口了原油和成品油2690万吨,创汇35.8亿美元。
无论从数量和收入来看,中国1992年时还是石油净出口国。
但到了1993年,中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量与出口的量两相一抵,结果是净进口石油998万吨,净支出22.7亿美元。
郑先生说:“正是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到今年已经整整15年。
”今年71岁的郑敦训是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到石油净进口国的历史当事人之一。
郑敦训记得,中国出口的第一船石油是1973年时卖到日本的,“是100万吨大庆原油”。
伊朗“斗法”欧美石油禁运

及日 本经济。日 本原油进 口的近 1 0 %
来 自伊 朗 ,一 旦 因为 美 国 制裁 伊 朗 以利害 ,积极 拉拢。 因欧盟停 止为伊 朗油轮提供 承保 , 韩 国 自2 0 1 2 年7 月 1日 起暂 停进 口 伊 朗石 油 。由于欧盟
保 险覆盖 了世界油轮 的 9 0 %,其保险
样 的时候 , 伊 朗打 出这 张牌 ,可 以
导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 ,将可能对
日本 经济 产 生 负面 影响 。韩 国政 府 同样 希 望美 国能 充分 考 虑 韩 国 “ 苦 衷” ,给予 韩 国 “ 例外 ”待 遇 ,最大
说是对 美 国和 欧盟 致命 的 打击 。
迄 今为 止 , 无论是美 国的纽约商 业 期货 交 易 所 还是 英 国 市 场 的伦 敦 国 际石 油交易所 , 其石油 的定价 、交
行 协 调 ,同 时却 对 制裁 后果 感 到 担 忧 ,希望 欧美慎 重行事 ,以免制 裁殃
制裁 ,更不会接受将单边制裁强加
于第 三 国的做 法 。 印度表 示 只 承认 联合 国有 关 伊 朗的 制 裁决 定 ,将 继 续购 买其石 油。中印的力 挺 , 使美 国 制裁 伊 朗的政 策难 以进 行 下去 。
禁 令对 伊 朗石 油进 口 国造 成严 重 影 响 。而 韩 国是 伊 朗石 油 第 四大进 口
国,2 0 1 1 年 ,自伊 朗进 口的石 油 占其
限度减少石油禁运对韩 国经济造成
的影 响 。 印度 和 中国则 对 美 国 的禁
运 持 不 同意见 。
易均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美国从 “ 石
伊 朗 向国内汇入石油 贸易收入 。 面对
重重围堵 ,伊朗努力寻求突围之路。
中国进口能源的运输风险与应对

一、世界能源消费与运输据美国纽约媒体2004年6月透露的美国能源部最新报告,世界能源日趋激烈的竞争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到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消费量将达到目前的150%;尽管不少国家正在积极开发核、风、水、煤、天然气等能源,石油能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占有率仅从现在的39%降到38%;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量预计将从现在的日均2700万桶增加到5600万桶,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里海地区、拉丁美洲地区、西非地区等的石油产量也将相应提高;世界能源运输业将随着能源供应量和需求量的不断提升而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气的能源生产基地主要位于中东、前苏联和西非等地区,而主要消费国却在欧洲和北美等地。
每天都有大批石油和天然气运输船在海上繁忙运输,其占到总运量3/5,并以成本低、效率高和机动灵活成为能源运输的第一选择。
还有2/5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输送,成为能源运输的第二选择,运输成本显著低于铁路、公路运输和水运.目前全球能源运输船队拥有载重量万吨级以上的液舱运输船(包括油轮和液化气船)3,500余艘,其中包括载重量超过30万吨的超大型原油船、20至30万吨的巨型原油船、12.5万至18万吨的苏伊士型油轮、7.5万至12.5万吨的阿芙拉油轮、约5万吨的巴拿马油轮、约2万吨至3.5万吨的超轻型液舱运输船。
各条能源运输航线所投入运输船的型号、载重量各不相同,均根据航次运程的长短、卸货港航道和泊位基础设施、运河允许通过限度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要求来确定投入何等级载重量的油轮。
例如从中东地区出口的石油运输距离长,单船运量越大规模经济效益越高,通常使用单船运量超过200万桶石油的VLCC和ULCC,但是这类巨无霸油轮吃水太深,即使工业发达的美国东部和西部港口迄今只有路易斯安那港口的油轮码头可以直接停靠,其他港口只能让其在远离港口的海上转运站卸油。
至于加勒比海油田和哥伦比亚等中南美洲国家生产的石油,通常用型号比较小、容易直接进靠美国港口的油轮运输。
简论中国-伊朗双边贸易特点及发展趋势

1 中伊 双边 贸易概况
中伊 间 的交 往可 追溯 到公 元 2世纪 。张骞 的 副使 到过 伊 朗 , 打通 了 中 国经伊 朗至 罗 并
马 的交通 线 , 丝绸 之路 ” 自此 以后 , 国间 的 往来 连 绵 不 断 。现 代 中伊 贸易 始 于 15 即“ 。 两 90 年 ,9 1 8月 两 国建交 以后 , 边 贸易有 了进 一 步的 发展 。1 7 17 年 双 9 9年伊斯 兰共 和 国建 立 后 , 西 方世 界对 伊 朗实施 封锁 , 国则坚持 发 展 与伊 朗 的 友好 关 系 , 国高层 领 导 互访 不 断 , 中 两 经 济 交往 不断 扩 大 。18 9 0年 两 国间 的贸易 额仅 为 1 7 美元 ,0 4年 已达 到 7 . 6亿美 元 , .9亿 20 04
2 中伊双边 贸易特点及 影响原 因
2 1 中伊双 边 贸易 的特 点 .
2 11 贸易 额增 幅较 快 , 占中 国对 外 贸易 总量很 小 . . 但 2 0世 纪 8 0年 代 和 9 0年 代 中伊 双边 贸易 虽呈 现 出较 明显 的增 长趋 势 , 平 均增 长 率 为 年 2 % , 年 季增 长极 不 稳定 , 多年 份 出现 了负增 长 。进入 2 世 纪 , 2 但 许 1 双边 贸易 获得 了持 续 快
维普资讯
世
界
地
理
研
究
l 5卷
对外 贸易总 量 中所 占的份 额微 乎其 微 ,04年 中国x l 易总 额 为 157 96 20  ̄'贸 - 14 . 12亿 美 元 , 而 同期 中伊 贸易额 只有 7 .6 6亿 美元 , 占我 x l 04 2 仅  ̄'贸易 总额 的 0 6 % 。 - . 1 … 2 12 原油在 中伊 贸易 中处 于支配 地位 , .. 近年 非 油 品贸 易较快 增 长 从 19 开 始 , 国大 规模 从伊 朗进 口原油 , 95年 我 与此 同 时 , 双边 贸易额 迅 速扩 大 。原油 是 中国 自伊 朗进 V的第 一大 商 品 , 中伊 贸易 中处 于 十分重 要 的支配 地位 ( 表 1 。近年 来 , I 在 见 )
我国应加强与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合作

我国应加强与中亚地区石油资源合作
汪 洋 பைடு நூலகம்
(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河南 开封 450 ) 70 1 摘要 : 近年 来, 我国石油企业在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 中取得 了引入注 目的成绩, 初步形成了重点投资哈萨克斯坦, 大力建设 中哈油气管 道, 积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 国家油气开发 的合作格局。随着我国对进口能源依赖程度的不断提 高, 实现 油气来源 “ 多元化” 和 能源输送的“ 安全 成为保障 国家能源安全 的迫切要求。 生” 在这种背景下, 中亚在我国能源 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针对我国未来发展 的需求 、 中亚能源供给的可能前景 以及该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加强我国与中亚石油等能源合作的现 实意义便不言而喻了。
关 键 词 : 亚地 区 ; 油 资 源 : 作 中 石 合
域之 间的石油能源合作 , 更多地争取中亚地区的石油 资源 . 使中亚成 为 我 国稳 定 的石 油 供 应 区 。 目前 , 国内的石 油供应已经不能满足我 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 二 、 亚丰 富 的石 油源 及 中 亚 能源 竞 争 中 石油探明储量一直较低 ,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也很低。据国外一些 根据能源专家估计, 即使 不把里海 石油计 算在 内, 中亚也是仅次 资料表明 , 我国 2 0 年石 油探明储量为 2 亿吨 , 07 1 只占世界总储量 的 于 中东 、 A l 西 ̄ *i 亚的第三 大石 油储积区 , 况里海石油本 身就富可 更何 1 %。我国石油剩余可开采储量多年来也没有较大提高 , . 3 而且储采比 敌 国。 勘探表明, 中亚地区的油气 资源分布广、 储蓄大 、 品质高, 具有巨 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加之国内一些高产 油田, 因开采较早 、 难度 大 的开发潜力 。其储量大约是 10 50亿桶 ~2 0 00亿桶左右, 界储 占世 加大 、 成本上升等原 因, 石油产量都已经进入中晚期。 因此 , 我国石油 量 的 1% ̄ 5%。 l] 8 2 3 产量在近几年内都不可能出现较大增长 。 首 先 , 国 是 中亚 地 区 的 重 要行 为体 。为 了让 中亚 地 区 成 为 美 国 美 然而 , 我国在推进 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进程中 , 由于能耗较 多的第 石 油 天 然气 供 应 的 可 靠 来源 , 国一 直 以来 依 靠 其 强 大 的政 治 、 事 美 军 二产业 的发展 、 社会生活的提高( 如私家车的增加) 等原 因, 对石油的 和经济实力 , 不断加强对 该地 区的渗透 , 试图削弱俄 罗斯对 中亚能源 消费越来越多。 20 年 , 至 03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 的掌控能力 ,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 06年 7月 , 由美国牵头修建的 20 , 0 7年 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已经增加到 38 . 8亿吨 。随着石油消费量 “ 巴库一 第比利斯 一 杰伊汉 ” 石油管线投入运营 . 成为中亚地区第一条 的不断加大 , 我国石油对 外依存度越来越 高。从 1 9 93年成为原油进 避开了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管线 。美 国中亚石油争夺 不仅是本国石油 口国 以来 , 油进 口数量 不 断 上 升 。 19 年 , 油进 口 的金 额 超 过 了 安全 的必要 , 原 95 石 也有遏制中国等能源来源 的意图。 石油出口的金额 , 在石油贸易金额上成为石 油净进 口国。20 04年 . 原 其次 ,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 的传统影响力依 然很大 。一直以来 , 俄 油进 口量更是突破了 1 亿吨的大关。近几年来, 我国石油净进 口量呈 罗斯都将中亚视为 自己的势力范围 , 对任何外来力量都高度警惕 。 当 直线上升的态势。 前对俄罗斯而言, 重要 的是确保其在石油和 天然气 ( 最 特别是阿塞拜 据国内石油专家预测 ,1 2 世纪前半叶 ,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发展 疆的沿海石 油) 开发与运输上的地位。因此 , 俄罗斯对中国进军中亚 趋势令人担忧。 美国能源部预测,0 0 2 1 年和 22 年 , 0 0 中国石油对外依 地区的能源领域持 有很强的戒心 ,担 心中国与 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 存度将分别 高达 5 %和 6%; 0 O …而国际能源机构 (E IA)预测的数据 影响 自己在 中亚的战略地位。另外 , 也十分担心中俄的油气贸易会因 分别为 6%和 7%。【】 5 6 2尽管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预 测数据有一定 的差 为 中 国 与 中亚 的 合 作而 弱 化 。 异, 但都表明我国国内的原油 自给率将不断下降 , 对外依存度将 不断 再次 , 目本十分重视 中亚地区。日本作为世界上资源最为匮乏的 提高。石油对外依 存度越高 , 我国石油供应 的中断越具有可能性 , 石 工业国 , 自然也会把 目光投向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日本试图通 油安全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 过“ 丝绸之路外交 ” 争夺 中亚地区 的石 油资源 . 同时扩大其在中亚地 ( ) 国石 油 安 全 二 我 区 的政 治影 响 力 随着我国供需矛盾 的日益突出 , 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加深 , 油安 石 最后 , 印度等新 兴大国也参与了竞争。 印度近几年正积极进军中 全也越来越成为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 生问题。然而 , 亚石油开采市场 , 参与中亚地区的石油开采与经营。它的介入加剧了 我国在石油进口的过程 中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对我国的石油安全造 中亚地 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形 势,也加大了中国进军 中亚石油市场的 成了一定的威胁 。 难度 。 方面 , 我国石油进 口来源和渠道比较单一 。 我国从 中东地区进 总之 , 世界大国对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争夺复杂而深刻 , 对我国 口的石 油 占进 口石 油总 量 的 6%左 右 。 我 国对 中东 地 区 石 油 的 过 分 在 中亚地区的能源利益和经济利益构成 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 , 0 我国应 依赖给我国的石 油供应造成了一定 的风险 。中东地区是世界大国争 该利用 自身的优势积极 开展与 中亚的油气能源合作 .从而保障我国 夺 的焦点 , 而且其政局不稳 , 社会动荡不安 , 宗教 、 民族 、 边界等 关系 能 源 的 可 持续 发 展 。 复杂, 政治风险极大。 另外, 我国的石油进口渠道单一。 主要采取海上 三 、 国与 中 亚 地 区 的石 油 资 源 合作 我 集中运输 , 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到中国的石油 已经 占到我国进 口石 髓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 石油I Mf 题渐又成为各方 关注的焦 # a , 3 油总量的 8 % 0 。这些问题已经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 息 。 另一方面 ,国际油价 的不断攀升给我 国石油安全带 来 了 负面影 中亚的油气资源对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 响。近年来 , 由于地缘政治形势 , 尤其是西方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紧张 势。 其一, 中亚石油与中东石油运送方式不 同, 它突破了海运的限制, 采 关系 ,加上美国发生次贷危机 ,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和美 元的持续贬 用管道运送的方 式。中亚五国中有三国与我国接壤, 从长远看铺设路 值, 使大笔资金流向了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 , 由此引发的市场投机行 上输油管道是~项最安全 、 最符合经济效 益的石油补给途径。 第二, 就 为使 国际 石 油价 格 一 路 飙 升 。 目 前 , 国原 油 价格 和 国际 接 轨 , 狂 石油来源 的多样化策略 而言, 我 疯 印尼 、 来西亚 、 马 墨西哥 、 委内瑞拉等都 飙升的油价给我国的经济和石油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已成为我国的进 口合作伙伴 。但就资源基础来看, 些地区都不能与 这 因此 , 为了保障我国的石 油安全 , 就必须广泛参 与国家之间和区 中亚地区相提并论 。 第三, 从成本 角度考察, 中亚的石油资源开发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伊朗向中国运输石油
目前从伊朗运石油去中国只有通过海上运输,从波斯湾出来后进去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中国。
目前承运大宗原油运输的中国运输公司三家是最具规模的,垄断了中国航运原油市场90%的份额。
中远油轮公司、中海油轮公司、中海油公司。
这三家是中国原油运输的主力,其他的小公司可以忽略。
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是从哪个国家?
中东地区,包括伊朗,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卡塔尔。
委内瑞拉苏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中国石油进口从哪些国家
1\从美洲进口,船运,出口国家到中国. 从亚洲东部(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和几个东南亚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进口,也一样.还包括东亚与新疆内蒙相邻的国家,可以走输油管线.2\从中东印度洋周边国家进口,海运,从出口国由印度洋走马六甲海峡,进南海.从非洲国家进口也一样.3\从欧洲,北非,中东地中海边的国家进口,要经过地中海\红海到印度洋.
一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沙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哈利德在2010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表示,沙特对中国出口石油量已达每天100万桶,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沙特石油出口的最大客户海上运输线最近的是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