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在纺织工业中,淀粉以其优异的成膜性、粘结性和生物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上浆、整理、增稠等过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淀粉的基本性质淀粉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聚合度不同,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分子为线性结构,而支链淀粉分子则具有分支结构。

淀粉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并在部分葡萄糖单元上以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

淀粉的物理性质包括良好的成膜性、粘结性和增稠性,使其在纺织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此外,淀粉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上浆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淀粉在上浆过程中起到增加纤维间的粘结力、提高织物强度和耐磨性的作用。

淀粉浆料通过浸渍、喷涂或浇铸的方式施加在纤维上,然后通过热处理使淀粉凝胶化,形成坚韧的薄膜。

淀粉在纺织品整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淀粉整理剂可提高纺织品的防水、防皱和防污性能。

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淀粉膜,减少水分、油脂和污渍的渗透,达到防水、防皱和防污的效果。

淀粉在纺织品印染过程中用作增稠剂,可提高染料的利用率、染色均匀性和染色速度。

淀粉通过与染料形成复合物,提高染料在溶液中的浓度,从而加快染料的上色速度。

此外,淀粉还具有遮盖纤维表面缺陷的作用,使纺织品表面更加光滑。

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

研究者通过改性淀粉分子结构,引入功能性基团,提高淀粉的性能,拓宽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例如,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和接枝淀粉等改性淀粉,具有更好的粘结性、成膜性和生物降解性。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淀粉,提高淀粉的性能。

发酵法生产的淀粉具有更高的纯度、更好的溶解性和更低的粘度,有利于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玉米淀粉成分

玉米淀粉成分

玉米淀粉成分玉米淀粉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玉米淀粉的成分、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一、玉米淀粉的成分玉米淀粉是由玉米粒中的淀粉组成,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其中淀粉含量约为70%~80%,蛋白质含量约为8%~10%。

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蛋白质则由多种氨基酸组成。

除淀粉和蛋白质外,玉米淀粉中还含有少量脂肪、灰分、水分等成分。

其中,脂肪和水分含量较低,通常不超过1%;灰分含量则与玉米品种和生长环境有关,一般为0.2%~0.5%。

二、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制粉是将玉米经过清洗、磨浆、筛分、脱蛋白、浸泡、分离、干燥等工艺步骤,制成玉米淀粉。

湿法制粉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但可以获得较高的淀粉纯度和产品品质。

干法制粉则是将玉米经过清洗、破碎、筛分、干燥等工艺步骤,制成玉米粉。

玉米粉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可以通过水洗、沉淀、干燥等工艺步骤,提取出淀粉。

三、玉米淀粉的应用玉米淀粉具有良好的凝胶性、稳定性、流变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1. 食品行业玉米淀粉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应用,如面包、蛋糕、饼干、糖果、方便面等。

它可以增加食品的黏性、口感和稳定性,提高食品的品质。

2. 医药行业玉米淀粉是制备胶囊、片剂等药物的重要原料。

它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和吸收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3. 造纸行业玉米淀粉在造纸过程中被用作表面涂料和浆料增稠剂。

它可以提高纸张的光泽度、透明度和强度,改善纸张的印刷性能。

4. 化妆品行业玉米淀粉在化妆品中被用作吸油剂、防晒剂、稠化剂等。

它可以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质感和舒适度,提高化妆品的品质。

四、玉米淀粉的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玉米淀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淀粉产量和纯度通过优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改良分离技术等手段,提高淀粉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淀粉的三大物理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淀粉的三大物理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Ke rs:tr h h a- i r etc n lg ; xr s n tc n lg ; u e- iyp wd rtc n lg y wo d sac ; e t mos u e h oo y e t i e h oo y s p r t o e e h oo y t u o n
维普资讯
综述
食品l究 拜 与开发
28o7o o 。I. . ov.性技术研究进展
罗发兴 , 强 , 志刚 黄 罗
(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 品学院, 广东 广州 50 4 ) 160
摘要 : 阐述了涉及食 品工业 中三 大具有发展潜力的淀粉物理改性技 术 , 湿热处理技术、 包括 挤压技 术、 超微粉碎技术。 介绍 了其作用原理、 方法和应用, 并对其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随着人们对健康 、环保 和食 品安全 的 日益重 视, 开发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加工工艺 已成为 目前 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 淀粉是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的绿 色资源 , 对淀粉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许多性质优 良 的改性淀粉产 品, 在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淀粉 的物理改性是指借助热 、 机械力 、 物理场等物理手 段对淀粉进行改性 ,通过这些方法处理的淀粉 , 不 含化学试剂的残 留, 且加工工艺及其产品的理化性 质得到 明显改善, 品应用范围和附加值也大大提 产 高。因此淀粉的物理改性备受人们 的关注 , 相关的 研究 也异 常活跃 l 1 。 1 湿热处 理技 术 11 湿 热处 理技 术原 理 . 将一定水分( 1 4%~ 7 的淀粉在 10 2 %) 0 %相对 湿度的条件下 ,于 10o 0 或更高温度下加热较长时 C 间( 一 8 ) < h 1 , 5 h 可以使淀粉 的物理性质发生很大改 变而不发生化学变化。湿热处理淀粉的晶形发生变 化而导致凝胶性质 、 糊化行为 、 膨胀行为 、 糊液透明 度等 性质 变化 。 湿热处理能保持淀粉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在湿 热处理玉米 、 小麦、 燕麦 、 小扁豆和马铃薯淀粉后 , 外 部形态、 颗粒大小没有改变[ H oe等[ 。 ovr ] 人研究了 马铃薯 、 山药和扁豆淀粉湿热处理后糊化温度 的变 化情况 ,结果发现糊 化温度分别提高了约 3 = 0o、 【 1 和 2 。 e r 等[ 6 【 4C Pr a o = o e 】 人考察湿热处理的淀粉发现 9 = 5【 o 糊的粘度一般比原淀粉低,但 9 ℃保温 3 mn 5 0 i 后糊 的粘度变化较原淀粉小 , 说明其热糊稳定性高 于原淀 粉 。 剧烈条件处理使淀粉凝胶 的刚性变小 , 溶解性

荞麦淀粉的研究进展

荞麦淀粉的研究进展

荞麦淀粉的研究进展荞麦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淀粉是其重要的加工品质指标。

本文简要介绍了荞麦籽粒中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抗性淀粉、淀粉的理化特性的研究进展。

标签:荞麦;淀粉;抗性淀粉;理化特性荞麦(Buckwheat)又名花荞、乌麦、三角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的荞麦主要有2个栽培种: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 tataricum)。

荞麦籽粒中因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D-手性肌醇、活性蛋白及活性多肽等,而具有显著的“三降”功能,还有预防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

荞麦贮存蛋白质组分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标准营养蛋白,可为人类提供全面营养。

荞麦是一种极富保健功能的双子叶类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1. 荞麦籽粒的总淀粉淀粉是衡量荞麦加工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其理化特性对荞麦制品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此外,还可作为食品的稳定剂、增稠剂、增粘剂等,对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显著的影响。

荞麦作为蓼科作物,与一般谷物在植物学上属于不同种属,但其种子类似谷物的淀粉胚乳。

淀粉是荞麦籽粒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荞麦籽粒间淀粉含量有明显差异[1]。

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荞麦粉的总淀粉含量为67.8%-80.7%[2],此含量与大多数谷物籽粒中的淀粉含量相似。

淀粉作为主要的功能物质在胚乳中积累,在种子发芽过程中逐渐被水解。

2. 荞麦籽粒的直链和支链淀粉Li等(1997)[3]研究报道了6个中国荞麦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为21.5%-25.7%。

钱建亚等(2000)[4]分析了五个不同来源的荞麦品种,发现直链淀粉的含量为21.3-26.4%。

张国权等(2009)[5]以4个陕西省主栽甜荞品种和引进甜荞品种榆荞1号、榆荞2号、日本秋播荞麦和甘肃红花荞为材料,结果发现4个甜荞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5.82-32.67%。

多孔淀粉的研究进展

多孔淀粉的研究进展
Abs r c : Th r v e ta t e e i w o t e r p r t n, mo i c to a d p lc to o o o s tr h r s mma ie n h p e a a i o d f a i n n a p i a i n f p r u sa c a e u i r d, a d h z n t e
目前 也 只 是 停 留 在 实 验 阶 段 。 而酶 水 解 法 因 生 淀 粉 水 解 酶 来 源 于 微 生 物 ,通 过 发 酵 ,可 大 批 量 工 业 生 产 酶 制
淀 粉 酶 处 理 后 的 玉 米 颗 粒 超 薄 切 片 时发 现 ,酶 作 用 从
淀粉 颗 粒 表 面 差 不 多 一 直 到 颗 粒 中心 ,破 坏 层 状 结 构 ,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3 (0 0 304 - 0 81 1 2 1 )0 -000 6 3
YUAN iln. W U Xio ee f i c ne i gi c neadT cnl yN r a U i rt,N nhn 3 0 1 ,C ia C lg f Si c ,J nx Si c n eh o g o l n esy acag 3 03 hn ) l oLe e a e o m v i
酶解一离心或过滤 、洗涤脱酶一干燥一 多孔 淀粉 。 由于淀粉颗粒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结晶区和无定形 区 2 部分 ,结 晶区占淀粉颗粒 总体积的 2 % ~ 0 ,其余 5 5% 部分为无定形 区。酸和酶对淀粉颗粒 的作用也往往从无 定形 区开始 ,其水解作用分为 2步 :第 1步是快速水解 无定形 区域 的支链淀粉和直链 淀粉 ;第 2步是水解结 晶 区域 的支链淀粉 ,但速度极其缓慢。 酶法制备多孔淀 粉首先 要找 到生淀粉 酶 和原淀 粉 , 并且两者相匹配才能形成功能性较好 的多孑 淀粉 。影 响 L 多孔淀粉酶解 的因素主要有 :①酶 ,包 括生淀粉酶 的品

RS3型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S3型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S3型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曹策(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抗性淀粉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焦点。

抗性淀粉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无法被人体的胃和小肠吸收,而可以在大肠中被菌群发酵成短链脂肪酸间接被人体吸收的一种淀粉。

抗性淀粉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RS3型抗性淀粉具有饱腹感强、消化率低、血糖生成指数低等优势,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制备RS3型抗性淀粉的主要方法包括热处理法、酸法、酶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等。

本文综述了RS3型抗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为RS3抗性淀粉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RS3型抗性淀粉;制备方法;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中图分类号TS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9-0100-06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of RS3type resistant starch and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CAO Ce(College of Forestry,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focus on healthy eating,resistant starch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food industry.Resistant starch is a type of starch that cannot be absorbed by the human stomach and small intestine 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but can be fermented into short-chain fatty acids by gut bacteria in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indirectly absorbed by the body.Resistant st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among which RS3resistant star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satiety,low digestion rate and low glycemic index,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field of food processing.The main methods for preparing RS3resistant starch include heat treatment,acid method, enzymatic method,microwave method and ultrasonic method,etc.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RS3resistant starch in the food industry,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S3resistant starch foods.Keywords RS3type resistant starch;preparation methods;food additives;food ingredients淀粉是由单一类型的糖单元组成的多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植物中,具有产量高、无毒、生物兼容性好等优点。

稻米淀粉合成研究进展

稻米淀粉合成研究进展

中 图 分 类 号: T S 2 0 1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1 1 6 1 ( 2 0 1 3 ) 0 5 — 0 0 5 3 — 0 2
我 国的水稻 种植 面积 非 常大 , 约为 整个 粮食 作物
种 的直链 淀粉 为 1 5 %~ 2 2 % ,糯稻 的直 链 淀粉 含量 则 低于 2 %。基 于对不 同直 链淀 粉含 量 的淀粉 粒精 细 X 光- t t T  ̄ f , 射分 析 , 人们 发现 淀粉 粒 的无定 型层 和 晶体层
稻米 品质尤 为 重要 。
淀 粉 合成 的主 要 环节 有 : 1 ) AD P葡 萄糖 产 生 过
程 。2 )在植 物支 链淀 粉 和淀粉 粒 的形成 过程 中 , A G P 主 要 负 责 提 供 糖 链 延 伸 所 需 要 的 最 基 础 原 料 ——
1 稻 米 淀 粉 的组 成
稻 米 淀 粉 合成 研 究进 展
沈 新 忠
( 辽 宁 省扶 贫统 计 监 测 中心 。 沈阳 1 1 0 0 0 1 )
摘要 : 论 述 稻 米 淀 粉 的 组 成 成 分 及 其 对 稻 米 食 用 品质 的重 要 影 响 , 介 绍 稻 米 生 物 合 成 过 程 及 参 与 此 过 程 的 重 要 酶类 特 点 及 性 质 。 系 统 介绍 影 响稻 米 品质 的 内在 因 素 , 为稻 米 的食 品 用 质 改 良提供 理论 参考 。 关键询 : 淀粉 ; 稻米 ; 食用品质 ; 直链淀粉 ; 酶; 支链 淀粉
大 亚基 和 2个小 亚基 共 同组 成 , 大亚 基是 酶 的调节 中
心 。而小 亚 基则 是酶 的活性 中心 。在 大 多数植 物 中 .

冷水可溶性淀粉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冷水可溶性淀粉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散 的方法 就成 为 了国 内外研 究 的热 门课题 之一 。 冷水 可溶 性淀粉 是指 采用 物理或 化学 的方 法将 原淀 粉进 行变 性处理 而得 到 的一种 可在 冷水 中溶解 成糊 的变性 淀 粉 。实 际应 用时 可直接 将冷 水可 溶性
然 而 ,预糊 化 淀 粉 存 在 较 大 的 缺 陷 , 现 非 颗 呈
淀 粉调成 糊 , 需 加热 蒸 煮 , 无 十分 便 捷 , 因而越 来 越 受 到人们 的青 睐 。近 年来 , 多科 研 工 作 者致 力 于 许
研 究开发 冷水 可溶 性 淀 粉 , 在科 学 理 论 和工 艺 技 并 术 上取得 了长足 的进 展 , 大 了淀 粉 在 工 业 上 的应 扩
石 油钻 探 、 纺织 和造纸 工业 中 。
冷水 中不 溶 解 。淀 粉 一 般 需 加 热 使 之糊 化 后 再 使 用 , 不仅 增 加 能 耗 , 给 生 产 及 应 用 带 来 诸 多 不 这 且 便, 限制 了其 应用 范 围。 因此 , 究 一 种 简便 、 学 研 科 的方 法 , 其 能在 常温 常 压 下 即可 在 冷 水 中 良好 分 使
聚葡 萄糖 , 天然 淀粉 由于颗 粒 中存 在氢 键 的作用 , 在
量 外观好 , 工艺 复 杂 , 工 成本 高 , 宜 工 业 化 生 但 加 不
产 。挤压 法工 艺简 单 , 工成 本低 , 加 但产 品质 量不稳 定 , 用者 很 少 。滚 筒 法工 艺 较 简单 , 术 成 熟 , 采 技 产 品质量好 , 国内外 大多 数 厂 家采 用 。预 湖 化 淀 粉 为 在 国外 已广 泛应 用 于食 品 、 医药 、 工 、 化 饲料 、 铸造 、
目前 , 糊化 淀 粉 常 用 的生产 方 法 有 喷雾 干 燥 预 法 、 压膨胀 法 、 挤 滚筒 干燥法 。喷雾法生 产 的产 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精细化学品课题名称: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姓名:马玉林学号:P102014101专业年级: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班2012年10月22日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马玉林(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100)【摘要】近年来,全世界对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文章对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淀粉絮凝剂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认为改性淀粉絮凝剂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絮凝剂之一。

【关键词】絮凝剂;改性淀粉;废水处理近年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结构特点,在市场占绝对的优势。

但随着石油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其使用成本也相应增加,并且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残留单体的毒性,也限制了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英、日和印度等国结合本国天然高分子资源,开展了化学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工作。

经改性后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与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选择性大、无毒、廉价等显著特点。

在众多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尤为引人注目。

因为淀粉来源广。

价格低廉。

并且产物完全可被生物降解,因此,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开发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美、日、英等国家在废水处理中已开始使用淀粉生物絮凝剂,进几年,我国研究淀粉衍生物作为水处理絮凝剂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淀粉类絮凝剂淀粉的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界中淀粉的含量远远超过其他有机物,是人类可以采用的最丰富的有机资源,也是开发最早、最多的一类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淀粉分子带有许多羟基,通过这些羟基的酯化、醚化、氧化和交联等反应,可改变淀粉的性质。

淀粉还能与屏息脂、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人工合成高分子单体起连枝共聚反应,分子链上接有人工合成高分子链,使共聚物具有天然高分子和人工合成高分子两者的性质。

目前,改性淀粉已广泛用于食品、石油、造纸、电镀、印染和皮革等工业废水处理、污泥脱水,饮用水净化,重金属离子去除和矿物冶炼。

淀粉衍生物絮凝剂主要有以下4种。

1.1阳离子型淀粉衍生物絮凝剂阳离子型淀粉衍生物絮凝剂可以与水中微粒起电荷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从而使体系中的微粒脱稳、絮凝而有助于沉降和过滤脱水。

它对无机物质悬浮或有机物质悬浮液都有很好的净化作用,使用的pH范围宽,用量少,成本低。

阳离子淀粉是在碱性介质中,由胺类化合物与淀粉的羟基直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而得到的.D.Sableviciene等(1.2)以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合成高取代度马铃薯阳离子淀粉,用其处理以高岭土配成的50g/L的高浊度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投加量条件下,取代度为0.27-0.32的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佳。

S.Pal等(3)将CHPTAC引入到淀粉骨架中,合成的一系列阳离子淀粉对硅土悬浮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且絮凝效果随CHPTAC链增长而加倍。

王瑷等(4)以CHPTAC为醚化剂,制的取代度为0.32的玉米阳离子淀粉,对高浊度的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投加量条件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与聚丙烯酰胺相当。

通过乙烯基单体与淀粉的接枝共聚物阳离子化可制的阳离子改性絮凝剂。

赵彦生等(5)利用硝酸铈銨为引发剂,将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再加入甲醛和二甲胺进行阳离子化,制的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用这种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取得了良好效果。

裘兆蓉等(6)以淀粉、丙烯酰胺、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的高密度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F2.发现相对分子质量为66万的F2对石油污水的澄清效果比常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0万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效果好。

潘松汉等(7)用木薯淀粉为原谅,采用两步法合成了阳离子淀粉絮凝剂,该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处理洗煤废水的沉降速度和上层清夜的透光率较聚丙烯酰胺的好。

1.2阴离子型淀粉衍生物絮凝剂阴离子淀粉可以从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并可与许多高价金属离子生成难溶性盐。

1.2.1含羧基淀粉羧甲基和氧化淀粉具有含羧基高分子化合物所固有的螯合、离子交换、絮凝作用和酸功能等特性质,能与重金属离子、钙离子等生成沉淀。

B.S.Kim等(8)一玉米淀粉、三氯氧磷、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的交联羧甲基淀粉,用于处理含铜、铅、汞废水,铜的脱除率达到80%以上,铅、铬、汞脱率大于99%.全易(9)用高交联的淀粉跟氯乙酸反应。

得到在淀粉骨架上含有羧甲基的羧甲基交联淀粉具有优良的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且可在重复使用。

D.K.Kweon等(10)对比研究了氧化淀粉对铜、锌、铅、铬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氧化淀粉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

笔者(11,12)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交联氧化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氧化羧甲基淀粉阻垢剂,其钙去除率大于93%。

1.2.2淀粉黄原酸酯淀粉黄原酸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淀粉衍生物,主要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

将淀粉在碱性介质中与二硫化碳发生磺化后可得到淀粉黄原酸酯。

张淑嫒(13)将淀粉黄原酸酯用来处理含镍电镀废水,镍脱除率达到 95%以上,镍余质量浓度小于0.2mg/L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王爱明(14)将淀粉用环氧氯丙烷交联,交联淀粉用氢氧化钠、二硫化碳、硫酸处理,得到不溶性黄原酸酯,再以双氧水作氧化剂制得不溶性淀粉黄原酸化二硫,它是一种高效重金属脱除剂。

邓再辉(15)用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 (ISX)处理含铜废水,实验表明,当ISX 加入量为理论加入量的1.4倍时,在室温搅拌反应 4O min.Cu2+ 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处理后的废水中 Cu2+小于0.2mg/L。

宋辉等(16)以玉米淀粉为基材。

与丙烯腈进行接枝共聚,经水解制得弱阴离子型絮凝剂,并进一步羧甲基化和磺化.从而合成强阴离子型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 SAH。

将 SHA应用于印染废水及造纸厂污水的处理。

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都达到9O%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絮凝效果。

另外。

磷酸酯淀粉也可用作絮凝剂,林红梅等H 研究了磷酸酯淀粉/聚胺复合物絮凝剂对脱墨废水的作用效果。

磷酸酯淀粉/聚胺复合物对脱墨废水的絮凝性能优于聚丙烯酰胺、硫酸铝和聚胺等。

1.3 非离子淀粉衍生物絮凝剂1.3.1 接枝淀粉淀粉链与乙烯基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接枝共聚是淀粉改性制备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要使淀粉链接上适宜的活性基团,成为理想的改性淀粉絮凝剂,引发剂的筛选是接枝共聚反应的关键所在。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淀粉上的试验做了很多(18-26)。

N.C.Kar-makar等(22)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和支链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将它们用于处理不结焦煤悬浮液效果良好。

且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比支链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絮凝效果好。

常文越(23)利用Ce(Ⅳ)作为引发剂,进行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淀粉的接枝率高达 94.9%,支链相对分子质量超过300万.对多种工业污水的絮凝效果不亚于聚丙烯酰胺。

郭玲等[24 ]采用60Co-y射线预辐照的方法制备淀粉一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将其用作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 lOmg/L,可作为工艺控制的参数;接枝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沉降性能,加入3min就有明显的絮凝,且絮粒粗大沉降性能好,处理效果优于国产聚丙烯酰胺。

罗逸等[25]用工业淀粉与丙烯酰胺反应得到改性淀粉HD-6,用于处理吉林油田碳酸盐型污水、胜利油田低矿化度污水、江汉油田高矿化度污水、中原油田炼油“三泥”废水.废水处理效果、药剂的毒性及经济可行性等综合评估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类水处理剂。

1.3.2 糊精糊精可用作絮凝剂或抑制剂。

在浮选金矿时,加入糊精可改善矿物的可浮性,提高浮选的选择性。

煤和焦抽砂等矿藏开采时,常伴随很多淤泥,用糊精做絮凝剂,可使淤泥沉积下来。

1.4 两性淀粉衍生物絮凝剂两性淀粉絮凝剂分子上兼具阴离子、阳离子两种基团。

与仅含有一种电荷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淀粉相比,它的性能较为独特。

例如,用作絮凝剂的两性高分子淀粉因具有适用于阴、阳离子共存的污染体系、pH适用范围宽及抗盐性好等应用特点而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近十年,水溶性两性高分子在水处理行业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用作染料废水的脱色、污泥脱水剂及金属离子螯合剂等(27,28)。

目前,国外对两性高分子水处理剂研究较多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

我国对两性高分子水处理剂的研究起步较晚。

仅有少数几个单位进行了实验研究,还没有工业化产品。

两性淀粉的制备是利用淀粉葡萄糖单元中羟基的反应活性。

将其分别与阴、阳离子基团反应得到的。

阴离子基团一般是由羧基、膦酰基或磺酸基构成,阳离子基团主要由季铵基团构成。

邹新僖(29)先将淀粉用环氧乙烷交联,再与氯乙酸和3一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分别进行阴、阳离子化反应制备了两性淀粉螯合剂,它对阴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均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较高的吸附容量,因此可望用于电镀废水、矿物及冶金工业提取重金属离子和污水处理。

王杰等(30)以天然高分子植物粉 F691为原料,通过羧甲基化、接枝共聚和 Mannich三步反应合成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 CGWLC。

其对造纸混合污泥的脱水实验表明:在用量为 10~20 mg/L的范围内,对造纸混合污泥有较佳的絮凝脱水效果.能明显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其脱水性能优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马希晨等(31)以淀粉一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原料,通过 Mannich 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了同时具有阴、阳离子基团的两性高分子絮凝剂。

产物对印染和造纸污水的浊度和 COD去除率优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我国在淀粉衍生物絮凝剂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合成出一系列环保型絮凝剂。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开展机理研究我国淀粉衍生物絮凝剂品种少、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落后、成本高。

因而,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淀粉资源,继续加强对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究。

在对淀粉进行物化改性的同时,应更加系统、全面地开展机理研究,掌握其微观结构,使其成为不仅具有絮凝功能。

而且具有缓蚀、阻垢等多种功能的水处理药剂,以满足复杂多变的水质情况的需要。

2.2 使用性能我国对淀粉改性絮凝剂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对水处理工艺研究较少。

因为影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与絮凝剂本身的性质及结构特点有关外,还跟水处理工艺有密切关系,如絮凝剂用量、溶液 pH、温度、离子强度、絮凝时间、搅拌时间和强度等都会影响絮凝效果。

因此,今后应加强对絮凝处理工艺的研究,优化絮凝剂产品开发出更加有效的絮凝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