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考数学阅卷心得体会
高考阅卷的体会与启发

高考阅卷的体会与启发高考决定了许多人的命运,高考阅卷工作如果做得不合适会影响无数人,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高考阅卷是一份神圣的工作。
高考阅卷并不神秘,是一份高强度的工作。
今天写这些东西希望对我们的老师或者同学及社会有一点帮助。
一、关于阅卷方面1、阅卷老师只找相应的得分点,不管错的,不管考卷写了许多无用的话,多少与本题无关的东西,但是我们每一位阅卷老师们会耐心的看完,在废话中寻找得分点。
从沙子寻找金子。
2、高考会出错吗?只要是考试,阅卷不可能不出现错误。
但是高考给出的误差是±2分之间。
比如说你应该得6分,阅卷老师分数在4-8分之间都可以通过。
一旦小于3分或高于9分,该张试卷还需要进行三评或者进行仲裁。
总而言之,高考出错率是非常非常的低的,大部分老师阅卷的时候,会适当的提高1-2分来弥补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3、高考阅卷对每一位考生绝对是公平的,绝对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我们每一位阅卷教师都是绝对认真负责的。
同时我们有严格细则。
任何时候都会保持标准一致。
会对任何一位考生绝地负责。
不会是一些网上抹黑阅卷怎么怎么的不规范。
或者多么的不公平。
对我们数学而言,第一天阅到到的试卷,和最后一天阅的试卷一样的对待。
同时我们阅卷过程中,都是电脑随机配卷。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无法处理都会在第一时间请示组长,我们绝对不会对没有把握的试卷擅自处理。
二、给孩子们的一点建议1、努力把字写好,板书很重要。
只要做得对,板书十分得体,正常情况下每道题能多拿1-2分。
如果板书差,阅卷老师一小时之内批400多份试卷,无形之中会产生烦躁情绪,肯定在你的试卷停留时间较少,也有可能估计着打分数。
这样有可能会比正常的得分要低。
但是板书较好的同学,阅卷老师愿意在你的试卷上停留更多的时间,肯定保证不会少得分。
有的人字写的漂亮,有的人字写的很差。
特别字差的同学,尽量练练字。
万一我们字确实无法改变,但也不要紧。
只要你写的工工整整,规规范范,清清楚楚。
数学高考真题写题感想

数学高考真题写题感想近年来,随着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数学高考试题的难度和题型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作为数学科目,高考数学试题一直是考生们心中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高考真题的写题感想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数学高考真题的认真学习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艰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首先,数学高考真题的写题感想需要总结自己的答题经验和收获。
在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每道题目都是一个思维的碰撞,一次知识的较量。
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我逐渐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和速度,掌握了更多解题技巧和方法。
在我自己的经验中,尤其需要注意对于数学题的认真细致的分析,理清题意和思路,有条不紊地书写解题步骤,确保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其次,数学高考真题的写题感想还需要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对自己解题过程的回顾和分析,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弱点。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或者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逻辑不够清晰,导致答案错误或者浪费了过多的解题时间。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备考中,我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做到更加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此外,数学高考真题的写题感想也需要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有深刻的认识。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在高考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对数学高考真题的认真学习和解答,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也更加坚信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数学是一门宽广而深邃的学科,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世界的探索和对未来的向往。
因此,我会继续坚持数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数学高考真题的写题感想是对自己学习经验和成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和追求的表达。
7科高考网上阅卷总结

阅卷归来有话说2012年的高考虽然已经过去了,但留给我们的话题却很多,对我们的高考备考工作来说,这只是一次经验的积累,是又一次征程的起步。
本报特邀恩施高中7位参加湖北省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听听他们阅卷归来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我州广大高中教师及学子在明年的备考中有所帮助。
语文(作文):认真审题规范书写力争出新【高考真题】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常见问题】这次阅卷中,考生出现了以下问题:1、偏离题意,脱离中心。
许多考生完全脱离“书信”“改变”,另起炉灶,谈“取舍、选择、坚守、创新”……都偏离了中心。
2、题文单向对接,缺乏认识深度,无思考。
比如有的考生,写书信,全文就是一封书信的内容,书信中只抒发思念、感激等情感,没有任何对"书信"的认识;有的学生谈"改变",就单纯罗列一些变化,而对这些变化,没有任何的思考和感悟。
3、素材集中化,同质化,平庸化。
素材雷同是本次作文出现的一个大问题,“最美教师”“美妈妈”“最美司机”“小悦悦”,成了许多考生笔下的素材。
考生与现实的接触面极为狭窄,阅读面不广,只是记住了作文训练中的几个例子,然后试图自圆其说,敷衍成篇。
4、套作,滥情作文不少。
在这次阅卷中发现有很多考生用一种相同的结构模式:开篇题记、起笔排比、中间拼凑、结尾排比。
做高考数学试卷的反思

时光荏苒,转眼间高考已经过去,而那一场高考数学的考验,依然历历在目。
回想起那个紧张而又充实的日子,我不禁对那场考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要反思的是我的基础知识。
在备考阶段,我虽然对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但在实际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些基础题型时,依然会出现失误。
这使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必须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其次,我要反思的是我的解题技巧。
在高考数学试卷中,有许多题型都是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的。
然而,在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有时会陷入惯性思维,导致解题效率低下。
因此,我需要加强对解题技巧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再者,我要反思的是我的心态。
在高考这场紧张的战役中,心态至关重要。
然而,在考试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会因为一道难题而变得焦虑,导致后续的题目也受到影响。
这说明我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此外,我要反思的是我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高考数学考试中,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然而,在考试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些难题时,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题目无法完成。
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完成所有题目。
最后,我要反思的是我的错题整理。
在备考阶段,我对错题进行了整理,但在实际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在面对类似题型时,依然会犯错。
这说明我在错题整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今后,我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错题整理,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总之,通过这次高考数学试卷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以下是我将采取的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基础扎实;2. 学习并掌握各种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3. 调整心态,保持冷静,应对考试压力;4.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分配时间;5. 认真对待错题整理,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考试阅卷工作总结

考试阅卷工作总结
在一年一度的考试季节,作为阅卷工作人员,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场考试的阅卷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阅卷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通过这次阅卷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阅卷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确保公平公正。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专业的态度,不受个人情感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份试卷。
这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阅卷经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偏不倚地评判每一份试卷。
其次,阅卷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
阅卷工作虽然看似枯燥,但实际上需要我们细心入微地审阅每一份试卷,确保不会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有时候,试卷上的答案可能会模糊不清,需要我们耐心地辨认;有时候,学生的答案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我们细心地斟酌。
只有细心和耐心,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份试卷。
最后,阅卷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其他阅卷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商讨评分标准,协商一致的评分结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与考试主办方和学校进行密切合作,及时反馈试卷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评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才能做到评分工作的高效进行。
通过这次阅卷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阅卷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阅卷工作人员,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卷经验,为考试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师批改高三数学试卷

时光荏苒,转眼间高三的学子们即将迎来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高考。
作为高三数学教师,我有幸担任他们高考前的最后一轮复习,并负责批改他们的数学试卷。
在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生的成长与困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下是我对高三数学试卷批改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试卷分析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在解答基础题时,计算错误、概念混淆等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他们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还有待加强。
2. 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解答综合题时,部分学生思路混乱,无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导致解题过程繁琐,甚至出现错误。
3. 时间分配不合理:在考试过程中,部分学生因解题速度慢,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影响了整体成绩。
二、教学反思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以下反思:1.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各个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三、对学生建议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多做基础题,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解题技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总结规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合理分配时间:在考试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四、总结通过批改高三数学试卷,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度过高三这一重要阶段。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考数学试卷研究心得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多次高考数学试卷的研究与分析工作。
通过对高考数学试卷的深入研究,我对高考数学命题的规律、学生的备考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规律1. 考试内容紧扣课程标准。
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内容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全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 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考查。
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试题难度层次分明。
试卷设置了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考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
4. 试题形式多样。
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使考试更加全面、客观。
5. 试题具有时代性。
试卷内容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二、学生的备考策略1. 系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要全面复习课程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2. 加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大量练习,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注重归纳总结,提炼解题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总结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4. 培养良好的心态,调整考试策略。
在考试中,保持冷静,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
2. 强化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通过对高考数学试卷的研究,我对高考数学命题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备考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高考数学备考提供有力支持。
湖北数学高考阅卷心得体会

本文适合单号期刊《复习参考》栏目发表,供稿日期:2011-8-16 作者简介:阮清波,1981年9月出生,2005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从事高三数学教学工作四年,高考成绩在同类班级领先,2009年高考获咸宁市教育科学院奖励。
现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在读。
湖北数学高考阅卷心得今年有幸代表学校参加2011湖北省高考数学阅卷,心里感到既新鲜又自豪。
报到的第一天就显得紧张忙碌,预示着阅卷工作的劳累。
事实正是如此,高考阅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阅卷时精力要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同时又要有非常快的速度,保证又好又快的完成阅卷任务。
所以,这次阅卷收获很多,感受也很深。
一、阅卷程序高考阅卷教师由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和中学教师三部分人员组成,评卷现场戒备森严,评卷教师一律凭工作证进入评卷机房,所携带的物品除了水杯之外,其余物品一律不能带入机房。
阅卷流程是:评卷、仲裁、质检,采用“双评”加“仲裁”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确保了阅卷的公平、公正、准确的阅卷原则。
每位阅卷老师都有一个专用账户,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登录后每个阅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组长及专家组成员的监控中,你阅卷的总量,平均速度,有效率,仲裁率等各项指标在电脑里都有实时跟踪,这增加了阅卷的透明度。
每份答卷至少由两位老师评分,而且彼此看不到对方打的分数,两名老师不是固定组合,电脑随机分发,若两人所给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误差不超过2分),那就是有效分数,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分,就是该答卷的最后得分;若两人所给分数超出一定的范围(误差超过2分),试卷就发给仲裁组老师裁定给分。
而仲裁分数与评卷分数差,将记录第一次评卷的两个老师的有效率,如果误差太大,负责本题的小组长来到该组阅卷现提醒大家注意看仔细再给分,这样,能够避免较大失误,相对来说,评分更加公正准确。
当然,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但误差已经降到最低,并且有效地控制了感情分数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湖北省高考数学阅卷心得体会
英山一中胡福军
一.阅卷情况介绍
(一)总体情况:大约36.8万,其中文库考生大约13.6万,理科23.2万。
(二)阅卷老师构成: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博士生,中学教师。
(三)阅卷流程
试评,正评,仲裁,质检,每题采用双评形式,误差达2分则交由仲裁组判分,确保阅卷公平、公正、准确的阅卷原则。
(四)阅卷相关原则
每份答卷每题采用双评,彼此看不到对方所给分数,单独给分,两名阅卷老师不是固定组合,均由电脑随机派送,两人所给分误差不超过2分则为有效分数,否则由第三人重新评阅(仲裁),仲裁分数为最后分数。
仲裁分数差与评卷分数差将记录第一次评卷的两个老师的有效率,如果误差太大记为恶评,恶评率高的老师可以直接解聘,并通报该教师所在学校和教育局。
阅卷领导小组事先给定解答题的标准答案,分数细化至1分、2分,按照得分点打分,有这个知识点就得分,上下不受牵连。
在评卷过程中若发现有较多其他解法,交由领导小组,他们再给出标准答案再评阅。
具体得分技巧后面再具体介绍。
(五)阅卷速度
一般试评两个目的,一是熟悉答案,二是学会熟练使用键盘操作给分,用鼠标操作给分比键盘操作给分速度要慢很多,快的可以达到慢的两倍。
当熟悉了答案,并且操作上基本能达到盲打,形成机械性条件反射时便可以正评了,几天下来,快的可以累计达到2万份,慢的在1万多点。
阅卷时间是上午8到11点50,中间30分钟左右的吃饭和休息时间,接着工作到下午2点30分结束。
事实上很多非常敬业的老师早晨7点左右就到达阅卷场地,7点40就开始阅卷。
二.得分技巧
高考阅卷和日常阅卷有稍许差别,日常阅卷熟悉学生字体,带有倾向性,总不想让学生得那些“泡沫分”(步骤分),而高考注重学生的推理、思维过程,轻结果,踩点给分,如果掌握了高考阅卷原则,其实还可以给学生增加不少分数的.下面列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 稳拿公式分
学生在三角函数题上容易丢分的主要原因是计算能力差,化简时正负号易写错,三角函数值记错。
为防止得零分,仍可在不明最后结果是否正确的情况下写出必用公式,仍可拿分。
例1.(2013课标全国Ⅰ,理17)如图,在△ABC 中,∠ABC =90°,
AB ,BC =1,P 为△ABC 内一点,∠BPC =90°.
(Ⅰ)若PB =12,求
PA ;(Ⅱ)若∠APB =150°,
求tan ∠PBA.
【“拾”分策略】:此题是解三角形,而解三角形的
主要手段便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在(Ⅰ)中,易得∠ 30 PBA ,于是在⊿PBA 中,已知两边夹一角求PA ,明显用余弦定
理,此时为防止计算错误,可先写出余弦定理公式,cos 2222AB PB AB PB PA ⋅-+=∠PBA ,再代入数值计算,这样就算后面计算错误还是可以得分的。
同理,(Ⅱ)中可先写出正弦定理:
PAB PB APB AB ∠=∠sin sin 得公式分。
(二) 跳过常规推理拿结果分
例2.(2015课标全国Ⅰ,理17)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n a >0,3422+=+n n n S a a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Ⅱ)设
11
+=n n n a a b ,求数列}{n b 的前项
和. 【“拾”分策略】:此题对基础中等以上学生不构成难度,但对于基础较差学生,也许有难度,学生可以依据递推公式算出前几项依次为3、5、7…..,然后发现规律,猜测出通项公式为12+=n a n 得结果分,然后利用此结果做(Ⅱ),则(Ⅱ)的分数仍可得满分。
(三)越过障碍拿后续分
例3. (2015湖北卷,理21) 一种作图工具如图1所示.O 是滑槽AB 的中点,短杆ON 可绕O 转动,长杆MN 通过N 处铰链与ON 连接,MN 上的栓子D 可沿滑槽AB 滑动,且1DN ON ==,3MN =.当栓子D 在滑槽AB 内作往复运动时,带动N 绕O 转动一周(D 不动时,N 也不动),M 处的笔尖画出的曲线记为C .以O 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Ⅰ)求曲线C 的方程;
(Ⅱ)设动直线l 与两定直线1:20l
x y -=和2:20l x y +=分别交于,P Q
两点.若直线l 总与曲线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试探究:△OPQ 的面积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
存在,求出该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拾”分策略】:此题理科40%得零分,文库60%零分,主要难点在(Ⅰ),很多学生不能求出轨迹方程,导致(Ⅱ)无从下手,其实(Ⅱ)比较常规,如果知道了轨迹方程(Ⅱ)还是可以得很多步骤分的。
阅卷中就发现部分学生比较灵活,选取几个特殊位置得几个特殊点,大胆猜测轨迹为椭圆,并由此写出椭圆方程18162
2=+y x ,然后第二问按此结论做下去。
第二问仍可得满
分。
若某些题目(Ⅰ)是证明,但学生并没证出结果,则可跳过(Ⅰ),利用(Ⅰ)的结论去做(Ⅱ)仍可拿(Ⅱ)的分数。
第21题图
1 第21题图2
C
A B D
E F (四)虚补条件完善步骤得后续分
例4.(2015课标全国Ⅰ,理18)如图,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120=ABC ,F E ,是平面ABCD 同
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
DF BE 2=,AE ⊥EC . (Ⅰ)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
【“拾”分策略】:连接BD 交G AC 于,易得AG EG ⊥,要证平面AEC ⊥平面AFC ,则还需EG 垂直平面AFC 内某一直线,很多学生在此卡壳,如果实在无法想出另一个条件,可自行根据需要补充FG EG ⊥,再继续证明。
尽管此处丢失此处得分点,但不会影响后面得分。
(五)将错就错拿补偿分
例5.(2014年全国卷Ⅰ,理
20)已知点)20(-,A ,椭圆1:2222=+b y a x E (a >b >0)的离心率为
,F 是椭圆E 的右焦点,直线AF 的斜率为,O 为坐标原点.
(Ⅰ)求E 的方程;
(Ⅱ)设过点A 的动直线l 与E 相交于P ,Q 两点,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l 的方程.
【“拾”分策略】:依据高考给分原则,如果学生在前面有一处错误的前提下一直计算下去并没再犯错,则后面的分数减半,最高
不能超过(Ⅱ)中分值一半。
此题学生在(Ⅰ)中容易将方程写成1342
2=+y x ,依此错误方程计算(Ⅱ)。
(Ⅱ)设P (x1,y1),Q (x2,y2).由题意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y=kx ﹣2. 联立⎪⎩⎪⎨⎧=+-=13422
2y x kx y 化简得
0416)43(22=+-+kx x k 当△>0时,解得2
k >41
, 2214316k k x x +=+ 221434k x x += =S |22433128k k +-等几个关键式子
均没错,仍可按高考阅卷原则减半给分。
加强自身实力,合理规范答题是得分的一方面,采取与阅卷老师心里相符的对策,充分利用高考阅卷判分原则是得分的极其关键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磨合、训练,让学生在具备解题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得分,最大可能“拾”分。
三阅卷体会与反思
(一)卷面
1.字迹不清:比如填空题6000,有的学生写的潦草,看不清是600还是6000,只好提交仲裁组解决。
平常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一定要写的工工整整,但最少要写的让人看得清。
2.答题版面设计不合理:第一问写的非常详细,导致第二问必要步骤写不下。
其实高考题是按点打分,有些化简步骤可
以不写。
关键步骤最好写在显眼位置,让阅卷老师一下就可以找到得分点。
最好不要用箭头到处指。
(二)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通性通法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一些解答题尽量不要追求技巧和创新方法,高考题给出的标准答案一般都是通性通法,但如果考生给出的不是这种答案,往往很难得满分,因为老师在短短时间内要阅卷那么多,不可能每题都给你去运算、研究,并且大多考生步骤跳跃性较大,如解析几何题第一问,很多学生对坐标关系的由来没交代清楚,直接给出,按照标准答案规定是要扣分的。
另解析几何题第二问,有很多学生采用直接设切线方程的做法,组长说为公平起见,不建议学生采用过多课本知识以外的做法,故这种做法满分为7分.我个人意见,对于基础较好学生科酌情处理,但在高考题中尽量首选基础方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本届高考题有很多题都是好题,但是很多好题组合在一起,给学生不少压力,学生平时很少看到一张试卷中出现这么多的创新题,心里上就有很大压力了,再加上有些题不仅新而且有难度,承受能力差的同学基本是放弃数学这一科了。
因此日常教学中不时也要出现类似试卷用来锻炼学生承受能力。
比如可以弄套整体都较难的试卷,弄套创新题较多的试卷等,另要加强文化背景的题的训练,有必要让有兴趣的同学购买《九章算术》等书籍看看。
(四)日常教学一定要注重训练学生答题规范性
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学生答题的规范性,不仅是字迹方面,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哪些步骤一定要写,哪些步骤可省略。
逐步向标准答案靠拢,养成习惯了最后到高三就自然了。
总之,这次阅卷让我见识了一些老师的敬业精神,再次加强了我对教学的认识。
感触颇多,认为高考中的每一分都渗透在从高一到高三的每节课、每道题、每次总结中,我们必须紧抓课本,合理延伸,落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加强训练计算能力,掌握得分技巧,在各类题型中不断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好每道题,每套试卷,每次总结整理,最终会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