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七章浇注系统设计

第七章浇注系统设计

3.3 浇注系统最小断面尺寸的计算
①Osann(奥赞)公式
• 设单位时间内流经内浇道 金属液的体积为Qm3/s, 则
Q=F内v内 F内-内浇道断面积 m2; v内-内浇道口的平均流速 m/s,可由伯努里方程得 到;
•由伯努里方程可得
2 P外-p内 v外 v内 2 g H 0 h 2g
直浇道的结构设计
• 直浇道与横浇道的连接 要 增设直浇道窝的结构防止 冲砂和卷气,使金属液的 紊乱程度降低。窝座的直 径一般为横浇道宽的2倍左 右面,最好接近横浇道的 高度,直浇道与横浇道的 连接也应做成圆角。
直浇道窝
• 直浇道窝的作用:减小金属液的紊流和对 铸型的冲蚀作用,减小局部阻力和压头损 失,有利于渣、气与金属液分离并上浮。 • 湿型砂强度低,必要时可在直浇道底放一 干芯片(或耐火砖片)以承受金属液的冲 击。
•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
• 控制流量的阻流断面位于直浇道下端,或在 横浇道中,或者在集渣包出口处等。 • 这类浇注系统在阻流之前是封闭的,可起挡 渣作用;其后开放,可使充型平稳。兼有开 放式和封闭式浇注系统的优点,一般用于小 型铸铁件和铝合金浇注,特别是在一箱多铸 小件时应用,这种浇注系统结构复杂,浇道 模样制造以及造型费事,多用于手工造型。
第七章
浇注系统设计
7.1 概述
浇注系统的功能
• 使液态合金平稳充满砂型; • 阻挡夹杂物进入型腔,以免形成渣孔; • 调节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以控制铸件的凝固 顺序; • 起一定的补缩作用,在内浇道凝固前补给部分液态收 缩; • 让液态合金以最短的距离,最合适的时间充满型腔, 有足够的压力头,并保证金属液面在型腔内有必要的 上升速度等,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 充型流股不要正对冷铁和芯撑; • 合理的浇注系统应能节约金属,有利于减少冒口的体 积。 • 结构简单紧凑,利于提高铸型面积的利用率,便于造 型和从铸件上清除。

第八章 浇注系统设计

第八章   浇注系统设计

Fmin
G 0.0443 H P
用上式计算浇注系统最小截面积时需仔细确定式中各因素的数值。
在计算的铸件确定以后,即已确定。铸件图上一般已标出了铸 件的重量(未标时根据铸件图可估算出铸件重量),再加上浇注系 统和冒口的重量即为G值。
影响µ值的因素很多,难于用数学计算方法确定,一般都按生产 经验和参考实验结果选定。对于航空铝、镁合金铸件所用的扩张式浇 注系统,其µ值可在0.3~0.7之间选取。实际铸造时可根据铸件合金种 类、浇注温度和铸件结构选择。
(1) 应在一定的浇注时间内,保证充满铸型 (2) 应能控制液体金属流入型腔的速度和方向 (3) 应能把混入金属液中的熔渣和气体挡在浇注系统里 (4) 应能控制铸件凝固时的温度分布
(5) 浇注系统结构应力求简单,简化造型,减少清理工作量和 液体金属的消耗。
(1)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金属液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
H
p
P2 H 2C
用上式计算平均静压头有下列三种情况 (1) 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时,因为P=C(图中(a)),所以有: HP=H-C/2 (2) 采用顶注式浇注系统时(图中(b)),因为P=0,所以有: HP=H (3) 采用中注式浇注系统时(图中(c)),HP可用上面的HM的计 算公式来计算。 HP=H-C/8
内浇道流量不均匀现象对铸件质量有显著影响: ① 对大型复杂铸件和薄壁铸件易出现浇不足和冷隔缺陷
② 在流量大的内浇道附近会引起局部过热、破坏原来所 预计的铸件凝固次序,使铸件产生氧化、缩松、缩孔
和裂纹等缺陷。பைடு நூலகம்
为了克服内浇道流量不均匀带来的弊病,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尽可能将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对称位置; (2)将横浇道断面设计成顺着液流方向逐渐缩小形式; (3)采用不同断面内浇道,缩小远离直浇道的内浇道断两积; (4)设置浇口窝等。

10.1浇注系统设计

10.1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是否适当,直接
影响成型塑件的外观、特性、尺 寸精度和成型周期。
第五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三、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1.要适应塑料的成型性能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浇注系统概念
01:44:53
2.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尽量避免出现熔接痕 熔接痕的存在主要会影响外 观,使得产品的表面较差;而出 现熔接痕的地方強度也会较差。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及制造
分流道设计及制造 冷料穴与拉料杆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五、分流道设计与制造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浇注系统概念
01:44:53
1.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梯形截面
浇注系统组成作用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及制造
分流道设计及制造 冷料穴与拉料杆 思考与练习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及制造
分流道设计及制造 冷料穴与拉料杆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浇注系统设计
§5.2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二、浇注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浇注系统概念
01:44:53
主浇道
分浇道
浇口
冷料穴
浇注系统组成作用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及制造
分流道设计及制造 冷料穴与拉料杆 思考与练习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浇注系统概念
2.主流道的作用、设计要点。 3.分流道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重点与难点:
浇注系统组成作用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及制造
分流道设计及制造 冷料穴与拉料杆 思考与练习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金属液压力均高于型壁气体压力,故是有
精品课件
压或正压系统)
用于不易氧化的金属铸件。
优点
封闭式浇注系统有较好的阻渣能力,可防止金属液卷入气
体,消耗金属少,清理方便
缺点
进入型腔的金属液流速度高,易产生喷溅和冲砂,使金属
氧化,使型内金属液发生扰动、涡流和不平静
开放式浇注系统:
∑S内≥∑S横≥ S直;例如1.5 : 1.2 : 1 或半开放式: ∑S内≥ S直≥∑ S横
横浇道发挥阻渣作用应具备的条件
➢ 横浇道应成充满流态,即满足充满的条件
➢ 流速应尽可能低
➢ 内浇道的位置关系要正确
精品课件
三、液态金属在横浇道中的流动
精品课件
1)内浇道距直浇道应足够远,使渣固有条件浮起到超过内浇道 的吸动区。 2)有正确的横浇道末端延长段
精品课件
3)封闭式浇注系统的内浇道应位于横浇道的下部,且和 横浇道具有同一底面。
速度小,充型平稳,冲 等、漏包浇注的铸钢件也宜
刷力小,金属氧化轻。 主要缺点
采用开放式浇注系统,但直
阻渣效果稍差,内浇 浇道不能成充满态,以防钢
道较大,金属消耗略多 水外溢,造成事故。
3.2 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基本组元中的流 动
型壁的多孔性、透气性和合金液的不相润湿性,给合
金液的运动以特殊边界条件
二、液态金属在直浇道中的流动
1.直浇道入口处的形状影响液流分布 2.直浇道形状影响液流的内部压力。
精品课件
(二)直浇道的吸气问题
精品课件
金属液在直浇道中的流动的特点
1)液态金属在直浇道中存在两种流态:充满式流动或非充满 式流动。 2)在非充满的直浇道中,金属液以重力加速度向下运动,流 股呈渐缩形,流股表面压力接近大气压力,微呈正压。流股 表面会带动表层气体向下运动,并能冲入型内上升的金属液 内,由于流股内部和砂型表层气体之间无压力差,精气品课体件 不可 能被“吸人”流股,故在直浇道中气体可被金属表面所吸收 和带走。 3)直浇道入口形状影响金属流态。当入口为尖角时,增加流 动阻力和断面收缩率,常导致非充满式流动。实际砂型中尖 角处的型砂会被冲掉引起冲砂缺陷。 4)砂型中直浇道的充满式流动的理论条件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塑料制品质量的好坏,与浇注系统的设计关系甚大,因此,需要重视浇注系统的设计,一般说来,浇注系统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保证熔料充模过程快而不紊乱,并创造良好的排气条件。

(2)满足所用塑料的成型特性,根据各种塑料的不同成型特性来设计浇注系统。

(3)为使熔体流动阻力减小,应尽量避免熔料正面冲击小直径型芯和脆弱的金属嵌件。

(4)一模多腔时,应使各模腔的容积不致相差太多,否则难以保证制品质量。

(5)要考虑去除、修整进料口是否方便,同时要不影响制品的外表美观。

(6)根据制品的大小、形状、壁厚、技术要求等因素,综合所选分型面,同时考虑浇注系统的形式、进料口数量等。

(7)选择进料口的位置与形状时,应结合塑件的形状和技术要求进行确定。

(8)在大量生产时,要在保证质畺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流程,缩短成型周期。

(9)喷嘴端部的冷料不能进入型腔,在浇注系统中应考虑有储存此冷料的位置。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PPT126页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PPT126页
第47页,共126页。
通常用最大相对流量偏差值K来评价内浇道中的流量不
均匀性。
K=(δmax-δmin)/(Qn-1) δmax—— 内浇道中最大流量 δmin—— 内浇道中最小流量 Q —— 系统中的总流量 n —— 内浇道的个数
第48页,共126页。
第49页,共126页。
第50页,共126页。
1. 顶注式浇注系统——内浇道设置在铸件的最高处; 2. 中间注入式浇注系统——内浇道设置在铸件侧面,从
铸件中间高度引入;
3. 底注式浇注系统——内浇道设置在铸件最低处侧面或底
部;
4. 阶梯式浇注系统——内浇道设置在铸件一侧不同高度 多层式引入;
第11页,共126页。
第12页,共126页。
1.顶注式; 优点:金属液自由下落,逐渐地自下而上充满 型腔,创造自下而上逐步升高的温度梯度,有 利于铸件的方向性(顺序)凝固和自补缩,也 有利于在顶部设置冒口补缩,而且冒口尺寸可 以较小。浇注系统结构较简单,消耗金属液较 少,清理铸件容易。 缺点:金属液自由下落,冲击力大,充型不平 稳,易发生飞溅,氧化和卷入空气等现象。铸 件中容易出现砂眼,冷豆、气孔和夹杂等缺陷。
第38页,共126页。
三、 直浇道窝 直浇道转入横浇道是一个急转弯,如果金属液流速 大,将出现严重的紊流和冲刷铸型,设置浇口窝起缓 冲作用,减少对铸型的冲刷,还可以流动分布。
第39页,共126页。
第40页,共126页。
四、 横浇道 主要作用:①除了是金属液以均匀而足够的量平稳 的流入内浇口外,②其结构开放式还要有利于渣及非 金属夹杂物上浮并滞留在其顶部,而不随流进入型腔, 故又称为撇渣道。因此希望金属液流流动平稳有利于 撇渣。(常用办法利用水力学中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 的概念来设计横浇道)。

第五讲浇注系统的设计

第五讲浇注系统的设计

第五讲浇注系统的设计在工程建设中,浇注系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它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或其他材料进行浇注的一系列设备和工具的组合。

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并确保能够实现高效、安全、质量可控的施工过程。

首先,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施工的性质和要求。

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对浇注系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建筑物的高度、混凝土的强度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我们可以确定所需的浇注设备、工具和材料,并进行相应的布置和安装。

其次,浇注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浇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液体溢出、设备故障等。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安全装置的设置、操作规程的制定等方面。

此外,浇注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的效率和成本。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合理选择和布置浇注设备和工具,以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另外,浇注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环境的特点。

不同的施工环境对浇注系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室内施工和室外施工。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浇注设备和工具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适应。

最后,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进行全面的性能和安全评估。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整体评估和计算,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地运行。

总之,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要求、安全性、效率和成本等多个因素。

只有在合理的系统设计下,才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安全可靠的施工。

因此,我们在进行浇注系统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要求,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实现优质工程的建设。

浇注系统设计方案

浇注系统设计方案

流道设计的优化与改进
减少流道阻力
采用大截面、短流程的流道
防止金属液氧化
采用密封式或保护气氛浇注系 统
提高充型能力
采用多浇口、分流道设计
降低能耗
采用热平衡设计,减少热量损 失
04 模具设计
模具材料的选用
01
02
03
耐热性
选择耐热性好的材料,如 钢材、铝合金等,以确保 模具在高温下件结构、生产批量、合金种类、浇注条件
适用场合
直浇道适用于中小型铸件的大批量生产;横浇道适用于大型铸件的 单件、小批量生产;内浇道适用于各种铸件
流道尺寸与形状的确定
流道截面积
满足金属液的流量要求,保证充 型能力
流道长度与宽度
根据铸件大小、浇注温度和速度确 定
流道高度
根据金属液的静压力头和浮力确定
调整工艺参数
调整浇注温度、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等工艺 参数,提高浇注质量和效率。
改进模具结构
优化模具冷却、排气和顶出机构,提高模具 使用寿命。
采用先进的浇注技术
如应用热流道技术、顺序阀控制等,提高生 产效率和浇注质量。
浇注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模具成本
生产成本
评估不同浇注系统方案对模具材料、加工 和装配成本的影响。
排溢系统设计
设计有效的排溢系统,以 排除模具内的气体和溢出 的金属液,防止产品产生 气孔和浇不足等缺陷。
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冷却水道设计
合理布置冷却水道,以提高模具的冷 却效果,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 率。
冷却介质选择
冷却水道密封
确保冷却水道的密封性,防止冷却液 泄漏,以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根据模具材料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 的冷却介质,如水、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浇道断面形状
• 内浇道的断面形状 有梯形,圆形和圆 顶梯形三种。梯形 和圆顶形主要用于 浇注灰铸铁和有色 金属合金铸件,圆 形断面的横浇道散 热最少,但撇渣效 果差,用于浇注铸 钢件。
横浇道具有撇渣作用的条件:
• 横浇道必须呈充满状态; • 液流的流动速度低于渣粒的悬浮速度 (渣粒能在横浇道中浮起); • 液流的紊流搅拌作用要尽量小; • 应使夹杂物有足够的时间上浮至顶面, 横浇道的顶面应该高出内浇道区一定 距离,末端应加长; • 内浇道和横浇道应有正确的相对位置。
③ 横浇道
• 横浇道用以连接直浇道与内浇道,并将金属 平稳而均匀的分配给各个内浇道; • 主要作用是捕集、保留由浇道流入的夹杂物, 所以又称“捕渣器”,是浇注系统最后一道 挡渣关口。 • 要求横浇道平稳、缓慢地输送金属液,而低 速流动又可减少充填时对型腔时的冲击,利 于渣粒在横浇道中上浮并滞留在其顶部而不 进入型腔。
• 对于结构复杂的铸件,往往采用同时凝固和顺序凝 固相结合的解决方法。即对每一个补缩区按顺序凝 固的需要安放内浇道,但对整个铸件,则需要按照 同时凝固的方式采用多个内浇道分散充型; • 在铸件壁厚相差悬而又必须从薄壁处导入金属时, 则应同时使用冷铁使厚壁处先凝固及加大冒口等工 艺措施; • 内浇道应使液流顺壁流入,不冲刷型壁,不冲击型 芯,且不阻碍收缩; • 内浇道应该避开铸件的重要加工面部分,防止出现 晶粒粗大,降低耐磨性等; • 内浇道的位置应使造型清理方便,且不阻碍铸件的 收缩。
在砂型中流动的水力学特点
1. 型壁的多孔性、透气性和合金液的不相润湿 性,给合金液的运动以特殊边界条件; 2. 在充型过程中,合金液和铸型之间有着激烈 的热作用、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 3. 浇注过程是不稳定流动过程; 4. 合金液在浇注系统中一般呈紊流状态; 5. 多相流动。 尽管如此,运用水力模似还是可以提供一些有 益的情况。
直浇道的结构设计
• 直浇道与横浇道的连接 要 增设直浇道窝的结构防止 冲砂和卷气,使金属液的 紊乱程度降低。窝座的直 径一般为横浇道宽的2倍左 右面,最好接近横浇道的 高度,直浇道与横浇道的 连接也应做成圆角。
直浇道窝
• 直浇道窝的作用:减小金属液的紊流和对 铸型的冲蚀作用,减小局部阻力和压头损 失,有利于渣、气与金属液分离并上浮。 • 湿型砂强度低,必要时可在直浇道底放一 干芯片(或耐火砖片)以承受金属液的冲 击。
④ 内浇道
• 内浇道的作用是引导金属液进入型腔。 • 内浇道比较短,本身不能挡渣,但是合理 的结构尺寸与与横浇道的连接方式将有利 于横浇道的挡渣。 • 内浇道可以调节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差 和凝固顺序;分配金属液;控制金属液流 的充型速度与方向,使之平稳充型。
• 内浇道在铸件上开设位置的选择
• 对壁厚均匀的铸件,应当采用同时凝固的方式, 可选用多个内浇口分散引入金属液。壁厚不均匀 的铸件,可从薄壁处引入,这样可以平衡铸型各 部分的温差,使铸件大体在相同时间凝固,当需 要顺序凝固时; • 对需要采用冒口补缩的铸件,应获得顺序凝固的 条件,从厚壁处引入金属液,形成从薄壁到厚壁 最后到冒口的先后凝固顺序;
• 池盆形浇口杯:挡渣作用明显,但是制作程 序复杂,消耗的金属较多,主要用于中大型 铸铁件。浇口盆的深度应该大于直浇道上端 直径的5倍。
• 常用浇口杯类型
a)熔化铁隔片浇口杯
b)扒塞浇口杯
c)浮动闸门浇口杯
② 直浇道
• 直浇道多为圆形或方 注系统的其他组元或直接导入型腔,并 提供足够的压力头,使金属液在重力作 用下能克服流动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充 满型腔的各个部分。
3.2 浇注系统类型选择 3.2.1 浇注系统的组元
① 浇口杯
• 作用:用来承受来自浇包的金属液流并引 入直浇道,防止过浇而溢出; • 避免流股直冲直浇道,减少液流对铸型的 冲击; • 有一定的挡渣作用; • 当砂箱高度低、压头不够时,又可用以增 加金属液的静压头。
• 漏斗形浇口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容积小,消耗 金属液少;只能用来接纳和缓冲浇注的金属流股,挡 渣能力小;主要用在小型铸铁件及铸钢件,广泛用于 机器造型。漏斗口的直径应该比直浇道大一倍以上。 可用带滤网的漏斗形浇口杯。
撇渣原理
撇渣原理
• 吸动区范围大小与内 浇道中的液流速度成 正比例,还随内浇道 断面的增大及内浇道、 横浇道高度比值得增 大而增大。生产中常 将横浇道做成高梯形, 内浇道制成扁平梯形, 内浇道置于横浇道之 下,使横浇道高度为 内浇道高度的5~6倍。
• 为了使从直浇道急转弯 进入横浇道的金属液的 流动比较平稳,以及使 渣来得及浮到横浇道顶 部,直浇道中心到第一 个内浇道的距离为L≥5h 横,浇道末端要加长一 段距离,以减少最后一 个内浇道的吸动作用, 甚至加上冒渣口,及使 聚集在加长段中的夹杂 物不再随液流返回到横 浇道的工作段中去。
第四章
浇注系统设计
4.1 概述
浇注系统的功能
• 使液态合金平稳充满砂型; • 阻挡夹杂物进入型腔,以免形成渣孔; • 调节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以控制铸件的凝固 顺序; • 起一定的补缩作用,在内浇道凝固前补给部分液态收 缩; • 让液态合金以最短的距离,最合适的时间充满型腔, 有足够的压力头,并保证金属液面在型腔内有必要的 上升速度等,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 充型流股不要正对冷铁和芯撑; • 合理的浇注系统应能节约金属,有利于减少冒口的体 积。 • 结构简单紧凑,利于提高铸型面积的利用率,便于造 型和从铸件上清除。
直浇道的结构设计
•入口处的连接 采用圆角,其 半径为直浇道上端直径的0.25 倍。这样可以减少气体的卷入 和冲砂的危险。
直浇道的结构设计
• 直浇道的形状 上大下 小的锥形。特例:机 器造型机上使用直浇 道多是上小下大的倒 锥形,这时要靠增加 直浇道的出口阻力, 如在直浇道中增加滤 网,阻流片使充满;
浇注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步骤
• 选择浇注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 合理地在铸型中布置浇注系统及确定内浇道的 引入位置和个数; • 计算浇注时间和浇注系统中的最小断面积,确 定直浇道的高度(如有浇口杯则从杯中液面高 度算起); • 按经验比例数据决定其他组元的断面积; • 大批量生产时需经过生产阶段的反复,如有不 足之处,应调整以上各项设计内容,甚至修改 工艺方案,直到合理并保证质量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