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构成 浇注系统由浇口杯(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等构成。其构造见下图
1—浇口杯;2—直浇道;3—横浇道;4—内浇道
注意点:内浇道形状(提议使用Ⅰ型) ❖ Ⅰ型扁平内浇道易于清理,能提升横浇道旳挡渣效果。当使用宽度受限制时,可
用Ⅱ型。 ❖ Ⅲ型内浇道用于铸件垂直壁处或不宜冲刷处。 ❖ Ⅳ型和Ⅴ型内浇道用于需内浇道凝固较慢旳场合,其清理较困难。 ❖ Ⅵ型内浇道冷却较快、轻易清理。
老式浇系极难胜任三大功能旳两项:挡渣和降低紊流
浇注系统旳主要功能:1. 提供金属液进入型腔旳通道;2. 金属液尽量平稳;3.阻止渣/砂和其他反应产物进入型腔;
过滤器应用
带过滤器旳浇系
The controlling crosssection阻流截面
Downsprue : Runner Bar
:
Runner Bar : Ingate
带有过滤器旳浇注系统
❖ 内浇道和横浇道高度比
1. 内浇道形状扁平梯型;
2. H横=(5-6)H内—预防吸动作用产生杂质进型腔(针对放置在横浇道底部) ❖ 内浇道与横浇道连接方式
1. 放置在横浇道底部(在同一平面)---合用于封闭式浇注系统 2. 放置在横浇道顶部(不在同一平面)—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
又称“缓流封闭式”。故充型旳平稳性及对型腔旳冲刷力都好于封闭式; ❖ 用于各类灰铸铁件及球铁件
浇注系统设计
(4) 封闭- 开放式---(推荐使用) ❖ F杯>F直<F横<F内 ❖ F杯>F直>F集渣包出口<F横后<F内 ❖ F直>F阻<F横后<F内 ❖ F直>F阻<F内<F横 ❖ 阻流截面设在直浇道下端,或在横浇道中,或在集渣包出口处,或在内浇道之
第八章 浇注系统设计

Fmin
G 0.0443 H P
用上式计算浇注系统最小截面积时需仔细确定式中各因素的数值。
在计算的铸件确定以后,即已确定。铸件图上一般已标出了铸 件的重量(未标时根据铸件图可估算出铸件重量),再加上浇注系 统和冒口的重量即为G值。
影响µ值的因素很多,难于用数学计算方法确定,一般都按生产 经验和参考实验结果选定。对于航空铝、镁合金铸件所用的扩张式浇 注系统,其µ值可在0.3~0.7之间选取。实际铸造时可根据铸件合金种 类、浇注温度和铸件结构选择。
(1) 应在一定的浇注时间内,保证充满铸型 (2) 应能控制液体金属流入型腔的速度和方向 (3) 应能把混入金属液中的熔渣和气体挡在浇注系统里 (4) 应能控制铸件凝固时的温度分布
(5) 浇注系统结构应力求简单,简化造型,减少清理工作量和 液体金属的消耗。
(1)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金属液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
H
p
P2 H 2C
用上式计算平均静压头有下列三种情况 (1) 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时,因为P=C(图中(a)),所以有: HP=H-C/2 (2) 采用顶注式浇注系统时(图中(b)),因为P=0,所以有: HP=H (3) 采用中注式浇注系统时(图中(c)),HP可用上面的HM的计 算公式来计算。 HP=H-C/8
内浇道流量不均匀现象对铸件质量有显著影响: ① 对大型复杂铸件和薄壁铸件易出现浇不足和冷隔缺陷
② 在流量大的内浇道附近会引起局部过热、破坏原来所 预计的铸件凝固次序,使铸件产生氧化、缩松、缩孔
和裂纹等缺陷。பைடு நூலகம்
为了克服内浇道流量不均匀带来的弊病,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尽可能将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对称位置; (2)将横浇道断面设计成顺着液流方向逐渐缩小形式; (3)采用不同断面内浇道,缩小远离直浇道的内浇道断两积; (4)设置浇口窝等。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基本组元的作用:
④ 横浇道 向内浇道分配洁净的金属液; 储留最初浇入的低温金属液和渣液; 使金属液平稳流动,阻渣浮气。
浇注系统设计
基本组元的作用:
⑤ 内浇道 控制金属液的充型速度和方向; 合理分配金属液; 调解铸件各部位的温度和凝固顺序。
浇注系统设计
3.1.2 浇注系统中液体金属的流动状态
各类灰口和球墨铸铁件
浇注系统设计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④ 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 F阻 = F横
浇注系统的阻流段为横浇道或横浇道上设置的阻流装置。
形式:
F杯孔 ≥ F直 > F横 < F内
在这种浇注系统中,浇注时金属液是先封闭后开放。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⑤ 结构和分布要便于造型和清理,节约金属。
浇注系统设计
2.5.2 机械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余量按GB/T6414-1999 确定。
国家标准GB/T6414-1999 中规定,机械加工余量代号为RMA, 等级由精到粗分为A、B、C、D、E、F、G、H、J 、K 10个 等级。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形式:
F杯孔 ≤ F直 < F横 < F内
在这种浇注系统中,浇注时金属液一般是非充满状态。
浇注系统设计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② 开放式浇注系统(非充满式)
特点: 阻渣效果差,易卷气;
充型平稳,金属氧化轻。
适用: 有色件、球铁件
漏包浇注的铸钢件
浇注系统设计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③ 半封闭式浇注系统 F阻 = F内
基本组元的作用:
④ 横浇道 向内浇道分配洁净的金属液; 储留最初浇入的低温金属液和渣液; 使金属液平稳流动,阻渣浮气。
浇注系统设计
基本组元的作用:
⑤ 内浇道 控制金属液的充型速度和方向; 合理分配金属液; 调解铸件各部位的温度和凝固顺序。
浇注系统设计
3.1.2 浇注系统中液体金属的流动状态
各类灰口和球墨铸铁件
浇注系统设计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④ 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 F阻 = F横
浇注系统的阻流段为横浇道或横浇道上设置的阻流装置。
形式:
F杯孔 ≥ F直 > F横 < F内
在这种浇注系统中,浇注时金属液是先封闭后开放。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⑤ 结构和分布要便于造型和清理,节约金属。
浇注系统设计
2.5.2 机械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余量按GB/T6414-1999 确定。
国家标准GB/T6414-1999 中规定,机械加工余量代号为RMA, 等级由精到粗分为A、B、C、D、E、F、G、H、J 、K 10个 等级。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形式:
F杯孔 ≤ F直 < F横 < F内
在这种浇注系统中,浇注时金属液一般是非充满状态。
浇注系统设计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② 开放式浇注系统(非充满式)
特点: 阻渣效果差,易卷气;
充型平稳,金属氧化轻。
适用: 有色件、球铁件
漏包浇注的铸钢件
浇注系统设计
3.2.1 按组元的断面比例关系分类
③ 半封闭式浇注系统 F阻 = F内
《浇注系统设计》课件

选择合适的浇口杯和直浇道
根据铸件的大小和材质,选择合适的 浇口杯和直浇道,以确保金属液的流 动平稳和充型能力。
设计横浇道和内浇道
根据铸件的结构和工艺要求,设计合 理的横浇道和内浇道,以控制金属液 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优化浇注系统的结构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铸件质量要求, 对浇注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 生产效率和铸件质量。
计。
03
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实例一:单点浇注系统设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简单、易操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单点浇注系统设计通常适用于小型模具,其结 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基本的浇注需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适用范围较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由于单点浇注系统的设计较为简单,其适用范 围相对较小,可能无法满足大型模具或复杂产品的高精度 浇注要求。
金属液氧化
总结词
金属液在浇注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其成分和性能发生变化。
详细描述
金属液氧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浇注速度过快、浇口设计不合理等引起的。为了减少金属液氧化的风险 ,需要优化浇注系统的设计,如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和减少金属液暴露时间等措施。同时,控制浇注 温度和速度,以降低金属液与空气的反应程度。
《浇注系统设计》ppt课件
目录
• 浇注系统概述 •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 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 浇注系统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未来浇注系统的发展趋势
01
浇注系统概述
浇注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01
浇注系统定义
02
浇注系统作用
浇注系统是铸造生产中用以控制金属液浇入铸型腔时流量、流速和方 向的各种金属流通道的总称。
铸造浇注系统设计-课件(1)

11
池盆形浇口杯
特点:挡渣作用明显,但是制作程序复杂,消耗 的金属较多 应用:主要用于中大型铸铁件。 结构:浇口盆 的深度应该大 于直浇道上端 直径的5倍。
12
浇口杯中应避免出现水平涡流
液态金属在平底的浇口杯中 流动 时易出现水平涡流。 流量分布不均匀造成流速方 向偏 斜。水平分速度对直浇 道中心线 偏斜,形成水平涡 流运动。在涡 流中心区形成 一个漏斗形充满空 气的等压 自由液面的空穴。容易 将空 气和渣子带入直浇道。
第七章 浇注系统设计
本章主要讲授浇注系统类型的选择,浇注最小截 面尺寸的计算,其它铸造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要 求掌握浇注系统的选择原则。
重点为浇注系统的选择原则和确定浇注位置,难 点为浇注系统选择原则的灵活应用。
1
概述
浇注系统: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 组成:浇口杯、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内浇道
2)采用纵向逆浇,设置底坎、挡板和闸门等; 3)采用特殊结构的浇口杯:拔塞式、浮塞式、铁隔 片式、闸门式等; 4)浇口杯与直浇道相连的边缘做成凸起状。
22
三、直浇道中的流动
直浇道的功用: 引导金属液进入横浇道、内绕道或直接导入型腔; 提供足够的压力头,使金属液克服各种流动阻力,
在规定时间内充满型腔。
型壁的多孔性、透气性和合金液的不相润湿性,给合金液的 运动以特殊边界条件
在充型过程中,合金液和铸型之间有着激烈的热作用、机 械作用和化学作用;合金液冲刷型壁,粘度增大,体积收 缩,吸收气体、使金属氧化等;
浇注过程是不稳定流动过程 ✓ 在型内合金液淹没了内浇道之后,随着合金液面上升,
充型的有效压力头渐渐变小 ✓ 型腔内气体的压力并非恒定 ✓ 浇注操作不可能保持浇口杯内液面的绝对稳定
池盆形浇口杯
特点:挡渣作用明显,但是制作程序复杂,消耗 的金属较多 应用:主要用于中大型铸铁件。 结构:浇口盆 的深度应该大 于直浇道上端 直径的5倍。
12
浇口杯中应避免出现水平涡流
液态金属在平底的浇口杯中 流动 时易出现水平涡流。 流量分布不均匀造成流速方 向偏 斜。水平分速度对直浇 道中心线 偏斜,形成水平涡 流运动。在涡 流中心区形成 一个漏斗形充满空 气的等压 自由液面的空穴。容易 将空 气和渣子带入直浇道。
第七章 浇注系统设计
本章主要讲授浇注系统类型的选择,浇注最小截 面尺寸的计算,其它铸造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要 求掌握浇注系统的选择原则。
重点为浇注系统的选择原则和确定浇注位置,难 点为浇注系统选择原则的灵活应用。
1
概述
浇注系统: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 组成:浇口杯、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内浇道
2)采用纵向逆浇,设置底坎、挡板和闸门等; 3)采用特殊结构的浇口杯:拔塞式、浮塞式、铁隔 片式、闸门式等; 4)浇口杯与直浇道相连的边缘做成凸起状。
22
三、直浇道中的流动
直浇道的功用: 引导金属液进入横浇道、内绕道或直接导入型腔; 提供足够的压力头,使金属液克服各种流动阻力,
在规定时间内充满型腔。
型壁的多孔性、透气性和合金液的不相润湿性,给合金液的 运动以特殊边界条件
在充型过程中,合金液和铸型之间有着激烈的热作用、机 械作用和化学作用;合金液冲刷型壁,粘度增大,体积收 缩,吸收气体、使金属氧化等;
浇注过程是不稳定流动过程 ✓ 在型内合金液淹没了内浇道之后,随着合金液面上升,
充型的有效压力头渐渐变小 ✓ 型腔内气体的压力并非恒定 ✓ 浇注操作不可能保持浇口杯内液面的绝对稳定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塑料制品质量的好坏,与浇注系统的设计关系甚大,因此,需要重视浇注系统的设计,一般说来,浇注系统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保证熔料充模过程快而不紊乱,并创造良好的排气条件。
(2)满足所用塑料的成型特性,根据各种塑料的不同成型特性来设计浇注系统。
(3)为使熔体流动阻力减小,应尽量避免熔料正面冲击小直径型芯和脆弱的金属嵌件。
(4)一模多腔时,应使各模腔的容积不致相差太多,否则难以保证制品质量。
(5)要考虑去除、修整进料口是否方便,同时要不影响制品的外表美观。
(6)根据制品的大小、形状、壁厚、技术要求等因素,综合所选分型面,同时考虑浇注系统的形式、进料口数量等。
(7)选择进料口的位置与形状时,应结合塑件的形状和技术要求进行确定。
(8)在大量生产时,要在保证质畺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流程,缩短成型周期。
(9)喷嘴端部的冷料不能进入型腔,在浇注系统中应考虑有储存此冷料的位置。
铸造中浇注系统设计

不到、冷隔等缺陷。 金属消耗大;
应用:
主要用于构造复杂旳多种黑色金属 铸件和易氧化旳有色金属铸件。
3、中间注入式浇注系统
对内浇道下列旳型腔部分为顶注 式;对内浇道以上旳型腔部分相 当于底注式。故它兼有顶注式和 底注式浇注系统旳优缺陷。因为 内浇道在分型面上开设,故极为 以便,广为应用。合用于高度不 大旳中档壁厚旳铸件。
轻易充斥,可降低薄壁 件浇不到、冷隔方面旳 缺陷
充型后上部温度高于底 部,有利于铸件自下而 上 旳顺序凝固和冒口旳 补缩
冒口尺寸小,节省金属
内浇道附近受热较轻
构造简朴,易于清除
缺陷:
易造成冲砂缺陷金属, 液下落过程中接触空气, 出现飞溅、氧化、 卷入 空气等现象,使充型不 平稳
易产生砂孔、铁豆、气 孔和氧化夹杂物缺陷, 大部分浇注时间,内浇 道工作在非淹没状态,
第四章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旳作用:将液态金属引入铸型。
经典浇注系统旳构造 a)封闭式 b)开放式 1-浇口杯,2-直浇道,3-直浇道窝,4-横浇道,5-末端延长段,6-内浇道
对浇注系统旳基本要求
1.所拟定旳内浇道旳位置、方向和个数应符合铸件旳凝固原则或补缩 措施。
2.在要求旳浇注时间内充斥型腔。 3.提供必要旳充型压力头,确保铸件轮廓、棱角清楚。 4.使金属液流动平稳,防止严重紊流。预防卷入、吸收气体和使金属
过分氧化。 5.具有良好旳阻渣能力。 6.金属液进人型腔时线速度不可过高,防止飞溅、冲刷型壁或砂芯。 7.确保型内金属液面有足够旳上升速度,以免形成夹砂结疤、皱皮、
冷隔等缺陷。
第一节、浇注系统各单元旳作用:
1、浇口杯旳作用:①承接来自浇包旳金属液,预防金属液 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②减轻液流对型腔旳冲击、分离 渣滓和气泡,阻止其进入型腔;③增长充型压力头。
应用:
主要用于构造复杂旳多种黑色金属 铸件和易氧化旳有色金属铸件。
3、中间注入式浇注系统
对内浇道下列旳型腔部分为顶注 式;对内浇道以上旳型腔部分相 当于底注式。故它兼有顶注式和 底注式浇注系统旳优缺陷。因为 内浇道在分型面上开设,故极为 以便,广为应用。合用于高度不 大旳中档壁厚旳铸件。
轻易充斥,可降低薄壁 件浇不到、冷隔方面旳 缺陷
充型后上部温度高于底 部,有利于铸件自下而 上 旳顺序凝固和冒口旳 补缩
冒口尺寸小,节省金属
内浇道附近受热较轻
构造简朴,易于清除
缺陷:
易造成冲砂缺陷金属, 液下落过程中接触空气, 出现飞溅、氧化、 卷入 空气等现象,使充型不 平稳
易产生砂孔、铁豆、气 孔和氧化夹杂物缺陷, 大部分浇注时间,内浇 道工作在非淹没状态,
第四章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旳作用:将液态金属引入铸型。
经典浇注系统旳构造 a)封闭式 b)开放式 1-浇口杯,2-直浇道,3-直浇道窝,4-横浇道,5-末端延长段,6-内浇道
对浇注系统旳基本要求
1.所拟定旳内浇道旳位置、方向和个数应符合铸件旳凝固原则或补缩 措施。
2.在要求旳浇注时间内充斥型腔。 3.提供必要旳充型压力头,确保铸件轮廓、棱角清楚。 4.使金属液流动平稳,防止严重紊流。预防卷入、吸收气体和使金属
过分氧化。 5.具有良好旳阻渣能力。 6.金属液进人型腔时线速度不可过高,防止飞溅、冲刷型壁或砂芯。 7.确保型内金属液面有足够旳上升速度,以免形成夹砂结疤、皱皮、
冷隔等缺陷。
第一节、浇注系统各单元旳作用:
1、浇口杯旳作用:①承接来自浇包旳金属液,预防金属液 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②减轻液流对型腔旳冲击、分离 渣滓和气泡,阻止其进入型腔;③增长充型压力头。
浇注系统设计方案

流道设计的优化与改进
减少流道阻力
采用大截面、短流程的流道
防止金属液氧化
采用密封式或保护气氛浇注系 统
提高充型能力
采用多浇口、分流道设计
降低能耗
采用热平衡设计,减少热量损 失
04 模具设计
模具材料的选用
01
02
03
耐热性
选择耐热性好的材料,如 钢材、铝合金等,以确保 模具在高温下件结构、生产批量、合金种类、浇注条件
适用场合
直浇道适用于中小型铸件的大批量生产;横浇道适用于大型铸件的 单件、小批量生产;内浇道适用于各种铸件
流道尺寸与形状的确定
流道截面积
满足金属液的流量要求,保证充 型能力
流道长度与宽度
根据铸件大小、浇注温度和速度确 定
流道高度
根据金属液的静压力头和浮力确定
调整工艺参数
调整浇注温度、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等工艺 参数,提高浇注质量和效率。
改进模具结构
优化模具冷却、排气和顶出机构,提高模具 使用寿命。
采用先进的浇注技术
如应用热流道技术、顺序阀控制等,提高生 产效率和浇注质量。
浇注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模具成本
生产成本
评估不同浇注系统方案对模具材料、加工 和装配成本的影响。
排溢系统设计
设计有效的排溢系统,以 排除模具内的气体和溢出 的金属液,防止产品产生 气孔和浇不足等缺陷。
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冷却水道设计
合理布置冷却水道,以提高模具的冷 却效果,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 率。
冷却介质选择
冷却水道密封
确保冷却水道的密封性,防止冷却液 泄漏,以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根据模具材料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 的冷却介质,如水、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冒口计算范例
为更好的说明冒口计算,此处以球铁的 万向节冒口设计为例。很显然圆柱支柱 是铸件最紧实部分,这部分冷却最慢, 凝固最晚,因此在金属收缩时需要金属 补缩。模板的布置图如下:冒口放置在 圆柱的顶部,以便(1)获得顺序凝固 (2)补缩时借助重力
16:10
35
冒口计算范例
如图:
35mm
80mm
16:10
29
凝固模数
1.凝固模数M选择公式直接输入: M=V/A(cm)
M=冒口系数 (凝固模数) V=体积
A=表面积 30
凝固模数的计算公式
附图
16:10
凝固模数
2.冒口的模数(MR)取决于被补缩铸件的模数(MC) 与冒口(K) 的乘积:
MR≥ K*Mc
MR=冒口模数
Mc =铸件模数
K的取值:灰铁(0.6~1.0),球铁(0.8~1.1)
F7=1.5A
F5=A F4=(0.7-0.5)A F3=A
F6=1.5A
F1=1036*G/T*M* Hm = A F2=(1.5-2)A
系数取决于铁 水干净程度 a.干净取1.5倍 b.不干净取2倍
流量示意图:
(0.7-0.5)A
16:10
(1.5-2)A
A
44
浇注系统
16:10
45
铸造常见的几种缺陷
16:10
9
4.浇注系统的缺陷
A( 秒) B(5秒) C(8秒)
16:10
10
A:浇道内有持续金属流,两个型腔几乎 同时开始冲型。 B:内浇口面积与流速 不匹配,系统似乎 已经充满,操作者开始浇注下一个砂型。
C:金属液面在系统内缓慢下降,结果: 铸造缺陷。
11
16:10
上图:横、直浇道面积正确,但内浇道面积大 小时的三个浇注阶段。 总结:直浇道面积比例适当,几秒钟后浇注系 统即被充满,在第三秒时(A) 两个型腔几乎同时开始充满。 五秒钟后砂型似乎充满;铁水溢出砂型顶部。 操作者停止浇注,认为可以浇注下一砂型了。 (B)砂型向前移动一个砂型距离后,浇口杯中 的液面却下降了。原因:内浇口的金属液流速 太慢,换句话说,内浇口相对于直浇道面积和 型腔容积阻流过大,这会导致:
冒口的类型: 圆柱形 球形 梯形 常用的冒口是圆柱或球形
附图
23
16:10
冒口有两种类型的收缩
1.表面缩孔。 2.内部缩松。 改善表面缩孔的对策: a.增加冒口 b.降低浇注温度 c.增加砂型强度 d.顺序凝固 e.改变入水方式 f.增大冒口径
16:10
24
设计冒口的基本原则
冒口附着在铸件上储存金属液,当铸件凝固收缩时 可及时补充金属液,冒口技术有四个主要方面:
16:10
48
4.铁水质量
a)因配料引起的缺陷。 b)因不正确的熔解引起的缺陷。 c)因浇注方法因起的缺陷。
16:10
49
5.开箱前或开箱后因铸件处理不当引起的缺陷
确定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后必须采 用一定的措施改进,然后再计划新 的浇注测试。
16:10
50
a
33
冒口径
决定冒口径是冒口技术的最关键部分。 与铸件连接的通道封闭后,冒口就没有 用了,当冒口径的直径至少为冒口横截 面积的三分之一时,冒口的凝固模数可 以保证在液态收缩结缩前,冒口内的金 属始终具有流动性。 DN>1/3DR (DN为冒口径横截面积直径, DR为冒口横截面直径)。
34
16:10
16:10
36
冒口计算范例
冒口和冒口径的计算如下: a )铸件的模数(Mc)以支柱作为铸件补 缩的部分,因此模数为: Mc=D * H /2(D+2H)=3.5*8/2(3.5+2*8)=0.72cm
16:10
37
冒口计算范例
b)铸件用球铁浇注,因此冒口系数K= 0.8-1.1,取K=1.1,则冒口模数为: MR≥K*Mc MR≥1.1*0.72cm MR≥0.79cm
浇注系统设计
16:10
1
2.DISA垂直分型浇注系统的设计
共有三种
1》封闭式浇注系统(增压式);
2》开放式浇注系统(减压式); 3》混和式浇注系统 (综合式).
2
16:10
浇注系统类型
浇口杯
y1 y2 y3>y2>y1 y3
内浇口
减压式
浇口杯
p2
p3 P3>P2>P1
p1
内浇口 内浇口
综合式
1.冷隔 6.错模 7.粘砂 8.气孔
2.砂渣眼
3.掉砂 4.粘板 5.押入
16:10
9.缩孔
10.打联 46
分析对铸件缺陷产生原因
1.浇注系统
a)因浇道位置引起的铸件缺陷。 b)因浇道形状引起的铸件缺陷。 c)因浇道面积引起的铸件缺陷。
2.因机器参数设置引起的缺陷
16:10
47
3.型砂质量
a)成分不对引起的缺陷。 b)处理不当引起的缺陷。
4. 冒口与铸件如何连接(冒口径) 冒口径的形状设计必须能保证冒口与铸 件间通道始终畅通,金属液以最佳的方 式对铸件进行补缩。
16:10
26
冒口有两种类型的收缩
1.表面缩孔。 2.内部缩松。 改善内部的缩松对策: a.提高CE值 b.增加砂型强度 c.使用冷铁 d.顺序凝固 e.减少孕育用量 f.铁液净化 g.镁残留量趋进0.035
16:10
20
浇注系统与浇口杯之间的关系
模板上浇口杯的位置:
B B DISA型号 2013 230B B min(mm) 50 75
16:10
21
正确的顺序为:
H1 H3 H2 1 II III 1 II III 1 II III
2SEC.
22
16:10
标注冒口
标准冒口的任务之一是将热节从铸件关 键部位移开。因此,冒口保持热量的时 间尽量长,使其有足够的金属液补缩铸 件,这就是冒口必须有最大体积和最小 热扩散面积的原因。
16:10
41
开放式浇注系统
Hm=a-c/2 F1=1036*G+G1/T*M* Hm F2=2F1 H F3=2F1 a=内浇口的静压高度 c=铸件的高度 G=铸件的重量 G1=浇道的重量
42
Hm a c
F3 F1 F2
16:10
对比封闭式和开放式浇注系统的优缺点
16:10
43
综合式浇注系统
16:10
静压高度H,根据入水方式的不同有如下三种计算方法。
16:10
5
只有在理想状态时无损耗(损耗系数=1), 在实际状态中损耗系数在0和1之间。损耗 系数越高,损耗越小。(0<M<1).用不同的 损耗系数计算出的浇注系统流量损耗:
16:10
6
对于相同的浇口面积( m㎡ ),因形状的不 同而使摩擦损耗各不相同,这主要反应在浇注 系统的冲型顺序和浇注时间的不同。内浇口几 何形状对损耗系数的影响,同样的浇口面积因 浇口的厚度不同,而使流量损耗不同:浇口越 厚,损耗系数越低。
16:10
19
浇注系统与浇口杯之间的关系
一个好的浇口杯应具备以下几点:
1.把金属液导入浇注系统,尽快建立静压力。 2.其设计形状和尺寸与浇注系统其它处的流量相对 应。 3.阻止金属液飞溅。 4.确保最初的渣液分离,使渣和其它杂质浮到金属 液表面。 5.防止铁水满溢,使铁水不流到砂型的顶部。 6.高效率、浇口杯所提供的流量与浇口杯重量之比 越高越好。
16:10
7
3.铸件内影响流量损失的因素
16:10
8
如果金属液是理想流,那不摩擦和粘度的变化 而产生能量损耗,为考虑浇注系统中的能量损 耗,可采用损耗系数。此系数(m)说明在浇 注系统中的铁水流速下降总量。在一般的情况 下,有两个因素的影响损耗系数,其一,由于 气体的反压力或不正确的铁水导入型腔的方式 引起的浇注系统和铸件的能量损耗。其二,依 赖于金属成分、浇注温度和金属类型的铁水粘 度。损耗系数是一个典型的经验数据,它可作 为浇注系统初步设计的估计值,以后在试用浇 注系统时,在对其进行修正。
1.何处安置冒口 冒口用以补充铸件最热部位(最后凝固), 因此必须比被补充部位凝固的晚。 2.冒口的尺寸多大 冒口必须装有足够多的金属液补充铸件收缩。 3.冒口的形状如何 冒口的形状必须以最小的体积获得最大的热容 量,使金属液顺利补缩。
16:10
25
设计冒口的基本原则
冒口附着在铸件上储存金属液,当铸件凝固收缩时 可及时补充金属液,冒口技术有四个主要方面:
16:10
31
3.冒口径的计算公式:
DN>1/3DR
(DN为冒口径横截面积直径,DR为冒口横截面直径)。
冒口径直径是冒口直径的1/3,冒口径长度2-3mm
16:10
32
4.冒口径的面积及形状:
D D
D
圆形:π D²/4
a b
b
b
a b
矩形:a*b
h
h
梯形(a+b)*h/2 方形 a²
a
a
16:10
12
16:10
1.浇不足 2.铸件冷隔 3.铸件加渣(炉渣或型砂等杂物在上浮时被
突然下沉的金属液冲入型腔)。
16:10
13
5.冲型顺序
不正确的冲型顺序是产生铸件缺陷的主 要原因。不正确的浇道尺寸会引起型腔 的不同冲型,延长了浇注时间,降低了 生产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废品率。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仅内浇口面积对 系统正确冲型是重要的,而且内浇口的 面积与直浇道面积间的比例也是极为重 要的。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