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水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水分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食品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概述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是通过测量食品中的水分含量来判断食品的干燥程度和稳定性。

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口感、保存期限和微生物生长。

因此,各国都对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常用的测定方法烘干法烘干法是一种传统的食品水分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将食品样品加热至特定温度,使水分蒸发,然后称重得到样品的干重和湿重,通过比较计算水分含量。

Karl Fischer滴定法Karl Fischer滴定法是一种比较准确和精密的水分测定方法。

它利用化学方法将水分与Karl Fischer试剂中的碘发生反应,从而确定水分含量。

红外干燥法红外干燥法是一种快速、无损伤的水分测定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谱下的吸收峰,可以准确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

食品中水分测定的步骤1.样品准备:将食品样品制备成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

2.称重:称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记录湿重。

3.干燥: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

4.称重:记录干燥后的样品的干重。

5.计算:根据公式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食品中水分测定的影响因素1.温度:测定温度会影响水分的蒸发速度和失重率。

2.时间:烘干时间越长,水分的蒸发会更充分。

3.样品粒度:样品颗粒大小影响水分蒸发的速度。

4.环境湿度:周围环境湿度对水分测定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结论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对于食品加工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水分测定方法、严谨的操作步骤和正确的测定条件是确保食品质量的关键。

不同的食品类型和用途也需要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水分含量的测定,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
1、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
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考评员
1
分析天平称量前的准备
6
没有检查天平水平、休止、砝码、清洁等,扣3分
没有调零,扣3分
2
称量瓶的清洗恒重
10
清洗不干净,挂水珠。(扣5分)
重量记录不准确(扣5分)。
3
分析天平称量操作
15
称量瓶放置不当,扣3分
序号
评分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考评员
1
粗称
2
操作不正确,扣2分
2
分析天平称量前的准备
2
没有检查天平水平、休止、砝码、清洁等,扣1分
没有调零,扣1分
3
分析天平称量操作
10
称量瓶放置不当,扣1分
开启升降枢不当,扣2分
倾出试样不合要求,扣2分
加减砝码操作不当,扣2分
开关天平门操作不当,扣2分
读数及记录不正确,扣1分
记录不准确扣7分,结果与参照值有较大误差的扣7分
10
考核
时间
10
考核时间为90分钟。超过时间5分钟扣2分,超过10分钟扣4分……以此类推,直至本题分数扣完为止
3、火腿中亚硝酸Biblioteka 的测定:(比色法)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考评员
1
样品处理
6
样品捣碎操作不正确扣3分
称量、搅拌均匀不正确扣3分
2
样品定容
4
操作不准确扣4分
3
样品前处理
10

(完整版)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完整版)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1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水分的测定方法包括加热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电测法、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干燥剂法等,其中加热干燥法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加热干燥法是适合大多数食品测定的常用方法。

按加热方式和设备的不同,可分为常压加热干燥法、减压加热干燥法、微波加热干燥法等。

常压加热干燥法根据操作温度的不同,又可分为105℃烘箱法和130℃烘箱法。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的物质的总量。

105℃烘箱法适用于测定在95-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如谷物及其制品、淀粉及其制品、调味品、水产品、都制品、乳制品、肉制品;130℃烘箱法适用于谷类作物种子水分的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海砂。

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

三、实验步骤1、干燥条件温度:100-135℃,多用100℃±5℃。

时间:以干燥至恒重为准。

105℃烘箱法,一般干燥时间为4-5h;130℃烘箱法,干燥时间为1h。

样品质量:样品干燥后的残留物一般控制在2-4g。

称样大致范围:固体、半固体样品,2-10g;液体样品,10-20。

2、样品制备固体样品先磨碎、过筛。

谷类样品过18目筛,其他食品过30-40目筛。

糖浆等浓稠样品为防止物理栅的发生,一般要加水稀释,或加入干燥助剂(如石英砂、海砂等)。

糖浆稀释液的固形物质量分数应控制在20-30%,海砂量为样品质量的1-2倍。

液态样品先在水浴上浓缩,然后用烘箱干燥。

面包等水分含量大于16%的谷类食品一般采用两步干燥法,即样品称量后,切成2-3mm薄片,风干15-20h后再次称重,然后磨碎、过筛,再用烘箱干燥至恒重。

果蔬类样品可切成薄片或长条,按上述方法进行两步干燥,或先用50-60℃低温烘3-4h,再升温至95-105℃,继续干燥至恒重。

3、样品测定(1)105℃烘箱法1)固体样品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预先干燥至恒重的玻璃称量皿中,置于95-105℃干燥箱中,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4h后,盖好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0.5h后称重,再放入同温度的烘箱再干燥1h左右,然后冷却、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重。

实验1食品中水分活度(AW)的测定

实验1食品中水分活度(AW)的测定

实验一食品中水分‎活度(AW)的测定水分活度测‎定法有多种‎方法可采用‎,但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相对湿度测‎定法、恒定相对湿‎度平衡室法‎和仪器法等‎。

在中间水分‎至高水活度‎区域(Aw0.5以上),使用恒定相‎对湿度平衡‎室法精度较‎高,是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作‎为食品水活‎度测定法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低水分至‎中间水活度‎区域(Aw 0.1~0.7),则使用蒸汽‎压直接测定‎法较为合适‎。

仪器法和这‎些方法比较‎而言主要是‎测定操作简‎单,因此实际应‎用较多。

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乙醇‎、香料、醋酸等挥发‎性物质,容易造成测‎定的误差。

目前已开发‎出通过配有‎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将试样顶隙‎中的空气、水蒸气进行‎分离定量分‎析,同时测定水‎活度和乙醇‎平衡蒸汽浓‎度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分活‎度的概念。

2.掌握水分活‎度测定仪(无锡华科仪‎表有限公司‎H D-4型)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分活度为‎食品中水的‎蒸气压和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即AW=P/Po。

水分活度计‎测定的原理‎是把被测食‎品置于密闭‎空间内,在恒温条件‎下,食品与周围‎空气的蒸气‎压达到平衡‎,此时,气体空间的‎水蒸气分压‎即可作为食‎品水蒸气压‎力的数值。

同时,测定同样条‎件下纯水的‎蒸气压,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食品‎的水分活度‎。

三实验材料食盐1袋白砂糖1袋‎面粉1袋猪肉1盒水分活的测‎定仪1台菜刀(板)4套小镊子4把‎四实验过程1.仪器的校正‎:称15gN‎a Cl加入‎60℃以上于10‎m l纯净水‎中充分溶解‎,置于常温下‎放置12h ‎以上。

按“选择”键选择校正‎功能,按“确认”键进入下一‎级菜单,按“选择”键选择Na ‎C l饱和溶‎液,将装有配置‎好的饱和溶‎液倒入玻璃‎皿后放入测‎定点1中,盖好传杆器‎,在其他测定‎中依次放入‎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按下“确认”键,提示“是否确认要‎停止校正”,选择“否”,按下“确认”键,此时开始校‎正。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根据GB5009.3-2003)一、实训目的1、分析天平、真空干燥器、电热鼓风干燥箱、称量瓶;2、会根据精度要求选择和使用分析天平;3、会准确达到恒量的操作技能;4、学会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95-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中的水分的测定。

(十分干燥的条件)三、试剂、仪器和试样1、试剂(仅稠状样品使用)(1)6 mol/L盐酸:量取100ml盐酸,加水稀释至200mL。

(2)6 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4克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3)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6mol/L盐酸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6mol/L氢氧化钠溶液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干燥备用。

注:(1)(2)用于处理海砂2、仪器(1)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千分之一天平)。

(2)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皿:内径60~70mm,高35mm以下。

(3)电热鼓风干燥箱。

(4)真空干燥器。

(5)其他:一结实纸带——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用于移取称量皿;洁净手套:用于拿取称量皿。

3、实验试样固体样品:奶粉、米粉、面粉、黄豆、大米半固样品或稠状样品:果酱、豆腐、香蕉四、操作步骤1、试样制备试样的制备方法常以食品种类及存在状态的不同而异。

常分为固态试样、粉状试样、糊状试样、固液体试样、肉制品等。

2、分析步骤(1)固体试样的分析a. 烘称量皿(提前做好)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皿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0.5h ~1.0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 h ,称量(精确至0.001g ),并重复干燥至恒重。

b. 试样称量与干燥称取2.00~10.0g 已制备好的的试样,放入干燥至恒重称量中,样试厚度约为5mm 。

加盖,精密称量,记录数据。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干燥后的重量m2。 再烘干,冷却,称量。检查是否烘至恒重。
计算 (失重/样品重)
判断恒重的方法:
▪ 1.反复干燥后各次的称量数值不断减小, 当最后两次的称量数值之差不超过2mg, 说明水分已蒸发完全,达到恒量,干燥恒 量值为最后一次的称量数值。
▪ 2. 反复干燥后各次的称量数值不断减小, 而最后一次的称量数值增大,说明水分已 蒸发完全并发生了氧化,干燥恒量值为氧 化前的称量数值。
实验一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 1.了解水分测定的意义和原理。 ▪ 2.掌握直接干燥法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 3.了解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 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 压)下,将样品放在烘箱中加热干燥,蒸 发掉水分,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之差即为 样品的水分含量。
五、水分的计算
▪ 水分(%)=
m1 m2 100 m1 m3
▪ 式中 m1 ----------干燥前 样品和称量瓶质量,g

Hale Waihona Puke m2 ---------干燥后样
品和称量瓶质量,g

m 3 --------- 称量瓶
质量 , g
六、实验操作条件的选择
▪ 操作条件选择主要包括:称样数量,称 量皿规格,干燥设备及干燥条件等的选择。
1、称样数量:测定时称样数量一般控制在 其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在1.5~3g为宜。对 于水分含量较低的固态、浓稠态食品,将 称样数量控制在3~5g,而对于果汁、牛乳 等液态食品,通常每份样量控制在15~20g 为宜。
2、称量皿规格:称量皿分为玻璃称量 瓶和铝质称量盒两种。前者能耐酸碱,

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水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食品、农产品和工业生产中,准确测定水分的含量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烘干法和升华法两种方法,探究测定水分含量的可行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试样:约10g食品样品- 干燥器:可调控温度和湿度的干燥器- 平衡器:用于称量试样和烘干前后的质量2) 实验步骤:1. 将试样称量至准确质量。

2. 将试样放入干燥器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3. 将试样烘干至质量稳定。

4. 记录试样质量的稳定值,计算水分含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验后,得到了以下结果和经验。

1) 烘干法的优点:- 烘干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仪器设备。

- 烘干法适用于大多数食品和农产品,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 烘干法所需时间相对较短,可以快速得到结果。

2) 烘干法的缺点:- 烘干法对于潮湿度较高的样品效果较差,测量结果较不准确。

- 烘干法可能会引起样品中其他挥发性物质的损失,影响测量结果。

- 烘干法对于具有多种成分的复杂样品,难以准确测定水分含量。

3) 升华法的优点:- 升华法适用于一些不适合烘干法的样品,如含有挥发性成分的物质。

- 升华法在测量水分含量时,不影响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含量。

- 升华法对于固态物质,如晶体和粉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升华法的缺点:- 升华法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

- 升华法对于一些水分含量较高的样品,可能无法完全升华,影响测量结果。

- 升华法所需的设备和试剂较为特殊和昂贵,限制了大规模应用。

结论:综合上述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实际应用中,“烘干法”是一种简便、经济且广泛使用的水分测定方法。

然而,对于那些含挥发性物质且潮湿度较高的样品,使用升华法测定水分含量更为准确。

2)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水分含量,了解食品中水分的重要性,并掌握水分测定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和仪器•食品样品(如面粉、饼干等)•烘箱•干燥皿•称量器•恒温器(如电子天平)•计时器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烘箱预热至100℃。

2.将干燥皿放置在恒温器中,使其达到室温。

步骤二:称量食品样品1.使用称量器准确称量约5克的食品样品,并记录下质量。

步骤三:烘干食品样品1.将称量好的食品样品放置在干燥皿中。

2.将干燥皿放置在预热好的烘箱中,设定温度为100℃。

3.使用计时器计时,将食品样品烘干至质量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为止。

烘干时间一般为2-3小时。

步骤四:冷却和称重1.将烘干好的食品样品取出,并放置在恒温器中,使其冷却至室温。

2.使用称量器准确称量冷却后的食品样品质量,并记录下质量。

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以面粉为例,经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初始质量:5.00克烘干后质量:4.20克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面粉中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 = (初始质量 - 烘干后质量) / 初始质量 x 100%水分含量 = (5.00克 - 4.20克) / 5.00克 x 100% 水分含量 = 0.80克 / 5.00克 x 100% 水分含量 = 16%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面粉中的水分含量为16%。

这意味着在每100克面粉中,含有16克水分。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水分是食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口感,还与食品的保存、营养和加工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对于食品工业、农业和科研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烘箱和称量器等仪器设备,通过逐步烘干食品样品并称量其质量的变化,最终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烘干温度和时间,以保证得到准确的结果。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食品样品进行水分测定,了解不同食品中水分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食品中水分含量对其品质和特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常压干燥法的原理、操作,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二、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摄氏度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将样品置于常压恒温干燥箱内,在95~105℃下干燥至恒量。

失去的重量为样品中水分的量。

三、试剂和材料
1.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分析天平、研皿、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
2.样品
面包:热狗面包墨西哥
蛋糕:柠檬水果
干点:牛奶饼
四、操作及实验步骤
取洁净玻璃制称量瓶两个,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盖于瓶口或放置在旁边,加热30~60分钟,盖好取出,置于干燥其内冷却30分钟,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

取切细或磨细的两份样品,放入这两个称量瓶中(以下以“瓶1”、“瓶2”标号)加盖,精密称量后,记下称量结果。

再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盖于瓶口或放置在旁边,干燥2~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称量并记录结果。

然后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再称量。

至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
整理数据
计算: X=[(M总-M总’)/(M总-m瓶)] ×100%式中: X ——样品中水分的含量(%)
m瓶——称量瓶的质量(g)
M总——称量瓶和样品的总质量(g)
M总’ ——称量瓶和样品干燥后的总质量(g)
六、结果
1.热狗面包:
=[ / – ] ×100%=%
瓶1: X
1
瓶2: X
=[ – / – ] ×100%=%
2
平均值:X=%
2.墨西哥:
=[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3.柠檬水果: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4.牛奶饼: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七、结论
通过对两个样品水分含量的测量结果数据分析表明:两个称量瓶中所装样品一样,之所以得出的水分含量不同,除了实验仪器引起的系统误差外,还与操作的的熟练程度产生的误差有关。

可能是由于两个样品放进干燥箱中的时间快慢有差别,从干燥箱取出移入天平室干燥器的途中吸收了空气中的微量水分。

因此取两个样品水分含量的平均值比较接近面包、蛋糕和干点水分含量的真实值,但永远达不到其真实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