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出现刮刀线或油墨线。
原因有:刮刀磨损或刮刀上粘有脏物;油墨中混入杂质;油墨细度不够;印刷版打磨不好,过于粗糙;油墨粘度太高。
处理办法:a)如果刮刀线是随着刮刀的左右摆动而有规律的左右移动,则可判定是刮墨刀磨损或刮墨刀上粘有脏物,可用竹签在起刀线的部位将脏物清除;如是刮刀磨损,则应立即打磨刮刀或更换新刮刀。
b)在印刷中所有油墨都须过滤。
尽量使用新墨。
c)油墨颗粒太粗、细度不够,易出现线条,用细度计检测油墨细度,如细度不够需要换油墨。
d)印刷版打磨不好或版面上有细小硬块,可先用细砂纸在印刷版面上来回打磨,如仍不能解决,需退铬重镀。
e)定时测量油墨粘度,保持油墨粘度的稳定,有条件的厂家可使用油墨自动粘度控制器。
2、印刷水纹。
出现水纹的原因主要有:油墨的粘度太低;印刷版雕刻太深;油墨的流动性不良。
处理方法:a)适当提高油墨粘度。
b)提高印刷速度。
c)调整刮刀角度成税角。
d)版雕刻太深无法调整的需要重新制版。
e)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3、油墨回粘。
出现印刷回粘的原因主要有:溶剂过慢干,油墨的干燥性不良;印刷过程中收卷压力太大,印刷后叠放压力过大(特别是高温天气);冷却水温度太高,起不到冷却效果;烘干箱的温度过高,风力过大使油墨出现假干现象;印刷膜的非印刷面表面张力大(或双面电晕的情况),使薄膜非印刷面上油墨的亲和力大,油墨发生转移。
处理办法:a)更换为快干熔剂,使油墨充分干燥。
b)调整收卷压力,尽量放小。
收卷的卷径不要太大,堆积重量要小。
c)检查印刷机的冷却水是否打开,水温是否符合要求。
d)调整烘箱温度及风力,一般在50~65℃为宜。
e)屯刷前检测薄膜的表面张力,印刷面的表面张力要大于非印刷面,双面电晕的薄膜最好不要使用。
4、印刷色差。
出现印刷色差的原因主要有:刮墨刀的位置、角度、压力发生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粘度变化引起印刷色差;油墨色浓度的变化引起印刷色差;印刷版印到一定量后已变浅;印刷版堵版引起印刷色差;多色混合配置专色时,如果混合油墨中个颜料的比重相关较大,在印刷过程中,如油墨循环不良易发生油墨沉淀从而引起印刷色差。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现象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和对策1、套印不良现象:多色印刷时,在先印好的油墨皮膜上再印刷油墨,产生排斥现象。
又,第二色把第一色粘下来,产生逆套印现象。
原因:前面的油墨干燥不充分,后面的油墨干燥太快,印刷时粘着性大而引起。
一般光泽油墨容易发生套印不良现象。
对策:1、印版1)、雕刻版较腐蚀版容易引起故障。
(雕刻版较浅)2)、增加后面颜色版深。
2、印刷阶段1)、使用快干稀释剂使前面油墨干燥加快。
2)、使用慢干稀释剂使后面油墨干燥变慢,同时在不出现水流纹的情况下,降低油墨的粘度。
3)、后面油墨的刮刀位置向压印方向靠近,减轻印压,提高印刷速度。
2、起泡现象:印刷时油墨槽中产生气泡,气泡溢出来,阻碍油墨的循环。
出现斑驳或抛光等现象,影响印刷物质量。
前面现象比较易消除,但是有气泡又大又多,泡量少但很难消除的情况。
原因:油墨的表面张力太大,油墨循环装置有缺陷。
对策:1、把油墨粘度调整在适当范围。
2、添加消泡剂。
但添加过量会损害附着力和复合适性,注意有时会出现反作用,反而更显著发泡。
3、防止循环装置中空气被冲进油墨。
4、消除循环装置中油墨的落差和油墨不流动的地方。
5、注:大气泡是粘度过高所造成,小气泡是低粘度造成的,且小气泡一般加入消泡剂可解决。
6、注:喷墨嘴的喷墨方式不好也会产生。
3、斑驳现象:印刷物的满版部分印刷不平滑,出现斑点状模样,降低印刷效果。
原因:1、印刷速度慢,干燥速度慢。
2、油墨太稀。
3、触变性大的油墨容易引起斑驳现象。
4、水性凹版油墨对版辊和纸张润湿性不好,容易出现斑驳现象。
5、静电影响。
对策:1、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2、使用快干溶剂。
3、在可能的限度内,提高印刷粘度。
4、选用吸墨量少的颜料。
5、减少静电引起的问题。
6、选择印版种类和网屏角度。
通常改善制版法腐蚀版雕刻版网屏角度45度15-30度版深> 32 μ28 μ压辊硬度70-8-度4、堵版现象:印刷时在印版网点中的油墨干燥,致使印刷物出现网点残缺的现象。
油墨不干、返黏、干版等状况频发,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如何解决

油墨不干、返黏、干版等状况频发,严重影响印刷品质量,如何解决当印刷中再现油墨不上色、刮不干净、咬(吃或溶)色、不干、返黏、干版、印刷速度开不起来等情况,或印刷品上出现着色力差、附着力低、橘皮色、飞丝、拉毛、挂脏、白点、漏印(涂)等现象时,就可能是你的油墨出了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判断油墨的刮刀适性和转移性凹版印刷版滚筒十油墨刮不干净,印刷品就会出现挂脏、跑墨、刀丝、刀线等现象。
印刷品挂脏和跑墨与油墨调整有关,油墨短暂的分层现象能造成挂脏,油墨黏度高会出现跑墨现象,但与刮刀装置的角度和压力正确、适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只是满版油墨刮不净,用手指摁压处或更换新油墨也刮不净时,才可能是油墨出了问题。
如果更换新油墨后即可刮干净的话,就是油墨中所加的稀释剂出了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更换油墨或稀释剂,并重新调整刮刀。
2、印刷底材的检验油墨出现漏印、白点、橘皮色、附着力差等现象,首先要检测印刷底材的表面张力和静电的大小。
印刷底材的表面张力低于35dyn时油墨附着力差,静电大时会出现橘皮色,油墨干燥过快时形成堵版,印刷品上呈现漏涂和白点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对印刷底材再进行表面和静电处理,给工作场地增加湿度,用慢干溶剂调整油墨。
3、稀释剂的纯度、气味检验稀释剂纯度差,印刷品的溶剂残留会增大,也可能在印刷品上残留气味。
先检查溶剂的纯度,简易的测试方法是:扯200px宽的白纸条放入溶剂内沾湿,然后取出稍用力挥动,观察白纸条上溶剂的干燥速度的快慢和是否变色,然后再嗅门纸条上是否有残留气味。
白纸条挥动8~15下,溶剂挥发干燥为正常,未干燥溶剂挥发速慢,反之挥发速度快。
白纸条变色,除溶剂桶的铁锈外,表明溶剂有问题。
溶剂挥发后嗅之有残留气味则是溶剂纯度不够将原墨与稀释墨在薄膜对刮样,干燥后测试。
原墨的刮样残留大,稀释墨的刮样残留小表示正常,反之稀释的溶剂有问题。
嗅原墨的刮样有残留异味,则油墨有问题。
如果嗅到稀释墨的刮样有异味,证明稀释剂所用的溶剂不纯。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干燥太慢问题:干燥速度如果太慢,会引发导辊污染、粘附、以及过高的残留溶剂;原因:溶剂的干燥速度过慢、版深过于深、烘干机能力不足、印刷速度过快;解决方案:选择合适干燥速度的溶剂;如果不得不使用较深的版,应配合快干溶剂,并放慢印刷速度;印刷速度应有烘干机能力决定,烘干首要依靠风量,其次才是温度。
跑色问题:阴影部分的油墨转移,形成西小的浓淡不均,绿色的印刷特别常见;原因:凹版的深度太深而油墨粘度太低、由于某种原因影响了油墨的流动性、幽默的温度低;解决方案:采用干燥快的溶剂以高粘度的油墨印刷,制版时改变版网的角度和线数,使用油墨前用热水加温。
卷曲问题:印刷物向内侧卷曲,影响制品美观,也给二次加工带来困难;原因:由于油墨溶剂造成的薄膜膨胀,油墨层和薄膜因温度、湿度变化产生的膨胀率不同;解决方案:选择不溶胀薄膜的油墨及溶剂,尽可能使用较浅的版深来再现色调,在薄膜背面涂布防卷曲剂。
起皮问题:油墨盘中的油墨上有一层干燥的表皮,该表皮可能会附着到滚筒上,形成凹凸不平、刮刀痕或污染;原因:油墨干燥速度过快,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表层;解决方案:调整油墨干燥速度,应使干燥机的排风量略大于送风量,并防止空气从干燥机中漏出,对油墨盘给予适当覆盖,避免风吹到油墨。
反粘印问题:前一版印刷的油墨又到下一版的版面上;原因:前一版的油墨膜溶解到下一版面上;解决方案:第二版以后各班的油墨要使用溶解力稍弱的溶剂稀释,此外印刷速度不能过慢。
网线问题:转移到薄膜上的油墨呈网点状态,在应该涂布的阴影部分形成各自的小点;原因:油墨干燥过快或粘度过高,在油墨流平之前就已干燥固化,制版时网幅过宽;解决方案:用干燥较慢的溶剂,刮刀位置尽量前移并注意烘干机的漏封,保证流动性适宜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粘度油墨进行印刷。
粘着不良问题:达不到油墨粘接力的要求;原因:用错油墨,薄膜表面张力不足,薄膜中的添加剂影响,油墨干燥不足;解决方案:加强管理,对用剩的油墨表面品名及日期以备再用,印刷前检测薄膜的表面张力,注意薄膜中的爽滑剂等添加剂影响,首次使用新的薄膜时应了解相关情况,利用烘干机进行充分干燥。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咨询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一.刀线可能产生的缘故1、油墨:〔1〕、油墨中有杂质;〔2〕、油墨细度太大;〔3〕、旧墨太多且未过滤;〔4〕、溶剂溶解力差;〔5〕、油墨粘度过高。
2、刮刀:〔1〕、刮刀有缺口;〔2〕、刮刀安装呈“波浪状〞;〔3〕、刮刀角度软硬不良;〔4〕、刮刀压力不均。
3、印版:〔1〕、印版磨损严峻;〔2〕、印版外表不良;〔3〕、印版跳动太大;4、环境:〔1〕、车间地板有太多灰尘;〔2〕、车间外部环境太差〔例如施工〕;〔3〕、机器不整洁。
革新措施1、油墨的革新措施:〔1〕、过滤油墨;〔2〕、要求需求商革新油墨细度;〔3〕、添加一定比例的新墨;〔4〕、增加溶解力好的溶剂;〔5〕、落低油墨粘度。
2、刮刀的革新措施:〔1〕、研磨或更换新刮刀;〔2〕、刮刀安装要紧贴且平行度要好;〔3〕、调整刮刀角度;〔4〕、压力适度。
3、印版的革新措施:〔1〕、印版退镀,抛光精磨;〔2〕、要求需求商革新印版硬度;〔3〕、清洁两端堵头并重新装版;4、环境的革新措施〔1〕、定时清洗地板;〔2〕、车间与外部环境隔开,防止异物进进车间;〔3〕、加强清洁机器。
******************************************************************************* ****二.堵版可能产生的缘故1、油墨:〔1〕、油墨挥发速度太快;〔2〕、油墨溶解不良;〔3〕、旧墨太多;〔4〕、油墨粘度太大;〔5〕、油墨转移不良,或与原材料搭配不良;〔6〕、油墨颗粒太粗;〔7〕、冲淡剂太多。
2、刮刀:〔1〕、刮刀角度太大;〔2〕、刮刀前端和压棍之间的距离太大;〔3〕、刮刀装的太硬。
3、印版:〔1〕、印版局部磨损严峻;〔2〕、印版堵塞;〔3〕、印版制作不良。
4、压棍:〔1〕、压棍压力太大;〔2〕、压棍局部有缺陷;〔3〕、压棍硬度不适宜。
5、环境:〔1〕、车间温度太高;〔2〕、对着印版的方向有外来风。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凹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故障,影响印刷质量和工作效率。
下面是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胶辊过磨损胶辊过磨损会导致墨量不稳定,在印刷过程中出现墨色深浅不一的情况。
处理方法是更换新的胶辊,确保其表面光滑。
2.胶辊不均匀磨损胶辊不均匀磨损会导致墨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印刷图案不够清晰。
处理方法是通过精确调整胶辊的位置和轴向,使其均匀磨损。
3.油墨不连续油墨不连续会导致印刷图案有色差或缺墨现象。
处理方法是检查墨盘的墨量,补充油墨或清洁墨盘,以保持墨量稳定。
4.墨色不准确墨色不准确会导致印刷品颜色偏差。
处理方法是调整墨辊和胶辊的间隙,以控制墨色的传递量。
5.凹版压力不均匀凹版压力不均匀会导致印刷图案不清晰或出现模糊现象。
处理方法是检查印刷机的平衡性,调整压力辊和背压辊,以确保凹版压力均匀。
6.凹版转速过快或过慢凹版转速过快或过慢会导致印刷图案模糊或出现缺失。
处理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印刷机的速度,使其与凹版的匹配度最佳。
7.凹版磨损凹版磨损会导致印刷品细节不清晰或产生噪点。
处理方法是定期更换凹版,并及时做好保养工作,延长凹版的使用寿命。
8.印刷雾化印刷雾化会导致文字或图案模糊不清。
处理方法是调整印刷机的湿度和温度,以控制墨水的流动性,减少雾化现象的发生。
9.纸张吸湿纸张吸湿会导致纸张变形,影响印刷质量和注册精度。
处理方法是调整印刷机的湿度和温度,选择合适的纸张,并进行事前处理,防止纸张吸湿。
10.印刷品色差印刷品色差会导致不同批次的印刷品颜色不一致。
处理方法是确保油墨的配比准确,并严格控制墨水的传递量和温度。
11.印刷精度不高印刷精度不高会导致图案偏移或错位。
处理方法是检查印刷机的注册设备,调整凹版和印刷机的位置,确保印刷精度达到要求。
总的来说,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包括更换磨损部件,调整印刷机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油墨的传递量和墨色,以及定期维护保养设备。
凹版油墨的常见印刷故障与处理方法

凹版油墨的常见印刷故障与处理方法1.A53型/A54型油墨再现性差原因:一是油墨的粘度过低导致暗调部位转移性差,甚至层次的反差有减弱的倾向。
二是因塑料不平服或纸张粗糙致使油墨渗透过度,三是油墨的凝胶或油墨体系里的颜料着色力不良导致印刷的墨膜的再现性差。
处理方法:一是在该墨体系里的颜料比例适当大一些或选择着色力高的颜料作为着色剂,二是印刷的(网纹)网穴在制版时浅一点。
三是加大润湿分散剂的比例,以提高其发色力。
四是适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
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当添加抗冻的有机溶剂如丙二醇丁醚等,以避免凝胶而保持该墨的流动性。
五是适当加入非表面活性剂如硬脂酸类,以防油墨印刷后因渗透而影响油墨的光泽特别是转移性能。
2.墨膜出现灰雾及糊版原因:一是水型凹版(A53、A54)油墨高速印刷时(150~300m/min),而产生灰雾或糊版。
这往往是因水墨干性慢,尤其是该墨体系里水型连结料与介质的水或醇、酯类有机溶剂的配方设计不合理,导致其印刷后墨膜表面的无光泽或形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
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成灰雾状。
二是因稀料与油墨溶解性能不好,在加入后导致溶解性差,也有版上干燥的油墨增加了刮刀的阻力或承印物上的纸粉,塑粉混入导致的糊版。
处理方法:一是提高版的精度(通心度)和表面光洁度;二是加大刮刀压力;三是调整好稀释剂与油墨的溶解性。
3.油墨干燥慢原因:一是油墨干燥慢往往是因水的蒸发速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
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率慢引起的,通常也会因粘度过高或版穴深而墨膜过厚或因非吸收性塑料,铝箔等不吸收油墨导致的,二是因完全无风状态下或无烘干设备(包括设施)条件或烘干(包括红外磁波干燥功率小)温度低造成的等等。
处理方法:一是是提高普通的热吹风方式,热滚筒式的温度比溶剂型要高20~30℃;二是由过去的高频介电加热的电磁波频率10~150MHz 改为300~3000MHz的微波加热干燥方式;三是使用预热方式提高包装印刷的纸张或塑料或铝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一、糊版、堵版:故障现象:印刷品图文或小字印不出来,甚至于印品上有一层黑迹,而图案模糊。
原因:1、油墨十燥速度太快,使油墨十结在网纹网穴内。
或者图案网穴早被十结块堵住,新墨上去不能完全复溶,成大面积堆在印品上,涂花图案文字。
2、印刷机速度太慢,刮刀除去非图纹部分油墨后,在到达压印点前,墨己成十固态不转移。
凹印网穴中的墨一般转移率为1/2,也就是说还有1/2留在印版上,油墨粘度大,十得快,油墨转移率下降,最终变成堵版。
3、印版腐蚀得太残或网点不活晰。
凹版腐蚀或电雕达不到要求,深度不够,网穴孔内壁不光滑,呈毛茸茸状态,镀铭乂厚,铭块已填满网穴,抛光不好发生毛刺,都可以促使墨层很快十固,造成堵版。
4、油墨因保管不好而结皮,印刷过程中的灰尘、塑料屑等因静电吸附入墨中,或直接落在印版网穴中,也能造成糊版。
5、印刷过程中停机,残留在版面上的皮膜尚未及时活理,逐渐堆积,将网点糊住。
6、油墨流动性不良,不同种、不相溶的墨掺入,溶剂误用,油墨中溶剂数量少了,造成复溶性差,粘度乂大,不易将非图纹部分刮净,特别是网点边缘残留十结,不断扩展,活洗不及时,致使网点被埋住,造成糊版、堵版。
处理方法:1、根据机器速度,即刮刀刮墨后在压印点所经历的时间,使用溶剂调节其十燥速度,尽量减缓十燥速度。
当油墨十燥速度较快时,可适当提高印刷速度。
2、对墨中混入的渣子、版上的异物要及时活除,对有循环泵的印刷设备,可在出口谿120目的钢丝网过滤。
油墨粘度应根据速度愈快、需要粘度愈低的原则进行调整。
3、为了保证油墨的复溶性,应根据油墨的特性,保证或增加该墨中的溶剂量。
同时,不同溶剂类型、不同用途的油墨不要互掺,防止树脂析出,丧失墨性。
4、发生堵版时应使用溶剂或专用的活洗剂进行活洗,并针对发生堵版的原因加以解决。
印刷车间的温度、湿度要适宜,溶剂的十燥速度也要与印刷速度、印刷环境相适应。
5、刮刀与压印滚筒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短,以防止十燥箱漏出的热风直吹版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凹版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
一、照相凹版油墨概述
照相凹版油墨的粘度比较小,又较稀薄,在储存和静置过程中,由于其
中固体成分的重力关系,总是要发生下沉现象的。
从未搅动的油墨桶的上层倒出的墨,粘度可能低,颜色浓度和遮盖力可能差一些;从其下层取出的墨,粘度就会大一些,颜料对成膜物的比例也会高一些,粘附力将会差一些。
所以,使用前对桶中的油墨要充分搅拌,这一点是不应忽视的,
也是不能不强调的。
首先,为了求得均匀一致,颜色前后一样,粘度前后无悬殊的差别和良好的流动性、使用性,要求在使用前,用清洁的木棒或金属棒,将其搅动。
一般至少须搅动3~5 min,使其上下均匀一致,如油墨储存时间较久,则需要更长的搅动时间。
为使下部沉积悬浮起来,还需比较大的力量。
其次,要查证所用油墨是不是和印刷对象的性质相符。
因为目前凹版
(照相凹版)油墨大体分纸印油墨,塑料薄膜油墨等,不能将印纸用墨拿来印刷塑料薄膜产品。
同时,印纸用油墨又有印一般纸用墨和糖果等食品包装纸墨;印塑料薄膜用油墨又有印聚乙烯薄膜的,印聚丙烯薄膜的,印聚氯乙烯的和供复合印刷的等等。
须分辨清楚。
在查证类型的同时,还有一个调节粘度、干性所用溶剂的问题。
制作照
相凹版油墨时,根据树脂的可溶解性以及防毒害方面的要求所用溶剂是不同的。
如果是苯类型溶剂就可以用甲苯、二甲苯;若是汽油型的,则可以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