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充电电路

合集下载

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锂电池充电电路图锂电池是继镍镉、镍氢电池之后,可充电电池家族中的佼佼者.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 手机、摄录像机、笔记本电脑、无绳电话、电动工具、遥控或电动玩具、照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一、锂电池与镍镉、镍氢可充电池: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石墨晶体,正极通常为二氧化锂。

充电时锂离子由正极向负极运动而嵌入石墨层中。

放电时,锂离子从石墨晶体内负极表面脱离移向正极。

所以,在该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总是以锂离子形态出现,而不是以金属锂的形态出现。

因而这种电池叫做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

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无污染、单节电压高、自放电率低、电池循环次数多等优点,但价格较贵。

镍镉电池因容量低,自放电严重,且对环境有污染,正逐步被淘汰。

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且不污染环境,但单体电压只有1.2V,因而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

二、锂电池的特点:1、具有更高的重量能量比、体积能量比;2、电压高,单节锂电池电压为3.6V,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3、自放电小可长时间存放,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4、无记忆效应。

锂电池不存在镍镉电池的所谓记忆效应,所以锂电池充电前无需放电;5、寿命长。

正常工作条件下,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远大于500次;6、可以快速充电。

锂电池通常可以采用0.5~1倍容量的电流充电,使充电时间缩短至1~2小时;7、可以随意并联使用;8、由于电池中不含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无污染,是当代最先进的绿色电池;9、成本高。

与其它可充电池相比,锂电池价格较贵。

三、锂电池的内部结构:锂电池通常有两种外型:圆柱型和长方型。

电池内部采用螺旋绕制结构,用一种非常精细而渗透性很强的聚乙烯薄膜隔离材料在正、负极间间隔而成。

正极包括由锂和二氧化钴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及由铝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

负极由片状碳材料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和铜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组成。

电池内充有有机电解质溶液。

3842充电器电路图大全(UC3842lm324KA3842充电器电路详解)

3842充电器电路图大全(UC3842lm324KA3842充电器电路详解)

3842充电器电路图大全(UC3842lm324KA3842充电器电路详解)3842充电器电路图(一)UC3842组成的充电器电路图1中C1、V1~V4、C2组成滤波整流电路,变压器T为高频变压器,V5、R2、C11组成功率开关管V7的保护电路,NF为供给IC 电源的绕组。

单端输出IC为UC3842,其8脚输出5V基准电压,2脚为反相输入,1脚为放大器输出,4脚为振荡电容C9、电阻R7输入端,5脚为接地端,3脚为过流保护端,6脚为调宽单脉冲输出端,7脚为电源输入端。

R6、C7组成负反馈,IC启动瞬间由R1供给启动电压,电路启动后由NF产生电势经V6、C4、C5整流滤波后供给IC工作电压。

R12为过流保护取样电阻,V8、C3组成反激整流滤波输出电路。

R13为内负载,V9~V12及R14~R19组成发光管显示电路。

图1中V5、V6选用FR107,V8选用FR154,V7选用K792。

3842充电器电路图(二)uc3842lm324充电器电路电路利用开关电源充电,以减小充电器的重量和体积。

本充电器电路的正常充电电流为250MA,涓流充电电流为200MA。

3842充电器电路图(三)基于KA3842的电动车充电器电路图常用电动车充电器根据电路结构,有一款是以KA3842驱动场效应管的单管开关电源,配合LM358双运放来实现三阶段充电方式。

原理如下:220v交流电经T0双向滤波抑制干扰,D1整流为脉动直流,再经C11滤波形成稳定的300V左右的直流电。

U1为KA3842脉宽调制集成电路。

其5脚为电源负极,7脚为电源正极,6脚为脉冲输出直接驱动场效应管Q1(K1358)3脚为最大电流限制,调整R25(2.5欧姆)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的最大电流。

2脚为电压反馈,可以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电压。

4脚外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T1为高频脉冲变压器,其作用有三个。

第一是把高压脉冲将压为低压脉冲。

第二是起到隔离高压的作用,以防触电。

各种锂电池充电电路设计

各种锂电池充电电路设计

六、简易充电电路:现在有不少商家出售不带充电板的单节锂电池。

其性能优越,价格低廉,可用于自制产品及锂电池组的维修代换,因而深受广大电子爱好者喜爱。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照图二制作一块充电板。

其原理是:采用恒定电压给电池充电,确保不会过充。

输入直流电压高于所充电池电压3伏即可。

R1、Q1、W1、TL431组成精密可调稳压电路,Q2、W2、R2构成可调恒流电路,Q3、R3、R4、R5、LED为充电指示电路。

随着被充电池电压的上升,充电电流将逐渐减小,待电池充满后R4上的压降将降低,从而使Q3截止, LED将熄灭,为保证电池能够充足,请在指示灯熄灭后继续充1—2小时。

使用时请给Q2、Q3装上合适的散热器。

本电路的优点是:制作简单,元器件易购,充电安全,显示直观,并且不会损坏电池.通过改变W1可以对多节串联锂电池充电,改变W2可以对充电电流进行大范围调节。

缺点是:无过放电控制电路。

图三是该充电板的印制板图(从元件面看的透视图)。

概述PT6102 是一款高度集成的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器,较少的外部元件数目使得它非常适合于便携式应用。

内部集成功率管,不需要外部检测电阻和防倒灌二极管。

充电电流通过外部电阻进行设置,充电结束电压固定在4.2V。

热反馈可以自动调节充电电流,可以在大功率或高环境温度下对芯片加以保护PT6102 分三个阶段对电流进行充电:当电池电压低于2.9V 时是涓流充电,当电池电压大于2.9V 时是恒流充电,并且涓流充电电流是恒流充电电流的1/10,当电池电压到4.2V 时进行恒压充电,在恒压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逐渐减少,当减少到恒流充电电流的1/10 时,结束充电过程。

特点可以用 USB 端口直接对单节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最大可以到 800mA不需要外部功率管,检测电阻和防倒灌二极管涓流、恒流、恒压三阶段,并有热调节功能,可以在无过热的情况下最大化充电电流精度达±1%的4.2V 充电电压SOT23-5 和ESOP8 封装TP4057简介:TP4057是上海霖叶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单节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输入电压为4V ~ 9V,典型值为5V,可改变TP4057的6脚电阻来控制充电电流,计算公式为RPROG =1000/IBAT(当IBAT <300毫安时)、RPROG =1300/IBAT -1000(当IBAT>300毫安时),调节范围100 ~ 500毫安,截止充电电压4.2V,外围简单,无须外接开关管,具有充电指示和充满指示、防电池反接、电源欠压保护等功能。

简单可控硅充电机制作四款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详解

简单可控硅充电机制作四款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详解

简单可控硅充电机制作四款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详解在现代社会中,电器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充电器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

然而,不合格的充电器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使用不当可能会损坏电器,因此对于充电器的制作,我们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是充电器制作中常用的一种电路,本文将会介绍四款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的详细制作过程。

一、单管稳压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单管稳压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如下:+---------------------+| |R1 || |+---+ / +------+ /| | \\ | | \\ E1| |_ |/---+ | / MOC3063AC | --/\\/\\/----|VO_____| \\| _|_ |\\---+ | || | | | | | |+---+ C1 | +------+ || |+---------------------+其中,元器件描述如下:•R1:2.2 kΩ 横向,1/4W 金属膜电阻•C1:0.1 μF,250V 陶瓷电容器•MOC3063: 隔离型三端高速可控硅输出光耦,用于隔离控制电路和功率电路。

•VO:触发电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制作单管稳压可控硅充电机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电阻R1的阻值需根据电源电压和电路电流进行选择,保证可控硅的正向电流灭火电流不小于电路电流(额定载流量);•需要进行触发电流的选择,尽可能使得触发性能优良,可以选择超过5 mA的稳定电流源。

二、双晶体双向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双晶体双向可控硅充电机电路图如下:+--------------+/ | \\/ *T1 (2N6661) \\/ ,--C1 | C2 --. \\+--|_ / | ,--|+CD---+| | |/ R1 +----|>| (_) | __Load__ +--VAL (AC)--|--+--+-----------<| ( ) +--|______| | | +-------------|<-|+CD---+| \\ || \\ |\\ / / _ \\ R2\\ / --- | /\\/\\/\\/\\----|>| -------+vo DC+\\__________/ |/ |_____ __|______|其中,元器件描述如下:•T1:2N6661 双向隔离型可控硅•R1:2KΩ,1/4W 金属膜电阻•R2:1KΩ,1/2W 碳膜电阻•C1:0.15 μF, 630 版电解电容•C2:0.1 μF, 630 版陶瓷电容在制作双晶体双向可控硅充电机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稳压电源的稳定性,否则会影响充电器的充电效果。

几种充电手电筒电路图及维修

几种充电手电筒电路图及维修

这是一张充电手电筒的电路图,R1和LED串联接220V输入端,是作充电指示;C1是充电限流容抗,680n相当于4.65K的阻值;充电电流约等于220V/4.65K=47mA;同电容并联的电阻R1是电容放电电阻当不充电时,电容上的存电经R1放掉;图中的四个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将充电时的47mA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再经图中的D1向电池充电。

这是一种用电流源充电的方法,他不能计算充电电压的值,所以不必计算充电电压。

福建省柘荣县华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追问1,R1同LED构成一回路。

已知:LED工作电流在10~20MA,那么所串入的电阻值R1=U/I=240V/0.002A=120K。

另也有介绍点亮LED只需5MA就足够,这里暂且不讨论是否完全合理,只需先讨论理论上之计算。

2, C1在电路中的容抗Xc为:Xc=1 /(2 πf C)= 1/(2*3.14*50*680*10-9)= 4.68K 流过C1的充电电流(Ic)为:Ic = U / Xc = 220 V/ 4.68K = 47mA。

但泄电电阻值又是如何确定的?不加行么?3,那在桥堆上输入什么值?输出什么值?回答1、2mA已经可以点亮;2、泄电电阻值,是按RC时间值确定,一般为40ms以上就行。

3、桥堆输入的是交流电,输出的是直流电,对于电流源不计电压值只计电流值。

追问1,为什么并电阻?当在正弦波峰值不工作时,其电容电荷将无法释放而造成危险,故需并一电阻2,并多大电阻?根据电容释放曲线,当T=0.5时可释放最多60.7%,据R=T/C=735K(经验值500K~2M)3,你说的40ms?我又算不出来了,50HZ的1周期为0.02S4,桥堆规格出处:每个管只在半波导通,实际电流是负载电流的的一半。

但选择要有余量么以防电容滤波有电流冲击。

1A1000V足够,但整流出来的直流电压/电流会是多少?算个估计数也好啊回答1、正确2、T是根据一个动作所要的时间,你可以认为是0.5秒,也可以短点,这不一定要凭经验值。

电源快速充电电路图集锦

电源快速充电电路图集锦

电源快速充电电路图集锦TOP1 简易快速充电电源模块电路模块采用NEC upd78F0547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键盘来设置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并可由液晶显示器显示输出的电压、电流值。

主电路采用运放LM324和达林顿管组成调节电路,电路设计合理,编程正确。

除了完成题目要求外,电路设计了步进设置功能,可设置不同的恒流和稳压值。

恒流、恒压充电电路:这部分电路是整个电路的核心部分,主要由D/A转换电路,恒流、恒压调整电路,检测电路组成。

控制电路输送来的数字信号由D/A转换电路IC205转换成模拟信号作为基准电压,然后送到电压比较器IC201的正输入端。

输出端取样电阻上取得取样电压信号送到电压比较器IC201的负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比较,比较结果由IC201的输出端反馈到T202,控制T202的导通状态。

由D201、D202、R201、T203组成一个恒流源A,恒流值I=2Ud-Ube/R201 。

T202的导通状态影响着对恒流源A的吸收电流,从而改变恒流源A对调整管T201基极的驱动电流,稳定调整管T201的输出值。

为减小输出纹波,调整管T201使用达林顿三极管。

调整管T201基极电流由一恒流源提供,进一步减小电源电压波动对调整管T201带来的影响。

电路采用悬浮驱动。

电位器W103以及单片机(内含A/D转换)组成电压检测电路。

W103将输出电压的取样信号送单片机内部的A/D 电路进行转换,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由单片机处理,并由LCD显示器显示测量值。

取样电阻R202、IC202以及单片机(内含A/D转换)组成电流检测电路。

取样电阻R202上的取样信号送IC202处理、送单片机内部的A/D电路进行转换,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由单片机处理,并由LCD显示器显示测量值。

图2.1 恒流、恒压充电电路原理图图2.2 D/A转换电路原理图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主要由NEC upd78F0547单片机及外围电路、键盘电路等组成。

交流充电桩电路简介

交流充电桩电路简介

交流充电桩电路简介交流充电桩电路简介1、系统组成本型交流充电桩基本由①交流充电主回路、②报警检测与控制电路、③弱电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如下图:2、交流充电主回路充电主回路电源由铜排煨制的端⼦接⼊,经带漏电保护功能的S1总开关到⽤作电流限制功能的S2开关再到⽤作控制充/停的SM 交流接触器最后⾄充电插座。

2.1、S1作⽤简介:S1作为交流充电主回路的总开关,选⽤具有漏电⾃动断开保护功能(剩余电流保护)的空⽓断路器。

作为主回路上级开关在⼀般的过流故障时不希望该开关断开,故选择额定电流156%的电流(50A )。

30mA 的剩余电流保护功能提供整个回路的⽤电安全。

由于漏电保护功能的重要性,在弱电控制功能中增加了模拟测试该功能的电路,同时该模拟测试操作亦作为⾮常紧急(如:接触器出现粘连使检测状态逻辑⽭盾需要强迫断电,或其他恶性故障时需要强迫断电的)断电使⽤。

辅助接点提⽔状态供该开关动作的报警信息。

2.2、S2作⽤简介:S2是作为纯硬件过流实时保护元件使⽤的,为保证充电系统的稳定与可靠该开关的电流值不宜选择的过⼩、该开关主要应对故障性浪涌或短路以保证电路分断的实时性。

在回路出现⼩于125%过流时由弱电系统读取电能表的电流值发出过流报警或断开接触器(由于通讯、判断、执⾏会有⼀定的延时,故只限制在回路允许的范围内使⽤),当回路出现⼤于125%过流或短路的⼤电流过载时该开关可以实时分断故障,并由辅助接点提供该故障的报警信息。

2.3、SM与急停按钮的作⽤简介:SM是作为控制充电/停⽌的可控开关使⽤的,它由弱电系统控制并对其动作状态(辅助接点)进⾏检测。

急停按钮⼀组接点串联在接触器线圈控制回路中,可越过弱电控制直接分断电源,另⼀组接点为系统提供该按钮的状态信息。

2.4、充电插座:使⽤符合国标的插座是安全的保障,该插座和插头的配合时有⼀个机械锁扣可防⽌意外拔出。

符合国标的连接导引可控制在桩与车没有完全连接好、接触不良、意外脱离时能及时断开电源。

(完整版)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完整版)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锂电池充电电路图锂电池是继镍镉、镍氢电池之后,可充电电池家族中的佼佼者.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摄录像机、笔记本电脑、无绳电话、电动工具、遥控或电动玩具、照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一、锂电池与镍镉、镍氢可充电池: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石墨晶体,正极通常为二氧化锂。

充电时锂离子由正极向负极运动而嵌入石墨层中。

放电时,锂离子从石墨晶体内负极表面脱离移向正极。

所以,在该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总是以锂离子形态出现,而不是以金属锂的形态出现.因而这种电池叫做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

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无污染、单节电压高、自放电率低、电池循环次数多等优点,但价格较贵。

镍镉电池因容量低,自放电严重,且对环境有污染,正逐步被淘汰。

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且不污染环境,但单体电压只有1.2V,因而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二、锂电池的特点:1、具有更高的重量能量比、体积能量比;2、电压高,单节锂电池电压为3。

6V,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3、自放电小可长时间存放,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4、无记忆效应.锂电池不存在镍镉电池的所谓记忆效应,所以锂电池充电前无需放电;5、寿命长。

正常工作条件下,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远大于500次;6、可以快速充电。

锂电池通常可以采用0.5~1倍容量的电流充电,使充电时间缩短至1~2小时;7、可以随意并联使用;8、由于电池中不含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无污染,是当代最先进的绿色电池;9、成本高.与其它可充电池相比,锂电池价格较贵.三、锂电池的内部结构:锂电池通常有两种外型:圆柱型和长方型.电池内部采用螺旋绕制结构,用一种非常精细而渗透性很强的聚乙烯薄膜隔离材料在正、负极间间隔而成。

正极包括由锂和二氧化钴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及由铝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

负极由片状碳材料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和铜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组成.电池内充有有机电解质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v电瓶多功能充电器电路图“千里眼”充电器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单向晶闸管VS1为电瓶GB的充电电流管,VS2为电瓶充电时作切断充电电流之用。

当接通电源充电时,继电器K动作,触点3与触点2接通,VS1的触发端从R1和VD4取得触发电压而导通,整流电流通过VS1向电瓶GB充电。

当电瓶GB充电到设定的电压时(例如7.2V),VS2导通,导致VS1触发端A点电位大大低于VS2的阴极电位,VS1截止,电瓶GB 停止充电。

发光管LED作充电显示用,电瓶充电停止、VS2导通时,LED熄灭。

6V指示灯HL作~220V停电指示用。

四路单节电池独立充电全自动充电器电路图采用10小时恒流充电,使用较为方便,电路如图所示。

市电经变压器T次级降压后,一路由VD1整流,R1、C1滤波,VD4稳压后,经R2、C2二次滤波输出4.6V稳定电压,供四路控制电路用;另一路由VD2整流后提供四路半波脉冲电流供充电用。

图中只画出其中一路控制电路,其余三路均相同。

控制集成块用四比较器LM339,其同相输入端为1.46V的稳定电压,它是由R3、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LED1上得到的1.9V稳定电压经R4、R5分压通过R12提供的;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反映的是被充电电池的变化电压,由于比较器输入端不消耗电流,因此R9、R12上无压降,比较器能够真实地反映被比较电压的大小。

当被充电电池电压较低时,同相输入端电位高,控制V1管导通,形成充电回路。

同时充电指示发光二极管LED2点亮;当被充电电池电压达到1.46V时,比较器输出低电位,V1截止,充电回路切断,此时电池电压开始回落,由于有VD3、R11支路的影响,比较器有一定的回差,这样可以避免比较器出现振荡状态。

只有电池电压回落较大时,比较器才又输出高电位使V1导通,恢复充电。

这样电池处于间歇充电状态,LED2出现闪烁,随着被充电电池电量的增加,间歇时间越来越长,LED2闪烁的频率越来越低,最后保持在长时间熄灭状态时表示电量已充足。

R10为比较器输出负载电阻。

R8可防止电池接触不良时出现失控状态。

R4可调整四路比较器的比较电压阈值,也可根据被充电电池的新旧程度自行微调。

充电电流随充电电压的升高而减小,实测最大为110mA,电流大小可通过改变R6来微调。

自动并联充电器电路图T2、T4、T6、T8及相关元件构成恒流电路,充电电流设置为50mA、120mA两挡。

开关K闭合时充电电流为50mA;当K断开时,充电电流为120mA。

三极管T1、T3、T5、T7及相关元件构成充电状态检测电路。

电位器W用于设置充满电压。

充满电后,电池进入涓流维持状态。

通过电阻R4、R7、R10、R13设置涓流为9mA 左右。

自动断电的镍镉电池充电器电路图本电路采用简单的定时器,充电时四只容量各为500mA的镍镉电池接成串联形式。

电池以50mA的恒定电流充电15小时后,电路自动切断,充电停止。

电路采用555作为时钟电路,它产生6秒周期的方波用来触发IC2,IC2接成8192:1的分频器。

充电时,晶体管T1导通,使继电器RL1吸合,LED发光表示充电正在进行。

在555送入IC2到8192时钟脉冲后,IC2的3脚变为高电位,T1截止,RL1释放,电路停止充电。

开始充电时按下开关S1,使继电器自动吸合,充电直到预定时间为止。

本文介绍的电池充电器一端接稳压电源,一端接被充电电池,可对电池进行脉动恒流充电。

它具有电池电压充到设定值时自动停充的功能。

根据稳压电源的电压,可充1~10节电池。

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A、B两点间接稳压电源,A点接正极,B点接负伤极。

IC1与外围电路构成比较器。

IC2与外围电路构成矩形波发生器。

三极管VT与外围电路构成恒流源。

当R7为10欧时,充电电流为60mA。

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其两端电压很低,IC1输出低电平,IC2振荡,输出100Hz左右的矩形波,经三极管VT输出,对电池进行脉动恒流充电。

当电池两端电压达到预定值时,IC1输出高电平,IC2停止振荡并输出高电平,VT截止,停止充电。

LED1为充电指示,LED2为停充指示。

调整R10用以设定停止充电时电池两端的电压值。

IC1与IC2为LF353,VD1~VD4为1N4148.这款可自制的充电器每次充1节BP机专用充电电池,能自动断电,使用方便,安全节能。

工作原理整个电路由整流滤波、恒流充电、定时控制电路组成。

由于定时器精度要求不高,因而可使用简单的整流电路。

充电部分采用恒流充电,电路简洁且效果较好。

定时部分采用复合管工作方式。

按下S时(S-1、S-2同时接通),220V交流电经T、VD1~VD4、C1降压、整流、滤波后得到12V直流电压。

12V直流电压为VD5、R1及LED提供充电电压的同时,经S-2对C2充电,经R2、R3使VT1、VT2导通,K得电工作,K-1吸合。

此时释放S(S-1、S-2断开)。

由于C2的放电作用,使得VT1、VT2仍处于导通状态。

C2放电完毕,VT1、VT2、K停止工作,K-1断开,整个电路停止工作。

VD5用于防止充电电池反向放电。

LED用于电路工作及充电指示。

R2用于定时调节,调节范围是10~16h。

VD6用于对VT1、VT2的保护。

电路制作及元器件选择为了便于安装,T用小型电源变压器。

R1为充电限流电阻,当使用5号充电电池时,R1取90欧;当用7号充电电池时,R1取120欧。

VT1、VT2也可用90系列三极管。

K用小型12V继电器。

S用双刀自复位按钮开关,可将普通双刀自锁电源开关的自锁部分去掉后使用。

运算放大器和达林顿晶体管的恒流源电路图电路由于采用达林顿晶体管BSY86后输出电流较大。

输出电流最大值由电阻R=150欧限制,输出电流的大小由电位器RP1调节,并且与负载电阻Rl无关而保持常数。

图中电位器RP1采用10k欧,电流可在5uA~40mA范围内调节。

运算放大器输入端A、B、C三点所围部分可用电位器RP1代替,此时BSY86的发射极电位可通过RP2调整到对地-0.6V,电位器滑动触点对稳压管正端电位为-12V,于是电阻R和电位器RP1可以取消。

并联自动充电器电路图许多充电器都采用串联充电方式,这类充电器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必须保证各节电池的放电状态一致,即保证各节电池的残留电量相当,否则会出现有些电池还未充满,有些电池已过充的现象。

由此,这是一简洁的并联自动充电器,经使用半年,效果良好,在此提供给有趣的读者参考。

此充电器采用普通元器件制作,原理如图。

充电器具有恒流充电、充满电后自动切换为涓流充电、充电电流可选择等特点。

三极管VT2、VT4、VT6、VT8及其相关元件构成恒流电路。

充电电流设置为50mA、120mA两挡;当开关S闭合时,充电电流为50mA;当S断开时,充电电流为120mA。

三极管VT1、VT3、VT5、VT7及其相关元件构成充满状态监测电路。

电位器RP用于设置充满电压,对于镍镉电池,设为2.05V~2.1V之间。

电池充满电压的设置,也可通过放入刚充满的电池来进行。

方法是:放入电池,闭合开关S,调节RP,使指示灯LED1~LED4亮,让电池再充电2~3分钟,然后调节RP,使指示灯刚灭即可。

充满电后,电池进入涓流维持状态,通过电阻R4、R7、R10、R13,设置涓流为9mA左右。

恒流、恒压两功能充电器电路图普通充电器一般为恒流或恒压单一功能。

用恒流充电以时间来控制通、断电,易造成充不足或过充电;而用恒压充电,当开始充电时,由于电池电压比较低,充电电流过大会对电池有害。

此恒流-恒压充电器对两者取长补短,开始时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升到某一值时变为恒压充电。

如图电路,开始充电时电池电压较低,不能使VS导通,LM317接成恒流充电形式,充电电流I=1.25/R。

充电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压上升到某一值时,VS 导通,LM317 1脚通过RP1和VS接地,此时变成恒压充电,充电电压U=1.25[1+(R2/R1)-0.7],式中R2--RP1取值,R1--RP1取值。

充电电流若很大,可在VD2上并联二极管。

R承受功率W》1.6/R。

VS尽量选用导通电阻小的单向晶闸管。

使用时选择R阻值,从而确定恒流充电电流,然后调RP1得恒压充电电压,最后调RP2,使VS导通时电池电压应比充电电压低0.2V左右。

3.0A-1.5A电流可调充电器电路图此充电器可对电池或电瓶充电,电池或电瓶充满电时会自动停止充电,恒流充电从0~1.5A连续可调,停止充电时,阈值电压从0~15V连续可调。

工作原理电路如图所示。

当A、B之间接入电压不足的电池或电瓶时,RP1滑动端的分压值不能使VT5导通,VT4导通,电阻R9呈正偏使VT3、VT2、VT1导通,VD6亮,处于充电状态。

调节RP2滑动端可改变充电电流的大小。

随着电池或电瓶两端电压逐渐上升至一定值即充满电时,RP1滑动端的分压值使VT5导通,VT4截止,VT3、VT2、VT1也截止,VD6熄灭,指示充电结束。

VT1管通过S2设立三只不同阻值的发射极电阻,是为了改善不同电流时的电压反馈量,提高恒流的稳定性。

R3、R2、R1是电流挡切换电阻,切换电流分别是0~150mA、150mA~750mA、750mA~1500mA。

元器件选择R3、R2、R1分别用0.5W、2W、3W的电阻,VT1管的B>40,VT2~VT4管的B>100.调试方法将RP1滑动端调至电源正端,把470k欧电位器接至R10的位置上,调节电位器使R6两端电压为6V,取下电位器,接上同一阻值的固定电阻。

用20W/8欧电阻接在A、B之间,将RP1滑动端调至靠近R5一端,再调节RP2使R1电压从0V增加至1.5V,其充电电流I=U1/R1,记下RP2刻度,以备后用。

然后取下电阻,用一台可调稳压电源接在A、B之间,调稳压电源分别至所设定的电压,同时调节RP1使VD6刚好熄灭,记下RP1刻度,以备后用。

碱性锌锰电池充满电时电压为1.7V~1.8V,镍镉电池充满时电压为1.4V~1.55V,6V电瓶充满电时为7.22V~7.38V,12V电瓶充满电时为14.64V~14.76V。

大功率可调充电器电路图充电装置原理电路图所示,最大输出电流为20A,最高充电电压为80V.它可以从0V起进行调节,因此能对各种规格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还可以对相同规格的蓄电池组或串联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如最多可对5只串联的12V蓄电池同时进行充电。

对串联蓄电池充电,可缩短连线长度,减少线损,连接方便,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从图中可知,变压器T为双基极管V1提供工作电压,双基极管V1及相应外围元件组成一个振荡器,振荡频率可由RP1、RP2控制。

在本电路中,RP1、RP2取值相差较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RP2可起粗调作用,RP1起细调作用,这对单个电池充电时尤为重要,可避免损坏蓄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