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点与沸点
熔点与沸点

概念1.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温度高于熔点,物质呈液态;温度低于熔点,物质呈固态;温度等于熔点,物质呈固态、呈液态或呈固态与液态共存。
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2.沸点:所有液体在沸腾时温度都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液体达到沸点后,若要保持沸腾必须继续加热.同种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强的影响,通常所说的水的沸点是100℃,是指在1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3.晶体: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
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
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4.非晶体: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经典例题:把盛有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在烧杯中的冰块未完全熔化之前试管中的冰块能否完全熔化?[解析]:冰是晶体。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吸热。
烧杯中碎冰在加热时会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可熔化过程中温度维持0o C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在温度低于0o C时可以从烧杯里的冰水混合物中吸热,但内外温度相等都是0o C时,试管中的冰不能再从烧杯吸热,不满足晶体熔化条件。
答案: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不能吸热不熔化烧杯试管中装有水,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解析]:液体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烧杯中的水吸热升温最终达到沸点并沸腾。
可试管中的水只能从烧杯中的水吸热,当其温度达到沸点时内外温度相等,不能继续吸热不沸腾。
答案: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沸腾。
物态变化知识总结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2-4班姓名:王佳琦学号12402010411 指导教师:张老师杨老师日期:2013年9月28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操作方法2.了解熔点测定和沸点测定的意义二、实验原理1.熔点1.熔点: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
2.熔距:被加热的纯固体化合物从始熔至全熔(称熔程)的温度变化范围是熔距。
不超过0.5~1℃。
3.毛细管熔点法2.沸点1.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态内部逸出(称沸腾),此时的温度是液态的沸点。
2.在一定压力下,凡纯净化合物,必有一固定沸点。
3.微量法三、主要试剂及仪器1.主要试剂:苯甲酸,尿素,未知液,无水乙醇,环己醇,石蜡油。
2.仪器:毛细管,b形管,100℃和200℃温度计,酒精灯,铁架,玻璃管。
五、实验数据1.熔点的测定2.沸点的测定六、实验注意事项1.样品的填装必须紧密结实。
2.石蜡油不能过满,防止膨胀时进入待测物。
3.控制升温速度。
4.测沸点时要慢慢加热。
5.测沸点时液体不能太少,防止气化。
七、思考及讨论1.本实验样品装的不严实会影响实验,所以需要多次轻弹毛细管。
2.尽可能的让样品变成粉末状,便于装样。
3.样品不能加的过多造成实验浪费。
4.沸点测定时,当有大量气泡持续出现时,需停止加热,观察现象。
有机化学(医学专业)熔点与沸点

凝固点是物质的液相和固相建立平衡的温度。达到
凝固点时,液、固两相的蒸气压必定相等,否则两相 不能共存。
其原理与沸点升高的原理相同!
固体:熔点 液体:凝固点(冰点) 熔点和熔程熔点与
沸
点
沸点是指液体(纯液体或溶)的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如果
未指明外界压力,可认为外界压力为1个大气压。
因此:对于难挥发溶质的溶液,由于蒸气压下降,要使溶液蒸气压达到
外界压力,就得使其温度超过纯溶剂的沸点,所以这类溶液的沸点总是比 纯溶剂的沸点高,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结论:
溶液的沸点是不断变动的! 在沸腾过程中,溶剂不断蒸发,溶液浓度逐渐增大, 其蒸汽压不断降低,沸点也越来越高,直至达到饱 和溶液为止。这是溶剂继续蒸发的结果,造成溶质 析出,溶液浓度不再变化,蒸汽压也不变,此时的 沸点才恒定。因此某一浓度溶液的沸点,是指此溶 液刚开始沸腾时的温度。《沸点距》
溶液沸点升高的根本原因是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 蒸汽压下降的程度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因此溶液 的沸点升高程度也只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与难挥 发非电解质溶质的本性无关。
过 热 液 体
水壶烧水的时候,壶壁或者壶底会出现一些小气泡,小气泡与 周围的液体进行汽化反应,以它为中心,会发生沸腾现象,我 们把这些气泡也可以称之为汽化核。水在对流传热中的沸点是 100℃,但如果拿进微波炉加热温度会远远大于100℃而水还没 蒸发。由于用微波炉加热的水中,缺少沸腾的第二个条件,气 化核,容易达到甚至超过沸点却不沸腾的过热液体,当这个时 候将小颗粒(咖啡粉等)投入到过热液体时,它们(咖啡粉等 小颗粒)诱导了气化核的产生,形成瞬间爆沸的现象。
微量法测定熔点和沸点

实验项目名称:微量法熔沸点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及沸点测定的意义;2.掌握熔点及沸点测定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基本原理(或主、副反应式)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温度不超过0.5-1摄氏度。
沸点即化合物受热时其蒸汽压升高,当达到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液体开始沸腾,此时液体的温度即是沸点,物质的沸点与外界大气压的改变成正比。
熔点和沸点都是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常数,有一定实际意义。
三、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列举实验所涉及的主要物质与试剂需要的物理常数就可以)四、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乙酰苯胺,苯甲酸和乙酰苯胺混合物,纯净水,液体规格用量一般是在5—10ml 左右,固体药品只需填满试管底部。
五、实验装置图(这部分请画在实验预习本上)见预习报告的图示六、实验简单操作步骤1熔点管的制备(毛细管一端用小火封闭,直至毛细管封闭端的内径有两条细线相交或无毛的现象)——2试样的装入(填满底部即可)——3熔点的测定(小火缓慢加热,记录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塌落并有液体产生时和固体完全消失时的温度)——4沸点的测定(放入水浴中进行加热,在到达液体的沸点时,将有大量气泡快速逸出,停止加热,使浴温自行下降,当气泡不再冒出而液体刚要进入毛细管的瞬间,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5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七、注意事项1、拉伸毛细管时,玻璃管必须均匀加热,并注意使端头封闭,以防影响测定。
2、样品的填装必须紧密结实,高度约2—3mm.3、熔点测定时,注意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b形管上下两叉口之间。
4、控制升温速度,并记录样品熔点范围。
5、微量法测定沸点应注意加热不能过快,被测液体不能太少,以防液体全部汽化。
判断何时为样品的沸点,并正确记录。
姓名: 班级: 日期:。
测熔点及沸点

紀錄待測物開始熔時的溫度 T1℃;完全熔化時的溫度 T2℃ 熔點(m.p)=T1~T2℃
b 型管熔點測定裝置
微量沸點測定裝置
2熔點測定機 取一隻一端封口,一端開口的毛細管 ↓
將待測物磨成細小粉狀 ↓
將待測物填入毛細管內,約 0.2~0.3 公分(需堆積密實,可將毛細管 至入滴定管上方以自由落體方式往下掉落) ↓
2、沸點: 1液體的分子,即使在較低的溫度下,也可以從其表面逸入空間 成為氣體分子 (此為蒸發) ,氣體分子同時也不斷地重新凝聚為液體。 在一定的溫度下,某一液體和它的蒸氣只能在一定壓力之下呈平衡狀 態,這一特定的壓力叫做該液體的蒸氣壓力。各種純淨化合物在一定 溫度下,不論其體積大小都有一定蒸氣壓力,並且蒸氣壓力隨溫度的 升高而增加。當蒸氣壓力增加到等於作用於液體的外界壓力時,液體 即開始沸騰,此時的溫度即為該液體的沸點。所以液體的沸點隨外界 大氣壓力而改變。當液體中溶入其他物質時,無論這溶質是固體、液 體或氣體,亦無論其揮發性的大小,溶劑的蒸氣壓總是降低,而形成 的溶液的沸點則與溶質的性質有關(依數性質) 。 2在一定的壓力下,純淨的化合物,必定有一固定的沸點,因此 一般可以利用測定化合物的沸點來鑑別某一化合物是否純淨,但如我 們所知的,具有固定的沸點的液體不一定均為純淨的化合物,如共沸
3極性↑或形狀(直鏈型或愈平面) ;沸點↑ (2)熔點高低比較: 2電子數↑;熔點↑ 1氫鍵↑;熔點↑
3對稱↑;熔點↑
四、實驗步驟:
1、測熔點: 1b 型管 取一隻一端封口,一端開口的毛細管 ↓ ↓
將待測物磨成細小粉狀
將待測物填入毛細管內,約 0.2~0.3 公分(需堆積密實,可將毛細管 置入滴定管上方以自由落體方式往下掉落) ↓
混合物:95.6﹪乙醇(bp=78℃)與 4.4﹪水(bp=100℃) ,共沸點為 70.3℃。共沸混合物在氣相中的組成份與液相相同, 共沸混合物在氣相中的組成份與液相相同,所以無法以蒸餾 或分餾的方法將它們分離。 3、影響沸點因素之探討:沸點高低決定於--氫鍵與凡得瓦力 【1】氫鍵:氫鍵數越多沸點愈高 【2】凡得瓦力: (1)倫敦力(分散力) :誘導偶極與誘導偶極之作用 (A)由來:當分子內各原子之鍵結量皆已滿足,則彼此靠近時 由於瞬時電子雲之破壞,造成之結合力。 (B)大小決定因素: 1電子數目(分子量) :電子數目愈大(分子量愈大) ,分散 力愈大,沸點愈高。 2分子形狀:電子數及分子大小接近之分子 (如同分異構物) 接觸效果較佳之形狀分散力較強 (直鏈型較佳或愈平面效 果愈好) ,沸點愈高。 (2)偶極-偶極作用: (A)此作用力存在於極性分子間,如果正端靠近負端時作用力 最強。 (B)分散力接近時,其偶極-偶極吸引力有較強的引力。 (3) 偶極-誘導偶極力:當極性分子接近非極性分子造成之引力。 4、影響熔點因素之探討 (1)分子間引力愈大,晶格維繫力量愈強,熔點愈高。 (2)較對稱的分子,晶格不易扭曲而瓦解,熔點愈高。 5、總結: (1)沸點高低比較: 2電子數↑;沸點↑ 1氫鍵↑;沸點↑
闪点,熔点,沸点

闪点,熔点,沸点【最新版】目录1.物质的相态变化2.闪点、熔点与沸点的定义3.闪点、熔点与沸点之间的关系4.闪点、熔点与沸点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正文物质的相态变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冰融化成水,水沸腾变成蒸汽等。
这些相态变化背后,涉及到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如闪点、熔点和沸点。
闪点,指的是液体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释放出的蒸汽足以形成可燃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简单来说,就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点燃的最低温度。
熔点,是指固体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变为液体的温度。
这是固体与液体的分界点。
沸点,则是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1 个大气压,即 101.3 千帕斯卡),变为气体的温度。
这是液体与气体的分界点。
闪点、熔点和沸点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以水为例,水的熔点是 0 摄氏度,沸点是 100 摄氏度。
当水的温度低于 0 摄氏度时,水呈固态,即冰。
当温度上升到 0 摄氏度,冰开始融化,此时水为液态。
当温度继续上升到 100 摄氏度,水开始沸腾,变为蒸汽,即水蒸气。
在 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摄氏度。
如果大气压力增加,水的沸点会升高;反之,如果大气压力降低,水的沸点会降低。
闪点、熔点与沸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使用和储存化学品、油品等物质时,需要了解这些物质的闪点、熔点和沸点,以确保安全。
在烹饪中,食物的加热也需要掌握好温度,以保持食物的口感和营养。
此外,在工业生产中,闪点、熔点和沸点也起着重要作用,如石油化工、制冷剂生产等领域。
总之,闪点、熔点和沸点是描述物质相态变化的重要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并在生活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熔点沸点比较

熔点沸点比较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熔点和沸点这两个词听起来好神秘呀!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熔点和沸点到底是啥。
有一次呀,我看到妈妈在厨房里煮鸡蛋。
那个鸡蛋在水里咕嘟咕嘟地煮着,好有意思。
我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水会咕嘟咕嘟冒泡泡呢?” 妈妈说:“这是因为水被加热到了沸点,就会变成水蒸气冒出来。
” 哇,原来这就是沸点呀。
水的沸点是 100 摄氏度呢。
那什么是熔点呢?我又开始好奇啦。
后来呀,有一天我看到一块巧克力在太阳底下晒着。
不一会儿,巧克力就变得软软的了。
我想,这是不是巧克力的熔点到了呢?我赶紧跑去问爸爸。
爸爸说:“巧克力的熔点比较低,所以在热一点的地方就会变软。
” 哦,我明白了。
熔点就是一个东西从固体变成液体的温度。
我又想起来,冬天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水变成冰。
那冰的熔点是多少呢?我去查了查书,发现冰的熔点是 0 摄氏度。
当温度高于 0 摄氏度的时候,冰就会变成水啦。
那沸点和熔点有什么不一样呢?我觉得呀,沸点是让东西变成气体的温度,而熔点是让东西从固体变成液体的温度。
比如说水,到了 100 摄氏度就变成水蒸气了,这就是沸点。
而巧克力呢,热一点就变软了,那就是熔点比较低。
我还知道一些其他东西的熔点和沸点呢。
比如说铁,铁的熔点可高啦,有一千多度呢。
要是我们把铁放在火里烧,烧得好热好热,它才会变成液体。
还有酒精,酒精的沸点比较低,很容易就变成气体了。
我们身边有好多东西都有自己的熔点和沸点呢。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东西的变化,来了解熔点和沸点。
比如说,我们可以看看冰在什么温度下会变成水,水在什么温度下会变成水蒸气。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熔点和沸点啦。
嘿,你们现在知道熔点和沸点是什么了吧?是不是很有趣呢?我们可以一起去发现更多东西的熔点和沸点哦。
熔点、沸点及其测定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沸点及其测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10-6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邵琼芳陈斌日期:2011.10.15熔点及其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2.掌握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
3.了解显微熔点测定仪和全自动熔点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熔点是纯净有机物的重要物理常数之一。
它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加热纯有机化合物,当温度接近其熔点范围时,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约为恒定值,此时用加热时间对温度作图(如图1)。
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
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而后固液相平衡。
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
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条件,测得的熔点也越精确。
当含杂质时(假定两者不形成固溶体),根据拉乌耳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图2中M´L´),固液两相交点M´即代表含有杂质化合物熔点时的固液相平衡共存点,TM´为含杂质时的熔点,显然,此时的熔点较纯粹者低。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试剂:石蜡油、甲苯酸、奈、未知物质仪器:温度计、B型管 (Thiele管) 、毛细管、玻璃管、酒精灯、表面皿四、试剂用量规格毛细管底部2~3mm。
五、实验仪器装置示意图六、实验步骤七、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表熔点测定数据记录表八、实验讨论熔点测定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1、肉眼观察的温度存在误差,且不能及时记录温度数据,影响实验结果。
2、样品粉碎不够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4.甲、乙两个烧杯里都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的冰少一些,乙杯里的冰多一些, 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未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
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
A.甲杯水的温度高
B.乙杯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它
们的共同特征是有一定的
。
2.铅的熔点是 328℃,那么温度为 328℃的铅 (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D.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3.如图所示, 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 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
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
()
A .气压升高,水温升高
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0 t1 时间
A
温度
0 t1 时间
B
温度
T1
T1
0 t1
时间
0 t1
时间
C
D
7、 如图 4 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
A
拓展提升:
B
C
D
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粥。 小明认为粥锅里的水烧开后, 可继续火烧得很 旺,煮得満锅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粥煮好;小红则认为,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 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将粥煮好。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说出理由。
预习作业: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并且,水的三种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
的。
2、熔化是指物质从
的过程。熔点是指
。
3、固体分为
和
,其中
有熔点
没有熔点。例如
、
、
、
等属于晶体,
、
等属于非晶体。
4、汽化是指物质从
的过程。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
5、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增大而
,物质的沸点也
第十一章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有三种状态,且能在三种状态间相互转化;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知道常见的一些晶体和非晶体;知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的区别;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4、知道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理解液体的沸腾图像。
3、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冰块会发生变化吗?手有什么感觉?
4、2008 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降雪,形成天气,人们往冰冻的路面上撒盐。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通过查阅一些晶体的熔点表可以知道,铝的熔点是 1000℃的火炉上烧水?
660℃,能不能用铝壶在
课后作业:
1.在松香、铜块、玻璃、白糖、食盐、海波中,属于晶体的是
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后四个小组在交流过程中,分别展示
了自己所绘制的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6、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 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
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温度
温度
温度
T1
T1
T1
பைடு நூலகம்
0 t1 时间
会由于
的增大而
。
6、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水的沸点是
。
课堂练习:
1、已知液态氢的沸点是 -253 ℃,固态氢熔点是 -259 ℃,那么 -260 ℃的氢是
态 , -255 ℃ 的 氢 是
态 , -250 ℃ 的 氢 是
态 , -259 ℃ 的 氢
是
。
2、某些高山上的雪,为什么终年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