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核心考点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2. 唯物论的本质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

3.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区别唯心论和唯物论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

唯心论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基础,意识能够影响物质,主张主观意识的独立性。

而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主张客观事物的决定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剥削,共同富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既不能急于实现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不能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发展道路。

它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党允许一部分人民在经济活动中以非社会主义的方式经营,但要有限制和规范。

这是为了满足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需要,同时保证国家基本经济的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党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则。

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原则,增强党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纲领。

这个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1.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题型:这个考点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单选题型,在2012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多选题型。

2013年、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了材料分析题型。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联系的特征: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多样性。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物质与运动形式之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条件性。

条件这一范畴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世界上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都无法理解。

▶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物质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

否定发展,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考研政治必背辩证法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辩证法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背辩证法知识点考研政治必背辩证法知识点我们在准备考研政治凡人时候,有很多必背的辩证法知识点,需要我们去了解清楚。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政治必背辩证法知识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包含有五大基本范畴,分别是:①现象与本质;②内容与形式;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可能性与现实性。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一把钥匙,回答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

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变化都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沿着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发展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一分为二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
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
基本知识点概述
此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
一、 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
质变。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中,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
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
外部条件造成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
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2017考研政治马原辩证法复习口诀

2017考研政治马原辩证法复习口诀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辩证法复习口诀马原部分理论性偏重,但是我们仍可以找到逻辑性帮助我们记忆。

唯物辩证法可以用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五个五来进行记忆。

一个一是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个三是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四大方法:逻辑与历史,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五个五是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一个核心:矛盾(一级重点),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要掌握的内容有: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和相互关系3.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7.矛盾分析法两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要掌握的内容有: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2.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3.发展的实质和过程4.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掌握矛盾规律相关内容2.把握事物存在的质、量、度3.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四大方法:逻辑与历史,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多出单选与多选,在看考研政治大纲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内容。

五个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一级重点,多出单选、多选、分析,2015命题概率大)分别把握每对范畴的含义、辩证关系和意义考生们还可以把重点总结成逻辑图的方式,方便找准复习方法,了解命题特点及重点,在考研政治考试中获得高分。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辩证法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辩证法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辩证法政治的辩证法是考研的必考内容,这个重要考点大家都掌握了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辩证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考研政治的辩证法考点一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一)普遍联系1.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2.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①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②事物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其一,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的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3.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永恒发展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3.发展与过程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重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重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重点:否定之否定规律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否定观的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复习的难点,本文,作者就专门给大家解析一下否定之否定规律,各位考生一定要认真理解。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框架:第一,事物要发展必须要对自己进行否定,但是这种否定不是完全抛弃过去,而是对过去既有克服,又有保留,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这种包含着肯定的否定就是辩证的否定观。

这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个原理。

第二,否定引起事物发展的过程,一定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因而形成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二个原理。

第三,要掌握辩证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我们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也就是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我们在之前已经给大家详细解析了,下面重点来解析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1.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一定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从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完成一个周期,实现事物的发展。

之后还会继续不断的自我否定。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举例:麦粒-----麦株----麦粒。

从第一代麦粒到第二代麦粒,完成麦粒的升级换代并不是直线上升的,并不是麦粒直接变成麦粒,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麦粒的发展起初处于肯定阶段。

但是随着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斗争,也就是遗传和变异力量的此消彼长,否定因素慢慢发展壮大,变成主导力量,使事物发生变化,麦粒就发展到否定阶段,变异成麦苗。

处于否定阶段的麦苗内部依然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矛盾,那就是麦苗的遗传和变异,所以还要继续被否定,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第二代麦粒遗传了第一代麦粒的基因,但不是向最初的肯定的阶段的简单回复,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的发展,第二代麦粒比第一代麦粒更抗病虫害,更抗旱,更高产。

内容上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断的否定,"扬弃",在形式上,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的道路是曲折的。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重要知识点之适度原则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重要知识点之适度原则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重要知识点之适度原则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是考试频繁的考点,但是要理解好这个规律,必须先把握一个考点即适度原则。

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适度原则如何理解,如何备考。

要理解适度原则,需要先理解什么叫质、量、度。

1.质事物的质是通过它的内在属性表现出来的。

既然质是决定事物的东西,那么就决定了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统一的。

有质,就有这个事物。

没有这个质,这个事物就不存在了。

人活着的时候,具备人的质,能直立行走,会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死了以后没了生命,就只是没有生命的物质而已,不再是人了。

认识质的意义:认识任何事物,首先要认识事物的质。

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

2.量光认识质还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

还必须认识事物的量,不区分不同的身高,怎么量体裁衣。

量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的东西。

同样一种东西为什么不同,它们的外在表现不同。

作为外在表现的东西,量和事物是不直接同一的。

事物的量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光认识质不足以准确地把握事物,还要具体到量,只有达到质和量的统一,才能准确地界定这个事物。

认识量的意义:一认识量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深入和精确化;二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因为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

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度理解质和量都是为了理解我们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度。

内在的质和外在的量是相统一的。

质和量是怎么统一的呢?要维持一个事物质的存在,是不是要有一个量的范围呀。

度就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度不是一个点,是个范围。

这个范围的极限,也就是这个范围的两极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成为了他事物,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在度的范围内活动,才能保证我们做的事情不变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辩证法
【真题示例】
(20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2015)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的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工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土壤的生产过程说明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真题示例】
(2014)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四、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二)矛盾的内涵
3.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五)矛盾分析法(新增考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面
2.“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3.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
4.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5.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五、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真题示例】
(201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2015)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

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

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B.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C.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D.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2016)《百喻经》众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真题示例】
(2010)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201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原因和结果
【真题示例】
(2013)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可能性和现实性
3.现象和本质
4.内容和形式
3.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