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植物基因转化及检测(植物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第七章 植物转化受体系统

特点:
(1) 原生质体被除去了细胞壁这一天然屏障,能够直 接高效地摄取外源DNA或遗传物质,甚至细胞核;
(2) 通过原生质体培养,细胞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一致的细胞 克隆,从转化原生质体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嵌合体少;
(3) 原生质体转化受体系统易于在相对均匀和稳定 的同等控制条件下进行准确的转化和鉴定;
选择原则 :
①同一物种的培养基有雷同性,即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品种间的基本培养基 类型基本相同;
②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的基本培养基类型基本相同; ③植物组织培养时所需营养成分与田间栽培有相似性; ④MS培养基是大多数植物的通用培养基; ⑤无机盐的浓度是基本培养基类型的重要因素,应该作为培养基选择的重要参
的抗生素有一定的敏感性;要求抗生素对受体植物 没有严重的毒性;
(5)对农杆菌侵染有敏感性。
第一节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及其特性
一、愈伤组织再生系统
愈伤组织再生系统是指外植体经脱分化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并 通过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受体系统。
特点:
(1)外植体细胞经历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具有易 于接受外源基因的能力,转化率较高;
第七章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本章所讲内容:
建立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基本条件;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及其特性; 建立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程序及要求; 建立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过程中的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案。
概述: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即将目标性状基因分离出来, 构建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物种中,筛选出获得目 标基因表达后代,培育新品种,这种技术称为转化。
生理上的变化:
结构:茎尖分生细胞较小、结构简单,缺少 具正常功能的输导组织,叶片只有海绵组织, 气孔的保卫细胞功能失调等。
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基因工程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陈建伟植物转基因技术植物基因转化方法n植物基因工程实验中,植物细胞只有经过 遗传转化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
n已经发展了许多用于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 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n①载体介导法n②基因直接导入法n③种质系统法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的方法n①载体介导法,即将目的基因插入到根癌农杆菌的 质粒或病毒的DNA分子上,随着载体质粒或病毒 DNA的转移而转移。
共培养法及病毒介导法属于这 类方法。
n②基因直接导入法,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将 外源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n物理方法有基因枪法、电击法、超声波法、显微注 射法和激光微束法。
n化学方法有PEG法和脂质体法。
n③种质系统法,包括花粉管通道法、生殖细胞浸染 法、胚囊和子房注射法。
几种常用方法介绍1、花粉管通道法n又称子房注射法、种质系统法。
最早由周光宇 等(1983)建立。
n此法是在植物授粉后,将外源DNA注入植物 子房的胎座位置,使DNA沿花粉管通道进入 胚囊,与受精卵或胚细胞接触而达到转化的目 的。
n这一方法的建立开创了整株活体植物转化的先 例,操作方便易行,避免了组织培养的麻烦, 在改良作物遗传性状的工作中有很大的潜力。
2、PEG介导法n PEG介导法为我国学者高国楠首创,是借助 化合物PEG、磷酸钙及高pH条件下诱导原生质体摄取外源DNA分子。
n PEG是细胞融合剂,可通过引起细胞膜表面 电荷的紊乱,干扰细胞间的识别,从而有利于细胞间融合和外源DNA分子进入原生质体。
磷酸钙可与DNA结合形成DNA磷酸钙复合物而被原生质体摄入。
3、电击法n利用高压电脉冲的电击穿孔作用将质粒DNA 导入植物原生质体的方法称电击法。
此法起初 是应用于动物细胞。
n在植物细胞中进行基因转移是李宝健等在 1985年首创。
目前这一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双 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n通过电击技术将基因直接导入带壁的植物细胞 或组织的方法称为电注射法。
植物转化及转基因的检测

复杂
复杂
简单
昂贵
昂贵
便宜
低
高
低
可行
广泛
广泛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i plasmid with the new gene
+
cell’s DNA
Agrobacterium
Plant cell
Transformation
The new gene
Tr2a0n20s/6g/20enic plant
Calli are placed in vacuum chamber, Helium pressure shot DNA into cells
Gene gun
vacuum chamber
Calli remain on the high osmotic media for 2020h2o0u/6r/s20 following shooting.
• 早衰
生长期缩短、早孕早穗等
• 对环境敏感
对水、肥、温度、光照敏感
Transformation is performed by gene gun meia prepare calli for transfomation
2020/6/20
福建省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
DNA with desired gen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coated onto the surface of gold particles.
借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的快速筛选和纯合
抗生素抗性基因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II)——Kanr,G418r
双氢叶酸脱氢酶基因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hygr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Cre
植物基因工程

转化体的鉴定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主要集中在DNA、RNA和目的蛋白三个层面上。 1.DNA水平
southern 杂交;斑点杂交(dot blotting):是在southern 杂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快速检测特异核酸的方法。其基本的原理是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加在多孔过滤进样器 上的核酸样品直接转移到杂交膜上,然后再按southern 杂交法进行杂交;PCR。 2. RNA水平 Northern 杂交;RT-PCR(逆转录PCR):先将mRNA转录成cDNA,再设计一对 引物扩增杂交分子。 3.蛋白质水平 western 杂交,elisa等。
• 后来的研究表明,在Ti质粒中,只有一小
Ti质粒的构成 Ti质粒的基因结构:T-DNA区、Vir区、 Onc区和Ori区共4个区段。 1 、Vir区(毒性区) 在Ti质粒T-DNA区的上游的一组基 因。表达产物激活T-DNA向植物细 胞转移,使植物引发肿瘤。 2、 Onc区 含有农杆菌之间接合转移有关的基
•构建植物基因Biblioteka 程载体 •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受体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已知基因的获得: • 化学合成法 • PCA显示差异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 差异蛋白谱表达技术筛选功能基因
2.构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导入体细胞,是否启动表达的一类特殊用途的基因。它应用不依赖于外界选 择压力的存在,这一点也是它与选择基因的区别之处。 理想报告基因的基本要求: 受体细胞不存在相应的内源等位基因的活性。 它的产物是唯一的,且不会损害受体细胞。 具有快速、廉价、灵敏、定量和可重复性的检测特性。
最常用的报告基因
ß -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 荧光素酶基因; 分泌型碱性磷酸酶 ; 荧光蛋白家族
植物转化及转基因的检测

※从重组子中,提取DNA,进一步分析鉴定转化子。
表达载体构建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
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植物遗传转化
※ 用生物或物理方法将目的基因转入植物受体中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 分子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检测目的基因的遗传、表达及其稳定性
转基因作物的育种利用
从处于分蘖中期的供试转基因抗虫水稻植株上,随 机取三个粗壮分蘖剪取3-4cm长的叶片一片。将叶片 移置长玻璃管6.5cm×1.5cm)内经0.1g/l苯骈咪唑保 鲜液浸渍过的滤纸片上,每管分别接入5头刚孵化的蚁 螟,管口塞紧脱脂棉。自开始接虫后,第二、四、六、 八天分别考察或测定幼虫死亡率。期间向管内增添新 鲜的叶片。
对照
直链淀粉含量 %
9.7 10.9 9.6 9.9 9.2 9.3 9.6 10.4 8.9 8.9 10.8 9.2 12.8
比对照降幅 %
24.51 14.96 25.26 22.66 28.12 27.70 24.65 18.50 30.31 30.31 15.83 28.20
转基因株系的遗传分析及纯合
植物转化及转基因的检测
2021/4/8
福建省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因工程的概念
利用DNA体外重组或PCR扩增技术从某种 生物基因组中分离感兴趣的基因,或是用人工 合成的方法获取基因,然后经过一系列切割, 加工修饰,连接反应形成重组DNA分子,再将 其转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以期获得基因表达的 过程.
Calli are placed in vacuum chamber, Helium pressure shot DNA into cells
Gene gun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教案: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教案: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植物基因工程是一种将目标基因移入植物细胞内的方法,以实现改良作物品种的过程。
这一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如增强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促进作物抗病抗虫能力等。
植物基因工程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教案中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一、遗传转化技术遗传转化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转移入植物细胞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四个主要步骤:选择载体、制备载体、转化载体和鉴定基因。
选择载体:目前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两种载体是农杆菌和冷冻冻融法。
农杆菌转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农杆菌以同源重组的方式在植物细胞中形成感染斑。
农杆菌将外源基因植入植物细胞中,目标基因将被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
制备载体:载体是一种可以将外源基因植入植物细胞内的DNA分子。
在制备载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回收携带目标基因的载体。
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和病毒,质粒是一种带有目标基因的圆形DNA分子,可以将目标基因直接植入质粒中。
转化载体:转化载体是指将目标基因输送至植物细胞内的过程。
转化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转化和生物转化。
物理转化是指通过高斯粒子加速器等物理手段将目标基因输送至植物细胞内;生物转化是指使用农杆菌或病毒将外源基因输送至植物细胞内。
鉴定基因:鉴定基因是指确定转化后的植物细胞中是否成功植入了外源基因。
通常使用PCR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对植物细胞进行鉴定。
二、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1. 增强作物产量:遗传转化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细胞的营养分配和代谢的调节,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力;2. 提高作物品质: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可以改善作物的色、香、味等特征;3. 促进作物抗病抗虫能力:外源基因的应用可以帮助作物提高其对病菌、虫害等的抵抗力;4. 创建新的生物技术:可以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创建新的生物技术,例如转基因药物、疫苗等。
三、遗传转化技术的优化虽然遗传转化技术在基因工程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该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一、目的基因的获取在植物基因工程中,首先需要获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是指那些对植物性状具有重要影响的基因,通过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或功能,可以实现植物的遗传改良。
目的基因的获取通常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从植物基因文库或通过PCR等技术直接从植物组织中克隆目的基因。
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获取目的基因后,需要构建一个植物表达载体。
植物表达载体是一种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的质粒或病毒载体,通常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等调控元件,以及选择标记基因等。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目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内的正确表达。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构建好植物表达载体后,需要将其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导入方法通常采用基因枪法、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目的基因和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导入植物细胞后,目的基因需要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才能实现其功能。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和鉴定,以确保目的基因已经正确地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五、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为了确认目的基因是否已经表达以及表达水平如何,需要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这一过程通常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扩增、DNA测序、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 等,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和鉴定。
六、转基因植物的筛选与培育在目的基因成功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表达后,需要筛选和培育转基因植物。
这一过程通常采用抗性筛选、分子检测等技术,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多代选育,培育出遗传稳定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植株。
七、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检测为了确保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需要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
这一过程包括对转基因植株的DNA进行多代跟踪分析,以评估目的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八、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估与环境释放在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后,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与环境释放。
关于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第一节 植物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一、根据基因的功能分离目的基因 从蛋白到DNA
一种比较有效的分离高等植物基因的策略, 它涉及目的基因编码产物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及突变体表型的互补克隆。
在纯化相应的编码蛋白后,构建cDNA或基因组, DNA中基因的筛选根据情况主要可用二种办法进行:
(1) 将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测序
转基因植物(Transgene plant)是拥有来自其 他物种基因的植物。该基因变化过程可以来自 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但现在该名词更多的特 指那些在实验室里通过重组DNA技术人工插 入其他物种基因以创造出拥有新特性的植物。
第一节 植物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第二节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常用的基因 第三节 植物基因转移的病毒载体 第四节 植物基因转移的质粒载体 第五节 植物基因转化方法 第六节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鉴定
三、根据DNA的插入作用分离目的基因
当一段特定的DNA序列,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目的基因的 内部或其邻近位点时,便会诱发该基因发生突变,并最终导 致表型变化,形成突变体植株。如果此段DNA插人序列是 已知的,那么它便可用来作为DNA杂交因A序列相 当于人为地给目的基因加上一段已知的序列标签,因此 DNA插入突变分离基因的技术,又叫做DNA标签法(DNAtagDgiNnAg)标。签法克隆植物组织中的基因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 法,T-DNA(T-DNA tagging)和转座子(transposon tagging)均可作为基因标签。
1.转座子标签法(Transposon tagging)
转座的结果是使被转入的基因失活,从而有效地诱导产生 表型突变株。然后构建一个对应于突变株的基因库,用作标 签的转座子作为探针从基因库中筛选相对应的克隆,分离得 到相对应于变异的基因,这就是转座子标签克隆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编码一种不存在于正常植物细胞中的酶;
② 基因较小,可构成嵌合基因; ③ 能在转化体中得到充分表达; ④ 检测容易,并能定量分析。
1. 抗生素类选择标记基因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Neomycine phosphptransferase-II , NptII) 、 氯 霉 素 乙 酰 转 移 酶 (Chlora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 , Cat) 基 因 、 潮 霉 素 磷 酸 转 移 酶 (Hygromycin phosphortransferase,Hpt)基因等。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是植物基因转化中应用最广泛的选 择标记基因。用卡那霉素( Kanamycin )、新霉素作为选 择性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可对转化植株进行筛选。
(4)胚状体受体系统
胚性细胞具有很强的接受外源DNA的能力,转化获 得的转基因植株嵌合体少,遗传背景一致、无性系 变异小、胚的结构完整、成苗快、数量大。
优点 接受外源DNA能力强,繁殖容易,转化率高
个体间遗传背景一致,无性系变异少
目前认为胚状体是较理想的转化受体
2、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1)载体导入法:用改造的质粒或其 它载体携带脱氧核糖核酸DNA进入植 物细胞 (2)直接导入法:靠物理或化学方法 将植物细胞“打个洞”,然后让外源的 脱氧核糖核酸DNA进入。
叶盘转化法(leaf dish transformation)
农杆菌的培养及活化 剪有伤口的叶片预培养(2~3d)
农杆菌浸染(20min) 共培养(2~3d) 筛选(培养基中加入50mg/l的卡那和100mg/l的羧卞青霉素) 抗性芽的获得 生根培养基(其中加入50mg/l的卡那)中生根后 转基因植株的移栽
分子生物学及抗虫性检测
1. 共培养
2. 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
3. 筛选获得的抗性愈伤
F
5. 胚萌发成苗
6. 转基因植株移栽大田
4. 抗性愈伤分 化成胚状体
DNA直接导入的基因转化方法
化学法:PEG法和脂质法
物理法:基因枪法、电击法、超声波法、激光 微束法和显微注射法
基因枪转化法
原理:利用高速飞行的微米或亚 微米级惰性粒子(钨或金粉),将 包被其外的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 体细胞,并释放出外源DNA,使 DNA在受体细胞中整合表达,从 而实现对受体细胞的转化。 金属:金粉,钨粉
14
1、植物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及遗传转化
• • • • • (1)原生质体受体系统 优点 外源DNA易于到入细胞 转化细胞为单克隆,再生植株中嵌合体少 可适用于多种转化方法,如电击法、PEG法、显 微注射法和脂质体法 • 缺点 • 原生质体培养所产生的细胞无性系变异大,遗传 稳定性差 • 原生质体培养培养难度大,植株再生频率低
2. 除草剂类选择标记基因
例 如 草 甘 磷 是 EPSP 合 成 酶 (5-enolphyruvylshikimate 3phosphate synthase) 的 抑 制 剂 、 磺 酰 脲 是 乙 酰 乳 酸 (acetolactate)合成酶(Als)的抑制剂。
3. 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
转基因方法
DNA间接转化法
转化的优点
受体种类,可以在原生质体 、蛋细胞和细胞团、组织器 官或整株等多级水平上进行 ,方法成熟可靠,简便易行 ,周期短,转化率高;
转化的缺点
转化双子叶植物为主。大 多数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 物对农杆菌的侵入不敏感 ,限制了该法在禾谷类作 物中的应用。 转化体常出现“嵌合”现 象,需在严格条件下加以 选择以淘汰未转化细胞 转化效率低,需要专门设 备(电击仪、显微操作仪 或基因枪),多数需要原 生质体与愈伤组织,周期 太长(电击法)
Reporter gene without start codon Reporter gene with start codon 0 = no reporter gene, 1 = gusA, 2 = gfp, 3 = gusA:gfp, 4 = gfp:gusA Polylinker derivatives 0 = from pUC18 8 = from pUC8 9 = from pUC9 Resistance gene for selection in bacteria 2 = chloramphenicol resistance gene 3 = kanamycin resistance gene Resistance gene for selection in plants 1 = hygromycin resistance, hptII gene 2 = kanamycin resistance, nptII gene
4. 荧光素酶基因
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基因是生物体催化自身发光 的一种蛋白质。 Luc 基因可以作为报告基因,检测与 Luc 基因嵌合的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5. 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系统
在植物的遗传转化中,通常利用抗生素类、除草剂类及有 毒物质基因作为选择标记,从非转化细胞中选择转化体。 但其表达的产物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① 筛选剂影响转化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② 选择标记基因可能对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问题; ③ 应用相同的选择标记基因向植物叠加外源基因存在一定的 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剔除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标 记基因。
(1)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共转化法(co-transformation) 同时使用两个独 立的 DNA 载体对植物进行转化,一个含有目的基因, 一个含有选择标记基因,可以获得共整合有目的基 因和选择标记基因的植株。当2个基因分别整合在受 体的不同染色体上时,转化植株后代经过有性阶段 的遗传重组,使选择标记基因与目的基因分离,即 可获得只含有目的基因而不带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 植株。 双T-DNAs系统(超级双元载体),即将分别带有 目的基因和选择标记基因的两个 T-DNA 装载在同一 个载体中进行转化,能较大地提高共转化频率。
10
11
12
T-DNA
13
Nomenclature for pCAMBIA Vectors
lacZ in presence (Promoter cloning vectors only)
Za pCAMBIA1381 X
Reading frame (a/b/c) for gene fusion
PEG
电 击 法
(2)愈伤组织受体系统
几乎适用于每一种通过离体培养途径再生植株的植物,转化 率较高 。缺点是获得的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嵌合体比例 高,再生植株无性系变异性较大。 优点 外源DNA易于导入细胞 可适用于多种转化方法,如电击法、PEG法、显微注射法和脂 质体法 通过继代培养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 缺点 愈伤组织培养的再生植株无性系变异大,遗传稳定性差 愈伤组织由多细胞组成,再生植株中嵌合体多,筛选难度大
整株感染法
用刀切或针刺幼嫩植株产生伤口
携带外源DNA的农杆菌菌液直接涂在伤 口上
生长3-6周,形成3-10mm的冠瘤
切去冠瘤,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培 养2-3周
转移到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获 得转化组织
转移到含适当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再生 植株
转化率低,为1.5%
表1 几种植物转基因方法比较
GUS 基因不具有正选择标记,而是产生荧光物质 4- 甲基伞 形酮,因而可以荧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定。 GUS 基因被广
泛使用于植物基因转化实验中。
例 Gus检测
原理:β-D-葡萄糖酸苷酶基因(Gus),催 化β-葡萄糖苷酯类物质水解。其中很多水解 产物具有发色团或形成荧光物质。 例:组织化学法测定Gus活性 作用底物为X-gluc,产物是一种不可溶的5,5二溴,4,4-二氯靛蓝;
标记基因
报告基因(Report gene)
β-D-葡萄糖酸苷酶基因(Gus) 荧光素酶基因(Luc)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 ……
一、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标记基因
选择标记基因是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转基因植 株的有效方法,在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从大量非转化克 隆中选择出转化细胞,从标记基因的表达了解目的基因的 表达情况。 标记基因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3)种质受体系统
植物生殖细胞如花粉粒、卵细胞受体; 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粒浸泡法、子房注射法 优点 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接受外源DNA能力强,易于获 得转基因植株 单倍体,外源DNA无显隐性区分,加倍后可获得纯合 二倍体 缺点 单倍体育种难度大 时间局限性大,如花期短
花粉管通道法(pollen-tube pathway) 花粉管通道法是利用开花植物授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直 接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 期胚胎细胞,实现目的基因转化. 简单易行,但转化效率低,而且授粉后的时间要掌握好。 生殖细胞浸泡法(germ cell imbibition transformation) 将供试外植体(如种子、胚、胚珠、子房、花粉粒、幼穗悬 浮细胞培养物等)直接浸泡在外源 DNA 溶液中,利用渗透作 用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稳定地整合、表达与遗传。 花浸法(flower infiltration) Beehtold等创立的简单、高效的拟南芥浸花转化法。将花组 织在含有 5 %蔗糖和 0.05 %表面活化剂的农杆菌菌液中浸一 下,可获得0.5%的转化种子。
根癌农杆菌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Ti质粒(Tumor-inducing plasmid) 的改建与利用,从而开创了植物基因工程的新纪元。
5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载体pBIn19的结构
7
8
共 整 合
9
植物转化的双元系统
目前T-DNA转化植物细胞的标准方法是双元系统,即 穿梭质粒。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直接转化含有Ti 质粒的根瘤农杆菌,经筛选后直接感染植物细胞。与共整 合系统所不同的是,含外源基因的质粒可在农杆菌内自主 复制并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