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新课讲授
1、君权强化
阅读课文回答:清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
②南书房政治
③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演变)
④文字狱思想
⑤文化专制政策文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设立,令八旗旗主共同议事,参与后金决策,后来有设八大臣辅佐,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因此称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继位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提高议政大臣的地位,来削弱贝勒的权利,这样后来就无法控制。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总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课题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1、能说出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板书设计
第20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2、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南书房
1、强化君权措施军机处原因
文字狱3、闭关锁国政策过程
文化专制政策影响
启示
教学反思:
3、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材主要围绕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介绍了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清朝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皇帝的治理策略、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深入探讨,才能更好地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策略,掌握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发展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君主专制特点,加深对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理解。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相关的案例、故事、评价等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20世纪初,清朝的君主专制加强的情况,并能够说明其表现形式和原因。

(2)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深层次原因,并能够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清朝的君主专制强化,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2)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深层次原因。

(2)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清朝君主专制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并引导学生思考它的原因是什么。

2.讲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5分钟)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授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情况,包括德宗、光绪、宣统三位皇帝对君主专制的强化措施,以及各种政治改革的失败原因。

3.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深层次原因,并总结出各自的观点。

4.小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拓展资料,比如《庐山谣》、辛亥革命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示范在讲授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各次政治改革的失败原因,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分析。

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思辨性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例如,以下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1)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2)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3)为什么各次政治改革都以失败告终?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拓展资料,比如辛亥革命、庐山谣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对清朝君主专制强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清朝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3. 分析清朝君主专制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1. 课本、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 概述清朝君主专制的背景和特点(约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清朝君主专制的背景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灭亡后,满洲族建立清朝并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

3. 介绍清朝君主专制的特点,如一人当国、世袭制等。

Step 2 清朝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约2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素材,生动展示清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组织结构,包括皇帝、内阁、六部等。

2. 通过讲解,介绍各个政治机构的职责和作用,如皇帝的至高无上、内阁的决策和管理等。

Step 3 清朝君主专制的社会制度(约2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素材,展示清朝君主专制的社会等级制度,包括贵族、士人、农民等。

2. 通过讲解,介绍各个社会等级的特点和地位,如贵族的特权、士人的学位制度、农民的劳动地位等。

Step 4 清朝君主专制的优缺点(约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析清朝君主专制的优点,如统一政权、官员选拔制度等。

2. 整合各组的意见,讨论清朝君主专制的缺点,如权力高度集中、腐败问题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君主专制的优缺点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Step 5 总结与展望(约10分钟)1. 小结清朝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2. 提醒学生不仅要从历史角度看待君主专制,还要与当下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

3. 鼓励学生多元思考,了解各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发展过程。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清朝君主专制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2. 学生可以进行访谈或写作,探讨君主专制对个人权利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对清朝君主专制的优缺点进行辩论;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分析君主专制的利弊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

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②中央: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郡县制文化:统一文字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思想:焚书坑儒军事:北修长城拒匈奴(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推恩令的实施;建立刺史制度;确立——察举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经济: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国有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军事:北击匈奴(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方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重文轻武的政策: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4)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中央:皇帝废除丞相设四辅官(殿阁大学士)以备顾八股取士兵部刑部工部地方:皇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民政都司—军政按察司—刑狱1、导入:清朝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师:担任军机大臣的都是皇帝的亲信,朝廷的重臣,所以叫“有官而无吏”。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为了保密。
师:正是因为军机处的这些特点,所以使军机处就由最初一个专门为处理军务而设的临时性机构变成了一个承旨即接受圣旨,出政即下达政令。接受圣旨、下达政令,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那军机大臣在传达旨意时能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呢?
生: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②下令将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销毁。
师:之前的王朝是不是也采取过类似的措施啊?所以我们如果往前推的话,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王朝,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从未中断过,只是到清朝走向了极端。
三、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同学们,通过本节课,我们明白了清朝是如何将皇权推向顶峰的。主要是通过两方面的措施,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通过政治方面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尤其是军机处设置之后,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而在思想方面愈演愈烈的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使人民不敢说一句对统治不利的话。因此说,清朝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即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这样一种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又会给清王朝带来什么影响呢?待我们学完下节课全部内容之后,再做评判!
生:不能。
让我们用史实来说话,引导学生看P100材料研读: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设问:那军机处的设置,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一切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师:就这样军机处将皇权推向了顶峰。这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仍继续存在,但所议之政仅限于皇帝出巡、少数民族事务等,无关乎军国大事,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被撤销。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与反思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与反思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1.(多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一)军机处的设立①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1.什么是文字狱——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2.文字狱何时最为厉害——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有康熙“明史案”“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狱”等。

3.看教材小字和视频《文字狱》,同桌讨论文字狱的危害。

危害:A.残酷的文字狱使无数无辜的人死于冤狱;B_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文字狱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

)4.讨论: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和文字狱有什么相同?都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清朝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日盛。

2.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2.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
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

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

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

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

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

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

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

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

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教材,学生陈述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提示:致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提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人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课堂总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近几年,屏幕上充斥着大清戏,将里面的皇帝个个塑造得光鲜照人,如圣人完人,学完本课后,可以让同学们真正认识到真正的封建帝王,他们不光有鲜亮的一面,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抵制电视节目对历史的误读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