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评审急诊科自查表1

合集下载

等级医院创建科室自查表

等级医院创建科室自查表

临床科室自查表自查项目时间:2018.01-2019.06 自查科室:1、技术水平2、单病种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实施检查表3、临床路径4、中医医疗技术(参照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主要涉及针灸、推拿、治未病中心、康复科、骨伤科、肛肠科等。

5、中医特色服务6、科室建设与管理注:康复科外加 3.6 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急性期康复诊疗、疑难重症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

7、其他科室质量管理治未病中心、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血库参照内网《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附件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一、针刺类技术目录(21种)1.毫针技术 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 4.腹针技术 5.眼针技术 6.手针技术 7. 腕踝针技术8.三棱针技术 9.皮内针技术10.火针技术11.皮肤针技术12.芒针技术 13.鍉针技术 14.穴位注射技术 15.埋线技术16.平衡针技术 17.醒脑开窍技术 18.靳三针技术 19.电针技术20.贺氏三通技术 21.浮针技术二、推拿类技术目录(9种)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脏腑推拿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6.导引技术 7.小儿推拿技术 8. 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9.膏摩技术三、刮痧类技术目录(4种)1.刮痧技术 2. 放痧技术 3. 撮痧技术 4.砭石治疗技术四、拔罐类技术目录(4种)1. 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 2.药罐技术 3.刺络拔罐技术 4.针罐技术五、灸类技术目录(7种)1. 麦粒灸技术2. 隔物灸技术3. 悬灸技术4. 三伏天灸技术5.温针灸技术 6.热敏灸技术 7.雷火灸技术六、敷熨熏浴类技术目录(7种)1.穴位敷贴技术 2.中药热熨敷技术 3.中药冷敷技术 4. 中药湿热敷技术 5.中药熏蒸技术6.中药泡洗技术 7.中药淋洗技术七、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1.针刀技术 2.带刃针技术 3.水针刀技术 4.钩针技术 5.刃针技术 6.长圆针技术 7.铍针技术8.拨针技术八、骨伤类技术目录(8种)1.理筋技术 2.脱位整复技术 3.骨折整复技术 4.夹板固定技术 5.石膏固定技术 6.骨外固定支架技术7.牵引技术 8.练功康复技术九、肛肠类技术分类(5种)1.挂线技术 2.枯痔(硬化)技术 3. 痔结扎技术 4.中药灌肠技术 5.注射固脱技术十、气功类技术目录(15种)1.五禽戏 2.六字诀 3.易筋经 4.八段锦 5.五行掌 6.保健功 7.站桩功 8.回春功 9.放松功10.内养功 11.强壮功 12.真气运行功 13.新气功疗法 14.养气建目功 15.龟息养生功十一、其他类技术目录(5种)1.脐疗法 2. 针刀刺营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技术 3. 火针洞式引流技术 4. 烙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5. 揉抓排乳技术共93种,其中基本类技术73项,气功+其他类20项。

诊所自查自纠表格

诊所自查自纠表格

诊所自查自纠表格表格编号:__________本表格旨在帮助诊所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请诊所全体员工认真填写,定期进行自查自纠,确保诊所运行顺畅、安全。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医疗设备和用品管理1. 医疗设备是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是/否)2. 医疗设备是否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是/否)3. 医疗废弃物是否得当处理?(是/否)4. 用品库存是否及时盘点,保证充足?(是/否)5. 医疗辅助用品是否按要求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是/否)6. 医疗设备是否按照要求定期检测和校准?(是/否)二、医疗卫生环境管理1. 诊所内部卫生是否定期清洁消毒?(是/否)2. 患者等候区、诊疗区域是否通风良好?(是/否)3. 诊所是否设有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理区域?(是/否)4. 病房卫生是否保持整洁,床单被套是否每天更换?(是/否)5. 诊所是否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和消毒液?(是/否)6. 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三、医疗服务质量管理1. 医疗服务流程是否合理、清晰?(是/否)2. 医疗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要求?(是/否)3. 医疗记录是否规范完整、准确?(是/否)4. 医疗质控和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得当?(是/否)5. 医疗团队是否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是/否)6. 患者投诉管理是否及时有效处理?(是/否)四、医疗安全管理1. 诊所内是否配备急救设备和应急药品?(是/否)2. 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是否明确?(是/否)3. 医疗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具?(是/否)4. 临床诊疗行为是否规范、安全?(是/否)5. 患者隐私保护措施是否到位?(是/否)6. 诊所内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是/否)五、其他事项1. 诊所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2. 有无员工不规范行为或违纪事件?(是/否)3. 诊所内部管理是否井然有序?(是/否)4. 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查自纠结果汇总:医疗设备和用品管理:_______项符合要求,_______项存在问题医疗卫生环境管理:_______项符合要求,_______项存在问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_______项符合要求,_______项存在问题医疗安全管理:_______项符合要求,_______项存在问题其他事项:_______项符合要求,_______项存在问题总结与改进计划:1. 对于存在问题的方面,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责任人、时间节点等。

医院等级评审自查情况及整改计划表-三甲医院评审

医院等级评审自查情况及整改计划表-三甲医院评审
医院等级评审自查情况及整改计划表
一类指标(否决指标)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现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差距
整改措施及建议
整改完成时间
整改责任部门
整改责任人
备注
依法执业
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
1.2.已达标;
3。“非执业卫技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2)本区域外的外聘人员需报同级行政部门批准
1、外聘海洋学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2、3已达标
完成外聘人员在市卫生局备案手续,必要时暂不上岗。
2010年5月
人力资源部
医务处
徐方明
朱蓓
技术准入许可
开展需省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许可的项目有许可批文
Ⅱ类技术准入除心血管介入已获批准外,其他如脑血管介入、髋关节置换、高压氧、血透已经申报到省厅
争取省卫生厅批文
2010年6月
医务处
李益群
医疗收费
1、收费项目明码标价
2、住院病人实行一日清单制,并提供查询系统服务
3、物价部门通报批评或群众举报经主要部门核实三次以上
1、2、3已达标
在门诊大楼及急诊楼装修时重新布置;在门诊、急诊、住院大厅安装查询系统。
2010年9月
药品政策
执行药品政策情况及药品质量管理
1、三级甲等≥700张
2、床位使用率≥90%(基数为核定床位数)
核定床位500张,开放760张,床位使用率达标99。38%(≥90%).
请省卫生厅发文确定床位数
20010年6月
办公室
高卫安
床位主要专科分科数
三级甲等:
大内科、大外科床位相加≥医院总床位数50%

医院自查自纠表格

医院自查自纠表格

医院自查自纠表格医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格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医院基本情况1. 医院名称:2. 医院级别:3. 医院类型:4. 医院地址:5. 卫生许可证编号:6. 医疗服务范围:7. 诊疗科目:8. 医院电话:9. 医院网址:二、医疗质量管理1. 临床路径管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2. 临床科室是否有规范的诊疗流程?3. 是否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4. 是否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5. 是否开展了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工作?6. 医疗事故处理是否及时、合理、公正?三、医护人员管理1. 医护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 是否开展了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3. 是否建立了医护人员的日常考核评价机制?4. 是否建立了医护人员的奖惩制度?5. 是否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6. 是否建立了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档案?四、医疗设备管理1. 医疗设备是否定期维护保养?2. 医疗设备是否定期检测和核实?3. 是否建立了医疗设备台账?4. 是否建立了医疗设备使用规范和操作规程?5. 是否配备了专职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五、感染管理1. 是否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 是否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和规范?3. 是否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4. 是否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5. 是否定期开展医院环境卫生检查?六、药事管理1. 是否建立了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2. 是否制定了药事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3. 是否进行了药品采购招标?4. 是否建立了药品进货验收管理制度?5. 是否对医院药库进行定期盘点和检查?七、患者安全管理1. 是否建立了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2. 是否制定了患者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3. 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医疗纠纷事件?4. 是否建立了患者投诉处理机制?5. 是否对患者隐私信息进行严格保护?八、其他管理1. 是否建立了医院危机管理机制?2. 是否定期进行医院内部审计?3. 是否建立了医院财务管理规范?4. 是否建立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5. 是否建立了医院三同时管理机制(同质化、同质量、同效益)?九、自查自纠总结及改进措施1. 自查自纠工作总结:2. 发现的问题及不足:3. 改进措施及整改计划:十、自查自纠报告1. 填表人:2. 审核人:3. 报告时间:以上为医院自查自纠表格,希望各位医护人员认真填写并落实改进措施,共同为提升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而努力。

急诊科自查表

急诊科自查表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区级以上(含区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二、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50分)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1、应尽力使本专业患者从院外急救、院内急诊到入住院及健康教育的连贯性。
服务流程秩序混乱不得分。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急诊科自查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标准
自查要点
自查方法
自查评价
a
b
c
d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有一名执业的医师或护士未注册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未进行该项目时酌情扣分。
四、院前急救管理与持续改进(150分)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确保院前急救及时有效。
1、院前急救电话向社会公开,提供24小时应急服务,接诊后急救车辆5分钟内出车,有出诊和急救120电话记录。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无相应记录不得分。
2、成立院前急救队,人员配备合理,通讯畅通,独立排班。急救物资、车辆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查排班表及相应物资及车辆准备,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3、院前急救部应有专业负责人,全面负贵
院前急救工作。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根据患者、伤员病情实施初步诊断和处理。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5、危重患者/伤员在运送过程中应有适当维持生命体征的措施。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急诊自查自纠报告

急诊自查自纠报告

急诊自查自纠报告一、事件背景2019年8月20日,本医疗机构急诊科接诊了一名患者,患者自述因食物中毒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口腔干燥、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病史询问后得知患者前一天曾在外地吃过海鲜。

医生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给予液体置换、抗生素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并于当天下午出院。

二、问题发现后续通过患者电话跟踪,得知患者在出院后出现了腹泻症状,并长期伴有恶心呕吐。

患者于9月初再次来到急诊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症状进行检查后,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仍维持原来的治疗方案。

但患者症状未见好转,后转至其他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寄生虫感染。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询问不够全面,遗漏了患者曾在外地食用海鲜这一重要信息,导致初步诊断不准确;2. 医生在随访患者症状时未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导致患者病情延误;3. 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处置不够细致,未能全面排除导致腹泻的可能性,导致病情漏诊。

四、改进措施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院急诊科决定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提升医生的病史询问能力,加强培训,确保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2. 加强医患沟通,鼓励医生及时、准确地跟踪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 建立严格的检查和处置流程,确保对患者症状的全面检查和准确的诊断,避免漏诊。

五、总结本次事件暴露了我院急诊科在对患者病史询问、症状跟踪及诊疗处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此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通过这次自查自纠,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改进,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急诊医疗管理检查表

急诊医疗管理检查表
3、急诊护士应当掌握急诊患者的护理技能, 熟悉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 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 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2 年。(2分)
3.急诊护士应当掌握急诊患者的护理技能,熟悉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2 年。(2分)
山东省XXX医院 急诊医疗管理检查表(20分)
评审项目
评审要点和分值
评审方法
实际
得分
急诊人力资源、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配置
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急诊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2、急诊医护人员应当具有 3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经过专业培训, 能够胜任急诊工作, 固定的急诊医护人员不小于75%。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或高级职称医师主持与负责。
3、急诊护士应当掌握急诊患者的护理技能,熟悉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2 年。(2分)
1.查阅培训记录。发现无证上岗者扣1分。
2.现场提问考核医师1名;查阅培训记录。基本技能掌握不熟练扣1分;无培训记录扣1分。
3.现场提问考核护士1名;查阅培训记录。基本技能掌握不熟练扣1分;无培训记录扣1分。
1.急诊科有完善的病人分诊体系, 能够按照病人的主诉和生命体征进行分诊(分诊护士使用自动或手动方式对病人测量脉搏、血压、体温、氧饱和度)。(0.5分)
2、实施急诊患者合理分区救治, 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合理分流其他患者。(0.5分)
3、查看急诊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 实地查看急诊高危病人自到达急诊科至获得专业性治疗的时间。(1分)

医院个人自查自纠表格

医院个人自查自纠表格

医院个人自查自纠表格本表格旨在帮助医院管理团队和医务人员对本院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请医院相关部门和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内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医院基本情况1. 医院名称:2. 医院类型:3. 医院等级:4. 医院地址:5. 负责人姓名:6. 负责人联系方式:二、医院管理1. 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2. 是否进行了科室管理规范化建设和评估?3. 医院是否定期开展内部质量评估和自查自纠工作?4. 是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5. 医院是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三、医生和护士1. 医生和护士是否持有有效的执业证书?2. 医生和护士是否遵守医德医风和职业操守?3. 医生和护士是否定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 医生和护士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和医疗事故的应急能力?5. 医生和护士是否有效沟通和协作,保证医疗团队的稳定性?四、医疗服务1. 医院是否制定了临床路径和标准化治疗流程?2. 医院是否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分级、合理治疗?3. 医院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保证患者知情权和参与权?4. 医院是否开展了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医疗质量评估?5. 医院是否建立了医疗差错报告和风险管理机制?五、患者安全1. 医院是否建立了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2. 医院是否加强医疗卫生感染管理,确保医疗设施、器材的清洁和消毒?3. 医院是否加强用药管理和抗生素合理应用?4. 医院是否建立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机制?5. 医院是否建立了医疗人员近期暴露检测和处理机制?六、诊疗环境1. 医院是否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工作秩序?2. 医院是否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和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3. 医院是否建立了医疗废物处理和分类处理机制?4. 医院是否建立了医疗废物处理和分类处理机制?5. 医院是否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贴心的关怀和服务?七、医院宣传1. 医院是否积极开展医院宣教活动,提高患者就医意识和医院知名度?2. 医院是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和沟通,增强医院社会责任感?3. 医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宣传平台和媒体投放渠道?4. 医院是否建立了医院品牌推广和形象宣传?八、改进建议根据以上自查自纠情况,请医院管理团队和医务人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整体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3.1.3.1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C】
1.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C】
1.有专人负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2.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3.落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
2.急诊科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2%~5%。
4.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1.是() 否()
2.是() 否()
3.是() 否()
4.是() 否()
1.3.4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1.3.4.1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3.重点病种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
1.是() 否()
2.是() 否()
3.是() 否()
【B】符合“C”,并
有重点病种急诊抢救登记、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措施。
是() 否()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有成效。
是() 否()
2.3.3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C】
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2.急诊科布局符合急诊快捷流程特点,满足绿色通道要求。
3.急诊科、急诊检验、影像检查、药剂科等实行7×24小时服务。
1.是() 否()
2.是() 否()
3.是() 否()
【B】符合“C”,并
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医疗区和支持区(医技与药房)紧邻。
1.是() 否()
2.是() 否()
3.是() 否()
4.是() 否()
【B】符合“C”,并
有大规模抢救登记与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措施。
是() 否()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应急管理有成效。
是() 否()
2.4.2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入院相关制度与流程。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C】
1.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
2.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ICU、CCU、SICU、RICU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1.是() 否()
2.是() 否()
【B】符合“C”,并
1.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2.有“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的诊治的相关规定,保证急诊手术流程畅通,并有妥善处理如下患者的工作流程:
(1)特殊人群:“三无”人员、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者。
(2)特殊病种:严重创伤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血管意外等。
(3)群体性(3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
1.是() 否()
2.是() 否()
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
1.是() 否()
2.是()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提示。
2.4.2.1
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相关制度与流程,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C】
1.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制度与流程。
2.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1.是() 否()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是() 否()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1.是() 否()
2.是() 否()
3.是() 否()
【B】符合“C”,并
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是() 否()
【A】符合“B”,并
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是() 否()
1.是() 否()
2.是() 否()
【A】符合“B”,并
有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置规范,持续改进有成效。
4.27.2为每一位在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书写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的病历,按现行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
4.27.2.1
按规定为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写书病历记录。
【C】
1.医师要按照规范书写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病历。
1.是() 否()
2.是() 否()
【B】符合“C”,并
医护人员定期技能再培训,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是() 否()
【A】符合“B”,并
有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是() 否()
2.3.2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2.3.2.1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是() 否()
【A】符合“B”,并
急诊科有完善的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满足急诊危重病人抢救需要。
是() 否()
2.3.1.2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C】
1.急诊医师、急诊护士配置满足急诊工作需要。
2.急诊医师、急诊护士经过急诊专业训练,掌握危急重症抢救技能,具备独立抢救工作能力。
1.是() 否()
2.是() 否()
3.是() 否()
4.是() 否()
【B】符合“C”,并
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
是() 否()
【A】符合“B”,并
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心转送或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前获取病历资料,提高效率。
3.2.3.1
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
【C】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
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
1.是() 否()
2.是() 否()
3.是() 否()
4.是() 否()
【B】符合“C”,并
1.科室有转科交接登记。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1.是() 否()
2.是() 否()
【A】符合“B”,并
重点部门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是() 否()
【C】
1.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2.有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
3.医院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病房间有严格的交接制度、规范患者转接及工作记录。
1.是() 否()
2.是() 否()
3.是() 否()
【B】符合“C”,并
1.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
3.1.4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3.1.4.1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1.每一位医师知晓有关病历书写的要求。
2.质量管理相关部门、病案科以及临床各科对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提出整改措施。
1.是() 否()
2.是() 否()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病历书写质量整改措施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持续改进病历质量。
2.3.3.1
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C】
1.医院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2.急诊科有根据预案制定的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
3.相关职能部门、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熟悉本部门、本人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角色和岗位职责。
4.大规模抢救工作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由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
【B】符合“C”,并
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A】符合“B”,并
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使用条码管理。
1.是() 否()
3.1.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保存每一位来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
3.住院患者的姓名索引:
(1)患者个人的基本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