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哲学与人生》课程 期末考查方案

合集下载

2018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试卷二

2018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试卷二

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 统考复习试卷(二)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适用于2018 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 最早的蒸汽火车构造简单,震动厉害,速度比马车还慢,因此广受嘲讽;但是现在的高铁时速已达几百公里,成为广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最能体现火车不平凡经历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2 .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当有人提出地球是圆的时,遭到了大家的嘲讽。

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圆形说”的正确性。

后来,牛顿提出地球是椭圆的,也遭到批判。

直到18世纪科学家们对地球进行了测量,才证实地球的确是椭圆形的。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结果 B.人们永远无法做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C.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D.了解事物的过程总是先有认识,后有实践 3 .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一直从事分子药物学研究工作,通过10年的研究,尽管期间也有过失败,但是终于在2016年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诺贝尔级别的研究成果。

这表明 A.失败对成功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B.成功与失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C.只要肯花时间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D.只要经过失败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4 . 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概念。

他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这反映“对外开放”政策的哲理依据之一是 A.联系具有主观性和普遍性 B.联系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C.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D.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5 . 人生给我们每个人的考验,是人生两种不同的境遇。

这两种境遇是 A.顺境与成功 B.顺境与逆境C.逆境与挫折D.成功与失败部门: 班级: 姓名: 学号:□□□□□□□□□6 .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2017 —— 2018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对世界观的看法问题2. 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A. 人有主观能动性B.人有客观性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B.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D.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D .物质决定意识C.人会说话D.人会使用工具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可认识4. 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 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A.①②B. ②③④C. ②③D. ②④6.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A.联系B. 外因C. 发展D. 内因7.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A. 出现的时间B. 形式的新颖C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D. 现象的新奇 8.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时间更重要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 .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幼师《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杨晓丽考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青年学生应当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

要做到知行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是离不开实践的。

所以,制订一份科学可行的行动计划,以计划落实来保障提升自己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计划内容:(1)分析自己现有条件,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对自己形成正确判断。

(2)确定发展目标。

(3)制订详实行动计划。

(4)认真落实行动计划。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后,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哲学原理的内涵,更要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哲学来指导行动。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学生的素质,透视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认为本次考试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出基本合格的文章学生大多行文顺利,完成了600字左右的文章。

由此可见平时教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学抓得比较紧。

二、缺乏应变能力从试卷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对试题的变通能力。

部分学生在抄书上的知识点太多,而自己的特点、目标含糊不清,将课本知识用到具体的环境就茫然。

三、表达能力还需提高部分学生能写出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的文章,但是多数学生文章内容较为平淡,或者把以前课文案例硬搬上试卷,这说明学生思路还不开阔,想象能力不强。

四、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开始填写姓名、学校就潦草,这说明平时就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

今后的教学建议一、回归教材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须回归教材。

不仅要让学生熟悉考点,还要让学生熟悉、明确教材对这些知识、原理的阐述、例证,对课本上出现过的小探究,都要让学生在头脑中过一篇。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50分,每题2分)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C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D )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 B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B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纸上)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与()相符合。

2、()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 )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的制约。

8、()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50分,每题2分,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纸上)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 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得)1、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 )A.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划分C.对世界观得瞧法问题D.物质决定意识2、人与物得根本区别就是( )A、人有主观能动性B、人有客观性C、人会说话D、人会使用工具3、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规律就是可以创造得B、规律就是客观得,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C、规律就是可以改变得D、规律不可认识4、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得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得认识,改变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得认识,指导自己得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得向导D、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5、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得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得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得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③事物得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②④6、( )就是事物发展得根本原因,对事物得发展起决定性作用A.联系 B、外因 C、发展 D、内因7、判断新旧事物得标准就是( )A、出现得时间B、形式得新颖C、就是否符合事物发展得客观规律D、现象得新奇8、“实践就是知识得母亲,知识就是生活得明灯。

”这句谚语得哲学寓意就是( )A、学习知识比时间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得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就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0、事物发展得动力与源泉就是( )A.联系 B、矛盾 C、发展 D、内因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该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人生得客观实际包含( )A、社会历史条件B、自身主客观条件C、人生不同阶段得不同特点D、客观条件12、以下哪几个就是规律得特点( )A、客观性B、多样性C、普遍性D、稳定性13.下列哪一些交通工具属于新事物( )A、飞机B、高铁C、动车D、轻轨E、自行车14、哪一些事物或现象具有两面性( )A、足球比赛得攻与守B、自身得优点与缺点C、人得善与恶D、学习得成功与失败E、电池得吸引与排斥15、矛盾得基本属性( )A、同一性B、矛盾性C、斗争性D、联系性三、判断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得划∨,错误得划×)16、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与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考查
方案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哲学与人生课程考查方案
本学期,哲学与人生课程拟采用随堂开卷考作为课程考查方式。

目的在于通过开卷考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和接受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情况,把课本上的哲学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增加对哲学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教师提供试题,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作答,于17周随堂测试并上交。

2、要求:(1)以个人为单位,不得互相讨论或者是使用手机,实行开卷测试;
(2)完成时间为90分钟;
(3)要求字迹工整、条理清楚、认真答题;
(4)卷面成绩60分及以上视为合格;
附1:考试题目: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 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1、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2、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外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3、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
4、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
5、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
6、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两个特性。

()
7、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联想思维。

()
8、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
9、感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
10、辩证逻辑思维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几种思维方法。

()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6分)
2、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分别是什么(6分)
3、实践的含义。

(6分)
4、实现人生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6分)
5、理想的特征有哪些(6分)
三、解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理想按内容和性质可划分为?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

(15分)
2、我们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联系生活,谈谈个人主义对青年健康成长的危害。

(15分)
附2:评分标准
备注:总成绩=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