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
人才招聘效果报告

人才招聘效果报告一、招聘目标与策略在这份人才招聘效果报告中,将着重分析公司近期的招聘活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我公司的目标是吸引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招聘策略。
首先,我们在各大知名招聘网站发布了招聘信息,以确保覆盖面广。
其次,我们举办了校园招聘活动,与高校合作,吸引应届毕业生。
同时,我们积极参加行业展会和职业交流会,扩大对人才的认知度。
最后,我们还与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合作,进行猎头招聘,以挖掘潜在的高端人才。
二、招聘效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招聘活动,我们成功吸引到了大量的应聘者。
以下是具体的招聘效果分析:1.招聘渠道针对招聘渠道的分析显示,招聘网站是我们吸引应聘者的最主要渠道,占总应聘人数的60%。
在招聘网站中,中文大学生求职网是最为有效的平台,占比超过30%。
校园招聘活动及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招聘活动分别占总应聘人数的25%和15%,而行业展会和职业交流会的招聘活动只占总应聘人数的10%。
2.应聘者资质针对应聘者的资质分析显示,我们吸引到的候选人整体质量较高。
约50%的应聘者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平均工作经验年限为3-5年。
同时,约30%的应聘者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展现出高学历背景的优势。
另外,我们注意到约20%的应聘者来自四川、湖南等二三线城市,他们在技术能力和动力上表现出与一线城市高质量人才相当的潜力。
3.招聘效果所有的招聘渠道中,校园招聘活动效果最好。
在我们的校园招聘活动中,已成功吸引到了25名优秀的毕业生加入我们的团队。
这些毕业生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包括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等。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将为我们的公司带来新鲜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除了校园招聘活动,招聘网站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招聘网站我们筛选了30名经验丰富的候选人,其中10名已成功入职。
他们的加入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
三、对招聘策略的评估与改进基于对招聘效果的分析,我们认为我们的招聘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8年第一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报告发布

2018年第一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报告发布来源:中国广西人才市场广西人才网联系统2018年第一季度人才供求数据统计分析完毕,现予以发布。
一、概要(一)人才需求增幅较大,就业压力缓和2018年第一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简称用人单位,下同)共13539家,需求人才数为232932人,求职人才数为200027人,人才供求比为0.86(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0.86,下同),比上年同期的1.29减少0.43。
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18.72%,需求人才数同比大幅增长57.35%,求职人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5%,总体就业压力较为缓和。
(二)将近八成的行业类型人才需求同比上涨,部分行业同比上涨幅度较大1. 在24个主要行业类型中,有19个行业类型的人才需求人数出现同比上涨。
在行业分布方面,需求人才数超过万人的有以下七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20.95%、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8.96%、制造业占比13.82%、房地产业占比10.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8.46%、建筑业占比7.63%以及金融业占比5.87%,这七个行业累计需求量达到201043人,占比高达86.31%。
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才需求旺盛,其人才需求量达到48794人,需求占比达到20.95%,比上年同期的24677人增加24117人,涨幅高达97.73%。
3. 批发和零售业人才需求突破性增长,突破4万大关,其人才需求量达到44154人,比上年同期的17286人增加26868人,涨幅高达155.43%。
4. 制造业人才需求同比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其人才需求量达到32195人,同比涨幅达到45.55%。
5. 房地产行业需求人才数为24773人,创历史新高,与去年同期的15831人相比增加8942人,同比涨幅达到56.48%。
boss直聘人事工作总结

boss直聘人事工作总结回顾2017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才市场中“老将”与“新秀”之间,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这些互联网人才纷纷转战传统企业的原因也正是如此——他们看好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及更广阔的职业空间,而老牌雇佣关系组织如外包公司却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或者说无法真正满足年轻人需求。
所以, Boss 直聘迎难而上,在2017年打响了属于自己的 Boss 日。
Boss 直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为招聘模式和薪酬机制两个方面。
招聘模式方面, Boss 直聘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着手进行基础架构搭建,2017年初完成基本功能开发,2017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了“ boss 直聘” APP。
这款 APP 支持 PC 端和移动端同步使用,并且拥有招聘流程优化、岗位投递、智能推荐等一系列功能。
另外, Boss 直聘推出了在线笔试平台,帮助求职者更高效便捷地获取职位信息;通过 Boss 直聘的智能推荐系统,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简历投递策略,从而减少 HR 的筛选工作量。
2017年以来, Boss 直聘已经吸引超过15万名优质人才入驻,这些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并呈现明显的低学历特征:80%的用户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占比达到13.5%。
Boss 直聘还积极与全球顶尖院校展开合作,帮助其扩充优质生源。
boss 直聘还通过其专业技术团队不断研发升级产品,为 HR 提供更加丰富的工具。
Boss 直聘的产品总监李晓旭表示, Boss 直聘今后会增强在数据挖掘、人才画像分析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帮助企业找到更适合的人才。
2017年9月底, Boss 直聘还首次举办“ boss 日”活动,众多 HR 同行齐聚北京,共同交流并分享人才工作心得,以期在年末推动 HR 人事工作更好的前行。
Boss 直聘推出了薪酬定价、绩效考核、职位竞争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真正意义上符合市场规律的薪酬福利体系,解决雇主方与员工方之间长久存在的劳资矛盾问题,提高双方工作热情。
BOSS直聘分析报告

BOSS直聘分析报告公司概况:中国在线招聘后起之秀公司简介: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2013年12月,北京华品博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公司坚持移动原生发展战略,于2014年7月上线BOSS直聘APP。
凭借开创性的老板直聊模式,叠加AI算法和大数据驱动,为雇主和求职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双向推荐,缩短招聘及求职的链路和流程,提升招聘效率,帮助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问题。
按2020年平均MAU衡量,BOSS直聘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
2020/2021年平台MAU达1980/2710万,同比增长72.2%/36.9%。
尽管自2021H2以来新用户注册受限,但平台MAU规模和增速在同类平台中仍保持较大领先。
2020年平台DAU/MAU为26.4%,2022年春节后DAU达到历史高峰,展现出较高的用户活跃度。
凭借独特的招聘模式及底层数据驱动提供高效灵活的沟通方式,平台MAU(包括企业和求职者)有望持续保持增长。
股权结构:创始人对公司拥有绝对投票权,多家机构资本看好创始人赵鹏持有公司全部B类股,投票权占比76.2%,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
公司CFO张宇、CMO陈旭和CTO张涛持有A类股比例均不足1%。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机构投资者中,今日资本、腾讯、高榕资本、策源资本、Coatue、高盛、纪源资本分别持有A类股9.02%、8.98%、6.59%、5.93%、11.28%、4.46%、4.61%。
管理团队:创始人富有行业洞察力,核心团队行业经验丰富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拥有超16年互联网行业经验和超22年人力资源行业经验,凭借深刻的行业洞见革新在线招聘模式;首席财务官张宇在TMT行业有超过15年的投资研究经验,曾是瑞银资管公司高层;首席营销官陈旭拥有超20年市场营销经验,主要负责公司的营销、平台运营和公关;首席技术官张涛拥有超14年软件工程和互联网行业经验,主要负责公司的研发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人才吸引力报告

长沙
9.03%
东莞
9.36%
石家庄 5.41%
南京
7.80%
武汉
8.96%
长沙
4.49%
郑州
4.58%
合肥
5.37%
杭州
6.74%
珠海
4.38%
西安
4.45%
郑州
4.46%
惠州
5.28%
杭州
3.72%
廊坊
4.16%
武汉
4.34%
成都
4.20%
中山
3.46%
成都
4.02%
成都
3.55%
西安
2.87%
惠州
2.48
数据架构师
2.20
自然语言处理
2.19
架构师
2.00
COCOS2DX
1.94
内容编辑
1.88
数据产品经理
1.83
移动产品经理
1.82
2018年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数最低的十个岗位
服务员
0.40
保洁
0.42Biblioteka 铣工0.43送餐员
0.43
汽车美容
0.44
领班
0.45
收银
0.46
磨工
0.47
美容师/顾问
16.0% 15.9%
氩弧焊工 面料辅料采购 设计装修与市政建设 车工 仓储物料项目 配送 运输经理/主管 舞蹈教练 商务渠道 焊工
产制造业和供应链/物流行业的一线工人流入城 市服务业,薪酬下降。
2018年二季度薪酬分配观察
3.1
新一线和二线城市高薪岗位增加 人才争夺战升温
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300个城市招聘月薪超过 1万元的岗位占比为21.9%,较第一季度环比下 降1.1个百分点。 2 0 1 8 年 第 二 季 度 ,招 聘 月 薪 1 万 元 以 上 的 岗 位 中 , 位于一线城市的岗位占比为61.4%,较第一季度 有1.3%的回落;新一线和二线城市高薪岗位正逐 步增加,积极开展人才争夺。
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国内在线招聘行业研究报告

速途研究院:2018年Q1国内在线招聘行业研究报告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我国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
毕业人数增多,导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其中,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就业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求职者不了解适合的岗位在哪,企业也无法快速找到合适的人并进行甄选。
随着互联网在招聘领域的渗透,为解决就业难题带来了希望。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2018年Q1国内在线招聘行业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并配合用户调研,分析讨论国内在线招聘行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在线招聘市场规模2012年我国的在线招聘市场规模为22.8亿元,此时智联、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站的运营已经相当成熟,为后续占据大半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而后猎聘网等第三方招聘网站的出现,将猎头这一传统就业市场关键的角色引入了互联网,扩大了招聘市场的规模。
2013年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上线,帮助众多互联网人士解决求职难的问题,招聘网站的垂直化有效解决了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同年,以职场社交为主的脉脉上线,在线招聘的模式不断丰富,“人脉”也成了招聘的一种方式。
2017年,在线招聘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8.2亿元。
招聘APP月度浏览时长在招聘APP单月浏览时长方面,前程无忧的浏览时间最长,为795万小时,环比增长4.5%;同为传统招聘的智联却没有超过以职场社交为主的脉脉,以506万小时屈居第三位。
当然这与脉脉的职场社交定位有关,不仅能帮助职场人士进行高效的工作交流,掌握行业动态,还能匿名爆料行业内幕,公司八卦等。
其社交属性决定了用户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停留在上面,而不是简单的投递一份简历。
斗米虽然月度浏览时长不长,却是环比增长速度最快的,高达39.2%。
斗米于2015年11月从“58赶集”正式拆分独立,短时间内便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为兼职招聘领域的佼佼者;值得一提到是大街网本月月度浏览时长仅为10万小时,环比下滑8.9%,是APP浏览时长下滑最快的招聘网站。
2018年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

四个趋势变革招聘模式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2018关于本报告我们对行业专家开展了调查与访谈,了解他们对企业招聘现状的看法,并提炼出了四大热门趋势:人才多元化、面试新工具、大数据、人工智能。
围绕这些趋势,我们对39个国家近9千位招聘人员和用人经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外,在中国大陆,我们还对超过600位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度调研。
结合调研洞察,以及走在趋势前沿的九家企业的实际案例,我们编写了这份报告。
不知从何时起,人才招聘已然成为一种高度机械性的简单操作。
枯燥乏味的人才搜寻、没完没了的面试排期、一再重复的简历筛选——不仅效率低下,甚至令人头脑麻木。
招聘行业急需进入新的时代,一个能让招聘人员更多站在人性和战略角度思考,并能从工作中获得更多成就感的时代。
今年,招聘行业的四大趋势正好体现了这一诉求。
首先,人工智能和新型面试工具可以自动筛选简历、甄别候选人,帮助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最佳候选人身上,实现高效互动和录用。
同时,人才的多元化也已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吸纳多元人才,有助于帮助公司增添营收。
此外,大数据作为您发挥战略影响力的重要工具,能为您树立可信度,提升洞察力,从而助推企业收益不断攀升。
面试新工具、人工智能、人才多元化、大数据——这四大趋势的结合,正在让招聘成为一种更具战略高度的职业。
交易性操作的减少,将为您的团队节省出更多时间,与候选人建立关系,同时更战略性地思考如何赢得人才。
这四大趋势将直接影响招聘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非常值得您重视起来。
新浪潮下,人才招聘不再是机械性操作目录C O N T E N T S人才多元化:全球招聘新思维新的面试形式:重塑面试流程大数据:企业发展新动力人工智能:秘密推动力结语:紧跟趋势,事在人为调查方法2018年值得关注的趋势516253645464影响未来人才招聘格局的四大趋势未来几年中,以下四大趋势将对人才招聘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人才多元化是改变目前招聘格局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受到最广泛认同的趋势,半数以上的企业已经在主动应对这一变化。
2018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8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1月1日-3月31日),北京白领平均月薪10521元领跑全国,新一线城市人才政策初见成效,白领薪酬分化增大。
北京上海深圳持续领跑工资榜,杭州薪酬分化超过上海2018年一季度,北京白领平均月薪10521元,上海以10001元紧随其后,深圳、杭州分别以9470元、9291元紧随其后。
位列第五的广州为7598元,与第一梯队有较大差距。
同时,高薪岗位的薪酬上涨及数量增多,造成一线城市各行业和岗位间的薪酬差异进一步拉大。
北京成为2018年一季度“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平均薪酬最高和最低的10%岗位,薪酬差异达到8.05倍。
杭州在2018年一季度的薪酬差距达到7.51倍,超过上海,排在第二位。
人才大战京、沪入局,新一线城市政策初见成效随着一线城市也加入人才大战,2018年一季度,一线城市依然面临人才净流出,人才净流出率为0.28%,但较2017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深圳由人才净流出转为人才净流入。
与此同时,以杭州、西安、武汉、成都、南京为代表的15个“新一线”城市在去年陆续出台人才吸引政策后,政策已初显成效。
2018年一季度,新一线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数/流出人数)为1.07,较2016年增长3.2%。
2018年一季度,从新一线城市高校毕业,之后留在当地工作的职场新人比例达73.8%(包括应届生和工作经验一年以下的求职者),较2016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
其中,2018年一季度,杭州应届生留存率逼近90%,接近北上深。
高学历人才(硕士及以上)流入率达到1.32,大幅领先其他新一线城市。
与此同时,一季度成都高学历人才流入率达到 1.19,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
从2017年开始,成都高学历人才流入率开始超过全国均值,在政策调控下,成都人才质量进入升级模式。
2017年2月,武汉率先发布人才新政,通过引入最低年薪标准和住房优惠措施,对推动应届生留存率增长起到了一定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SS直聘: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
2018年一季度,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快速扩张,劳动力需求不断膨胀。
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人才吸引力依然处于高位,<b>新能源行业人才吸引力指数进入前五。
</b>
数据显示,<b>1000-9999人规模的企业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b>,百人以下规模企业的招聘需求占比最高,但因公司实力有限且招聘薪酬相对较低,对求职者吸引力仅为整体均值的6成。
95后职场新人对百人以下规模公司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1/4的95后在会主动投递小型企业。
C++、Hadoop、Golang受大数据、区块链等行业热度飙升影响,人才吸引力指数进入三甲。
而前台、客服、仓储物料专员等基础岗位,由于薪资持续低迷,人才吸引力指数垫底。
BOSS直聘研究院报告显示,<b>一季度全国人才需求最大的50个城市,白领平均月薪为8533元。
</b>
<b>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平均招聘薪酬均突破万元</b>,并较2017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上扬。
<b>互联网技术岗位继续对高薪岗位排名实现集团式垄断。
</b>其中,Golang 工程师在区块链热点的光环加持下,平均招聘薪酬增长达到31%,增幅居2018一季度所有岗位之首。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b>平均薪酬过万的岗位比例超过36%</b>,同比增加近3个百分点。
<b>北京成为2018年一季度“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b>,平均薪酬最高和最低的10%岗位,薪酬差异达到8.05倍。
<b>杭州在2018年一季度的薪酬差距达到7.51倍,超过上海,排在第二位。
</b>
BOSS直聘研究院发现,自2014年以来,人才跳槽频率正在逐年加快。
截至
2018年一季度,<b>求职者前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长为18.9个月</b>,较2014年缩短4个月。
在选择转行的岗位时,半数以上的求职者会选择与前一份工作有共性技能的岗位。
2018年一季度,工作内容重复性强和所在行业发展前景有限的求职者群体出现转岗大潮,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风口领域中,新兴技术类岗位人才缺口巨大,人才争夺日益白热化,跳槽频率明显加快。
2018年一季度,一线城市依然面临人才净流出,人才净流出率为0.28%,但较2017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b>深圳由人才净流出转为人才净流入。
</b>
上海、深圳、广州因周边城市发展加快,人才吸引政策频出,人才流出后城市选择的集中度有所提升,<b>以一线城市为中心进行流动的人才区域集群现象正在初步形成。
</b>
2017年下半年以来,以杭州、西安、武汉、成都、南京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竞相出台人才吸引政策。
3月下旬,北京、上海也出台相关政策,且具有鲜明主线,准入门槛高,聚焦以下三类重点人才的招揽: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新一线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数/流出人数)为1.07,较2016年增长3.2%。
从新一线城市高校毕业,并留在当地工作的职场新人比例达73.8%(包括应届生和工作经验一年以下的求职者),较2016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